把心裏話都說出來。”她半晌平定了喘息,失力的笑笑:“我記得很多年以前,有人說過,隻想聽人家心裏話。”他歎息:“早不同了。”
孝端皇後國喪尚未過,他與妃嬪同寢,被朝廷知道,是可以引發廢立的大罪。但是他還是拉下了她肩頭的衣衫,低頭吻了下去,他的雙唇如烙鐵,打在她身上,熾熱無垠,痛苦無垠,這折磨使她遍體鱗傷。她睜大雙眼定定的望住他,眉梢眼角,唇邊指端,他的傷心,他的苦難,被他如此潦草如此輕浮的掩藏。所以她沒有反抗,並非單單是因為無力和疲憊。
她的目光尚冰冷,他的唿吸卻漸漸沉重,這或者就是女子和男子根本的不同——她們必需情意,而他們並非必需。他突然抬起了頭,捧住她的臉,目光灼灼,如炙紅烙鐵的兩簇火焰。他像一個想起了什麽新鮮遊戲的孩童,興奮與自己的玩伴商量:“給我生一個世子吧,長得就和我一模一樣。”
在此時,沒有什麽言語能夠比這一句更傷透她的心,沒有什麽言語更能彰顯他潦草苦難下的自私與涼薄。她依舊定定望住他,用掌心撫平他淩亂的鬢角,試探著詢問道:“殿下,難道殿下和他們說的一樣,真的毫無心肝?”
定權嘴角上翹,笑容得意,修長的手指珍愛的撫觸過她的雙眼。她的雙目通紅,他記得書上麵說,愛人之目是青色,而紅色,是恨的顏色。他另一隻手按在了她赤-裸的胸口,適才他嘴唇盤桓的溫柔的地方,他的聲色一樣溫柔如水:“阿寶啊,他們誰都可以這麽說,唯獨你沒有資格。一個自己也沒有心肝的人有什麽資格來評斷我。”
話說出口,他驚異的發現她早已血絲滿布的眼中竟然第一次有淚水,當著他的麵前不斷順著眼角踴躍而出。與此同時,她眼中的紅色的恨意莫名消逝於一瞬。這發現先是使他振奮,其後使他沮喪,倉皇,手足無措。
他一雙青色的眼睛呆呆望著她一雙青色的眼睛。
那不過是他的眼淚,直直跌落入了她的眼中。他就這樣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淚水,從她的一雙眼中流出。
他如此手足無措,如一個謊話被揭穿,怕遭懲罰的孩童。
也沒有一個神情能更傷透她的心,阿寶閉上了眼睛,屬於他的眼淚盡數流空。
她再睜開眼時,他已經離去。
夜半,有宮人急匆匆迴報道:“娘子,皇孫薨了。”
阿寶問道:“殿下在不在太子妃閣中?”
宮人迴答:“聽說殿下迴去後一直在正寢,哪裏都沒有去過。”
皇太子於次日,在太子妃的陪同下,首次蹈足了良娣吳氏的閣子。原本抱著一隻紅木匣子倚塌而坐的吳氏見他們入室,搖晃著掙紮起身,太子妃以為她要行禮,尚未阻止,她已經走上前兩步,捉住了太子的一隻手。她枯槁的形容似乎因此突然有了熠熠的神采,殷切地發問道:“為什麽?”她不似悲傷過分的樣子,太子妃亦不明緣由,在一旁勸解道:“殿下看你來了,你先好好躺著……”吳氏恍若不聞,接著問道:“為什麽?”太子妃拉開她的手,忍慟勸道:“富貴生死各有天命,事至如今,悲傷也是徒然。你聽我話,還是先好生保養……”吳氏狠狠甩開她的手,突然大哭道:“為什麽?!那夜閣中明明有兩個人,為什麽偏偏選中我?!”
