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內髒。"黃傑遠咬著牙說道,"而且就像傳聞所說的那樣,那人頭和內髒都是……都是被煮熟的。"
慕劍雲的喉頭發出咕咕的聲音,她費盡力氣才把那翻湧而上的幹嘔欲望壓了迴去。
而對於那旅行包的可怕描述仍在繼續。
"因為被煮過,所以那顆人頭是暗紅色的,臉上的皮膚全都浮腫起來。那些內髒則又被分別包在五個透明的塑料袋裏,碼放在人頭周圍,其中腸子還是先整整齊齊地疊好之後才裝進袋子裏的。"
這下連羅飛都有些愕然了。其實無論兇手如何殘暴他都不會吃驚,他驚訝的是黃傑遠最後提到的那個細節。當兇手將死者的腸子整齊疊放的時候,他該是怎樣一種冷靜而又悠閑的心態?在這樣的心態下操作如此可怕的罪行,那真是一個令人聞所未聞的冷血惡魔!
黃傑遠緩了緩神,然後繼續迴憶道:"當時每一個在現場的人,感覺都隻能用震驚兩個自來形容。鑒於案情重大,我立刻將相關情況向上級領導作了匯報。很快,一個由公安局長牽頭,市刑警隊作為參戰主力的專案組就成立了,並且在建築工地現場召開了第一次工作會議。在會議上,此案被定性為一一二特大惡性殺人碎屍案,同時確定了幾個主攻方向:一是在全市範圍內進行搜排,尋找死者屍體的其他部分;二是調查近期市內失蹤的女性人口,確定屍源;三是加強巡邏和安全警示,以防歹徒再次行兇。"
"嗯。"羅飛沉吟著點點頭,"方向是沒問題的,後來的進展如何?"
"尋找屍體方麵,很快就有了新的發現。協查人員先是在延淩路的一處垃圾堆裏又找到了一個黑色塑料袋,袋子裏裝有近十斤的人體肉片和兩根手指;到接近中午的時候,在東繞城公路旁的草叢中又發現了一個用破舊床單卷起的包裹,在包裹內找到了第三個裝有人體肉片和手指的塑料袋,除此之外,包裹裏還有一整套女性的內外衣物,同樣也是折疊得整整齊齊--不過在此之後,警方就再也沒有找到過其他的死者遺骸。"
"這樣的話,一共就是三包肉片,還有一個裝有頭顱和內髒的旅行包?"
"是的。"
"三包肉
片一共不到三十斤吧?也就是說,死者遺骸有一半以上都沒有找到,包括她的主體骨骼。"
"是的。"黃傑遠看起來有些沮喪,然後他主動解釋道,"這其中的原因,我們也專門分析過:多半是案犯對剩餘屍骸的拋棄采取了更加隱蔽的方式,比如說掩埋、焚燒,或者是拋棄到城郊野外等等。當然,社會上還有一些毫無根據的謠言……"
"被吃了?"因為此前聽過慕劍雲的講述,所以羅飛立刻就想到那謠言會是怎樣的,他幾乎不用思索就搖頭否定說,"這種可能性基本上不用考慮了。如果那真的是一個吃人的惡魔,他肯定不會把骨骼留下,卻把肉片到處亂扔吧?"
慕劍雲點頭表示認同。可怕的吃人謠言經羅飛澄清之後,她的臉色看起來也舒緩了一些。
"好了,現在說說屍源是怎麽確定的吧。"羅飛的思路毫不停歇地沿著案情繼續往前推進。
黃傑遠重又點起一根香煙,深吸了一口後說道:"我們先是排查了全市近期的失蹤人口,但沒有找到目標。無奈之下,我們又在全市發行量最大的日報上登了認屍公告,並且附上了死者的衣物照片--紅色的羽絨服,就是慕老師上學時看到過的那張。然後到了一月十五號的時候,職業大學的幾個女生來聯係專案組,說她們宿舍的一個同學有好幾天沒迴來了,而認屍公告裏的那件羽絨服很像是她平時穿的衣服。
專案組立刻帶著這幾個女生對死者衣物進行了實體辨認。她們一致認為那幾件衣服就是失蹤的同學所穿。這個時候我心裏已經有百分之九十的把握了。隨後那幾個女生又提出來要看看屍體,我還不想讓她們看,那確實是太恐怖了。不過那幾個女生卻要堅持--也是同學一場的,確實放心不下吧。於是我就把膽子最大的一個女生帶到了法醫那裏,她隻對那顆頭顱瞄了一眼就確定說:就是她,就是她!同時她像蝦米一樣躬著身體,連哭帶吐的,鼻涕、眼淚、胃液什麽的全都出來了。不過死者的身份終於得到確定:本市職業大學財會專業大二的學生馮春玲。"
"職業大學的學生……她是哪天開始失蹤的?"
"一月十號上午外出,此後就一直沒有迴來。"
"那就是有五天的時間
了?這麽長的時間,她的同學就沒有警覺?學校也不管嗎?"羅飛頗有些奇怪地問道。
"那時是期末,大學裏的課程已經結束了,學生們都在複習備考,所以校方並不知道馮春玲失蹤的事情。至於她的宿舍同學雖然知道情況,但也沒有多想。因為死者此前就有過夜不歸宿的先例。而且她的老家距離省城也就兩百公裏的路程,迴家複習去了也不一定。如果不是那幾個女孩看到了認屍公告,恐怕死者身份的確認還要拖延幾天呢。"
是這樣?這倒也說得通。不過很顯然死者與舍友間的關係並不親近,否則別人不至於對她的行蹤一點都不了解。為了驗證自己的這個推測,羅飛便又問黃傑遠:"根據你們後續的調查,死者是個什麽樣的人?"
