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座紅磚小樓裏,一個女孩正望著窗外飄零的冬雨發呆。
外麵一定很冷吧?
這女孩想著。
屋裏卻是暖如陽春,四處牆壁都散發出蒸騰的熱氣,一個花梨木桌案上的獸金爐裏噴吐著絲絲縷縷的清香,沁人肺腑。
“小姐,小姐,大喜了。”一個丫環跑上樓來,拿著一張紙大聲嚷道。
“大喜,有什麽可喜的?”女孩轉過臉來,雖隻半麵,亦足以傾城。
“咱家姑爺成大才子了。”丫環由於激烈奔跑,粉麵通紅。
“咱家姑爺,你是說況且嗎?”
“除了他還有誰,小姐心裏哪裏還有別人啊?”
“胡說,況且可不是咱家的姑爺,指不定是誰家的呢。對了,你說的喜事是什麽?”
這位女孩正是左羚,她也是剛到南京,忙著接手南京、蘇州這一片的藥堂商鋪,現在這都是她的產業了。
雖說凡事都由管家出頭打理,並不要她費心勞神,可是這些事總得在心裏過一遍,做到心中有數,尤其是各個藥堂的賬目,一時半會還真理不清。
她本想直奔蘇州的,可是到了南京後,就被雜七雜八的事絆住了,隻有先把手頭的事理清了,才能去蘇州看況且,反正已經在南京安家了,也不急於一時。
“咱家姑爺的詩出大名了,整個南京城裏都在傳著呢。”
“什麽詩?”左羚也不去糾正丫環的口誤了。
本來咱家姑爺這詞隻是左家的一些人諷刺左羚的,孰料左羚根本不在乎,甚至還很受用,慢慢她身邊這些丫環也都如此叫上了。
“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左羚隻讀了頭一句,人就癡了。
這個句子不就是寫給我的嗎?
攔阻我們的是什麽?可不是秋風。我也不是因為人老珠黃、過氣了才被拋棄,我們根本沒在一起過,你真會想象啊。攔阻我們的是大明律法!
真的不能怨左羚自作多情,她的確是對況且有情,但凡有情的人,讀到這樣的句子,能不聯想到自己嗎?
盡管這首詩是況且隨手抄寫的,不存在專指的對象,可是任何人讀了都能引起強烈的共鳴,感同身受,悲喜油然而生。這首詩之所以震撼人心,原因也正在於此。
共鳴,能與所有讀者共鳴,這就是偉大作品的神奇魅力所在。
“小姐,咱家姑爺是不是想你想的,才做出這麽好的詩啊。”丫環兀自幫著小姐自作多情。
不過況且真的很想左羚,不是一般的想,而是那種不敢去想、一想就感到絕望卻又無法自製的渴望,如同向上蒼唿喚,換來的隻是空洞與冷漠。
“他來南京了?”左羚問道。
“沒有,聽說是在蘇州寫的詩,剛傳過來沒幾天,就傳遍全城了。”
“哦,你下去吧。”左羚揮揮手,心緒也如外麵的冬雨,又有些淩亂。
“小姐,就這麽打發人家走了,不給點賞銀啊?”丫環伸出小手嬉笑道。
左羚隨手打開梳妝台的一個古色古香的小抽屜,拿出一塊約有二三兩的銀子,拋給丫環,笑道:“放你一天假,好好逛逛南京城吧。”
“嘻嘻。”丫環拿著銀子,歡天喜地下去了,準備好好逛逛聞名已久的玄武湖。
況且,我來了,我說過的,不管你在哪裏,我都會追隨你的腳步,停留在你的身邊,這就是我的宿命,也是你的,誰也躲不了。
讀著詩稿,一股激情在左羚心裏湧動。
“哈哈,小子,沒想到棋下的那麽好,詩也做的這麽漂亮。你們看看,這是我師弟做的詩,他成大詩人了。”
中山王府的銀鑾殿上,小王爺揮舞著手中抄寫的詩稿,哈哈笑著,向左右侍從展示。
“主子,你這師弟就是咱們上次保護的那位況公子嗎?”一個壯健婀娜的女侍從問道。
況且若在這裏一定能認出來,她是女保鏢的首領,不過姓什麽叫什麽他始終沒敢問,怕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正是,當時還有一些人覺得咱們保護他有些不值,怎麽樣,現在保出名堂來了吧。有這麽個師弟,我臉上也有光,傳令下去,給當時所有保護我師弟的人打賞。”
“所有人?”女侍從心裏咯噔一下,這人可有點多啊。
“所有人,一個不落,賞銀就從我的賬麵支取,省的有人又唧唧歪歪的。”
小王爺正樂著呢,還想多得瑟幾句,就被魏國公叫去了,也是手裏拿著一張抄寫的詩稿,微笑道:“你看過了吧?”