太子妃愕然,看看太子的神情,方想令人勸阻,吳氏已經一手指著太子撕心裂肺哭喊起來:“我再卑賤也是人,我也長著人心。你不告訴我,我死不能夠瞑目,我好恨……”
定權漠然站立原地,麵上波瀾不興,他知道有多少人恨他。他父親對他的恨隱藏在君王的威嚴中;他妻子對他的恨隱藏在以鄰為壑的指責中;他臣子對他的恨隱藏在端方正義的道德麵孔中;那人對他的恨隱藏在尖利的指甲和眼內的紅意中;唯獨眼前,他兒子的母親,這個幾乎陌生的女子,卻不懼於將她的恨意毫無掩飾的坦誠於他麵前。單就這點來說,他不能不對她感到敬佩。
恨海難填,精衛且無力,何況凡人?他忽覺了無意趣,看著一群婦人哭鬧成一團,獨自轉身離去。
而在同樣傷心不已的太子妃的勸說和宮人們的拉扯爭執中,那隻匣子被撞落在地,跌出的是一隻早已經枯萎的獅仙糖。
夢斷藍橋
靖寧七年三月初一日晨,皇太子獨子蕭澤急病夭。
皇帝雖然素來對他寵愛有加,然而他尚年幼尚無爵,宮中人不敢以此打擾已經安寢的皇帝,直到次日清晨方才告知。
皇帝正由內臣服侍對鏡櫛發,聞語並無反應。隻是執起鏡台上的梳子,將齒間落發取下,放在手中仔細查看。他取下一根,一根,仍是一根,他舉手攏過鬢發,將指間落發取下,一根,一根,仍是一根。
兩道濁淚忽然從皇帝眼中滾落,濡濕了掌心中的白發,如同晨露打濕衰草。
初一日,長沙郡王出閣讀書,業師為吏部尚書朱緣。同日,朱緣按照皇帝詔令,以六部領袖的身
份遣吏部協同樞部共同開始整頓京營二十四衛。
兩坊和詹府的官員中,前詹府主簿許昌平已於昨日離京,餘人中,也有不甚戀棧者開始整理公私事務,預備去國。裁撤過多,尚未及定人接班,雖有旨意正官去以佐官暫兼,佐官去以正官暫兼,然而也無異於一紙空文,因為坊府官員幾乎盡出禮部,此役畢,禮部幾乎空巢。
一般人以為,太子與趙王鬥爭,一慘勝一慘敗,清理坊府固然是天子對於皇太子的嚴厲懲罰和示警。卻也有極少數有識者如中書令杜蘅等以為,天子深意其實遠非於此。而今三省幾成虛設,吏樞刑戶工也皆為天子設親信臣直掌,唯餘原禮部,因坊府關係,尚與東宮及中書省有著無可避免的絲連,趁次機會,全盤更替,從今以後,主大政主庶政的六部則全入天子掌握中。
看來徹底裁汰三省不必等候下任君主,今上皇帝有生之年完全可望實現。杜蘅在自己的府邸中歎息,思慮良久後,於書窗下寫下了告病求去的奏章。
有識也好,無識也好,這些已是早已定好的公開事。匪夷所思的是,在沒有任何預兆下,本日皇帝新下一詔黃紙,命即日更換東宮衛的統率和百戶長,替以金吾衛一千戶長,六百戶長。
這則是老成謀國如杜蘅者都不解之舉,曆來突然更換太子直掌的軍隊,隻有一個緣故,即懷疑太子意圖謀反。而此舉的後果也無非兩種,太子被廢或者太子被迫謀反。這皆非杜蘅希望看到的情況,固然因為他與太子的利害關係遠比旁人密切,更是因為戰事尚未平定,強將權臣與皇太子又有如此親密的關聯,國家如有此巨變,後果不堪想象。
是以中書令在告老的辭表上,同時也寫下了心中的憂慮,中有如此語句:“網開三麵,成湯王道,使欲左者左,欲右者右,不用命者乃入羅織。已殺者皆犯其命,未傷者全其天真。”
表麵而言,他仍是丞相,直接係聯天子與朝廷。倚此近水樓台,他的辭表直接送到了天子手中。
本日夜,皇帝於康寧殿寢宮召見皇太子,向他出示了中書令的辭呈,同時為皇太子看到的,是一個朱批的“可”字。
定權將奏本送迴禦案,淡淡一笑道:“如此也好。”
皇帝道:“他說的話沒有錯。但是朕換衛的緣故,換衛的苦衷,他未必能夠了解。朕想問問你,他不能夠,你能否。”
定權疲憊的點點頭。
皇帝把弄著案上朱筆道:“如今你兩個兄弟都已經不
在了,已經沒有人可以威脅你了。朕還是從前那句話,上十二衛你應該沒有本事染指,那麽二十四京衛中,究竟是哪幾個,你們約定了如何係聯?你這裏實話告訴朕,朕仍可以按他的說法,網開一麵。”
定權望著案上銀釭中跳動的燭火,似是眩暈,舉手伸掌,抵住了自己的額頭,良久方道:“京衛,陛下不是已經在著手整頓更換了麽。列土之濱莫非王臣,欲左欲右皆可網羅,何必還在意這些無用書生妄語。”
皇帝麵色陰鬱,搖頭道:“你是在逼迫朕暴殄天物?”