"死者馮春玲一九七二年出生,遇害時還不滿二十周歲。據她的同學反應,此人的性格比較內向,甚至是有些孤僻。平時她很少在宿舍裏和舍友們相處,即使在的時候,也多半是一個人聽歌、看書什麽的。她大部分的課餘時間都是在校外渡過,不過具體在幹些什麽,有哪些朋友,卻很少有人知道。"
羅飛"嗯"了一聲,這番描述和自己的判斷基本吻合,然後他又輕輕地咂著嘴說道:"如果這樣的話,就給警方分析死者的社會關係帶來不小的難度了。"
"確實如此。"黃傑遠搖晃著手中的香煙,像是訴苦一般地說道:"如果是現在就好了,去手機營業廳把死者的通話記錄調出來一看,所有的聯係人一目了然。可當時根本沒有這樣的聯係方式,警方隻能靠調查走訪的方法去了解死者曾和哪些人有過接觸。可由於死者在學校一貫保持著獨來獨往的風格,這樣的走訪就很難獲得有效的信息。"
分析死者的社會關係,這是任何一樁兇殺案在偵破時的首選思路。可對於"一一二碎屍案",這第一步就遇到了困難。
不過羅飛此刻也不忙展開自己的思路,他還是以詢問和了解為主。
"那警方後來的偵破方向是怎麽確定的呢?"
黃傑遠無奈地撇著嘴:"隻能采用最笨的辦法--大海撈針。"
羅飛倒並沒有顯出鄙視的神色,他反而是肯定般地點了點頭:"在很
多時候,最笨的辦法也正是最有效的辦法--隻要能保證人手充足。"
黃傑遠"嘿"了一聲道:"人手倒是沒問題的。案發之後,因為社會影響太大,市局不得不公開向民眾下了軍令狀:年內務必破案。隨後整個係統的警力幾乎全被調動起來,在整個省城進行了一次大排查。"
"全城排查?沒有劃定重點目標嗎?"羅飛略皺了皺眉。雖說是大海撈針的戰略,但如果完全胡子眉毛一把抓的話,便有再多的警力也難以應付啊。
"目標還是有的。"卻聽黃傑遠解釋道,"當時我們劃定了一個範圍,兩個區域,三個人群進行重點排查。"
"哦?"羅飛繞有興趣地挑著眉頭,"詳細說說?"
"一個範圍就是以職業大學為中心,因為死者的活動軌跡顯然也是以此為中心的。我們幾乎調查了全校所有的師生,同時對學校周圍的商店飯館等公眾場所也進行了走訪。"
這倒是最基本的思路,羅飛又問:"有什麽線索嗎?"
"沒有找到作案嫌疑者。唯一的收獲就是找到了馮春玲生前經常會光顧的幾個音像店和書店--都在學校正門附近。"
"她是一月十號失蹤的。那麽從十號到案發的時間段內,她去過這些地方嗎?"
黃傑遠道:"沒有。"
這樣的話,這個線索的意義就不大了。羅飛便繼續往下問道:"那兩個區域又是怎麽確定的?"
"兩個區域是根據拋屍地點分析出來的最有可能的歹徒行兇地點。從空間分布來看,四處發現死者殘骸的地點正好形成了一個口字形。考慮到歹徒不太可能攜帶四個包裹外出拋屍,所以他的拋屍行為應該是分成四次完成的。從案犯心理來說,他在每一次拋屍的時候都不會重複此前走過的道路。照這個思路分析,四個拋屍地點應該出現在作案現場的四個不同的方向上,也就是說作案現場位於口字形的內部。所以我們這個範圍內兩個居住聚集點也作為了重點排查區域。"
"有線索嗎?"
黃傑遠沉默著搖搖頭。
羅飛把兩手合在一起搓了搓:"嗯……那就在說說三個人群吧。"
"所謂三個人群,就是醫生、屠夫和外來流動人員。"黃傑遠先總體概括,然後又開始詳細介紹,"從屍體被殘害的程度來看,兇手的心理承受能力極強,而且分屍的手法嫻熟老練,如果從職業特征來考慮,可能醫生和屠夫比較吻合這種特點。另外外來流動人員處於社會底層,性需求壓抑,做事不計後果,並且很容易滋生報複社會的心態,所以我們把這類人也定為重點摸排的對象。"
像這樣血腥殘暴的案件的確不是一般人能夠完成的,把醫生和屠夫納為重點懷疑人群合情合理。相較之下,外來流動人員的入圍就顯得有些無奈了,因為幾乎所有的無頭命案發生之後,警方都會首先把視線盯在這個人群身上,這恐怕也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悲哀吧。
"這樣的摸排也還是沒有線索嗎?"雖然已經猜到答案是什麽,但羅飛還是例行公事般地問了一句。
"沒有。"黃傑遠低頭彈著煙灰,表情既尷尬又無奈。
"確實是個厲害的家夥……"羅飛自言自語地說道。憑良心而言,警方確定的所謂"一個範圍、兩個區域、三個人群"的重點目標還是頗有講究的,但辛苦的排查卻沒有獲得預期的效果,那隻能說明兇犯躲避警方視線的能力更為棋高一籌。
"看來大海撈針的方法是行不通了。"羅飛略琢磨了片刻,又想到些其他的思路,又問,"對拋屍現場的勘查結果如何?"
