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還是這般緩緩過著,冬去春又來,時光的循環往複,無聲無息。不經意間海棠深紅,是風不鳴枝、雲色輕潤的初春。嗬,又一年好景。這一次的冷淡不同於往日,如懿漸漸發覺,永璂留在翊坤宮的時間越來越短。除了上書房,除了學騎射,剩餘的時間,他多半留在了養心殿,隨在皇帝身邊,習文修武。
這原是好事,如今卻讓她覺得惶恐。
永璂的默默遠離似乎是無意,卻又按部就班。
偶爾永璂迴來,看到玉淨瓶中已然枯萎的迎春花枝,便哧哧笑:“皇額娘,禦花園中的牡丹、丁香、玉蘭都己經開了,兒子再折了新的來。這些枯萎的花枝,便不要留了。”
如懿捏一捏他滾圓的小臉,笑道:“迎春雖然枯萎,但皇額娘想留住的是你的心意。對了,最近皇阿瑪留你在養心殿做什麽?”
永璂打了個嗬欠,忙忍住,“皇阿瑪請了新的師傅和諳達,給兒子教習騎射和滿漢文字。可是皇額娘,我好累呀。我每日都睡不夠。”
如懿心疼,卻又勸不得,隻好道:“好孩子,盡力而為吧。實在不能,便告訴皇阿瑪。”
永璂怯怯地搖頭,“皇額娘,兒子不敢。兒子怕皇阿瑪會失望。”他握一握拳,“兒子會努力學好的。”
如懿摟著他,默然無言。
很快,淩雲徹與小太監們又過來,領著永璂迴養心殿。如懿無可奈何,倚門目送永璂走遠。
容珮進來道:“皇後娘娘,再過十來天便是孝賢皇後的死忌,宮中主持祭祀,您可去麽?”
如懿緩聲道:“自然去。不去,便又是一條醋妒的罪狀。”
容珮頷首:“也好。方才奴婢去內務府取春日要換的帳帷,見婉嬪與令貴妃出入長春宮,倒是難得。”
如懿微蹙春山眉,“婉嬪是個老好人,但也不大和令貴妃來往,怎麽一起去了長春宮?”
容珮道:“或許令貴妃協理六宮,今年祭祀孝賢皇後之事,會做得格外好看些。”
這份疑惑,數日後海蘭來探望她時,便得以解了。海蘭也頗詫異,道:“姐姐知道麽?這幾日侍寢,居然不是令貴妃也不是容嬪,而是婉嬪呢。入宮數十年,倒從未這般得寵過。人人都說,她與令貴妃往來數次,便得了皇上的意,定是令貴妃在皇上麵前多多提了婉嬪的緣故。”
如懿見她笑意清湛,有戲謔之意,便道:“你也不信,是麽?”
海蘭掩袖道:“還是永琪細心才在養心殿留意到,原來孝賢皇後忌日將至,婉嬪將皇上多年來悼懷孝賢皇後之詩整理抄錄,集錄成冊,在養心殿和長春宮各奉了一本。”
“那麽如今,該是宮中追懷孝賢皇後成風,以期得到婉嬪一般的重視了吧。隻是婉嬪,不似會動這般腦筋之人?”
海蘭歎道:“娘娘何苦這般聰敏,的確是令貴妃指點的。隻是您以為令貴妃這般苦心孤詣,隻是為了捧婉嬪得到幾夕恩寵麽?”
“婉嬪溫順軟弱,一心渴望得到皇上愛憐。她這一生,也算孤苦。令貴妃自然明白她想要得到什麽。宮中思懷孝賢皇後恩德,自然事事拿本宮與孝賢皇後相較,本宮這個皇後已然失寵,便更無立錐之地了。”她頓一頓,“看來經曆世事挫磨,令貴妃老辣了許多。”
海蘭輕哼一聲,不以為然,“皇後終究是皇後,哪怕前頭有許多個,人死不能複生。隻要姐姐活著,誰也奪不走您的後位。”
如懿微微悵然,“是麽?死亡固然能奪走後位,但皇上的慶棄也會。你可忘了,順治爺的博爾濟吉特皇後,不就是被降為靜妃了麽?”
海蘭的眼底閃過深深的驚痛,急忙捂住她的嘴,“姐姐不許胡說。”
不說又如何,事實在眼前,總不能裝作眼瞎耳聾,糊裏糊塗過日子。
婉嬪謄寫的詩稿,適時地勾起了皇帝對孝賢皇後的思念,連帶著宮中嬪妃,都對故世的琅嬅稱頌不已。因著如懿的不足,她的不知勤儉,她的不解人意,她的醋妒嫉恨,孝賢皇後不出一言違逆的溫柔成了皇帝莫大的追思與緬懷之德。除了對富察氏家族一貫的厚待,傅恆的青雲直上,孝賢皇後子侄的青眼有加,同為富察氏的晉貴人亦晉位為晉嬪。而閑來無事,皇帝也常往長春宮中,睹物思人。
這仿佛已經是一種習慣。連和敬公主歸寧,亦哨歎不己,“這般情深,若額娘在世時便享到,可謂此生無憾。”
話雖這樣說,如懿到底還是皇後。失去了權柄與寵愛,名位尚在。
親蠶日的前一日,按著往年的例子,如懿自然是要領著六宮嬪妃前往親蠶,以示天下重農桑之意。所以她必得來皇帝宮中,向他講述明日親蠶禮上要做的事宜。這是慣例,她也隻是循例言說,並不需與他相對許久。
可是步上養心殿的台階時,才知皇帝並不在。候著的小太監很是恭謹,告訴她皇帝會很快歸來,請皇後耐心略等。
似乎沒有一定要離開的理由,她也並未打算過於去拂皇帝的麵子,便安然推開殿門,靜坐於暖閣中等待。
春陽和暖,是薄薄的融化的蜜糖顏色。望得久了,會有沉醉之意。她坐在暖閣裏,看著曾經熟悉的每日必見的一切,隻覺得恍如隔世。黃楊木花架子向南挪了一寸之地,紫檀書架上的書又換了好些,白玉和田花槽換成了紫翡雙月垂珠花瓶。
還有一遝新謄寫的紙稿。
如懿隨手一翻,眼神便定在了上頭,挪不開半分。她認得,那是婉嬪的字跡,謄的是皇帝的詩。可那上麵的每一首,每一行,每一字,都是關於另一個女人的情意。
