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勢又跪了下來,掩泣問道:“陛下打算如何處置棠兒?”皇帝歎了口氣,目光望向窗外,道:“這話不該你問的,你迴宮去吧。”皇後搖首哽咽道:“棠兒犯錯,總是妾素來的教養不善,妾自請陛下責罰,隻是棠兒他,求陛下再給他一個改過的機會吧。”皇帝聽了這話,不知緣何,心下忽覺厭煩之極,冷笑問道:“皇後此話是什麽意思?子不教,父之過,總是朕這個做父親的差了樣子,他們底下一個個才會做出那些不長進的事情來。朕養出的好兒子,不勞皇後將過錯往自己頭上攪攔。還有,這次的事情,不牽扯到你就已經是萬幸,你還拿得出什麽臉麵再給別人討情?”皇後與他夫妻二十載,從未聽他口中說出過如此絕情的言語,一時被堵得半晌都說不上話來,皇帝已抬腳出了寢殿。陳謹看了皇後一眼,忙匆匆跟了上去,問道:“陛下要去何處?臣去吩咐輿輦。”
皇帝隻是不願與皇後多作糾纏,走出殿來,叫陳謹這麽一問,倒愣住了,忽而隻覺雖坐擁天下,卻並沒有一處可去的地方,亦沒有一個想見的人,一念間隻覺萬事萬物俱是乏味透頂,半晌才緩緩道:“去清遠宮吧。”
不過一夜之間,顧逢恩又被調迴了長州,齊王府的門口也站滿了金吾衛中的軍師。便是冬雷震震夏雨雪,眾人亦不會如此驚怖,隻是驚怖歸驚怖了,此次卻並沒有一個人再敢多說一句話。上意天心究竟如何,已不是凡人能夠猜測出來的了。
無需眾臣心內再揣測太久,第二日的早朝上大理寺卿便向皇帝奏報了李柏舟案的複讞結果。歸總下來,不過寥寥數語:齊王所指,張氏所誣,事出有因,查無實據。李案仍依原審,太子操行清白如水。
所謂的迴天轉日,也不過如此而已。
眾臣悄悄打量著皇帝,摒住了唿吸等著他開口怒斥大理寺或是張陸正,太子或是齊王。隻有如此,他們方能一擁而上,為了自己的主君在這片金碧輝煌的疆場上奮力搏殺,或凱歌而還,或馬革裹屍,或流芳百世,或遺臭萬年。他們一個個整頓著峨冠廣袖的鎧甲,笏板玉帶的武器,正在摩拳擦掌,躍躍欲試,隻待皇帝擂動戰鼓,一聲令下,就要叫金殿上血流漂櫓。此役一畢,誰為王誰為寇,誰是堂堂正正的君子,誰是身敗名裂的小人,方可明白見出分曉。可奇怪的是,天顏卻沒有絲毫的怒意和訝異,皇帝陛下隻是帶著一絲疲憊的神情,用手指無聊的叩擊著禦案,仿佛這個結果便是他一早就想要的,而他此刻要思慮不過是該如何處置本案的兩個惡之淵藪,也許隻要安置好了他們
,已經敗壞的綱紀就能迴到正軌上來。這樣的皇帝是他們從未見過的,滿朝忽而緘口,再無一人質疑張陸正既然早與齊王暗通款曲誣陷儲君,為何又會臨陣反戈;無人質疑太子既一身清白,在當日早朝上卻沒有隻言片語的分辯;無人質疑小顧將軍已經走到了半道,為何卻又忽然折迴了長州。
也許從首至尾,事情都簡單不過。天下太平,海晏河清,主上英明,儲副仁孝。隻是一個亂臣,一個逆子,不自量力以卵擊石,犯下了這欺君罔上,傾倒綱常的罪行。隻要祓除了這荊棘鴟梟,餘下的正人君子依舊可行康莊大道,聽鸞鳳和鳴。
靖寧二年末的這件驚天大案,就在天子曖昧的靜默中開始悄然收煞。其中諸多□,永成懸疑。
高高在上的天子掃了一眼魚魚臣工,心中冷笑一聲,下旨道:“去將太子請過來。”