黃傑遠輕歎了一口氣:"說起來也真是巧了。一月十二號那天淩晨時分,省城恰好開始下雪,直到上午九點多鍾才漸漸停歇。所以案犯拋屍時留下的腳印、指紋等痕跡都被積雪破壞了。嘿,就好像是老天也要故意刁難我們呢。"
羅飛右手握拳,抻出一根食指撫摩著下巴頦,然後他微搖著頭說:"這恐怕不是老天的刁難,是那個家夥利用了天氣狀況而已。如果那天沒有下雪的話,也許他會等待,或者選擇其他的方式毀滅痕跡,總之我不認為他會在現場留下類似腳印指紋這樣的明顯線索。"
黃傑遠愣了一下:&quo
t;或許……或許確實像你說的吧,以那個家夥的手段,應該不會犯下這樣的低級錯誤。"
羅飛更加明確地把自己先前的想法又表達了一遍:"我剛才提到現場勘查的情況,主要是想知道:從盛放受害者遺骸的等物品上能不能找到突破口?"
在犯罪現場遺留物中尋找線索也是警方慣用的刑偵手法之一。從理論上來說,每一件遺留物都可以調查到它的出處。然後再以出處為源頭追尋同類物品的流向,這樣便可以大致鎖定物品使用者的活動範圍。羅飛在龍州時就用這種手法破獲過一起兇殺案。當時死者被裝在一個大號旅行箱中,拋屍野外。羅飛便帶著這個旅行箱到當地的箱包市場進行查訪,對近期購買過這種旅行箱的顧客都進行了特征素描,並最終憑借著素描出來的畫像抓到了真兇。
可惜對於"一一二碎屍案",這樣的方法仍然是行不通的。黃傑遠沮喪地告訴羅飛:"當年我們也曾順著這個思路展開過工作,可是很快就進行不下去了。首先是裝肉片的塑料袋實在太過普通,市內任何一家菜市場、雜貨店幾乎都能找到,並且都是免費取用;而用來裝頭顱內髒的旅行包和包裹衣物的床單不僅普通,還都是非常陳舊的物品,其使用年限至少已超過五年。要查出這些東西五年之前的來源和流向,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聽黃傑遠這麽一說,羅飛也隻好搖頭放棄了,他眯著眼睛感慨道:"這個家夥……他的一舉一動還真是滴水不漏呢。"
"確實如此。他好像是非常熟悉警方的探案程序,所以每一個環節都進行了極具針對性的防範措施。我帶著專案組沒日沒夜地鏖戰了幾個月,可還是一無所獲。"黃傑遠說到此處,目光特意停在了羅飛的臉上,頓了頓又道,"在這種情況下,我隻好厚起臉皮,又去求助已經推退隱多年的丁科。"
聽到"丁科"這兩個字,不僅羅飛的精神一振,就連一直在痛苦中煎熬的慕劍雲也突然間恢複了神采。不管一一二碎屍案多麽轟動離奇,這倆人來訪的目的還是要去查詢丁科的下落。而根據傳言,丁科也是被一一二案件逼得銷聲匿跡的呢。事實究竟是怎樣呢?正需要麵前的這個前刑警隊隊長給出答案。
"丁科……"羅飛喃喃地歎道,"那時候他退出警界已經有八年了吧?
據說這期間他也幫過你不少忙?"
"是的。"黃傑遠坦然承認,"畢竟他還算是我的師傅。所以案子上有了什麽困難,我總免不了要去找他。他那時候已經退隱在城郊,每天種種花,養養鳥,日子倒悠閑得很。雖然年紀大了,卻比在刑警隊的時候還要精神。不過他並不喜歡我去找他,用他的話說:我每去一次,他都要耗費數天的精力心血,簡直就和折壽一樣。"
羅飛苦笑著搖搖頭。的確,刑偵工作的強度可不是一般人能夠適應的,一旦投入到某樁案件之中,那你就甭想歇一口氣,直到將案犯繩之於法的那一天。
"那你這次去找他,又是什麽結果呢?"慕劍雲卻不關心這些題外話,隻想急切地詢問結果。
"他照例又抱怨了我一通。不過抱怨歸抱怨,他還是聽我把案情詳細地介紹了一遍。然後他告訴我,讓我半個月之後再去找他。嘿,半個月啊,他以前可從來沒提過這麽長的時間!"
慕劍雲聽著黃傑遠的感慨,有些不明所以:"這時間有什麽說法嗎?"
"這時間就代表了他需要破案的天數。你們也知道,在八年間我找過他很多次。每次他都是這樣,聽完講完案情之後,就告訴我一個時間,讓我到時再來找他。這時間少則一兩天,多則三五天,但從沒有超過一個星期的。我再過來的時候,他便會在案情最關鍵的地方點撥我幾句,雖然隻是聊聊數語,但我知道那都是他數天裏苦思出的精華。當我根據他的指點再去破案時,原本僵持的局麵立刻便迎刃而解,無一例外。"
"哦。"慕劍雲點點頭:這樣的探案方式還真是充滿了傳奇色彩。隨後她又感歎道:"那這次提出的時間是半個月,這說明丁科也知道,這次碎屍案的難度比以往任何案件都要大得多呢!"