日光一寸寸西斜下去。如懿坐在暖閣裏,一頁一頁靜靜翻閱,身上寒浸浸地冷。指尖上流過的,是皇帝如斯的情意。
她一直知道他的愧疚,他的思念,他的結發之情。卻不想,那人在時薄薄的情,曆經時間溫柔地發酵,竟成了濃濃的追憶,再不可化去。
“謁陵之便來臨酹,設不來臨太矯情。我亦百年過半百,君知生界本無生。”
她輕輕地笑了出來。想起從前的新琴舊劍之詩。
“豈必新琴終不及,究輸舊劍久相投。”
連她自己也想不到,看到這一卷卷深情厚誼一刻,心中的難過如百丈堅冰,隻能由著自己落下去,落下去,眼睜睜落到不見底的深淵去。她卻居然還笑得出來。
原來最難過的一刻,竟然已不是此刻。是永璟死後他的冷淡與疏遠,是香見再不能生育後他的厭惡與抗拒,讓她居然習慣了這種浩浩愁、茫茫悲,任憑心底絞肉似的搓著,亦能沉緩了唿吸,一字不漏地看完。
舍不得不看,忍不住不看。
字字分明,哪怕從前也有耳聞,但一直不肯去聽,不肯去看,到如今到底是成了落在眼底的灰燼,燙得疼。其實,一直到金玉妍死後,如懿才覺得愧悔,覺得自己可笑,原來與富察琅嬅纏鬥半世,到後來連自己也不分明,到底是落在誰的彀中。
待到明白時,己然半生都過去了。
於是,琅嬅便成了皇帝心底的一朵傷花,帶著血色,盛綻怒放。她的一生,她活著的時候,都未如她死去之後,這般深深地銘刻於心。
琅嬅,她終究是如願以償的。
要她看見這些的那個人,一定也很失望吧。那個人,是多麽希望看到自己的憤怒與眼淚。
而她居
然能笑,笑得淒然欲泣,卻無半滴眼淚。
原來一個人難過到了極處,是可以沒有眼淚的。而這樣的難過,一而再,再而三。若真泗淚傍沱,唿天搶地,隻怕連一雙眼化作流淚泉都是不夠的。
如懿終於看完了最後一個字,從天下皆知的《述悲賦》,到許多連她都從不知曉的隻言片語,綠衣悼亡。她聽得見自己的唿吸,細弱、悠長、綿軟,續續斷斷
她抬起頭,才驚見那一襲天青色玄線蝠紋長袍,生生撞疼了她的眼。
她竟未察覺,他是何時進來的。她也不敢去想,他是以何種神色,端詳著她看著自己的夫君對另一個女子的情深意切。
多年禮數的教養,比她的心思更順從而自然。如懿起身,行禮如儀。
皇帝的語氣聽不出任何端倪,神色冷冽如冰。不過這一向日子,他偶然見到她,便是這般麵孔,倒也尋常。
李玉的臉早嚇白了。大約從方才進來,皇帝便不許他出聲。皇帝坐下,拐了口李玉奉上的茶水,蹙眉道:“今兒怎麽想起用楓露茶了。令貴妃給朕挑的金線春芽甚好,換那個。”
她聽得懂皇帝的意思,楓露茶是她從前挑了放在養心殿的。李玉斟上此茶,不過是讓皇帝念著她從前的心意。
這意思再明白不過了。李玉尷尬,忙退了下去。她卻不尷尬,又福一福,“臣妾告退。”
皇帝覷著她,“你的規矩是孝賢皇後在世時調教的。如今孝賢皇後去了,你也這般不知進退了麽?”
如懿欠身,麵目溫順得無可挑剔,“臣妾知道皇上往長春宮追念孝賢皇後,睹物思人。正巧見暖閣裏有新謄的皇上的禦製詩,篇篇情深,字字血淚。臣妾細觀,念著孝賢皇後昔日為何得皇上這般愛重,也可加勉。”
皇帝看著她,那眼神是寒雨夜裏的電光,是明亮的鋒刃,“孝賢皇後在時,溫和馴順,從不敢拂逆聯,也不會爭風吃醋,更不會作此冷嘲熱諷之語。終究是你出身教養,不如富察大族多矣。”
她揚起眉,精心描過的青黛色是高懸的新月,冷冷掛在高寒深藍的天際,“臣妾這般不如,皇上垂愛,屬意臣妾為繼後,當真是錯愛了。”
皇帝也不言語,冷冷看著她,隨手去翻閱那些詩詞,徐徐道:“婉嬪從來不聲不響,難得有這樣的心思,能將朕對孝賢皇後追念的隻字片語集攏。朕自己看著,也是愧悔又感動。”
如懿凝眸,將細紋般碎裂的
痛楚掩於平淡的口吻之下,“是。不止皇上,臣妾看了也很感動。這些年來,皇上隻要經過濟南,都會繞城而過,不肯進城,隻為孝賢皇後病逝於濟南。孝賢皇後的遺物都留在長春宮中,這麽多年一桌一椅都未曾動過,是舊日麵貌。睹物思人,豈不傷懷?連孝賢皇後曾親手做的燧囊,也供在宮中。而對和敬公主,也疼愛逾常,惠及額附。若非婉嬪有心,臣妾雖知皇上常有悼亡之作,卻不意有如此之多。”
皇帝聽她娓娓道來,眸中連半點漣漪也無,不覺眼角飛起,謔道:“皇後真是賢惠,半點妒意也無。”
如懿的唇是晚春謝了的殘紅,淺淺的緋色,沉靜不己,“皇上曾經指責臣妾嫉妒容繽,臣妾受教。至於孝賢皇後,乃是皇上發妻,皇上情深幾許,都是人之常情,臣妾難道會與離世之人苦爭高下麽?”
皇帝的口氣溫和了幾許,“如懿,這些詩,朕並非是說你不好。”
“臣妾的不足臣妾自知。”她笑色頗黯,“皇上,臣妾看了您對孝賢皇後的深情,真是欣慰。哪一日臣妾棄世而去,昨日種種,皇上或許也不與臣妾計較了吧。”
皇帝的臉色有些難看,是陰陰欲雨的混沌,“你的意思,是朕不曾好好愛惜孝賢皇後,待她身死之後才萬般追憶,空自錯付了?”
