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山說:“啥事,啟芬他們的媒人是哪個?古話說得好:‘天上無雷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婚’。你的女兒嫁人連個媒人都沒得,別個不笑話你才怪!”
“哈哈哈哈……”老伴笑彎了腰,喘著氣說:“哎呀,我把肚子都笑痛了。這幾天忙得來倒忘了這件大事!幸好你提醒我,我趕快去找地方上的王大娘給他們當個媒人。不過她啃豬胯胯倒輕巧,連媒都沒有說過。”
張作山在凳上敲著煙鬥,嚴肅地說:“少廢話了,你快去找她。”
老伴高興地:“我這就去。”她去給王大娘一說,王大娘同意了。
雖然洞房花燭是人生的第一大喜,但對王民武來說,在這大喜之中,又添了幾分痛苦。他想自己流落天涯,能在這裏找個落腳之地,還能娶個妻子安個家。我一個外地人,一無居所,二無分文,連婚宴都在嶽父母家舉行,這未免有些苦澀,經常一個人掉淚。他覺得自己是個男子漢,在嶽父辦婚宴時多少也該出點錢,表示一點心意。便向張家父母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張作山說“算了,這次辦酒席的錢就由我們全部承擔。”
王民武說:“這多不好意思!我堂堂一個男子漢,在嶽父母家拜堂成親,出點錢辦酒席是應該的。”
張作山抽了口煙:“你什麽都不要說了。你還年輕,既然曉得自己是個男子漢,就應該發奮,早遲會有發達的一天。我現在就把女兒的終生交給你了,你要好好待她一輩子啊!你現在賣工掙的錢不多,但要留好。將來你們結婚後還要修房子,過日子,哪樣不需要錢啊?”
民武想這張大伯平常言語不多,今天卻說出了這番實實在在的話來,真讓人佩服,於是向他發誓:“我在這裏無父無母,嶽父嶽母就是我的親生父母。我將來一心一意對啟芬好;對嶽父母和幾個兄弟好,來報答張家對我的深情!”
其他說定後,就隻等辦酒宴了,這裏稱酒宴為“九碗”,意思就是宴桌上要擺方方正正的九碗菜。他們合計了一下, 按山裏人的習慣,“一家有事,九裏不燒鍋”。是說隻要有一家人過事辦九碗,周圍幾裏路的人,不分男女老少,全都來吃九碗,自家不再燒鍋做飯。再按一張八仙桌坐八個人計算,五十桌剛好夠。於是向周圍鄉親們發了請帖,請大家臘月初八前來吃九碗。
“走,吃九碗啊!到張大爺家打牙祭啊!哈哈!”
一個喊:“等到我”,另一個說:“快點嘛”!一群娃娃活崩亂跳地拍手高喊。
結婚的前一天張家像娶兒媳一樣,張燈結彩,辦了“花夜”,這裏每家辦“九碗”都要辦花夜,主要吃血旺湯,菜肴不如正席的多。
張作山向鄉親們作了解釋,“我不是招郎上門,因女婿王民武在本地無房,他們就在我家拜堂,婚後暫時住在我家。等他們修好房子後再搬家。”
鄉親們都明白張作山的意思。
結婚當天,天下著蒙蒙細雨。張家殺了幾頭肥豬,辦了五十桌酒席。鄉親們前來祝賀,以戶感禮,家境好點的感金錢,困難的感玉米、小麥或黃豆,張作山站在禮房前,向鄉親們拱手作揖,表示道謝。
張家堂屋神龕上貼著新寫的“張氏堂上列代遠高曾祖”的紅紙黑字龕文,神牌下的條桌上點著兩隻大紅蠟燭。所有門上貼著紅色的“囍”字。
上午巳時,婚禮開始。兩位年長的司禮先生分別站在堂屋門口的八仙桌兩旁唿喊:“吉辰已到,升炮!新郎、新娘入華堂,行三跪九叩禮”!
他們沒有轎子,隻請了平樂鎮的樂隊,在鼓樂聲和鞭炮聲中,新郎牽著紅彩,另一頭係著新娘,由當地一對“開揖大人”(多子多孫的長壽、原配夫妻)陪伴,慢慢從天井步入張家堂前。王民武今天頭戴黑色禮帽,帽上插了兩支宮花,身著長衫,胸前佩戴著大紅綢花,格外英俊。張啟芬頂著紅蓋頭,身著紅色的新娘服裝。他們行走的同時,司禮先生分別唱著:“吉日良辰,天地開張。一對新人,今日成雙。白頭偕老,福祿安康!”
