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大魏京都。


    再女帝聖旨宣出之後,許清宵便從守仁學堂走出。


    異族的迴應,許清宵第一時間便知道了。


    完全是預料之內的事情。


    這些異族想要讓自己成為導火線,從而逼迫大魏出兵征戰。


    因為他們知曉,大魏不可能會罷免自己的。


    隻是讓許清宵驚訝的是,對方竟然集結了一百二十一國彈劾自己。


    敢彈劾自己,就做好了脫離的準備。


    之前,許清宵還不敢確定這背後是否有突邪王朝與初元王朝的影子,可現在許清宵完全可以篤定,這後麵有他們的影子了。


    的確。


    大魏現在國力衰敗,這些附屬國有些看輕大魏倒也是正常的事情,但看輕歸看輕,大魏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弱小不堪。


    敢冒這麽大的風險,甚至公開要挾,以脫離大魏來威脅女帝,這手段當真激烈啊。


    要說這後麵沒人,許清宵寧可相信蓬儒是個好人。


    可這般的迴應,讓許清宵深深明白一個道理,陳正儒是對的。


    大魏麵臨了一個無法避免的問題。


    戰或不戰。


    這個問題,不是任何人導致的,而是曆史必然的進程。


    大魏七次北伐,打空了國庫,以致於民不聊生,對誰的利益最大?


    自然是對突邪王朝和初元王朝了。


    原本的大魏,可以說是巨無霸的存在,突邪王朝和初元王朝需要聯手才能與大魏王朝打個平手。


    但可惜的是,就在大魏鼎盛時期,出現了一批開掛的存在,北方蠻族,這群人好戰兇猛,仿佛天生就是為了壓製大魏一般。


    由北南下,一路橫推,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把大魏上國之上的尊嚴打沒了,也把大魏一切的榮耀打沒了。


    後來大魏迎來武帝,七次北伐,戰功無雙,收複丟失的疆土,用刀劍重新洗刷了大魏的尊嚴。


    可因為武帝的激進,以致於北伐失利,又強行三次想要逆天改命,賭上國運,導致大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也因此,武帝下罪己詔,穩固天下太平。


    但對於突邪王朝和初元王朝來說,這還遠遠不夠。


    因為大魏的底蘊還沒有徹底消失,他們希望大魏陷入萬丈深淵,深陷泥潭,永遠無法自拔。


    隻是他們不敢興兵,因為彼此之間都忌憚著對方,彼此之間都不想成為螳螂,他們都希望自己成為黃雀。


    所以他們沒有興兵,反而是大力發展國力,企圖有一天能一口氣橫掃天下,完成史無前例的大統一。


    故此,站在突邪王朝和初元王朝的角度上來看。


    他們不希望大魏王朝再一次死灰複燃,就希望大魏王朝這樣慢慢拖下去,一直拖到死。


    也不希望北方蠻族重新恢複戰力,希望蠻族也就這樣慢慢被拖死。


    這樣一來,他們隻需要將對方擊敗,就可以完成史無前例的大統一了。


    可問題是,大魏開始死灰複燃了,因為自己的存在,大魏蒸蒸日上,至少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而這一點,正是兩大王朝最不想要見到的一幕。


    哪怕隻是一點點希望,他們都不能容忍,必須要出手壓製,想盡一切辦法,來壓製大魏王朝,來打擊大魏國運。


    所以,隻要大魏王朝有任何一點死灰複燃的跡象,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出手針對。


    這就是‘曆史必然’因素。


    這一點許清宵明白。


    不能說突邪王朝和初元王朝太狠了,站在他們的角度,這樣做沒有任何一點問題。


    隻是他們千不該,萬不該的就是,拿自己當做導火線。


    也就在許清宵思索之時。


    不知不覺中,許清宵已經走進了皇宮當中。


    來到了養心殿外。


    “許大人,陛下讓您稍等一會。”


    李賢的聲音響起,告知許清宵在外靜候。


    “好。”


    許清宵點了點頭,他沒有心思與李賢說什麽話,而是在思索一些其他事情。


    大約一刻鍾後。


    趙婉兒的身影出現。


    “許大人,陛下讓您進去。”


    趙婉兒走出養心殿,朝著許清宵如此說道。


    “恩。”


