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京都。
文宮之處。
七位大儒靜靜坐在文宮大殿內。
數百位儒者則坐在後側。
大殿首座,是一位老者,他很蒼老,可眼中沒有任何渾濁。
這是大魏四品儒者,天地大儒,而且早在六十年前,他便已經是天地大儒境,一直停頓在此境界。
若他往前一步,便是半聖。
繼承朱聖之意,可惜的是,這半步一停便是九十年。
儒者的壽命一般,甚至說任何體係的壽命在前麵都很一般,哪怕是武者,七品之前,最多就是強身健體,百病不侵罷了。
延長壽命很難,一般來說,一位大儒的壽命一百二十左右,修煉養氣術,再吃些靈藥續命,也就是一百五十歲極限了。
眼前這位天地大儒,目前已經一百三十九歲了,十年內不破聖境,這一世也就到頭。
大殿內。
眾人如學生一般,正襟危坐。
“正明大儒,方才傳來消息,許清宵立意之時,有諸般異象,受天地衣袍,天地玉冠,得天地認可。”
“此事隻怕對我等來說,不是一件好消息。”
有人響起聲音,道出剛才的事情。
許清宵明意成功,大魏文宮第一時間知曉,但後續的事情,他們並不知曉,是傳來了消息。
自然要進文宮內,聽一聽這位天地大儒的意見。
許清宵與朱聖一脈,已經結下梁子,聖像自毀,此乃禍端,多少儒生在外哭泣,恨自己無能,害聖像被狂生毀之。
這仇深似海,本來還想著等許清宵進京之後,再去找許清宵麻煩。
卻不曾想到,許清宵竟得天地認可,這下子算是打亂了他們的陣腳。
畢竟這樣一來的話,許清宵順從天意,他們如何去針對?
“是啊,正明大儒,如今文壇之中,更是有人質疑,認為五百年後的今日,大魏又要出一位聖人,據說這許清宵入學才不過一個月有餘。”
“此等天賦異稟,如今在外,都說他是聖人轉世。
“入學餘月,就七品明意,這速度的確太快了,若不是儒道沒有異術,否則我都要懷疑他修煉了異術。”
眾儒生議論,說出自身的擔憂。
然而宮殿首座上,正明大儒搖了搖頭道。
“非也,非也。”
聲音響起,眾人安靜,聽他慢慢開口。
“吾已與幾位前輩商談過此事,得出相應結論,如今一一解答。”
“如吾之前所言,許清宵明意又立言,此事是好,但他明之錯意,立誌錯言,這才是問題所在。”
“爾等認為天地加持,就代表天地嗎?那吾也是天地大儒,是否也代表天地?”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吾不是聖人,也有犯錯之事,他許清宵也不是聖人,自然也會做錯之事。”
“他是大才,這一點不可否認,吾也欣賞其之才華,但立意不同,更是立言,就注定與朱聖一脈,背道而馳。”
“而吾等,並非是要置他於死地,而是要教化他,要讓他知曉,他明之意,是錯,他立之言,是錯。”
正明大儒出聲,他語氣平靜,闡述目前朱聖一脈要做什麽,怎麽去做。
此話一說,所有儒生都幡然醒悟。
的確,許清宵明意的一瞬間,眾人先是驚愕,緊接著是有些不服。
後來有一位真正的大人物開口,將許清宵認定為朱聖一脈的大敵。
但這位大人物神龍不見首尾,他高高在上,如坐雲端,看不上許清宵自然是常態。
可問題是,眾人還是有些不解,有些困惑,尤其是後麵,許清宵立言之後,有諸般異象加持,更是得到天地認可。
這下子讓眾人沉默了,得天地認可,就意味著自己不能訓斥許清宵不尊天意,忤逆聖人了。
畢竟天大於聖,換句話來說,許清宵所做的一切,都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而正明大儒方才所說,完全給眾人一個新思路啊。
是啊,你許清宵得天地認可,我們得承認,承認你的確是大才,承認你是個讀書人,也承認你的地位。
可這不代表,我就承認你的立意是對,承認你的立言是對。
就好像佛門與道門一般,爭吵了多少年?你能說佛門是對的嗎?你也不能說佛門是不對的。
隻能說你的想法是對,但你的方向錯了,亦或者你其中某些東西有問題,不適合天下文人,這樣一來就是很好的爭辯之地。
既可以爭,那一切還好,他們儒道最擅長的是什麽?不就是爭辯?要不是佛法有些稀奇古怪,往些年的時候,道佛之爭他們都可以去參合參合。
“我等明意。”
眾人紛紛點頭,算是明白。
在場眾人都是七品之上,已經明意,明朱聖之意,所以他們對朱聖是狂熱的崇拜,不隻是他們。
天下讀書人,有多少尊重朱聖?有多少讀書人將朱聖奉為心中唯一真神?而且儒道便是這樣,隻要明意之後。
那麽就算是徹底明悟,誓死追隨朱聖,無法撼動,若是撼動,那就證明你根本就沒有明白朱聖之意,而你就要重新修行了。
聽到眾人迴答,正明大儒麵容十分平靜,隨後繼續說道。
“至於異象之說,天縱奇才之說。”
“吾為天地大儒,三歲識字,五歲作詩,十歲入儒道十品,半年內踏入九品,一年內踏入八品,同年明意。”
“六十年前,吾證天地大儒,亦有異象,天花亂墜,聖賢誦經,此番異象,弱於許清宵否?”