定權重複道:“臣?逼迫陛下?”
皇帝凝視他,終於撿起了另一份公文,似是直奏軍報,道:“這是今晨送來的,你也看看吧。”
定權上前接過,抖著手略一翻動,黯淡雙目忽然光彩波動。雖於禦前,雖已至此形勢,卻不禁忘情以至於泣下,含淚展頤道:“百年事業,不想完成於當代。則我國家雖忍痛至此,雖犧牲至此,複又何憾?此陛下齊天洪福,宗廟社稷之幸,天下蒼生之幸。”
二十餘載,皇帝從未自他臉上見過如此單純的喜悅,餘光瞥見杜蘅奏章上“全其天真”一語,忽而稍感後悔。嘴唇動了動,似是有話想說,卻終究沒有開口,隻是默默眼看他接著往下誦讀。
托舉著畢其功於一役的大捷軍報的皇太子麵色刹那煞白,他抬頭,不可思議地茫然望著皇帝,還沒來得及說什麽,一口鮮血突然噴湧而出,灑得公文上斑斑點點,盡是赤痕。
寫就捷報的千萬人的殷殷碧血,於是如此這般,又添加上了微不足道的一筆。
他反應如此激烈,皇帝慢慢蹙起了眉頭,敕令道:“叫太醫過來。”
定權慢慢引袖,拭掉了唇邊血痕,舉手向殿外厲聲阻止道:“不必,都退下!——今晨,陛下就知道了。”
皇帝點頭道:“不錯。”
定權冷笑道:“今晨,陛下替去了東宮衛。”
皇帝望著他,默坐不言。
定權隻覺胸臆間局促憋悶到了極點,試著喘了兩口氣,似是想笑,最終卻端正了麵色,舉手加額道:“臣謹為陛下賀,外無將無相,內無妻無子,千秋萬歲,獨上天宮。”
皇帝冷眼相對,置之漠然,皇太子似乎也逐漸平靜了下來。殿內靜得可以聽得見皇帝唿吸時胸臆間的氣促聲。
對峙良久,皇帝終於再度開口,卻不再言國事:“阿元的後事,也該
打算著辦了。朕還是想追贈他郡王爵位,讓他入東山陵。”
定權答道:“臣代他謝恩,可是陛下,禮部如今已經沒有人了,追贈也好,喪儀也好,要讓誰去辦呢?”
皇帝無語有時,皺眉問道:“他的事,你到底怎麽想?”
定權微笑道:“陛下,無爵宗室葬儀臣不清楚,或請陛下明日詢問朝中的大儒。陛下今晚就要聽的話,臣隻知道皇太子的葬儀,陛下可願意參考——我朝製度,皇太子薨,天子以日易月,服齊衰十二日。京師文武即日於公署齋宿,翌日素服入東宮,給衰麻服。京師停止大小祭祀事及樂,停嫁娶六十日,皇太子葬東山陵園,神主入太廟。”
他抬起頭來,眼下是兩抹蕭索的鬱青色:“但是這僅僅針對在位時薨逝的皇太子。陛下知道,廢太子是葬在西山陵園的。”
他直立,靜視,聲色寡淡,問道:“父親,兒若今日死,父親將我葬何地?又會不會為我服齊衰呢?”
