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過伴隨著行軍途中的交流,魏延和徐晃對於司馬懿的了解就更多了,以至於展現出來的態度,也逐漸變得不一樣了。


    對於徐晃來說,司馬懿在他眼中絕對是一個毋庸置疑的天才,不管是頭腦思維也好,還是對於軍隊的掌控也罷,在同年齡的人當中,絕對能排進天下前五。


    不過徐晃好歹受過劉桐那種變化速度極快的指揮方式和作戰方式,感受到了另類的巔峰,也見證過成熟穩重的諸葛亮,麵對軍神無所畏懼,甚至勝率還能比紙麵勝率更高一點的離譜程度。


    可以說不管是追求變化,還是真正意義上的身先士卒,亦或者是求穩而進,以變化治敵,以變化克敵。


    即使是在年輕一輩當中,這樣的作戰方式徐晃都見過,甚至還親身感受過其中的力量。


    至於老一輩人當中,那種方式和殘忍程度,就算是徐晃,現如今迴想起來也是心有餘悸。


    原本以為徐榮的作戰方式已經很兇殘了,但是沒有想過皇甫嵩訓練和教導他們的時,居然更兇殘。


    要不是有著內氣離體的身體素質,徐晃估計自己怕是得躺在那個訓練過程當中。


    事實上混過一段時間白波軍的徐晃,真的在戰場上和皇甫嵩打過,並且打出了極為優秀的戰績,至少放在其他人身上,那絕對稱得上是優秀。


    能夠帶著超過四成的兄弟活著離開,放眼天下,至少在那個時候,足以稱得上自豪了。


    雖說當時的皇甫嵩沒有追擊部隊,但也沒有掩蓋這一個優秀的現實。


    可以說經曆過這麽多的事情,徐晃也算是見多識廣了。


    再加上徐晃對自己的定位,就是過來幫忙打打下手,真要在戰局不利的時候,掩護大家一起撤退的人。


    在這種心態下的徐晃,那是真抱著一股期待年輕人未來的心態,所以對於司馬懿的命令,一般都會思考一下其中的正確和錯誤性,隻要不是大且致命的錯誤,都會選擇去執行。


    因為這樣做,也能夠讓這些年輕人知道,行使一些錯誤命令會帶來什麽樣的後果。


    換而言之,徐晃正常情況下不會去抗拒司馬懿的命令,雖然他也不太確定自己會做什麽,更多時候隻能夠隨機應變。


    終究是情報缺失過於嚴重,而且自身所得到的情報,很有可能存在嚴重的失真現象。


    十個情報裏麵有九個情報都是帕提亞給的,就這種情況,徐晃覺得自己還是以不變應萬變比較好。


    相比之下,魏延就可以說是完全不一樣了。


    從國內剛開始出發的時候,魏延知道自己前往中亞以後有可能麵臨的情況,可以說基本擺不脫被指揮的命運。


    對此,就算是生性高傲的魏延,也沒有表現出抗拒。


    畢竟在長安待了一段時間,好歹也接觸過夢境演練這種東西,並且在其中沉迷了一段時間。


    可以說在那一段時間,自認為自己還算是強者的魏延,差點都開始懷疑人生了。


    要不是看到連關羽這樣的人都輸了,魏延還真沒那麽容易走出來。


    不管是對於軍隊的指揮,還是戰場應對,或者是各種奇謀詭計,哪怕是劍走偏鋒、兵行險招,最後的結果還是輸。


    甚至大多數時候,都是被全滅的對象,那種見識真正的高度,明白自己藐小的心理情況,也讓魏延謹慎了不少。


    可以說在韓信和白起的開課過程當中,魏延雖然沒贏過,但是有機會,基本上都參與了。


    因為每一次輸,都能夠感受到自己的進步,魏延也就無所謂輸了。


    可以說在這個課堂參與的人當中,數量也可以說是比較多的,贏的人基本沒有,甚至連打成平局的人都沒有。


    本以為大家都這樣,結果在仔細了解過後,魏延發現諸葛亮強的離譜。


    因為他們所麵對的人,基本上都是白起或者韓信的掛件,俗稱有手就行。


    但是諸葛亮不一樣,每一次諸葛亮抽出時間參與夢境演練,對手不管是白起也好,還是韓信也罷,都會選擇親自下場。


    而其中彼此之間所表現出來的指揮方式和戰鬥模式,甚至讓自認為了解眾多的魏延,都有一種長見識的感覺。


    雙方的手段都很強,都屬於眼睛能夠看得懂,但是腦袋就死活理解不了的情況。


    正是這一點,讓魏延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難怪那麽年紀輕輕就能夠統帥一支大軍,執行對外作戰。


    然後想到對方更擅長的內政,貌似還是比軍事更強的程度,魏延也就隻能感慨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了。


    正是有了這種認知,再加上能從諸葛亮演練的過程當中可以學習一些陣法知識。


    並且諸葛亮並不介意他學,甚至有時間的時候還教一教,這種情況下,魏延就算是生性高傲,麵對諸葛亮也會帶著一絲尊重。


    所以在得知中亞的部分情報以後,秉承著大家都是同齡人,而且諸葛亮還和司馬懿相處了那麽久,肯定對司馬懿了解頗深。


    基於這一個前提,魏延也詢問了一下諸葛亮對於司馬懿的看法,試圖提前了解一下司馬懿。


    魏延又不是蠢貨,在得知對方有可能是自己統帥的情況下,豈能一點準備都沒有?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哪怕是對於未來有可能的上司,也要做好充足的準備。


    而麵對魏延的詢問,諸葛亮在思考過後,想起那個腦袋與身體不合拍的憂鬱青年,還是給了一個頗為不錯的評價。


    “仲達,確實當得起世之奇才,在軍事方麵足以獨樹一幟,算是一個亦敵亦友的朋友吧…”迴想起司馬懿的念念不忘,諸葛亮覺得還是要滿足對方的想法。


    而聽到這種迴答的魏延,腦海當中的想法就很簡單了。


    能夠和諸葛亮比劃的存在,那絕對不是他所能夠超越的對象。


    能夠被絕世天才稱作為朋友的人,大概率也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天才。


    而這,也是魏延最開始來到泰西封,基本上沒怎麽跳的原因。


    因為從一開始,就把司馬懿放到了等同於諸葛亮的實力地位上,那自然也會多很多尊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三群聊: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混日子的又一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混日子的又一天並收藏神三群聊: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