他緩緩開口,詢問眾人。
此話一說,眾人這才迴過神來,是啊,眼前這位正明大儒,放幾十年前也是震古爍今之才。
也被譽為千古之奇才,甚至不要說這位天地大儒了,坐在前麵的七位大儒,哪一個不是天才中的天才?
他們年少之時,何其風光?一紙定山河,文章重千斤。
能成為大儒的,沒有一個會差,每一人都可著書,甚至個別幾個,受天下文人敬仰。
就好比嚴磊大儒,他所著法嚴治國策,也是絕世文章,不過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隻不過人們喜歡忘記過去罷了。
見眾人不語,正明大儒繼續開口道。
“所謂異象,本為資質,資質越好,異象越強,許清宵有大才,如吾方才所說,這不可不認,但能成就大儒者,皆有不尋常之處,他許清宵是大才,勝過吾等或許是。”
“可他勝不過聖人,謹記,吾等並非是因己,而是因聖,並不是因為吾等不願接納大才,相反吾等更願意接納許清宵這般大才。”
“隻是許清宵誤入歧途,吾等既為朱聖門徒,也尊朱聖之言,給予許清宵機會,勸他迴頭是岸,勸他放棄不良之意,他不敬朱聖之意,乃是他不懂朱聖之意。”
“這是吾的意思,也是上麵的意思,若許清宵願棄當下之意,成為朱聖門徒,過去種種,一筆勾銷,吾等也願為他立像十年,也算是彌補他棄意之傷。”
正明大儒如此說道。
在他認為,許清宵不是逆聖,畢竟天地認可,若對聖人不敬,也說不過去,所以將矛頭轉向許清宵不懂朱聖之意。
而眾人應該給許清宵機會,隻要許清宵願意,便可來大魏文宮好好學習朱聖之意,從而舍棄自己的立意立言,雖然這樣做對儒道修行有大壞處。
可也願意為你立像,受天下文人敬仰膜拜,這樣一來的話,也算是一個天大的彌補了。
畢竟若要立像,必須要當世天地大儒,或者已故之大儒,在幾百年後其立作之學受世人敬仰,從而也會晉升天地大儒,方可立像。
所以當聽到要給許清宵立像,眾人皆然神色一變,尤其是七位大儒,他們身為大儒都沒有資格立像,可卻讓許清宵立像?這他們多多少少內心有些不悅。
但想到許清宵立言,有害於朱聖一脈,勸他向善,當做補償也就心滿意足了。
畢竟已明意,若棄意,這可比武者自廢修為還要可怕。
畢竟自廢修為可以重修,這是功法與天地靈氣的問題。
而棄意,就是你自己放棄你自己的君子之意,再去學習其他的,可萬一你不明呢?那你這輩子可能都明不了意,卡在七品了。
“吾輩儒道者需知,一品一重天,儒道至七品開始,一品更勝一重天。”
“七品明意,六品立心方為正儒,五品著書為大儒,至於後麵之說,更是難如登天,吾入學二十年,便已證大儒,而後二十年又證天地大儒之境。”
“可在此境界,吾停頓九十年,這些年來,吾飽讀詩書,博覽天下群書,那如山如海一般的書籍之中,每一個能被記載之人,哪一個不是驚天之才?”
“哪一個不是當世大才?可到頭來呢?這天下的聖人有幾個?不過一掌之數,百姓愚昧,隻看得見眼前,卻看不見未來,當年吾證大儒之時。”
“天下百姓皆說吾要成聖,可其結果呢?所以莫要將許清宵神話,也莫要輕視許清宵,他之大才,不可否認,若能為朱聖弘揚其意,極好。”
“可若不能為朱聖弘揚其意,非一意孤行,再三勸阻不聽,那吾等也隻能任其自滅。”
正明大儒說到這裏之時,便沒有繼續再往下說了。
他的意思已經很明確了。
古今往來,多少驚天動地之人?翻翻書籍,看看古籍,拿出史記去看,便會發
現能留名之人哪一個不是當世大才?
梟雄也好,帝王也罷,大儒也好,武王也罷,可到頭來呢?
讀書一脈,能成聖的有幾個?就五個。
無數梟雄,天下鼎立之時,皇帝有幾個?
說來說去,是世人愚昧,隻看到眼前之震撼,卻看不到未來,若有異象便可成聖,那他們早已成聖了。
故此他要求朱聖門徒,千萬不要因為許清宵有些異象,被天地認可,就覺得許清宵證以聖位,他距離聖人距離太遠太遠了。
莫說聖人,如今才不過是明意,下一個品是立心,明意驚天動地,你立心總不可能也驚天動地吧?
