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且對這樣的大獎並無感懷,曾經滄海了,也就不會為這等事心生什麽感慨。無論從哪個方麵說,陳慕沙的地位都要比孟梵君高得多。


    鄉試的話題一打開就收不住了,一些人開始問孟梵君這次國子監的太學生在鄉試中大約的成就如何。


    孟梵君也隻能含糊作答,沒有哪一屆鄉試的結果像這次這樣無法預測,以往隻要看到題目,國子監的教授們大致就知道他們送入場中的學子能有幾人中舉,名次排在哪個位置,基本上很少有猜錯的,這次卻完全蒙掉了,不敢猜測。


    此時,忽然有人匆忙走進,在練達寧和孟梵君兩人耳邊低語幾句,兩人都霍然臉色大變,急忙站起身向外走去。


    大家看著這兩人的神色突變,大為訝異,連魏國公都深為不解。今天這個日子難道又要有什麽亂子?


    練達寧過來在魏國公耳邊低聲道:“是大宗師衙門有大事發生,請我們過去。”


    “嗯,那你們趕緊去吧。”魏國公聽說是大宗師那裏有請,知道攔不住,也就放行了。


    況且跟文賓互相看了一眼,心裏都明白了:多半是文賓的事“東窗事發”了。


    昨天最後一場考試完後,所有閱卷的人立即進入最緊張的閱卷模式。


    閱卷的人共分十七個房間,每個閱卷官或者請來閱卷的大儒就是房官,也就是他們取中的舉人的房師。


    房師一詞就是由此而來。


    所有卷子都平均攤開在十七個房官手裏,每個房官也都有自己的助手,更不用說仆役雜役了。房間都掛上簾子,所以房官也有簾官之稱。


    蒲鬆齡終生科舉之路坎坷無比,最恨的也就是這些房官,稱他們為瞎眼人。即便在他名滿天下後,下場鄉試也是名落孫山,隻能以一個廩生的功名含恨離世。


    那些房官們其實也很冤枉,考卷都是糊名的,誰知道哪個是你的啊,要是知道,哪個房官都會毫不吝惜地取他做舉人,可惜根本沒法知道。


    《聊齋誌異》被稱為那時候的才子書,不要說一般的文人,就是當時的文壇盟主禮部尚書都為之心動,想要花巨資買過來,充作自己的作品,蒲鬆齡卻堅決不答應。


    紀曉嵐作《閱微草堂筆記》其實就是為了挑戰《聊齋誌異》,紀曉嵐的一個兒子也是蒲鬆齡的超級粉絲。


    若論文辭典雅,敘事手法精湛,《閱微草堂筆記》並不亞於《聊齋誌異》,可是蒲鬆齡是用筆鋒蘸著自己的心頭血書寫的《聊齋誌異》,這一點是精神品格境界都很平庸的紀曉嵐沒法相比的,兩部作品因此失去了可比性。


    這倒不是貶低《閱微草堂筆記》,如果不拿《聊齋誌異》做比較,它仍然算得上非常典雅的筆記類小說誌文,至少比袁枚的《子不語》強大不少。


    這就是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凡事就怕比較嘛。


    十七房閱卷官挑燈夜戰,每人手邊都是濃茶點心,有的人手邊甚至還有酒,當然不用擔心有人喝醉了,每個人都無比珍視自己被選中充當閱卷官的這份榮譽,決不會搞砸了。


    陳以學悠閑地坐在外邊的大廳裏,由南京的幾個要員陪同著,品茗聊天,他作為總裁官,主要是在最後的名次上把關,或者在一些房官們無法在幾個卷子中做取舍時,由他做最後裁斷,總裁也就是總裁斷的意思,如果把鄉試當作一場比賽,總裁也就是總裁判。


    “這次的新貴人不知都是哪些學子,考前做的那些估量是全都作廢了。”一個南京的要員歎息道。


    “這種事很正常,要是每屆總能讓外邊的人猜出來,要我輩何用?”陳以學現在心態已經恢複正常,也不覺得這次的題目出偏了,反而覺得這是皇上的英明之舉。


    經過一夜奮戰,近一萬張卷子已經被粗略瀏覽了一遍,這次房官的閱卷強度反而不大,許多人都跑題了,自然被房官打記號後扔到了一邊,可憐這些人就成了名落孫山的不幸者。


    還有兩千多份卷子至少沒有離題太遠,還有進一步斟酌研判的機會。


    此時一個房官忽然尖叫起來,聲音之大所有人都被嚇了一跳。


    “老梁這是怎麽了?犯癲癇了不成。”一個房官大聲笑起來。


    尖叫的這名房官名叫梁躍亭,乃是山東泰州府知府。


    他捏著一張卷子跑出來,大聲叫道:“來來來,我這兒可是發現奇才了,奇文共欣賞,你們快看看。”


