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巧兒歡歡喜喜的考察過州橋夜市後,當下就決定晚上到州橋夜市擺攤、買一些用魚做原材料的吃食,以此來維持一家人在汴京城的生計。
齊大郎聽了後不但十分讚同張巧兒的點子,還主動提出和張巧兒合作掙錢———齊大郎願意出銀子在最繁華的長街上租間鋪子,讓張巧兒開間獨一無二、專賣各式各樣熟魚的小館子,這樣一來張巧兒不但晚上能夠開店掙錢、白天也可以。
張巧兒把齊大郎的提議細細一想,覺得這樣的合適方式未嚐不可———齊大郎出銀子、巧兒出手藝,鋪子開起來後所得盈利對半分,這樣雙方都不算是吃虧。
於是張巧兒很快就欣然收下了齊大郎拿出來的銀子,隨即先是在熱鬧非凡、人來人往的“牛行街”選了鋪子的地址,緊接著和鋪子主人談租鋪子的價錢。這些都談妥後,張巧兒等人還得去找入貨的渠道,以及請人粉刷裝飾鋪子,買桌椅板凳。鍋碗瓢盆等等,一直忙活了小半個月才把熟魚鋪正式開了起來。
而有了固定的鋪子後,張巧兒也就不用擔心諸如“水煮活魚”、“酸菜魚”、“泡椒魚頭”等菜式,反複加熱會破壞肉質口感這個問題了,因此鋪子一開張張巧兒就主推這三種從現代搬過來的菜式,再使了些新鮮有趣、給客人們一點優惠的營銷手段,第一天就吸引了不少圖新鮮的客人、賺了一個開門紅,讓熟魚鋪的生意有了好的開始!
張巧兒和吳氏因有之前在家鄉擺攤子的經驗,所以鋪子的生意她們很快就上手了。於是“張記熟魚鋪”很快就步入了穩定的經營軌道,每天都能源源不斷的賺進不少銀錢,讓張巧兒一家人樂得眉開眼笑,在汴京城的小日子也慢慢的過得既充實、又富足。
日子就這樣在忙碌中一天天的流逝,一轉眼“張記熟魚鋪”就已經開張兩年多了!這兩年來“張記熟魚鋪”從一間不起眼的新店,慢慢的發展成汴京城十分有名、當地老百姓耳熟能詳的熟魚店!
不但當地的老百姓經常上門光顧,許多前來汴京城遊玩的人,也把到“張記熟魚鋪”吃上幾盆熟魚,當成了來汴京城必做之事———也就是說,“張記熟魚鋪”已經成為了汴京城的標誌性小吃之一了!
不過這鋪子漸漸的做出名氣後,張巧兒也很快就有了新的煩惱———以鋪子這兩年的勢頭來看,將來隻會越做越好、名氣也會慢慢的越做越大,並且現下汴京當地人提起張巧兒家的熟魚鋪,一般都會說“牛行街的張記熟魚鋪”。
因此要是鋪子
租約到期後、主人不把鋪子租給張巧兒他們,那“張記熟魚鋪”就不得不搬離原來的地方,那許多遠道而來、專門想光顧“張記熟魚鋪”的客人就會找不著店鋪,也會讓鋪子蒙受損失。
除此之外張巧兒還有另外一個顧慮———這鋪子搬了地方本就對生意多有影響,但倘若是有有心之人占了“張記熟魚鋪”原先的鋪子,開了家名字一模一樣的鋪子,讓慕名前來的客人誤當成原先的“張記熟魚鋪”,花了銀錢卻沒有吃到新奇美味的熟魚,那最終隻會影響了真正“張記熟魚鋪”的口碑和名聲。
因此張巧兒思來想去,最終認為如果能夠趁早把眼下經營熟魚的鋪子買下來,讓這鋪子成為他們的產業、那她心裏的那些顧慮也就能全部消除去!且即便是眼下這鋪子的主人不肯賣鋪子,那張巧兒他們也可以事先在周圍緊挨著的地方買間鋪子,將來若真是要搬鋪子、也不用搬離太遠,也就不會讓好不容易才積攢起來的名氣散了去。
於是張巧兒細細的琢磨過這件事後,馬上就把齊大郎這個股東找來,把她的顧慮都一一對齊大郎說了,不過暫時沒提把鋪子盤下來一事。
沒想到齊大郎聽了後不但一點都不著急,還洋洋得意的拋出了一個特大喜訊:“四娘,你考慮的這些事我早就已經考慮過了,並且也早就做出了對應之舉?”
