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豫府外。
一處山脈當中。
程立東的身影極快,他在追趕著一道身影。
“不要跑,我是來找你合作的。”
程立東開口,讓對方不要跑。
而後者卻沒有任何一點反應,繼續奔跑。
一瞬間,程立東取出一枚丹藥,吞服過後,速度瞬間提高三成,趕超後者。
“兄弟,莫要跑了,我是來找你合作的,你放心,我絕對不會出賣你。”
程立東開口,攔住了對方。
這是一個中年男子,長相普通,被程立東攔下之後,他一語不發,也吞服一枚血紅色的丹藥。
“程立東,你當我傻子嗎?找我合作?你追趕我就已經知曉我的身份,你身為準百戶,大魏朝廷的狗官,你找我合作?合作什麽?”
“我告訴你,我自幼加入白衣門,為白衣門赴湯蹈火,我的命是門主給的,今日就還給門主。”
中年男子冷聲開口,他一臉決絕。
而程立東持刀而立,看著對方搖了搖頭道:“你誤會了,我雖是朝廷命官,但我已經辭去準百戶之職,我來找你合作,是想要加入白衣門。”
“若我騙你,不得好死,再者我現在與你一同去見上麵的人,難道你們白衣門還怕我一個準百戶?”
程立東發自內心說道,不惜立下誓言。
並且這話說的也極對,堂堂白衣門,怎可能怕一個準百戶。
看著程立東滿臉的堅決,白衣門男子有些憤恨。
“你為何不早點說?”
他攥緊拳頭怒吼道。
“你方才一直逃,我沒有時間說?”
“而且現在說不是一樣的嗎?”
程立東微微皺眉,不明白對方為何這樣開口。
“不一樣了,我剛才已經吞了絕脈丹,你若是早些說,我就不會吃了,程立東,你個王八蛋。”
他說到這裏,直接一口血吐出,隨後直勾勾地躺在地上,絕滅了生機。
程立東:“......”
他有些懵,實在沒有想到白衣門竟然如此堅決,直接吞絕脈丹,寧死也不想被自己生擒。
該死啊!
程立東攥緊拳頭,他看到這一幕有些氣憤,也有一些惱怒。
自從許
清宵離開南豫府後,他便開始暗中調查另外一件事情。
白衣門的蹤跡。
吳言是白衣門之人,若是將東西交給許清宵,那麽就意味著許清宵必須要和白衣門之人見麵,而自己若是加入白衣門,完全可以與許清宵合作。
是的,他還是想要和許清宵合作,害不害死許清宵是另外一迴事,他恨許清宵,恨死許清宵,可他更加知道,怎麽做對自己有好處,怎麽做對自己沒有好處。
最終他還是選擇妥協,想要與許清宵合作,可他知道許清宵不可能與他合作。
尤其是現在,許清宵明意,更是不可能與自己合作了。
之前他還希望許清宵明意失敗,遭受朝廷打壓,這樣一來有合作的機會。
可現在是一點都沒了。
所以他便想到了另外一個辦法,找到白衣門,與白衣門的人合作,借此得到許清宵真正的把柄。
但現在看來,這個辦法還是行不通。
他千辛萬苦才找到一個潛藏在南豫府的白衣門弟子,結果就這樣死了。
不甘!不甘!極其的不甘啊!
白衣門弟子也不知道為什麽,突然一夜之間撤離整個南豫府,就留下這一個棋子,今日逃離被自己抓住,卻沒想到是這樣的結果。
“許清宵!你當真是畜生啊!”
程立東攥緊拳頭,雖然這件事情與許清宵沒有太大的關係,但這並不影響他怒罵許清宵。
長長吐出一口氣。
程立東目光冷冽,以目前的情況,他與許清宵之間相差十萬八千裏,甚至說如果自己敢再去找許清宵,估計能被許清宵直接弄死。
所以他必須隻能走另外一條路了。
雖然這條路很冒險,可他還是要走,他不可能看著許清宵節節高升,也絕對不可能看著許清宵獨占寶物。
絕不可能。
下一刻,程立東離開此地,消失不見。
翌日。
大魏京都。
文武百官一如往常一般上朝,隻是今日唯一的區別就是,武官們的笑聲更大了些,儒官們比以往更加沉默。
所有人都知曉,昨日發生了什麽事情,今日上朝,很多人都等著看儒官們的笑話。
雖說這群儒生發布昭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還是贏了,可這幫武官可不管你贏了
沒贏,今日朝堂之上必要上演一場好戲。
“進殿。”
隨著一道嘹亮之聲。
文武百官整齊入殿。
待百官入殿之後,眾人開始跪拜。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聲音落後,女帝之聲響起。
“平身。”
當下眾人起身,如每日一般,前半個時辰還是在商談國家大事,彼此都很和諧。
等國家大事商談完畢之後,大家開始沉默了。
儒官們沉默很正常,畢竟他們不願意主動提,提出來幹嘛?找罵?
武官們沉默也很正常,儒官不說話,他們就不能噴,倒不是不可以主動找麻煩,而是得有個緣頭,不然顯得好像站隊許清宵一般。
看重許清宵是看重許清宵,朝堂上有很多潛規則,不能亂來。
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甚至每一個言論都代表著一種態度,所以朝堂不可亂語,畢竟亂說話的要麽就被下放走了,要麽就沒了。
也就在此時,女帝的聲音響起了。
“眾愛卿,許清宵之事,如何了?”