司禮先生一人一句高唱:“東方一朵紫雲開,西方一朵紫雲來,兩朵紫雲來相會,新郎新娘拜堂來。一拜天地”!開揖大人分別扶新郎新娘麵對堂屋門口的天井,跪在地上。一位司禮先生高喊:“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待他們拜了天地後,司禮先生分別喊著:“恭維張府堂上曆代遠高曾祖”! “二拜祖宗”!隨著這唿喊,開揖大人分別將新郎和新娘扶轉身來,麵對堂屋的祖宗神牌,跪拜家神,三叩首。一位司禮先生:“恭請張府高堂大人入座”!張作山夫婦穿著一身新衣服坐在堂屋門口,接受新郎、新娘的跪拜。另一位司禮先生:“三拜高堂”!三叩首後。“夫妻對拜”!新郎、新娘二人轉身麵對,互相作揖對拜。“婚禮已畢,新郎新娘轉入洞房”!另一位司禮先生唱道:“天長地久,地久天長,恭賀張府喜氣洋洋!”
一對聰明可愛的“金童玉女”雙手捧著大紅蠟燭走在前麵,開揖大人隨著他們將新郎、新娘扶入洞房。
洞房內布置簡單,隻放些嶄新的床、帳、箱、櫃等物。
支客師高喊:“各位客人請坐好,主人家的人手少。八個人一桌,坐好就開席!”鄉親們各自尋找座位入座,等待酒宴開始。
辦九碗的大廚房中,擺著各種大鍋、大缸、砂罐和竹製蒸籠,下麵燃著紅彤彤的木炭,每個鍋、缸、罐中分別裝著香、酥、燒、墩、膀、筍、糯米飯、渣麵子、粉絲湯等九種菜肴。張家在平樂鎮街上請的主廚師正在忙碌地操辦著酒席,當地一個經常辦九碗的廚子在幫廚中悄悄觀看今天這主廚的手藝。
這“香”指“香碗”,廚師以豬肚、豬心、豬舌、豬肺加上火腿和響皮為原料,摻水煮上八分火,切成片擺在碗底,放上本地的山藥或紅、白蘿卜與薑、蔥、鹽等調料,在蒸籠裏蒸上一會,揭開籠蓋後,把用豬的心、肺浸泡出的血水摻在熬好的骨頭湯裏燒開,去掉血泡和雜質,再把這晶瑩透明的清湯舀到每個菜碗裏,在碗口蓋上一個碗端到桌上,再把碗翻過來揭開,香氣飄逸,故稱“香碗”。“酥”是用豬肉丁裹著雞蛋青調和的精致麥麵在八分火的菜油裏炸好,冷卻後放在鍋裏加上薑再燉,燉好後撒上蔥花,吃起來酥脆香甜,故名“酥肉”。“燒”是把豬的肝、腰和大腸等內髒加上豆辦和大香、三奈、花椒炒到六分火,摻上水燉,快燉好時,加上時令鮮菜,端上桌時香味撲鼻。豬肉“墩”是肥肉切成的,“膀”用豬膀或大塊的五花肉做的,這兩樣跑過油鍋後放在土缸裏加上香料煨好;膀煨好後,還要用舂好的薑汁、豆辦和少量糖、醋,炒好潑在上麵,香甜可口,故稱“薑汁膀”;還有當地的特產“牛尾筍”曬幹後,用米湯發脹,切成小片加上薑、蔥煨成“灌筍湯”;有紅糖、白糖和豬油、菜油混合製作的紅色糯米飯,上麵蓋八片夾砂肉;另有紅薯裹上糯米和秈米磨成的米粉蒸製的渣麵子。客人們吃到最後,再端上一碗當地豌豆製成的銀絲粉湯,加上黃花、木耳和少許薑、醋,粉絲如雪,酸味猶長。整個廚房裏熱氣騰騰,香氣熏天。
掌廚師將每種菜舀在大碗中,放上長條形的菜盤,端盤的人將菜送到每桌之間,桌上端菜的人高喊:“菜來啦,讓開”!把每碗菜端到各桌。鄉親們喝著當地釀的“盧溝春”酒,互相推杯換盞,你一言,我一語,喝得高興。
地方上一些婦女和娃娃們吃九碗喜歡“包墩子”,他們把端上桌的暈菜五搶六奪地撚來放在事先準備好的青菜葉中,吃完九碗後帶迴家中,第二頓再慢慢地吃。
這一桌坐的娃娃們,肉墩剛端上桌時,水軒娃(兒)就搶先撚了一個墩子放在自己的青菜葉頭;他見碗頭還有,再伸手去撚第二塊時,“啪”!手卻被人打了一筷子,他趕快把手縮迴。抬頭一看,原來是一個年齡稍大的娃娃打的。
水軒兩眼盯著他,隻聽他說:“每桌隻有八個墩子,每人隻能撚一塊,你已經把你的那份撚來放起了,還要來搶撚。就是八輩子沒有吃過肉的人,都沒得你那樣饞!”
