妃一怔道:“是殿下遣臣妾來的。”皇帝冷笑道:“你現在知道護著他,他不會承你的情。他是不是不在宮中?”太子妃不敢迴答,兩道玉筯直直垂落。
看著眾人離開,皇帝在殿內煩躁不堪的踱了幾步,忽然問道:“他獨子已經成了這樣,他還有什麽要緊事定要親自往外頭跑?”
起先殿內人等並未敢多言,直到一內臣為陳謹目示,良久方垂頭低聲道:“今日開釋詹府主簿,有聖旨命即日離京。”
皇帝一聲冷笑,對陳謹重複道:“狗奴才,你再攪合朕家事,朕活剮了你。”
金吾衛確在本日開釋詹事府前主簿許昌平,也確在出京必經的京郊南山將許昌平移交給了東宮衛。他刑傷未愈,行走尚十分不便。移交既過,金吾衛反轉複旨,東宮衛行將上路,忽聞身後馬蹄聲動,春明城外,金□中,一騎已踏著遍地蒙茸青草,繽紛落英漸馳漸近。這是直隸東宮衛的主人,他們自然早於許昌平認清緩帶輕袍的來人,紛紛於道旁施禮道:“太子殿下!”
定權勒馬,吩咐道:“你等且退,我有幾句話要和他說。”東宮衛一百戶長隨即揮了揮手,十數軍士頃刻退避得無影無蹤。
許昌平似未過分詫異,艱難地向定權拱了拱為白布裹紮,仍然滲血的雙手,謝罪道:“臣足傷未愈,先不向殿下行大禮了。”定權一笑,直言道:“我來送君。”
他身上春衫單薄,是廣袖的白襴袍,腰間卻係著一條毫不相配的白玉帶,他自然看到了這一點不協調,慨歎道:“殿下這次的棋,走得實在太險。”定權笑道:“果然是血脈相通,他也是這麽說的。”許昌平垂頭無語,半晌方道:“臣謝殿下。”定權擺手道:“我這麽做並不是為了你。我不過擔心彼等按圖索驥,終有事發之時,倒不如先聲製人,尚可占得先機。況我原本預計,陛下尚要查訪一度,不想天子聖明至此,也少讓主簿吃了許多苦。”他看著許昌平,沉吟片刻,方繼續道:“所以主簿不必太過自責,也不必太過多情。”許昌平道:“臣明白。殿下不是為臣,殿下也不止為此,殿下苦心孤詣,是為最小損傷大局。殿下所欲者大,臣管窺蠡測,豈能盡覽盡察。”
他歎息:“我很慚愧,最終還是不能用君子的方式堂堂正正的擊敗小人。”
他迴答:“這是時代的過錯,不是一人的。”
桂棟蘭橑,彤庭玉砌外是平原晴翠,古道遠芳;平原古道外是靉靆輕嵐,如黛青山;青山外是翠色氤氳的無垠青
天。仲春與暮春的交際,金穀送客的王孫默默無語,背手靜立,目與雲齊。
許昌平順著他目光一同看去,良久方歎氣道:“臣今晨方離墩鎖,不知朝事已經如何。”定權正色道:“朝事無論如何,主簿既已離朝,便已與主簿沒有半分幹涉。我此來特意囑咐,主簿迴歸,留嶽州也罷,返郴州也罷,讀書煮酒也罷,采樵鋤豆也罷,望今生安樂,千萬珍重。主簿的家人已經在等候,這些年我雖不曾慢待他們,然則也請主簿待我致歉。”
許昌平無言半晌,方釋然笑道:“殿下可知道,五年前的端五,殿下告訴臣安軍書一事時,臣便有預感,殿下固是明君,而臣之事大約不諧矣。”定權笑道:“那時迴頭,尚可上岸,主簿又何必一意孤行呢?”許昌平笑道:“依殿下行事,我若迴頭,隻怕也是苦海無邊。前後既都是苦海,臣又何必背上背主的惡名。”定權笑道:“原來主簿無法轉舵,是因為已錯上了賊船。”許昌平笑道:“正是。”定權搖頭大笑道:“主簿慎言,不要忘記了,我今日仍舊是太子。”許昌平的目光停留在了山外青天,笑道:“我也是因為,我們明知道,最終都是會死的,可是之前不也要先活著麽?”
