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小孩該有的樣子:戲服式的誇張製服,有的還會別上小領結,頭發抹上光亮的發蠟。父母在送他們上學的時候,也許帶著驕傲感。然後,在飽含緊張和驕傲的期待中,小孩走進教室,惹來一陣哄堂大笑。每當此時,我總能聽到來自孩子以及父母內心,那破碎的聲音。
不清楚真實的標準時,越用力就越讓人覺得可笑。
厚樸大約也是這樣的小孩,他們往往是脆弱的,因為幹淨到甚至不知道應該要去判斷和思考自己是否適合時宜。
我什麽時候成為務實而細膩的人的?我自己也不知道。
表麵上我大大咧咧、粗心大意。事實上,我講每句話的時候,總擔心會冒犯他人。我總在拚命感知,人們希望聽到什麽?如何表達到位?說不出的恐懼,恐懼自己成為別人不喜歡的人。為什麽這麽需要讓別人喜歡?或許是求生的本能。
時間久了,就會覺得臉上仿佛長出一個麵具。每天晚上迴到家,深深卸口氣,仿佛職業表演者的卸妝儀式。中學過集體生活時,我把這個動作掩飾成用水擦臉時舒服的“哼哼聲”。我自嘲這怪癖是我讓人喜歡的一個原因。唯獨有一次,一個同學神經兮兮地湊到我耳邊,說,我看出來了,你不是因為擦臉舒服,而是因為覺得扮演自己太累。他“嗬嗬”、“嗬嗬”地笑著,詭異地離開。而我當即有被一眼看穿的感覺。
中學時,總會碰到可以用“神奇”來形容的同學。看穿我的那位同學就是其中一個。他幹過的大事包括:臨高考前的一個下午,邀請年級考試前十名的同學,到團委活動中心集合。等到大家都滿臉茫然地坐好的時候,他突然一蹦,跳上講台,大喊:“諸位護法,我召集爾等是為了正式告訴你們,我是你們等待的神,爾等是我的親密子民,必須發誓永世為我護法。”同學們一愣,有的翻了白眼,有的直接拿書往他頭上一扔,還有的笑到捧著肚子在地上打滾。他卻還在認真扮演著自己的角色,半晌不動,像個雕塑。
一直在內心期待,他終有一天會變成邪教頭目吧。讓我失望的是,這家夥後來竟然是高中同學裏第一個結婚的,也是第一個發胖的。他在一所中學當生物老師,最喜歡教的課是青蛙解剖課。畢業十周年的高中同學會時,他抽煙、喝酒,說黃色笑話,一副活在當下、活在人間的塵俗感。
我實在好奇,他“神奇”的那部分跑哪兒去了。借著酒勁,我湊到他耳邊,用故作神秘的口吻提起當年那件事:“其實你是唯一看穿我的人。怎麽現
在變成了這個樣子?”
他哈哈大笑:“當時都是開玩笑。”
看我悵然若失,他嚴肅地說:“其實我自己都搞不清楚,哪個才是我應該堅持的活法,哪個才是真實。”說完抬頭直直地看著我,看得我內心發毛。他又突然重重用手拍了我的肩膀,說:“怎麽?被嚇到了啊?騙你的!”