定權此日一反常態,絕早醒來,便叫阿寶端湯淨麵,又要重新整結發髻。初冬的清晨,屋中尚未攏炭盆,又陰又冷。阿寶一覺睡起,隻覺昨晚被中好容易聚斂起的一絲暖意在已蕩然無存,嗬了嗬手指,伸手摸了摸定權身上,也是一般冰涼。定權笑問道:“可是冷得很?我反正這麽躺著不能動,身上也早都僵了,反倒不覺得。”阿寶歎了口氣,扶著定權慢慢坐起,小心幫他穿好了中衣,見他舉手扭頭之間,仍是皺眉強忍著痛楚,一麵幫他結衣帶,一麵勸慰道:“殿下身上的傷尚未收口,此刻還是靜養為佳,何苦這般為難身體?”定權咬牙笑道:“你隻等著看就是了,來給孤穿上鞋,現在是什麽時候了?”阿寶看了看窗外,迴頭道:“這裏頭沒日沒夜的,怎知到了哪個時辰?天還是烏著的,想是還未交辰時吧,殿下坐著便是,又起來做什麽?”定權笑著坐了迴去,道:“你如今說話,索性就沒上沒下起來了。”阿寶睨了他一眼,道:“這既不是講理的地方,也不是講禮的地方,妾有得罪,殿下恕罪吧。”定權一笑道:“虎落平陽被你欺,你過來坐。”說罷用手輕輕叩了叩身側。
阿寶見他的食指上還裹著一圈白布,心中微微歎了口氣,向前去在他身邊坐下,問道:“可覺得好些了麽?”定權道:“手上倒還好,隻是身上的傷一直亂跳著疼,現在蹭著衣服,就愈發覺得難受了。有時想想,自己也覺得好笑。阿寶,你可聽說過古往今來,有像我這般沒有體麵的儲君?”阿寶並不去接他的話,偏頭看了看,道:“頭二三日就是如此,殿下再忍忍,好在現下已經極冷了,不會生出炎瘡來便好得快了。”定權嘲笑她道:“真可謂久病成良醫,
倒叫你也有教訓說嘴的機會了。”阿寶麵色一沉,道:“妾並不愛去想這些事情的,殿下既不願聽,妾倒還樂得不說。”定權望著她,噗嗤一聲笑了出來,佯怒道:“放肆,好大的膽子,你就欺我如今傷病纏身,整治不了你麽?”阿寶卻無心和他調笑,沉默了半日歎氣道:“妾哪有那個膽量,不過是瞧著殿下今天高興,說兩句平日不敢出口的話罷了。”定權一愣,伸手端起她下頜道:“孤這一身背花端坐在大牢中,還有什麽可高興的事情?”阿寶略略偏了偏頭,卻沒有躲得開定權的掌握,隻得道:“妾是瞧著殿下顏色和悅,胡亂猜測的,若是猜錯了,是妾沒有眼力。”定權細細打量了她半晌,見她的目光迴避向一側,微微歎息道:“阿寶,你終是不肯和我說實話,那何必又定要跟了過來?”阿寶將頭掙了出來,捧起定權右手,放到了自己的左胸之上,輕輕問道:“殿下,它可是在跳麽?”定權點了點頭,道:“不錯。”阿寶低頭愛惜的撫了撫那隻手,笑道:“今日殿下起得這般早,又叫我等著看,我想,要等的不出是陛下的聖旨而已。殿下若是冤屈得雪,重入廟堂,想必心內還不至於不豫,妾就是說兩三句輕狂的話語,殿下大概也不會放在心上。隻是殿下,這樣的實話我說出了口來,殿下心裏又會怎麽想我?我的心殿下摸得到,殿下的心事我卻並不敢去揣測。”
定權慢慢抽迴了手,笑道:“這樣的話,也虧你說得出口。你們一個個都太過聰明了,孤這是害怕呀。”阿寶抬頭問道:“真的麽?”定權並沒有答話,隻是默默伸出手去,將她的頭攬至了胸前。阿寶靜靜伏身在他懷內,聽著他的勻淨心跳,與那淡淡的唿吸聲絲絲合扣,綿綿不斷,在耳畔起落。自己的一心之內也漸漸寂靜了下來,靜到了極處,歡喜隨之而生,不必修道,它就已經在那裏了。萬法皆出自然,何需苦求真偽?