定權轉向他,遞出手中金鞭,道:“時候不早,主簿行動不便,願早動身。此雖駑馬,或可助主簿足力,青春為伴早日還鄉。”
許昌平拱手謝恩,見定權似欲召迴東宮衛,忽又遲疑道:“殿下,今日一別,拒相見期。當日約定,尚有一事,臣……”
定權平靜一笑,阻止道:“不必多說了,我大概已經知道了。”
許昌平麵色忽變,道:“殿下?!”
定權搖首笑道:“主簿可還記得那年雨中在我書房內烹茶,主簿言令堂神主奉於梵宮某處,我隨即遣人查訪,方查知中有一比丘尼眼角生朱砂痣,俗家姓宋,廿載前便皈依三寶。她其實便是主簿生母吧,如此亦可解釋,五年前中秋,我被禁後主簿為何告假隻身返鄉,以致誤班半日。主簿是諮詢舊事,以為參謀的罷?”
許昌平無言以對,浩浩春光中忽驚覺冷汗如雨,定權亦注意到了,上前為他整了整衣領,笑道:“主簿母與孝敬皇後既屬舊日至交,主簿卻為何定要向我隱瞞萱堂尚在之事,我想,大約隻有一個緣故,鹹寧公主夭折或與令堂有關。我問過宮中舊人,映證揣測,不敢確定——當年冒主簿姨母之名,入宮侍奉公主的當為主簿親母,孝敬皇後理應心知。事後所以隱瞞,所以逆天命立主放她出宮,大概也是因為
知道主簿尚在人間吧?大概也是想保護主簿不至牽連曝露吧?我身為人子,為尊者諱,不敢詆詬父母,此事不敢深想,也不敢再深究。”
許昌平終於膝頭一軟,跌跪在了地上,稽首至塵埃,垂淚道:“臣有萬死之罪。臣父既殤,臣母不堪苦痛,怨懟無門,嗔恚為蠱心魔作祟,不得自拔,以至於重躋天宮,戕害舊主。雖得沐舊主無限慈悲提拔,幡然醒悟,然大錯已經鑄成,雖死無可補救,唯歸正釋門,二十年日夜為舊主禱祝,以贖罪愆。臣首次見殿下時,所言其實本心。臣所以登堂入室,實非為未曾謀麵之臣父,不過願肝腦塗地,以報臣母恩人,以贖臣母罪業。有成功一日,真相昭白,臣雖盤水加劍,受王法顯戮,臣母或可得安樂涅槃,或可免下無間地獄,輪迴永不得解放。”
定權淡淡一笑道:“我早該想到,孝敬皇後就是那之後沉屙的。”
許昌平泣血道:“臣罪丘山,萬死莫贖。然今時今事,不敢殞命以害殿下大業。望殿下早下決斷,時至而行,殿下踐祚之日,即臣以死報殿下大恩之時。”
定權搖頭道:“我剛才說過什麽。我望主簿忘卻紛爭,此生安度。你為我已做得太多了,那些都是前人的紛紜恩怨,你本無罪,如我本無罪。”
許昌平抬起為血淚模糊的雙眼,良久方笑歎道:“殿下待人,有時候實在太過仁慈。”
定權微笑問道:“假如這份仁慈是給主簿的,主簿還會這麽說麽,主簿還是不需要麽?”
