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覺兔走烏飛,時光如白駒過隙。人間界中,周武王之後,周天子之位傳其子姬誦,是為周成王,營造新都洛邑。周成王又傳其子姬釗,是為周康王,與其父統治期間,天下安定,史稱成康之治。
周康王又傳其子姬瑕,是為周昭王,是時天象有異,王道微缺,周昭王大興征伐之事,薨於漢水,諱曰:“南巡不返。”隨後姬氏宗室擁立太子姬滿繼位周天子,是為周穆王,世稱穆天子,迅速平息動蕩,整頓吏治。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就在穆天子勵精圖治的時候,天庭眾神也已經徹底融合了神位本源,天庭實力空前強大。
隨著眾神完滿歸位,玉帝和瑤池體內也有秩序法則誕生出金章和玉冊,可憑此號令諸神。倒是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玉帝不能動用封神榜和打神鞭的遺憾,當然全心全意辦事和強製命令、出工不出力還是有很大差別的。深感天庭實力空前,自己大權在握的玉帝,卻是將目光望向了洪荒星空,那片他覬覦已久,美麗迷人的星空。
星辰之力乃是天界,以及地仙界最重要的靈氣來源之一,隻有掌控星空,才能真正意義上掌控天界,左右地仙界。但是,星空之中卻有一個星辰教,天庭要動用星辰之力還要受東皇太一掣肘,這讓玉帝極為不滿。而且天庭之中的群星列宿、鬥部諸神,以及老子欽點的紫微北極大帝,名為星神,其實難副,他們也有要與星辰教一爭長短的意思。
於是,在一次破軍星君牽引星辰之力淬煉寶物,卻被星辰教的搖光星君截斷星辰之力之後。大戰自然而然地便爆發了。兩尊龐然大物相鬥,吸引諸方目光,引動無盡波瀾,地仙界修士時常見星辰搖晃,軌跡混亂,星光亂墜。受星辰牽引。地仙界不時地龍翻身,人族深受其害,大商帝朝忙於救災,無暇他顧。
此事是不是百害而無一利呢?這倒也不是。星光亂墜致使不少生靈開啟靈智,走上了修煉之路,也有星辰之精掉落地仙界。地龍翻身導致平原瞬成高山,峻嶺眨眼既成盆地,諸多陣禁失效,不時有上古修士洞府現世。引發一係列爭鬥,卻也給了眾多修士機緣造化。
洪荒星空之中,以北鬥七星為核心,涉及群星列宿的大戰依舊在繼續,不時有星辰被打碎,化作流星墜入地仙界。天庭這邊以原截教眾仙為主力,南鬥六星和紫微大帝也沒有拖後腿,陣法配合。戰力驚人。而星辰教顯露出來的實力卻是駭人,竟半點不落下風。不愧是上一代天地霸主,又盤踞洪荒星空多年。
就頂尖戰力而言,天庭有低於聖人卻又高於至聖的太上老君,瑤池和雲霄娘娘兩大準聖。還有玉帝和鬥姆元君兩大亞聖,因為玉帝隻是昊天的善屍,是故隻以亞聖境界計算。至於大羅金仙那就多不勝數了。就是大圓滿境界者亦不在少數。
而星辰教這邊,有太一這位無上聖人,還有望舒、素雲、陸壓、計蒙、英招、狻猊、年、螭吻、蚣蝮等九大準聖。這還隻是明麵上已知的,至於暗地裏還有哪些妖族巨擘就不大清楚了。不過這等大神通者屬於威懾性存在,輕易不會出手。
而且玉帝為防止星辰教實行斬首計劃。已然求見太上老君,恭請天庭背後的兩大聖人製衡,隻以大羅金仙及以下境界相爭。
戰爭出現便難免傷亡,縱是與天地同壽的大羅金仙也不能免厄,天庭已經有數位星君被打爆神軀。不過神位仍在,元神陷入沉睡,本命星辰黯淡無光,要等數萬年之後才能重聚神軀。倒是星辰教這邊,死傷雖比天庭輕,但卻是真正死亡,無數萬載修為成空,再入輪迴蹉跎。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有重生手段,妖族的聚妖幡還在女媧娘娘手中呢,並不在太一手中。
洪荒星空中的大戰越發臻至白熱化,而在人間界之中,穆天子勵精圖治卻是有了不小的進展。那文王姬昌精研伏羲八卦,曾寫成《周易》初稿,保存在其母太薑手中。卻因武王暗害其兄奪位,為太薑所不喜,是故一直不曾交給武王。太薑死後,《周易》初稿便落到了齊國手中,由薑姓氏族繼續精研完善。
而隨著在穆天子英明領導下,姬氏一族的進一步強盛,終於從齊國重新取得《周易》初稿。雖不說是巧取豪奪,但手段也光明不到哪裏去。在薑姓氏族精研完善的基礎上,姬氏一族廣集天下奇人異士,終於徹底著成《周易》。
此易經有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六十四卦三十二對,有二十八對為“覆”,有四對為“變”。八卦歌訣曰:“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周易》精研最深的當屬乾卦和後天八卦,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所謂震兌橫六卦縱。
