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大飛機?
大國崛起:從軍工開始 作者:白白是隻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離開西南聯大,返迴盤山集團總部。
宿舍區,毗鄰滇池的一棟別墅。
這裏正是劉韜在昆市的家,當然劉韜也隻有使用權,並沒有所有權,別墅的所有權在盤山集團手中。
離開盤山集團的話,那麽盤山集團也就會收迴這棟別墅。
若是在盤山集團幹到退休,他可以一直使用,直到他死的那一天,才會被收迴。
劉子魚正在廚房煮麵條。
劉韜則是在看著一份文件,這份文件正是關於運十項目的相關資料。
想當初,他不是沒有想要運十項目,可問題是這玩意兒太燒錢了。
改革開放後,大量尖端軍事項目下馬,都不是秘密。
很多不懂的人瞎罵,說當年如果不下馬這些項目,華夏的國防軍事工業早就趕上蘇聯美國了。
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這些項目有多消耗資金,而且還是越到後麵消耗的資金越龐大。
國家為什麽走改革開放的道路?就是因為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軍事科技領域,經濟得不到發展,無法改變國家的經濟實力。
蘇聯把所有資金砸到了軍事技術領域,重工業異常發達,輕工業則是瘸了腿,最終龐大的紅色帝國一夜分崩離析。
美國把大量資金砸到了軍事技術領域,軍工業非常發達,甚至搞出了個軍工複合體的超級怪物出來。原本一戰、二戰的紅利,足以讓美國吃一百年,可是結果卻是美國的好日子,卻是到了1973年戛然而止。
固然有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導致美國製造業遭到很大衝擊,產品競爭力不夠,也有美國在兩次大型戰爭中空耗國力,最終灰頭土臉,可是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美國在軍事方麵的開支,那是非常恐怖的。
都說蘇聯的軍事領域開支很大,超乎想象,可是要知道美國在軍事領域開支也是非常恐怖,絲毫不下於蘇聯。
現在雙方都很難受,但是得憋著。
因為誰先憋不住認輸,那麽另一個就自動成為贏家,從對方身上可以割下一大塊肉、喝下一大口血。
連蘇聯、美國這樣的霸主國家都這樣,華夏就更不用說了。如果當年不下馬眾多軍工項目,把有限經費砸到經濟建設領域,等國家經濟實力變強,再去投入軍事領域,進入二十一世紀後華夏的軍事科技哪裏會出現井噴現象!
航母、殲十、殲二十、直二十、轟二十等項目都在充足的經費下取得快速突破。
052等先進軍艦如同下餃子一般。
多大能力辦多大的事!
以前劉韜是不敢觸碰運十項目。
因為哪怕他花費大量時間搞定樣機,搞定所有的技術,也沒用。
運十的下馬,是因為整個國家的工業體係無法支撐起這個項目繼續下去,以及需要的資金太過龐大,國家拿不出來這筆錢。
空中客車公司成長到跟波音抗衡,英法德三國投入了250億美元的經費,加上大量的飛機訂單。
他搞定運十的設計、樣機,技術方麵全部搞定,但是也無法實現,因為國家沒有能力投入重資構建大飛機配套廠,形成整個關於大飛機的工業體係。
這種配套,那可比坦克裝甲車要複雜得多了。
甚至比052型驅逐艦這樣的大型軍艦的配套還要複雜。
“哥,你要研究大飛機?”劉子魚端著一碗麵過來,好奇問道。
劉韜略微點點頭:“是啊,想要了解一番,我們華夏得有自己的大飛機。”
“我們不是已經有運-8了麽,運-8還不夠麽?”劉子魚好奇道。
生在軍工家庭,劉子魚接觸的比普通人多得多,耳濡目染之下知道很多東西。
比如運-8!