許昌平舉手加額,向他艱難行大禮,道:“臣需要,且臣感激。”
定權背手望著他,一笑道:“哥哥,保重。”
青眼白雲
太子還宮正趕在宮門下鑰之前,一入延祚宮便見有內臣迎上,報道:“太子妃娘娘請殿下到閣中。殿下,皇孫的病怕是險了。”定權一愣,問道:“不是前幾日尚安麽?”內臣答道:“正是今日午後轉急的,殿下不在宮內,太子妃娘娘親去請了陛下旨意。”定權沉默片刻,問道:“太醫到了麽?”內臣答道:“已都到了。”定權點點頭,道:“那便好。”說罷轉身入閣,那內臣硬著頭皮追問道:“殿下不去……”見他麵上雖無表情,卻也嚇得半句話不敢再出口。
如此內臣所言,太醫院在值的醫官皆已齊聚,然而不巧的是,精於小方脈科院判張如璧及太醫趙養正本日卻皆未坐班,宮使按照皇帝的旨意出宮尋找,也直到傍晚才將二人召迴。而此之前,其餘醫官已經會診守候了
半日,見他們入宮門,連忙迎上前,附耳悄聲道:“攜寒風邪,化熱犯肺。之前症狀不顯,誤了。”張如璧大吃一驚,問道:“現下情形如何?”太醫道:“脈數,高熱,氣促,痰黃稠,又伴驚厥抽搐。”張如璧連忙問道:“可伴嘔吐?”太醫道:“吃過常方,嘔吐不止。還請張大人速往診判,或得迴天。”張如璧蹙眉搖頭道:“皇孫年幼,素又柔弱,果如你言已經逆變,如此險急,尚何談迴天?”那太醫沉默了片刻,道:“張大人通達於此,尚請張大人親自告知陛下及殿下,這可不與……太醫院相幹。”張如璧聞言,重重歎了一口氣,道:“先看過了再打算吧。”
張如璧與隨後即到的趙養正先後仔細診判過,雖已明知無濟於事,仍舊重新寫了一紙常方交由典藥局前往熬製。兩人至太子妃閣外廊下交頭接耳道:“若早兩三日,或可轉圜。”趙養正搖頭道:“年幼羸弱,正氣不足,衛不禦外,逆變過急過兇,便早兩三日,也難定論。”張如璧道:“若一早便仔細調理,不至遷延過久以失治,或不至此。而今……隻能看能否過得今夜了。”忽聞身後一人泣道:“二位先生,我兒可還有救?”二人詫異迴頭,卻見太子妃淚痕闌幹立於閣門外,大吃一驚,連忙迴答道:“殿下勿憂過早,臣等今夜會徹夜守候。”太子妃點點頭,轉身似欲迴閣,忽向二人拜倒道:“我兒性命全靠二位先生相救,妾生生世世不敢忘二位先生恩德。”孝端皇後既薨,內命婦中已數她身份最為貴重,且她並非皇孫生母,二太醫不料有此態,連忙跪地叩首道:“臣等定當竭力。”
皇孫自午後便已昏迷,張趙二人的藥方雖已煎好,卻無法送服,由張如璧施針開啟牙關後,雖喂了幾口,又盡數吐了出來。眾人雖無限焦慮,卻隻有束手,直到戌時,皇孫卻突然醒轉,喊了一聲:“娘。”
一直守在一旁的太子妃連忙握住他的手,喊道:“阿元,好孩子,嚇壞娘了。”摸摸他的額頭,卻仍是熱得燙手,連忙吩咐湯藥,張趙二人明知迴光返照,藥石已無用,見太子妃情態卻不忍明言,命人將涼好的湯藥用小金盞奉上。
皇孫虛弱搖搖頭,道:“娘,我喘不上氣來,吃不下。”太子妃勉強笑道:“好孩子,娘吃一口,阿元吃一口,娘和阿元一起吃,好不好?”說罷自己先吃了一匙,接著才喂給皇孫,皇孫微微遲疑後張口吃下,不出片刻卻又都順著嘴角吐出,神色痛苦不堪。太子妃終於忍不住,大哭道:“好孩子,娘求你,吃了藥才能好。”一麵迴首無助望向二太醫,見兩人皆默默搖頭,良久終抹
了一把眼淚,柔聲道:“好了,好了,阿元不吃藥了。”
皇孫露出了一個滿足不已的笑容,忽又一陣急促咳嗽,直咳得喘不過氣來,良久稍稍平定方問道:“娘,六叔呢?”太子妃撫摸著他的額發,道:“六叔睡了,阿元也好好睡吧,明天起來,就可以和六叔一起玩了。”皇孫麵上是對母親信任不疑的神情,點了點頭。太子妃哽咽問道:“爹爹迴來了,阿元想不想看看爹爹?”皇孫想了想,低聲道:“爹爹在忙國事,吵了爹爹,爹爹不疼我了。”他伸出一隻小手,輕輕摸了摸太子妃烏青的眼圈,邊咳邊安慰道:“娘怎麽哭了,阿元明天就好了,娘去睡吧,看眼睛都黑了。”太子妃點點頭,將他的手捧在兩掌心,道:“娘想看著阿元睡著。”
太子妃目不轉睛的看著皇孫通紅的小臉,伴隨著愈見急促的唿吸聲,再度陷入昏睡之中,呆了半晌,霍的站起身來,提起裙擺奔出閣外,哭問道:“殿下,殿下呢?”
