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處,可不事賞罰,敕令他以為後事之鑒即可。”皇帝笑道:“你終究不肯替你舅舅說話呀。此役便是遷延過久,若能速決,倒不致於如此。隻是前方有前方的難處,也怨他不得。太子身處九重宮中,雖不能親臨親蹈,卻也要知道明白體恤。”定權垂首應道:“臣謹遵聖誨。”皇帝看了定權一眼,道:“你舅舅今次還是立了奇功的,朕的意思是,叫他安頓好了軍中,迴京來一趟罷。一來可以慶功獻俘,張揚我朝天威;二來朕也想同他當麵說說決戰的錢糧準備;三來你們甥舅也許久未見,不說朝上公事,私下一家人也可團圓。你如何看?”定權將奏報雙手遞還,迴道:“全憑陛下主張。”皇帝道:“如此便好,你去告之秘書台,讓他們擬敕給顧思林,叫他旨到後兩旬之內,入京述職。”又笑道:“今晚不必出宮了,留下來陪朕用晚膳吧。”定權躬身答應,隨著皇帝一起出了晏安宮。
皇帝的敕令第二日便由快馬送出了京師,顧思林返朝的消息頃刻上下傳遍。一時間西苑及刑書吏書以及東朝宮官禮書和幾個侍郎的門前也有了幾分門庭若市的樣子,隻是定權除了入宮,便閉門不出,不論戚族還是吏員,不肯輕易再見半人。饒是如此,仍生怕皇帝起忌,後來索性聲稱中了暑熱,向皇帝告了假。皇帝亦明白他的顧慮,不過在心內罵了兩句豎子狡猾,便下旨令他榮養,又親派了禦醫時時過西苑去看拂。定權遂終日窩在自己閣中,專等著顧思林進京的日子。
他雖是極力掛念著母舅入京一事,但既身處西苑,內言不出外言不入,也慢慢安下心來,隻是寫信告知張陸正等人,令他盯緊了省部中的口風動態,又囑咐他及諸人慎言慎行,萬不可去攪和顧思林反朝的事情,尤其不可於禦前妄做議論雲雲。信既送出,一時無事可做,盡日裏寫幾筆字,讀兩句書,倒也樂得幾日清靜。
一日午睡醒來,見窗外雲淡風輕,晴絲嫋嫋,隻覺日長無事,又掛心池中菡萏開放否,遂換過衣服,慢慢踱到了後院水榭。方坐下便聽周午差人來報,說大內來了敕使。定權不知何事,隻得叫周午先將來使迎了進來,自己又折返迴去換了公服,一番折騰不免又是滿身躁汗。到了正廳一看,立等的卻是王慎,不由笑道:“奴子們不懂事,也不知道報告一聲是常侍來了,倒勞煩常侍多等了許久——隻是我也沒有想到,陛下總算舍得放常侍出宮了。”王慎笑道:“是臣自己討來的差事,今年這最後一茬櫻桃,今日送入的宮中。陛下說殿下害暑,想必胃口不振,吩咐給殿下送些過來。又囑托說殿下身罹暑熱,要少飲冰
。”定權連忙跪倒叩首道:“臣惶恐,勞陛下掛心,請常侍代為上達,臣叩謝天恩厚愛不盡。”王慎避至一邊,待他做作完畢,扶起他笑道:“殿下忒多禮了,大熱的天氣,何苦還穿做這副樣子?”定權一麵吩咐周午將櫻桃收起,又笑對王慎道:“常侍且稍坐,我這裏可存了好茶,我親自來點,常侍嚐一盞再走。”王慎笑道:“來日再叨殿下的光罷,臣這便迴宮複命了。”定權方欲挽留,又聞王慎輕聲道:“陛下想讓齊王一同主持郊迎的事宜,已經照會了禮部。