她的聲音響起,主動提起此事,算是拋磚引玉。
此話一說,儒官們就不能當做沒聽到了。
“迴陛下,此事已經出了結果,我等調查清楚,嚴磊的確有些失言不公之地,故正明大儒已罰嚴磊,並昭告天下文人,對此事負責,許清宵無過。”
朝堂當中,依舊是王景站了出來,如此說道。
在皇帝麵前,可就不能說那套什麽許清宵誤入歧途這種話了,這是為了惡心許清宵,不是為了惡心皇帝的。
“既然事情調查清楚,自然最好,那此事到此為止吧。”
女帝的聲音繼續響起,她是皇帝,不會偏袒任何人,也不會說去故意懲戒一批人,除非她需要,不然的話所有事情,最好結果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也就在此時,武官的聲音響起了。
“陛下,臣有不同意見。”
武官當中,依舊是趙岩出來。
“臣認為,此事既許清宵無過,但前日早朝,王景怒斥許清宵,在未調查清楚事情真相之後,卻各種汙蔑,以致於許清宵蒙受不白之冤。”
“若是其他人還好,可此事影響天下文人,許清宵無緣無
故被天下文人唾罵,若是就這樣善罷甘休,那豈不是對許清宵不公?”
“再者,許清宵還未入朝廷,他本有一顆赤子之心,可這件事情草草了結,實在是寒了其心,所以臣建議,若許清宵無過,此事應當重罰儒官。”
趙岩開口,將態度說的很明確。
許清宵無過,那你們就是有問題,沒調查清楚,汙人家名聲,而且還是一個滿腔熱血,一心為國之人,要是就這樣算了,那天下人如何看待朝廷?
趙岩這番話,不是他自己說出來的,而是武官集團整體想出來的對策。
抓住這次機會,狠狠打擊這幫儒官,畢竟下次可就沒有這麽好的機會了。
此話一說,王景之聲響起。
“陛下,此事本身就存在許多誤解,臣等雖有些衝動,可原因還是許清宵有些汙蔑聖意,所以一時氣急,還望陛下明鑒。”
王景開口,將所有的鍋甩給聖人。
“笑話,你們汙蔑許清宵,害的許清宵背負莫大名聲,現如今又找個這般借口,聖人聖人,這也好在聖人已經逝去,否則的話,聖人都不知道該怎麽接你這番話。”
趙岩開口,他又不是儒生,隻要不羞辱聖人就行,說點這種話倒也無妨。
“你,趙岩,你侮辱聖人。”
王景怒斥道。
“又來了,又來了。”
“陛下,臣對聖人也十分尊重,但這幫儒官動不動就是拿聖人來壓人。”
“臣想問一問,這裏到底是朝堂?還是文宮?若在文宮,臣有罪,若在朝堂之上,臣並不覺得有辱聖人。”
趙岩開口,一句話頓時讓場麵變得極其安靜。
尤其是王景,臉色瞬間煞白,而諸多儒官也有些變色。
他被套話了,被趙岩陰了。
趙岩這句話表麵上是給自己解釋,可實際上是在說什麽?
是在說皇權大還是聖人大。
自古以來,儒官奉聖人,聖人在前,皇權在後,按照這個邏輯走,這個倒沒什麽關係,畢竟是聖人,給點麵子很正常。
再者聖人已經不在當世了,就相當於是一個吉祥物,一個精神象征,往往一些大事之時,皇帝也會去文宮祭拜一下聖人。
但這些不過是為了安天下文人之心罷了。
聖人大還是皇帝大?這個問題隻要
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自然是皇權大於聖人。
因為聖人是用來崇拜的,是用來當做精神支柱的,你們文人聚集在一起的時候,怎麽誇聖人都行,想誇就誇,皇帝不如聖人也正常,畢竟皇帝也是人,有私心有欲望。
可到了朝堂上,那就是皇帝大,若是皇帝不大,聖人大?那為何不是聖人掌控天下?
趙岩一番話,完全就是要將王景置於死地。
“陛下!此地自然是朝堂,王景是讀書人,尊重聖人正常,方才之言,也也是就事論事,望陛下明鑒。”
此時,有人開口,是一位大儒,周立寧,周大儒。
他開口為王景解釋,不然的話,王景要麻煩了。
“周儒所言非也,尊聖之道,可以理解,但王景所作所為,卻不敢苟同,陛下,臣覺得趙岩所說極是,臣認為,應該重懲儒官,至少參與過此事的儒官,皆削職,以示天下。”
“讓天下人知道,朝廷心如明鏡,對就是對,錯就但是是錯,絕對沒有營私結黨,合眾打壓。”
安國公的聲音響起了。
對方派出大儒,安國公就不可能不上,畢竟他之前為許清宵出過聲,索性好人做到底,送許清宵一份大禮。
“陛下!安國公所言誇張,此事,的確是嚴磊嚴大儒有些不公,但許清宵說是說無過,可到底有沒有過錯,還未徹徹底底查清。”
“臣等認為,此事到此為止尚好,至於天下文人之事,臣等也已經發布昭文,還許清宵一個清白了。”
周立寧出聲,如此解釋道。
“笑話,周儒,你真當老夫看不懂你們的昭文?”