    許清宵罕見的顯得嚴肅,大魏發生了這種事情,他如何還能輕鬆的起來。


    踏入大殿內,趙婉兒便直接將殿門關上。


    吱~


    關門聲極大,隨著咚的一下,養心殿大門關閉。


    整個大殿卻沒有任何一點昏暗的感覺,金陽透過窗戶,折射灑落在殿內。


    女帝並沒有坐在龍椅上,而是擺放了兩個蒲團,一個自己坐著,另外一個放置麵前兩丈外。


    左右有檀香寧神,而麵前堆積不少奏折。


    “臣許清宵,拜見陛下,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見到女帝,許清宵不由朝著對方一拜。


    “許愛卿,坐。”


    女帝開口,讓許清宵落座下來。


    “多謝陛下。”


    許清宵倒也不客氣,直接坐在女帝麵前。


    如此近距離地看著女帝容貌,說沒有一點感覺是不可能的,隻是許清宵心思很端正,今日過來,是處理正事,


    “先看看這些奏折吧。”


    女帝出聲,她沒有多說,隻是讓許清宵看一看麵前的奏折。


    “遵旨。”


    許清宵拿起奏折,便開始翻開閱讀,有些好奇,但很快這些好奇全部沒了,取而代之的便是嚴肅。


    一本。


    兩本。


    五本。


    十本。


    三十本。


    五十本。


    足足一百零七本奏折,許清宵全部認認真真地看完了,一個字他都沒有漏掉,也生怕漏掉一個字。


    當這一百零七本奏折看完後,許清宵整個人不由愣在了原地。


    這一百零七本奏折,記載著內容分別是各地藩王勾結外敵,附屬國勾結外敵,包括大魏文宮一些見不得光的事情。


    隨便說幾條。


    武元四十九年,三月二十五日,大魏鎮西王,獲突邪王朝戰馬二十萬匹,白銀五千萬兩,古鐵戰甲五萬套,戰刀十萬柄。


    武元四十九年,四月十七日,陳國國君,密切與初元王朝來往,獲糧食五千七百萬石,牛羊二十五萬,白銀三千萬兩,陳國遣送三萬人前往初元王朝,五年後迴歸陳國,進入陳國兵部。


    武元五十年,五月九日,大魏文宮蓬儒顯身於臨國講學,然初元王朝親王於三日前,抵達臨國。


    一條條信息,一份份奏折,道出這一件件事來。


    這些事情,都是女帝登基之前發生的事情。


    是上一代武帝留下來的信息。


    此時此刻,許清宵總算明白為什麽感覺事多的原因了。


    原來,一切的一切,他們早就開始部署了,不是因為女帝登基,才會出現這麽多幺蛾子。


    而是因為,他們在武帝衰敗之時,就已經做好了許多打算。


    藩王之亂,不是一日之抉。


    異族脫離,也不是今日之想。


    文宮之心,也不是因自己而起。


    一切的一切,都早已經注定,無非是自己的出現,阻礙了他們,延緩了他們的計劃。


    如若自己不出現的話,可能大魏會提前一段時間遇到這個麻煩。


    亦或者是說,會晚一點遇到這些麻煩。


    自己所做的一切,其實都沒有影響任何大局,隻是一個變數罷了。


    哦,非要說作用,就是幫大魏賺了一筆錢,加速大魏麵臨這些麻煩。


    “藩王!異族!大魏文宮!”


    前麵兩個許清宵不以為然,但這第三個,實實在在是讓許清宵想不到啊。


    因為根據這些奏折匯報,大魏文宮,似乎一直在跟突邪王朝以及初元王朝暗中聯係。


    至於聯係什麽,上麵沒有寫。


    而且為什麽要找這兩個王朝,也沒有說明,可隱隱約約許清宵猜到了什麽。


    “許愛卿,有何感想?”


    女帝的聲音響起,充滿著平靜,她詢問許清宵有什麽感想。


    麵對女帝的詢問,許清宵沒有第一時間迴答,而是思索了片刻,才給予迴答。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許清宵的迴答是這八個字。


    無論是藩王還是異族,亦或者是大魏文宮,其實都是意料之外的事情,但也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下一刻,許清宵沒有讓女帝率先詢問自己,而是主動詢問女帝。


    “陛下。”


    “先帝早就知道各地藩王意圖造反,為何不留有後手?”