殿下現在去同詹事副詹說說,隻怕還阻得住。”定權一愣,方迴過神道:“我知道了,多謝阿公。”王慎悄悄歎了口氣,方欲辭退,忽聞定權道:“母後薨時,將我托付給了阿公。我獨身在宮內住的幾年,也全賴阿公照拂。這些事情,我總是記在心上的。”王慎聽到他提及舊主,倒也覺得心酸,揉了一把眼角道:“老奴有本事的地方,總是向著殿下的。沒本事的地方,殿下也勿怪。”定權點點頭道:“我隻是這麽一說,我又何嚐不知道阿公的難處?”又說了兩句好話,到底叫周午取出了兩餅小龍出來,才親自送王慎出門去了。
周午隨定權折返,卻見他陡然間又麵色陰沉,陪小心問道:“殿下,賜下的櫻桃怎麽分配?”定權哼了一聲道:“那是天恩,你說該怎麽辦?打個神龕供起來吧。”周午無故又碰了個釘子,隻得自認晦氣,答應道:“是。”定權亦是說賭氣話,想了想,終是轉口道:“難得陛下心裏也有想到我的時候。你去敲冰,把櫻桃湃起來,送到水榭那邊,叫良娣她們都過去,共沐天恩雨露吧。”周午擦了一把汗唯唯道:“老奴這就去辦。”
待定權再換迴衣服,又從新擦過了臉,周午已將冰塊、乳酪和櫻桃都在水榭中安排好了。六月初的末茬櫻桃,已是肥厚甜美之至,剔去核渥在晶瑩寒冰當中,溉以乳酪,粒粒便如雪中珊瑚珠一般。府中良娣昭訓孺人奉儀等一幹側妃也皆已等候在了亭中,圍著低聲說笑。定權自元妃歿後,平素極少與她們會晤,是以幾位側妃竟日無聊,又無可拈酸吃醋處,私底裏相處得倒頗為和睦,鶯鶯燕燕五六人,老遠便聞得一片笑語聲。定權聽了,不由輕輕皺了皺眉。眾妃見他進來了,一時間便縝默無聲,定權自己也覺得無趣,遂強笑著指著幾上櫻桃道:“宮中才送到的,想來你們四月間都已吃過了,也不算嚐新,隻當是消暑吧。”幾位側妃這才迴過神來,紛紛見禮道謝。定權環視了一眼,皺眉問道:“顧孺人呢?”一個內侍答道:“總管沒差人去請她。”定權罵道:“不是說讓娘子們都過來的麽?你
去跟他說,叫他親自把顧娘子送過來。”
幾位側妃素來寡寵,先前蔻珠的事情已鬧得人人盡知,近日裏又有個卑賤宮人莫名其妙得了號封,心中本已頗為不快,此刻見太子又專程邀她出來,更不由悄悄撇嘴。阿寶頃刻便到了,衣色清淺,脂粉單薄,看得出來裝飾匆匆,她莫名被周午叫出,又見了水榭中的架勢,不知就裏,心中自然感到疑惑。上前去按照定權的指點向良娣昭訓們一一行禮,又尷尬受過了兩個奉儀咬牙切齒的禱祝,便斂裾默默退至一旁,跟隨她的兩名宮人也寸步不離,一並立到了她身後。諸妃見她品位不高,架子卻擺得十足,竟還將使女直攜入亭中,更是心中厭唾。不過礙於主君在麵前,不好表現,隻是各各暗中狠看,以預備下將來談資。目光交流,意在語前,均覺得這個賤婢也不過是尚稱清秀,除了皮膚略白些,實在看不出出奇的地方。她們眼中的官司打得熱鬧,是以雖無人說話,但水榭內氣氛卻還是活躍的,定權不由也覺得好笑,佯作不察,對阿寶道:“你也坐吧。”