另一個娃娃大聲喊:“喂,水軒娃(兒),你們大人感過禮沒有?你狗日的是不是來感野席啊?我們給張大爺說,把感野席的娃娃兒統統吆起跑!”
水軒才挨了筷子頭,又聽人說他“感野席”(不感禮白吃)的話覺得非常傷心,他用手背遮著眼睛“嗷、嗷、嗷”地哭了起來,鼻涕灑滿了他的衣服,著實可憐,他哭著說:“感不感野席又關你龜兒啥事?老子搶嘴又沒有吃你的!”
這吵鬧聲驚動了張作山,他趕快跑到這桌來,問清來由後說:“娃娃們,不要鬧了,我張大爺辦得起九碗就不怕你們來吃!如果菜不夠,又去舀就是了。”
人們正吃得上勁,隻聽支客師高唱:“請各位叔爺長輩注意!現在接受新郎、新娘的拜謝,準備給拜錢啦”!
他照著名單把張啟芬在當地的長輩挨個唿叫,新郎、新娘向每個長輩鞠躬行禮,被念到的長輩便將準備好的銅錢丟在木盤裏,錢的多少雖不相等,但“嘩”、“嘩”之聲不斷,好不熱鬧。
突然,有一個人從外麵走來,將手中的銅錢“嘩嚓”一聲丟進木盤。大聲說“祝一對新人白(百)頭偕老”。眾人迴過頭去仔細一看,原來是蔡東家丟的拜錢。支客師立即報出:“蔡承宗東家給拜錢一百”!新郎、新娘立即向蔡東家鞠躬致謝,他又到禮房感了一百文銅錢的禮。張作山夫婦也趕上前來“請蔡東家寬坐,稍次另擺一桌”。
蔡承宗卻說“我今天來討杯喜酒喝,這些人多數是我造紙坊的弟兄,平時很少與他們一起吃飯,今天借貴府一會,同大家喝個一醉方休”!
鄉親們拉來讓去,蔡承宗隨便找一個座位坐下。
新郎、新娘雙雙端著酒杯,與入座各位鄉親敬酒。
男人們喝了喜酒,滿麵春風,有說今天的廚師手藝不錯把九碗辦得好的,有祝福他們夫妻白頭偕老的,有讚美新郎能幹的,一句句祝福之詞,不絕於耳。
辦了喜宴後,張家拿了一個印有紅色“囍”的豬胯胯給王大娘,另給了十個銅錢的謝媒錢。
按當地規矩,新婚三天無大小。就是在剛結婚的三天,無論大伯、小叔,都要和新娘開過火的玩笑,特別是新婚之夜,更是難於避免。但因張啟芬是本地姑娘,又成親在娘家,加之張家在當地又是大姓,很多人都叫啟芬是姐姐或妹妹、姑媽、更有叫姑奶奶的,自然也就叫王民武是姐夫或妹夫、姑爺、更有叫姑老爺的,因此,鬧洞房就不敢放肆。隻是一般走走過場,叫啟芬唱首情歌,或與王民武對唱。
三更後,客人們陸續散去,王民武才正式與張啟芬進入真正的新婚之事。在大紅燭光下,新郎揭掉新娘的蓋頭,高唱一聲:“娘子,夫君來了”。邊說邊上前抱起新娘親嘴親臉,急忙幫新娘寬衣解帶:“現在我們倆就是夫妻了”。
新娘不好意思,羞答答地說:“夫君,輕點,我是黃花閨女”!