太子正在顧孺人閣中,王事已榖,阿寶未料他仍會來此,定權亦不言來意,二人對麵呆坐了近一個時辰,默默並無半語交談。他既始終神思恍惚,阿寶終於站起身來,也不理會他,徑自淨手拈香,爇於暖閣外觀自在寶相之前,禱祝虔誠。定權靜觀她舉動,不言嘉許,不言反對,不問緣由。
閣外侍立一宮人忽入內報道:“殿下,太子妃娘娘求見。”定權始蹙眉開口道:“怎麽追到這裏來了。你說我已歇下,去請她暫迴,有事我明日自會前往她閣中。”阿寶站立一旁,看他良久,起身冷笑開言道:“太子妃此時來,無非為皇孫事。殿下大丈夫,固不惜一孽子,但何妨直言,且看天下誰敢哂笑,誰敢怨懟?奈何遁於婦人裙釵之後,這名聲殿下要得,我要不得!”迴過頭對宮人沉聲下令道:“傳殿下鈞旨,請太子妃入閣。”定權勃然變色,一把擰住她的手腕,咬牙厲聲道:“你放肆過了,我看你是真不想活了!”阿寶隻覺雙臂欲折,痛入骨髓,奮全力掙紮踢打,想脫離他的控製,局麵混亂時,太子妃已經自行入室。
適才一番糾纏,二人皆已鬢散衣亂,淚痕闌幹的太子妃靜立靜看了片刻,前行兩步,忽而揚手一掌狠狠批在了阿寶麵頰上,高聲怒斥道:“賤婢!皇孫事不但是殿下家事,更是天家事天下事。你怎敢於國喪間狐媚惑主,阻礙主君行動判斷,累主君落下上不孝下不慈之惡名?”太子妃為人一向溫柔婉順,待人寬和,從未有高聲大語的時候,定權一時不由愣住,皺眉看著五指紅痕從阿寶白皙的麵頰上漸漸浮起。閣中諸人靜默良
久,謝氏方咬牙忍淚道:“你記下,我為皇太子妃,與皇太子夫妻體敵,皇太子可稱殿下,我亦可稱殿下。太子不教訓你,我來教訓也是一樣。”
她沒有再看二人,也沒有再說什麽,就此轉身離去。閣中時空仿佛凝滯,良久阿寶的唇邊方浮上了一抹淡淡笑意,道:“妾得罪殿下了,亦請殿下移玉。”
定權迴過神來,冷笑道:“這是我的東宮,我想去哪裏,不想去哪裏,我想恩幸誰,不想恩幸誰,還輪不上你一個賤婢來指點。”阿寶並不介意他刻意的惡意,點點頭笑道:“倒也是恩,倒也是幸,隻是到頭來,何以都全變成了報應?”定權再次捉住了她的臂膊,狠狠將她推在榻上,帷幄扯落,枕屏打翻,金釵玉簪相撞,丁董有聲,欲墮未墮。她摔在枕屏上,頭暈眼花,卻沒有反抗,二人在錦繡戰場的廢墟間相對相視,一方低語道:“你是真不想活了。——為什麽一個個,定要
看著眾人離開,皇帝在殿內煩躁不堪的踱了幾步,忽然問道:“他獨子已經成了這樣,他還有什麽要緊事定要親自往外頭跑?”
