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塵觀的入門考察簡潔明了,先是摸骨查齡,剔除不適齡的少年,然後又有年長道士診脈斷疾,一看根骨資質,二看是否有先天病症,或者難言之隱,不適武道,最後還要調查家世來曆,是否有來曆不明,心懷鬼胎之人。
如此看似簡單的三重篩選之後,試圖拜入梁塵觀的萬餘少年,就隻剩下一千之數。
他們分散居住在梁塵觀外圍的庭院中,被授予道家入門典籍——《道德經》、《黃庭經》、《清靜經》三卷經書,又得傳入門心法《鬆鶴延年導引術》和《飛靈經》第一層,開始了武道求索之路。
當然,這一千餘人最後並不是都能成為梁塵觀傳人。
現在的他們,隻能算是入門弟子,按照執事道人的說法,百日之後,隻有成功完成百日築基,兼且資質最好,修為最深的百人,才能拜入梁塵觀門庭。
剩下的人,或為雜役弟子,或者,就隻能黯然離去,另尋他方。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不覺已是一月之後,是日朝陽初升,紫氣東來,晨曦溫潤,春意融融。
金光遍灑,坐落於湘水之陽,樂水城南的梁塵觀自萬籟俱寂中複蘇,偌大一片宮觀樓閣人煙漸起。
道觀外圍,靠近湘水的一側,有著一座寬敞空闊的庭院,前後五進,百餘間靜室鱗次櫛比,簡潔樸素,別有一股清淨韻味,正是一個月前參與入門測試的少年居所之一。
隨著鍾聲響起,一個個身穿淡青道袍的少年道童洗漱完畢,絡繹從房內出來,在寬敞的院子裏列成整齊的隊列,有執事道人走到最前,擺了個若古樹盤根,傲立山巔的姿勢,沉聲喝道:“《鬆鶴延年導引術》!第一式,萬古青鬆!”
《鬆鶴延年導引術》與《飛靈經》同為梁塵觀入門心法,二者一動一靜,前者共有二十四式,分別仿照鬆鶴之形,或如青鬆盤岩,或似白鶴亮翅,搬運氣血,強身健體,後者則是道家靜坐內功,坐忘養氣,兩相結合,才能煉精化氣,百日築基,乃是玄妙入道法門。
“唿……喝!”
“唿……喝!”
“唿……喝!”
少年們樣貌稚*嫩,導引術的姿勢也做得歪歪扭扭,少有標準,吐氣之聲卻是中氣十足,響亮清晰,顯然一月時間,已經頗有成效。
執事道人帶著將二十四式《鬆鶴延年導引術》演練一遍,然後讓少年們自行發揮、習練,他四處走動,一個個糾正姿勢,詢問練習過程中的疑難困惑,給予指點。
元晉混在少年當中,二十四式《鬆鶴延年導引術》從頭到尾打了一遍,真如行雲流水,揮灑自如,一招一式或如蒼勁古鬆,或似閑散白鶴,顯然於此導引術上已經登堂入室,得其意蘊。
元晉鶴立雞群的表現自然引起了執事道人的關注,隻是這《鬆鶴延年導引術》作為梁塵觀入門功法,實則在武林中流傳頗廣,或許就是元晉此前曾經學過,有此表現不足稱奇。
至於元晉乃武道天才的可能,執事道人暗自一笑,梁塵觀乃是齊州大派,聲名遠揚,能夠入門的哪個不是天資橫溢,良才美質。
若真是悟性過人,待到百日築基一成,錐出囊中,璞玉放光,萬眾矚目,若隻是投機取巧,百日之後,隻會自取其辱。
然而他卻不知元晉心中的訝然,蓋因少年此前從未接觸過武道功法,但是二十四式《鬆鶴延年導引術》一入手,他卻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年幼時父親為了讓他強身健體而傳授的一套拳路。
說是拳路,實際上隻是九個似是而非的動作,或是昂首挺胸,負手而立,或是肆意漫步,右手揮拳而出,元晉那時縱然年少,也知道這種不涉及真氣運轉,不牽扯人身穴竅的拳路,隻是空架子罷了。
但現在就是這空架子發揮了奇效,元晉擺出《鬆鶴延年導引術》的二十四個姿勢時,隻要一想起那九個動作,眼前立刻就會浮現出萬古青鬆、白鶴浮雲種種虛景,活靈活現,生動直觀,轉瞬就領悟其中意蘊,導引術也因此迅速入門。
元晉心思聰敏,行*事謹慎,這時隱約意識到父親傳授的九個動作另有玄奧,於是佯作尋常,將疑惑按捺心中,準備一年後迴家時再向父親詢問。
反正這套*動作現在的靈異僅僅體現在導引術上,對百日築基,蘊生氣感實則無甚幫助。
如此練了一個時辰,少年們前往食堂吃過早飯,就去誦經殿誦讀經典。在一位老學究般的老道指導下,研習《道德經》、《黃庭經》、《清靜經》三卷經文中蘊含的道家思想。
武道武道,非止武功招式,爭勇鬥狠,亦是大道探索,溯本還原!