至於先天八卦則是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所謂乾坤縱而六子橫。
後來經過春秋亂世,《周易》亦有所缺失,不過相對於合稱“三易”的《連山易》和《歸藏易》來說已經保存得相當完善了。因為各自繼承的三易內容的不同、多寡,逐漸形成道家易、儒家易及術家易三支。
曆代天機神算、鴻儒高人又為《周易》作注,稱之為《易傳》,包含《文言》、《彖傳》上下、《象傳》上下、《係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共七種十篇,稱之為“十翼”。當然,此是後話,暫且不提。
穆天子又以《周易》為憑鑄造成周易神盤,定大周國運,一掃先前姬氏一族在地仙界中爭雄落敗的頹勢。隨後穆天子乘八駿巡遊天下,將九條兩界通道或封印,或掌控入皇室手中,侵入人間界的大商帝朝勢力被掃清不少。
這一日,穆天子卻是駕馭八駿經由昆侖山中的兩界通道進入了地仙界,不過並未在東勝神州多留,而是趕往了南瞻部洲。姬氏一族在南瞻部洲蟄伏多年,積累了深厚的底蘊,卻是有潛龍升淵之勢。而穆天子的到來,卻是為這條潛龍送來了風雲,潛龍禦風乘雲,一飛衝天。
南瞻部洲沒有人族古城,更沒有根深蒂固的大氏族盤踞,姬氏一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橫掃人族地頭蛇,猶如摧枯拉朽。一統南瞻部洲的姬氏一族更是攜萬勝之勢反攻東勝神州,竟有幾分勢如破竹之象。大商帝朝承平日久,一時反應不及,但等帝朝調令一出,國家機器高度運轉,頓時挽住頹勢。
再起的人族之爭又陷僵持之際,穆天子卻是乘馭八駿上了西昆侖山,求見西王母。穆天子入閬風之苑,西王母以禮相待,二人到底談了什麽,做了什麽,外人自是不知。一時傳言四起,有說穆天子是向西王母求長生之法的,有說穆天子是向西王母求助,來打敗大商帝朝,好成為真正的人主之尊的。
當然,還有一種傳言說穆天子見西王母翩若驚鴻,婉若遊龍,絕代風華,一見傾心,撫掌而歌,直表愛慕之意。而西王母寡居多年,見穆天子風·流倜儻,神武之姿,亦是春心蕩漾,與其同遊西昆侖美景,賜其長生仙藥。後世人間倒是很認同這種說法,大概是符合的人們的某種心理吧,但在地仙界修士眼中卻是嗤之以鼻。(未完待續。)
周康王又傳其子姬瑕,是為周昭王,是時天象有異,王道微缺,周昭王大興征伐之事,薨於漢水,諱曰:“南巡不返。”隨後姬氏宗室擁立太子姬滿繼位周天子,是為周穆王,世稱穆天子,迅速平息動蕩,整頓吏治。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就在穆天子勵精圖治的時候,天庭眾神也已經徹底融合了神位本源,天庭實力空前強大。
隨著眾神完滿歸位,玉帝和瑤池體內也有秩序法則誕生出金章和玉冊,可憑此號令諸神。倒是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玉帝不能動用封神榜和打神鞭的遺憾,當然全心全意辦事和強製命令、出工不出力還是有很大差別的。深感天庭實力空前,自己大權在握的玉帝,卻是將目光望向了洪荒星空,那片他覬覦已久,美麗迷人的星空。
星辰之力乃是天界,以及地仙界最重要的靈氣來源之一,隻有掌控星空,才能真正意義上掌控天界,左右地仙界。但是,星空之中卻有一個星辰教,天庭要動用星辰之力還要受東皇太一掣肘,這讓玉帝極為不滿。而且天庭之中的群星列宿、鬥部諸神,以及老子欽點的紫微北極大帝,名為星神,其實難副,他們也有要與星辰教一爭長短的意思。
於是,在一次破軍星君牽引星辰之力淬煉寶物,卻被星辰教的搖光星君截斷星辰之力之後。大戰自然而然地便爆發了。兩尊龐然大物相鬥,吸引諸方目光,引動無盡波瀾,地仙界修士時常見星辰搖晃,軌跡混亂,星光亂墜。受星辰牽引。地仙界不時地龍翻身,人族深受其害,大商帝朝忙於救災,無暇他顧。
此事是不是百害而無一利呢?這倒也不是。星光亂墜致使不少生靈開啟靈智,走上了修煉之路,也有星辰之精掉落地仙界。地龍翻身導致平原瞬成高山,峻嶺眨眼既成盆地,諸多陣禁失效,不時有上古修士洞府現世。引發一係列爭鬥,卻也給了眾多修士機緣造化。
洪荒星空之中,以北鬥七星為核心,涉及群星列宿的大戰依舊在繼續,不時有星辰被打碎,化作流星墜入地仙界。天庭這邊以原截教眾仙為主力,南鬥六星和紫微大帝也沒有拖後腿,陣法配合。戰力驚人。而星辰教顯露出來的實力卻是駭人,竟半點不落下風。不愧是上一代天地霸主,又盤踞洪荒星空多年。