我不知道他哪句是真話,生存現實和自我期待的差距太大,容易讓人會開發出不同的想象來安放自己。我相信,他腦子裏藏著另外一個世界,很多人腦子裏都偷偷藏著很多個世界。
我自己也一直警惕地處理著想象和現實之間的關係:任何不合時宜的想象都是不需要的,因為現實的世界隻有一個。
那天下午,我在厚樸的腦袋裏看到了他的想象:他以為他現在到達的,是整個世界的入口;他以為再走進去,就是無限寬廣的可能;他以為正在和他對話的,已經是整個世界。
我忍不住提醒:“厚樸,你最好不要和同學們說你名字的來曆。”
“為什麽?”他轉頭問我,臉上認認真真地寫著困惑。
“因為——”
我實在說不出來:因為世界不是這樣的。
他果然、終於還是說了。
班級的第一次聚會,他喝了點酒。這大概是他的人生第一次喝酒。
不知道自由是什麽的人,才會動輒把自由掛在嘴邊。
他的臉紅紅的,口齒有點不清,最後描繪到世界地圖的時候,他加重了口氣,甚至因為酒勁的緣故,還誇張地跳了起來——“有這麽大一麵世界地圖。”
一片哄堂大笑。
或許是喝了酒,又或許厚樸的字典裏根本沒有嘲笑這樣的詞,同學們的大笑反而讓他像受了鼓勵一般越發激動了。他開口唱了一首英文歌,好像是bigbigworld。唱完後他鄭重地宣布自己要盡可能地活得精彩,還矯情地用了排比句:“我要談一次戀愛,最好馬上破處;我要組建個樂隊,最好再錄張專輯;我要發表些詩歌,最好出本詩集;我要我的世界分分秒秒都精彩,最好現在就開始精彩。”
他在說這些話的時候,大概以為自己是馬丁·路德·金。“多麽貧瘠的想象力,連想象的樣本都是中學課本裏的。”我在心裏這樣嘲笑著。
厚樸的言行果然被當作談資到處傳播,但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一點都沒在意。他是不是沒有意識到這
樣的談論是嘲笑,甚至可能以為這是某種認可。
去食堂的路上,有人對他意味深長、不懷好意地“嗬嗬”笑,他直接衝過去,雙手搭在人家肩上,“兄弟對我有好感啊,那認識下?”反而搞得那人手足無措,倉皇而逃。調皮一點的,看見他走過,就模仿著漫畫裏的角色,雙手高揚大喊:“熱血!”他也開心地跟著認真地歡唿起來:“為青春!”
我在一旁看著,總覺得尷尬。
出於擔心,又或者出於好奇——這樣的人會迎頭撞上怎樣的生活——我有段時間總和他一起。
我終究是務實和緊張的,我開始計算一天睡眠需要多少時間,打工需要多少時間,還有賺學分和實習……這樣一排,發覺時間不夠用了。大學畢業之後的那次冒險將決定我的一生。高中時父親的病倒,讓我必須保證自己積累到足夠的資本,以便迅速找到一份工作,這份工作還得符合我的人生期待。這很難,就像火箭發射後,在高空必須完成的一次次定點推送一樣。
厚樸不一樣,他實在沒有什麽需要擔心的東西,或者是不知道可以擔心什麽,沒有什麽需要認真安排。
厚樸參加了吉他社——理所當然,畢竟他想組建樂隊,然後他又報名了街舞社、跆拳道社——他甚至說自己想象中穿著跆拳道服和人做愛的情景。他是用嚷嚷的方式說的,生怕別人不知道。那段時間裏,他腦子裏充滿著太多詭異的想象,跆拳道在他心目中或許意味著青春的叛逆和城市化吧。最後他還報名了詩歌社。
他熱情地拉我去各個社觀摩他的“精彩嚐試”。陪他走了一圈後,我覺得,吉他社應該更名為“想象自己在彈吉他的社團”,同理,街舞社、跆拳道社、詩歌社,分別是想象自己在跳街舞、打跆拳道和寫詩歌的社團。
在迅速城市化的這個國家裏,似乎每個人都在急著進入對時尚生活的想象,投入地模仿著他們想象中的樣子。這些社團或許更準確的描述還可以是——通過假裝彈吉他、跳街舞、寫詩歌來集體自我催眠,以為自己變得現代、時尚的邪教組織。
被這種想象俘虜多可笑。真實的世界,世界的真實不是這樣的。