張巧兒見齊大郎竟和她不謀而合,當下微微感到有些意外,不過這齊大郎一向都很有做生意的頭腦、會和她會想到一塊兒去倒也不奇怪,於是張巧兒馬上拋開那絲意外、追問道:“齊大哥哥,你采取了什麽對應之舉?”
齊大郎聞言有點小驕傲的掃了張巧兒一眼,揚著下巴答道:“四娘你怎麽突然變笨了?你且仔細想想,既然我們怕別人霸占了我們現下鋪子的位置,那我們隻要在別人下手前把我們的鋪子買下來,不就不用再顧慮這點了?我去年迴鄉打理家鄉產業迴來後,就用收上來的田租把鋪子盤下來了!”
張巧兒見齊大郎一臉得意,一副等待她崇拜他、誇獎他的模樣,頓時忍俊不禁、並且故意十分老實的說了句:“咦,沒想到齊大哥哥又和我想到一塊兒去了,我也正想著和你商量把鋪子盤下來呢,沒想到你已經早我一步盤下了鋪子……”
張巧兒的話果然讓齊大郎臉上的得意、瞬間消失得的無影無蹤,讓他的臉上隻剩下一絲鬱悶,心裏更是叫苦連天啊———為什麽他的媳婦兒不是和他一樣能幹、就是比他能幹?他什麽時候才能比她能幹一迴,壓住她、讓她對他刮
目相看啊?!
齊大郎的鬱悶張巧兒自是盡收眼底,不過她卻不得不費力的忍住笑,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和齊大郎談正經事:“既然齊大哥哥已經把鋪子盤下來了,那我們也就能有個長久做生意的地方了,指不定將來還能把我們的熟魚鋪做成百年老字號,一代一代的傳下去!”
“是啊,我們的熟魚鋪生意一日比一日紅火,打出金招牌來是遲早的事,”齊大郎先是附和了張巧兒一句,隨後突然記起了另外一件想和張巧兒商量的事,於是馬上重新打起精神、興致勃勃的提議道:“四娘,我們兩家的人手這麽多,單單是顧一間魚鋪似乎有些大材小用了,不如我們再開間茶坊掙錢如何?”
齊大郎的提議讓張巧兒頗感意外,並下意識的問道:“開茶坊?”
“沒錯,我們可以在潘樓街往東去的那條十字大街上開間茶坊,那條十字大街每天都是人來人往、熱鬧非凡,聽說那一帶的茶坊因生意太好,每天早上五更時分就點了燈、開門迎客做生意……”
張巧兒也想做點別的小買賣來分擔風險,免得熟魚鋪一時出了什麽岔子、讓他們一下子斷了生計,且張巧兒覺得開茶坊倒是不錯的點子,於是當下就和齊大郎細細的商討起來。
張巧兒聽了齊大郎的種種打算後,很快就覺得這茶坊要是真開起來、生意很可能也會不錯!並且張巧兒還可以把現代諸如奶茶、花茶、梅子茶等,都想辦法在北宋調製出來賣!這樣一來,茶坊依舊可以靠這些新鮮茶品來吸引客人!
於是張巧兒和齊大郎很快就初步達成了共識,準備考察市場過後再進一步商討細節,待開茶坊的大小事宜都商討妥當後,他們就可以動手籌備開茶坊一事了。
且先不提張巧兒和齊大郎如何籌備開茶坊,卻說這兩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卻也不短。這兩年來張巧兒等人身邊發生的大小事務也有不少,最重要的一件便是張巧兒等人守滿了二十七個月的孝,除了服、出了孝期,可以談婚論嫁了。
除此之外,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張二郎在顧氏夫婦的打點、疏通下,得以到國子監裏就學讀書。這國子監乃是大宋最高學府,並且隻招收七品以上官員的子弟為學生,尋常老百姓就是有錢也進不了。
不過在顧氏夫婦的相助下,齊大郎和張大郎雖然進不了國子監讀書,但卻也進了汴京城十分有名的太學讀書。太學一般從八品以下官員的子弟、和平民的優秀子弟中招收學生,齊大郎和張大郎雖然學問都算不
錯、基本功也都學的紮實,但依舊得靠顧氏夫婦幫著打點關係、才能擠進人人都想進的太學讀書。
而張二郎進了國子監後,不但自己認認真真的跟隨名師學學問,還多留了個心眼、用心的把名師的講解偷偷記錄下來,每隔一段時間便會送去給張大郎,讓他和齊大郎一起研究“名師課堂筆記”,以這樣的方式讓張大郎和齊大郎都受益匪淺。
而兩年一過、齊大郎就已經十九歲了,在北宋算是大齡男青年了!因此齊大郎才一出了孝,就有許多不知道他已經定了親的媒婆上朱家,拉著薑氏十分熱情的替齊大郎說親,似乎有不少人家的小娘子都相中了齊大郎。
而那薑氏這兩年多來對張巧兒的態度依舊如故、沒有太大變化,她依舊是既不喜歡張巧兒、也不討厭張巧兒。因此薑氏不知道是不想插手齊大郎的親事,還是另外有別的什麽打算,總之她到現在為止都沒有刻意給張巧兒添堵,直接以齊大郎已經定了親這個事實把媒婆都逐一打發了。
而張巧兒如今也已經十五歲了,吳氏以為薑氏把媒婆都打發了後,齊大郎應該會主動請她上張家商量成親一事才對,沒想到齊大郎卻一直不曾主動提起這件事。
齊大郎那頭沒有動靜,可把吳氏給急得吃不好、睡不著!