立心之後還有立書,著作書籍,讓天下文人閱讀,這就是真正的難度,還真不是你天賦高就能立書,要有所經曆,有所感悟,才可立書。
否則隨便寫的一本書,不得天地認可,你照樣成為不了大儒。
“我等敬遵大儒之言。”
這一刻,所有儒者們露出笑容,他們的心結被打開了,而今日所聽所聞,他們也會立刻告訴其他人,直至傳到整個朱聖門徒耳中,為他們解開心結。
許清宵是大才,可惜走了歪路,若能撥亂反正,棄暗投明,他們朱聖一脈願意接納,給許清宵改過自新的機會,可若是許清宵執迷不悟,那就不怪他們了。
在這個立意之上,就有足夠的理由,去與許清宵好好辯論辯論了。
更重要的是,若是這番言論傳了出去,那就更加顯得朱聖一脈無私。
你許清宵辱聖,你許清宵罵朱聖門徒,你許清宵更是立言,與我朱聖一較高下,然而我等不氣,反而邀請你過來看看,邀請你學習。
因為我們知道你是大才,不過是走了歪路罷了,我們給你機會,讓你好好學習,從而棄暗投明,這樣一來豈不是顯得朱聖一脈無私高大嗎?
這個一定要宣傳。
當然至於說不氣?不氣是不可能的,大部分門徒都很氣,畢竟這涉及到了他們的信仰,可他們眼界太低了,看不到上麵所看到的東西,自然覺得憤怒與不理解。
但無論如何,原本許清宵明意,對大魏文宮有所打擊,可隨著這番話說出,輕輕鬆鬆便化解一切問題,反而讓天下朱聖門徒更加相信與崇敬朱聖。
眾人離開,麵上帶著笑容,而待這些人離開後,正明大儒的聲音再次響起。
“靜安,明日吾親自前往皇宮,找一趟陛下,此事到此為止。”
他緩緩出聲,這般說道。
後者立刻一拜道。
“多謝老師。”
眾人都聽得出這是什麽意思,前日在朝中,女帝可是說過許清宵若是明意,就同意孫靜安告老還鄉。
可若真告老還鄉,對他們儒道一脈打擊太大了,這畢竟是一位大儒,在朝中有極大的威望權力。
若是他離開了,很多事情就要有所變動,相當於白費十年功夫,自然大魏文宮不會答應。
“行了,退吧。”
正明大儒開口,眾人退散。
半個時辰後,大魏文宮傳出一道信息,昭告天下。
大致意思很簡單,許清宵與嚴磊之事,現已查明,是一件誤會罷了,鬧到這個程度,雙方都有過錯,但嚴磊之過錯更大,身為大儒,與後輩斤斤計較,實乃失德,罰其於文宮閉過三月,抄寫百份聖言,贈予長平郡各府各地之書院,視為懲戒,而許清宵雖有狂妄,但情有可原。
隻是明意立言,過於偏激,但念在許清宵過於年少,入學不過一月有餘,所以還可教誨,希望許清宵放棄當前之意,當前之言,來大魏文宮,好好學習聖人,多多閱讀聖人之書,從而改過自新,若許清宵願迴頭是岸,大魏文宮也願為其立像,以作補償。
昭文發出,一時之間,瞬間在大魏文壇炸鍋了。
許多朱聖門徒得知此事之後,第一反應不是驚訝,而是憤怒。
“許清宵何德何能,竟可立像?”
“他汙蔑聖人,更是狂妄立言,如今給他立像?我等不服。”
“若是如此的話,那我也汙蔑聖人,可否給我立像?”
“這許清宵,立言威脅我等一脈,害的上麵不得不做出退讓,當真是心機如海。”
“大魏文宮之中的那些先生,一個個太過於善良,許清宵都騎在臉上,卻還希望他知錯能改,唉,朱聖一脈過於心善,若我證儒,我絕不可能同意。”
“是啊,那些大儒一個個太過於心善了,區區許清宵,還怕他不成?”
這是大部分文人第一反應,極大的憤怒,認為給許清宵立像實在是過於討好,根本沒必要。
許清宵配嗎?
根本不配。
但很快,隨著上麵的意思傳達下來,
頓時天下朱聖一脈的文人明白了。
“原來是如此,這些大儒意境就是不一般,他人毀我,辱我,謗我,我一笑泯之,反而給予好處,念其才華,希望對方知錯能改,當真不愧是大儒啊。”
“是啊,我之前有些偏激,如今想了想,的確是如此,許清宵立像自然不配,但這是朱聖大儒給我等上的一堂課,對聖人不敬,但有才華,願給機會,而我等尊重聖人,若有才華,那好處無窮。”
“大儒不愧是大儒啊,我等理當一拜。”
“我就說,為何這般,原來是有這個原因,朱聖一脈,當真是聖人一脈,我等佩服。”
“佩服,佩服。”
天下文人知曉之後,頓時議論紛紛,他們明白其中道理,對朱聖一脈的大儒更加欽佩了。
至於對許清宵,則帶著一些其他看法。
“我朱聖一脈的大儒,如此給許清宵麵子,用心良苦,也希望他能有自知之明。”
“恩,希望許清宵莫要辜負大儒之意,若他願意棄意,我等也願意接納他。”
“希望如此吧。”
這是天下朱聖門徒的想法,他們認為大儒如此讓步,盡顯聖人門徒之風範,可若是許清宵不知好歹,那就......嗬嗬了。
消息傳出,第一時間收到的是大魏京都。
畢竟文宮就在京都之中,各大國公,各大王府之內,皆然得知了這個訊息。
安國公府內。
安國公坐在太師椅上,其餘族人分別落座兩旁,第三代站在身後。
“大魏文宮當真有些惡心,這幫儒生竟然能想出這樣的辦法來解決此事。”
“明明就是他們有錯在先,許清宵被迫明意,如今在他們口中,說是說嚴磊有問題,但就輕避重,還讓許清宵棄意。”
“美曰其名給予立像補償,以退為進,將朱聖一脈,說的人人如聖一般,可卻無形當中將許清宵貶低,讓世人誤會,更是令許清宵再入絕境中。”
“若許清宵答應棄意,沒了骨氣,若許清宵不答應,到時給了他們借口,怒斥許清宵不懂進退,不知好歹,狠,狠,狠!”