大一,我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是兩個學期都拿獎學金——生活費都從那兒來。打一份工,爭取第一年攢下三千塊——為畢業找工作備糧草,然後進報社實習。實習是沒有收入的,但可以看到更多的真實世界:真實的利益關係和真實的人性。要訓練自己和真實的世界相處。
就這樣,我和厚樸朝兩個方向狂奔,以自己的方式。
過五關斬六將之後,我終於獲得了到報社實習的機會,麵試是厚樸陪我去的。迴來的路上,他沒有祝賀,而是搖頭晃腦地說:“父親和我講過一個故事,是他從美國之音裏聽到的。一個常青藤畢業生到某世界五百強企業麵試,那企業的董事長問他,你大一幹嗎了?那學生迴答,用功讀書。大二呢?認真實習。大三呢?模擬現實試圖創業。你揮霍過青春嗎?沒有。你發泄過荷爾蒙嗎?沒有。然後那董事長就叫那學生出去,說你還沒真的生活過,所以你也不會好好工作,等補完人生的課再迴來吧。”
我知道他想借此告訴我什麽,但這故事一聽就真偽可疑,厚樸竟然全盤接受。
他不知道什麽是真實的世界。
我沒有直接反駁他,也許,我也在隱隱約約期待著,有人真可以用務虛的方式,活出我想象之外更好的人生。
厚樸見我沒反駁,接著宣布:“我要組建樂隊。”一副青春無敵的樣子,又似乎是對我的示威。
開學後沒多久,一家台灣連鎖的咖啡廳在我們全校招收服務員,要求有三個:長相端莊、談吐有氣質、身材標準。一個月工資一千,可以根據具體課時調整安排工作時間。他興衝衝地去麵試並拉我作陪。烏泱泱的一群學生,都極力想象著高端的感覺,抬頭、收小腹、翹屁股,用氣音說話,放慢語速。麵試的現場我還以為是表演課的課堂。
第一關,端莊,他勉強過了;第二關,談吐,據說他又熱血了一迴;第三關,身材——裏麵傳來“吭吭哐哐”摔東西的聲音,然後厚樸走了出來:“草泥馬的一米七。”咖啡廳老板對他用尺子一量,一米七不到,便很認真地打了個x。他拉著我就跑,邊跑邊笑:“端莊個毛啊。”
咖啡廳的工作沒找到,但厚樸開始忙到不見蹤影。經常我睜眼的時候他已經不在宿舍,我睡覺的時候,他還沒迴來。宿舍裏的樂器越來越多,他皮膚越來越黑,人也越來越精瘦。我幾次問他幹嗎去了,他笑而不答。直到我跟著報社的記者到學校後山的采石場采訪,才看到不到一米七的他,正掄著一個巨大的鐵錘在敲打著巨大的石塊。
我吃驚地走上前拉住他:“你可真能啊。”他當時全身汗涔涔的,一條毛巾搭在頭上防日曬,活脫脫一個農民:“去他媽的世界,難得住我嗎?文明人才怕東怕西,必要的時候我可以不文明,我比你底線低。”
他
依然笑得很好看。
不合時宜的東西,如果自己虛弱,終究會成為人們嘲笑的對象,但有力量了,或堅持久了,或許反而能成為眾人追捧的魅力和個性——讓我修正自己想法,產生這個判斷的,是厚樸。
厚樸的樂器在大一下學期購買完畢。大二上學期剛開始,他自己寫了個組樂團的啟事,擠到一堆正在招新的社團裏麵,大聲吆喝。
海報特別簡單,就寫了個標題:組建改變世界、改變自我的樂隊。
然後下麵是兩句他自己寫的詩歌:你問我,要去到的地方有多遙遠我迴答你,比你看得到的最遠處還遙遠你問我,想抵達的生活有多寬廣我迴答你,比你能想象到的一切還寬廣事實上,那時候的他之所以能配齊全所有樂器,還是參考著網上的資料進行的。自以為能用吉他彈完幾首曲子,對於樂隊,他其實什麽都不懂。
厚樸找到的第一個團員叫小五,白白嫩嫩、瘦瘦小小,戴著個眼鏡,父母都是公務員,此前沒有任何音樂基礎。招新的前一天,厚樸在操場邊布置第二天的招新展位,看到一個又白又淨的小男生默默地換完衣服,認真疊好,像豆腐整整齊齊地放在場外,蹦了幾下當作熱身,就跑進球場裏。然後傳來了歇斯底裏的吼叫聲,轉頭一看,小五青筋暴漲,滿臉猙獰,和剛才活生生兩個人。厚樸就衝過去邀約了。
第二個團員綽號瘦胖,父親是國家武術教練,每次從班級到宿舍,總要評點不同女生的不同特質——“她臉是好的,可惜鼻子短了點,導致人中過長,嘴巴即使小巧精致,也已經無法構建整體的美感了,可惜”、“她是個狡猾的女生,其實身長腿短,所以你看她穿裙子,故意把腰帶圍得那麽高,這種女人不能泡”……第三個團員叫圓仔,父母是開小賣部的,他後來寫了許多有零食名字的歌,稱之為物質主義流派:“脆脆的蝦條你汪汪的眼,薄薄的薯片你軟軟的話,蒼蒼的天空,這滿地的花生殼,流動的河水,這濃濃的啤酒香……”