她的笑是淡淡的稀薄的雲影,“皇上誤會了。臣妾說過,隻是欣慰而己。人死萬事空,真好,一切煩惱皆消。”
清日無塵,日麗風柔。日色如金,柳蔭淺碧。園中早櫻開得正好,折三兩枝以清水養在古蓮紋青釉瓶內,一束一束嬌豔的輕粉,如蓬蓬的雲霞,撩動人心。那櫻花是剛折的,沾染了草間薄露,靜奉殿內,隻覺那粉色的雲揉進了眼簾裏,望著肌骨生相對之時,唯有他與她是冷的。笑也冷,靜也冷;言語是冷,無言也是冷。竟然覓不到一絲溫沉的暖。
那些記憶中深入骨髓的愛意與依靠、期盼與渴求呢?她這一生所有,無一不與眼前的男子息息相關,卻不想,到了此時此刻,看著他,也是寒意頓生。
皇帝聽著她的淡然,她的冷漠,微微搖首,“如懿,朕冷落你的這些日子,你倒是通透了許多。可是你對朕,連一個女人該有的情緒都沒有了麽?朕倒想起來,當日在寶月樓,對著朕與容嬪,你是何等措辭激烈。”
如懿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駭然失笑。她一雙眸子深深盯著他,“那麽臣妾該如何?撒嬌、吃醋、嫉妒,還是吵鬧?臣妾不知道何種作為是對,何種作為是
錯。如果皇上盼著臣妾嫉妒傷心,那當日為何責罵臣妾醋妒害了容嬪。若是皇上希望臣妾保持皇後應有的氣度與容忍,那您希望在臣妾的臉上看到何種情緒?無論臣妾如何做,都不能成全您的心意。既然都是錯,臣妾受著就是了。”
皇帝一字一字緩緩地道:“如懿,朕己經老了,年歲越大,越懷念當年孝賢皇後的溫和隱忍。如懿,你的鋒芒太利。為何不能如孝賢皇後一般?朕不悅時發怒時,孝賢皇後都格外溫順寧和,你卻一定要說出傷朕的話麽?”
“有的話,許多人不能說,不敢說。臣妾也想忍住不言,卻一生也未學會。臣妾聽聞皇上常去長春宮睹物思人,悼念孝賢皇後。臣妾隻是覺得,生前未能好好待她,信任她,身後百般思念追悔,有何意義?”她俯身三拜,鄭重道,“皇上,臣妾知道您的不滿。臣妾也自知無能,有負於皇上,更不知如何順應才是對。”
她穿著瘦瘦的淺青絲綿旗裝,鑲著玉蘿色的邊,窄窄地裹著身體。因是來見皇帝,繡紋也格外鄭重些,繡千枝千葉排紫平金海棠,每一花,每一瓣,纏金繞紫。她在胸前如意雙花紐子上墜了一枚刺繡香囊,沉甸甸的,綴著白玉蝴蝶的墜子。每一起伏,重重敲在胸上,沉悶無聲。
皇帝聽她的話,隻覺早春寒氣緩緩浸衣,胸中一股窒悶,無從宣泄,他忍了忍氣,沉聲道:“朕鞠育永璂多日,也覺得這孩子該悉心管教。你的性子素來別扭,不如將永璂挪去愉妃處教養,也可學得永琪七八分樣子。你便好好靜心,守己思過吧。”
那是遲早要來的命數。
然而如懿還是悚然大震,“皇上,永璂是臣妾的親生子!”
“那又如何?”皇帝的口吻淡漠如煙,“令貴妃尚有公主養在穎妃膝下,你既然要靜心思過,帶著孩子亦不方便。”他眼波流漾,似有幾分居高臨下的鄙夷,“怎麽?你會求朕?”
他是看死了她,不過是一介女子,畢生所得,不過是依附於他。她的心底在抽痛,可是跟著這樣不識抬舉的額娘,又有什麽益處。她屈膝,溫柔有禮,“多謝皇上,愉妃與臣妾情同姐妹,永璂送到愉妃身邊教養,來日也可學得永琪的好處,為皇上分憂。”
她言畢,再不停頓,急急退卻。
她走得極快,足下帶著風,以決絕的姿態壓抑著心底漸漸迫出的疼痛。
永璂不能在身邊,固然是大慟,可與其讓孩子的眼睛過早地看清自己身為皇後卻備受冷落的尷尬,看清世態炎
涼的碾磨,不如送去海蘭那裏,得一分清靜自在。
盤旋在腦海中的,分明是皇帝多年來寫下的深情之語,故劍情深,她不過是一把新琴。噫!這麽多年的相隨相伴,情感被歲月漸漸熬煎,己逝的人被風霜剝蝕了所有不悅的記憶,成為嶄新完美的一個人兒。而自己,卻因為活著,因為唿吸著,卻熬成了不堪入目的焦蝴,烙在他眼底心上,叫人嫌惡。那麽,又為何要苦苦癡纏,分崩離析,走到連活著都是一種錯誤的境地。
這般念頭,似一把鋒銳的青霜劍,狠狠刺入她心口。因著太鋒利,來得太突兀,竟連半分血漬都不見。她隻能任它這般刺著,一拔出來隻會鮮血飛濺。她知道的,從她看到那句話的時候,那柄劍便終身再難拔去。容珮見她這般跌跌撞撞出來,嚇得麵色青白,急急扶住了,也不敢多問。
她倦得很,低聲道:“迴宮。”
沒有可以覓得溫暖的地方,這樣的痛楚與恥辱也無人可訴,隻得迴到冰冷的宮苑,哪怕自己蜷縮起來舔舐傷口,也好過在這裏再多留片刻。台階怎的那樣長,總走不到盡頭。迎麵而來的,竟是一身華衣的婉嬪,身姿楚楚,下得輦轎來。
婉嬪瞧見如懿,便有愧色,也不敢避,隻得行了莫大的禮數,當著冷風迎頭跪下,淒淒道:“皇後娘娘萬安。”
一股子鮮血湧到喉頭,逼得嗓子眼發甜。就是眼前這個女子,這個一往情深的女子,將這些悼亡之作,齊齊湊到她眼前,叫她看見。
深深吸一口氣,定定站住,依舊繃出素來端和的皇後之範,沉著道:“起來!”
