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陛下,說到大明與緬甸的戰爭,必須要說到大明立國之初在南方的統治情況,這一段的曆史比較晦澀,陛下願意聽嗎?”


    “再晦澀朕也要聽,這是朕繞不過去的坎,緬甸,朕是勢在必得。hp://772e6f742e6f%6


    “好,那臣就從大明立國之初講起。”李春燁大大喝了口濃茶,話說得這麽多,估計嗓子都快冒煙了。


    朱由檢也不著急,“好,候質繼續,朕今天有的是時間。”


    “陛下,那老臣盡量簡要說說,如果陛下要南征緬甸,很可能與這些事情有一定的關係。”


    朱由檢已經在洗耳恭聽了。


    “大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太祖在雲南的西南設了六個宣慰司:孟養司,府治孟養,在伊洛瓦底江上遊(今緬甸克欽邦;木邦司,府治木邦,在孟養司以南(今緬甸撣邦;緬甸司,府治阿瓦,在木邦司以西、孟養司西南(今緬甸勃固省;八百大甸司,在薩爾溫江以東、瀾滄江以西(今泰國清邁、緬甸克倫邦;車裏司,府治景洪(今雲南西雙版納;老撾司,府治琅勃拉(今老撾。”


    “這六個宣慰司到底是大明的藩屬國,還是大明的屬地?”


    “應該是介於這兩者之間,各個宣慰司的土司由當地的頭人擔任,但大明在當地有駐軍,而且後來緬甸入侵的時候,這些土司還組織軍隊抵抗,基本上是與明軍戰鬥在一起的。”


    “奧。”朱由檢就不明白了,大明的軍隊,加上當地土司的協助,怎麽就打不過小小的緬甸,難道緬甸也像北方的遊牧民族那樣,騎兵天下無敵?不太可能,據說緬甸山多,根本不適合騎兵。


    “太祖以西平侯、征西將軍沐英鎮守雲南,管轄地就包括這六個宣慰司,沐英將軍用軍隊墾田、開荒、修路,以加強對六司的統治。”


    “沐王府?現在的第十九軍長沐啟元不就是沐英的後人、繼任沐國公嗎?”朱由檢有了主意,雲南是由沐王府代為管理的。


    “正是,沐啟元就是現任的沐國公。”李春燁心說,朱由檢對大明的曆史,也不是一無所知。


    “好,候質,你繼續說。”


    “這六司歸屬發生變化,乃是始於撣族人在北方建立了阿瓦王朝,但阿瓦王朝建立後,依然是大明的藩屬國,與大明關係依然和睦。”


    “……”你都脫離大明自立門戶了,還談什麽和睦?但朱由檢沒有打斷李春燁的敘述。


    “大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東籲王朝滅掉了阿瓦王朝,大明朝廷並沒有幹涉,但東籲王朝開始了蠶食大明的土地。”


    “……”


    “萬曆四年(公元1576年,東籲王朝開始大舉入侵孟養,但大敗於孟養土司思個,被迫撤軍;萬曆七年(公元1579年,東籲王朝再次進攻孟養,思個被俘,拒不投降,被東籲王莽應龍殺害,孟養、木邦大片土地被東籲王朝侵占。”


    “隻有當地土司作戰,那沐王府呢?大明朝廷呢?”朱由檢大怒,這是大明的土地,總不能隻有當地的土司單獨抗敵吧?


    “陛下息怒,”李春燁也沒辦法,時光不能倒流,歲月匆匆已過,他隻能向朱由檢講解當時的曆史,“大明朝廷姑息了東籲王朝,一再安撫莽應龍,但莽應龍從未理睬。”


    “一群混蛋。”朱由檢罵過之後,才想起這是在罵萬曆皇帝,自己名義上的祖父,他趕緊轉換話題:“候質,還有嗎?”


    “大明萬曆九年(公元1581年,東籲王莽應龍去世,其子莽應裏繼位,繼續向北擴張,大明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東籲王朝第三次大規模入侵雲南,兵鋒指向姚關(今雲南施甸縣,萬曆十一年(公元1583年正月,東籲軍相繼相繼進犯施甸(今雲南施甸、順寧(今雲南鳳慶、盞達(今雲南盈江,深入到騰越(今雲南騰衝、永昌、大理、蒙化(今雲南魏山、景東,朝廷這才震動。”


    “這次朝廷要動真格了吧?”朱由檢終於緩口氣,好像他就在那個血雨腥風的戰場上。


    “陛下說對了,這次朝廷以劉綎為騰越遊擊、鄧子龍為永昌參將,全力反擊,大敗東籲軍於姚關以南的攀枝花,將東籲的軍隊逐出雲南。”


    “是逐出,而不是消滅?”朱由檢有些遺憾,“東籲軍都打到攀枝花了?”