    十七房考官都跟著跑了出來,他們的助手也尾隨其後,這也是閱卷時的一景,隻要某一房發現好文章,就會顯寶似的拿出來給大家看,房官們一旦發現一篇好文章也會跟中了大獎一樣興奮。


    “你們讀讀這篇文章,絕對是宿儒級的,了不得。”梁躍亭大叫道。


    幾個房官都是精神一振,一夜多的疲倦困倦也消失大半,都過來湊近了看這篇文章。


    他們憑借豐富的閱卷能力,隻要掃上幾眼,一篇文章的好壞立馬了然於胸。


    “嗯,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好文章,這是誰的?”一個房官問道。


    “你傻了,現在還沒拆封呢,你問我,我問誰?”梁躍亭笑道。


    “我真是看文章看傻了。”此人摸摸頭,自己也笑了,這等低級錯誤也是房官們經常犯的,往往一興奮就忘了糊名製。


    必須等所有文章都評定完畢,名次也列好後,才能拆開糊住姓名的卷頭,那時候才能知道哪張卷子是哪個人的。然後由總裁官親手書寫榜單,慶祝鄉試圓滿成功。


    “嗯,的確是好,我那房裏也發現幾篇好文章,可是若論構思之精巧,立論之準確,文字之典雅,不逮此篇遠矣。老梁,你這可是挖到寶了,難不成解元要出自你這房了?”又一個房官笑道。


    十七房也都暗自較量,比賽誰發現的好文章多,那個房裏出的舉子多,名次高等等,這些雖然有一定的概率,因為卷子是平均分攤到各房的,各房都會有好壞文章出現,最後哪個房裏的好文章多,隻有天知道,可是他們就喜歡比較這個。有時還會因為各房裏挑出的好文章最後的名次之爭弄得臉紅脖子粗的,平時的交情到了此時全沒用了。


    “哈哈哈,我看有希望啊。”梁躍亭倒是不含蓄,揚著手裏的卷子得意道。


    他們這一陣鬧騰驚動了外麵正閉目養神的陳以學,他也急忙過來看看是怎麽迴事,其實不管哪一房發掘出了好文章,他都會高興。


    “大人。”


    “陳大人。”


    房官們看到陳以學過來,都紛紛點頭致意。


    “老梁,你挖到寶了?”陳以學興奮地問道。


    “大人,您看看這篇文章,反正是我這房裏的頭名了。不要說這次題目生僻,難以出好文章,就是在往屆鄉試裏,也難得看到這等奇文啊。”梁躍亭依然興奮不已。


    “老夫瞧瞧。”


    陳以學還有些不信,不是信不過梁躍亭的品行,而是這時候每個房官都爭相誇耀自己發掘出的好文章,自然就有浮誇之嫌。


    陳以學看上幾眼,先是點頭讚歎,然後臉色有些難看了,他從頭逐字逐句地仔細讀著,越是讀臉色越難看。


    “大人,怎麽了?”


    聚攏在他身邊的人們都不明所以,卻也都感覺有些大事不妙了。


    “這……不像是考場裏臨時做出來的文章吧?你們也都法眼高明,你們再仔細讀讀。”陳以學聲音有些發顫。


    “這……”


    幾個房官趕緊仔細讀了一遍,果然都看出問題了。


    他們不是眼光學識比陳以學差的太遠,而是興奮之餘沒有仔細研讀,這一仔細研讀就發現問題了,這等好文章絕對是平日裏苦心構思精心推敲出來的,絕不可能是在考場中臨時構思寫就。


    雖然東晉的大才子袁豹可以倚馬萬言,文不加點,揮手寫就一篇絕世奇文,但袁豹曆史上也隻有一個,哪怕絕世天才蘇東坡在考場中做出的文章已經是經典名文,還被選入《古文觀止》裏,可是跟他平日裏精心寫出來的文章相比,還是高下立判,差距很是懸殊。


    明代曆朝的考場文章的範文都被集成《墨選》,相當於後世的《高考作文名篇精選》,可是那隻是給考生們參考的,若單論文章,一片經世之作都沒有,曆科狀元的文章跟他們平日裏寫的文章也是差著一座山頭呢。


    所有人心中都浮現一層陰影:難道這屆鄉試的題目泄露了?


    這種事以前也發生過,題目外泄,有不少人就先請名家高手寫好文章,自己背下來,然後在考場中謄寫出來,隻要不被發現,中舉中進士那是妥妥的。


    後來考官們都有了經驗,隻要有了這種文章出現,基本就寓示著題目外泄了,隨後大禍也就不遠了。


    明朝對科舉最為嚴格,科場舞弊案隻要發現一樁,就會不遺餘力地嚴懲,有不少人腦袋要搬家,總裁官、考官們也會有許多倒黴的被貶官甚至流放到邊荒,如果有直接責任,被砍頭一點都不稀罕。


    “大人,怎麽辦?”所有房官都慌了神,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件突發事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才子風雲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尚南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尚南山並收藏大明才子風雲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