雖然正是當行得令的時候,有難得的寵眷,她也不過是一身煙霞色華雲緞穿珠繡雙抱蘭萱袍子。那樣精工繡致的衣裳,落在她身上總有不勝之態,仿佛撐不起料子的骨架似的,怯怯地叫人憐惜。那領口與袖口滾著水青色的邊,點著一朵一朵暗紅的千葉石榴,是初夏將至的歡喜與茂盛,一簇簇漫漫開著,是點燃的火焰,直直焚進她的心底,焚得都快成了灰燼。
如懿沉沉打量著她,“很好。聽聞孝賢皇後死忌將至,你倒是想了極好的法子,略表皇上與孝賢皇後恩深義重。”
婉嬪聽她這般說,早沒了主心骨,更怯了三分,哪裏還敢抬頭。她見如懿氣息深長,像是忍著一口怨氣不發,更兼容珮神色慌亂,早猜到了幾分,慌忙道:“皇後娘娘恕罪。”
“恕罪?你何罪之有?”她的聲息微微一抖,很快恢複肅然的平靜,“你不過
是告訴了本宮一些本宮一直充耳不聞假裝不曾看見的東西。”她鬱然鬆一口氣,“不是你,也有別人,遲早有人要逼著本宮看清事實,看清自己不如別人。”
婉嬪牽著她的袖子,滿臉的惶惑與不安,依依道:“皇後娘娘,臣妾知道不該拿孝賢皇後去邀寵。可是,可是……”她咬著唇,想是用力,咬出了深深的印子,“可是皇上從來沒好好看過臣妾一眼,臣妾隻是想讓皇上記得,還有臣妾這麽一個人。”
不能不憐憫她的一腔情意,但若被人利用,又是多麽可惜。如懿便問:“是誰教你的?”
“是令貴妃,她可憐臣妾,所以教了臣妾這個法子,也果然有用,連和敬公主亦讚不絕口。”婉嬪怯生生看著如懿,不勝卑弱,一雙手不知該放置何處,淚如雨下,“皇後娘娘,對不住。對不住。”
非得被人利用,才得以在所愛之人的眼中有立錐之地,卻又能站多久?婉嬪已然拔得頭籌,可後來人何等聰明,早有晉嬪之流,將皇帝悼亡孝賢皇後的詩詞,刊印出來,流傳天下。到頭來,也不過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如懿凝視著她,長歎一聲,抽袖而去。
婉嬪不是一個壞人。甚至,她是一個難得的好人。隱忍、溫婉,連愛意亦深沉低調,從不輕易傷害人。但,有時好人也會不討人喜歡,壞人也不一定讓人討厭。
在婉嬪處,她照見的是沉默隱忍的愛意,是無言的企盼與守望,而香見處是盛大的歡悅與渴愛之下令人戰栗避拒的惶恐與掙紮。那麽她呢,她的愛,她曾經一往情深執念不肯放低的愛,都給了誰呢?
是那個眉目清澈的少年,永遠在她的記憶深處,輕輕喚她一聲:“青櫻。”
那是一生裏最好的年歲了,丟不開,舍不得,忘不掉,卻再也迴不去了。
如懿這般沉寂,便是連容珮也看不過眼了。她思慮再三,還是出言:“皇後娘娘娘,令貴妃如此操縱婉嬪,討了皇上與和敬公主歡心,您便什麽也不做麽?”
如懿望著窗外陰陰欲墜的天氣,沉聲道:“本宮如今的處境,若憑一己之力,那是什麽也做不了,你去請毓瑚來一趟吧。”
毓瑚來得倒是很快,恭恭敬敬向如懿請了安,便道:“奴婢來之前常聽福珈說起,太後娘娘雖然己經不管事了,可眼瞧著令貴妃坐大,也是不喜。唉,說來也是昔年太後過於寬縱,小覷了她,才致如今的地步。太後娘娘偶爾提及,也很是懊悔。”
如
懿頷首,這些年皇帝與太後的關係和緩不少,加之太後幾乎不理前朝後宮事宜,隻安心頤養天年,皇帝更是有心彌合昔日母子情分的嫌隙,不由拿出少年時對太後的敬慕之心,盡天下之力極盡奉養。晨昏定省,節慶問安。每逢生辰重陽,更是搜羅天下奇珍,以博太後一笑。太後了盡世事,如何不知,於是越發沉靜,專心於佛道,享兒孫之樂。這般平衡下來,母子之間更見誠篤。所以太後縱使不喜嬿婉,也絕對不會主動出言。
如懿便道:“諸多子女之中,皇上最疼惜的和敬公主。蓋因孝賢皇後早逝,皇上心中總是痛惜。但公主何等尊貴的身份,總與嬪禦親近,也不是正理呀。其中的緣故,還請毓瑚姑姑分曉。畢竟,您是皇上跟前的老人啊。”
毓瑚忙忙叩首,起身離去。
和敬公主因是嫡出,素來自恃身份,矜持高貴,但對毓瑚這樣侍奉皇帝多年的老人,卻很是和顏悅色。和敬一壁吩咐了侍女給毓瑚上茶,一壁讓了坐下,十分客氣。二人傾談良久,和敬漸漸少了言語,隻是輕啜茶水。
半晌,和敬方問:“毓瑚姑姑,您方才說的可都當真?”
毓瑚了然微笑:“公主若不信,大可去查。當日令貴妃還是花房宮女,因在長春宮失手砸了盆花,才被孝賢皇後撥去淑嘉皇貴妃那兒教導,誰知淑嘉皇貴妃心狠手辣,那些年令貴妃備受折磨,您說她恨不恨淑嘉皇貴妃?”
和敬哂笑,不屑道:“淑嘉皇貴妃的性子,向來是得罪的多,結緣的少。她這般厲害,令貴妃自然怨恨無比。可令貴妃也會恨額娘麽?”
毓瑚一臉恭謹,欠身道:“公主深通人情世故,個中情由,您細想就能明白。”和敬低首沉思,撥弄著小指上寸許長的鎏金纏花護甲,默然片刻,方才含了冷峻之色,“是了。哪怕令貴妃不敢明著怨恨額娘,可也必定不是她所說的對額娘滿懷敬重。她當日就是花言巧語蒙騙我,借額娘的情分接近我。毓瑚姑姑,你說是不是?隻是姑姑為何到今日才告訴我這些?倒由得令貴妃巧言令色。”毓瑚歎口氣,遙遙望著長春宮方向,神色恭敬至極,“孝賢皇後節儉自持,是女中表率,深得皇上與後宮諸人敬重。原本令貴妃隻是與公主親近,奴婢也不明就裏。可如今令貴妃協理六宮,還借著皇上寫給孝賢皇後的悼詩興風作浪,借機打壓皇後,奴婢實在是覺得太過了。”和敬唇邊的笑意淡漠下來,她望著別處,冷然出聲:“你是不滿皇後委屈?”