《死刑通知單之宿命》(21)
黃傑遠不說話,似乎這根本就是個無需討論的事實。
又聽羅飛問道:"半個月之後情況怎樣?"
伴著這句問話,羅飛和慕劍雲的目光中都顯出極為期待的神色。對於這起血腥而又棘手的案件,誰不想聽聽丁科會給出怎樣的意見呢?
黃傑遠抬頭看著二人,神色卻黯然得很。然後他苦笑
著說道:"之後的情況--你們都已經知道了。"
羅飛和慕劍雲先是一愣,不過很快便意識到什麽。
"你沒有再見到丁科?"羅飛猜測著問道。
"是的--"黃傑遠輕歎一聲,"等我好不容易熬夠了半個月,再去找丁科的時候,他卻已經搬走了。誰也不知道他去了哪裏,他也沒有給任何人留下聯係方式。"
本是充滿了希望,但最終希望卻像肥皂泡一樣破滅。慕劍雲很理解黃傑遠當年該是怎樣一種落寞的性情,不過她還是忍不住提醒對方:"他好像就是在刻意躲著你呢。"
黃傑遠癟癟嘴,算是黯然默認了。
"因為他對這起案件也無計可施嗎?"慕劍雲要打破砂鍋問到底一般。
"我不知道,我從此再也沒有見到過他。"黃傑遠的態度有些逃避,不過在遲疑片刻後,他還是無奈地補充道:"這種可能性……應該是最大的。"
確實,除了如此解釋,還能有什麽別的理由呢?如果丁科隻是厭倦了繁瑣的探案工作,他完全可以在黃傑遠第一次登門時就迴絕對方。在做出承諾之後又選擇消失,隻能是那承諾無法兌現的緣故吧?
羅飛也顯出些失落的情緒。不僅為一一二案件的阻滯,更因為丁科這般的退出方式。作為一個聲名顯赫的警界傳奇,即使無法完成承諾,也該給期待者留一個交待啊。就這樣失約離去,多少有點不負責任的感覺。
不過從丁科處理"四七劫案"時的先例來看,這種處事方式好像也正符合他的性格。當麵對無法處置的難題之時,他並不會勉強自己,逃避總會成為他偏愛的選擇。
或許這也是被名聲所累的緣故吧。那麽一起大案子,自然是警界所有人目光的焦點所在。一旦走上前去,再想往後退是肯定不可能了。在這種情況下,一次失敗便會被所有的人銘記,足以褪卻此前數十年積累的勝利光環。
所謂"高處不勝寒"正是這個意思。當你已經在眾人心目中成為勝利的化身,那麽勝利對你就不再具備更多的意義;人們對你唯一的關注點僅在於:你什麽時候會失敗。
所以你便會格外地害怕失敗。當再有挑戰到來的時候,你已經
沒有勇氣去坦然麵對。在這個時候,逃避就成了你無奈的選擇。
丁科或許隻是在重複一個英雄到達頂峰後的必經之路而已。而他這一退,就更沒有再複出的理由了。難怪在長達十年的時間裏,人們都無法找到他的行蹤。也許隻要"一一二碎屍案"還沒破,丁科這個名字就隻能作為一個傳說封存在人們的記憶中吧。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文紅兵的死亡之謎又何時才能真相大白?以此事為線索追尋eumenides的蹤跡是否是走入了一條死胡同?
羅飛越想越是煩悶,他用手揉了揉太陽穴,想籍此舒緩頭腦中的壓力。
慕劍雲的注意力卻還集中在此前的議題上。她正在無奈地感歎道:"連丁科都這樣了……那這起案件此後還有什麽進展嗎?"
黃傑遠自嘲地搖頭苦笑著:"事實上,在失去丁科的幫助之後,我已經基本上絕望了。不過身為刑警隊長,我必須堅持下去,死馬當作活馬醫吧。在接下來幾個月的時間裏,我帶著我的隊員像過篩子一樣把省城幾乎篩了一遍,可就像我自己早都預料到的,我們連那家夥的一根寒毛也沒有抓住。就這樣一直到了一九九二年年底,組織上為了平息民眾的不滿,把我這個刑警隊長給免了。"
慕劍雲用同情的目光看著黃傑遠。這樣的處理,真是有點找人背黑鍋的意思。不過話又說迴來,此事這麽大的社會影響,總得抓出個說法來吧?兇手找不到,刑警隊長難辭其疚。畢竟你在這個位置上,就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來。
黃傑遠看懂了慕劍雲的情緒。他微微地笑了笑,神色頗為複雜:"當時免我的職,對我倒也是一種解脫--我已經被那起案子壓得實在是受不住了。嘿,可這樣的事情對一個警察來說無疑是最大的恥辱。我自己覺得沒臉在刑警隊裏呆下去了,所以我不久之後就辭了職,成了你們現在看到的社會人。"
慕劍雲微笑著迴應黃傑遠,似乎她同樣明了對方的所想。
"看起來你也是在逃避,但你卻和丁科不一樣。因為你雖然不再是一名刑警,但你卻從來沒有忘記一一二碎屍案。甚至警方已經把此案封存在檔案館裏了,而你卻還在苦苦尋找那名兇手的蹤跡。你從來沒有放棄過--"她直視著對方的眼睛,"--我說得對嗎?"