若是有不識字的少年,也可以趁這段時間向執事道人請教,學習。
下午,一眾少年在坐忘殿中修行《飛靈經》第一層心法,殿中有梁塵觀長老、執事道人相伴,隨時傳道解惑,以防少年行差踏錯,傷了身體。
到了晚上,才是少年們自由行動的時間。勤奮專注者早早用過晚膳,迴房養氣,不敢有一絲懈怠;貪圖安逸者則是唿朋引伴,聚眾玩鬧。
畢竟隻是一群沒長大的孩子罷了。少了父母的約束管教,執事道人又秉持無為而治,隻要不打擾他人,隨少年們嬉鬧,少不得有人荒於嬉戲,忘了入觀前長輩的耳提麵命。
夜深。
皓月當空,銀河流淌,群星璀璨,照亮長空萬裏。
房間內燃著沉香,餘煙嫋嫋,香氣清雅,先涼後澀,而後轉為甘甜,淡雅飄逸,聞之心神通透,無思無念,超然於外。
元晉在蒲團上盤膝而坐,擺出五心向天的姿勢,正對麵的牆壁上掛著一張大大的“道”字,筆法圓潤自然,不含鋒芒,深得道家精髓。
他雙目微合,內蘊神光,顯然修行《鬆鶴延年導引術》甚有所得,身體精元內斂,神氣十足。
“百日築基,蘊生氣感,就在今夜!”
對丹田脈動隱隱有所察覺,元晉合上眼睛,在淡雅沉香的輔助下進入無念無思,空明澄澈的靜心狀態,腦海中唯餘經書中關於“百日築基”的細微講解,一句句在心中流淌,字字珠璣,明悟於心。
“不管是道門靜功,還是世俗流法,武道修習之路的第一步皆大同而小異,是為強身健體,氣血充盈,煉精化氣,蘊生氣感。”
“這一步在我道門叫做‘百日築基’,意指奠定武道修行之基。所謂‘百日’,既正常而言,煉精化氣之後,百日之內,丹田之中自會蘊生氣感,生成第一縷真氣。”
道門修行口訣晦澀難懂,一般都是借物比喻,以致聞如射春燈謎,如墜五裏霧中,但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之後,百日築基即為煉己、調藥、產藥、采藥、封爐、煉藥六步。
《周易》中“己”納離卦,在人身為心,故“己”指人心,即念頭,元晉澄神靜慮,無私無營,入靜之後順其自然就完成了“煉己”這一步。
隨後,元晉運轉《飛靈經》功訣,一念歸中,緩緩調整唿吸,引短令長,以後天唿吸接先天氣穴,靜極之時,於恍惚杳冥之中,覺丹田氣動,遂運用撮、抵、閉、吸四字訣,以火逼金行,調藥、產藥、采藥一氣嗬成。
此前元晉每每進入這一階段,皆是精氣不足,采得周天小藥少而不純,無法繼續,功虧一簣。
但是他今日修行《鬆鶴延年導引術》已有小成,精氣神十足,兼且皓月流蘇,群星璀璨,梁塵觀又坐落靈穴,元氣如潮,可謂天地人三才俱妙,周天小藥水到渠成。
道書《玄妙鏡》有言,“藥已歸爐,必要封固,不令外馳也。”
元晉依言而行,最後兩步封爐、煉藥一揮而就,隨即觀想靈藥入腹,恍惚間丹田脈動更甚,宛如春雷陣陣,萬物驚蟄。
脈動持續須臾,某一刹那,上應天時,下合地利,天地元氣入體,仿佛金泉玉醴,楊枝甘露,灌溉髒腑,潤澤肢體。
內視之下,丹田混濛中赫然多了一縷純白之氣,好似嬰兒初生,既靈且動,無比精純。
“飲得金玉*液,甘露灌靈根!”