毓瑚一臉懇切,推心置腹,“不。奴婢
這原是好事,如今卻讓她覺得惶恐。
永璂的默默遠離似乎是無意,卻又按部就班。
偶爾永璂迴來,看到玉淨瓶中已然枯萎的迎春花枝,便哧哧笑:“皇額娘,禦花園中的牡丹、丁香、玉蘭都己經開了,兒子再折了新的來。這些枯萎的花枝,便不要留了。”
如懿捏一捏他滾圓的小臉,笑道:“迎春雖然枯萎,但皇額娘想留住的是你的心意。對了,最近皇阿瑪留你在養心殿做什麽?”
永璂打了個嗬欠,忙忍住,“皇阿瑪請了新的師傅和諳達,給兒子教習騎射和滿漢文字。可是皇額娘,我好累呀。我每日都睡不夠。”
如懿心疼,卻又勸不得,隻好道:“好孩子,盡力而為吧。實在不能,便告訴皇阿瑪。”
永璂怯怯地搖頭,“皇額娘,兒子不敢。兒子怕皇阿瑪會失望。”他握一握拳,“兒子會努力學好的。”
如懿摟著他,默然無言。
很快,淩雲徹與小太監們又過來,領著永璂迴養心殿。如懿無可奈何,倚門目送永璂走遠。
容珮進來道:“皇後娘娘,再過十來天便是孝賢皇後的死忌,宮中主持祭祀,您可去麽?”
如懿緩聲道:“自然去。不去,便又是一條醋妒的罪狀。”
容珮頷首:“也好。方才奴婢去內務府取春日要換的帳帷,見婉嬪與令貴妃出入長春宮,倒是難得。”
如懿微蹙春山眉,“婉嬪是個老好人,但也不大和令貴妃來往,怎麽一起去了長春宮?”
容珮道:“或許令貴妃協理六宮,今年祭祀孝賢皇後之事,會做得格外好看些。”
這份疑惑,數日後海蘭來探望她時,便得以解了。海蘭也頗詫異,道:“姐姐知道麽?這幾日侍寢,居然不是令貴妃也不是容嬪,而是婉嬪呢。入宮數十年,倒從未這般得寵過。人人都說,她與令貴妃往來數次,便得了皇上的意,定是令貴妃在皇上麵前多多提了婉嬪的緣故。”
如懿見她笑意清湛,有戲謔之意,便道:“你也不信,是麽?”
海蘭掩袖道:“還是永琪細心才在養心殿留意到,原來孝賢皇後忌日將至,婉嬪將皇上多年來悼懷孝賢皇後之詩整理抄錄,集錄成冊,在養心殿和長春宮各奉了一本。”
“那麽如今,該是宮中追懷孝賢皇後成風,以期得到婉嬪一般的重視了吧。隻是婉嬪,不似會動這般腦筋之人?”
海蘭歎道:“娘娘何苦這般聰敏,的確是令貴妃指點的。隻是您以為令貴妃這般苦心孤詣,隻是為了捧婉嬪得到幾夕恩寵麽?”
“婉嬪溫順軟弱,一心渴望得到皇上愛憐。她這一生,也算孤苦。令貴妃自然明白她想要得到什麽。宮中思懷孝賢皇後恩德,自然事事拿本宮與孝賢皇後相較,本宮這個皇後已然失寵,便更無立錐之地了。”她頓一頓,“看來經曆世事挫磨,令貴妃老辣了許多。”
海蘭輕哼一聲,不以為然,“皇後終究是皇後,哪怕前頭有許多個,人死不能複生。隻要姐姐活著,誰也奪不走您的後位。”
如懿微微悵然,“是麽?死亡固然能奪走後位,但皇上的慶棄也會。你可忘了,順治爺的博爾濟吉特皇後,不就是被降為靜妃了麽?”
海蘭的眼底閃過深深的驚痛,急忙捂住她的嘴,“姐姐不許胡說。”
不說又如何,事實在眼前,總不能裝作眼瞎耳聾,糊裏糊塗過日子。
婉嬪謄寫的詩稿,適時地勾起了皇帝對孝賢皇後的思念,連帶著宮中嬪妃,都對故世的琅嬅稱頌不已。因著如懿的不足,她的不知勤儉,她的不解人意,她的醋妒嫉恨,孝賢皇後不出一言違逆的溫柔成了皇帝莫大的追思與緬懷之德。除了對富察氏家族一貫的厚待,傅恆的青雲直上,孝賢皇後子侄的青眼有加,同為富察氏的晉貴人亦晉位為晉嬪。而閑來無事,皇帝也常往長春宮中,睹物思人。
這仿佛已經是一種習慣。連和敬公主歸寧,亦哨歎不己,“這般情深,若額娘在世時便享到,可謂此生無憾。”
話雖這樣說,如懿到底還是皇後。失去了權柄與寵愛,名位尚在。
親蠶日的前一日,按著往年的例子,如懿自然是要領著六宮嬪妃前往親蠶,以示天下重農桑之意。所以她必得來皇帝宮中,向他講述明日親蠶禮上要做的事宜。這是慣例,她也隻是循例言說,並不需與他相對許久。
可是步上養心殿的台階時,才知皇帝並不在。候著的小太監很是恭謹,告訴她皇帝會很快歸來,請皇後耐心略等。
似乎沒有一定要離開的理由,她也並未打算過於去拂皇帝的麵子,便安然推開殿門,靜坐於暖閣中等待。
春陽和暖,是薄薄的融化的蜜糖顏色。望得久了,會有沉醉之意。她坐在暖閣裏,看著曾經熟悉的每日必見的一切,隻覺得恍如隔世。黃楊木花架子向南挪了一寸之地,紫檀書架上的書又換了好些,白玉和田花槽換成了紫翡雙月垂珠花瓶。
還有一遝新謄寫的紙稿。
如懿隨手一翻,眼神便定在了上頭,挪不開半分。她認得,那是婉嬪的字跡,謄的是皇帝的詩。可那上麵的每一首,每一行,每一字,都是關於另一個女人的情意。
日光一寸寸西斜下去。如懿坐在暖閣裏,一頁一頁靜靜翻閱,身上寒浸浸地冷。指尖上流過的,是皇帝如斯的情意。