像
慕劍雲的喉頭發出咕咕的聲音,她費盡力氣才把那翻湧而上的幹嘔欲望壓了迴去。
而對於那旅行包的可怕描述仍在繼續。
"因為被煮過,所以那顆人頭是暗紅色的,臉上的皮膚全都浮腫起來。那些內髒則又被分別包在五個透明的塑料袋裏,碼放在人頭周圍,其中腸子還是先整整齊齊地疊好之後才裝進袋子裏的。"
這下連羅飛都有些愕然了。其實無論兇手如何殘暴他都不會吃驚,他驚訝的是黃傑遠最後提到的那個細節。當兇手將死者的腸子整齊疊放的時候,他該是怎樣一種冷靜而又悠閑的心態?在這樣的心態下操作如此可怕的罪行,那真是一個令人聞所未聞的冷血惡魔!
黃傑遠緩了緩神,然後繼續迴憶道:"當時每一個在現場的人,感覺都隻能用震驚兩個自來形容。鑒於案情重大,我立刻將相關情況向上級領導作了匯報。很快,一個由公安局長牽頭,市刑警隊作為參戰主力的專案組就成立了,並且在建築工地現場召開了第一次工作會議。在會議上,此案被定性為一一二特大惡性殺人碎屍案,同時確定了幾個主攻方向:一是在全市範圍內進行搜排,尋找死者屍體的其他部分;二是調查近期市內失蹤的女性人口,確定屍源;三是加強巡邏和安全警示,以防歹徒再次行兇。"
"嗯。"羅飛沉吟著點點頭,"方向是沒問題的,後來的進展如何?"
"尋找屍體方麵,很快就有了新的發現。協查人員先是在延淩路的一處垃圾堆裏又找到了一個黑色塑料袋,袋子裏裝有近十斤的人體肉片和兩根手指;到接近中午的時候,在東繞城公路旁的草叢中又發現了一個用破舊床單卷起的包裹,在包裹內找到了第三個裝有人體肉片和手指的塑料袋,除此之外,包裹裏還有一整套女性的內外衣物,同樣也是折疊得整整齊齊--不過在此之後,警方就再也沒有找到過其他的死者遺骸。"
"這樣的話,一共就是三包肉片,還有一個裝有頭顱和內髒的旅行包?"
"是的。"
"三包肉
片一共不到三十斤吧?也就是說,死者遺骸有一半以上都沒有找到,包括她的主體骨骼。"
"是的。"黃傑遠看起來有些沮喪,然後他主動解釋道,"這其中的原因,我們也專門分析過:多半是案犯對剩餘屍骸的拋棄采取了更加隱蔽的方式,比如說掩埋、焚燒,或者是拋棄到城郊野外等等。當然,社會上還有一些毫無根據的謠言……"
"被吃了?"因為此前聽過慕劍雲的講述,所以羅飛立刻就想到那謠言會是怎樣的,他幾乎不用思索就搖頭否定說,"這種可能性基本上不用考慮了。如果那真的是一個吃人的惡魔,他肯定不會把骨骼留下,卻把肉片到處亂扔吧?"
慕劍雲點頭表示認同。可怕的吃人謠言經羅飛澄清之後,她的臉色看起來也舒緩了一些。
"好了,現在說說屍源是怎麽確定的吧。"羅飛的思路毫不停歇地沿著案情繼續往前推進。
黃傑遠重又點起一根香煙,深吸了一口後說道:"我們先是排查了全市近期的失蹤人口,但沒有找到目標。無奈之下,我們又在全市發行量最大的日報上登了認屍公告,並且附上了死者的衣物照片--紅色的羽絨服,就是慕老師上學時看到過的那張。然後到了一月十五號的時候,職業大學的幾個女生來聯係專案組,說她們宿舍的一個同學有好幾天沒迴來了,而認屍公告裏的那件羽絨服很像是她平時穿的衣服。
專案組立刻帶著這幾個女生對死者衣物進行了實體辨認。她們一致認為那幾件衣服就是失蹤的同學所穿。這個時候我心裏已經有百分之九十的把握了。隨後那幾個女生又提出來要看看屍體,我還不想讓她們看,那確實是太恐怖了。不過那幾個女生卻要堅持--也是同學一場的,確實放心不下吧。於是我就把膽子最大的一個女生帶到了法醫那裏,她隻對那顆頭顱瞄了一眼就確定說:就是她,就是她!同時她像蝦米一樣躬著身體,連哭帶吐的,鼻涕、眼淚、胃液什麽的全都出來了。不過死者的身份終於得到確定:本市職業大學財會專業大二的學生馮春玲。"
"職業大學的學生……她是哪天開始失蹤的?"
"一月十號上午外出,此後就一直沒有迴來。"
"那就是有五天的時間
了?這麽長的時間,她的同學就沒有警覺?學校也不管嗎?"羅飛頗有些奇怪地問道。
"那時是期末,大學裏的課程已經結束了,學生們都在複習備考,所以校方並不知道馮春玲失蹤的事情。至於她的宿舍同學雖然知道情況,但也沒有多想。因為死者此前就有過夜不歸宿的先例。而且她的老家距離省城也就兩百公裏的路程,迴家複習去了也不一定。如果不是那幾個女孩看到了認屍公告,恐怕死者身份的確認還要拖延幾天呢。"
是這樣?這倒也說得通。不過很顯然死者與舍友間的關係並不親近,否則別人不至於對她的行蹤一點都不了解。為了驗證自己的這個推測,羅飛便又問黃傑遠:"根據你們後續的調查,死者是個什麽樣的人?"