大堂內,一位年輕男子忍不住開口,他也年輕乃是國公之孫,自然懂得一些是是非非,一眼看穿大魏文宮發的昭告藏著什麽意思。
得知其中意思,他不由勃然大怒,氣的不行,也被
這篇昭文惡心到了。
“是啊,沒想到這幫儒生竟然如此狠毒,將自身的問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雖然沒有再說許清宵不敬聖意。”
“可其中之言,動不動就是誤入歧途,歪門邪道,希望許清宵知錯能改,自己化作聖人,而許清宵反倒成了壞人?厲害厲害!”
“怪不得寧惹小鬼,莫惹儒生,一張嘴死的也能說成活的,當真是氣人,也當真是為許清宵打抱不平。”
年輕一代開口,憤憤不平,自從他們知曉自己爺爺在朝堂上幫過許清宵。
而許清宵也明意,甚至鬧出如此大的動靜之後,他們便對許清宵產生了好感。
其一,許清宵為人直爽,怒斥大儒,他們本身就看不慣儒生,許清宵的所作所為,他們十分滿意,很符合胃口。
其二,安國公幫了許清宵,自然許清宵也會記恩,未來必會來他們安國公府上,很有可能會成為自己人,所以提前產生好感也正常。
正是因為這兩點,當他們看到大魏文宮發出來的昭告之後,他們才會如此憤怒,如此生氣。
為許清宵打抱不平。
可當他們說完這些之後,大堂內一片安靜,過了一會,安國公的聲音響起。
“說夠了沒有?”
“說完了沒有?”
他開口,聲音平靜,可卻讓所有人不敢說話了。
待眾人徹底安靜,安國公的聲音繼續響起。
“你們自幼在皇宮,而且大部分已經有了要職,我本以為你們應該知曉一些朝中規矩。”
“可沒想到的是,你們還是如此愚笨。”
安國公開口,怒斥眾人,罵的他們更加沉默,但也有一些不解,隻是不敢提問。
“你們方才說,這幫儒生狠毒?不擇手段?”
“我反而覺得他們做的對,再者你們是第一次認識這幫儒生嗎?”
“記住,在朝廷當中,在大魏京都內,永遠沒有什麽對錯,隻有利益。”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自己的立場,這件事情若是他們承認錯誤,那反過來說,天下文人會怎麽辦?”
“他們會不會服氣?他們不會服氣,因為聖人不可辱。”
“而這件事情,他們的確有錯在先,可錯有如何?隻要不是大錯,就沒有任何問題。”
“用這種辦法,將敵
人逼進絕境,這才是真正的聰明人,總不至於說,讓自己深陷絕境?”
安國公開口,一字一句,斥的這幫三代兒孫更加沉默了。
但他說的話,也沒有一點錯。
的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許清宵有許清宵的立場,他安國公有他自己的立場。
幫你,或者是不幫你,看的是什麽?看的是利益,朝堂之上,幫助許清宵,不是因為許清宵對自己有多重要。
而是借許清宵來打壓這幫儒臣,至於許清宵如此大才,這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他展現出自己的實力,展現出自己的利益。
那自己可以結交許清宵,可以指點指點許清宵,因為許清宵未來可以給他這一脈帶來好處。
僅此而已。
這天底下哪裏有一眼的朋友?哪怕是男女之間,所謂的一見鍾情,不過是覺得對方長相俊俏,或者長相俊美罷了。
朝堂當中,去談朋友?去談是非?去談對錯?這可笑嗎?極度的可笑!甚至說極度的愚蠢。
為官者,不一定說非要不擇手段,但一定要看清楚每一件事情,不要拿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來衡量。
因為很多事情,沒有對錯,隻有立場與利益。
“爺爺教訓的是,孫兒們明白了。”
待安國公訓斥完眾人之後,有人開口,低著頭認錯,其餘人也跟著認錯。
“父親,您說這麽多,那您的態度是什麽?我等不碰許清宵嗎?”
終於第二代有人開口,他們能夠理解安國公的心思,可卻不明白安國公到底是什麽想法。
是幫許清宵呢?還是不幫許清宵呢?