普通人連運-8都沒有聽過,但是劉子魚卻有所了解。
“不夠,遠遠不夠!”劉韜略微搖了搖頭道。
運-8運輸機,這是國內自主生產的,也是國內最先進、最龐大的軍用運輸機。
當然了,劉韜知道,這裏麵是帶有宣傳效果,以提振民族自信心,因為運-8這樣的飛機,很多的關鍵零部件是進口的。
在以前,運-8也談不上先進,國產率並不算太高。
也就盤山集團的緣故,華夏在零部件加工方麵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才使得運-8的零部件國產化有了大幅度提升,性能改善不少。
當然,這並不影響運-8的曆史地位。
在運-8定型前,國內的軍用運輸機,最大的就是從蘇聯進口的安-12,哪怕蘇聯七十年代就已經停產,依然是國內軍用運輸機梯隊的主力當家。
而安-12,是蘇聯安東諾夫設計局研製的一種四發渦槳軍用運輸機,1956年首次試飛,1958年投入批生產並交付使用,到停產的時候,總共生產了850架,其中民用型約200架,其曾是蘇聯運輸航空兵的主力,從1974年起逐漸被伊爾-76取代。
這一款運輸機,成員5名,載客90人,掛載重量20噸,長度33.10米,翼展38.0米,高度10.53米,翼麵積121.74平方米,空重28噸,最大起飛重量61噸,最高速度777千米/時,巡航速度670千米/時,滿載航油時航程5700公裏,滿負荷時航程3600公裏,實用升限10200米。
運-8運輸機便是仿製安-12,直到1974年才進行首飛,目前大概裝備了三四十架到部隊,而這也徹底改變了部隊運輸機主力都是蘇聯飛機的局麵。
而運-8運輸機擔任主力,成為空軍主力運輸機的時間不會太長,因為劉韜知道,現在華夏正在與蘇聯進行商談關於進口伊爾-76。
當然,伊爾-76運輸能力雖然龐大,空軍更多的還是使用運-8。畢竟運-8自己可以造,不需要外匯,價格便宜,耗油量也不太高。
伊爾-76太貴了!
哪怕北極熊在這方麵要價不會像美國佬那麽離譜,但是也不會低,現在北極熊要價3500萬美元/架,理由是他們出口印度的同類型伊爾-76超過4000萬美元/架,現在隻要價3500萬美元/架,已經是出於雙方友好關係。
劉韜不否認,運-8現在一款不錯的運輸機,甚至在運-8的基礎上,要開發海上巡邏機、雷達電子試驗機、預警機等。
但是毫無疑問,運-8運輸機太小了,載重有限,空間有限,這讓它的發展潛力很有限,再怎麽挖掘就那樣。
再說了,運-8當初的定位就是軍用運輸機,這使得運-8不適合改造為民用客機,因為噪音太大了,根本沒有什麽舒適性可言。
劉韜坐過一次運-8運輸機,那時候隻覺得耳朵嗡嗡作響著,耳膜都要破碎一般。
宿舍區,毗鄰滇池的一棟別墅。
這裏正是劉韜在昆市的家,當然劉韜也隻有使用權,並沒有所有權,別墅的所有權在盤山集團手中。
離開盤山集團的話,那麽盤山集團也就會收迴這棟別墅。
若是在盤山集團幹到退休,他可以一直使用,直到他死的那一天,才會被收迴。
劉子魚正在廚房煮麵條。
劉韜則是在看著一份文件,這份文件正是關於運十項目的相關資料。
想當初,他不是沒有想要運十項目,可問題是這玩意兒太燒錢了。
改革開放後,大量尖端軍事項目下馬,都不是秘密。
很多不懂的人瞎罵,說當年如果不下馬這些項目,華夏的國防軍事工業早就趕上蘇聯美國了。
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這些項目有多消耗資金,而且還是越到後麵消耗的資金越龐大。
國家為什麽走改革開放的道路?就是因為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軍事科技領域,經濟得不到發展,無法改變國家的經濟實力。
蘇聯把所有資金砸到了軍事技術領域,重工業異常發達,輕工業則是瘸了腿,最終龐大的紅色帝國一夜分崩離析。
美國把大量資金砸到了軍事技術領域,軍工業非常發達,甚至搞出了個軍工複合體的超級怪物出來。原本一戰、二戰的紅利,足以讓美國吃一百年,可是結果卻是美國的好日子,卻是到了1973年戛然而止。
固然有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導致美國製造業遭到很大衝擊,產品競爭力不夠,也有美國在兩次大型戰爭中空耗國力,最終灰頭土臉,可是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美國在軍事方麵的開支,那是非常恐怖的。
都說蘇聯的軍事領域開支很大,超乎想象,可是要知道美國在軍事領域開支也是非常恐怖,絲毫不下於蘇聯。
現在雙方都很難受,但是得憋著。
因為誰先憋不住認輸,那麽另一個就自動成為贏家,從對方身上可以割下一大塊肉、喝下一大口血。
連蘇聯、美國這樣的霸主國家都這樣,華夏就更不用說了。如果當年不下馬眾多軍工項目,把有限經費砸到經濟建設領域,等國家經濟實力變強,再去投入軍事領域,進入二十一世紀後華夏的軍事科技哪裏會出現井噴現象!