“明麵上是說你們有過,可實際上卻繼續汙蔑許清宵誤入歧途,當真是損人,將自己的過錯就輕避重,逼許清宵進入絕境,還真是為人師表,大儒風範啊。”
“你們讀書人這樣做,就不怕遭天譴嗎?這要是那一天聖人複活了,老夫擔心聖人要出手滅了爾等。”
安國公就等著這句話,如今對方說出來,他直接開噴。
一幫狗東西。
“安國公!一生征戰,為大魏立下功勞無數,不過卻沒有讀多少書,周某理解,也不與安國公爭論什麽,畢竟安國公有功於社稷江山。”
周立寧沒有生氣,至少明麵上沒有生氣,但這句話也很損,直接罵安國公沒念過書,懶得跟你爭吵。
“嗬,老夫隨先帝征戰多年,的確沒讀多少年書,但老夫也知道,錯就是錯,對就是對,哪裏像爾等一般,知錯明錯不認錯。”
“哦,老夫明白了,原來念書就是為了這個啊,那行,以後老夫讓兒孫們多去念書,也免得做錯事了,被人辱罵。”
安國公是什麽人?
書雖然念的不多,至少也讀過點,一生征戰,見識極廣,而且又在兵營之中混了多少年?這點嘴皮子功夫還沒有?
“安國公說笑了,若爾真懂聖言,就說不出方才之話,不過也無事,若是安國公不介意,可以將兒孫送來周某家中,周某定會好好教,也算是文武合一,留一段佳話。”
周立寧不愧是大儒,養氣功夫很強,壓根不生氣,反而一句話說的這群武官有些惱了。
這話的意思不就是再說,你安國公沒文化粗人一個,教不好兒孫,讓我來教吧。
兩人在朝堂上爭吵,不算什麽稀奇事。
也就在此時,女帝之聲響起。
“好了。”
淡然的聲音響起,兩幫人馬頓時安靜下來。
“今日清晨,許清宵讓南豫府府君,遣人送來一封信,爾等先聽聽許清宵之意。”
她開口,道出一件事情。
當下眾人有些好奇,不知許清宵送來什麽信。
很快婉兒取出信件,開始念誦道。
“學生許清宵,叩見陛下。”
“學生有錯,錯再三,其一三日之前,於南豫府樓宴之上,怒斥嚴磊大儒,此乃學生不尊長輩,嚴磊大儒年事已高,學生如此行為,實屬不該,望陛下恕罪,望諸大儒恕罪,為此學生願往窮苦之地,教書三年,彌補此等之錯。”
“其二,學生為百姓伸冤,而忽略律法之嚴,任性妄為,而後更是引來百姓上街,此事學生有錯,錯在未能好好解決此事,隻憑一時之氣,學生理應上奏嚴磊大儒,好好詳談,嚴磊大儒不願,學生應當尋其他大儒,若其他大儒不願,應當赴京麵聖,天下之大,總有伸冤之人,故學生懇求陛下。”
“饒恕百姓之罪過,學生願意受一切罰,還望陛下明鑒,還望陛下可憐天下百姓。”
“其三,學生不應此時立言,朱聖之意,吾輩讀書人皆因好學,朝中大臣,天下名儒,也皆為朱聖門徒,他們一生為大魏江山,為天下文人做了太多,學生魯莽,立言說
教,忤逆名儒,理該靜心等待,潛心讀書,三五三年後,再立言不遲,以免忤逆名儒。”
“學生許清宵,罪該萬死,還望陛下寬恕。”
婉兒之聲響徹大殿。
這一刻,所有人都安靜下來了。
隻是大家表情不一,儒官們一個個臉色難看。
而武官們則一個個有些古怪,似乎是在憋笑。
許清宵這封書信,可謂是殺人誅心啊。
第一句話,以退為進,學大魏文宮,你主動承認錯誤,我也主動承認錯誤,我錯就錯在,嚴磊年齡這麽大了,倚老賣老也正常,我年輕人忍忍又何妨?
你們罰嚴磊抄錄聖言,那我就去貧窮之地教育百姓,總比你抄點東西好萬倍吧?
當然許清宵如此大才,朝廷肯定不會讓他去做這個,所以完全就是漂亮話罷了。
第二句話,就更絕了,沒有為自己伸冤,也沒有訴苦,而是為百姓求情,在道德立場上站住了腳,大魏文宮憑借昭文贏得天下文人之心,那許清宵繼續贏得百姓之心,天下文人是多,可天下的百姓更多。
同時許清宵還譏諷了一遍朱聖一脈,自認為錯就錯在,嚴磊不講道理,大魏文宮總有人講道理吧?如果大魏文宮不講道理,皇帝總講道理吧?難不成就沒有一個講道理的人?