安國公看了一眼對方,而後緩緩開口道。
“這件事情,已經被這幫儒生化解過去了,若是為父沒有猜錯的話。”
“想來已經有人入宮去了,找陛下說情,大魏文宮可舍不得一個孫靜安告老還鄉。”
“所以此事,到此為止,唯一麻煩的就是許清宵,他再一次陷入危機,不過好在他已經明意立言,尋常文人沒有資格與他談論什麽。”
“過些日子他肯定會來大魏京都,這樣,景兒,你派人給我千裏加急,備好一份賀禮,記住賀禮不要太多,就說是我給的。”
“在邀請他到了京都,來我安國府坐一坐。”
“許清宵是大才,可到底
文宮之處。
七位大儒靜靜坐在文宮大殿內。
數百位儒者則坐在後側。
大殿首座,是一位老者,他很蒼老,可眼中沒有任何渾濁。
這是大魏四品儒者,天地大儒,而且早在六十年前,他便已經是天地大儒境,一直停頓在此境界。
若他往前一步,便是半聖。
繼承朱聖之意,可惜的是,這半步一停便是九十年。
儒者的壽命一般,甚至說任何體係的壽命在前麵都很一般,哪怕是武者,七品之前,最多就是強身健體,百病不侵罷了。
延長壽命很難,一般來說,一位大儒的壽命一百二十左右,修煉養氣術,再吃些靈藥續命,也就是一百五十歲極限了。
眼前這位天地大儒,目前已經一百三十九歲了,十年內不破聖境,這一世也就到頭。
大殿內。
眾人如學生一般,正襟危坐。
“正明大儒,方才傳來消息,許清宵立意之時,有諸般異象,受天地衣袍,天地玉冠,得天地認可。”
“此事隻怕對我等來說,不是一件好消息。”
有人響起聲音,道出剛才的事情。
許清宵明意成功,大魏文宮第一時間知曉,但後續的事情,他們並不知曉,是傳來了消息。
自然要進文宮內,聽一聽這位天地大儒的意見。
許清宵與朱聖一脈,已經結下梁子,聖像自毀,此乃禍端,多少儒生在外哭泣,恨自己無能,害聖像被狂生毀之。
這仇深似海,本來還想著等許清宵進京之後,再去找許清宵麻煩。
卻不曾想到,許清宵竟得天地認可,這下子算是打亂了他們的陣腳。
畢竟這樣一來的話,許清宵順從天意,他們如何去針對?
“是啊,正明大儒,如今文壇之中,更是有人質疑,認為五百年後的今日,大魏又要出一位聖人,據說這許清宵入學才不過一個月有餘。”
“此等天賦異稟,如今在外,都說他是聖人轉世。
“入學餘月,就七品明意,這速度的確太快了,若不是儒道沒有異術,否則我都要懷疑他修煉了異術。”
眾儒生議論,說出自身的擔憂。
然而宮殿首座上,正明大儒搖了搖頭道。
“非也,非也。”
聲音響起,眾人安靜,聽他慢慢開口。
“吾已與幾位前輩商談過此事,得出相應結論,如今一一解答。”
“如吾之前所言,許清宵明意又立言,此事是好,但他明之錯意,立誌錯言,這才是問題所在。”
“爾等認為天地加持,就代表天地嗎?那吾也是天地大儒,是否也代表天地?”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吾不是聖人,也有犯錯之事,他許清宵也不是聖人,自然也會做錯之事。”
“他是大才,這一點不可否認,吾也欣賞其之才華,但立意不同,更是立言,就注定與朱聖一脈,背道而馳。”
“而吾等,並非是要置他於死地,而是要教化他,要讓他知曉,他明之意,是錯,他立之言,是錯。”
正明大儒出聲,他語氣平靜,闡述目前朱聖一脈要做什麽,怎麽去做。
此話一說,所有儒生都幡然醒悟。
的確,許清宵明意的一瞬間,眾人先是驚愕,緊接著是有些不服。
後來有一位真正的大人物開口,將許清宵認定為朱聖一脈的大敵。
但這位大人物神龍不見首尾,他高高在上,如坐雲端,看不上許清宵自然是常態。
可問題是,眾人還是有些不解,有些困惑,尤其是後麵,許清宵立言之後,有諸般異象加持,更是得到天地認可。
這下子讓眾人沉默了,得天地認可,就意味著自己不能訓斥許清宵不尊天意,忤逆聖人了。
畢竟天大於聖,換句話來說,許清宵所做的一切,都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而正明大儒方才所說,完全給眾人一個新思路啊。
是啊,你許清宵得天地認可,我們得承認,承認你的確是大才,承認你是個讀書人,也承認你的地位。
可這不代表,我就承認你的立意是對,承認你的立言是對。
就好像佛門與道門一般,爭吵了多少年?你能說佛門是對的嗎?你也不能說佛門是不對的。
隻能說你的想法是對,但你的方向錯了,亦或者你其中某些東西有問題,不適合天下文人,這樣一來就是很好的爭辯之地。
既可以爭,那一切還好,他們儒道最擅長的是什麽?不就是爭辯?要不是佛法有些稀奇古怪,往些年的時候,道佛之爭他們都可以去參合參合。
“我等明意。”
眾人紛紛點頭,算是明白。
在場眾人都是七品之上,已經明意,明朱聖之意,所以他們對朱聖是狂熱的崇拜,不隻是他們。
天下讀書人,有多少尊重朱聖?有多少讀書人將朱聖奉為心中唯一真神?而且儒道便是這樣,隻要明意之後。
那麽就算是徹底明悟,誓死追隨朱聖,無法撼動,若是撼動,那就證明你根本就沒有明白朱聖之意,而你就要重新修行了。
聽到眾人迴答,正明大儒麵容十分平靜,隨後繼續說道。
“至於異象之說,天縱奇才之說。”
“吾為天地大儒,三歲識字,五歲作詩,十歲入儒道十品,半年內踏入九品,一年內踏入八品,同年明意。”
“六十年前,吾證天地大儒,亦有異象,天花亂墜,聖賢誦經,此番異象,弱於許清宵否?”