“看過了。”小王爺臉上喜氣洋溢。
“你師弟這才入門幾天啊,成就這麽高了,你呢,自小就受老夫子傳經授業,這差距可是有些大啊。”魏國公淡淡道。
“不能這麽比啊,那小子是妖孽,不是一般人。”小王爺感覺道不妙,急忙辯解。
“笨鳥更要先飛啊。”魏國公諄諄善誘。
“這……咱們功臣家又不參加科舉,那麽苦讀書做什麽?”小王爺額上有些冒汗。
“聖人之道可不是為了科舉啊,詩文的核心是要闡述聖人至理,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這跟科舉有關係嗎?不要認為咱們功勳家子弟就是吃喝玩樂。”
小王爺偷眼看著父親大人,心裏直犯嘀咕:老爺子這是怎麽了,被刺激著了?咱們堂堂中山王府也犯不著跟一個詩人較勁吧,何況這詩人還是我師弟。
“您老的教誨兒子都記住了。”他不敢抬頭,腿有些發軟。
“嗯,迴去閉關一個月,把以前的功課都好好梳理一遍,然後等我考考你,若是過了也就罷了,若是不過關,就禁閉半年。”魏國公很平靜地說。
小王爺一屁股坐在地上,心裏哀嚎:混蛋小子,你害人不淺啊。
到達南京的詩稿,最先一批是由章學誠這些幕僚抄寫後,連夜偷偷開啟城門,讓信使送出去的,早上南京城門一開,詩稿也就進城了。
收到詩稿的人反應各不相同,有的哀嚎,有的吐血,有的癡呆,還有幾位成名多年的詩人看後沉默不語,慢慢站起來,把桌上的筆折斷,把硯台反扣上。一邊歎息一邊生自己的悶氣去了。
詩沒法寫了,前麵就是無法逾越的高山,隻好封筆了。
“不讓人活了,這還叫我們怎麽做詩啊?路已經堵死了。”南京國子監裏,一個中年詩人哀嚎道。
“抄的,這一定是抄的,一個十七歲的小孩不可能寫出如此驚世名作。”他馬上動手,開始查找全唐詩、全宋詩、全元詩,倒是沒查找兩晉南北朝的,因為語言風格一看就不是那時期的。
“查,一定要查出來。”此公一頭栽進故紙堆裏,一首首查找。
與他有同樣想法的人已經有五個人了,也是在全唐詩、全宋詩、全元詩中仔細查找。如果真的發現抄襲問題,哪怕是模仿,有一定的痕跡,他們還能喘一口氣,若真是當世詩人,而且還是一個十七歲的少年寫出來的,他們這些詩壇大腕還怎麽有臉活下去,直接跳進秦淮河得了。
有人查找的更徹底,連唐宋元的筆記野史都逐個翻查,防止有任何遺漏。
他們的感受跟普通讀者大不一樣,一般人隻是感動、驚歎,他們眼裏看到的卻是一座巍峨高峰聳立在麵前。
詩稿先是從蘇州傳到南京,馬上就要傳到的常州、杭州、蕭山、華亭等地,很快會傳遍整個江南大地以及北方各省,就像《戰爭與和平》出版後的歐洲大陸,當時所有小說家都吐血,都沉默,都想自殺,因為巨人托爾斯泰的出現,沒法寫小說了,前路已斷,高山路絕。
南京國子監中心地帶,一座微型宮殿式的建築內,幾個長須飄然的宿儒大德正在開會聚議,討論的也是況且的詩稿。