當王慎領著宣旨的內使進來時,正一頭撞上了這尷尬情形,躲閃不及,隻得轉頭道:“殿下,敕使傳旨來了。”定權並不以為詡,不過慢慢放開了手。阿寶抬起頭來,亦不迴避,默默托著定權臂膊,扶他跪好,自己也就勢跪在了他身旁,那敕使略略咳嗽了一聲,道:“陛下的口敕,請殿下前往垂拱殿參加朝會。”定權難以叩下頭去,艱難俯身示意道:“臣遵旨。”那敕使滿臉堆笑前來,和阿寶一道將他扶起,道:“殿下請吧。”定權皺了皺眉,問道:“孤穿什麽衣服過去?”敕使被他問得愣住了,想了半日道:“陛下並沒吩咐,想來殿下這般過去就好。”定權略略笑了笑,走迴塌前坐下,又將袍擺細細在膝上搭好
,問道:“陛下可有旨意,要處分我?”那敕使陪笑道:“殿下這是在講笑了。”定權皺眉道:“本宮並沒有和使君說笑,使君但言一句有還是沒有?”那敕使碰了個軟釘子,隻得恭謹答道:“迴殿下,陛下沒有這樣的旨意。”定權道:“既沒有這樣的旨意,本宮怎可穿著一身布衣上國家明堂?請使君迴稟陛下,就說臣亂頭粗服,不敢褻瀆國體朝儀,再生罪愆。”聽了這話,不單那敕使,連王慎亦急了,勸道:“殿下的朝服,最近的都放在延祚宮內,這一來一去的取迴了,至少大半個時辰。陛下還在朝上等著,百官亦皆恭候著殿下,還請殿下勿拘常禮,速速移駕。”
定權含笑道:“王常侍,本宮並非是要講究穿戴,而是怕失了體統。我若有罪,陛下自會降旨。隻是陛下既尚未下旨,本宮便還是太子,就這麽光頭赤足走到垂拱殿的正殿上去,隻怕眾臣都恥於認我這個儲君,何遑陛下?還是勞煩這位使君去迴稟一聲吧,就說本宮換過了衣服,不敢稍作耽擱,即刻便奉旨前往。”
王慎抬起頭來,方想再開口,忽見太子臉上的神情,並不似是在賭氣玩笑,忽而心中明了,思想了片刻,隻得跺腳道:“請殿下稍待,臣這便叫人去取。”定權微微一笑,也不說話,偏過頭去看著窗外,雖則這宗正寺和垂拱殿隔得天遠,雖則早朝已經開始了近一個時辰,但是他還是聽見了沉沉朝鍾在耳畔響起。而他,從沒有一刻,覺得這聲音這般悅耳動聽。
垂拱殿內諸臣守著一語不發的皇帝,站得兩腿發木,終是等來了太子。在有司一聲“皇太子入殿”的提引下,眾人的目光皆毫不避忌的迎向了已逾月未見的儲君。太子從大殿正門緩緩步入,遠遊冠,朱明衣,手捧桓圭,腰束玉帶。一張清俊的麵孔雖還有些蒼白,卻是波瀾不興,腳下的步履也是沉穩端方之極,仿佛他隻是從延祚宮剛剛走出來,而之前不過是去聽了一席筵講,赴了一場宮宴。他們預計要看的一切都沒有看到,太子已經穿過了朝堂,走到墀下向皇帝俯身下拜。
就在以頭觸地的那一瞬間,身上的傷口因為大幅的牽動再次齊齊撕裂,但是無人看得見那層層錦緞掩蓋下的一身傷痕,無人知道太子的雙手在微微顫抖,他年輕的身體內正有鮮血慢慢湧出。就如同無人知道他曾經因為驚怕在暗夜裏痛哭失聲,因為寒冷在一個仆婢的袖管中暖過雙手。