內侍見各人坐定,上前將櫻桃分盛在盞中,首先奉與定權,定權擺手道:“叫她們用就是了。”自命人進上沙塘綠豆甘草冰雪涼水,連飲了兩盞,隻覺得腹內冰涼,肌膚上仍是燥熱,四顧一周,點阿寶道:“來給我撥扇。”阿寶隻得起身,撿起手中團扇,上前慢慢為他撲搖。諸妃含酸望去,見定權身穿一件素白褙子,既不戴冠,也不束帶,倚於朱紅欄杆上,愈發襯得眉目如畫,豐神似玉,一旁卻是阿寶侍立,不免便起了蒹葭玉樹之歎。饒是幾人皆出身名門,素有涵養,此刻也不免在手上加了動作,一時間水榭裏一片碗勺丁當碰撞之聲。定權發了片刻的呆,見眾女將櫻桃分食盡,更是覺得無趣,起身笑道:“你們且在此處納涼吧,我還有事,便不奉陪了。”又對阿寶道:“你隨我來。”諸妃炎天暑熱,嚴妝麗服而至,無非是想叫他多看兩眼,此刻見他甫到便離,還不忘帶走那個賤婢,更是心中鬱悶。待二人走遠了,水榭中隻是一片忿忿征討之聲,無非是將狐媚惑主,婢作夫人的舊話又重提了個無算。
阿寶隨著定權一路走迴,待轉過一從修竹,將離後苑時,忽見定權指著前方一處石山道:“你便是在那裏撞上孤的吧?”阿寶臉上一紅,道:“是。”定權又問道:“你怎麽便算得出在那裏能碰上孤呢?”阿寶輕聲道:“成大事何拘一時成敗,況且西苑不過掌大的地方。奴婢行來走去,終有能遇上殿下的時候。奴婢不過是時運略高了些,華蓋照頂,頭一遭出來便得見了殿下金麵。”定權不由
忍俊不禁,讚道:“好,好。你這般說話我聽了很是喜歡。”向前走了兩步,又道:“孤的舅舅要迴來了。”阿寶見他憑空又來了這樣一句,愣了片刻方道:“奴婢不知此事。”定權道:“正是說給你知道的,國舅要迴來了,這西苑宮門前的人陡然就多了起來,孤不願惹那熱鬧,索性跟聖上裝病躲上幾天。你可明白這是為何?”阿寶點頭答道:“臣門如市,臣心似水。”定權撫掌,大笑至打跌道:“你實在是個妙人。”阿寶待他笑罷,歎了口氣,問道:“殿下又要告訴奴婢這些做什麽?”定權駐足,輕輕拍了拍她的臉頰,笑道:“鸚鵡能言,不離飛鳥。我有金屋玉籠,還擔心你去跟誰學舌呢,我的雪衣娘子?”他說這話的時候顏色異常霽和,阿寶卻迴想起了方才的櫻桃,入口甜美,卻從喉底一線冰入心中。
大出諸妃意料的是,是夜召去正寢的,並非她們在水榭中詈詬的那個狐媚惑主的顧孺人,而是府內唯一的一位良娣謝氏。謝良娣亦是大家閨秀,出身不輸已故元妃。若皇帝不另為太子擇妃,那麽她拾階而上,便是正理。
將軍白發
長州與京城,相去千裏,若帶大軍開拔,雖日夜並程也需彌月。朝中連年用兵,隻恐周轉不力,是故逾半的府軍都常年駐紮於承州。承州與長州緊鄰,朝廷又專設了正副節度使攜佐刺史協理軍政各事,可戰可囤,前線要調度時,亦及是機動。