他的放肆早已超越了君臣的界限,亦超越了父子的界限,皇帝點了點頭,目光瞥過他腰間束縛的白玉帶,一隻手突然捂住了心口,咬牙道:“我知道,你這麽對待他,是為了報複我。”
定權忽然厭煩之極的歎了口氣,冷笑道:“我用我的親生兒子,來報複我的父親?!那麽我蕭家,和漢衡山之禽獸一族還有何分別——父親,也請你慎言行!”
蒼郎一聲巨響,是皇帝向太子擲出了手邊一隻價值連城的醬色釉梅瓶。
太子雖然疲憊,依舊年輕,他輕易的避開了年老天子的震怒,讓天子價值連城的震怒在幽靜暗夜中碎裂得驚天動地。
太子疲憊的麵孔上,神情裏,目光中,是無可掩飾也倦於掩飾的厭煩,
他抬起了副大不敬的麵容,向座上自己的君主,忍無可忍的低聲規勸道:“陛下,宜自重。”
他沒有行禮,沒有告退,踐踏著君王遍地的憤怒轉身出殿,他的背影和他的眼神一樣充滿了倦意。皇帝半起身,抬手指點著那背影,手臂哆嗦了半天,直到他的影子完全消失於視線之中,良久,突然重重地跌坐了下去,仰頭大笑起來:“報應!卿卿,這就是你留下給朕的報應是不是?!”
他聲嘶力竭,一直守在殿外的陳瑾被嚇得呆若木雞,直到此刻才如夢方醒,看皇帝的情形,生怕他就要一口氣提不出來,連忙搶入殿上前攙扶。皇帝一把嫌惡地甩開了他的手,用手肘倚著書案吃力的站起身來,踉
蹌著向內室走去。
陳瑾和眾內臣跟了上去,皇帝突然暴怒:“都給朕滾出去!再近一步,以抗旨論死!”
眾臣的頭低了下去,在以目光征求陳瑾的同意後,無聲無息的退得一幹二淨。
皇帝冷笑道:“如今朕身上還有什麽要你刺探的消息。你也滾,明日讓朕再看見你,你知道你自己的了局。”
陳瑾焦灼的表情凝滯在臉上,抽搐半晌,一般躬身離去。
皇帝進入內室,反手關好了閣門,摸索著從枕函中取出了一把已經生鏽的銅鑰匙,趔趄著踏上腳杌,搬開數匣書籍,才打開了書架頂端的一個暗格。從其中捧出的細長紅木鈿匣,因為長年未曾移動,滿是暗塵。
皇帝懷抱著鈿匣,迴到書案前,仔細的用袖子將浮塵輕輕抹去。細弱的灰塵在燈下飛揚如煙,往事在燈下飛揚如煙。
皇帝在往事前塵中打開了鈿匣,哆嗦著手指將其中立軸捧出,解開軸頭香色綬帶的一瞬,和畫卷一同封存的記憶如泄堤洪水一般,滔天湧出,淹得皇帝一時透不過氣來。
他耐心的等待洪水消退,足足等了有一刻時辰,才開始從天杆處展開卷軸,鵝黃色鸞綾的隔水露出了,皇帝又將卷軸重新卷起;再待片刻,重新打開,湖水藍色鸞綾的天頭露出了,皇帝再次猶豫的將它卷起;驚燕帶露出了;黑色鸞綾的錦牙露出了;畫心的留白露出了;題跋印璽露出了;畫中人的雲鬢露出了……無數次的收收放放中,已現蒼老的手指始終在遏製不住的顫抖。
皇帝突然大叫了一聲,將不知第幾次卷起的畫軸一展至底。畫心中嫻雅青春的美人正靜靜向他張望,向