然而這都不要緊,要緊的是他們看見了這一身錦繡公服。那犀簪上的鮮明紅纓正在他白皙的耳垂邊搖動,革帶鎏金的撻尾折耀起了點點微茫華彩,四色綬帶上
所結的玉環隨著下拜的動作撞擊出清越響聲,而烏舄的鞋底不曾沾染半粒塵埃。如此的繁瑣,也如此的堂皇。朝堂無外乎是,天下無外乎是,你穿上了錦繡,便是王侯;戴起了枷鐐,便是罪囚。
定權朗聲報道:“臣蕭定權叩見陛下。”皇帝自他進殿伊始,便在默默的打量他,此刻見他端端正正,行禮已畢,也開口道:“平身吧。”
先王大道,聖人危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無上莊嚴,無上完滿。
-------------------------------
作者有話要說:太子的這身行頭,是朝會公服。見《宋史·輿服製第三》
錦瑟華年
皇帝目視著太子立起身來,恭謹的執起了圭笏。他掩飾得實在太漂亮了,若不是那慘白的臉色在出賣他,幾乎便稱得上天衣無縫。隻可惜何麵化土,潘鬢成灰,到了現世檀郎已經不能再施朱敷粉,否則粉墨登場,豈不是更加圓滿?隻怕那樣,連自己也要一同被騙倒了。
皇帝嘴角微微一抖,晃出了一抹模糊笑意,又如凝霜逢日一般,轉瞬間消逝得毫無蹤影。他懶懶地振了振袖角,開口示意道:“邢愛卿,把你們審出來的東西也讀給太子聽聽。”大理寺卿忙應了一聲“遵旨”,又略略清了清嗓子,這將適才的奏報又照本宣科從頭念了一遍。
他的聲音落下,一片潮紅卻慢慢從太子的顴上湧了上來。皇帝看他問道:“你怎麽說?”定權立在階下半日不語,滿朝亦是一片鴉雀無聲,眾臣各自懷據了一番心思,隻待皇帝或是太子開口打破這一片吊詭氣氛,良久才見太子忽又“撲通”一聲跪倒,稽首泣道:“迴陛下,臣有罪當誅。”眾臣中似有一陣微微的騷動,卻又在頃刻間靜默了下來。皇帝心底裏冷笑一聲,問道:“列位臣躬,太子說的話,你們可聽得明白?”眾臣見皇帝當眾又給太子難堪,愈發不解他心中所思,一時也瞧不見太子麵上神情,隻覺夾板氣難受,一個個索性低了頭,兩眼平望著手中笏板,生怕皇帝點到自己頭上。皇帝環顧一周,目光又落迴了定權的身上,笑道:“太子的微言大義,看來是無人能夠體會了,那就隻能有勞太子再闡述一番,列位臣躬便洗耳恭聽吧。”
皇帝這話說出口,定權似乎並不覺難堪,默默抬起頭來,答道:“前月廿七,陛下聖諭斥責臣行止不端,德質有虧。當是時,臣捫心自問,竟無一語可作分辨。君父體察之明,雖毫厘纖微,如視輻輪丘山,臣做下虧心辱身之事,
又安敢妄想逃脫天心洞鑒?