“這首詩什麽時候到的?”首座上一個胡須斑白的老者問道,他就是南京國子監的祭酒孟梵君。
“一個時辰前,據可靠消息,這首詩是昨天下午寫出來的,咱們是第一批收到的人,這還是蘇州知府衙門偷偷開啟城門,連夜急送,才能這麽早就送達。”一個中年教習拱手迴稟道。雖是中年人,頭發胡須也都半白了,顯然是讀書過多,心血消耗過大造成的。
“你們怎麽看這首詩?”孟梵君問道。
“好,當然是好,雖然比不上李義山,卻也深得義山的精髓。”一個老者讚道。
李義山就是唐朝大詩人李商隱,他的無題詩蘊含無窮朦朧意境,真正是寓不盡之意於短短的詩篇中,在中國詩歌史上,也僅一人而已。李義山代代有傳人,更是開啟了後世朦朧詩的先河。
這幾人都是古文大家,不是詩人,感受比較客觀,沒有詩人們反應那麽激烈,甚至過激。但也都肯定了這首詩的藝術價值。
正如北宋文壇盟主,蘇軾老師歐陽修所說:文章如精金美玉,自有定價,不待他人說也。詩歌也是一樣。
“祭酒大人,這可是好苗子,一定要招進咱們南監來,不能錯過。”一個教習很狂熱地說道。
“好苗子,人家都成參天大樹了,這樣人物還願意到咱們南監來進修嗎?”另一個教習說道。
孟梵君捋捋飄拂在胸前的一部長髯,然後道:“你們有的人可能還不知道,其實這個況且已經算是咱們南監的人了。”
外麵一定很冷吧?
這女孩想著。
屋裏卻是暖如陽春,四處牆壁都散發出蒸騰的熱氣,一個花梨木桌案上的獸金爐裏噴吐著絲絲縷縷的清香,沁人肺腑。
“小姐,小姐,大喜了。”一個丫環跑上樓來,拿著一張紙大聲嚷道。
“大喜,有什麽可喜的?”女孩轉過臉來,雖隻半麵,亦足以傾城。
“咱家姑爺成大才子了。”丫環由於激烈奔跑,粉麵通紅。
“咱家姑爺,你是說況且嗎?”
“除了他還有誰,小姐心裏哪裏還有別人啊?”
“胡說,況且可不是咱家的姑爺,指不定是誰家的呢。對了,你說的喜事是什麽?”
這位女孩正是左羚,她也是剛到南京,忙著接手南京、蘇州這一片的藥堂商鋪,現在這都是她的產業了。
雖說凡事都由管家出頭打理,並不要她費心勞神,可是這些事總得在心裏過一遍,做到心中有數,尤其是各個藥堂的賬目,一時半會還真理不清。
她本想直奔蘇州的,可是到了南京後,就被雜七雜八的事絆住了,隻有先把手頭的事理清了,才能去蘇州看況且,反正已經在南京安家了,也不急於一時。
“咱家姑爺的詩出大名了,整個南京城裏都在傳著呢。”
“什麽詩?”左羚也不去糾正丫環的口誤了。
本來咱家姑爺這詞隻是左家的一些人諷刺左羚的,孰料左羚根本不在乎,甚至還很受用,慢慢她身邊這些丫環也都如此叫上了。
“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左羚隻讀了頭一句,人就癡了。
這個句子不就是寫給我的嗎?
攔阻我們的是什麽?可不是秋風。我也不是因為人老珠黃、過氣了才被拋棄,我們根本沒在一起過,你真會想象啊。攔阻我們的是大明律法!