最後她更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找上了齊大郎,一打了照明就開門見山的問道:“齊家大小子,這成親一事你們兩個小的不著急、我這個當娘的可是快急死了!真真是應了那句‘皇帝不急太監急’的老話!我和你說啊……”
吳氏一提起親事,齊大郎就有些不好意思的紅了臉,也不敢接吳氏的話,而是乖乖的保持了沉默,低垂著頭任憑吳氏恨鐵不成鋼的訓斥他。
而吳氏見她都提點了齊大郎大半天了,齊大郎還是一點表示都沒,當下就更著急了,道:“不是嬸子我催你們啊,你今年可是已經十九歲了,我家四娘也已經及笄到了適婚的年紀了,我們兩家的孝也都已經守完了……這親事要是再拖下去,我們家四娘可就成了老姑娘了!”
“我現下也顧不得那麽多了,我隻要你給我一句準話———你到底打算什麽時候讓你母親上我們家來商議成親一事?別告訴我你還想再等個三、五年?!”
“吳身子,我沒有想再等三、五年,我隻想等……等……”
齊大郎話才說了一半就沒了聲音,且馬上變得支支吾吾的、不肯正麵迴答吳氏的問題,似乎他有什麽難言之隱讓他難以啟齒般
。
而吳氏見平常都很爽快的齊大郎突然婆婆媽媽起來,心裏頓時覺得很沒底,於是當場便揪著齊大郎不斷的進行逼問,可惜齊大郎卻從頭到尾都緊緊的抿著嘴,惜字如金、一句實話都不肯說。
齊大郎聽了後不但十分讚同張巧兒的點子,還主動提出和張巧兒合作掙錢———齊大郎願意出銀子在最繁華的長街上租間鋪子,讓張巧兒開間獨一無二、專賣各式各樣熟魚的小館子,這樣一來張巧兒不但晚上能夠開店掙錢、白天也可以。
張巧兒把齊大郎的提議細細一想,覺得這樣的合適方式未嚐不可———齊大郎出銀子、巧兒出手藝,鋪子開起來後所得盈利對半分,這樣雙方都不算是吃虧。
於是張巧兒很快就欣然收下了齊大郎拿出來的銀子,隨即先是在熱鬧非凡、人來人往的“牛行街”選了鋪子的地址,緊接著和鋪子主人談租鋪子的價錢。這些都談妥後,張巧兒等人還得去找入貨的渠道,以及請人粉刷裝飾鋪子,買桌椅板凳。鍋碗瓢盆等等,一直忙活了小半個月才把熟魚鋪正式開了起來。
而有了固定的鋪子後,張巧兒也就不用擔心諸如“水煮活魚”、“酸菜魚”、“泡椒魚頭”等菜式,反複加熱會破壞肉質口感這個問題了,因此鋪子一開張張巧兒就主推這三種從現代搬過來的菜式,再使了些新鮮有趣、給客人們一點優惠的營銷手段,第一天就吸引了不少圖新鮮的客人、賺了一個開門紅,讓熟魚鋪的生意有了好的開始!
張巧兒和吳氏因有之前在家鄉擺攤子的經驗,所以鋪子的生意她們很快就上手了。於是“張記熟魚鋪”很快就步入了穩定的經營軌道,每天都能源源不斷的賺進不少銀錢,讓張巧兒一家人樂得眉開眼笑,在汴京城的小日子也慢慢的過得既充實、又富足。
日子就這樣在忙碌中一天天的流逝,一轉眼“張記熟魚鋪”就已經開張兩年多了!這兩年來“張記熟魚鋪”從一間不起眼的新店,慢慢的發展成汴京城十分有名、當地老百姓耳熟能詳的熟魚店!