但讓武官心中無比暢快的是第三句話。
你們不是說我許清宵誤入歧途?我許清宵不認為是誤入歧途,而是立言早了。
畢竟當世還有你們這些大儒在,一個個倚老賣老,容不得年輕人上來,我應該晚個三年二三年,等你們都死光了,我在來立言,這樣就沒有事了。
我的我的。
這封書信,三個認錯,都是在諷刺朱聖這一脈的門徒。
但其中技巧,卻跟大魏文宮一樣,可謂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好家夥。
好家夥。
眾官員皆然明白,許清宵絕對不是那種隻會死讀書的文人,其智謀絕非小可。
“陛下,許清宵所言極是,臣看得出來,許清宵也願意到此為止,不知陛下如何抉擇?”
也就在此時,周立寧抓住機會開口。
雖然許清宵這封信話裏有話,但眼下對他們最有利的事情,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不然的話,繼續扯下去,
隻會越來越麻煩。
要是對立麵是武官,他們絕對願意扯下去,可對立麵的人,不過是一個許清宵。
是一個人,一個根本對朝堂沒有任何作用的人,即便是許清宵被賜死,他們也沒有任何好處,反而若是被許清宵抓住不放。
他們就是血虧,尤其是這幫武官,更是在隔岸觀火,儒官一脈也沒有這麽蠢,趕緊把這件事情解決再說。
“好了。”
女帝開口,鬧到這個程度,她的確要做一個了結,不可能一直拖著。
“傳朕旨意,許清宵怒斥大儒,實為無辜百姓,一時之怒,罰許清宵入京之後,書信嚴儒致歉,而嚴磊執法不公,罰俸半年。”
“南豫府百姓之亂,實為誤會,並無民變之事,但依罰南豫府稅加三成一年,以儆效尤,南豫府府君李廣新,監管不當,念其功勞,功過相抵,再罰俸一年。”
“至於許清宵自我罪過,願去窮苦之地育人教學彌補,朕允,隻是如今大魏百廢待興,需大量人才,故暫時免除,十日內盡快入京,為國效力。”
“而儒官王景,未查事由,汙他人清白,引來鬧劇,為罪其首,免除官職,終身不可錄。”
“退朝。”
大魏女帝開口,將整件事情蓋棺定論。
儒官一脈,皆然有些沉默,尤其是王景,更是麵如死灰。
他知曉自己成為了替罪羊,雖然大魏文宮不會放棄他,後半輩子也不會差到哪裏去,可離開了朝堂,幾乎喪失一切。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人不敢多言,起身退朝,陛下已經開了口,那麽就隻能嚴格去執行。
武官們滿是笑容,走起路來帶風。
儒官們沉默不語,心情有些複雜。
至於文官們就認真牢記,免得以後自己遇到這種事情。
說來說去就是一點,沒事別出頭,你看看王景,現在好了吧?才不過四十歲,按理說未來當個五品官是沒問題的。
現在什麽都沒了,這就是朝廷啊。
說錯一句話,站錯一次隊,你就可以迴家了。
別覺得自己身後有人,除非你背後是皇帝,而且皇帝無條件相信你,否則的話,不管你背後是誰,做錯一件事情,就可以迴家。
這還算好的,隻是罷官,碰到那種發配邊疆那才慘。
百官離開。
直到出宮後,武官之中有人不禁開口道。
“這許清宵,看來當真是我兵家之人啊,嘖嘖,這封信沒點銳氣寫不出來!”
“是啊,是啊,我兵家有此人,未來要大興了。”
眾武官開口大笑道,之前他們隻是覺得許清宵可能主兵伐,但這也是可能。
可如今許清宵這一封信,把儒官懟的裏外不是人,讓他們確信,許清宵就是主兵伐的。
“恩,許清宵可以好好培養培養,說不定北伐之事可以提前了。”
“是啊,這些年來的官,都是一些窩囊廢,一個個主張著休養民生,這個許清宵,一看就是能打仗的。”
他們笑嗬嗬地說著,故意說給儒官們聽。
“也不一定,許清宵是讀書人,或許根本不願興兵。”
有儒官忍不住開口,陰陽怪氣了一句。
隻是這句話說出,他們自己都不信,天機台早就說過,許清宵命帶兵伐,
基本上可以斷定,許清宵應該是要入兵部。
“不願興兵也無妨,最起碼與爾等腐儒不一般就行。”
“走,今日老夫開心,來老夫家喝喝酒,慶祝慶祝這位大才。”
有國公開口,平日裏都是被這群儒官懟,今天好不容易看儒官吃癟,還不開心?
他們笑嗬嗬地離開,留下一群儒官憤怒不已。
“莫要多說了,迴去再商談,許清宵入京,北伐之事隻怕愈演愈烈。”
儒官當中有人開口,語氣莫名感慨。
因為眾人都知曉,許清宵應該是主張兵伐之人。
就如此,聖旨傳遍大魏。
南豫府百姓也算是徹底鬆了口氣,雖說賦稅增了三成,但至少他們也明白,百姓聚眾之事,曆朝曆代都是大事,碰到狠一點的皇帝。
全部斬首都不足為過,好在的是他們沒有鬧事,隻是無言支持。
所以朝廷的懲罰,不算嚴,但也不算寬。
李府之中。
當許清宵看到聖旨之後,整個人陷入了沉默。
聖旨內容,一字不差。
但許清宵從中看到了許多信息。
罰自己書信致歉嚴磊,這是一種偏袒,畢竟寫封信罷了,大家明麵上不能跟生死大仇一般
一處山脈當中。
程立東的身影極快,他在追趕著一道身影。
“不要跑,我是來找你合作的。”
程立東開口,讓對方不要跑。
而後者卻沒有任何一點反應,繼續奔跑。
一瞬間,程立東取出一枚丹藥,吞服過後,速度瞬間提高三成,趕超後者。
“兄弟,莫要跑了,我是來找你合作的,你放心,我絕對不會出賣你。”
程立東開口,攔住了對方。
這是一個中年男子,長相普通,被程立東攔下之後,他一語不發,也吞服一枚血紅色的丹藥。
“程立東,你當我傻子嗎?找我合作?你追趕我就已經知曉我的身份,你身為準百戶,大魏朝廷的狗官,你找我合作?合作什麽?”