她一直知道他的愧疚,他的思念,他的結發之情。卻不想,那人在時薄薄的情,曆經時間溫柔地發酵,竟成了濃濃的追憶,再不可化去。
“謁陵之便來臨酹,設不來臨太矯情。我亦百年過半百,君知生界本無生。”
她輕輕地笑了出來。想起從前的新琴舊劍之詩。
“豈必新琴終不及,究輸舊劍久相投。”
連她自己也想不到,看到這一卷卷深情厚誼一刻,心中的難過如百丈堅冰,隻能由著自己落下去,落下去,眼睜睜落到不見底的深淵去。她卻居然還笑得出來。
原來最難過的一刻,竟然已不是此刻。是永璟死後他的冷淡與疏遠,是香見再不能生育後他的厭惡與抗拒,讓她居然習慣了這種浩浩愁、茫茫悲,任憑心底絞肉似的搓著,亦能沉緩了唿吸,一字不漏地看完。
舍不得不看,忍不住不看。
字字分明,哪怕從前也有耳聞,但一直不肯去聽,不肯去看,到如今到底是成了落在眼底的灰燼,燙得疼。其實,一直到金玉妍死後,如懿才覺得愧悔,覺得自己可笑,原來與富察琅嬅纏鬥半世,到後來連自己也不分明,到底是落在誰的彀中。
待到明白時,己然半生都過去了。
於是,琅嬅便成了皇帝心底的一朵傷花,帶著血色,盛綻怒放。她的一生,她活著的時候,都未如她死去之後,這般深深地銘刻於心。
琅嬅,她終究是如願以償的。
要她看見這些的那個人,一定也很失望吧。那個人,是多麽希望看到自己的憤怒與眼淚。
而她居
然能笑,笑得淒然欲泣,卻無半滴眼淚。
原來一個人難過到了極處,是可以沒有眼淚的。而這樣的難過,一而再,再而三。若真泗淚傍沱,唿天搶地,隻怕連一雙眼化作流淚泉都是不夠的。
如懿終於看完了最後一個字,從天下皆知的《述悲賦》,到許多連她都從不知曉的隻言片語,綠衣悼亡。她聽得見自己的唿吸,細弱、悠長、綿軟,續續斷斷
她抬起頭,才驚見那一襲天青色玄線蝠紋長袍,生生撞疼了她的眼。
她竟未察覺,他是何時進來的。她也不敢去想,他是以何種神色,端詳著她看著自己的夫君對另一個女子的情深意切。
多年禮數的教養,比她的心思更順從而自然。如懿起身,行禮如儀。
皇帝的語氣聽不出任何端倪,神色冷冽如冰。不過這一向日子,他偶然見到她,便是這般麵孔,倒也尋常。
李玉的臉早嚇白了。大約從方才進來,皇帝便不許他出聲。皇帝坐下,拐了口李玉奉上的茶水,蹙眉道:“今兒怎麽想起用楓露茶了。令貴妃給朕挑的金線春芽甚好,換那個。”
她聽得懂皇帝的意思,楓露茶是她從前挑了放在養心殿的。李玉斟上此茶,不過是讓皇帝念著她從前的心意。
這意思再明白不過了。李玉尷尬,忙退了下去。她卻不尷尬,又福一福,“臣妾告退。”
皇帝覷著她,“你的規矩是孝賢皇後在世時調教的。如今孝賢皇後去了,你也這般不知進退了麽?”
如懿欠身,麵目溫順得無可挑剔,“臣妾知道皇上往長春宮追念孝賢皇後,睹物思人。正巧見暖閣裏有新謄的皇上的禦製詩,篇篇情深,字字血淚。臣妾細觀,念著孝賢皇後昔日為何得皇上這般愛重,也可加勉。”
皇帝看著她,那眼神是寒雨夜裏的電光,是明亮的鋒刃,“孝賢皇後在時,溫和馴順,從不敢拂逆聯,也不會爭風吃醋,更不會作此冷嘲熱諷之語。終究是你出身教養,不如富察大族多矣。”
她揚起眉,精心描過的青黛色是高懸的新月,冷冷掛在高寒深藍的天際,“臣妾這般不如,皇上垂愛,屬意臣妾為繼後,當真是錯愛了。”
皇帝也不言語,冷冷看著她,隨手去翻閱那些詩詞,徐徐道:“婉嬪從來不聲不響,難得有這樣的心思,能將朕對孝賢皇後追念的隻字片語集攏。朕自己看著,也是愧悔又感動。”
如懿凝眸,將細紋般碎裂的
痛楚掩於平淡的口吻之下,“是。不止皇上,臣妾看了也很感動。這些年來,皇上隻要經過濟南,都會繞城而過,不肯進城,隻為孝賢皇後病逝於濟南。孝賢皇後的遺物都留在長春宮中,這麽多年一桌一椅都未曾動過,是舊日麵貌。睹物思人,豈不傷懷?連孝賢皇後曾親手做的燧囊,也供在宮中。而對和敬公主,也疼愛逾常,惠及額附。若非婉嬪有心,臣妾雖知皇上常有悼亡之作,卻不意有如此之多。”
皇帝聽她娓娓道來,眸中連半點漣漪也無,不覺眼角飛起,謔道:“皇後真是賢惠,半點妒意也無。”
如懿的唇是晚春謝了的殘紅,淺淺的緋色,沉靜不己,“皇上曾經指責臣妾嫉妒容繽,臣妾受教。至於孝賢皇後,乃是皇上發妻,皇上情深幾許,都是人之常情,臣妾難道會與離世之人苦爭高下麽?”
皇帝的口氣溫和了幾許,“如懿,這些詩,朕並非是說你不好。”
“臣妾的不足臣妾自知。”她笑色頗黯,“皇上,臣妾看了您對孝賢皇後的深情,真是欣慰。哪一日臣妾棄世而去,昨日種種,皇上或許也不與臣妾計較了吧。”
皇帝的臉色有些難看,是陰陰欲雨的混沌,“你的意思,是朕不曾好好愛惜孝賢皇後,待她身死之後才萬般追憶,空自錯付了?”