    “包括這些異族勾結外敵,先帝雖北伐失敗,但以當時的大魏,完完全全是可以解決這些麻煩。”


    “還有大魏文宮,感覺都在任其生長,這一點,臣,不明白,還望陛下解惑。”


    許清宵出聲詢問道。


    他知道女帝的情況,大魏風雨交加,如大海之中的孤舟,女帝接管大魏,要兵權沒有兵權,要銀子沒有銀子,若不是還有先帝留下來的一些家底。


    隻怕早就退位了。


    根本堅持不到現在,所以針對不了藩王,許清宵理解,解決不了異族,許清宵也能理解,至於大魏文宮,那就更別說了。


    可女帝做不到,先帝為何不出手?


    北伐是失敗了,可先帝既然知曉這些事情,臨死之前不應該為女帝鏟除異己嗎?


    為何留下這麽多禍端?


    既知曉藩王勾結外敵,那麽就應該及時處理,如今已是養虎為患了。


    這些是許清宵想不明白的事情。


    大魏,不是有一品武者嗎?


    雖然三大王朝之間有擬定規矩,非滅國之事,一品不可征戰。


    但內亂為何不能出手鎮壓?文宮為何不可鎮壓?


    這兩個禍端,完完全全可以壓製住,至於異族,說句難聽點的話,也算是內政了。


    請一品武者出手,這幫異族還敢囂張?


    似乎是感受到許清宵的疑惑,也似乎是明白許清宵在想什麽,女帝的聲音響起。


    “你是否好奇,先帝不派出一品,掃蕩內亂?”


    女帝開口,望著許清宵如此說道。


    “是,還望陛下解惑。”


    許清宵點了點頭。


    武者一品,許清宵不知道有多強,但抵達一品,至少也擁有毀天滅地的能力吧?


    說是人形核彈也不足為過,舉手抬足可毀滅一郡之地,戰鬥力恐怖如斯。


    這種東西,對外有限製,對內難道還有限製嗎?


    然而,女帝的聲音莫名顯得嚴肅起來了。


    “一品不可戰。”


    女帝緩緩開口,解答了許清宵的疑惑。


    “為何不可戰?”


    許清宵依舊好奇,不過內心還是鬆了口氣,說實話許清宵還真怕女帝突然告訴自己,大魏沒有一品了。


    如果真是這樣,那沒得打了,大魏可以直接機了,自己也可以找好下家了。


    一品,不僅僅是一個象征,更主要是一張令敵人不敢太猖狂的底牌。


    突邪王朝與初元王朝援助這些異族小國,卻不敢明目張膽,是為了什麽?


    就是提防一品武者,做的太明顯或者太直接,大魏王朝是有理由派出一品武者征戰的。


    到時候一品加入,什麽千軍萬馬,什麽國力雄厚,一人便是百萬師,橫推一切,直搗黃龍。


    女帝有些沉默。


    暫時沒有迴答,但過了一會,她開口了。


    “許愛卿,你可知道,大魏為何要強行北伐?”


    女帝沒有解答,而是用一種反問的方式,來詢問許清宵。


    隨著這個問題丟出,許清宵微微一愣。


    看過史書都知道,大魏七次北伐,整體上來說是錯誤的,前麵三次完全沒有問題,畢竟北方蠻族殺到靖城,不知死了多少大魏子民。


    大魏國威受損,民不聊生,若不北伐,隻會引來更多的敵人,所以前麵的北伐沒有任何問題。


    所有問題都在第四次,包括之後。


    已經給予了蠻族教訓,完全可以及時停手,沒必要這樣下去,後麵每一次付出的代價遠超前麵不說,得到的收獲卻極小。


    完完全全拖垮了大魏,也打空了大魏國庫,如若當時少打一次,大魏都不至於現在這般窮苦。


    “請陛下解惑!”


    許清宵深吸一口氣,他看著女帝,滿是好奇問道。


    他實在是想不出來。


    “鎮仙。”


    女帝緩緩迴答,告知一樁驚天大秘。


    “仙?”