“我告訴你,我自幼加入白衣門,為白衣門赴湯蹈火,我的命是門主給的,今日就還給門主。”
中年男子冷聲開口,他一臉決絕。
而程立東持刀而立,看著對方搖了搖頭道:“你誤會了,我雖是朝廷命官,但我已經辭去準百戶之職,我來找你合作,是想要加入白衣門。”
“若我騙你,不得好死,再者我現在與你一同去見上麵的人,難道你們白衣門還怕我一個準百戶?”
程立東發自內心說道,不惜立下誓言。
並且這話說的也極對,堂堂白衣門,怎可能怕一個準百戶。
看著程立東滿臉的堅決,白衣門男子有些憤恨。
“你為何不早點說?”
他攥緊拳頭怒吼道。
“你方才一直逃,我沒有時間說?”
“而且現在說不是一樣的嗎?”
程立東微微皺眉,不明白對方為何這樣開口。
“不一樣了,我剛才已經吞了絕脈丹,你若是早些說,我就不會吃了,程立東,你個王八蛋。”
他說到這裏,直接一口血吐出,隨後直勾勾地躺在地上,絕滅了生機。
程立東:“......”
他有些懵,實在沒有想到白衣門竟然如此堅決,直接吞絕脈丹,寧死也不想被自己生擒。
該死啊!
程立東攥緊拳頭,他看到這一幕有些氣憤,也有一些惱怒。
自從許
清宵離開南豫府後,他便開始暗中調查另外一件事情。
白衣門的蹤跡。
吳言是白衣門之人,若是將東西交給許清宵,那麽就意味著許清宵必須要和白衣門之人見麵,而自己若是加入白衣門,完全可以與許清宵合作。
是的,他還是想要和許清宵合作,害不害死許清宵是另外一迴事,他恨許清宵,恨死許清宵,可他更加知道,怎麽做對自己有好處,怎麽做對自己沒有好處。
最終他還是選擇妥協,想要與許清宵合作,可他知道許清宵不可能與他合作。
尤其是現在,許清宵明意,更是不可能與自己合作了。
之前他還希望許清宵明意失敗,遭受朝廷打壓,這樣一來有合作的機會。
可現在是一點都沒了。
所以他便想到了另外一個辦法,找到白衣門,與白衣門的人合作,借此得到許清宵真正的把柄。
但現在看來,這個辦法還是行不通。
他千辛萬苦才找到一個潛藏在南豫府的白衣門弟子,結果就這樣死了。
不甘!不甘!極其的不甘啊!
白衣門弟子也不知道為什麽,突然一夜之間撤離整個南豫府,就留下這一個棋子,今日逃離被自己抓住,卻沒想到是這樣的結果。
“許清宵!你當真是畜生啊!”
程立東攥緊拳頭,雖然這件事情與許清宵沒有太大的關係,但這並不影響他怒罵許清宵。
長長吐出一口氣。
程立東目光冷冽,以目前的情況,他與許清宵之間相差十萬八千裏,甚至說如果自己敢再去找許清宵,估計能被許清宵直接弄死。
所以他必須隻能走另外一條路了。
雖然這條路很冒險,可他還是要走,他不可能看著許清宵節節高升,也絕對不可能看著許清宵獨占寶物。
絕不可能。
下一刻,程立東離開此地,消失不見。
翌日。
大魏京都。
文武百官一如往常一般上朝,隻是今日唯一的區別就是,武官們的笑聲更大了些,儒官們比以往更加沉默。
所有人都知曉,昨日發生了什麽事情,今日上朝,很多人都等著看儒官們的笑話。
雖說這群儒生發布昭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還是贏了,可這幫武官可不管你贏了
沒贏,今日朝堂之上必要上演一場好戲。
“進殿。”
隨著一道嘹亮之聲。
文武百官整齊入殿。
待百官入殿之後,眾人開始跪拜。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聲音落後,女帝之聲響起。
“平身。”
當下眾人起身,如每日一般,前半個時辰還是在商談國家大事,彼此都很和諧。
等國家大事商談完畢之後,大家開始沉默了。
儒官們沉默很正常,畢竟他們不願意主動提,提出來幹嘛?找罵?
武官們沉默也很正常,儒官不說話,他們就不能噴,倒不是不可以主動找麻煩,而是得有個緣頭,不然顯得好像站隊許清宵一般。
看重許清宵是看重許清宵,朝堂上有很多潛規則,不能亂來。
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甚至每一個言論都代表著一種態度,所以朝堂不可亂語,畢竟亂說話的要麽就被下放走了,要麽就沒了。
也就在此時,女帝的聲音響起了。
“眾愛卿,許清宵之事,如何了?”