"死者馮春玲一九七二年出生,遇害時還不滿二十周歲。據她的同學反應,此人的性格比較內向,甚至是有些孤僻。平時她很少在宿舍裏和舍友們相處,即使在的時候,也多半是一個人聽歌、看書什麽的。她大部分的課餘時間都是在校外渡過,不過具體在幹些什麽,有哪些朋友,卻很少有人知道。"
羅飛"嗯"了一聲,這番描述和自己的判斷基本吻合,然後他又輕輕地咂著嘴說道:"如果這樣的話,就給警方分析死者的社會關係帶來不小的難度了。"
"確實如此。"黃傑遠搖晃著手中的香煙,像是訴苦一般地說道:"如果是現在就好了,去手機營業廳把死者的通話記錄調出來一看,所有的聯係人一目了然。可當時根本沒有這樣的聯係方式,警方隻能靠調查走訪的方法去了解死者曾和哪些人有過接觸。可由於死者在學校一貫保持著獨來獨往的風格,這樣的走訪就很難獲得有效的信息。"
分析死者的社會關係,這是任何一樁兇殺案在偵破時的首選思路。可對於"一一二碎屍案",這第一步就遇到了困難。
不過羅飛此刻也不忙展開自己的思路,他還是以詢問和了解為主。
"那警方後來的偵破方向是怎麽確定的呢?"
黃傑遠無奈地撇著嘴:"隻能采用最笨的辦法--大海撈針。"
羅飛倒並沒有顯出鄙視的神色,他反而是肯定般地點了點頭:"在很
多時候,最笨的辦法也正是最有效的辦法--隻要能保證人手充足。"
黃傑遠"嘿"了一聲道:"人手倒是沒問題的。案發之後,因為社會影響太大,市局不得不公開向民眾下了軍令狀:年內務必破案。隨後整個係統的警力幾乎全被調動起來,在整個省城進行了一次大排查。"
"全城排查?沒有劃定重點目標嗎?"羅飛略皺了皺眉。雖說是大海撈針的戰略,但如果完全胡子眉毛一把抓的話,便有再多的警力也難以應付啊。
"目標還是有的。"卻聽黃傑遠解釋道,"當時我們劃定了一個範圍,兩個區域,三個人群進行重點排查。"
"哦?"羅飛繞有興趣地挑著眉頭,"詳細說說?"
"一個範圍就是以職業大學為中心,因為死者的活動軌跡顯然也是以此為中心的。我們幾乎調查了全校所有的師生,同時對學校周圍的商店飯館等公眾場所也進行了走訪。"
這倒是最基本的思路,羅飛又問:"有什麽線索嗎?"
"沒有找到作案嫌疑者。唯一的收獲就是找到了馮春玲生前經常會光顧的幾個音像店和書店--都在學校正門附近。"
"她是一月十號失蹤的。那麽從十號到案發的時間段內,她去過這些地方嗎?"
黃傑遠道:"沒有。"
這樣的話,這個線索的意義就不大了。羅飛便繼續往下問道:"那兩個區域又是怎麽確定的?"
"兩個區域是根據拋屍地點分析出來的最有可能的歹徒行兇地點。從空間分布來看,四處發現死者殘骸的地點正好形成了一個口字形。考慮到歹徒不太可能攜帶四個包裹外出拋屍,所以他的拋屍行為應該是分成四次完成的。從案犯心理來說,他在每一次拋屍的時候都不會重複此前走過的道路。照這個思路分析,四個拋屍地點應該出現在作案現場的四個不同的方向上,也就是說作案現場位於口字形的內部。所以我們這個範圍內兩個居住聚集點也作為了重點排查區域。"
"有線索嗎?"
黃傑遠沉默著搖搖頭。
羅飛把兩手合在一起搓了搓:"嗯……那就在說說三個人群吧。"
"所謂三個人群,就是醫生、屠夫和外來流動人員。"黃傑遠先總體概括,然後又開始詳細介紹,"從屍體被殘害的程度來看,兇手的心理承受能力極強,而且分屍的手法嫻熟老練,如果從職業特征來考慮,可能醫生和屠夫比較吻合這種特點。另外外來流動人員處於社會底層,性需求壓抑,做事不計後果,並且很容易滋生報複社會的心態,所以我們把這類人也定為重點摸排的對象。"
像這樣血腥殘暴的案件的確不是一般人能夠完成的,把醫生和屠夫納為重點懷疑人群合情合理。相較之下,外來流動人員的入圍就顯得有些無奈了,因為幾乎所有的無頭命案發生之後,警方都會首先把視線盯在這個人群身上,這恐怕也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悲哀吧。
"這樣的摸排也還是沒有線索嗎?"雖然已經猜到答案是什麽,但羅飛還是例行公事般地問了一句。
"沒有。"黃傑遠低頭彈著煙灰,表情既尷尬又無奈。
"確實是個厲害的家夥……"羅飛自言自語地說道。憑良心而言,警方確定的所謂"一個範圍、兩個區域、三個人群"的重點目標還是頗有講究的,但辛苦的排查卻沒有獲得預期的效果,那隻能說明兇犯躲避警方視線的能力更為棋高一籌。
"看來大海撈針的方法是行不通了。"羅飛略琢磨了片刻,又想到些其他的思路,又問,"對拋屍現場的勘查結果如何?"