    聽到此話,許清宵眼神之中露出驚愕之色。


    許清宵知道自己所在的世界,是一個仙俠世界,但以目前來說,雖有仙道,可感覺並不是想象中那種仙人。


    反倒是一種‘上古練氣士’的感覺,仙神傳說有不少,可這種隻是傳說,仙道強者極限壽命就是一千年,武道極限則是五百年,超過這個年齡,即便是用一些藥王來吊命,也會大打折扣。


    而且許清宵也莫名感覺,體係的強大與否,與壽命有關係。


    壽命越長,其限製也越高,千年的仙道,五百年的武道,兩百年的儒道,至於妖道魔道這種,其實就是另類的仙道或者武道罷了。


    而仙人,則代表著長生啊。


    大魏為何要鎮壓仙?


    “大魏太祖,曾經獲得仙人賜福,所以建立起大魏王朝,而這尊仙,是一具屍體,朕也隻是聽先皇說過,大魏建國前很早之時,有螢惑墜星,有三顆隕石落下,有一塊落入大魏邊境之處。”


    “而這一塊隕石之上,有一個人鑲在其中,此人擁有仙氣,不死不滅,然而這具仙屍,可以吸收血氣,從而孕育出一種修行瑰寶,破境仙丹,幫人直接突破境界,不遇任何阻礙,也無有任何副作用。”


    “正是因為如此,太祖皇帝才能一路高歌,殺出絕世之路,可當血流成河,屍骨如山之時,滔天血氣,將邊境化為魔域,那時太祖明白,這具仙屍通過吸收血氣,已經成魔了。”


    “一旦複活,將禍亂蒼生,故此太祖皇帝定下祖訓,不允許任何人用血食喂養此物,也為了防止天下人覬覦,每三年派一品武者,鎮壓魔域,集結各道鎮邪之物,壓製魔性。”


    “北蠻入侵大魏,為的就是這具仙屍,突邪王朝與初元王朝派出一品,幹擾大魏一品,讓北方蠻族獲得破境仙丹。”


    “而大魏也付出一切代價,前三次是為報仇,後麵四次,則是為了搶迴破境仙丹,這就是北伐的代價。”


    “所以。”


    女帝說到這裏的時候,望著許清宵道。


    “大魏如今隻有兩位一品,他們每隔三年,會前往魔域鎮邪,從魔域迴歸後,需要調養三年,也需要大魏文宮蕩去邪氣,否則日積月累之下,難保他們不會入魔。”


    這一刻。


    女帝道出一切真相。


    蠻族入侵的真相!


    七次北伐的真相!


    大魏一品武者的真相。


    這個信息,如同隕石一般,在許清宵腦海當中炸開。


    打死許清宵都沒有想到,大魏竟然還有一段這樣的故事。


    “不對。”


    “陛下,朱聖呢?五百年前,大魏出了一位聖人,難不成一位真正的聖人,也壓不住這樣的邪祟嗎?”


    許清宵馬上意識到這個問題了。


    朱聖難道壓製不住這具天外仙屍?


    聽著許清宵的疑惑,女帝搖了搖頭道:“這件事情,朕也不清楚,朕也充滿疑惑,但文宮知道原因。”


    女帝也不清楚這個原因,畢竟相隔五百多年,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很難傳下來。


    “但朱聖早逝,可能與此事有關。”


    女帝又說出一個重量消息,讓許清宵咂舌了。


    對,朱聖算是早逝,他七十三歲成聖,按理說還能活個一百多歲,可問題是九十七歲,朱聖便仙逝了。


    民間有傳聞,說是朱聖逆天成聖,也有傳聞朱聖乃是參悟聖人大道,身死而魂在。


    但不管如何,都改變不了朱聖早逝的事實。


    到底是為什麽,這是一個謎。


    但現在有了一些頭緒,與仙屍有關。


    許清宵沉思一會。


    他暫時放下仙屍這個話題,因為與當下沒有太大的關係。


    “也就是說,大魏無一品可戰嗎?”


    許清宵說出自己的疑問。


    “暫時如此,但如若真到了必要之時,一品武者可以征戰,但絕對不是現在,而是真正的大戰之時。”