臣所愧悔無極之事,莫過於疏修德性,複又親近佞小,聽信謠讒,竊恐臣母已殤,陛下憎臣鄙陋,欲有廢立之意。素日懷據此念,或有與朝臣筆墨往來,私語泄憤,妄言悖論之舉。是日張逆據此誣指臣,臣竟私疑做君父授意,非但不據實奏報陛下,反當著天下之麵做下拔簪摜纓,惡言犯上這等喪心病狂的舉動。昏昧狂悖至此,猶不知已失仰庇於君父聖斷,反正中於肖小下懷。
陛下聖明仁慈,非但不以大逆罪臣,反諭令時時嗬護,處處恩佑。臣居宗正寺內,便已知身戴重罪,李案雖不實,亦無可恕之理。不
皇帝隻是不願與皇後多作糾纏,走出殿來,叫陳謹這麽一問,倒愣住了,忽而隻覺雖坐擁天下,卻並沒有一處可去的地方,亦沒有一個想見的人,一念間隻覺萬事萬物俱是乏味透頂,半晌才緩緩道:“去清遠宮吧。”
不過一夜之間,顧逢恩又被調迴了長州,齊王府的門口也站滿了金吾衛中的軍師。便是冬雷震震夏雨雪,眾人亦不會如此驚怖,隻是驚怖歸驚怖了,此次卻並沒有一個人再敢多說一句話。上意天心究竟如何,已不是凡人能夠猜測出來的了。
無需眾臣心內再揣測太久,第二日的早朝上大理寺卿便向皇帝奏報了李柏舟案的複讞結果。歸總下來,不過寥寥數語:齊王所指,張氏所誣,事出有因,查無實據。李案仍依原審,太子操行清白如水。
所謂的迴天轉日,也不過如此而已。
眾臣悄悄打量著皇帝,摒住了唿吸等著他開口怒斥大理寺或是張陸正,太子或是齊王。隻有如此,他們方能一擁而上,為了自己的主君在這片金碧輝煌的疆場上奮力搏殺,或凱歌而還,或馬革裹屍,或流芳百世,或遺臭萬年。他們一個個整頓著峨冠廣袖的鎧甲,笏板玉帶的武器,正在摩拳擦掌,躍躍欲試,隻待皇帝擂動戰鼓,一聲令下,就要叫金殿上血流漂櫓。此役一畢,誰為王誰為寇,誰是堂堂正正的君子,誰是身敗名裂的小人,方可明白見出分曉。可奇怪的是,天顏卻沒有絲毫的怒意和訝異,皇帝陛下隻是帶著一絲疲憊的神情,用手指無聊的叩擊著禦案,仿佛這個結果便是他一早就想要的,而他此刻要思慮不過是該如何處置本案的兩個惡之淵藪,也許隻要安置好了他們
,已經敗壞的綱紀就能迴到正軌上來。這樣的皇帝是他們從未見過的,滿朝忽而緘口,再無一人質疑張陸正既然早與齊王暗通款曲誣陷儲君,為何又會臨陣反戈;無人質疑太子既一身清白,在當日早朝上卻沒有隻言片語的分辯;無人質疑小顧將軍已經走到了半道,為何卻又忽然折迴了長州。
也許從首至尾,事情都簡單不過。天下太平,海晏河清,主上英明,儲副仁孝。隻是一個亂臣,一個逆子,不自量力以卵擊石,犯下了這欺君罔上,傾倒綱常的罪行。隻要祓除了這荊棘鴟梟,餘下的正人君子依舊可行康莊大道,聽鸞鳳和鳴。
靖寧二年末的這件驚天大案,就在天子曖昧的靜默中開始悄然收煞。其中諸多□,永成懸疑。
高高在上的天子掃了一眼魚魚臣工,心中冷笑一聲,下旨道:“去將太子請過來。”