黃傑遠輕歎了一口氣:"說起來也真是巧了。一月十二號那天淩晨時分,省城恰好開始下雪,直到上午九點多鍾才漸漸停歇。所以案犯拋屍時留下的腳印、指紋等痕跡都被積雪破壞了。嘿,就好像是老天也要故意刁難我們呢。"
羅飛右手握拳,抻出一根食指撫摩著下巴頦,然後他微搖著頭說:"這恐怕不是老天的刁難,是那個家夥利用了天氣狀況而已。如果那天沒有下雪的話,也許他會等待,或者選擇其他的方式毀滅痕跡,總之我不認為他會在現場留下類似腳印指紋這樣的明顯線索。"
黃傑遠愣了一下:&quo
t;或許……或許確實像你說的吧,以那個家夥的手段,應該不會犯下這樣的低級錯誤。"
羅飛更加明確地把自己先前的想法又表達了一遍:"我剛才提到現場勘查的情況,主要是想知道:從盛放受害者遺骸的等物品上能不能找到突破口?"
在犯罪現場遺留物中尋找線索也是警方慣用的刑偵手法之一。從理論上來說,每一件遺留物都可以調查到它的出處。然後再以出處為源頭追尋同類物品的流向,這樣便可以大致鎖定物品使用者的活動範圍。羅飛在龍州時就用這種手法破獲過一起兇殺案。當時死者被裝在一個大號旅行箱中,拋屍野外。羅飛便帶著這個旅行箱到當地的箱包市場進行查訪,對近期購買過這種旅行箱的顧客都進行了特征素描,並最終憑借著素描出來的畫像抓到了真兇。
可惜對於"一一二碎屍案",這樣的方法仍然是行不通的。黃傑遠沮喪地告訴羅飛:"當年我們也曾順著這個思路展開過工作,可是很快就進行不下去了。首先是裝肉片的塑料袋實在太過普通,市內任何一家菜市場、雜貨店幾乎都能找到,並且都是免費取用;而用來裝頭顱內髒的旅行包和包裹衣物的床單不僅普通,還都是非常陳舊的物品,其使用年限至少已超過五年。要查出這些東西五年之前的來源和流向,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聽黃傑遠這麽一說,羅飛也隻好搖頭放棄了,他眯著眼睛感慨道:"這個家夥……他的一舉一動還真是滴水不漏呢。"
"確實如此。他好像是非常熟悉警方的探案程序,所以每一個環節都進行了極具針對性的防範措施。我帶著專案組沒日沒夜地鏖戰了幾個月,可還是一無所獲。"黃傑遠說到此處,目光特意停在了羅飛的臉上,頓了頓又道,"在這種情況下,我隻好厚起臉皮,又去求助已經推退隱多年的丁科。"
聽到"丁科"這兩個字,不僅羅飛的精神一振,就連一直在痛苦中煎熬的慕劍雲也突然間恢複了神采。不管一一二碎屍案多麽轟動離奇,這倆人來訪的目的還是要去查詢丁科的下落。而根據傳言,丁科也是被一一二案件逼得銷聲匿跡的呢。事實究竟是怎樣呢?正需要麵前的這個前刑警隊隊長給出答案。
"丁科……"羅飛喃喃地歎道,"那時候他退出警界已經有八年了吧?
據說這期間他也幫過你不少忙?"
"是的。"黃傑遠坦然承認,"畢竟他還算是我的師傅。所以案子上有了什麽困難,我總免不了要去找他。他那時候已經退隱在城郊,每天種種花,養養鳥,日子倒悠閑得很。雖然年紀大了,卻比在刑警隊的時候還要精神。不過他並不喜歡我去找他,用他的話說:我每去一次,他都要耗費數天的精力心血,簡直就和折壽一樣。"
羅飛苦笑著搖搖頭。的確,刑偵工作的強度可不是一般人能夠適應的,一旦投入到某樁案件之中,那你就甭想歇一口氣,直到將案犯繩之於法的那一天。
"那你這次去找他,又是什麽結果呢?"慕劍雲卻不關心這些題外話,隻想急切地詢問結果。
"他照例又抱怨了我一通。不過抱怨歸抱怨,他還是聽我把案情詳細地介紹了一遍。然後他告訴我,讓我半個月之後再去找他。嘿,半個月啊,他以前可從來沒提過這麽長的時間!"
慕劍雲聽著黃傑遠的感慨,有些不明所以:"這時間有什麽說法嗎?"
"這時間就代表了他需要破案的天數。你們也知道,在八年間我找過他很多次。每次他都是這樣,聽完講完案情之後,就告訴我一個時間,讓我到時再來找他。這時間少則一兩天,多則三五天,但從沒有超過一個星期的。我再過來的時候,他便會在案情最關鍵的地方點撥我幾句,雖然隻是聊聊數語,但我知道那都是他數天裏苦思出的精華。當我根據他的指點再去破案時,原本僵持的局麵立刻便迎刃而解,無一例外。"
"哦。"慕劍雲點點頭:這樣的探案方式還真是充滿了傳奇色彩。隨後她又感歎道:"那這次提出的時間是半個月,這說明丁科也知道,這次碎屍案的難度比以往任何案件都要大得多呢!"