敕使五日後抵赴長州,其時顧思林還在清點擄獲,打掃戰場。接了皇帝敕令,心中也大感詫異。雖如此,奉旨當日還是急急擬定了有戰功,宜頒賞的將士名冊,又安排押送俘獲戰利事宜,令他們先行上路,取道關中,抄近道入京。直到手中要緊事務布置妥當了,方將善後諸事一並交到了幾名留守副將的身上。如是也用去了三日有餘,這才帶了幾位功高將領,點了五百親兵,輕裝簡騎,不待明日便要出發。副將顧逢恩前往送行,不由發問道:“陛下給定的時日寬裕,將軍又何必去得如此匆忙?”顧思林看了他一眼,複道:“王命下,不俟駕而行。我拖延了這幾天,已是不該。我去後,你務必要盡心竭力,安頓軍中。”顧逢恩朗聲答道:“大司馬鈞令,屬下牢記。”想想終是又笑道:“我還是表弟娶親的時候見了他一麵,不知現下怎樣了。”顧思林斥道:“稱殿下!”顧逢恩應道:“是。”顧思林見他臉上神色,歎了口氣道:“我昨夜囑咐你的話,你可都一一記住了?”顧逢恩抱拳施禮,道:“大司馬放心去便是。”低聲又道:“爹爹放心。”顧思林點了點頭,這才跨蹬上馬,帶著敕使
車駕一並去了。
顧思林一路南行,人不落鐙,馬不下鞍,終是六月末抵達了相州,離皇帝給定的期限仍有五日之距。人馬行至相州,反倒放緩了步子,隻說是等著押運俘獲的隊伍趕到,再一並起程,隻請敕使先行入京稟奏天子。
皇帝得了奏報,也自然歡喜,遂向禮部問起納俘慶功的儀典安排進度,待知已將就緒,更是天顏愉悅。複問起太子,亦有掌太醫院的禮部屬員答道:“太子殿下仍在報本宮內安養。”皇帝皺眉道:“又不是什麽大病,靜養了十來日,也該好了。你去他那裏,傳朕的敕,說他舅舅就要到了,當日郊迎典禮叫他主持,也讓他早作準備。”
太子得了皇帝的旨意,病自然也便好了。遂打疊精神,見了禮部幾位首長,詢問明白了是日安排,亦無非是按著祖製朝綱,先郊迎、後獻俘、後告太廟太社,後饗宴等等。定權所關心的卻並不在此,輕輕聽過,待禮部官員說得口幹舌燥,方問了一句:“郊迎時的禮儀供奉,是哪幾個衛所負責?”本朝除直隸皇帝,專職禁中守備的親軍衛,隸屬於京軍衛的衛所在負責京師安全外,尚有於祭祀時清道、徼巡、排列、奉引儀仗的職能,是以太子有所一問。禮部祭祀由太常寺所司,此刻便由太常寺卿傅光時答複道:“共四衛:鷹揚、驍騎、天長、懷遠。”定權皺眉道:“由誰人調度?”傅光時道:“是齊王殿下。”定權問道:“為何是他?”幾名大老一愣,互看了一眼,因為月前經廷臣推舉,禮部尚書何道然已經接任中書令,禮書人選尚未定,便由佐官左侍郎趙尚法暫時代行尚書事,便代答道:“是陛下的旨意,陛下說大司馬凱旋,乃是國中盛事,必使在京皇子宗室皆出使儀典,以示對將軍寵渥。齊王殿下過去亦有代天子祃祀、閱兵的經驗,是以此次執掌,當屬駕輕就熟。”定權問道:“趙王呢?”趙尚法接著迴答:“趙王殿下自然亦是要出席的。”定權道:“我知他自是要出席,孤問的是他可將兵?”傅光時答道:“趙王隻是納迎,不將衛軍。”定權奇道:“這是為何?趙王已行過冠禮,身受王爵,為何不算他一份?”趙尚法道:“這是陛下……”定權接口道:“陛下不說,並非愛惜他,而是怕他年少而承重任,諸臣心中不服。陛下有撫恤眾臣之意,臣子豈可不察君父苦心?與孤同在京中的隻有這兩個嫡親兄弟,這種盛典上厚此薄彼,怕是非但趙王臉上不好看,中宮那邊亦是說不過去的。”說罷看著趙尚法,笑道:“當然孤也隻是建議,是否可行,諸位熟習典故,還請指點。”