團員還有阿歪、路小、扁鼻等等。
厚樸本來想自己當主唱的,但是第一次聚在ktv試音,他一張口,就馬上被轟下台了。瘦胖的原話是:不徹底的文明,不徹底的土,徹底的亂唱徹底的難聽。結果,扁鼻當了主唱:他起碼能用鼻腔共鳴。
最終的排練場地隻能設在我們宿舍。據說每天下午四點準時開敲,“哐切哐切”一直到九點,全程五個小時,雷打不動。但有效排練時間一般隻有三個小時,中間總是要應付前
後左右宿舍傳來的抗議,必要時,還得和某個宿舍的人幹場架。
使用“據說”這個前綴,是因為那段時間我也經常不在。大二開始,報社的實習轉成了兼職。我每個下午都去市區跑新聞:退休幹部養成了稀世蘭花、老人的孫女愛上自己的老友、領導幹部的重要講話、某場鬥毆導致幾死幾傷……這個工作經常接觸到車禍和事故。帶我一起跑新聞的是個女記者,遇到這樣的事件,尖叫聲的音量總是和靠近屍體的距離成正比。我卻有著自己都想象不到的冷靜,若無其事地詳細打量,記錄細節,必要時,我還會用筆去挑開屍體的某一部分。之所以不恐懼的原因在於,我把他們都當成“事件裏的某個細節”,而不是“某個人”。然而,每次從事故現場采訪迴來,走進學校,看到這裏烏泱泱的人群,努力散發荷爾蒙、享受和挖掘身體的各種感官時,總會有種強烈的恍惚感。甚至會矯情地想,這麽努力追求所謂青春的人,意義在哪?
這種心境下,厚樸越來越成為我心中的奇觀。
我擔心著、羨慕著、懷疑著又期待著他:他到底會活出什麽樣子,他到底能活出什麽樣子?
看著他,猶如在看老天爺正在雕塑的一個作品。但一想到他是我的朋友,卻又莫名為他心慌。
樂隊的第一場演出在三個月之後,我想他們應該進行了異常刻苦
不清楚真實的標準時,越用力就越讓人覺得可笑。
厚樸大約也是這樣的小孩,他們往往是脆弱的,因為幹淨到甚至不知道應該要去判斷和思考自己是否適合時宜。
我什麽時候成為務實而細膩的人的?我自己也不知道。
表麵上我大大咧咧、粗心大意。事實上,我講每句話的時候,總擔心會冒犯他人。我總在拚命感知,人們希望聽到什麽?如何表達到位?說不出的恐懼,恐懼自己成為別人不喜歡的人。為什麽這麽需要讓別人喜歡?或許是求生的本能。
時間久了,就會覺得臉上仿佛長出一個麵具。每天晚上迴到家,深深卸口氣,仿佛職業表演者的卸妝儀式。中學過集體生活時,我把這個動作掩飾成用水擦臉時舒服的“哼哼聲”。我自嘲這怪癖是我讓人喜歡的一個原因。唯獨有一次,一個同學神經兮兮地湊到我耳邊,說,我看出來了,你不是因為擦臉舒服,而是因為覺得扮演自己太累。他“嗬嗬”、“嗬嗬”地笑著,詭異地離開。而我當即有被一眼看穿的感覺。
中學時,總會碰到可以用“神奇”來形容的同學。看穿我的那位同學就是其中一個。他幹過的大事包括:臨高考前的一個下午,邀請年級考試前十名的同學,到團委活動中心集合。等到大家都滿臉茫然地坐好的時候,他突然一蹦,跳上講台,大喊:“諸位護法,我召集爾等是為了正式告訴你們,我是你們等待的神,爾等是我的親密子民,必須發誓永世為我護法。”同學們一愣,有的翻了白眼,有的直接拿書往他頭上一扔,還有的笑到捧著肚子在地上打滾。他卻還在認真扮演著自己的角色,半晌不動,像個雕塑。
一直在內心期待,他終有一天會變成邪教頭目吧。讓我失望的是,這家夥後來竟然是高中同學裏第一個結婚的,也是第一個發胖的。他在一所中學當生物老師,最喜歡教的課是青蛙解剖課。畢業十周年的高中同學會時,他抽煙、喝酒,說黃色笑話,一副活在當下、活在人間的塵俗感。
我實在好奇,他“神奇”的那部分跑哪兒去了。借著酒勁,我湊到他耳邊,用故作神秘的口吻提起當年那件事:“其實你是唯一看穿我的人。怎麽現
在變成了這個樣子?”