她的聲音響起,主動提起此事,算是拋磚引玉。
此話一說,儒官們就不能當做沒聽到了。
“迴陛下,此事已經出了結果,我等調查清楚,嚴磊的確有些失言不公之地,故正明大儒已罰嚴磊,並昭告天下文人,對此事負責,許清宵無過。”
朝堂當中,依舊是王景站了出來,如此說道。
在皇帝麵前,可就不能說那套什麽許清宵誤入歧途這種話了,這是為了惡心許清宵,不是為了惡心皇帝的。
“既然事情調查清楚,自然最好,那此事到此為止吧。”
女帝的聲音繼續響起,她是皇帝,不會偏袒任何人,也不會說去故意懲戒一批人,除非她需要,不然的話所有事情,最好結果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也就在此時,武官的聲音響起了。
“陛下,臣有不同意見。”
武官當中,依舊是趙岩出來。
“臣認為,此事既許清宵無過,但前日早朝,王景怒斥許清宵,在未調查清楚事情真相之後,卻各種汙蔑,以致於許清宵蒙受不白之冤。”
“若是其他人還好,可此事影響天下文人,許清宵無緣無
故被天下文人唾罵,若是就這樣善罷甘休,那豈不是對許清宵不公?”
“再者,許清宵還未入朝廷,他本有一顆赤子之心,可這件事情草草了結,實在是寒了其心,所以臣建議,若許清宵無過,此事應當重罰儒官。”
趙岩開口,將態度說的很明確。
許清宵無過,那你們就是有問題,沒調查清楚,汙人家名聲,而且還是一個滿腔熱血,一心為國之人,要是就這樣算了,那天下人如何看待朝廷?
趙岩這番話,不是他自己說出來的,而是武官集團整體想出來的對策。
抓住這次機會,狠狠打擊這幫儒官,畢竟下次可就沒有這麽好的機會了。
此話一說,王景之聲響起。
“陛下,此事本身就存在許多誤解,臣等雖有些衝動,可原因還是許清宵有些汙蔑聖意,所以一時氣急,還望陛下明鑒。”
王景開口,將所有的鍋甩給聖人。
“笑話,你們汙蔑許清宵,害的許清宵背負莫大名聲,現如今又找個這般借口,聖人聖人,這也好在聖人已經逝去,否則的話,聖人都不知道該怎麽接你這番話。”
趙岩開口,他又不是儒生,隻要不羞辱聖人就行,說點這種話倒也無妨。
“你,趙岩,你侮辱聖人。”
王景怒斥道。
“又來了,又來了。”
“陛下,臣對聖人也十分尊重,但這幫儒官動不動就是拿聖人來壓人。”
“臣想問一問,這裏到底是朝堂?還是文宮?若在文宮,臣有罪,若在朝堂之上,臣並不覺得有辱聖人。”
趙岩開口,一句話頓時讓場麵變得極其安靜。
尤其是王景,臉色瞬間煞白,而諸多儒官也有些變色。
他被套話了,被趙岩陰了。
趙岩這句話表麵上是給自己解釋,可實際上是在說什麽?
是在說皇權大還是聖人大。
自古以來,儒官奉聖人,聖人在前,皇權在後,按照這個邏輯走,這個倒沒什麽關係,畢竟是聖人,給點麵子很正常。
再者聖人已經不在當世了,就相當於是一個吉祥物,一個精神象征,往往一些大事之時,皇帝也會去文宮祭拜一下聖人。
但這些不過是為了安天下文人之心罷了。
聖人大還是皇帝大?這個問題隻要
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自然是皇權大於聖人。
因為聖人是用來崇拜的,是用來當做精神支柱的,你們文人聚集在一起的時候,怎麽誇聖人都行,想誇就誇,皇帝不如聖人也正常,畢竟皇帝也是人,有私心有欲望。
可到了朝堂上,那就是皇帝大,若是皇帝不大,聖人大?那為何不是聖人掌控天下?
趙岩一番話,完全就是要將王景置於死地。
“陛下!此地自然是朝堂,王景是讀書人,尊重聖人正常,方才之言,也也是就事論事,望陛下明鑒。”
此時,有人開口,是一位大儒,周立寧,周大儒。
他開口為王景解釋,不然的話,王景要麻煩了。
“周儒所言非也,尊聖之道,可以理解,但王景所作所為,卻不敢苟同,陛下,臣覺得趙岩所說極是,臣認為,應該重懲儒官,至少參與過此事的儒官,皆削職,以示天下。”
“讓天下人知道,朝廷心如明鏡,對就是對,錯就但是是錯,絕對沒有營私結黨,合眾打壓。”
安國公的聲音響起了。
對方派出大儒,安國公就不可能不上,畢竟他之前為許清宵出過聲,索性好人做到底,送許清宵一份大禮。
“陛下!安國公所言誇張,此事,的確是嚴磊嚴大儒有些不公,但許清宵說是說無過,可到底有沒有過錯,還未徹徹底底查清。”
“臣等認為,此事到此為止尚好,至於天下文人之事,臣等也已經發布昭文,還許清宵一個清白了。”
周立寧出聲,如此解釋道。
“笑話,周儒,你真當老夫看不懂你們的昭文?”