起先殿內人等並未敢多言,直到一內臣為陳謹目示,良久方垂頭低聲道:“今日開釋詹府主簿,有聖旨命即日離京。”
皇帝一聲冷笑,對陳謹重複道:“狗奴才,你再攪合朕家事,朕活剮了你。”
金吾衛確在本日開釋詹事府前主簿許昌平,也確在出京必經的京郊南山將許昌平移交給了東宮衛。他刑傷未愈,行走尚十分不便。移交既過,金吾衛反轉複旨,東宮衛行將上路,忽聞身後馬蹄聲動,春明城外,金□中,一騎已踏著遍地蒙茸青草,繽紛落英漸馳漸近。這是直隸東宮衛的主人,他們自然早於許昌平認清緩帶輕袍的來人,紛紛於道旁施禮道:“太子殿下!”
定權勒馬,吩咐道:“你等且退,我有幾句話要和他說。”東宮衛一百戶長隨即揮了揮手,十數軍士頃刻退避得無影無蹤。
許昌平似未過分詫異,艱難地向定權拱了拱為白布裹紮,仍然滲血的雙手,謝罪道:“臣足傷未愈,先不向殿下行大禮了。”定權一笑,直言道:“我來送君。”
他身上春衫單薄,是廣袖的白襴袍,腰間卻係著一條毫不相配的白玉帶,他自然看到了這一點不協調,慨歎道:“殿下這次的棋,走得實在太險。”定權笑道:“果然是血脈相通,他也是這麽說的。”許昌平垂頭無語,半晌方道:“臣謝殿下。”定權擺手道:“我這麽做並不是為了你。我不過擔心彼等按圖索驥,終有事發之時,倒不如先聲製人,尚可占得先機。況我原本預計,陛下尚要查訪一度,不想天子聖明至此,也少讓主簿吃了許多苦。”他看著許昌平,沉吟片刻,方繼續道:“所以主簿不必太過自責,也不必太過多情。”許昌平道:“臣明白。殿下不是為臣,殿下也不止為此,殿下苦心孤詣,是為最小損傷大局。殿下所欲者大,臣管窺蠡測,豈能盡覽盡察。”
他歎息:“我很慚愧,最終還是不能用君子的方式堂堂正正的擊敗小人。”
他迴答:“這是時代的過錯,不是一人的。”
桂棟蘭橑,彤庭玉砌外是平原晴翠,古道遠芳;平原古道外是靉靆輕嵐,如黛青山;青山外是翠色氤氳的無垠青
天。仲春與暮春的交際,金穀送客的王孫默默無語,背手靜立,目與雲齊。
許昌平順著他目光一同看去,良久方歎氣道:“臣今晨方離墩鎖,不知朝事已經如何。”定權正色道:“朝事無論如何,主簿既已離朝,便已與主簿沒有半分幹涉。我此來特意囑咐,主簿迴歸,留嶽州也罷,返郴州也罷,讀書煮酒也罷,采樵鋤豆也罷,望今生安樂,千萬珍重。主簿的家人已經在等候,這些年我雖不曾慢待他們,然則也請主簿待我致歉。”
許昌平無言半晌,方釋然笑道:“殿下可知道,五年前的端五,殿下告訴臣安軍書一事時,臣便有預感,殿下固是明君,而臣之事大約不諧矣。”定權笑道:“那時迴頭,尚可上岸,主簿又何必一意孤行呢?”許昌平笑道:“依殿下行事,我若迴頭,隻怕也是苦海無邊。前後既都是苦海,臣又何必背上背主的惡名。”定權笑道:“原來主簿無法轉舵,是因為已錯上了賊船。”許昌平笑道:“正是。”定權搖頭大笑道:“主簿慎言,不要忘記了,我今日仍舊是太子。”許昌平的目光停留在了山外青天,笑道:“我也是因為,我們明知道,最終都是會死的,可是之前不也要先活著麽?”