    女帝給予迴答。


    不是一品不可戰,而是一品不能戰,不到最關鍵時刻,一品不能出來,不僅僅是三大王朝的約定,還有大魏王朝自身的問題。


    聽到這個消息,許清宵莫名有些失落,若一品不出,很多計劃的確難施行,哪怕是讓一品武者出麵,嚇唬嚇唬人都行。


    可聽女帝之言,許清宵明白,一品是不能出來的,一個鎮壓魔域,一個在大魏文宮掃蕩自身魔氣。


    一品有一品的職責,他們也是在保護蒼生。


    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而就在許清宵有些失落時。


    這一刻,女帝緩緩取出幾樣東西來。


    麒麟兵符。


    天子兵符。


    兩塊兵符擺在許清宵麵前,這是大魏五大兵營的兵符,擁有兵符,可統禦麒麟軍,天子軍。


    但兩塊不夠。


    可就在此時,女帝緩緩取出第三塊兵符。


    玄武符。


    第三枚兵符。


    刹那間,許清宵的目光變了。


    他看向女帝,眼神之中充滿著驚訝。


    大魏有五大兵營。


    天子軍,麒麟軍,玄武軍,北涼軍,還有大荒軍。


    五大軍營,奠基大魏上國之上的地位。


    隻是五大兵符,天子軍實力最強,掌握在女帝手中,麒麟軍原本是在懷寧親王手中,但因為懷平郡王之事,被迫交出。


    至於這玄武兵符,怎麽在女帝手中?


    然而,讓許清宵更為震驚的是,女帝又拿出一塊兵符。


    準確點來說,是半塊兵符。


    大荒兵符。


    三塊半的兵符,讓許清宵眼中露出震驚之色。


    一直以來,都是許清宵讓別人震驚。


    可今日,女帝實實在在讓自己震驚了。


    女帝竟在不聲不響之中,拿出三塊半的兵符,這簡直是逆天底牌啊。


    若是再湊齊剩下半塊,完全可以將第五塊兵符奪迴。


    這!


    不可思議。


    看著許清宵驚訝的目光,女帝神色依舊平靜道。


    “自朕登基後,這一年來,都在與玄武軍周旋,許愛卿,你來了大魏,幫朕解決了許多事情。”


    “也讓朕有時間騰出手去對付玄武軍,得到了這枚兵符。”


    “至於大荒兵符,朕與大荒王做了次交易,你記住無論如何,在大魏沒有沒有徹徹底底安定下來之前,莫要與大荒王一族為敵。”


    “這半塊兵符,可暫時調遣大荒軍,時限一年,一年之內,若能將北涼兵符拿迴,剩下半塊大荒王會主動呈獻。”


    說到這裏時,女帝緩緩站起身來。


    “許愛卿。”


    “朕,身為大魏帝王,每日處理之事,既有國家大事,也有民生大計,百姓吃穿,在朕眼中是大事,國家安危,在朕眼中也是大事。”


    “朝堂之上,朕既要維護皇室尊嚴,也要穩固百官尊嚴,明麵上,朕任賢而用,暗地裏,朕皆有防備。”


    “可朕,不會對你有防備,你可知為何?”


    女帝起身,如此說道。


    隨著此話一說,許清宵也不由起身,看著女帝也充滿好奇道。


    “臣,不知。”


    許清宵的確不知,身為皇帝,按理說跟誰都不能走太近,也跟誰都不能走太遠,帝王之術,在於平衡之道。


    可女帝卻說對自己沒有防備,這不應該,他很是疑惑。


    “因為你我,皆有一個共同的敵人!”


    下一刻,女帝緩緩出聲,道出真相。


    共同敵人?


    許清宵皺眉,但下一刻,他知道是誰了。


    大魏文宮。


    許清宵再次驚訝,他知曉大魏文宮已經有些越權,敬聖不尊帝。


    若聖人在世,那還好說,情有可原。


    可聖人已經逝去五百年,還這般如此,這對國家王朝來說,不是一件好事。


    隻是許清宵沒有想到,女帝視大魏文宮為頭號大敵,這就有些令人匪夷。


    “藩王!異族!有一品武者在,他們終究成不了氣候。”


    “大魏的底蘊,絕非是他們能夠想象到的,一品武者的實力,也不是他們能猜想到的。”


    “故此,大魏真正之亂,不在於戰亂,而在於國威之爭,國運之爭,大魏不需要多一名一品武者。”


    “更希望的是,再添一位新聖,一位不屬於朱聖一脈的新聖。”


    女帝將目光看向許清宵,道出自己的想法。


    “大魏王朝,真正的敵人,不是藩王,也不是異族!”


    “而是天下讀書人崇敬的聖地,大魏文宮。”


    “父皇病逝,北伐失利,這其中有大魏文宮的影子。”


    “甚至,北蠻南下,也有大魏文宮的影子。”


    “他們在圖謀一件天大的事情。”


    女帝說到這裏的時候,便止語了,沒有繼續說下去。


    可光是這些信息,卻足矣顛覆許清宵所有的想法。


    北蠻南下,有大魏文宮的影子?