真的不能怨左羚自作多情,她的確是對況且有情,但凡有情的人,讀到這樣的句子,能不聯想到自己嗎?
盡管這首詩是況且隨手抄寫的,不存在專指的對象,可是任何人讀了都能引起強烈的共鳴,感同身受,悲喜油然而生。這首詩之所以震撼人心,原因也正在於此。
共鳴,能與所有讀者共鳴,這就是偉大作品的神奇魅力所在。
“小姐,咱家姑爺是不是想你想的,才做出這麽好的詩啊。”丫環兀自幫著小姐自作多情。
不過況且真的很想左羚,不是一般的想,而是那種不敢去想、一想就感到絕望卻又無法自製的渴望,如同向上蒼唿喚,換來的隻是空洞與冷漠。
“他來南京了?”左羚問道。
“沒有,聽說是在蘇州寫的詩,剛傳過來沒幾天,就傳遍全城了。”
“哦,你下去吧。”左羚揮揮手,心緒也如外麵的冬雨,又有些淩亂。
“小姐,就這麽打發人家走了,不給點賞銀啊?”丫環伸出小手嬉笑道。
左羚隨手打開梳妝台的一個古色古香的小抽屜,拿出一塊約有二三兩的銀子,拋給丫環,笑道:“放你一天假,好好逛逛南京城吧。”
“嘻嘻。”丫環拿著銀子,歡天喜地下去了,準備好好逛逛聞名已久的玄武湖。
況且,我來了,我說過的,不管你在哪裏,我都會追隨你的腳步,停留在你的身邊,這就是我的宿命,也是你的,誰也躲不了。
讀著詩稿,一股激情在左羚心裏湧動。
“哈哈,小子,沒想到棋下的那麽好,詩也做的這麽漂亮。你們看看,這是我師弟做的詩,他成大詩人了。”
中山王府的銀鑾殿上,小王爺揮舞著手中抄寫的詩稿,哈哈笑著,向左右侍從展示。
“主子,你這師弟就是咱們上次保護的那位況公子嗎?”一個壯健婀娜的女侍從問道。
況且若在這裏一定能認出來,她是女保鏢的首領,不過姓什麽叫什麽他始終沒敢問,怕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正是,當時還有一些人覺得咱們保護他有些不值,怎麽樣,現在保出名堂來了吧。有這麽個師弟,我臉上也有光,傳令下去,給當時所有保護我師弟的人打賞。”
“所有人?”女侍從心裏咯噔一下,這人可有點多啊。
“所有人,一個不落,賞銀就從我的賬麵支取,省的有人又唧唧歪歪的。”
小王爺正樂著呢,還想多得瑟幾句,就被魏國公叫去了,也是手裏拿著一張抄寫的詩稿,微笑道:“你看過了吧?”