定權轉向他,遞出手中金鞭,道:“時候不早,主簿行動不便,願早動身。此雖駑馬,或可助主簿足力,青春為伴早日還鄉。”
許昌平拱手謝恩,見定權似欲召迴東宮衛,忽又遲疑道:“殿下,今日一別,拒相見期。當日約定,尚有一事,臣……”
定權平靜一笑,阻止道:“不必多說了,我大概已經知道了。”
許昌平麵色忽變,道:“殿下?!”
定權搖首笑道:“主簿可還記得那年雨中在我書房內烹茶,主簿言令堂神主奉於梵宮某處,我隨即遣人查訪,方查知中有一比丘尼眼角生朱砂痣,俗家姓宋,廿載前便皈依三寶。她其實便是主簿生母吧,如此亦可解釋,五年前中秋,我被禁後主簿為何告假隻身返鄉,以致誤班半日。主簿是諮詢舊事,以為參謀的罷?”
許昌平無言以對,浩浩春光中忽驚覺冷汗如雨,定權亦注意到了,上前為他整了整衣領,笑道:“主簿母與孝敬皇後既屬舊日至交,主簿卻為何定要向我隱瞞萱堂尚在之事,我想,大約隻有一個緣故,鹹寧公主夭折或與令堂有關。我問過宮中舊人,映證揣測,不敢確定——當年冒主簿姨母之名,入宮侍奉公主的當為主簿親母,孝敬皇後理應心知。事後所以隱瞞,所以逆天命立主放她出宮,大概也是因為
知道主簿尚在人間吧?大概也是想保護主簿不至牽連曝露吧?我身為人子,為尊者諱,不敢詆詬父母,此事不敢深想,也不敢再深究。”
許昌平終於膝頭一軟,跌跪在了地上,稽首至塵埃,垂淚道:“臣有萬死之罪。臣父既殤,臣母不堪苦痛,怨懟無門,嗔恚為蠱心魔作祟,不得自拔,以至於重躋天宮,戕害舊主。雖得沐舊主無限慈悲提拔,幡然醒悟,然大錯已經鑄成,雖死無可補救,唯歸正釋門,二十年日夜為舊主禱祝,以贖罪愆。臣首次見殿下時,所言其實本心。臣所以登堂入室,實非為未曾謀麵之臣父,不過願肝腦塗地,以報臣母恩人,以贖臣母罪業。有成功一日,真相昭白,臣雖盤水加劍,受王法顯戮,臣母或可得安樂涅槃,或可免下無間地獄,輪迴永不得解放。”
定權淡淡一笑道:“我早該想到,孝敬皇後就是那之後沉屙的。”
許昌平泣血道:“臣罪丘山,萬死莫贖。然今時今事,不敢殞命以害殿下大業。望殿下早下決斷,時至而行,殿下踐祚之日,即臣以死報殿下大恩之時。”
定權搖頭道:“我剛才說過什麽。我望主簿忘卻紛爭,此生安度。你為我已做得太多了,那些都是前人的紛紜恩怨,你本無罪,如我本無罪。”
許昌平抬起為血淚模糊的雙眼,良久方笑歎道:“殿下待人,有時候實在太過仁慈。”
定權微笑問道:“假如這份仁慈是給主簿的,主簿還會這麽說麽,主簿還是不需要麽?”