    北伐失利,也有大魏文宮的影子?


    武帝病逝,還有大魏文宮的影子?


    這大魏文宮,到底想要做什麽?居然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這簡直是喪盡天良啊。


    許清宵知道,這些人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可沒有想到的是,這些人竟敢做出這些事情來。


    一時之間,許清宵有些不信,但他又莫名相信了。


    因為朱聖一脈,的的確確是陰險歹毒。


    不相信的原因是,他們是大儒,讀聖賢書,這種人可以頑固,可以囂張,可以傲慢,但應該不至於如此喪盡天良吧?


    除非他們有一個目標,一個天大的目標,一個讓他們寧可毀去一切都要完成的目標。


    所以,他們在圖謀什麽?


    “請陛下明示。”


    許清宵深吸一口氣,詢問女帝。


    然而女帝搖了搖頭,看著許清宵道。


    “許愛卿,你未成聖,此事若說於你聽,反而是害了你。”


    “待你成聖,朕,會告知你的。”


    女帝沒有說出真相,而是需要許清宵成聖。


    這讓許清宵內心有些難受。


    但許清宵也明白女帝的苦衷,他沒有強求,而是點了點頭。


    “許愛卿,記住,大魏文宮是朕與你最大的敵人,不要低估他們,也不要相信大魏文宮任何一個人。”


    “不管是誰,不要相信。”


    女帝出言,她警示許清宵,不要相信大魏文宮的每一個人,不管是誰,都不能相信。


    哪怕是陳正儒,王新誌,留點底牌不會有錯。


    “臣,明白。”


    許清宵點了點頭,這一點他心裏清楚。


    而下一刻,女帝繼續開口道。


    “許愛卿。”


    “這四枚兵符你拿著。”


    “還有這枚大魏龍符。”


    “從即日起,朕命你為大魏監國卿,從一品,負責監國之責,上至六部百官,下至黎民百姓,國家大事,全由你來負責。”


    “朕已經暗中令安國公調遣邊境五十萬大軍趕往京都,鎮守國門。”


    “天子軍,麒麟軍,玄武軍,大荒軍,大魏六部,一切武將,由你分配調遣。”


    “這一仗,朕交給你。”


    “朕以大魏之國運,助你證天地大儒,以大魏之民意,換蒼生之新聖。”


    女帝開口,她眉宇之間,滿是信任與堅定。


    而這一刻,許清宵徹底明白女帝所有的布局了。


    她早就算到了這一步,十二異族國傳來奏折彈劾之時,她就已經做好了決定。


    戰。


    死戰。


    她之所以拖延十五日,並非是陳正儒所言,而是她在調動民意。


    如今民間怨氣十足,大魏上上下下都窩著一團火。


    謾罵之聲不絕。


    罵武官孬種,罵文臣軟弱。


    罵她這位女帝無能。


    可她背負一切罵名,為的是要自己一戰成天地。


    誰都知道,現在大魏需要一個能站出來說話的人。


    一個可以帶領大魏上上下下揚眉吐氣的人。


    擁有四大兵營,外加上如此可怕的民意,不管讓誰上都能贏得此戰。


    因為大魏目前的敵人,隻是一群異族國罷了。


    許清宵上,可以贏。


    安國公上,可以贏。


    周嚴上,也可以贏。


    但女帝選擇了自己,無論是出於任何目的,都隻能證明一點。


    女帝寧願背負罵名。


    也要大魏安定。


    這一刻。


    許清宵接過兵符,他握緊兵符,死死攥緊,而後朝著女帝深深一拜,是君臣大禮。


    “臣!許清宵!”


    “叩謝陛下天恩!”


    “臣,必當為大魏,掃蕩一切禍端。”


    “吾皇!萬歲!萬歲!”


    “萬萬歲!”