趙尚法尷尬非常,
四顧一周方推諉道:“還請諸同僚議論。”右侍郎宋惜時卻素來與太子親善,為人也甚是乖覺,忙附和道:“殿下思慮周密,臣等不及。殿下一片至純孝悌之心,臣等感動莫名,安敢不察。臣及諸位大人這便向陛下上奏,言趙王殿下共領禁軍事宜。”光祿寺卿事不關己,卻素來和太常卿有些齟齬,遂也在一旁拍案幫襯道:“宋大人高
皇帝的敕令第二日便由快馬送出了京師,顧思林返朝的消息頃刻上下傳遍。一時間西苑及刑書吏書以及東朝宮官禮書和幾個侍郎的門前也有了幾分門庭若市的樣子,隻是定權除了入宮,便閉門不出,不論戚族還是吏員,不肯輕易再見半人。饒是如此,仍生怕皇帝起忌,後來索性聲稱中了暑熱,向皇帝告了假。皇帝亦明白他的顧慮,不過在心內罵了兩句豎子狡猾,便下旨令他榮養,又親派了禦醫時時過西苑去看拂。定權遂終日窩在自己閣中,專等著顧思林進京的日子。
他雖是極力掛念著母舅入京一事,但既身處西苑,內言不出外言不入,也慢慢安下心來,隻是寫信告知張陸正等人,令他盯緊了省部中的口風動態,又囑咐他及諸人慎言慎行,萬不可去攪和顧思林反朝的事情,尤其不可於禦前妄做議論雲雲。信既送出,一時無事可做,盡日裏寫幾筆字,讀兩句書,倒也樂得幾日清靜。
一日午睡醒來,見窗外雲淡風輕,晴絲嫋嫋,隻覺日長無事,又掛心池中菡萏開放否,遂換過衣服,慢慢踱到了後院水榭。方坐下便聽周午差人來報,說大內來了敕使。定權不知何事,隻得叫周午先將來使迎了進來,自己又折返迴去換了公服,一番折騰不免又是滿身躁汗。到了正廳一看,立等的卻是王慎,不由笑道:“奴子們不懂事,也不知道報告一聲是常侍來了,倒勞煩常侍多等了許久——隻是我也沒有想到,陛下總算舍得放常侍出宮了。”王慎笑道:“是臣自己討來的差事,今年這最後一茬櫻桃,今日送入的宮中。陛下說殿下害暑,想必胃口不振,吩咐給殿下送些過來。又囑托說殿下身罹暑熱,要少飲冰
。”定權連忙跪倒叩首道:“臣惶恐,勞陛下掛心,請常侍代為上達,臣叩謝天恩厚愛不盡。”王慎避至一邊,待他做作完畢,扶起他笑道:“殿下忒多禮了,大熱的天氣,何苦還穿做這副樣子?”定權一麵吩咐周午將櫻桃收起,又笑對王慎道:“常侍且稍坐,我這裏可存了好茶,我親自來點,常侍嚐一盞再走。”王慎笑道:“來日再叨殿下的光罷,臣這便迴宮複命了。”定權方欲挽留,又聞王慎輕聲道:“陛下想讓齊王一同主持郊迎的事宜,已經照會了禮部。殿下現在去同詹事副詹說說,隻怕還阻得住。”定權一愣,方迴過神道:“我知道了,多謝阿公。”王慎悄悄歎了口氣,方欲辭退,忽聞定權道:“母後薨時,將我托付給了阿公。我獨身在宮內住的幾年,也全賴阿公照拂。這些事情,我總是記在心上的。”王慎聽到他提及舊主,倒也覺得心酸,揉了一把眼角道:“老奴有本事的地方,總是向著殿下的。沒本事的地方,殿下也勿怪。”定權點點頭道:“我隻是這麽一說,我又何嚐不知道阿公的難處?”又說了兩句好話,到底叫周午取出了兩餅小龍出來,才親自送王慎出門去了。