“我曉得”,新郎氣息急促地迴答。
兩人渴望已久,幹柴烈火,男歡女愛,如膠似膝。快到天亮才睡覺。
第二天,新夫妻天剛亮就高高興興起了床。王民武享受了燕爾新婚的快樂,挑著水桶哼著小調到一裏開外的地方去擔水;妻子在家裏收拾辦酒席時的東西,清掃地下。小夫妻忙得不可開交,嶽母娘微笑地看著他們,邊看邊數落起小夫妻:“你們昨天剛結婚,不要說迴門耍三天,你們也不該這麽早就起來做事”。言語中充滿疼愛之意。
時間過得真快,一年後,張啟芬生下了一個男孩,王民武給他取名叫王小強。夫妻倆雖然住在嶽父家裏,大家關係非常融洽。
小強還不滿兩歲,民武和啟芬的一個女兒王小姝已出生。王小姝剛一歲半,第三個孩子王建林又出生了。當正要給王小強找啟蒙教師讀書時,第四個孩子王建國出生了。
這幾個淘氣的小孩全都由張家帶大,王民武每月掙的工錢除交一兩銀子給丈母娘外,全部交給張啟芬安排生活。他就一心在造紙坊幹,由於他有一個聰明的頭腦,兩年後,他就學會了整個造紙技術。並很得蔡承宗的賞識。加上他有文化,能打算盤會做賬,蔡承宗便讓他擔任了造紙坊的“賬房師爺”,管理一切來往賬目。他對造紙和賬目方麵有好的意見就向東家建議,東家外出時就由他幫助管理紙坊,他把蔡氏紙坊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做。從此,王民武成了蔡承宗的得力助手,薪水也長了。過年時,蔡東家考慮他家庭困難,給他買了一套禮服,還給了他二十兩銀子的賞錢,他說什麽也堅決不要,“東家已經很對得起我了,無論如何我都不能再要東家的銀兩!”
蔡承宗說:“我賺錢還不是靠你認真幫我,總不能賺了錢就把你忘了嘛!”
王民武推讓:“東家說哪裏話來,幫東家是我的本份。東家不要光顧獎賞我,應該獎賞那些積極為紙坊出力的造紙弟兄。”
“我自然會獎賞他們,但你應該重獎。”承宗真誠地說。
蔡承宗見他再三謝絕,隻好把銀子分成四份,給他的四個兒女作壓歲錢。
王民武知道後,罵了幾個娃娃一頓,趕快提著銀兩去找蔡東家。
“哈哈哈哈……”老伴笑彎了腰,喘著氣說:“哎呀,我把肚子都笑痛了。這幾天忙得來倒忘了這件大事!幸好你提醒我,我趕快去找地方上的王大娘給他們當個媒人。不過她啃豬胯胯倒輕巧,連媒都沒有說過。”
張作山在凳上敲著煙鬥,嚴肅地說:“少廢話了,你快去找她。”
老伴高興地:“我這就去。”她去給王大娘一說,王大娘同意了。
雖然洞房花燭是人生的第一大喜,但對王民武來說,在這大喜之中,又添了幾分痛苦。他想自己流落天涯,能在這裏找個落腳之地,還能娶個妻子安個家。我一個外地人,一無居所,二無分文,連婚宴都在嶽父母家舉行,這未免有些苦澀,經常一個人掉淚。他覺得自己是個男子漢,在嶽父辦婚宴時多少也該出點錢,表示一點心意。便向張家父母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張作山說“算了,這次辦酒席的錢就由我們全部承擔。”
王民武說:“這多不好意思!我堂堂一個男子漢,在嶽父母家拜堂成親,出點錢辦酒席是應該的。”
張作山抽了口煙:“你什麽都不要說了。你還年輕,既然曉得自己是個男子漢,就應該發奮,早遲會有發達的一天。我現在就把女兒的終生交給你了,你要好好待她一輩子啊!你現在賣工掙的錢不多,但要留好。將來你們結婚後還要修房子,過日子,哪樣不需要錢啊?”
民武想這張大伯平常言語不多,今天卻說出了這番實實在在的話來,真讓人佩服,於是向他發誓:“我在這裏無父無母,嶽父嶽母就是我的親生父母。我將來一心一意對啟芬好;對嶽父母和幾個兄弟好,來報答張家對我的深情!”