就頂尖戰力而言,天庭有低於聖人卻又高於至聖的太上老君,瑤池和雲霄娘娘兩大準聖。還有玉帝和鬥姆元君兩大亞聖,因為玉帝隻是昊天的善屍,是故隻以亞聖境界計算。至於大羅金仙那就多不勝數了。就是大圓滿境界者亦不在少數。
而星辰教這邊,有太一這位無上聖人,還有望舒、素雲、陸壓、計蒙、英招、狻猊、年、螭吻、蚣蝮等九大準聖。這還隻是明麵上已知的,至於暗地裏還有哪些妖族巨擘就不大清楚了。不過這等大神通者屬於威懾性存在,輕易不會出手。
而且玉帝為防止星辰教實行斬首計劃。已然求見太上老君,恭請天庭背後的兩大聖人製衡,隻以大羅金仙及以下境界相爭。
戰爭出現便難免傷亡,縱是與天地同壽的大羅金仙也不能免厄,天庭已經有數位星君被打爆神軀。不過神位仍在,元神陷入沉睡,本命星辰黯淡無光,要等數萬年之後才能重聚神軀。倒是星辰教這邊,死傷雖比天庭輕,但卻是真正死亡,無數萬載修為成空,再入輪迴蹉跎。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有重生手段,妖族的聚妖幡還在女媧娘娘手中呢,並不在太一手中。
洪荒星空中的大戰越發臻至白熱化,而在人間界之中,穆天子勵精圖治卻是有了不小的進展。那文王姬昌精研伏羲八卦,曾寫成《周易》初稿,保存在其母太薑手中。卻因武王暗害其兄奪位,為太薑所不喜,是故一直不曾交給武王。太薑死後,《周易》初稿便落到了齊國手中,由薑姓氏族繼續精研完善。
而隨著在穆天子英明領導下,姬氏一族的進一步強盛,終於從齊國重新取得《周易》初稿。雖不說是巧取豪奪,但手段也光明不到哪裏去。在薑姓氏族精研完善的基礎上,姬氏一族廣集天下奇人異士,終於徹底著成《周易》。
此易經有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六十四卦三十二對,有二十八對為“覆”,有四對為“變”。八卦歌訣曰:“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周易》精研最深的當屬乾卦和後天八卦,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所謂震兌橫六卦縱。
至於先天八卦則是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所謂乾坤縱而六子橫。
後來經過春秋亂世,《周易》亦有所缺失,不過相對於合稱“三易”的《連山易》和《歸藏易》來說已經保存得相當完善了。因為各自繼承的三易內容的不同、多寡,逐漸形成道家易、儒家易及術家易三支。
曆代天機神算、鴻儒高人又為《周易》作注,稱之為《易傳》,包含《文言》、《彖傳》上下、《象傳》上下、《係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共七種十篇,稱之為“十翼”。當然,此是後話,暫且不提。
穆天子又以《周易》為憑鑄造成周易神盤,定大周國運,一掃先前姬氏一族在地仙界中爭雄落敗的頹勢。隨後穆天子乘八駿巡遊天下,將九條兩界通道或封印,或掌控入皇室手中,侵入人間界的大商帝朝勢力被掃清不少。
這一日,穆天子卻是駕馭八駿經由昆侖山中的兩界通道進入了地仙界,不過並未在東勝神州多留,而是趕往了南瞻部洲。姬氏一族在南瞻部洲蟄伏多年,積累了深厚的底蘊,卻是有潛龍升淵之勢。而穆天子的到來,卻是為這條潛龍送來了風雲,潛龍禦風乘雲,一飛衝天。
南瞻部洲沒有人族古城,更沒有根深蒂固的大氏族盤踞,姬氏一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橫掃人族地頭蛇,猶如摧枯拉朽。一統南瞻部洲的姬氏一族更是攜萬勝之勢反攻東勝神州,竟有幾分勢如破竹之象。大商帝朝承平日久,一時反應不及,但等帝朝調令一出,國家機器高度運轉,頓時挽住頹勢。
再起的人族之爭又陷僵持之際,穆天子卻是乘馭八駿上了西昆侖山,求見西王母。穆天子入閬風之苑,西王母以禮相待,二人到底談了什麽,做了什麽,外人自是不知。一時傳言四起,有說穆天子是向西王母求長生之法的,有說穆天子是向西王母求助,來打敗大商帝朝,好成為真正的人主之尊的。
當然,還有一種傳言說穆天子見西王母翩若驚鴻,婉若遊龍,絕代風華,一見傾心,撫掌而歌,直表愛慕之意。而西王母寡居多年,見穆天子風·流倜儻,神武之姿,亦是春心蕩漾,與其同遊西昆侖美景,賜其長生仙藥。後世人間倒是很認同這種說法,大概是符合的人們的某種心理吧,但在地仙界修士眼中卻是嗤之以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