周午隨定權折返,卻見他陡然間又麵色陰沉,陪小心問道:“殿下,賜下的櫻桃怎麽分配?”定權哼了一聲道:“那是天恩,你說該怎麽辦?打個神龕供起來吧。”周午無故又碰了個釘子,隻得自認晦氣,答應道:“是。”定權亦是說賭氣話,想了想,終是轉口道:“難得陛下心裏也有想到我的時候。你去敲冰,把櫻桃湃起來,送到水榭那邊,叫良娣她們都過去,共沐天恩雨露吧。”周午擦了一把汗唯唯道:“老奴這就去辦。”
待定權再換迴衣服,又從新擦過了臉,周午已將冰塊、乳酪和櫻桃都在水榭中安排好了。六月初的末茬櫻桃,已是肥厚甜美之至,剔去核渥在晶瑩寒冰當中,溉以乳酪,粒粒便如雪中珊瑚珠一般。府中良娣昭訓孺人奉儀等一幹側妃也皆已等候在了亭中,圍著低聲說笑。定權自元妃歿後,平素極少與她們會晤,是以幾位側妃竟日無聊,又無可拈酸吃醋處,私底裏相處得倒頗為和睦,鶯鶯燕燕五六人,老遠便聞得一片笑語聲。定權聽了,不由輕輕皺了皺眉。眾妃見他進來了,一時間便縝默無聲,定權自己也覺得無趣,遂強笑著指著幾上櫻桃道:“宮中才送到的,想來你們四月間都已吃過了,也不算嚐新,隻當是消暑吧。”幾位側妃這才迴過神來,紛紛見禮道謝。定權環視了一眼,皺眉問道:“顧孺人呢?”一個內侍答道:“總管沒差人去請她。”定權罵道:“不是說讓娘子們都過來的麽?你
去跟他說,叫他親自把顧娘子送過來。”
幾位側妃素來寡寵,先前蔻珠的事情已鬧得人人盡知,近日裏又有個卑賤宮人莫名其妙得了號封,心中本已頗為不快,此刻見太子又專程邀她出來,更不由悄悄撇嘴。阿寶頃刻便到了,衣色清淺,脂粉單薄,看得出來裝飾匆匆,她莫名被周午叫出,又見了水榭中的架勢,不知就裏,心中自然感到疑惑。上前去按照定權的指點向良娣昭訓們一一行禮,又尷尬受過了兩個奉儀咬牙切齒的禱祝,便斂裾默默退至一旁,跟隨她的兩名宮人也寸步不離,一並立到了她身後。諸妃見她品位不高,架子卻擺得十足,竟還將使女直攜入亭中,更是心中厭唾。不過礙於主君在麵前,不好表現,隻是各各暗中狠看,以預備下將來談資。目光交流,意在語前,均覺得這個賤婢也不過是尚稱清秀,除了皮膚略白些,實在看不出出奇的地方。她們眼中的官司打得熱鬧,是以雖無人說話,但水榭內氣氛卻還是活躍的,定權不由也覺得好笑,佯作不察,對阿寶道:“你也坐吧。”
內侍見各人坐定,上前將櫻桃分盛在盞中,首先奉與定權,定權擺手道:“叫她們用就是了。”自命人進上沙塘綠豆甘草冰雪涼水,連飲了兩盞,隻覺得腹內冰涼,肌膚上仍是燥熱,四顧一周,點阿寶道:“來給我撥扇。”阿寶隻得起身,撿起手中團扇,上前慢慢為他撲搖。諸妃含酸望去,見定權身穿一件素白褙子,既不戴冠,也不束帶,倚於朱紅欄杆上,愈發襯得眉目如畫,豐神似玉,一旁卻是阿寶侍立,不免便起了蒹葭玉樹之歎。饒是幾人皆出身名門,素有涵養,此刻也不免在手上加了動作,一時間水榭裏一片碗勺丁當碰撞之聲。定權發了片刻的呆,見眾女將櫻桃分食盡,更是覺得無趣,起身笑道:“你們且在此處納涼吧,我還有事,便不奉陪了。”又對阿寶道:“你隨我來。”諸妃炎天暑熱,嚴妝麗服而至,無非是想叫他多看兩眼,此刻見他甫到便離,還不忘帶走那個賤婢,更是心中鬱悶。待二人走遠了,水榭中隻是一片忿忿征討之聲,無非是將狐媚惑主,婢作夫人的舊話又重提了個無算。