《死刑通知單之宿命》(21)
黃傑遠不說話,似乎這根本就是個無需討論的事實。
又聽羅飛問道:"半個月之後情況怎樣?"
伴著這句問話,羅飛和慕劍雲的目光中都顯出極為期待的神色。對於這起血腥而又棘手的案件,誰不想聽聽丁科會給出怎樣的意見呢?
黃傑遠抬頭看著二人,神色卻黯然得很。然後他苦笑
著說道:"之後的情況--你們都已經知道了。"
羅飛和慕劍雲先是一愣,不過很快便意識到什麽。
"你沒有再見到丁科?"羅飛猜測著問道。
"是的--"黃傑遠輕歎一聲,"等我好不容易熬夠了半個月,再去找丁科的時候,他卻已經搬走了。誰也不知道他去了哪裏,他也沒有給任何人留下聯係方式。"
本是充滿了希望,但最終希望卻像肥皂泡一樣破滅。慕劍雲很理解黃傑遠當年該是怎樣一種落寞的性情,不過她還是忍不住提醒對方:"他好像就是在刻意躲著你呢。"
黃傑遠癟癟嘴,算是黯然默認了。
"因為他對這起案件也無計可施嗎?"慕劍雲要打破砂鍋問到底一般。
"我不知道,我從此再也沒有見到過他。"黃傑遠的態度有些逃避,不過在遲疑片刻後,他還是無奈地補充道:"這種可能性……應該是最大的。"
確實,除了如此解釋,還能有什麽別的理由呢?如果丁科隻是厭倦了繁瑣的探案工作,他完全可以在黃傑遠第一次登門時就迴絕對方。在做出承諾之後又選擇消失,隻能是那承諾無法兌現的緣故吧?
羅飛也顯出些失落的情緒。不僅為一一二案件的阻滯,更因為丁科這般的退出方式。作為一個聲名顯赫的警界傳奇,即使無法完成承諾,也該給期待者留一個交待啊。就這樣失約離去,多少有點不負責任的感覺。
不過從丁科處理"四七劫案"時的先例來看,這種處事方式好像也正符合他的性格。當麵對無法處置的難題之時,他並不會勉強自己,逃避總會成為他偏愛的選擇。
或許這也是被名聲所累的緣故吧。那麽一起大案子,自然是警界所有人目光的焦點所在。一旦走上前去,再想往後退是肯定不可能了。在這種情況下,一次失敗便會被所有的人銘記,足以褪卻此前數十年積累的勝利光環。
所謂"高處不勝寒"正是這個意思。當你已經在眾人心目中成為勝利的化身,那麽勝利對你就不再具備更多的意義;人們對你唯一的關注點僅在於:你什麽時候會失敗。
所以你便會格外地害怕失敗。當再有挑戰到來的時候,你已經
沒有勇氣去坦然麵對。在這個時候,逃避就成了你無奈的選擇。
丁科或許隻是在重複一個英雄到達頂峰後的必經之路而已。而他這一退,就更沒有再複出的理由了。難怪在長達十年的時間裏,人們都無法找到他的行蹤。也許隻要"一一二碎屍案"還沒破,丁科這個名字就隻能作為一個傳說封存在人們的記憶中吧。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文紅兵的死亡之謎又何時才能真相大白?以此事為線索追尋eumenides的蹤跡是否是走入了一條死胡同?
羅飛越想越是煩悶,他用手揉了揉太陽穴,想籍此舒緩頭腦中的壓力。
慕劍雲的注意力卻還集中在此前的議題上。她正在無奈地感歎道:"連丁科都這樣了……那這起案件此後還有什麽進展嗎?"
黃傑遠自嘲地搖頭苦笑著:"事實上,在失去丁科的幫助之後,我已經基本上絕望了。不過身為刑警隊長,我必須堅持下去,死馬當作活馬醫吧。在接下來幾個月的時間裏,我帶著我的隊員像過篩子一樣把省城幾乎篩了一遍,可就像我自己早都預料到的,我們連那家夥的一根寒毛也沒有抓住。就這樣一直到了一九九二年年底,組織上為了平息民眾的不滿,把我這個刑警隊長給免了。"
慕劍雲用同情的目光看著黃傑遠。這樣的處理,真是有點找人背黑鍋的意思。不過話又說迴來,此事這麽大的社會影響,總得抓出個說法來吧?兇手找不到,刑警隊長難辭其疚。畢竟你在這個位置上,就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來。
黃傑遠看懂了慕劍雲的情緒。他微微地笑了笑,神色頗為複雜:"當時免我的職,對我倒也是一種解脫--我已經被那起案子壓得實在是受不住了。嘿,可這樣的事情對一個警察來說無疑是最大的恥辱。我自己覺得沒臉在刑警隊裏呆下去了,所以我不久之後就辭了職,成了你們現在看到的社會人。"
慕劍雲微笑著迴應黃傑遠,似乎她同樣明了對方的所想。
"看起來你也是在逃避,但你卻和丁科不一樣。因為你雖然不再是一名刑警,但你卻從來沒有忘記一一二碎屍案。甚至警方已經把此案封存在檔案館裏了,而你卻還在苦苦尋找那名兇手的蹤跡。你從來沒有放棄過--"她直視著對方的眼睛,"--我說得對嗎?"
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