他緩緩開口,詢問眾人。
此話一說,眾人這才迴過神來,是啊,眼前這位正明大儒,放幾十年前也是震古爍今之才。
也被譽為千古之奇才,甚至不要說這位天地大儒了,坐在前麵的七位大儒,哪一個不是天才中的天才?
他們年少之時,何其風光?一紙定山河,文章重千斤。
能成為大儒的,沒有一個會差,每一人都可著書,甚至個別幾個,受天下文人敬仰。
就好比嚴磊大儒,他所著法嚴治國策,也是絕世文章,不過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隻不過人們喜歡忘記過去罷了。
見眾人不語,正明大儒繼續開口道。
“所謂異象,本為資質,資質越好,異象越強,許清宵有大才,如吾方才所說,這不可不認,但能成就大儒者,皆有不尋常之處,他許清宵是大才,勝過吾等或許是。”
“可他勝不過聖人,謹記,吾等並非是因己,而是因聖,並不是因為吾等不願接納大才,相反吾等更願意接納許清宵這般大才。”
“隻是許清宵誤入歧途,吾等既為朱聖門徒,也尊朱聖之言,給予許清宵機會,勸他迴頭是岸,勸他放棄不良之意,他不敬朱聖之意,乃是他不懂朱聖之意。”
“這是吾的意思,也是上麵的意思,若許清宵願棄當下之意,成為朱聖門徒,過去種種,一筆勾銷,吾等也願為他立像十年,也算是彌補他棄意之傷。”
正明大儒如此說道。
在他認為,許清宵不是逆聖,畢竟天地認可,若對聖人不敬,也說不過去,所以將矛頭轉向許清宵不懂朱聖之意。
而眾人應該給許清宵機會,隻要許清宵願意,便可來大魏文宮好好學習朱聖之意,從而舍棄自己的立意立言,雖然這樣做對儒道修行有大壞處。
可也願意為你立像,受天下文人敬仰膜拜,這樣一來的話,也算是一個天大的彌補了。
畢竟若要立像,必須要當世天地大儒,或者已故之大儒,在幾百年後其立作之學受世人敬仰,從而也會晉升天地大儒,方可立像。
所以當聽到要給許清宵立像,眾人皆然神色一變,尤其是七位大儒,他們身為大儒都沒有資格立像,可卻讓許清宵立像?這他們多多少少內心有些不悅。
但想到許清宵立言,有害於朱聖一脈,勸他向善,當做補償也就心滿意足了。
畢竟已明意,若棄意,這可比武者自廢修為還要可怕。
畢竟自廢修為可以重修,這是功法與天地靈氣的問題。
而棄意,就是你自己放棄你自己的君子之意,再去學習其他的,可萬一你不明呢?那你這輩子可能都明不了意,卡在七品了。
“吾輩儒道者需知,一品一重天,儒道至七品開始,一品更勝一重天。”
“七品明意,六品立心方為正儒,五品著書為大儒,至於後麵之說,更是難如登天,吾入學二十年,便已證大儒,而後二十年又證天地大儒之境。”
“可在此境界,吾停頓九十年,這些年來,吾飽讀詩書,博覽天下群書,那如山如海一般的書籍之中,每一個能被記載之人,哪一個不是驚天之才?”
“哪一個不是當世大才?可到頭來呢?這天下的聖人有幾個?不過一掌之數,百姓愚昧,隻看得見眼前,卻看不見未來,當年吾證大儒之時。”
“天下百姓皆說吾要成聖,可其結果呢?所以莫要將許清宵神話,也莫要輕視許清宵,他之大才,不可否認,若能為朱聖弘揚其意,極好。”
“可若不能為朱聖弘揚其意,非一意孤行,再三勸阻不聽,那吾等也隻能任其自滅。”
正明大儒說到這裏之時,便沒有繼續再往下說了。
他的意思已經很明確了。
古今往來,多少驚天動地之人?翻翻書籍,看看古籍,拿出史記去看,便會發
現能留名之人哪一個不是當世大才?
梟雄也好,帝王也罷,大儒也好,武王也罷,可到頭來呢?
讀書一脈,能成聖的有幾個?就五個。
無數梟雄,天下鼎立之時,皇帝有幾個?
說來說去,是世人愚昧,隻看到眼前之震撼,卻看不到未來,若有異象便可成聖,那他們早已成聖了。
故此他要求朱聖門徒,千萬不要因為許清宵有些異象,被天地認可,就覺得許清宵證以聖位,他距離聖人距離太遠太遠了。
莫說聖人,如今才不過是明意,下一個品是立心,明意驚天動地,你立心總不可能也驚天動地吧?