阿寶隨著定權一路走迴,待轉過一從修竹,將離後苑時,忽見定權指著前方一處石山道:“你便是在那裏撞上孤的吧?”阿寶臉上一紅,道:“是。”定權又問道:“你怎麽便算得出在那裏能碰上孤呢?”阿寶輕聲道:“成大事何拘一時成敗,況且西苑不過掌大的地方。奴婢行來走去,終有能遇上殿下的時候。奴婢不過是時運略高了些,華蓋照頂,頭一遭出來便得見了殿下金麵。”定權不由
忍俊不禁,讚道:“好,好。你這般說話我聽了很是喜歡。”向前走了兩步,又道:“孤的舅舅要迴來了。”阿寶見他憑空又來了這樣一句,愣了片刻方道:“奴婢不知此事。”定權道:“正是說給你知道的,國舅要迴來了,這西苑宮門前的人陡然就多了起來,孤不願惹那熱鬧,索性跟聖上裝病躲上幾天。你可明白這是為何?”阿寶點頭答道:“臣門如市,臣心似水。”定權撫掌,大笑至打跌道:“你實在是個妙人。”阿寶待他笑罷,歎了口氣,問道:“殿下又要告訴奴婢這些做什麽?”定權駐足,輕輕拍了拍她的臉頰,笑道:“鸚鵡能言,不離飛鳥。我有金屋玉籠,還擔心你去跟誰學舌呢,我的雪衣娘子?”他說這話的時候顏色異常霽和,阿寶卻迴想起了方才的櫻桃,入口甜美,卻從喉底一線冰入心中。
大出諸妃意料的是,是夜召去正寢的,並非她們在水榭中詈詬的那個狐媚惑主的顧孺人,而是府內唯一的一位良娣謝氏。謝良娣亦是大家閨秀,出身不輸已故元妃。若皇帝不另為太子擇妃,那麽她拾階而上,便是正理。
將軍白發
長州與京城,相去千裏,若帶大軍開拔,雖日夜並程也需彌月。朝中連年用兵,隻恐周轉不力,是故逾半的府軍都常年駐紮於承州。承州與長州緊鄰,朝廷又專設了正副節度使攜佐刺史協理軍政各事,可戰可囤,前線要調度時,亦及是機動。
敕使五日後抵赴長州,其時顧思林還在清點擄獲,打掃戰場。接了皇帝敕令,心中也大感詫異。雖如此,奉旨當日還是急急擬定了有戰功,宜頒賞的將士名冊,又安排押送俘獲戰利事宜,令他們先行上路,取道關中,抄近道入京。直到手中要緊事務布置妥當了,方將善後諸事一並交到了幾名留守副將的身上。如是也用去了三日有餘,這才帶了幾位功高將領,點了五百親兵,輕裝簡騎,不待明日便要出發。副將顧逢恩前往送行,不由發問道:“陛下給定的時日寬裕,將軍又何必去得如此匆忙?”顧思林看了他一眼,複道:“王命下,不俟駕而行。我拖延了這幾天,已是不該。我去後,你務必要盡心竭力,安頓軍中。”顧逢恩朗聲答道:“大司馬鈞令,屬下牢記。”想想終是又笑道:“我還是表弟娶親的時候見了他一麵,不知現下怎樣了。”顧思林斥道:“稱殿下!”顧逢恩應道:“是。”顧思林見他臉上神色,歎了口氣道:“我昨夜囑咐你的話,你可都一一記住了?”顧逢恩抱拳施禮,道:“大司馬放心去便是。”低聲又道:“爹爹放心。”顧思林點了點頭,這才跨蹬上馬,帶著敕使