“看過了。”小王爺臉上喜氣洋溢。
“你師弟這才入門幾天啊,成就這麽高了,你呢,自小就受老夫子傳經授業,這差距可是有些大啊。”魏國公淡淡道。
“不能這麽比啊,那小子是妖孽,不是一般人。”小王爺感覺道不妙,急忙辯解。
“笨鳥更要先飛啊。”魏國公諄諄善誘。
“這……咱們功臣家又不參加科舉,那麽苦讀書做什麽?”小王爺額上有些冒汗。
“聖人之道可不是為了科舉啊,詩文的核心是要闡述聖人至理,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這跟科舉有關係嗎?不要認為咱們功勳家子弟就是吃喝玩樂。”
小王爺偷眼看著父親大人,心裏直犯嘀咕:老爺子這是怎麽了,被刺激著了?咱們堂堂中山王府也犯不著跟一個詩人較勁吧,何況這詩人還是我師弟。
“您老的教誨兒子都記住了。”他不敢抬頭,腿有些發軟。
“嗯,迴去閉關一個月,把以前的功課都好好梳理一遍,然後等我考考你,若是過了也就罷了,若是不過關,就禁閉半年。”魏國公很平靜地說。
小王爺一屁股坐在地上,心裏哀嚎:混蛋小子,你害人不淺啊。
到達南京的詩稿,最先一批是由章學誠這些幕僚抄寫後,連夜偷偷開啟城門,讓信使送出去的,早上南京城門一開,詩稿也就進城了。
收到詩稿的人反應各不相同,有的哀嚎,有的吐血,有的癡呆,還有幾位成名多年的詩人看後沉默不語,慢慢站起來,把桌上的筆折斷,把硯台反扣上。一邊歎息一邊生自己的悶氣去了。
詩沒法寫了,前麵就是無法逾越的高山,隻好封筆了。
“不讓人活了,這還叫我們怎麽做詩啊?路已經堵死了。”南京國子監裏,一個中年詩人哀嚎道。
“抄的,這一定是抄的,一個十七歲的小孩不可能寫出如此驚世名作。”他馬上動手,開始查找全唐詩、全宋詩、全元詩,倒是沒查找兩晉南北朝的,因為語言風格一看就不是那時期的。
“查,一定要查出來。”此公一頭栽進故紙堆裏,一首首查找。
與他有同樣想法的人已經有五個人了,也是在全唐詩、全宋詩、全元詩中仔細查找。如果真的發現抄襲問題,哪怕是模仿,有一定的痕跡,他們還能喘一口氣,若真是當世詩人,而且還是一個十七歲的少年寫出來的,他們這些詩壇大腕還怎麽有臉活下去,直接跳進秦淮河得了。
有人查找的更徹底,連唐宋元的筆記野史都逐個翻查,防止有任何遺漏。
他們的感受跟普通讀者大不一樣,一般人隻是感動、驚歎,他們眼裏看到的卻是一座巍峨高峰聳立在麵前。
詩稿先是從蘇州傳到南京,馬上就要傳到的常州、杭州、蕭山、華亭等地,很快會傳遍整個江南大地以及北方各省,就像《戰爭與和平》出版後的歐洲大陸,當時所有小說家都吐血,都沉默,都想自殺,因為巨人托爾斯泰的出現,沒法寫小說了,前路已斷,高山路絕。
南京國子監中心地帶,一座微型宮殿式的建築內,幾個長須飄然的宿儒大德正在開會聚議,討論的也是況且的詩稿。
“這首詩什麽時候到的?”首座上一個胡須斑白的老者問道,他就是南京國子監的祭酒孟梵君。
“一個時辰前,據可靠消息,這首詩是昨天下午寫出來的,咱們是第一批收到的人,這還是蘇州知府衙門偷偷開啟城門,連夜急送,才能這麽早就送達。”一個中年教習拱手迴稟道。雖是中年人,頭發胡須也都半白了,顯然是讀書過多,心血消耗過大造成的。
“你們怎麽看這首詩?”孟梵君問道。
“好,當然是好,雖然比不上李義山,卻也深得義山的精髓。”一個老者讚道。
李義山就是唐朝大詩人李商隱,他的無題詩蘊含無窮朦朧意境,真正是寓不盡之意於短短的詩篇中,在中國詩歌史上,也僅一人而已。李義山代代有傳人,更是開啟了後世朦朧詩的先河。
這幾人都是古文大家,不是詩人,感受比較客觀,沒有詩人們反應那麽激烈,甚至過激。但也都肯定了這首詩的藝術價值。
正如北宋文壇盟主,蘇軾老師歐陽修所說:文章如精金美玉,自有定價,不待他人說也。詩歌也是一樣。
“祭酒大人,這可是好苗子,一定要招進咱們南監來,不能錯過。”一個教習很狂熱地說道。
“好苗子,人家都成參天大樹了,這樣人物還願意到咱們南監來進修嗎?”另一個教習說道。
孟梵君捋捋飄拂在胸前的一部長髯,然後道:“你們有的人可能還不知道,其實這個況且已經算是咱們南監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