他哈哈大笑:“當時都是開玩笑。”
看我悵然若失,他嚴肅地說:“其實我自己都搞不清楚,哪個才是我應該堅持的活法,哪個才是真實。”說完抬頭直直地看著我,看得我內心發毛。他又突然重重用手拍了我的肩膀,說:“怎麽?被嚇到了啊?騙你的!”
我不知道他哪句是真話,生存現實和自我期待的差距太大,容易讓人會開發出不同的想象來安放自己。我相信,他腦子裏藏著另外一個世界,很多人腦子裏都偷偷藏著很多個世界。
我自己也一直警惕地處理著想象和現實之間的關係:任何不合時宜的想象都是不需要的,因為現實的世界隻有一個。
那天下午,我在厚樸的腦袋裏看到了他的想象:他以為他現在到達的,是整個世界的入口;他以為再走進去,就是無限寬廣的可能;他以為正在和他對話的,已經是整個世界。
我忍不住提醒:“厚樸,你最好不要和同學們說你名字的來曆。”
“為什麽?”他轉頭問我,臉上認認真真地寫著困惑。
“因為——”
我實在說不出來:因為世界不是這樣的。
他果然、終於還是說了。
班級的第一次聚會,他喝了點酒。這大概是他的人生第一次喝酒。
不知道自由是什麽的人,才會動輒把自由掛在嘴邊。
他的臉紅紅的,口齒有點不清,最後描繪到世界地圖的時候,他加重了口氣,甚至因為酒勁的緣故,還誇張地跳了起來——“有這麽大一麵世界地圖。”
一片哄堂大笑。
或許是喝了酒,又或許厚樸的字典裏根本沒有嘲笑這樣的詞,同學們的大笑反而讓他像受了鼓勵一般越發激動了。他開口唱了一首英文歌,好像是bigbigworld。唱完後他鄭重地宣布自己要盡可能地活得精彩,還矯情地用了排比句:“我要談一次戀愛,最好馬上破處;我要組建個樂隊,最好再錄張專輯;我要發表些詩歌,最好出本詩集;我要我的世界分分秒秒都精彩,最好現在就開始精彩。”
他在說這些話的時候,大概以為自己是馬丁·路德·金。“多麽貧瘠的想象力,連想象的樣本都是中學課本裏的。”我在心裏這樣嘲笑著。
厚樸的言行果然被當作談資到處傳播,但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一點都沒在意。他是不是沒有意識到這
樣的談論是嘲笑,甚至可能以為這是某種認可。
去食堂的路上,有人對他意味深長、不懷好意地“嗬嗬”笑,他直接衝過去,雙手搭在人家肩上,“兄弟對我有好感啊,那認識下?”反而搞得那人手足無措,倉皇而逃。調皮一點的,看見他走過,就模仿著漫畫裏的角色,雙手高揚大喊:“熱血!”他也開心地跟著認真地歡唿起來:“為青春!”