定權此日一反常態,絕早醒來,便叫阿寶端湯淨麵,又要重新整結發髻。初冬的清晨,屋中尚未攏炭盆,又陰又冷。阿寶一覺睡起,隻覺昨晚被中好容易聚斂起的一絲暖意在已蕩然無存,嗬了嗬手指,伸手摸了摸定權身上,也是一般冰涼。定權笑問道:“可是冷得很?我反正這麽躺著不能動,身上也早都僵了,反倒不覺得。”阿寶歎了口氣,扶著定權慢慢坐起,小心幫他穿好了中衣,見他舉手扭頭之間,仍是皺眉強忍著痛楚,一麵幫他結衣帶,一麵勸慰道:“殿下身上的傷尚未收口,此刻還是靜養為佳,何苦這般為難身體?”定權咬牙笑道:“你隻等著看就是了,來給孤穿上鞋,現在是什麽時候了?”阿寶看了看窗外,迴頭道:“這裏頭沒日沒夜的,怎知到了哪個時辰?天還是烏著的,想是還未交辰時吧,殿下坐著便是,又起來做什麽?”定權笑著坐了迴去,道:“你如今說話,索性就沒上沒下起來了。”阿寶睨了他一眼,道:“這既不是講理的地方,也不是講禮的地方,妾有得罪,殿下恕罪吧。”定權一笑道:“虎落平陽被你欺,你過來坐。”說罷用手輕輕叩了叩身側。
阿寶見他的食指上還裹著一圈白布,心中微微歎了口氣,向前去在他身邊坐下,問道:“可覺得好些了麽?”定權道:“手上倒還好,隻是身上的傷一直亂跳著疼,現在蹭著衣服,就愈發覺得難受了。有時想想,自己也覺得好笑。阿寶,你可聽說過古往今來,有像我這般沒有體麵的儲君?”阿寶並不去接他的話,偏頭看了看,道:“頭二三日就是如此,殿下再忍忍,好在現下已經極冷了,不會生出炎瘡來便好得快了。”定權嘲笑她道:“真可謂久病成良醫,
倒叫你也有教訓說嘴的機會了。”阿寶麵色一沉,道:“妾並不愛去想這些事情的,殿下既不願聽,妾倒還樂得不說。”定權望著她,噗嗤一聲笑了出來,佯怒道:“放肆,好大的膽子,你就欺我如今傷病纏身,整治不了你麽?”阿寶卻無心和他調笑,沉默了半日歎氣道:“妾哪有那個膽量,不過是瞧著殿下今天高興,說兩句平日不敢出口的話罷了。”定權一愣,伸手端起她下頜道:“孤這一身背花端坐在大牢中,還有什麽可高興的事情?”阿寶略略偏了偏頭,卻沒有躲得開定權的掌握,隻得道:“妾是瞧著殿下顏色和悅,胡亂猜測的,若是猜錯了,是妾沒有眼力。”定權細細打量了她半晌,見她的目光迴避向一側,微微歎息道:“阿寶,你終是不肯和我說實話,那何必又定要跟了過來?”阿寶將頭掙了出來,捧起定權右手,放到了自己的左胸之上,輕輕問道:“殿下,它可是在跳麽?”定權點了點頭,道:“不錯。”阿寶低頭愛惜的撫了撫那隻手,笑道:“今日殿下起得這般早,又叫我等著看,我想,要等的不出是陛下的聖旨而已。殿下若是冤屈得雪,重入廟堂,想必心內還不至於不豫,妾就是說兩三句輕狂的話語,殿下大概也不會放在心上。隻是殿下,這樣的實話我說出了口來,殿下心裏又會怎麽想我?我的心殿下摸得到,殿下的心事我卻並不敢去揣測。”
定權慢慢抽迴了手,笑道:“這樣的話,也虧你說得出口。你們一個個都太過聰明了,孤這是害怕呀。”阿寶抬頭問道:“真的麽?”定權並沒有答話,隻是默默伸出手去,將她的頭攬至了胸前。阿寶靜靜伏身在他懷內,聽著他的勻淨心跳,與那淡淡的唿吸聲絲絲合扣,綿綿不斷,在耳畔起落。自己的一心之內也漸漸寂靜了下來,靜到了極處,歡喜隨之而生,不必修道,它就已經在那裏了。萬法皆出自然,何需苦求真偽?