“明麵上是說你們有過,可實際上卻繼續汙蔑許清宵誤入歧途,當真是損人,將自己的過錯就輕避重,逼許清宵進入絕境,還真是為人師表,大儒風範啊。”
“你們讀書人這樣做,就不怕遭天譴嗎?這要是那一天聖人複活了,老夫擔心聖人要出手滅了爾等。”
安國公就等著這句話,如今對方說出來,他直接開噴。
一幫狗東西。
“安國公!一生征戰,為大魏立下功勞無數,不過卻沒有讀多少書,周某理解,也不與安國公爭論什麽,畢竟安國公有功於社稷江山。”
周立寧沒有生氣,至少明麵上沒有生氣,但這句話也很損,直接罵安國公沒念過書,懶得跟你爭吵。
“嗬,老夫隨先帝征戰多年,的確沒讀多少年書,但老夫也知道,錯就是錯,對就是對,哪裏像爾等一般,知錯明錯不認錯。”
“哦,老夫明白了,原來念書就是為了這個啊,那行,以後老夫讓兒孫們多去念書,也免得做錯事了,被人辱罵。”
安國公是什麽人?
書雖然念的不多,至少也讀過點,一生征戰,見識極廣,而且又在兵營之中混了多少年?這點嘴皮子功夫還沒有?
“安國公說笑了,若爾真懂聖言,就說不出方才之話,不過也無事,若是安國公不介意,可以將兒孫送來周某家中,周某定會好好教,也算是文武合一,留一段佳話。”
周立寧不愧是大儒,養氣功夫很強,壓根不生氣,反而一句話說的這群武官有些惱了。
這話的意思不就是再說,你安國公沒文化粗人一個,教不好兒孫,讓我來教吧。
兩人在朝堂上爭吵,不算什麽稀奇事。
也就在此時,女帝之聲響起。
“好了。”
淡然的聲音響起,兩幫人馬頓時安靜下來。
“今日清晨,許清宵讓南豫府府君,遣人送來一封信,爾等先聽聽許清宵之意。”
她開口,道出一件事情。
當下眾人有些好奇,不知許清宵送來什麽信。
很快婉兒取出信件,開始念誦道。
“學生許清宵,叩見陛下。”
“學生有錯,錯再三,其一三日之前,於南豫府樓宴之上,怒斥嚴磊大儒,此乃學生不尊長輩,嚴磊大儒年事已高,學生如此行為,實屬不該,望陛下恕罪,望諸大儒恕罪,為此學生願往窮苦之地,教書三年,彌補此等之錯。”
“其二,學生為百姓伸冤,而忽略律法之嚴,任性妄為,而後更是引來百姓上街,此事學生有錯,錯在未能好好解決此事,隻憑一時之氣,學生理應上奏嚴磊大儒,好好詳談,嚴磊大儒不願,學生應當尋其他大儒,若其他大儒不願,應當赴京麵聖,天下之大,總有伸冤之人,故學生懇求陛下。”
“饒恕百姓之罪過,學生願意受一切罰,還望陛下明鑒,還望陛下可憐天下百姓。”
“其三,學生不應此時立言,朱聖之意,吾輩讀書人皆因好學,朝中大臣,天下名儒,也皆為朱聖門徒,他們一生為大魏江山,為天下文人做了太多,學生魯莽,立言說
教,忤逆名儒,理該靜心等待,潛心讀書,三五三年後,再立言不遲,以免忤逆名儒。”
“學生許清宵,罪該萬死,還望陛下寬恕。”
婉兒之聲響徹大殿。
這一刻,所有人都安靜下來了。
隻是大家表情不一,儒官們一個個臉色難看。
而武官們則一個個有些古怪,似乎是在憋笑。
許清宵這封書信,可謂是殺人誅心啊。
第一句話,以退為進,學大魏文宮,你主動承認錯誤,我也主動承認錯誤,我錯就錯在,嚴磊年齡這麽大了,倚老賣老也正常,我年輕人忍忍又何妨?
你們罰嚴磊抄錄聖言,那我就去貧窮之地教育百姓,總比你抄點東西好萬倍吧?
當然許清宵如此大才,朝廷肯定不會讓他去做這個,所以完全就是漂亮話罷了。
第二句話,就更絕了,沒有為自己伸冤,也沒有訴苦,而是為百姓求情,在道德立場上站住了腳,大魏文宮憑借昭文贏得天下文人之心,那許清宵繼續贏得百姓之心,天下文人是多,可天下的百姓更多。
同時許清宵還譏諷了一遍朱聖一脈,自認為錯就錯在,嚴磊不講道理,大魏文宮總有人講道理吧?如果大魏文宮不講道理,皇帝總講道理吧?難不成就沒有一個講道理的人?