許昌平舉手加額,向他艱難行大禮,道:“臣需要,且臣感激。”
定權背手望著他,一笑道:“哥哥,保重。”
青眼白雲
太子還宮正趕在宮門下鑰之前,一入延祚宮便見有內臣迎上,報道:“太子妃娘娘請殿下到閣中。殿下,皇孫的病怕是險了。”定權一愣,問道:“不是前幾日尚安麽?”內臣答道:“正是今日午後轉急的,殿下不在宮內,太子妃娘娘親去請了陛下旨意。”定權沉默片刻,問道:“太醫到了麽?”內臣答道:“已都到了。”定權點點頭,道:“那便好。”說罷轉身入閣,那內臣硬著頭皮追問道:“殿下不去……”見他麵上雖無表情,卻也嚇得半句話不敢再出口。
如此內臣所言,太醫院在值的醫官皆已齊聚,然而不巧的是,精於小方脈科院判張如璧及太醫趙養正本日卻皆未坐班,宮使按照皇帝的旨意出宮尋找,也直到傍晚才將二人召迴。而此之前,其餘醫官已經會診守候了
半日,見他們入宮門,連忙迎上前,附耳悄聲道:“攜寒風邪,化熱犯肺。之前症狀不顯,誤了。”張如璧大吃一驚,問道:“現下情形如何?”太醫道:“脈數,高熱,氣促,痰黃稠,又伴驚厥抽搐。”張如璧連忙問道:“可伴嘔吐?”太醫道:“吃過常方,嘔吐不止。還請張大人速往診判,或得迴天。”張如璧蹙眉搖頭道:“皇孫年幼,素又柔弱,果如你言已經逆變,如此險急,尚何談迴天?”那太醫沉默了片刻,道:“張大人通達於此,尚請張大人親自告知陛下及殿下,這可不與……太醫院相幹。”張如璧聞言,重重歎了一口氣,道:“先看過了再打算吧。”
張如璧與隨後即到的趙養正先後仔細診判過,雖已明知無濟於事,仍舊重新寫了一紙常方交由典藥局前往熬製。兩人至太子妃閣外廊下交頭接耳道:“若早兩三日,或可轉圜。”趙養正搖頭道:“年幼羸弱,正氣不足,衛不禦外,逆變過急過兇,便早兩三日,也難定論。”張如璧道:“若一早便仔細調理,不至遷延過久以失治,或不至此。而今……隻能看能否過得今夜了。”忽聞身後一人泣道:“二位先生,我兒可還有救?”二人詫異迴頭,卻見太子妃淚痕闌幹立於閣門外,大吃一驚,連忙迴答道:“殿下勿憂過早,臣等今夜會徹夜守候。”太子妃點點頭,轉身似欲迴閣,忽向二人拜倒道:“我兒性命全靠二位先生相救,妾生生世世不敢忘二位先生恩德。”孝端皇後既薨,內命婦中已數她身份最為貴重,且她並非皇孫生母,二太醫不料有此態,連忙跪地叩首道:“臣等定當竭力。”
皇孫自午後便已昏迷,張趙二人的藥方雖已煎好,卻無法送服,由張如璧施針開啟牙關後,雖喂了幾口,又盡數吐了出來。眾人雖無限焦慮,卻隻有束手,直到戌時,皇孫卻突然醒轉,喊了一聲:“娘。”
一直守在一旁的太子妃連忙握住他的手,喊道:“阿元,好孩子,嚇壞娘了。”摸摸他的額頭,卻仍是熱得燙手,連忙吩咐湯藥,張趙二人明知迴光返照,藥石已無用,見太子妃情態卻不忍明言,命人將涼好的湯藥用小金盞奉上。
皇孫虛弱搖搖頭,道:“娘,我喘不上氣來,吃不下。”太子妃勉強笑道:“好孩子,娘吃一口,阿元吃一口,娘和阿元一起吃,好不好?”說罷自己先吃了一匙,接著才喂給皇孫,皇孫微微遲疑後張口吃下,不出片刻卻又都順著嘴角吐出,神色痛苦不堪。太子妃終於忍不住,大哭道:“好孩子,娘求你,吃了藥才能好。”一麵迴首無助望向二太醫,見兩人皆默默搖頭,良久終抹
了一把眼淚,柔聲道:“好了,好了,阿元不吃藥了。”
皇孫露出了一個滿足不已的笑容,忽又一陣急促咳嗽,直咳得喘不過氣來,良久稍稍平定方問道:“娘,六叔呢?”太子妃撫摸著他的額發,道:“六叔睡了,阿元也好好睡吧,明天起來,就可以和六叔一起玩了。”皇孫麵上是對母親信任不疑的神情,點了點頭。太子妃哽咽問道:“爹爹迴來了,阿元想不想看看爹爹?”皇孫想了想,低聲道:“爹爹在忙國事,吵了爹爹,爹爹不疼我了。”他伸出一隻小手,輕輕摸了摸太子妃烏青的眼圈,邊咳邊安慰道:“娘怎麽哭了,阿元明天就好了,娘去睡吧,看眼睛都黑了。”太子妃點點頭,將他的手捧在兩掌心,道:“娘想看著阿元睡著。”
太子妃目不轉睛的看著皇孫通紅的小臉,伴隨著愈見急促的唿吸聲,再度陷入昏睡之中,呆了半晌,霍的站起身來,提起裙擺奔出閣外,哭問道:“殿下,殿下呢?”