當王慎領著宣旨的內使進來時,正一頭撞上了這尷尬情形,躲閃不及,隻得轉頭道:“殿下,敕使傳旨來了。”定權並不以為詡,不過慢慢放開了手。阿寶抬起頭來,亦不迴避,默默托著定權臂膊,扶他跪好,自己也就勢跪在了他身旁,那敕使略略咳嗽了一聲,道:“陛下的口敕,請殿下前往垂拱殿參加朝會。”定權難以叩下頭去,艱難俯身示意道:“臣遵旨。”那敕使滿臉堆笑前來,和阿寶一道將他扶起,道:“殿下請吧。”定權皺了皺眉,問道:“孤穿什麽衣服過去?”敕使被他問得愣住了,想了半日道:“陛下並沒吩咐,想來殿下這般過去就好。”定權略略笑了笑,走迴塌前坐下,又將袍擺細細在膝上搭好
,問道:“陛下可有旨意,要處分我?”那敕使陪笑道:“殿下這是在講笑了。”定權皺眉道:“本宮並沒有和使君說笑,使君但言一句有還是沒有?”那敕使碰了個軟釘子,隻得恭謹答道:“迴殿下,陛下沒有這樣的旨意。”定權道:“既沒有這樣的旨意,本宮怎可穿著一身布衣上國家明堂?請使君迴稟陛下,就說臣亂頭粗服,不敢褻瀆國體朝儀,再生罪愆。”聽了這話,不單那敕使,連王慎亦急了,勸道:“殿下的朝服,最近的都放在延祚宮內,這一來一去的取迴了,至少大半個時辰。陛下還在朝上等著,百官亦皆恭候著殿下,還請殿下勿拘常禮,速速移駕。”
定權含笑道:“王常侍,本宮並非是要講究穿戴,而是怕失了體統。我若有罪,陛下自會降旨。隻是陛下既尚未下旨,本宮便還是太子,就這麽光頭赤足走到垂拱殿的正殿上去,隻怕眾臣都恥於認我這個儲君,何遑陛下?還是勞煩這位使君去迴稟一聲吧,就說本宮換過了衣服,不敢稍作耽擱,即刻便奉旨前往。”
王慎抬起頭來,方想再開口,忽見太子臉上的神情,並不似是在賭氣玩笑,忽而心中明了,思想了片刻,隻得跺腳道:“請殿下稍待,臣這便叫人去取。”定權微微一笑,也不說話,偏過頭去看著窗外,雖則這宗正寺和垂拱殿隔得天遠,雖則早朝已經開始了近一個時辰,但是他還是聽見了沉沉朝鍾在耳畔響起。而他,從沒有一刻,覺得這聲音這般悅耳動聽。
垂拱殿內諸臣守著一語不發的皇帝,站得兩腿發木,終是等來了太子。在有司一聲“皇太子入殿”的提引下,眾人的目光皆毫不避忌的迎向了已逾月未見的儲君。太子從大殿正門緩緩步入,遠遊冠,朱明衣,手捧桓圭,腰束玉帶。一張清俊的麵孔雖還有些蒼白,卻是波瀾不興,腳下的步履也是沉穩端方之極,仿佛他隻是從延祚宮剛剛走出來,而之前不過是去聽了一席筵講,赴了一場宮宴。他們預計要看的一切都沒有看到,太子已經穿過了朝堂,走到墀下向皇帝俯身下拜。
就在以頭觸地的那一瞬間,身上的傷口因為大幅的牽動再次齊齊撕裂,但是無人看得見那層層錦緞掩蓋下的一身傷痕,無人知道太子的雙手在微微顫抖,他年輕的身體內正有鮮血慢慢湧出。就如同無人知道他曾經因為驚怕在暗夜裏痛哭失聲,因為寒冷在一個仆婢的袖管中暖過雙手。
然而這都不要緊,要緊的是他們看見了這一身錦繡公服。那犀簪上的鮮明紅纓正在他白皙的耳垂邊搖動,革帶鎏金的撻尾折耀起了點點微茫華彩,四色綬帶上