    許清宵這一叩拜,發自內心。


    這一拜,君臣再無隔閡。


    “朕,替大魏蒼生,謝過。”


    女帝開口,她這一次將所有的權力,交給了許清宵,接下來她要做自己的事情。


    橫掃許清宵成聖之路一切障礙。


    下一刻。


    許清宵離開了養心殿。


    棋局已顯,他要開始落子了。


    很快,待許清宵離開皇宮後。


    不到半個時辰,兩張聖旨宣出。


    提拔許清宵為大魏監國卿,統禦六部百將,國公列侯,擁有生殺大權,見其如見朕,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黎民百姓,不可忤逆。


    這是第一張聖旨。


    待聖旨出現,京都百姓皆然震撼,人們都知道,這是女帝對許清宵的重任,也是對諸國的迴應。


    強而有力的迴應。


    你要罷免許清宵的職位?


    行!


    我不但不罷免,我還升職。


    而第二張聖旨內容就更加兇悍。


    旨意當中,將諸國嚴肅無比的批評一頓,要求一百二十一國國君派郡王級皇室帶罪己詔前來大魏,朝拜大魏。


    不過沒有提後果,而是加重了一句話。


    思量!思量!再思量!


    說直接點,就是讓各國自己掂量掂量自己的實力,大魏給你們一次機會。


    而隨著聖旨昭告而出。


    不出一日的時間。


    諸國皆驚,他們沒有想到,女帝的態度竟然如此強烈,提拔許清宵監國這點是他們想不到的。


    一時之間,諸國有些皺眉了,他們本來以為,大魏應該是以一種求和方式進行談判,不罷免許清宵官職,在他們的預料之中。


    但提拔許清宵,這就是一個不好的訊號了。


    當下,一百二十一國頓時退五十多國,他們不願意與大魏爭鋒,畢竟大魏在他們心中,還是處於高位。


    而其餘想要退出的國家,卻被各種利益以及局勢給困惑,以致於難以抽身。


    這一次,諸國沒有第一時間迴應了,討論了五天五夜。


    最終再確定了幾個信息後,終於諸國給予了迴應。


    “願下罪己詔!願派往郡王討罪!但許清宵之職,必須罷免。”


    “如若大魏不願,將退出脫離大魏。”


    他們的態度依舊堅定,而且這一次比上一次更加堅定。


    自信無比。


    不過從之前一百二十一國,銳減至七十三國。


    消息一出,瞬間來到大魏。


    這一刻,舉國上下都有些牙癢癢,大魏都做到這一步了,對方還要如此強烈。


    當真是奴欺主啊。


    而就在消息迴應的當天。


    許清宵以監國之責,擬聖旨給予迴應。


    “給予爾等七日時間,下罪己詔,赴京請罪,平大魏民怨,否則後果自負。”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尤其是最後四個字,後果自負,顯得棱模兩可。


    在大魏百姓眼中,許清宵這番話,顯得霸氣十足。


    但傳到了諸國當中,一時之間,淪為了笑話。


    諸國國君皆不以為然,反倒是認為許清宵怕了,他們還以為會說直接開戰。


    卻沒想到的是,就這?


    一時之間,各種嘲笑之聲紛紛響起。


    但嘲笑歸嘲笑,異族各國已經開始在準備了,全民皆兵狀態,大量的戰略資源,不知道從什麽地方運輸而來。


    盔甲,戰刀,戰馬,攻城器,火油,糧草。


    等等東西,如同不要錢一般運輸到各國。


    戰爭,幾乎一觸即發。


    天下人都在關注這件事情,人們期待這件事情。


    但諸國沒有迴應,他們在等,等什麽不知道,可大魏王朝也沒有進一步的宣告,甚至大魏王朝顯得十分平靜。


    誰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


    誰也不知道許清宵到底在想什麽事情。


    就如此。


    一直過了七天。


    諸國還是沒有任何迴應,七天時間到了,大魏王朝再一次發布聖旨。


    “再給予諸國七日時間,這是最後期限,七日內諸國若不給予迴應,亦或者沒有按照大魏王朝的要求行事,後果自負。”


    依舊是這個後果自負。


    一時之間,讓異族國一片歡聲笑語。


    當日,更是有消息傳來,司龍一族的王,在宮殿上大擺宴席,公然嘲諷許清宵隻知叫囂。


    不僅僅是司龍一族的王,不少國君們也是興奮不已,這段時間他們得到了太多的資源了。


    以致於他們膨脹,他們自信,這還沒有開戰,就得到了這麽多的東西,如若開戰,可想而知。


    最主要的是,大魏慫了。


    許清宵慫了。


    他們根本就不敢出手。


    這個消息,讓各大國君極為振奮,如若不戰便得到大量資源,那豈不是美滋滋?