其他說定後,就隻等辦酒宴了,這裏稱酒宴為“九碗”,意思就是宴桌上要擺方方正正的九碗菜。他們合計了一下, 按山裏人的習慣,“一家有事,九裏不燒鍋”。是說隻要有一家人過事辦九碗,周圍幾裏路的人,不分男女老少,全都來吃九碗,自家不再燒鍋做飯。再按一張八仙桌坐八個人計算,五十桌剛好夠。於是向周圍鄉親們發了請帖,請大家臘月初八前來吃九碗。
“走,吃九碗啊!到張大爺家打牙祭啊!哈哈!”
一個喊:“等到我”,另一個說:“快點嘛”!一群娃娃活崩亂跳地拍手高喊。
結婚的前一天張家像娶兒媳一樣,張燈結彩,辦了“花夜”,這裏每家辦“九碗”都要辦花夜,主要吃血旺湯,菜肴不如正席的多。
張作山向鄉親們作了解釋,“我不是招郎上門,因女婿王民武在本地無房,他們就在我家拜堂,婚後暫時住在我家。等他們修好房子後再搬家。”
鄉親們都明白張作山的意思。
結婚當天,天下著蒙蒙細雨。張家殺了幾頭肥豬,辦了五十桌酒席。鄉親們前來祝賀,以戶感禮,家境好點的感金錢,困難的感玉米、小麥或黃豆,張作山站在禮房前,向鄉親們拱手作揖,表示道謝。
張家堂屋神龕上貼著新寫的“張氏堂上列代遠高曾祖”的紅紙黑字龕文,神牌下的條桌上點著兩隻大紅蠟燭。所有門上貼著紅色的“囍”字。
上午巳時,婚禮開始。兩位年長的司禮先生分別站在堂屋門口的八仙桌兩旁唿喊:“吉辰已到,升炮!新郎、新娘入華堂,行三跪九叩禮”!
他們沒有轎子,隻請了平樂鎮的樂隊,在鼓樂聲和鞭炮聲中,新郎牽著紅彩,另一頭係著新娘,由當地一對“開揖大人”(多子多孫的長壽、原配夫妻)陪伴,慢慢從天井步入張家堂前。王民武今天頭戴黑色禮帽,帽上插了兩支宮花,身著長衫,胸前佩戴著大紅綢花,格外英俊。張啟芬頂著紅蓋頭,身著紅色的新娘服裝。他們行走的同時,司禮先生分別唱著:“吉日良辰,天地開張。一對新人,今日成雙。白頭偕老,福祿安康!”
司禮先生一人一句高唱:“東方一朵紫雲開,西方一朵紫雲來,兩朵紫雲來相會,新郎新娘拜堂來。一拜天地”!開揖大人分別扶新郎新娘麵對堂屋門口的天井,跪在地上。一位司禮先生高喊:“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待他們拜了天地後,司禮先生分別喊著:“恭維張府堂上曆代遠高曾祖”! “二拜祖宗”!隨著這唿喊,開揖大人分別將新郎和新娘扶轉身來,麵對堂屋的祖宗神牌,跪拜家神,三叩首。一位司禮先生:“恭請張府高堂大人入座”!張作山夫婦穿著一身新衣服坐在堂屋門口,接受新郎、新娘的跪拜。另一位司禮先生:“三拜高堂”!三叩首後。“夫妻對拜”!新郎、新娘二人轉身麵對,互相作揖對拜。“婚禮已畢,新郎新娘轉入洞房”!另一位司禮先生唱道:“天長地久,地久天長,恭賀張府喜氣洋洋!”