太子正在顧孺人閣中,王事已榖,阿寶未料他仍會來此,定權亦不言來意,二人對麵呆坐了近一個時辰,默默並無半語交談。他既始終神思恍惚,阿寶終於站起身來,也不理會他,徑自淨手拈香,爇於暖閣外觀自在寶相之前,禱祝虔誠。定權靜觀她舉動,不言嘉許,不言反對,不問緣由。
閣外侍立一宮人忽入內報道:“殿下,太子妃娘娘求見。”定權始蹙眉開口道:“怎麽追到這裏來了。你說我已歇下,去請她暫迴,有事我明日自會前往她閣中。”阿寶站立一旁,看他良久,起身冷笑開言道:“太子妃此時來,無非為皇孫事。殿下大丈夫,固不惜一孽子,但何妨直言,且看天下誰敢哂笑,誰敢怨懟?奈何遁於婦人裙釵之後,這名聲殿下要得,我要不得!”迴過頭對宮人沉聲下令道:“傳殿下鈞旨,請太子妃入閣。”定權勃然變色,一把擰住她的手腕,咬牙厲聲道:“你放肆過了,我看你是真不想活了!”阿寶隻覺雙臂欲折,痛入骨髓,奮全力掙紮踢打,想脫離他的控製,局麵混亂時,太子妃已經自行入室。
適才一番糾纏,二人皆已鬢散衣亂,淚痕闌幹的太子妃靜立靜看了片刻,前行兩步,忽而揚手一掌狠狠批在了阿寶麵頰上,高聲怒斥道:“賤婢!皇孫事不但是殿下家事,更是天家事天下事。你怎敢於國喪間狐媚惑主,阻礙主君行動判斷,累主君落下上不孝下不慈之惡名?”太子妃為人一向溫柔婉順,待人寬和,從未有高聲大語的時候,定權一時不由愣住,皺眉看著五指紅痕從阿寶白皙的麵頰上漸漸浮起。閣中諸人靜默良
久,謝氏方咬牙忍淚道:“你記下,我為皇太子妃,與皇太子夫妻體敵,皇太子可稱殿下,我亦可稱殿下。太子不教訓你,我來教訓也是一樣。”
她沒有再看二人,也沒有再說什麽,就此轉身離去。閣中時空仿佛凝滯,良久阿寶的唇邊方浮上了一抹淡淡笑意,道:“妾得罪殿下了,亦請殿下移玉。”
定權迴過神來,冷笑道:“這是我的東宮,我想去哪裏,不想去哪裏,我想恩幸誰,不想恩幸誰,還輪不上你一個賤婢來指點。”阿寶並不介意他刻意的惡意,點點頭笑道:“倒也是恩,倒也是幸,隻是到頭來,何以都全變成了報應?”定權再次捉住了她的臂膊,狠狠將她推在榻上,帷幄扯落,枕屏打翻,金釵玉簪相撞,丁董有聲,欲墮未墮。她摔在枕屏上,頭暈眼花,卻沒有反抗,二人在錦繡戰場的廢墟間相對相視,一方低語道:“你是真不想活了。——為什麽一個個,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