元晉口中輕吟,雙目開闔,虛室生電。
如此看似簡單的三重篩選之後,試圖拜入梁塵觀的萬餘少年,就隻剩下一千之數。
他們分散居住在梁塵觀外圍的庭院中,被授予道家入門典籍——《道德經》、《黃庭經》、《清靜經》三卷經書,又得傳入門心法《鬆鶴延年導引術》和《飛靈經》第一層,開始了武道求索之路。
當然,這一千餘人最後並不是都能成為梁塵觀傳人。
現在的他們,隻能算是入門弟子,按照執事道人的說法,百日之後,隻有成功完成百日築基,兼且資質最好,修為最深的百人,才能拜入梁塵觀門庭。
剩下的人,或為雜役弟子,或者,就隻能黯然離去,另尋他方。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不覺已是一月之後,是日朝陽初升,紫氣東來,晨曦溫潤,春意融融。
金光遍灑,坐落於湘水之陽,樂水城南的梁塵觀自萬籟俱寂中複蘇,偌大一片宮觀樓閣人煙漸起。
道觀外圍,靠近湘水的一側,有著一座寬敞空闊的庭院,前後五進,百餘間靜室鱗次櫛比,簡潔樸素,別有一股清淨韻味,正是一個月前參與入門測試的少年居所之一。
隨著鍾聲響起,一個個身穿淡青道袍的少年道童洗漱完畢,絡繹從房內出來,在寬敞的院子裏列成整齊的隊列,有執事道人走到最前,擺了個若古樹盤根,傲立山巔的姿勢,沉聲喝道:“《鬆鶴延年導引術》!第一式,萬古青鬆!”
《鬆鶴延年導引術》與《飛靈經》同為梁塵觀入門心法,二者一動一靜,前者共有二十四式,分別仿照鬆鶴之形,或如青鬆盤岩,或似白鶴亮翅,搬運氣血,強身健體,後者則是道家靜坐內功,坐忘養氣,兩相結合,才能煉精化氣,百日築基,乃是玄妙入道法門。
“唿……喝!”
“唿……喝!”
“唿……喝!”
少年們樣貌稚*嫩,導引術的姿勢也做得歪歪扭扭,少有標準,吐氣之聲卻是中氣十足,響亮清晰,顯然一月時間,已經頗有成效。
執事道人帶著將二十四式《鬆鶴延年導引術》演練一遍,然後讓少年們自行發揮、習練,他四處走動,一個個糾正姿勢,詢問練習過程中的疑難困惑,給予指點。
元晉混在少年當中,二十四式《鬆鶴延年導引術》從頭到尾打了一遍,真如行雲流水,揮灑自如,一招一式或如蒼勁古鬆,或似閑散白鶴,顯然於此導引術上已經登堂入室,得其意蘊。
元晉鶴立雞群的表現自然引起了執事道人的關注,隻是這《鬆鶴延年導引術》作為梁塵觀入門功法,實則在武林中流傳頗廣,或許就是元晉此前曾經學過,有此表現不足稱奇。
至於元晉乃武道天才的可能,執事道人暗自一笑,梁塵觀乃是齊州大派,聲名遠揚,能夠入門的哪個不是天資橫溢,良才美質。
若真是悟性過人,待到百日築基一成,錐出囊中,璞玉放光,萬眾矚目,若隻是投機取巧,百日之後,隻會自取其辱。
然而他卻不知元晉心中的訝然,蓋因少年此前從未接觸過武道功法,但是二十四式《鬆鶴延年導引術》一入手,他卻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年幼時父親為了讓他強身健體而傳授的一套拳路。
說是拳路,實際上隻是九個似是而非的動作,或是昂首挺胸,負手而立,或是肆意漫步,右手揮拳而出,元晉那時縱然年少,也知道這種不涉及真氣運轉,不牽扯人身穴竅的拳路,隻是空架子罷了。
但現在就是這空架子發揮了奇效,元晉擺出《鬆鶴延年導引術》的二十四個姿勢時,隻要一想起那九個動作,眼前立刻就會浮現出萬古青鬆、白鶴浮雲種種虛景,活靈活現,生動直觀,轉瞬就領悟其中意蘊,導引術也因此迅速入門。
元晉心思聰敏,行*事謹慎,這時隱約意識到父親傳授的九個動作另有玄奧,於是佯作尋常,將疑惑按捺心中,準備一年後迴家時再向父親詢問。
反正這套*動作現在的靈異僅僅體現在導引術上,對百日築基,蘊生氣感實則無甚幫助。
如此練了一個時辰,少年們前往食堂吃過早飯,就去誦經殿誦讀經典。在一位老學究般的老道指導下,研習《道德經》、《黃庭經》、《清靜經》三卷經文中蘊含的道家思想。
武道武道,非止武功招式,爭勇鬥狠,亦是大道探索,溯本還原!