孝端皇後國喪尚未過,他與妃嬪同寢,被朝廷知道,是可以引發廢立的大罪。但是他還是拉下了她肩頭的衣衫,低頭吻了下去,他的雙唇如烙鐵,打在她身上,熾熱無垠,痛苦無垠,這折磨使她遍體鱗傷。她睜大雙眼定定的望住他,眉梢眼角,唇邊指端,他的傷心,他的苦難,被他如此潦草如此輕浮的掩藏。所以她沒有反抗,並非單單是因為無力和疲憊。
她的目光尚冰冷,他的唿吸卻漸漸沉重,這或者就是女子和男子根本的不同——她們必需情意,而他們並非必需。他突然抬起了頭,捧住她的臉,目光灼灼,如炙紅烙鐵的兩簇火焰。他像一個想起了什麽新鮮遊戲的孩童,興奮與自己的玩伴商量:“給我生一個世子吧,長得就和我一模一樣。”
在此時,沒有什麽言語能夠比這一句更傷透她的心,沒有什麽言語更能彰顯他潦草苦難下的自私與涼薄。她依舊定定望住他,用掌心撫平他淩亂的鬢角,試探著詢問道:“殿下,難道殿下和他們說的一樣,真的毫無心肝?”
定權嘴角上翹,笑容得意,修長的手指珍愛的撫觸過她的雙眼。她的雙目通紅,他記得書上麵說,愛人之目是青色,而紅色,是恨的顏色。他另一隻手按在了她赤-裸的胸口,適才他嘴唇盤桓的溫柔的地方,他的聲色一樣溫柔如水:“阿寶啊,他們誰都可以這麽說,唯獨你沒有資格。一個自己也沒有心肝的人有什麽資格來評斷我。”
話說出口,他驚異的發現她早已血絲滿布的眼中竟然第一次有淚水,當著他的麵前不斷順著眼角踴躍而出。與此同時,她眼中的紅色的恨意莫名消逝於一瞬。這發現先是使他振奮,其後使他沮喪,倉皇,手足無措。
他一雙青色的眼睛呆呆望著她一雙青色的眼睛。
那不過是他的眼淚,直直跌落入了她的眼中。他就這樣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淚水,從她的一雙眼中流出。
他如此手足無措,如一個謊話被揭穿,怕遭懲罰的孩童。
也沒有一個神情能更傷透她的心,阿寶閉上了眼睛,屬於他的眼淚盡數流空。
她再睜開眼時,他已經離去。
夜半,有宮人急匆匆迴報道:“娘子,皇孫薨了。”
阿寶問道:“殿下在不在太子妃閣中?”
宮人迴答:“聽說殿下迴去後一直在正寢,哪裏都沒有去過。”
皇太子於次日,在太子妃的陪同下,首次蹈足了良娣吳氏的閣子。原本抱著一隻紅木匣子倚塌而坐的吳氏見他們入室,搖晃著掙紮起身,太子妃以為她要行禮,尚未阻止,她已經走上前兩步,捉住了太子的一隻手。她枯槁的形容似乎因此突然有了熠熠的神采,殷切地發問道:“為什麽?”她不似悲傷過分的樣子,太子妃亦不明緣由,在一旁勸解道:“殿下看你來了,你先好好躺著……”吳氏恍若不聞,接著問道:“為什麽?”太子妃拉開她的手,忍慟勸道:“富貴生死各有天命,事至如今,悲傷也是徒然。你聽我話,還是先好生保養……”吳氏狠狠甩開她的手,突然大哭道:“為什麽?!那夜閣中明明有兩個人,為什麽偏偏選中我?!”