立心之後還有立書,著作書籍,讓天下文人閱讀,這就是真正的難度,還真不是你天賦高就能立書,要有所經曆,有所感悟,才可立書。
否則隨便寫的一本書,不得天地認可,你照樣成為不了大儒。
“我等敬遵大儒之言。”
這一刻,所有儒者們露出笑容,他們的心結被打開了,而今日所聽所聞,他們也會立刻告訴其他人,直至傳到整個朱聖門徒耳中,為他們解開心結。
許清宵是大才,可惜走了歪路,若能撥亂反正,棄暗投明,他們朱聖一脈願意接納,給許清宵改過自新的機會,可若是許清宵執迷不悟,那就不怪他們了。
在這個立意之上,就有足夠的理由,去與許清宵好好辯論辯論了。
更重要的是,若是這番言論傳了出去,那就更加顯得朱聖一脈無私。
你許清宵辱聖,你許清宵罵朱聖門徒,你許清宵更是立言,與我朱聖一較高下,然而我等不氣,反而邀請你過來看看,邀請你學習。
因為我們知道你是大才,不過是走了歪路罷了,我們給你機會,讓你好好學習,從而棄暗投明,這樣一來豈不是顯得朱聖一脈無私高大嗎?
這個一定要宣傳。
當然至於說不氣?不氣是不可能的,大部分門徒都很氣,畢竟這涉及到了他們的信仰,可他們眼界太低了,看不到上麵所看到的東西,自然覺得憤怒與不理解。
但無論如何,原本許清宵明意,對大魏文宮有所打擊,可隨著這番話說出,輕輕鬆鬆便化解一切問題,反而讓天下朱聖門徒更加相信與崇敬朱聖。
眾人離開,麵上帶著笑容,而待這些人離開後,正明大儒的聲音再次響起。
“靜安,明日吾親自前往皇宮,找一趟陛下,此事到此為止。”
他緩緩出聲,這般說道。
後者立刻一拜道。
“多謝老師。”
眾人都聽得出這是什麽意思,前日在朝中,女帝可是說過許清宵若是明意,就同意孫靜安告老還鄉。
可若真告老還鄉,對他們儒道一脈打擊太大了,這畢竟是一位大儒,在朝中有極大的威望權力。
若是他離開了,很多事情就要有所變動,相當於白費十年功夫,自然大魏文宮不會答應。
“行了,退吧。”
正明大儒開口,眾人退散。
半個時辰後,大魏文宮傳出一道信息,昭告天下。
大致意思很簡單,許清宵與嚴磊之事,現已查明,是一件誤會罷了,鬧到這個程度,雙方都有過錯,但嚴磊之過錯更大,身為大儒,與後輩斤斤計較,實乃失德,罰其於文宮閉過三月,抄寫百份聖言,贈予長平郡各府各地之書院,視為懲戒,而許清宵雖有狂妄,但情有可原。
隻是明意立言,過於偏激,但念在許清宵過於年少,入學不過一月有餘,所以還可教誨,希望許清宵放棄當前之意,當前之言,來大魏文宮,好好學習聖人,多多閱讀聖人之書,從而改過自新,若許清宵願迴頭是岸,大魏文宮也願為其立像,以作補償。
昭文發出,一時之間,瞬間在大魏文壇炸鍋了。
許多朱聖門徒得知此事之後,第一反應不是驚訝,而是憤怒。
“許清宵何德何能,竟可立像?”
“他汙蔑聖人,更是狂妄立言,如今給他立像?我等不服。”
“若是如此的話,那我也汙蔑聖人,可否給我立像?”
“這許清宵,立言威脅我等一脈,害的上麵不得不做出退讓,當真是心機如海。”
“大魏文宮之中的那些先生,一個個太過於善良,許清宵都騎在臉上,卻還希望他知錯能改,唉,朱聖一脈過於心善,若我證儒,我絕不可能同意。”
“是啊,那些大儒一個個太過於心善了,區區許清宵,還怕他不成?”
這是大部分文人第一反應,極大的憤怒,認為給許清宵立像實在是過於討好,根本沒必要。
許清宵配嗎?
根本不配。
但很快,隨著上麵的意思傳達下來,
頓時天下朱聖一脈的文人明白了。
“原來是如此,這些大儒意境就是不一般,他人毀我,辱我,謗我,我一笑泯之,反而給予好處,念其才華,希望對方知錯能改,當真不愧是大儒啊。”
“是啊,我之前有些偏激,如今想了想,的確是如此,許清宵立像自然不配,但這是朱聖大儒給我等上的一堂課,對聖人不敬,但有才華,願給機會,而我等尊重聖人,若有才華,那好處無窮。”
“大儒不愧是大儒啊,我等理當一拜。”
“我就說,為何這般,原來是有這個原因,朱聖一脈,當真是聖人一脈,我等佩服。”
“佩服,佩服。”
天下文人知曉之後,頓時議論紛紛,他們明白其中道理,對朱聖一脈的大儒更加欽佩了。
至於對許清宵,則帶著一些其他看法。
“我朱聖一脈的大儒,如此給許清宵麵子,用心良苦,也希望他能有自知之明。”
“恩,希望許清宵莫要辜負大儒之意,若他願意棄意,我等也願意接納他。”
“希望如此吧。”
這是天下朱聖門徒的想法,他們認為大儒如此讓步,盡顯聖人門徒之風範,可若是許清宵不知好歹,那就......嗬嗬了。
消息傳出,第一時間收到的是大魏京都。
畢竟文宮就在京都之中,各大國公,各大王府之內,皆然得知了這個訊息。
安國公府內。
安國公坐在太師椅上,其餘族人分別落座兩旁,第三代站在身後。
“大魏文宮當真有些惡心,這幫儒生竟然能想出這樣的辦法來解決此事。”
“明明就是他們有錯在先,許清宵被迫明意,如今在他們口中,說是說嚴磊有問題,但就輕避重,還讓許清宵棄意。”
“美曰其名給予立像補償,以退為進,將朱聖一脈,說的人人如聖一般,可卻無形當中將許清宵貶低,讓世人誤會,更是令許清宵再入絕境中。”
“若許清宵答應棄意,沒了骨氣,若許清宵不答應,到時給了他們借口,怒斥許清宵不懂進退,不知好歹,狠,狠,狠!”