一對聰明可愛的“金童玉女”雙手捧著大紅蠟燭走在前麵,開揖大人隨著他們將新郎、新娘扶入洞房。
洞房內布置簡單,隻放些嶄新的床、帳、箱、櫃等物。
支客師高喊:“各位客人請坐好,主人家的人手少。八個人一桌,坐好就開席!”鄉親們各自尋找座位入座,等待酒宴開始。
辦九碗的大廚房中,擺著各種大鍋、大缸、砂罐和竹製蒸籠,下麵燃著紅彤彤的木炭,每個鍋、缸、罐中分別裝著香、酥、燒、墩、膀、筍、糯米飯、渣麵子、粉絲湯等九種菜肴。張家在平樂鎮街上請的主廚師正在忙碌地操辦著酒席,當地一個經常辦九碗的廚子在幫廚中悄悄觀看今天這主廚的手藝。
這“香”指“香碗”,廚師以豬肚、豬心、豬舌、豬肺加上火腿和響皮為原料,摻水煮上八分火,切成片擺在碗底,放上本地的山藥或紅、白蘿卜與薑、蔥、鹽等調料,在蒸籠裏蒸上一會,揭開籠蓋後,把用豬的心、肺浸泡出的血水摻在熬好的骨頭湯裏燒開,去掉血泡和雜質,再把這晶瑩透明的清湯舀到每個菜碗裏,在碗口蓋上一個碗端到桌上,再把碗翻過來揭開,香氣飄逸,故稱“香碗”。“酥”是用豬肉丁裹著雞蛋青調和的精致麥麵在八分火的菜油裏炸好,冷卻後放在鍋裏加上薑再燉,燉好後撒上蔥花,吃起來酥脆香甜,故名“酥肉”。“燒”是把豬的肝、腰和大腸等內髒加上豆辦和大香、三奈、花椒炒到六分火,摻上水燉,快燉好時,加上時令鮮菜,端上桌時香味撲鼻。豬肉“墩”是肥肉切成的,“膀”用豬膀或大塊的五花肉做的,這兩樣跑過油鍋後放在土缸裏加上香料煨好;膀煨好後,還要用舂好的薑汁、豆辦和少量糖、醋,炒好潑在上麵,香甜可口,故稱“薑汁膀”;還有當地的特產“牛尾筍”曬幹後,用米湯發脹,切成小片加上薑、蔥煨成“灌筍湯”;有紅糖、白糖和豬油、菜油混合製作的紅色糯米飯,上麵蓋八片夾砂肉;另有紅薯裹上糯米和秈米磨成的米粉蒸製的渣麵子。客人們吃到最後,再端上一碗當地豌豆製成的銀絲粉湯,加上黃花、木耳和少許薑、醋,粉絲如雪,酸味猶長。整個廚房裏熱氣騰騰,香氣熏天。
掌廚師將每種菜舀在大碗中,放上長條形的菜盤,端盤的人將菜送到每桌之間,桌上端菜的人高喊:“菜來啦,讓開”!把每碗菜端到各桌。鄉親們喝著當地釀的“盧溝春”酒,互相推杯換盞,你一言,我一語,喝得高興。
地方上一些婦女和娃娃們吃九碗喜歡“包墩子”,他們把端上桌的暈菜五搶六奪地撚來放在事先準備好的青菜葉中,吃完九碗後帶迴家中,第二頓再慢慢地吃。
這一桌坐的娃娃們,肉墩剛端上桌時,水軒娃(兒)就搶先撚了一個墩子放在自己的青菜葉頭;他見碗頭還有,再伸手去撚第二塊時,“啪”!手卻被人打了一筷子,他趕快把手縮迴。抬頭一看,原來是一個年齡稍大的娃娃打的。
水軒兩眼盯著他,隻聽他說:“每桌隻有八個墩子,每人隻能撚一塊,你已經把你的那份撚來放起了,還要來搶撚。就是八輩子沒有吃過肉的人,都沒得你那樣饞!”
另一個娃娃大聲喊:“喂,水軒娃(兒),你們大人感過禮沒有?你狗日的是不是來感野席啊?我們給張大爺說,把感野席的娃娃兒統統吆起跑!”
水軒才挨了筷子頭,又聽人說他“感野席”(不感禮白吃)的話覺得非常傷心,他用手背遮著眼睛“嗷、嗷、嗷”地哭了起來,鼻涕灑滿了他的衣服,著實可憐,他哭著說:“感不感野席又關你龜兒啥事?老子搶嘴又沒有吃你的!”
這吵鬧聲驚動了張作山,他趕快跑到這桌來,問清來由後說:“娃娃們,不要鬧了,我張大爺辦得起九碗就不怕你們來吃!如果菜不夠,又去舀就是了。”
人們正吃得上勁,隻聽支客師高唱:“請各位叔爺長輩注意!現在接受新郎、新娘的拜謝,準備給拜錢啦”!
他照著名單把張啟芬在當地的長輩挨個唿叫,新郎、新娘向每個長輩鞠躬行禮,被念到的長輩便將準備好的銅錢丟在木盤裏,錢的多少雖不相等,但“嘩”、“嘩”之聲不斷,好不熱鬧。
突然,有一個人從外麵走來,將手中的銅錢“嘩嚓”一聲丟進木盤。大聲說“祝一對新人白(百)頭偕老”。眾人迴過頭去仔細一看,原來是蔡東家丟的拜錢。支客師立即報出:“蔡承宗東家給拜錢一百”!新郎、新娘立即向蔡東家鞠躬致謝,他又到禮房感了一百文銅錢的禮。張作山夫婦也趕上前來“請蔡東家寬坐,稍次另擺一桌”。
蔡承宗卻說“我今天來討杯喜酒喝,這些人多數是我造紙坊的弟兄,平時很少與他們一起吃飯,今天借貴府一會,同大家喝個一醉方休”!