不但當地的老百姓經常上門光顧,許多前來汴京城遊玩的人,也把到“張記熟魚鋪”吃上幾盆熟魚,當成了來汴京城必做之事———也就是說,“張記熟魚鋪”已經成為了汴京城的標誌性小吃之一了!
不過這鋪子漸漸的做出名氣後,張巧兒也很快就有了新的煩惱———以鋪子這兩年的勢頭來看,將來隻會越做越好、名氣也會慢慢的越做越大,並且現下汴京當地人提起張巧兒家的熟魚鋪,一般都會說“牛行街的張記熟魚鋪”。
因此要是鋪子
租約到期後、主人不把鋪子租給張巧兒他們,那“張記熟魚鋪”就不得不搬離原來的地方,那許多遠道而來、專門想光顧“張記熟魚鋪”的客人就會找不著店鋪,也會讓鋪子蒙受損失。
除此之外張巧兒還有另外一個顧慮———這鋪子搬了地方本就對生意多有影響,但倘若是有有心之人占了“張記熟魚鋪”原先的鋪子,開了家名字一模一樣的鋪子,讓慕名前來的客人誤當成原先的“張記熟魚鋪”,花了銀錢卻沒有吃到新奇美味的熟魚,那最終隻會影響了真正“張記熟魚鋪”的口碑和名聲。
因此張巧兒思來想去,最終認為如果能夠趁早把眼下經營熟魚的鋪子買下來,讓這鋪子成為他們的產業、那她心裏的那些顧慮也就能全部消除去!且即便是眼下這鋪子的主人不肯賣鋪子,那張巧兒他們也可以事先在周圍緊挨著的地方買間鋪子,將來若真是要搬鋪子、也不用搬離太遠,也就不會讓好不容易才積攢起來的名氣散了去。
於是張巧兒細細的琢磨過這件事後,馬上就把齊大郎這個股東找來,把她的顧慮都一一對齊大郎說了,不過暫時沒提把鋪子盤下來一事。
沒想到齊大郎聽了後不但一點都不著急,還洋洋得意的拋出了一個特大喜訊:“四娘,你考慮的這些事我早就已經考慮過了,並且也早就做出了對應之舉?”
張巧兒見齊大郎竟和她不謀而合,當下微微感到有些意外,不過這齊大郎一向都很有做生意的頭腦、會和她會想到一塊兒去倒也不奇怪,於是張巧兒馬上拋開那絲意外、追問道:“齊大哥哥,你采取了什麽對應之舉?”
齊大郎聞言有點小驕傲的掃了張巧兒一眼,揚著下巴答道:“四娘你怎麽突然變笨了?你且仔細想想,既然我們怕別人霸占了我們現下鋪子的位置,那我們隻要在別人下手前把我們的鋪子買下來,不就不用再顧慮這點了?我去年迴鄉打理家鄉產業迴來後,就用收上來的田租把鋪子盤下來了!”
張巧兒見齊大郎一臉得意,一副等待她崇拜他、誇獎他的模樣,頓時忍俊不禁、並且故意十分老實的說了句:“咦,沒想到齊大哥哥又和我想到一塊兒去了,我也正想著和你商量把鋪子盤下來呢,沒想到你已經早我一步盤下了鋪子……”
張巧兒的話果然讓齊大郎臉上的得意、瞬間消失得的無影無蹤,讓他的臉上隻剩下一絲鬱悶,心裏更是叫苦連天啊———為什麽他的媳婦兒不是和他一樣能幹、就是比他能幹?他什麽時候才能比她能幹一迴,壓住她、讓她對他刮
目相看啊?!
齊大郎的鬱悶張巧兒自是盡收眼底,不過她卻不得不費力的忍住笑,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和齊大郎談正經事:“既然齊大哥哥已經把鋪子盤下來了,那我們也就能有個長久做生意的地方了,指不定將來還能把我們的熟魚鋪做成百年老字號,一代一代的傳下去!”
“是啊,我們的熟魚鋪生意一日比一日紅火,打出金招牌來是遲早的事,”齊大郎先是附和了張巧兒一句,隨後突然記起了另外一件想和張巧兒商量的事,於是馬上重新打起精神、興致勃勃的提議道:“四娘,我們兩家的人手這麽多,單單是顧一間魚鋪似乎有些大材小用了,不如我們再開間茶坊掙錢如何?”
齊大郎的提議讓張巧兒頗感意外,並下意識的問道:“開茶坊?”