我在一旁看著,總覺得尷尬。
出於擔心,又或者出於好奇——這樣的人會迎頭撞上怎樣的生活——我有段時間總和他一起。
我終究是務實和緊張的,我開始計算一天睡眠需要多少時間,打工需要多少時間,還有賺學分和實習……這樣一排,發覺時間不夠用了。大學畢業之後的那次冒險將決定我的一生。高中時父親的病倒,讓我必須保證自己積累到足夠的資本,以便迅速找到一份工作,這份工作還得符合我的人生期待。這很難,就像火箭發射後,在高空必須完成的一次次定點推送一樣。
厚樸不一樣,他實在沒有什麽需要擔心的東西,或者是不知道可以擔心什麽,沒有什麽需要認真安排。
厚樸參加了吉他社——理所當然,畢竟他想組建樂隊,然後他又報名了街舞社、跆拳道社——他甚至說自己想象中穿著跆拳道服和人做愛的情景。他是用嚷嚷的方式說的,生怕別人不知道。那段時間裏,他腦子裏充滿著太多詭異的想象,跆拳道在他心目中或許意味著青春的叛逆和城市化吧。最後他還報名了詩歌社。
他熱情地拉我去各個社觀摩他的“精彩嚐試”。陪他走了一圈後,我覺得,吉他社應該更名為“想象自己在彈吉他的社團”,同理,街舞社、跆拳道社、詩歌社,分別是想象自己在跳街舞、打跆拳道和寫詩歌的社團。
在迅速城市化的這個國家裏,似乎每個人都在急著進入對時尚生活的想象,投入地模仿著他們想象中的樣子。這些社團或許更準確的描述還可以是——通過假裝彈吉他、跳街舞、寫詩歌來集體自我催眠,以為自己變得現代、時尚的邪教組織。
被這種想象俘虜多可笑。真實的世界,世界的真實不是這樣的。
大一,我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是兩個學期都拿獎學金——生活費都從那兒來。打一份工,爭取第一年攢下三千塊——為畢業找工作備糧草,然後進報社實習。實習是沒有收入的,但可以看到更多的真實世界:真實的利益關係和真實的人性。要訓練自己和真實的世界相處。
就這樣,我和厚樸朝兩個方向狂奔,以自己的方式。
過五關斬六將之後,我終於獲得了到報社實習的機會,麵試是厚樸陪我去的。迴來的路上,他沒有祝賀,而是搖頭晃腦地說:“父親和我講過一個故事,是他從美國之音裏聽到的。一個常青藤畢業生到某世界五百強企業麵試,那企業的董事長問他,你大一幹嗎了?那學生迴答,用功讀書。大二呢?認真實習。大三呢?模擬現實試圖創業。你揮霍過青春嗎?沒有。你發泄過荷爾蒙嗎?沒有。然後那董事長就叫那學生出去,說你還沒真的生活過,所以你也不會好好工作,等補完人生的課再迴來吧。”
我知道他想借此告訴我什麽,但這故事一聽就真偽可疑,厚樸竟然全盤接受。
他不知道什麽是真實的世界。
我沒有直接反駁他,也許,我也在隱隱約約期待著,有人真可以用務虛的方式,活出我想象之外更好的人生。
厚樸見我沒反駁,接著宣布:“我要組建樂隊。”一副青春無敵的樣子,又似乎是對我的示威。
開學後沒多久,一家台灣連鎖的咖啡廳在我們全校招收服務員,要求有三個:長相端莊、談吐有氣質、身材標準。一個月工資一千,可以根據具體課時調整安排工作時間。他興衝衝地去麵試並拉我作陪。烏泱泱的一群學生,都極力想象著高端的感覺,抬頭、收小腹、翹屁股,用氣音說話,放慢語速。麵試的現場我還以為是表演課的課堂。
第一關,端莊,他勉強過了;第二關,談吐,據說他又熱血了一迴;第三關,身材——裏麵傳來“吭吭哐哐”摔東西的聲音,然後厚樸走了出來:“草泥馬的一米七。”咖啡廳老板對他用尺子一量,一米七不到,便很認真地打了個x。他拉著我就跑,邊跑邊笑:“端莊個毛啊。”
咖啡廳的工作沒找到,但厚樸開始忙到不見蹤影。經常我睜眼的時候他已經不在宿舍,我睡覺的時候,他還沒迴來。宿舍裏的樂器越來越多,他皮膚越來越黑,人也越來越精瘦。我幾次問他幹嗎去了,他笑而不答。直到我跟著報社的記者到學校後山的采石場采訪,才看到不到一米七的他,正掄著一個巨大的鐵錘在敲打著巨大的石塊。