太子妃愕然,看看太子的神情,方想令人勸阻,吳氏已經一手指著太子撕心裂肺哭喊起來:“我再卑賤也是人,我也長著人心。你不告訴我,我死不能夠瞑目,我好恨……”
定權漠然站立原地,麵上波瀾不興,他知道有多少人恨他。他父親對他的恨隱藏在君王的威嚴中;他妻子對他的恨隱藏在以鄰為壑的指責中;他臣子對他的恨隱藏在端方正義的道德麵孔中;那人對他的恨隱藏在尖利的指甲和眼內的紅意中;唯獨眼前,他兒子的母親,這個幾乎陌生的女子,卻不懼於將她的恨意毫無掩飾的坦誠於他麵前。單就這點來說,他不能不對她感到敬佩。
恨海難填,精衛且無力,何況凡人?他忽覺了無意趣,看著一群婦人哭鬧成一團,獨自轉身離去。
而在同樣傷心不已的太子妃的勸說和宮人們的拉扯爭執中,那隻匣子被撞落在地,跌出的是一隻早已經枯萎的獅仙糖。
夢斷藍橋
靖寧七年三月初一日晨,皇太子獨子蕭澤急病夭。
皇帝雖然素來對他寵愛有加,然而他尚年幼尚無爵,宮中人不敢以此打擾已經安寢的皇帝,直到次日清晨方才告知。
皇帝正由內臣服侍對鏡櫛發,聞語並無反應。隻是執起鏡台上的梳子,將齒間落發取下,放在手中仔細查看。他取下一根,一根,仍是一根,他舉手攏過鬢發,將指間落發取下,一根,一根,仍是一根。
兩道濁淚忽然從皇帝眼中滾落,濡濕了掌心中的白發,如同晨露打濕衰草。
初一日,長沙郡王出閣讀書,業師為吏部尚書朱緣。同日,朱緣按照皇帝詔令,以六部領袖的身
份遣吏部協同樞部共同開始整頓京營二十四衛。
兩坊和詹府的官員中,前詹府主簿許昌平已於昨日離京,餘人中,也有不甚戀棧者開始整理公私事務,預備去國。裁撤過多,尚未及定人接班,雖有旨意正官去以佐官暫兼,佐官去以正官暫兼,然而也無異於一紙空文,因為坊府官員幾乎盡出禮部,此役畢,禮部幾乎空巢。
一般人以為,太子與趙王鬥爭,一慘勝一慘敗,清理坊府固然是天子對於皇太子的嚴厲懲罰和示警。卻也有極少數有識者如中書令杜蘅等以為,天子深意其實遠非於此。而今三省幾成虛設,吏樞刑戶工也皆為天子設親信臣直掌,唯餘原禮部,因坊府關係,尚與東宮及中書省有著無可避免的絲連,趁次機會,全盤更替,從今以後,主大政主庶政的六部則全入天子掌握中。
看來徹底裁汰三省不必等候下任君主,今上皇帝有生之年完全可望實現。杜蘅在自己的府邸中歎息,思慮良久後,於書窗下寫下了告病求去的奏章。
有識也好,無識也好,這些已是早已定好的公開事。匪夷所思的是,在沒有任何預兆下,本日皇帝新下一詔黃紙,命即日更換東宮衛的統率和百戶長,替以金吾衛一千戶長,六百戶長。
這則是老成謀國如杜蘅者都不解之舉,曆來突然更換太子直掌的軍隊,隻有一個緣故,即懷疑太子意圖謀反。而此舉的後果也無非兩種,太子被廢或者太子被迫謀反。這皆非杜蘅希望看到的情況,固然因為他與太子的利害關係遠比旁人密切,更是因為戰事尚未平定,強將權臣與皇太子又有如此親密的關聯,國家如有此巨變,後果不堪想象。
是以中書令在告老的辭表上,同時也寫下了心中的憂慮,中有如此語句:“網開三麵,成湯王道,使欲左者左,欲右者右,不用命者乃入羅織。已殺者皆犯其命,未傷者全其天真。”
表麵而言,他仍是丞相,直接係聯天子與朝廷。倚此近水樓台,他的辭表直接送到了天子手中。
本日夜,皇帝於康寧殿寢宮召見皇太子,向他出示了中書令的辭呈,同時為皇太子看到的,是一個朱批的“可”字。
定權將奏本送迴禦案,淡淡一笑道:“如此也好。”
皇帝道:“他說的話沒有錯。但是朕換衛的緣故,換衛的苦衷,他未必能夠了解。朕想問問你,他不能夠,你能否。”
定權疲憊的點點頭。
皇帝把弄著案上朱筆道:“如今你兩個兄弟都已經不
在了,已經沒有人可以威脅你了。朕還是從前那句話,上十二衛你應該沒有本事染指,那麽二十四京衛中,究竟是哪幾個,你們約定了如何係聯?你這裏實話告訴朕,朕仍可以按他的說法,網開一麵。”
定權望著案上銀釭中跳動的燭火,似是眩暈,舉手伸掌,抵住了自己的額頭,良久方道:“京衛,陛下不是已經在著手整頓更換了麽。列土之濱莫非王臣,欲左欲右皆可網羅,何必還在意這些無用書生妄語。”
皇帝麵色陰鬱,搖頭道:“你是在逼迫朕暴殄天物?”