她的笑是淡淡的稀薄的雲影,“皇上誤會了。臣妾說過,隻是欣慰而己。人死萬事空,真好,一切煩惱皆消。”
清日無塵,日麗風柔。日色如金,柳蔭淺碧。園中早櫻開得正好,折三兩枝以清水養在古蓮紋青釉瓶內,一束一束嬌豔的輕粉,如蓬蓬的雲霞,撩動人心。那櫻花是剛折的,沾染了草間薄露,靜奉殿內,隻覺那粉色的雲揉進了眼簾裏,望著肌骨生相對之時,唯有他與她是冷的。笑也冷,靜也冷;言語是冷,無言也是冷。竟然覓不到一絲溫沉的暖。
那些記憶中深入骨髓的愛意與依靠、期盼與渴求呢?她這一生所有,無一不與眼前的男子息息相關,卻不想,到了此時此刻,看著他,也是寒意頓生。
皇帝聽著她的淡然,她的冷漠,微微搖首,“如懿,朕冷落你的這些日子,你倒是通透了許多。可是你對朕,連一個女人該有的情緒都沒有了麽?朕倒想起來,當日在寶月樓,對著朕與容嬪,你是何等措辭激烈。”
如懿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駭然失笑。她一雙眸子深深盯著他,“那麽臣妾該如何?撒嬌、吃醋、嫉妒,還是吵鬧?臣妾不知道何種作為是對,何種作為是
錯。如果皇上盼著臣妾嫉妒傷心,那當日為何責罵臣妾醋妒害了容嬪。若是皇上希望臣妾保持皇後應有的氣度與容忍,那您希望在臣妾的臉上看到何種情緒?無論臣妾如何做,都不能成全您的心意。既然都是錯,臣妾受著就是了。”
皇帝一字一字緩緩地道:“如懿,朕己經老了,年歲越大,越懷念當年孝賢皇後的溫和隱忍。如懿,你的鋒芒太利。為何不能如孝賢皇後一般?朕不悅時發怒時,孝賢皇後都格外溫順寧和,你卻一定要說出傷朕的話麽?”
“有的話,許多人不能說,不敢說。臣妾也想忍住不言,卻一生也未學會。臣妾聽聞皇上常去長春宮睹物思人,悼念孝賢皇後。臣妾隻是覺得,生前未能好好待她,信任她,身後百般思念追悔,有何意義?”她俯身三拜,鄭重道,“皇上,臣妾知道您的不滿。臣妾也自知無能,有負於皇上,更不知如何順應才是對。”
她穿著瘦瘦的淺青絲綿旗裝,鑲著玉蘿色的邊,窄窄地裹著身體。因是來見皇帝,繡紋也格外鄭重些,繡千枝千葉排紫平金海棠,每一花,每一瓣,纏金繞紫。她在胸前如意雙花紐子上墜了一枚刺繡香囊,沉甸甸的,綴著白玉蝴蝶的墜子。每一起伏,重重敲在胸上,沉悶無聲。
皇帝聽她的話,隻覺早春寒氣緩緩浸衣,胸中一股窒悶,無從宣泄,他忍了忍氣,沉聲道:“朕鞠育永璂多日,也覺得這孩子該悉心管教。你的性子素來別扭,不如將永璂挪去愉妃處教養,也可學得永琪七八分樣子。你便好好靜心,守己思過吧。”
那是遲早要來的命數。
然而如懿還是悚然大震,“皇上,永璂是臣妾的親生子!”
“那又如何?”皇帝的口吻淡漠如煙,“令貴妃尚有公主養在穎妃膝下,你既然要靜心思過,帶著孩子亦不方便。”他眼波流漾,似有幾分居高臨下的鄙夷,“怎麽?你會求朕?”
他是看死了她,不過是一介女子,畢生所得,不過是依附於他。她的心底在抽痛,可是跟著這樣不識抬舉的額娘,又有什麽益處。她屈膝,溫柔有禮,“多謝皇上,愉妃與臣妾情同姐妹,永璂送到愉妃身邊教養,來日也可學得永琪的好處,為皇上分憂。”
她言畢,再不停頓,急急退卻。
她走得極快,足下帶著風,以決絕的姿態壓抑著心底漸漸迫出的疼痛。
永璂不能在身邊,固然是大慟,可與其讓孩子的眼睛過早地看清自己身為皇後卻備受冷落的尷尬,看清世態炎
涼的碾磨,不如送去海蘭那裏,得一分清靜自在。
盤旋在腦海中的,分明是皇帝多年來寫下的深情之語,故劍情深,她不過是一把新琴。噫!這麽多年的相隨相伴,情感被歲月漸漸熬煎,己逝的人被風霜剝蝕了所有不悅的記憶,成為嶄新完美的一個人兒。而自己,卻因為活著,因為唿吸著,卻熬成了不堪入目的焦蝴,烙在他眼底心上,叫人嫌惡。那麽,又為何要苦苦癡纏,分崩離析,走到連活著都是一種錯誤的境地。
這般念頭,似一把鋒銳的青霜劍,狠狠刺入她心口。因著太鋒利,來得太突兀,竟連半分血漬都不見。她隻能任它這般刺著,一拔出來隻會鮮血飛濺。她知道的,從她看到那句話的時候,那柄劍便終身再難拔去。容珮見她這般跌跌撞撞出來,嚇得麵色青白,急急扶住了,也不敢多問。
她倦得很,低聲道:“迴宮。”
沒有可以覓得溫暖的地方,這樣的痛楚與恥辱也無人可訴,隻得迴到冰冷的宮苑,哪怕自己蜷縮起來舔舐傷口,也好過在這裏再多留片刻。台階怎的那樣長,總走不到盡頭。迎麵而來的,竟是一身華衣的婉嬪,身姿楚楚,下得輦轎來。
婉嬪瞧見如懿,便有愧色,也不敢避,隻得行了莫大的禮數,當著冷風迎頭跪下,淒淒道:“皇後娘娘萬安。”
一股子鮮血湧到喉頭,逼得嗓子眼發甜。就是眼前這個女子,這個一往情深的女子,將這些悼亡之作,齊齊湊到她眼前,叫她看見。
深深吸一口氣,定定站住,依舊繃出素來端和的皇後之範,沉著道:“起來!”