鄉親們拉來讓去,蔡承宗隨便找一個座位坐下。
新郎、新娘雙雙端著酒杯,與入座各位鄉親敬酒。
男人們喝了喜酒,滿麵春風,有說今天的廚師手藝不錯把九碗辦得好的,有祝福他們夫妻白頭偕老的,有讚美新郎能幹的,一句句祝福之詞,不絕於耳。
辦了喜宴後,張家拿了一個印有紅色“囍”的豬胯胯給王大娘,另給了十個銅錢的謝媒錢。
按當地規矩,新婚三天無大小。就是在剛結婚的三天,無論大伯、小叔,都要和新娘開過火的玩笑,特別是新婚之夜,更是難於避免。但因張啟芬是本地姑娘,又成親在娘家,加之張家在當地又是大姓,很多人都叫啟芬是姐姐或妹妹、姑媽、更有叫姑奶奶的,自然也就叫王民武是姐夫或妹夫、姑爺、更有叫姑老爺的,因此,鬧洞房就不敢放肆。隻是一般走走過場,叫啟芬唱首情歌,或與王民武對唱。
三更後,客人們陸續散去,王民武才正式與張啟芬進入真正的新婚之事。在大紅燭光下,新郎揭掉新娘的蓋頭,高唱一聲:“娘子,夫君來了”。邊說邊上前抱起新娘親嘴親臉,急忙幫新娘寬衣解帶:“現在我們倆就是夫妻了”。
新娘不好意思,羞答答地說:“夫君,輕點,我是黃花閨女”!
“我曉得”,新郎氣息急促地迴答。
兩人渴望已久,幹柴烈火,男歡女愛,如膠似膝。快到天亮才睡覺。
第二天,新夫妻天剛亮就高高興興起了床。王民武享受了燕爾新婚的快樂,挑著水桶哼著小調到一裏開外的地方去擔水;妻子在家裏收拾辦酒席時的東西,清掃地下。小夫妻忙得不可開交,嶽母娘微笑地看著他們,邊看邊數落起小夫妻:“你們昨天剛結婚,不要說迴門耍三天,你們也不該這麽早就起來做事”。言語中充滿疼愛之意。
時間過得真快,一年後,張啟芬生下了一個男孩,王民武給他取名叫王小強。夫妻倆雖然住在嶽父家裏,大家關係非常融洽。
小強還不滿兩歲,民武和啟芬的一個女兒王小姝已出生。王小姝剛一歲半,第三個孩子王建林又出生了。當正要給王小強找啟蒙教師讀書時,第四個孩子王建國出生了。
這幾個淘氣的小孩全都由張家帶大,王民武每月掙的工錢除交一兩銀子給丈母娘外,全部交給張啟芬安排生活。他就一心在造紙坊幹,由於他有一個聰明的頭腦,兩年後,他就學會了整個造紙技術。並很得蔡承宗的賞識。加上他有文化,能打算盤會做賬,蔡承宗便讓他擔任了造紙坊的“賬房師爺”,管理一切來往賬目。他對造紙和賬目方麵有好的意見就向東家建議,東家外出時就由他幫助管理紙坊,他把蔡氏紙坊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做。從此,王民武成了蔡承宗的得力助手,薪水也長了。過年時,蔡東家考慮他家庭困難,給他買了一套禮服,還給了他二十兩銀子的賞錢,他說什麽也堅決不要,“東家已經很對得起我了,無論如何我都不能再要東家的銀兩!”
蔡承宗說:“我賺錢還不是靠你認真幫我,總不能賺了錢就把你忘了嘛!”
王民武推讓:“東家說哪裏話來,幫東家是我的本份。東家不要光顧獎賞我,應該獎賞那些積極為紙坊出力的造紙弟兄。”
“我自然會獎賞他們,但你應該重獎。”承宗真誠地說。
蔡承宗見他再三謝絕,隻好把銀子分成四份,給他的四個兒女作壓歲錢。
王民武知道後,罵了幾個娃娃一頓,趕快提著銀兩去找蔡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