若是有不識字的少年,也可以趁這段時間向執事道人請教,學習。
下午,一眾少年在坐忘殿中修行《飛靈經》第一層心法,殿中有梁塵觀長老、執事道人相伴,隨時傳道解惑,以防少年行差踏錯,傷了身體。
到了晚上,才是少年們自由行動的時間。勤奮專注者早早用過晚膳,迴房養氣,不敢有一絲懈怠;貪圖安逸者則是唿朋引伴,聚眾玩鬧。
畢竟隻是一群沒長大的孩子罷了。少了父母的約束管教,執事道人又秉持無為而治,隻要不打擾他人,隨少年們嬉鬧,少不得有人荒於嬉戲,忘了入觀前長輩的耳提麵命。
夜深。
皓月當空,銀河流淌,群星璀璨,照亮長空萬裏。
房間內燃著沉香,餘煙嫋嫋,香氣清雅,先涼後澀,而後轉為甘甜,淡雅飄逸,聞之心神通透,無思無念,超然於外。
元晉在蒲團上盤膝而坐,擺出五心向天的姿勢,正對麵的牆壁上掛著一張大大的“道”字,筆法圓潤自然,不含鋒芒,深得道家精髓。
他雙目微合,內蘊神光,顯然修行《鬆鶴延年導引術》甚有所得,身體精元內斂,神氣十足。
“百日築基,蘊生氣感,就在今夜!”
對丹田脈動隱隱有所察覺,元晉合上眼睛,在淡雅沉香的輔助下進入無念無思,空明澄澈的靜心狀態,腦海中唯餘經書中關於“百日築基”的細微講解,一句句在心中流淌,字字珠璣,明悟於心。
“不管是道門靜功,還是世俗流法,武道修習之路的第一步皆大同而小異,是為強身健體,氣血充盈,煉精化氣,蘊生氣感。”
“這一步在我道門叫做‘百日築基’,意指奠定武道修行之基。所謂‘百日’,既正常而言,煉精化氣之後,百日之內,丹田之中自會蘊生氣感,生成第一縷真氣。”
道門修行口訣晦澀難懂,一般都是借物比喻,以致聞如射春燈謎,如墜五裏霧中,但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之後,百日築基即為煉己、調藥、產藥、采藥、封爐、煉藥六步。
《周易》中“己”納離卦,在人身為心,故“己”指人心,即念頭,元晉澄神靜慮,無私無營,入靜之後順其自然就完成了“煉己”這一步。
隨後,元晉運轉《飛靈經》功訣,一念歸中,緩緩調整唿吸,引短令長,以後天唿吸接先天氣穴,靜極之時,於恍惚杳冥之中,覺丹田氣動,遂運用撮、抵、閉、吸四字訣,以火逼金行,調藥、產藥、采藥一氣嗬成。
此前元晉每每進入這一階段,皆是精氣不足,采得周天小藥少而不純,無法繼續,功虧一簣。
但是他今日修行《鬆鶴延年導引術》已有小成,精氣神十足,兼且皓月流蘇,群星璀璨,梁塵觀又坐落靈穴,元氣如潮,可謂天地人三才俱妙,周天小藥水到渠成。
道書《玄妙鏡》有言,“藥已歸爐,必要封固,不令外馳也。”
元晉依言而行,最後兩步封爐、煉藥一揮而就,隨即觀想靈藥入腹,恍惚間丹田脈動更甚,宛如春雷陣陣,萬物驚蟄。
脈動持續須臾,某一刹那,上應天時,下合地利,天地元氣入體,仿佛金泉玉醴,楊枝甘露,灌溉髒腑,潤澤肢體。
內視之下,丹田混濛中赫然多了一縷純白之氣,好似嬰兒初生,既靈且動,無比精純。
“飲得金玉*液,甘露灌靈根!”
元晉口中輕吟,雙目開闔,虛室生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