    一時之間,有不少諸國選擇加入,他們想要加入進來,一同聯名。


    而司龍王極其厭惡這幫貪得無厭的異族國,但想到又不是自己出錢出力,所以咬了咬牙還是同意他們入內。


    但設置了要求,既然加入,就不能再次選擇退出。


    這個設置出現,有些國家又止步了,但還是有些國家選擇加入。


    一時之間,討伐國再次突破一百大關。


    當然他們雖稱國,可實際上有大部分都是部落,隻是大魏賞賜他們國號罷了,有幾個部落,也不過是半個郡那麽大。


    但這些部落,全民皆兵,好戰鬥勇,軍事力量很大,農業發展一般。


    現在有人送糧送甲,他們何樂而不為?


    終於。


    又是七天過去。


    守仁學堂當中。


    一封封密函堆積如山。


    這些密函都是準確記錄了討伐國得到的物資信息。


    許清宵再發布一張聖旨。


    其意思如之前一模一樣。


    第一次,給人霸氣!


    第二次,給人強勢!


    第三次,的確讓人莫名覺得大魏怕了。


    果然,隨著第三次警告,反抗的諸國數量直接猛增,一些根本完全就不配稱之為國的部落,也紛紛加入了。


    甚至十國當中,也已經有五國選擇加入。


    仗著隻是要彈劾許清宵,沒有向大魏宣戰,想要索取好處。


    三次警告。


    換來的是敵軍自信劇增。


    而對許清宵來說。


    這一切,不過是養肥再殺罷了。


    就如此。


    轉眼之間,又過了六天多。


    距離第七天,還剩下不到一個時辰。


    醜時。


    大魏京都。


    陳星河站在許清宵麵前,眼神之中滿是無奈。


    “師弟,現在大魏上下都鬧翻了,武官被罵的狗血淋頭,文臣們也好不到哪裏去。”


    “各地百姓都在辱罵陛下無能,大魏渴望一戰,你這次次發警告過去,沒有用啊。”


    “你知道異族現在怎麽說你嗎?”


    “他們罵你膽小如鼠,罵你窩囊廢,罵你是奸臣,貪生怕死。”


    “甚至大魏國運都隱隱約約有些下降了,在這樣下去,要出大事啊。”


    “戰與不戰,師弟,你一定要給出一個明確答案,不能再這麽含糊不清了。”


    陳星河頗有些無奈。


    這段時間,許清宵連連發布三次警告,帶來的不是敵人示弱,反而是示強。


    以致於大魏上上下下都窩著一團火。


    這讓陳星河實實在在有些難受啊。


    然而。


    許清宵沒有迴答。


    而是將一張紙遞給陳星河道。


    “師兄,勞煩你跑一趟,去大魏文報館,明日卯時,將這篇文章,刊登大魏文報。”


    許清宵十分平靜,而是將此物交給陳星河。


    後者接過文章。


    掃了一眼,而後瞳孔放大。


    他想要說什麽,可許清宵推了推他,讓他快去。


    一時之間,陳星河激動興奮地朝著大魏文報館跑去。


    連話都沒說了。


    下一刻。


    許清宵長長吐出一口氣。


    他望著天色,等待著最後一個時辰的到來。


    這二十一天。


    他在等。


    等時機成熟。


    這二十一天。


    他也在製定計劃。


    眼下,所有計劃全部製定完了。


    現在,就等著這最後一個時辰。


    終於。


    一個時辰後。


    一切顯得無比安靜。


    沒有人來匯報諸國的迴應消息。


    許清宵繼續又等待了一個時辰。


    而此時,諸國迴應消息送來了。


    晚了一個時辰。


    其內容也如之前一般。


    這一次,人數更多了。


    而且態度更囂張了。


    請求女帝罷免自己的職位,並且永不錄用。


    這是諸國的迴應。


    也就在此時。


    卯時已過兩刻。


    許清宵的聲音響起了。


    “吾乃許清宵!”


    “大魏監國卿。”


    “六部諸侯百將聽令!”


    “宣戰諸國!”


    聲音響起。


    打破了京都的寧靜。


    這一刻。


    整個京都。


    沸騰了。<!--ove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魏讀書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七月未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七月未時並收藏大魏讀書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