定權重複道:“臣?逼迫陛下?”
皇帝凝視他,終於撿起了另一份公文,似是直奏軍報,道:“這是今晨送來的,你也看看吧。”
定權上前接過,抖著手略一翻動,黯淡雙目忽然光彩波動。雖於禦前,雖已至此形勢,卻不禁忘情以至於泣下,含淚展頤道:“百年事業,不想完成於當代。則我國家雖忍痛至此,雖犧牲至此,複又何憾?此陛下齊天洪福,宗廟社稷之幸,天下蒼生之幸。”
二十餘載,皇帝從未自他臉上見過如此單純的喜悅,餘光瞥見杜蘅奏章上“全其天真”一語,忽而稍感後悔。嘴唇動了動,似是有話想說,卻終究沒有開口,隻是默默眼看他接著往下誦讀。
托舉著畢其功於一役的大捷軍報的皇太子麵色刹那煞白,他抬頭,不可思議地茫然望著皇帝,還沒來得及說什麽,一口鮮血突然噴湧而出,灑得公文上斑斑點點,盡是赤痕。
寫就捷報的千萬人的殷殷碧血,於是如此這般,又添加上了微不足道的一筆。
他反應如此激烈,皇帝慢慢蹙起了眉頭,敕令道:“叫太醫過來。”
定權慢慢引袖,拭掉了唇邊血痕,舉手向殿外厲聲阻止道:“不必,都退下!——今晨,陛下就知道了。”
皇帝點頭道:“不錯。”
定權冷笑道:“今晨,陛下替去了東宮衛。”
皇帝望著他,默坐不言。
定權隻覺胸臆間局促憋悶到了極點,試著喘了兩口氣,似是想笑,最終卻端正了麵色,舉手加額道:“臣謹為陛下賀,外無將無相,內無妻無子,千秋萬歲,獨上天宮。”
皇帝冷眼相對,置之漠然,皇太子似乎也逐漸平靜了下來。殿內靜得可以聽得見皇帝唿吸時胸臆間的氣促聲。
對峙良久,皇帝終於再度開口,卻不再言國事:“阿元的後事,也該
打算著辦了。朕還是想追贈他郡王爵位,讓他入東山陵。”
定權答道:“臣代他謝恩,可是陛下,禮部如今已經沒有人了,追贈也好,喪儀也好,要讓誰去辦呢?”
皇帝無語有時,皺眉問道:“他的事,你到底怎麽想?”
定權微笑道:“陛下,無爵宗室葬儀臣不清楚,或請陛下明日詢問朝中的大儒。陛下今晚就要聽的話,臣隻知道皇太子的葬儀,陛下可願意參考——我朝製度,皇太子薨,天子以日易月,服齊衰十二日。京師文武即日於公署齋宿,翌日素服入東宮,給衰麻服。京師停止大小祭祀事及樂,停嫁娶六十日,皇太子葬東山陵園,神主入太廟。”
他抬起頭來,眼下是兩抹蕭索的鬱青色:“但是這僅僅針對在位時薨逝的皇太子。陛下知道,廢太子是葬在西山陵園的。”
他直立,靜視,聲色寡淡,問道:“父親,兒若今日死,父親將我葬何地?又會不會為我服齊衰呢?”