但讓武官心中無比暢快的是第三句話。
你們不是說我許清宵誤入歧途?我許清宵不認為是誤入歧途,而是立言早了。
畢竟當世還有你們這些大儒在,一個個倚老賣老,容不得年輕人上來,我應該晚個三年二三年,等你們都死光了,我在來立言,這樣就沒有事了。
我的我的。
這封書信,三個認錯,都是在諷刺朱聖這一脈的門徒。
但其中技巧,卻跟大魏文宮一樣,可謂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好家夥。
好家夥。
眾官員皆然明白,許清宵絕對不是那種隻會死讀書的文人,其智謀絕非小可。
“陛下,許清宵所言極是,臣看得出來,許清宵也願意到此為止,不知陛下如何抉擇?”
也就在此時,周立寧抓住機會開口。
雖然許清宵這封信話裏有話,但眼下對他們最有利的事情,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不然的話,繼續扯下去,
隻會越來越麻煩。
要是對立麵是武官,他們絕對願意扯下去,可對立麵的人,不過是一個許清宵。
是一個人,一個根本對朝堂沒有任何作用的人,即便是許清宵被賜死,他們也沒有任何好處,反而若是被許清宵抓住不放。
他們就是血虧,尤其是這幫武官,更是在隔岸觀火,儒官一脈也沒有這麽蠢,趕緊把這件事情解決再說。
“好了。”
女帝開口,鬧到這個程度,她的確要做一個了結,不可能一直拖著。
“傳朕旨意,許清宵怒斥大儒,實為無辜百姓,一時之怒,罰許清宵入京之後,書信嚴儒致歉,而嚴磊執法不公,罰俸半年。”
“南豫府百姓之亂,實為誤會,並無民變之事,但依罰南豫府稅加三成一年,以儆效尤,南豫府府君李廣新,監管不當,念其功勞,功過相抵,再罰俸一年。”
“至於許清宵自我罪過,願去窮苦之地育人教學彌補,朕允,隻是如今大魏百廢待興,需大量人才,故暫時免除,十日內盡快入京,為國效力。”
“而儒官王景,未查事由,汙他人清白,引來鬧劇,為罪其首,免除官職,終身不可錄。”
“退朝。”
大魏女帝開口,將整件事情蓋棺定論。
儒官一脈,皆然有些沉默,尤其是王景,更是麵如死灰。
他知曉自己成為了替罪羊,雖然大魏文宮不會放棄他,後半輩子也不會差到哪裏去,可離開了朝堂,幾乎喪失一切。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人不敢多言,起身退朝,陛下已經開了口,那麽就隻能嚴格去執行。
武官們滿是笑容,走起路來帶風。
儒官們沉默不語,心情有些複雜。
至於文官們就認真牢記,免得以後自己遇到這種事情。
說來說去就是一點,沒事別出頭,你看看王景,現在好了吧?才不過四十歲,按理說未來當個五品官是沒問題的。
現在什麽都沒了,這就是朝廷啊。
說錯一句話,站錯一次隊,你就可以迴家了。
別覺得自己身後有人,除非你背後是皇帝,而且皇帝無條件相信你,否則的話,不管你背後是誰,做錯一件事情,就可以迴家。
這還算好的,隻是罷官,碰到那種發配邊疆那才慘。
百官離開。
直到出宮後,武官之中有人不禁開口道。
“這許清宵,看來當真是我兵家之人啊,嘖嘖,這封信沒點銳氣寫不出來!”
“是啊,是啊,我兵家有此人,未來要大興了。”
眾武官開口大笑道,之前他們隻是覺得許清宵可能主兵伐,但這也是可能。
可如今許清宵這一封信,把儒官懟的裏外不是人,讓他們確信,許清宵就是主兵伐的。
“恩,許清宵可以好好培養培養,說不定北伐之事可以提前了。”
“是啊,這些年來的官,都是一些窩囊廢,一個個主張著休養民生,這個許清宵,一看就是能打仗的。”
他們笑嗬嗬地說著,故意說給儒官們聽。
“也不一定,許清宵是讀書人,或許根本不願興兵。”
有儒官忍不住開口,陰陽怪氣了一句。
隻是這句話說出,他們自己都不信,天機台早就說過,許清宵命帶兵伐,
基本上可以斷定,許清宵應該是要入兵部。
“不願興兵也無妨,最起碼與爾等腐儒不一般就行。”
“走,今日老夫開心,來老夫家喝喝酒,慶祝慶祝這位大才。”
有國公開口,平日裏都是被這群儒官懟,今天好不容易看儒官吃癟,還不開心?
他們笑嗬嗬地離開,留下一群儒官憤怒不已。
“莫要多說了,迴去再商談,許清宵入京,北伐之事隻怕愈演愈烈。”
儒官當中有人開口,語氣莫名感慨。
因為眾人都知曉,許清宵應該是主張兵伐之人。
就如此,聖旨傳遍大魏。
南豫府百姓也算是徹底鬆了口氣,雖說賦稅增了三成,但至少他們也明白,百姓聚眾之事,曆朝曆代都是大事,碰到狠一點的皇帝。
全部斬首都不足為過,好在的是他們沒有鬧事,隻是無言支持。
所以朝廷的懲罰,不算嚴,但也不算寬。
李府之中。
當許清宵看到聖旨之後,整個人陷入了沉默。
聖旨內容,一字不差。
但許清宵從中看到了許多信息。
罰自己書信致歉嚴磊,這是一種偏袒,畢竟寫封信罷了,大家明麵上不能跟生死大仇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