大堂內,一位年輕男子忍不住開口,他也年輕乃是國公之孫,自然懂得一些是是非非,一眼看穿大魏文宮發的昭告藏著什麽意思。
得知其中意思,他不由勃然大怒,氣的不行,也被
這篇昭文惡心到了。
“是啊,沒想到這幫儒生竟然如此狠毒,將自身的問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雖然沒有再說許清宵不敬聖意。”
“可其中之言,動不動就是誤入歧途,歪門邪道,希望許清宵知錯能改,自己化作聖人,而許清宵反倒成了壞人?厲害厲害!”
“怪不得寧惹小鬼,莫惹儒生,一張嘴死的也能說成活的,當真是氣人,也當真是為許清宵打抱不平。”
年輕一代開口,憤憤不平,自從他們知曉自己爺爺在朝堂上幫過許清宵。
而許清宵也明意,甚至鬧出如此大的動靜之後,他們便對許清宵產生了好感。
其一,許清宵為人直爽,怒斥大儒,他們本身就看不慣儒生,許清宵的所作所為,他們十分滿意,很符合胃口。
其二,安國公幫了許清宵,自然許清宵也會記恩,未來必會來他們安國公府上,很有可能會成為自己人,所以提前產生好感也正常。
正是因為這兩點,當他們看到大魏文宮發出來的昭告之後,他們才會如此憤怒,如此生氣。
為許清宵打抱不平。
可當他們說完這些之後,大堂內一片安靜,過了一會,安國公的聲音響起。
“說夠了沒有?”
“說完了沒有?”
他開口,聲音平靜,可卻讓所有人不敢說話了。
待眾人徹底安靜,安國公的聲音繼續響起。
“你們自幼在皇宮,而且大部分已經有了要職,我本以為你們應該知曉一些朝中規矩。”
“可沒想到的是,你們還是如此愚笨。”
安國公開口,怒斥眾人,罵的他們更加沉默,但也有一些不解,隻是不敢提問。
“你們方才說,這幫儒生狠毒?不擇手段?”
“我反而覺得他們做的對,再者你們是第一次認識這幫儒生嗎?”
“記住,在朝廷當中,在大魏京都內,永遠沒有什麽對錯,隻有利益。”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自己的立場,這件事情若是他們承認錯誤,那反過來說,天下文人會怎麽辦?”
“他們會不會服氣?他們不會服氣,因為聖人不可辱。”
“而這件事情,他們的確有錯在先,可錯有如何?隻要不是大錯,就沒有任何問題。”
“用這種辦法,將敵
人逼進絕境,這才是真正的聰明人,總不至於說,讓自己深陷絕境?”
安國公開口,一字一句,斥的這幫三代兒孫更加沉默了。
但他說的話,也沒有一點錯。
的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許清宵有許清宵的立場,他安國公有他自己的立場。
幫你,或者是不幫你,看的是什麽?看的是利益,朝堂之上,幫助許清宵,不是因為許清宵對自己有多重要。
而是借許清宵來打壓這幫儒臣,至於許清宵如此大才,這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他展現出自己的實力,展現出自己的利益。
那自己可以結交許清宵,可以指點指點許清宵,因為許清宵未來可以給他這一脈帶來好處。
僅此而已。
這天底下哪裏有一眼的朋友?哪怕是男女之間,所謂的一見鍾情,不過是覺得對方長相俊俏,或者長相俊美罷了。
朝堂當中,去談朋友?去談是非?去談對錯?這可笑嗎?極度的可笑!甚至說極度的愚蠢。
為官者,不一定說非要不擇手段,但一定要看清楚每一件事情,不要拿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來衡量。
因為很多事情,沒有對錯,隻有立場與利益。
“爺爺教訓的是,孫兒們明白了。”
待安國公訓斥完眾人之後,有人開口,低著頭認錯,其餘人也跟著認錯。
“父親,您說這麽多,那您的態度是什麽?我等不碰許清宵嗎?”
終於第二代有人開口,他們能夠理解安國公的心思,可卻不明白安國公到底是什麽想法。
是幫許清宵呢?還是不幫許清宵呢?
安國公看了一眼對方,而後緩緩開口道。
“這件事情,已經被這幫儒生化解過去了,若是為父沒有猜錯的話。”
“想來已經有人入宮去了,找陛下說情,大魏文宮可舍不得一個孫靜安告老還鄉。”
“所以此事,到此為止,唯一麻煩的就是許清宵,他再一次陷入危機,不過好在他已經明意立言,尋常文人沒有資格與他談論什麽。”
“過些日子他肯定會來大魏京都,這樣,景兒,你派人給我千裏加急,備好一份賀禮,記住賀禮不要太多,就說是我給的。”
“在邀請他到了京都,來我安國府坐一坐。”
“許清宵是大才,可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