“沒錯,我們可以在潘樓街往東去的那條十字大街上開間茶坊,那條十字大街每天都是人來人往、熱鬧非凡,聽說那一帶的茶坊因生意太好,每天早上五更時分就點了燈、開門迎客做生意……”
張巧兒也想做點別的小買賣來分擔風險,免得熟魚鋪一時出了什麽岔子、讓他們一下子斷了生計,且張巧兒覺得開茶坊倒是不錯的點子,於是當下就和齊大郎細細的商討起來。
張巧兒聽了齊大郎的種種打算後,很快就覺得這茶坊要是真開起來、生意很可能也會不錯!並且張巧兒還可以把現代諸如奶茶、花茶、梅子茶等,都想辦法在北宋調製出來賣!這樣一來,茶坊依舊可以靠這些新鮮茶品來吸引客人!
於是張巧兒和齊大郎很快就初步達成了共識,準備考察市場過後再進一步商討細節,待開茶坊的大小事宜都商討妥當後,他們就可以動手籌備開茶坊一事了。
且先不提張巧兒和齊大郎如何籌備開茶坊,卻說這兩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卻也不短。這兩年來張巧兒等人身邊發生的大小事務也有不少,最重要的一件便是張巧兒等人守滿了二十七個月的孝,除了服、出了孝期,可以談婚論嫁了。
除此之外,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張二郎在顧氏夫婦的打點、疏通下,得以到國子監裏就學讀書。這國子監乃是大宋最高學府,並且隻招收七品以上官員的子弟為學生,尋常老百姓就是有錢也進不了。
不過在顧氏夫婦的相助下,齊大郎和張大郎雖然進不了國子監讀書,但卻也進了汴京城十分有名的太學讀書。太學一般從八品以下官員的子弟、和平民的優秀子弟中招收學生,齊大郎和張大郎雖然學問都算不
錯、基本功也都學的紮實,但依舊得靠顧氏夫婦幫著打點關係、才能擠進人人都想進的太學讀書。
而張二郎進了國子監後,不但自己認認真真的跟隨名師學學問,還多留了個心眼、用心的把名師的講解偷偷記錄下來,每隔一段時間便會送去給張大郎,讓他和齊大郎一起研究“名師課堂筆記”,以這樣的方式讓張大郎和齊大郎都受益匪淺。
而兩年一過、齊大郎就已經十九歲了,在北宋算是大齡男青年了!因此齊大郎才一出了孝,就有許多不知道他已經定了親的媒婆上朱家,拉著薑氏十分熱情的替齊大郎說親,似乎有不少人家的小娘子都相中了齊大郎。
而那薑氏這兩年多來對張巧兒的態度依舊如故、沒有太大變化,她依舊是既不喜歡張巧兒、也不討厭張巧兒。因此薑氏不知道是不想插手齊大郎的親事,還是另外有別的什麽打算,總之她到現在為止都沒有刻意給張巧兒添堵,直接以齊大郎已經定了親這個事實把媒婆都逐一打發了。
而張巧兒如今也已經十五歲了,吳氏以為薑氏把媒婆都打發了後,齊大郎應該會主動請她上張家商量成親一事才對,沒想到齊大郎卻一直不曾主動提起這件事。
齊大郎那頭沒有動靜,可把吳氏給急得吃不好、睡不著!
最後她更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找上了齊大郎,一打了照明就開門見山的問道:“齊家大小子,這成親一事你們兩個小的不著急、我這個當娘的可是快急死了!真真是應了那句‘皇帝不急太監急’的老話!我和你說啊……”
吳氏一提起親事,齊大郎就有些不好意思的紅了臉,也不敢接吳氏的話,而是乖乖的保持了沉默,低垂著頭任憑吳氏恨鐵不成鋼的訓斥他。
而吳氏見她都提點了齊大郎大半天了,齊大郎還是一點表示都沒,當下就更著急了,道:“不是嬸子我催你們啊,你今年可是已經十九歲了,我家四娘也已經及笄到了適婚的年紀了,我們兩家的孝也都已經守完了……這親事要是再拖下去,我們家四娘可就成了老姑娘了!”
“我現下也顧不得那麽多了,我隻要你給我一句準話———你到底打算什麽時候讓你母親上我們家來商議成親一事?別告訴我你還想再等個三、五年?!”
“吳身子,我沒有想再等三、五年,我隻想等……等……”
齊大郎話才說了一半就沒了聲音,且馬上變得支支吾吾的、不肯正麵迴答吳氏的問題,似乎他有什麽難言之隱讓他難以啟齒般
。
而吳氏見平常都很爽快的齊大郎突然婆婆媽媽起來,心裏頓時覺得很沒底,於是當場便揪著齊大郎不斷的進行逼問,可惜齊大郎卻從頭到尾都緊緊的抿著嘴,惜字如金、一句實話都不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