    “陛下真是看到了關鍵,萬曆十二年(公元1584年,莽應裏第四次興兵來犯,再次被明軍擊敗,東籲王朝的勢力,被全部趕出孟養、木邦等地,萬曆十三年(公元1585年,車裏宣慰刀糯猛迴歸大明,除緬甸司外,大明已經收迴其餘的五個宣慰司。”


    “……”


    “但此後,東籲軍還是不斷入侵大明,特別是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東籲軍大舉進犯,號稱三十萬大軍,戰象百頭,明軍戰事逐漸不利,丟失了大片的領土,戰爭突然停了下來。”


    “咦,東籲王朝大獲全勝,戰爭怎麽會突然停了下來?是大明答應了他們什麽條件,還是東籲國內出現了內亂?”朱由檢不相信,好戰的東籲,會突發菩薩心腸。


    “陛下說得不錯,東籲王朝的確是內部出了問題,”李春燁心說,這年輕的皇帝,在軍事上還真是天才,“東籲王朝在入侵大明的同時,也不斷入侵南部的大城王國,從萬曆十二年(公元1584年到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東籲王朝對大城王朝發動了五次侵略,由於兩線作戰,五次侵略最終全部失敗,到萬曆二十二年(公元1596年,大城王國終於開始了反攻。”


    朱由檢暗暗歎息,小小的大城王朝,在遭到東籲王朝的多次侵略之後,都會報複性入侵,可是龐大的大明,從來沒聽說過主動進攻東籲,“大明有沒有乘機收複失地?”


    “收迴了部分,主要是這些地方的土司主動歸順大明。東籲王朝外部遭到大城王朝的入侵,內部也是烽煙四起,各地的土司紛紛宣告獨立,所以,東籲再也無力入侵大明。”


    “可惜,大明沒有乘機收迴所有的失地,削弱東籲王朝,隻是滿足於暫時的和平,一旦東籲王朝度過暫時危機,必定會卷土重來。”朱由檢緩緩搖頭歎息,這不僅是因為大明北方的邊患太重,而是漢人缺少戰略眼光。


    “難道陛下看過這段曆史?”李春燁又眯起雙眼,眼中的精光從狹小的眼瞼間露出來,“果如陛下所言,莽應裏陷入統治危機,他的弟弟良淵侯乘機在北方擴大勢力,並向北擴張,萬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他的軍隊進攻孟養,被明軍擊退。”


    “娘希匹,怎麽誰當權都欺負大明?”朱由檢恨不得一拳將麵前的案幾拳個粉碎,“當我大明是好欺負的?這些宵小之徒,就該屠絕。”


    李春燁嚇了一跳,他從來沒有看到朱由檢真正發怒,永遠是雲淡風輕的樣子,實在不高興了,也不過皺著眉板著臉,像這樣罵娘的,倒是難得見到。


    “陛下不要著急,這段曆史快完了,萬曆三十年(公元1602年、萬曆三十四年(公元1604年,良淵侯兩次進攻大明,侵占孟養等大片土地,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5年,良淵侯去世,其子阿拉畢隆繼位,萬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阿拉畢隆指揮三十萬軍隊進攻木邦,木邦失陷。”


    “又一個雙手沾滿鮮血的東籲王。”朱由檢冷冷地說。


    “木邦失陷後,大明與東籲王朝之間的戰爭,也隨之結束了。”李春燁也結束了關於這段曆史的談話。


    “結束了?為什麽?他們沒有繼續攻打雲南嗎?”朱由檢覺得奇了怪了,東籲的軍隊占據優勢,為什麽突然結束了戰爭,難道又是發生內亂?


    “這個,老臣就不知道了,總之,自那以後,大明與東籲之間,再也沒有發生過戰爭,東籲的軍隊也沒出現在大明的國土上,也許阿拉畢隆正在進行統一整個東籲王朝。”


    “沒關係,朕已經向這些地區派去了偵訊,不久之後,應該會有訊息迴來。”朱由檢也想知道阿拉畢隆到底在做什麽,都過去二十多年了,也許阿拉畢隆死了也說不定。


    “陛下已經派去偵訊了?”李春燁大驚,看來朱由檢已經做好了征伐緬甸的心理準備,那自己這個國防院長,也該做點什麽了。


    “一個月前就派出了,”朱由檢岔開話題,“候質,說實話,你如何看待征緬戰爭?是該打還是不該打?”


    “陛下,說實話,臣覺得這場戰爭,肯定是該打,一來是陛下所說的打通印度洋出海口,二來東籲王朝屢次入侵大明,不能不施以懲罰,否則,周圍的藩屬國,如何看待大明?”


    “候質說得不錯,這樣看來征緬戰爭還是必須的,”朱由檢已經恢複了平心靜氣,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他暫時撇開了自己的感情,“但這是你我君臣心裏的理由,如果放到朝堂上,大臣們怕是不太理解。”


    李春燁心說,你要做事,啥事考慮過大臣們的意見了?北伐建奴、推行改革,甚至為了軍隊改革的事,將施鳳來抄家滅族了,“陛下,臣最擔心的倒不是大臣們反對,臣擔心的是,現在南海艦隊正在台灣,隨時可能與西夷展開海戰,大明此時征緬,時機是否合適?”


    “候質不必擔心,征緬戰爭對大明來說,隻是一場局部戰爭,規模不會太大,也許你我君臣談話的這迴,戰爭就結束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晚明之我主沉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藍盔十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藍盔十九並收藏晚明之我主沉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