我吃驚地走上前拉住他:“你可真能啊。”他當時全身汗涔涔的,一條毛巾搭在頭上防日曬,活脫脫一個農民:“去他媽的世界,難得住我嗎?文明人才怕東怕西,必要的時候我可以不文明,我比你底線低。”
他
依然笑得很好看。
不合時宜的東西,如果自己虛弱,終究會成為人們嘲笑的對象,但有力量了,或堅持久了,或許反而能成為眾人追捧的魅力和個性——讓我修正自己想法,產生這個判斷的,是厚樸。
厚樸的樂器在大一下學期購買完畢。大二上學期剛開始,他自己寫了個組樂團的啟事,擠到一堆正在招新的社團裏麵,大聲吆喝。
海報特別簡單,就寫了個標題:組建改變世界、改變自我的樂隊。
然後下麵是兩句他自己寫的詩歌:你問我,要去到的地方有多遙遠我迴答你,比你看得到的最遠處還遙遠你問我,想抵達的生活有多寬廣我迴答你,比你能想象到的一切還寬廣事實上,那時候的他之所以能配齊全所有樂器,還是參考著網上的資料進行的。自以為能用吉他彈完幾首曲子,對於樂隊,他其實什麽都不懂。
厚樸找到的第一個團員叫小五,白白嫩嫩、瘦瘦小小,戴著個眼鏡,父母都是公務員,此前沒有任何音樂基礎。招新的前一天,厚樸在操場邊布置第二天的招新展位,看到一個又白又淨的小男生默默地換完衣服,認真疊好,像豆腐整整齊齊地放在場外,蹦了幾下當作熱身,就跑進球場裏。然後傳來了歇斯底裏的吼叫聲,轉頭一看,小五青筋暴漲,滿臉猙獰,和剛才活生生兩個人。厚樸就衝過去邀約了。
第二個團員綽號瘦胖,父親是國家武術教練,每次從班級到宿舍,總要評點不同女生的不同特質——“她臉是好的,可惜鼻子短了點,導致人中過長,嘴巴即使小巧精致,也已經無法構建整體的美感了,可惜”、“她是個狡猾的女生,其實身長腿短,所以你看她穿裙子,故意把腰帶圍得那麽高,這種女人不能泡”……第三個團員叫圓仔,父母是開小賣部的,他後來寫了許多有零食名字的歌,稱之為物質主義流派:“脆脆的蝦條你汪汪的眼,薄薄的薯片你軟軟的話,蒼蒼的天空,這滿地的花生殼,流動的河水,這濃濃的啤酒香……”
團員還有阿歪、路小、扁鼻等等。
厚樸本來想自己當主唱的,但是第一次聚在ktv試音,他一張口,就馬上被轟下台了。瘦胖的原話是:不徹底的文明,不徹底的土,徹底的亂唱徹底的難聽。結果,扁鼻當了主唱:他起碼能用鼻腔共鳴。
最終的排練場地隻能設在我們宿舍。據說每天下午四點準時開敲,“哐切哐切”一直到九點,全程五個小時,雷打不動。但有效排練時間一般隻有三個小時,中間總是要應付前
後左右宿舍傳來的抗議,必要時,還得和某個宿舍的人幹場架。
使用“據說”這個前綴,是因為那段時間我也經常不在。大二開始,報社的實習轉成了兼職。我每個下午都去市區跑新聞:退休幹部養成了稀世蘭花、老人的孫女愛上自己的老友、領導幹部的重要講話、某場鬥毆導致幾死幾傷……這個工作經常接觸到車禍和事故。帶我一起跑新聞的是個女記者,遇到這樣的事件,尖叫聲的音量總是和靠近屍體的距離成正比。我卻有著自己都想象不到的冷靜,若無其事地詳細打量,記錄細節,必要時,我還會用筆去挑開屍體的某一部分。之所以不恐懼的原因在於,我把他們都當成“事件裏的某個細節”,而不是“某個人”。然而,每次從事故現場采訪迴來,走進學校,看到這裏烏泱泱的人群,努力散發荷爾蒙、享受和挖掘身體的各種感官時,總會有種強烈的恍惚感。甚至會矯情地想,這麽努力追求所謂青春的人,意義在哪?
這種心境下,厚樸越來越成為我心中的奇觀。
我擔心著、羨慕著、懷疑著又期待著他:他到底會活出什麽樣子,他到底能活出什麽樣子?
看著他,猶如在看老天爺正在雕塑的一個作品。但一想到他是我的朋友,卻又莫名為他心慌。
樂隊的第一場演出在三個月之後,我想他們應該進行了異常刻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