所結的玉環隨著下拜的動作撞擊出清越響聲,而烏舄的鞋底不曾沾染半粒塵埃。如此的繁瑣,也如此的堂皇。朝堂無外乎是,天下無外乎是,你穿上了錦繡,便是王侯;戴起了枷鐐,便是罪囚。
定權朗聲報道:“臣蕭定權叩見陛下。”皇帝自他進殿伊始,便在默默的打量他,此刻見他端端正正,行禮已畢,也開口道:“平身吧。”
先王大道,聖人危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無上莊嚴,無上完滿。
-------------------------------
作者有話要說:太子的這身行頭,是朝會公服。見《宋史·輿服製第三》
錦瑟華年
皇帝目視著太子立起身來,恭謹的執起了圭笏。他掩飾得實在太漂亮了,若不是那慘白的臉色在出賣他,幾乎便稱得上天衣無縫。隻可惜何麵化土,潘鬢成灰,到了現世檀郎已經不能再施朱敷粉,否則粉墨登場,豈不是更加圓滿?隻怕那樣,連自己也要一同被騙倒了。
皇帝嘴角微微一抖,晃出了一抹模糊笑意,又如凝霜逢日一般,轉瞬間消逝得毫無蹤影。他懶懶地振了振袖角,開口示意道:“邢愛卿,把你們審出來的東西也讀給太子聽聽。”大理寺卿忙應了一聲“遵旨”,又略略清了清嗓子,這將適才的奏報又照本宣科從頭念了一遍。
他的聲音落下,一片潮紅卻慢慢從太子的顴上湧了上來。皇帝看他問道:“你怎麽說?”定權立在階下半日不語,滿朝亦是一片鴉雀無聲,眾臣各自懷據了一番心思,隻待皇帝或是太子開口打破這一片吊詭氣氛,良久才見太子忽又“撲通”一聲跪倒,稽首泣道:“迴陛下,臣有罪當誅。”眾臣中似有一陣微微的騷動,卻又在頃刻間靜默了下來。皇帝心底裏冷笑一聲,問道:“列位臣躬,太子說的話,你們可聽得明白?”眾臣見皇帝當眾又給太子難堪,愈發不解他心中所思,一時也瞧不見太子麵上神情,隻覺夾板氣難受,一個個索性低了頭,兩眼平望著手中笏板,生怕皇帝點到自己頭上。皇帝環顧一周,目光又落迴了定權的身上,笑道:“太子的微言大義,看來是無人能夠體會了,那就隻能有勞太子再闡述一番,列位臣躬便洗耳恭聽吧。”
皇帝這話說出口,定權似乎並不覺難堪,默默抬起頭來,答道:“前月廿七,陛下聖諭斥責臣行止不端,德質有虧。當是時,臣捫心自問,竟無一語可作分辨。君父體察之明,雖毫厘纖微,如視輻輪丘山,臣做下虧心辱身之事,
又安敢妄想逃脫天心洞鑒?
臣所愧悔無極之事,莫過於疏修德性,複又親近佞小,聽信謠讒,竊恐臣母已殤,陛下憎臣鄙陋,欲有廢立之意。素日懷據此念,或有與朝臣筆墨往來,私語泄憤,妄言悖論之舉。是日張逆據此誣指臣,臣竟私疑做君父授意,非但不據實奏報陛下,反當著天下之麵做下拔簪摜纓,惡言犯上這等喪心病狂的舉動。昏昧狂悖至此,猶不知已失仰庇於君父聖斷,反正中於肖小下懷。
陛下聖明仁慈,非但不以大逆罪臣,反諭令時時嗬護,處處恩佑。臣居宗正寺內,便已知身戴重罪,李案雖不實,亦無可恕之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