他的放肆早已超越了君臣的界限,亦超越了父子的界限,皇帝點了點頭,目光瞥過他腰間束縛的白玉帶,一隻手突然捂住了心口,咬牙道:“我知道,你這麽對待他,是為了報複我。”
定權忽然厭煩之極的歎了口氣,冷笑道:“我用我的親生兒子,來報複我的父親?!那麽我蕭家,和漢衡山之禽獸一族還有何分別——父親,也請你慎言行!”
蒼郎一聲巨響,是皇帝向太子擲出了手邊一隻價值連城的醬色釉梅瓶。
太子雖然疲憊,依舊年輕,他輕易的避開了年老天子的震怒,讓天子價值連城的震怒在幽靜暗夜中碎裂得驚天動地。
太子疲憊的麵孔上,神情裏,目光中,是無可掩飾也倦於掩飾的厭煩,
他抬起了副大不敬的麵容,向座上自己的君主,忍無可忍的低聲規勸道:“陛下,宜自重。”
他沒有行禮,沒有告退,踐踏著君王遍地的憤怒轉身出殿,他的背影和他的眼神一樣充滿了倦意。皇帝半起身,抬手指點著那背影,手臂哆嗦了半天,直到他的影子完全消失於視線之中,良久,突然重重地跌坐了下去,仰頭大笑起來:“報應!卿卿,這就是你留下給朕的報應是不是?!”
他聲嘶力竭,一直守在殿外的陳瑾被嚇得呆若木雞,直到此刻才如夢方醒,看皇帝的情形,生怕他就要一口氣提不出來,連忙搶入殿上前攙扶。皇帝一把嫌惡地甩開了他的手,用手肘倚著書案吃力的站起身來,踉
蹌著向內室走去。
陳瑾和眾內臣跟了上去,皇帝突然暴怒:“都給朕滾出去!再近一步,以抗旨論死!”
眾臣的頭低了下去,在以目光征求陳瑾的同意後,無聲無息的退得一幹二淨。
皇帝冷笑道:“如今朕身上還有什麽要你刺探的消息。你也滾,明日讓朕再看見你,你知道你自己的了局。”
陳瑾焦灼的表情凝滯在臉上,抽搐半晌,一般躬身離去。
皇帝進入內室,反手關好了閣門,摸索著從枕函中取出了一把已經生鏽的銅鑰匙,趔趄著踏上腳杌,搬開數匣書籍,才打開了書架頂端的一個暗格。從其中捧出的細長紅木鈿匣,因為長年未曾移動,滿是暗塵。
皇帝懷抱著鈿匣,迴到書案前,仔細的用袖子將浮塵輕輕抹去。細弱的灰塵在燈下飛揚如煙,往事在燈下飛揚如煙。
皇帝在往事前塵中打開了鈿匣,哆嗦著手指將其中立軸捧出,解開軸頭香色綬帶的一瞬,和畫卷一同封存的記憶如泄堤洪水一般,滔天湧出,淹得皇帝一時透不過氣來。
他耐心的等待洪水消退,足足等了有一刻時辰,才開始從天杆處展開卷軸,鵝黃色鸞綾的隔水露出了,皇帝又將卷軸重新卷起;再待片刻,重新打開,湖水藍色鸞綾的天頭露出了,皇帝再次猶豫的將它卷起;驚燕帶露出了;黑色鸞綾的錦牙露出了;畫心的留白露出了;題跋印璽露出了;畫中人的雲鬢露出了……無數次的收收放放中,已現蒼老的手指始終在遏製不住的顫抖。
皇帝突然大叫了一聲,將不知第幾次卷起的畫軸一展至底。畫心中嫻雅青春的美人正靜靜向他張望,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