車駕一並去了。
顧思林一路南行,人不落鐙,馬不下鞍,終是六月末抵達了相州,離皇帝給定的期限仍有五日之距。人馬行至相州,反倒放緩了步子,隻說是等著押運俘獲的隊伍趕到,再一並起程,隻請敕使先行入京稟奏天子。
皇帝得了奏報,也自然歡喜,遂向禮部問起納俘慶功的儀典安排進度,待知已將就緒,更是天顏愉悅。複問起太子,亦有掌太醫院的禮部屬員答道:“太子殿下仍在報本宮內安養。”皇帝皺眉道:“又不是什麽大病,靜養了十來日,也該好了。你去他那裏,傳朕的敕,說他舅舅就要到了,當日郊迎典禮叫他主持,也讓他早作準備。”
太子得了皇帝的旨意,病自然也便好了。遂打疊精神,見了禮部幾位首長,詢問明白了是日安排,亦無非是按著祖製朝綱,先郊迎、後獻俘、後告太廟太社,後饗宴等等。定權所關心的卻並不在此,輕輕聽過,待禮部官員說得口幹舌燥,方問了一句:“郊迎時的禮儀供奉,是哪幾個衛所負責?”本朝除直隸皇帝,專職禁中守備的親軍衛,隸屬於京軍衛的衛所在負責京師安全外,尚有於祭祀時清道、徼巡、排列、奉引儀仗的職能,是以太子有所一問。禮部祭祀由太常寺所司,此刻便由太常寺卿傅光時答複道:“共四衛:鷹揚、驍騎、天長、懷遠。”定權皺眉道:“由誰人調度?”傅光時道:“是齊王殿下。”定權問道:“為何是他?”幾名大老一愣,互看了一眼,因為月前經廷臣推舉,禮部尚書何道然已經接任中書令,禮書人選尚未定,便由佐官左侍郎趙尚法暫時代行尚書事,便代答道:“是陛下的旨意,陛下說大司馬凱旋,乃是國中盛事,必使在京皇子宗室皆出使儀典,以示對將軍寵渥。齊王殿下過去亦有代天子祃祀、閱兵的經驗,是以此次執掌,當屬駕輕就熟。”定權問道:“趙王呢?”趙尚法接著迴答:“趙王殿下自然亦是要出席的。”定權道:“我知他自是要出席,孤問的是他可將兵?”傅光時答道:“趙王隻是納迎,不將衛軍。”定權奇道:“這是為何?趙王已行過冠禮,身受王爵,為何不算他一份?”趙尚法道:“這是陛下……”定權接口道:“陛下不說,並非愛惜他,而是怕他年少而承重任,諸臣心中不服。陛下有撫恤眾臣之意,臣子豈可不察君父苦心?與孤同在京中的隻有這兩個嫡親兄弟,這種盛典上厚此薄彼,怕是非但趙王臉上不好看,中宮那邊亦是說不過去的。”說罷看著趙尚法,笑道:“當然孤也隻是建議,是否可行,諸位熟習典故,還請指點。”
趙尚法尷尬非常,
四顧一周方推諉道:“還請諸同僚議論。”右侍郎宋惜時卻素來與太子親善,為人也甚是乖覺,忙附和道:“殿下思慮周密,臣等不及。殿下一片至純孝悌之心,臣等感動莫名,安敢不察。臣及諸位大人這便向陛下上奏,言趙王殿下共領禁軍事宜。”光祿寺卿事不關己,卻素來和太常卿有些齟齬,遂也在一旁拍案幫襯道:“宋大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