雖然正是當行得令的時候,有難得的寵眷,她也不過是一身煙霞色華雲緞穿珠繡雙抱蘭萱袍子。那樣精工繡致的衣裳,落在她身上總有不勝之態,仿佛撐不起料子的骨架似的,怯怯地叫人憐惜。那領口與袖口滾著水青色的邊,點著一朵一朵暗紅的千葉石榴,是初夏將至的歡喜與茂盛,一簇簇漫漫開著,是點燃的火焰,直直焚進她的心底,焚得都快成了灰燼。
如懿沉沉打量著她,“很好。聽聞孝賢皇後死忌將至,你倒是想了極好的法子,略表皇上與孝賢皇後恩深義重。”
婉嬪聽她這般說,早沒了主心骨,更怯了三分,哪裏還敢抬頭。她見如懿氣息深長,像是忍著一口怨氣不發,更兼容珮神色慌亂,早猜到了幾分,慌忙道:“皇後娘娘恕罪。”
“恕罪?你何罪之有?”她的聲息微微一抖,很快恢複肅然的平靜,“你不過
是告訴了本宮一些本宮一直充耳不聞假裝不曾看見的東西。”她鬱然鬆一口氣,“不是你,也有別人,遲早有人要逼著本宮看清事實,看清自己不如別人。”
婉嬪牽著她的袖子,滿臉的惶惑與不安,依依道:“皇後娘娘,臣妾知道不該拿孝賢皇後去邀寵。可是,可是……”她咬著唇,想是用力,咬出了深深的印子,“可是皇上從來沒好好看過臣妾一眼,臣妾隻是想讓皇上記得,還有臣妾這麽一個人。”
不能不憐憫她的一腔情意,但若被人利用,又是多麽可惜。如懿便問:“是誰教你的?”
“是令貴妃,她可憐臣妾,所以教了臣妾這個法子,也果然有用,連和敬公主亦讚不絕口。”婉嬪怯生生看著如懿,不勝卑弱,一雙手不知該放置何處,淚如雨下,“皇後娘娘,對不住。對不住。”
非得被人利用,才得以在所愛之人的眼中有立錐之地,卻又能站多久?婉嬪已然拔得頭籌,可後來人何等聰明,早有晉嬪之流,將皇帝悼亡孝賢皇後的詩詞,刊印出來,流傳天下。到頭來,也不過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如懿凝視著她,長歎一聲,抽袖而去。
婉嬪不是一個壞人。甚至,她是一個難得的好人。隱忍、溫婉,連愛意亦深沉低調,從不輕易傷害人。但,有時好人也會不討人喜歡,壞人也不一定讓人討厭。
在婉嬪處,她照見的是沉默隱忍的愛意,是無言的企盼與守望,而香見處是盛大的歡悅與渴愛之下令人戰栗避拒的惶恐與掙紮。那麽她呢,她的愛,她曾經一往情深執念不肯放低的愛,都給了誰呢?
是那個眉目清澈的少年,永遠在她的記憶深處,輕輕喚她一聲:“青櫻。”
那是一生裏最好的年歲了,丟不開,舍不得,忘不掉,卻再也迴不去了。
如懿這般沉寂,便是連容珮也看不過眼了。她思慮再三,還是出言:“皇後娘娘娘,令貴妃如此操縱婉嬪,討了皇上與和敬公主歡心,您便什麽也不做麽?”
如懿望著窗外陰陰欲墜的天氣,沉聲道:“本宮如今的處境,若憑一己之力,那是什麽也做不了,你去請毓瑚來一趟吧。”
毓瑚來得倒是很快,恭恭敬敬向如懿請了安,便道:“奴婢來之前常聽福珈說起,太後娘娘雖然己經不管事了,可眼瞧著令貴妃坐大,也是不喜。唉,說來也是昔年太後過於寬縱,小覷了她,才致如今的地步。太後娘娘偶爾提及,也很是懊悔。”
如
懿頷首,這些年皇帝與太後的關係和緩不少,加之太後幾乎不理前朝後宮事宜,隻安心頤養天年,皇帝更是有心彌合昔日母子情分的嫌隙,不由拿出少年時對太後的敬慕之心,盡天下之力極盡奉養。晨昏定省,節慶問安。每逢生辰重陽,更是搜羅天下奇珍,以博太後一笑。太後了盡世事,如何不知,於是越發沉靜,專心於佛道,享兒孫之樂。這般平衡下來,母子之間更見誠篤。所以太後縱使不喜嬿婉,也絕對不會主動出言。
如懿便道:“諸多子女之中,皇上最疼惜的和敬公主。蓋因孝賢皇後早逝,皇上心中總是痛惜。但公主何等尊貴的身份,總與嬪禦親近,也不是正理呀。其中的緣故,還請毓瑚姑姑分曉。畢竟,您是皇上跟前的老人啊。”
毓瑚忙忙叩首,起身離去。
和敬公主因是嫡出,素來自恃身份,矜持高貴,但對毓瑚這樣侍奉皇帝多年的老人,卻很是和顏悅色。和敬一壁吩咐了侍女給毓瑚上茶,一壁讓了坐下,十分客氣。二人傾談良久,和敬漸漸少了言語,隻是輕啜茶水。
半晌,和敬方問:“毓瑚姑姑,您方才說的可都當真?”
毓瑚了然微笑:“公主若不信,大可去查。當日令貴妃還是花房宮女,因在長春宮失手砸了盆花,才被孝賢皇後撥去淑嘉皇貴妃那兒教導,誰知淑嘉皇貴妃心狠手辣,那些年令貴妃備受折磨,您說她恨不恨淑嘉皇貴妃?”
和敬哂笑,不屑道:“淑嘉皇貴妃的性子,向來是得罪的多,結緣的少。她這般厲害,令貴妃自然怨恨無比。可令貴妃也會恨額娘麽?”
毓瑚一臉恭謹,欠身道:“公主深通人情世故,個中情由,您細想就能明白。”和敬低首沉思,撥弄著小指上寸許長的鎏金纏花護甲,默然片刻,方才含了冷峻之色,“是了。哪怕令貴妃不敢明著怨恨額娘,可也必定不是她所說的對額娘滿懷敬重。她當日就是花言巧語蒙騙我,借額娘的情分接近我。毓瑚姑姑,你說是不是?隻是姑姑為何到今日才告訴我這些?倒由得令貴妃巧言令色。”毓瑚歎口氣,遙遙望著長春宮方向,神色恭敬至極,“孝賢皇後節儉自持,是女中表率,深得皇上與後宮諸人敬重。原本令貴妃隻是與公主親近,奴婢也不明就裏。可如今令貴妃協理六宮,還借著皇上寫給孝賢皇後的悼詩興風作浪,借機打壓皇後,奴婢實在是覺得太過了。”和敬唇邊的笑意淡漠下來,她望著別處,冷然出聲:“你是不滿皇後委屈?”
毓瑚一臉懇切,推心置腹,“不。奴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