航母、殲十、殲二十、直二十、轟二十等項目都在充足的經費下取得快速突破。
052等先進軍艦如同下餃子一般。
多大能力辦多大的事!
以前劉韜是不敢觸碰運十項目。
因為哪怕他花費大量時間搞定樣機,搞定所有的技術,也沒用。
運十的下馬,是因為整個國家的工業體係無法支撐起這個項目繼續下去,以及需要的資金太過龐大,國家拿不出來這筆錢。
空中客車公司成長到跟波音抗衡,英法德三國投入了250億美元的經費,加上大量的飛機訂單。
他搞定運十的設計、樣機,技術方麵全部搞定,但是也無法實現,因為國家沒有能力投入重資構建大飛機配套廠,形成整個關於大飛機的工業體係。
這種配套,那可比坦克裝甲車要複雜得多了。
甚至比052型驅逐艦這樣的大型軍艦的配套還要複雜。
“哥,你要研究大飛機?”劉子魚端著一碗麵過來,好奇問道。
劉韜略微點點頭:“是啊,想要了解一番,我們華夏得有自己的大飛機。”
“我們不是已經有運-8了麽,運-8還不夠麽?”劉子魚好奇道。
生在軍工家庭,劉子魚接觸的比普通人多得多,耳濡目染之下知道很多東西。
比如運-8!
普通人連運-8都沒有聽過,但是劉子魚卻有所了解。
“不夠,遠遠不夠!”劉韜略微搖了搖頭道。
運-8運輸機,這是國內自主生產的,也是國內最先進、最龐大的軍用運輸機。
當然了,劉韜知道,這裏麵是帶有宣傳效果,以提振民族自信心,因為運-8這樣的飛機,很多的關鍵零部件是進口的。
在以前,運-8也談不上先進,國產率並不算太高。
也就盤山集團的緣故,華夏在零部件加工方麵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才使得運-8的零部件國產化有了大幅度提升,性能改善不少。
當然,這並不影響運-8的曆史地位。
在運-8定型前,國內的軍用運輸機,最大的就是從蘇聯進口的安-12,哪怕蘇聯七十年代就已經停產,依然是國內軍用運輸機梯隊的主力當家。
而安-12,是蘇聯安東諾夫設計局研製的一種四發渦槳軍用運輸機,1956年首次試飛,1958年投入批生產並交付使用,到停產的時候,總共生產了850架,其中民用型約200架,其曾是蘇聯運輸航空兵的主力,從1974年起逐漸被伊爾-76取代。
這一款運輸機,成員5名,載客90人,掛載重量20噸,長度33.10米,翼展38.0米,高度10.53米,翼麵積121.74平方米,空重28噸,最大起飛重量61噸,最高速度777千米/時,巡航速度670千米/時,滿載航油時航程5700公裏,滿負荷時航程3600公裏,實用升限10200米。
運-8運輸機便是仿製安-12,直到1974年才進行首飛,目前大概裝備了三四十架到部隊,而這也徹底改變了部隊運輸機主力都是蘇聯飛機的局麵。
而運-8運輸機擔任主力,成為空軍主力運輸機的時間不會太長,因為劉韜知道,現在華夏正在與蘇聯進行商談關於進口伊爾-76。
當然,伊爾-76運輸能力雖然龐大,空軍更多的還是使用運-8。畢竟運-8自己可以造,不需要外匯,價格便宜,耗油量也不太高。
伊爾-76太貴了!
哪怕北極熊在這方麵要價不會像美國佬那麽離譜,但是也不會低,現在北極熊要價3500萬美元/架,理由是他們出口印度的同類型伊爾-76超過4000萬美元/架,現在隻要價3500萬美元/架,已經是出於雙方友好關係。
劉韜不否認,運-8現在一款不錯的運輸機,甚至在運-8的基礎上,要開發海上巡邏機、雷達電子試驗機、預警機等。
但是毫無疑問,運-8運輸機太小了,載重有限,空間有限,這讓它的發展潛力很有限,再怎麽挖掘就那樣。
再說了,運-8當初的定位就是軍用運輸機,這使得運-8不適合改造為民用客機,因為噪音太大了,根本沒有什麽舒適性可言。
劉韜坐過一次運-8運輸機,那時候隻覺得耳朵嗡嗡作響著,耳膜都要破碎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