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所有的人都被震得說不出話來,林衝還以為把人都嚇住了,連忙讓人大聲宣講王師中的罪狀,並再三宣傳隻誅王師中,還有梁山軍鐵一樣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這些百姓見狀,終於大聲叫起好來,因為在他們想來,王師中死了,他的副手宗澤老通判應該就能接任了吧!
接下來自然是抄家的固定流程,不過看在宗澤的麵子上,林衝沒有讓人去東登州的府庫,隻是抄了王師中的私宅。
這一抄,可不得了。
王師中這廝雖然有宗澤在一旁監督掣肘,搜刮老百姓的事情不敢做的太過分,但登州水師把持著“海關”,僅靠收取私商的賄賂,還有攔截不聽話私商的貨船這一項,王師中就賺了個盆滿缽滿。
“沒想到吧,這就是大宋的封疆大吏,短短四年多的時間,就聚斂了差不多一百萬貫的錢財,難怪這廝賴在登州不肯挪窩呢!”
眼見王師中內宅密室裏搜出來的一箱箱金銀珠寶,還有那本詳細記錄貪汙受賄的賬本,宗澤也是震驚得說不出話來。
不過震驚過後,宗澤很快便恢複了平靜,其實他從小耳聞目睹了趙宋王朝吏治腐敗和外敵頻仍,不過他卻沒有因此每天抱怨,做個憤青嘴炮,而是悉心求學,同時學以致用,考察社會,了解民情,孜孜不倦地追求治國之道。
這還不算,自從他二十多歲立誌救國救民起,他就一麵認真研讀兵書,一麵苦練武藝,到現在雖然五十八歲了,又是半路練武,但打贏三四個壯小夥子卻絲毫不再話下。
再後來他參加科舉步入官場,像他這樣有本事的人,真正了解民情,能幹實事的文武全才,並且事實也證明,不管在哪裏他都能幹的非常出色,造福一方。
按說就應該步步高升,一路高升做到宰輔的位置,然而因為趙宋王朝政治極端腐敗,權奸當道,宗澤卻始終隻能沉淪下僚,一直都是縣令,縣令……當了二十多年的縣令,眼看快到花甲的年紀,這才升了一次官,做了登州通判。
這麽多年沉淪下僚的經曆,宗澤怎麽會看不清趙宋統治集團的腐朽和黑暗呢?因此對王師中這個大貪官多少是有些心理準備的,隻是沒想到這數目還是大大的超出了他的預估。
“你想怎麽做?還要去查抄府庫?”宗澤盯著林衝道。
他這時也想明白了,林衝造反,除去訓練出來士兵確實軍紀嚴明,不拿百姓一針一線這些原因之外,另一方麵就是劫掠官府和作惡大地主,拿他們的錢收買人心。
林衝想了想,道:“我準備送給老相公一份大禮,府庫的錢我一文不要,城破了府庫不失也是大功一件!不過這王師中的私庫的錢,我卻要拿走一半,我們不能白來!”
宗澤點點頭,他知道這時梁山軍已經完全掌控了局麵,能這樣已經算是林衝給他很大的麵子了,雖然他並不知道林衝為何如此。
“澄海水軍營寨所有的船隻,我們也要全部繳獲,不過大謝戍上平海水軍其他的船隻,我們就不要了,留給老相公你。”
宗澤不說話,隻是冷冷的看著林衝。
經此一役梁山水軍的戰力已遠遠高於登州水師,登州水師已無法對梁山水軍造成威脅,隻能打擊其他私商的走私行為,等於是變相的在幫梁山軍獨霸這條走私航道。
林衝聳聳肩道:“老相公,你別這麽看著我啊,我梁山軍總要生存,總要發展,不做海貿,我們就要去搶劫作惡地主,搶劫貪官汙吏,甚至劫掠朝廷稅銀。
到時候朝廷惹得朝廷與我梁山軍不死不休,除非朝廷調西軍過來,否則朝廷又打不過我梁山軍,隻會一次次的送菜,白白的損耗國力,老相公你也不願意看到的,對吧?
再者,我向老相公保證就是,我們隻向遼國出口美酒,美食,還有絲綢,茶葉,瓷器等,絕對不出口違禁的硫磺、焰硝、盧甘石、箭杆、水銀、丹漆,還有各種有用的書籍就是!”
宗澤微微垂眸,其實他也知道自己沒什麽資本和林衝講條件,林衝就算在真的要搬空府庫,他也隻能幹看著。
不過雖然如此,宗澤卻是一個有自己堅持的人,否則在另一個時空他也不會連上二十四道《乞迴鑾疏》,而且到死還心心念念不忘北伐。
“林大王,你就這麽自信你的這條路能夠走得通?原本你不殺王師中還半分可能,可現在你殺了王師中,天下士大夫輩必將視你為死敵!
或許你不了解他們,他們可是很記仇的,所謂兔死狐悲物傷其類,你就不怕他們的瘋狂反撲,不死不休?
縱然林大王練兵的本事天下無雙,能將農夫和朝廷的降兵訓練成精兵勁旅,可越是這樣,梁山軍就越讓人恐懼,五代時的精兵強將還少嗎?
可結果呢?結果卻是藩鎮割據,兵驕則逐帥,帥強則叛上,動輒造反,戰亂不休,生靈塗炭,民不聊生。五代殷鑒不遠,梁山軍縱然武力強悍,卻不會得民心,林大王大才,可曾想過?”
這是把自己比作五代時期軍閥割據的梟雄啊,意思是說有五代的例子在前麵,你梁山軍不會得民心,你們一群武夫絕對成不了大事!
林衝隻是淡然一笑:“老相公,你看到了,我梁山軍的士兵有鐵一樣的紀律,而且每個營每個都都有指導員、教導員進行思想教育,我梁山軍可不是五代時期動輒作亂的獸兵!
再者我也沒說過梁山軍隻有武夫,更沒說過要重武抑文,如五代時那樣武夫當道!譬如漢唐盛世,文人武人並不高下之分,出則將入則相不是很好麽?
縱然像班超(投筆從戎),盧植(大儒,劉備的老師,兩平蠻亂,大破張角),李靖(李衛公兵法),劉仁軌,裴行儉,唐休璟,張孝嵩這樣能文又能武的大臣實在太小,可那個時候也沒有文人士大夫一定要騎在武臣頭上,或者武臣騎在士大夫頭上啊!
為甚麽唐末五代時期武夫為禍一次就要永遠把武人踩在腳底下?為甚麽就不能恢複漢唐時期文武合一、出將入相,沒有文武之分的狀態?為甚麽文武之間就不能平等相處?”
這些百姓見狀,終於大聲叫起好來,因為在他們想來,王師中死了,他的副手宗澤老通判應該就能接任了吧!
接下來自然是抄家的固定流程,不過看在宗澤的麵子上,林衝沒有讓人去東登州的府庫,隻是抄了王師中的私宅。
這一抄,可不得了。
王師中這廝雖然有宗澤在一旁監督掣肘,搜刮老百姓的事情不敢做的太過分,但登州水師把持著“海關”,僅靠收取私商的賄賂,還有攔截不聽話私商的貨船這一項,王師中就賺了個盆滿缽滿。
“沒想到吧,這就是大宋的封疆大吏,短短四年多的時間,就聚斂了差不多一百萬貫的錢財,難怪這廝賴在登州不肯挪窩呢!”
眼見王師中內宅密室裏搜出來的一箱箱金銀珠寶,還有那本詳細記錄貪汙受賄的賬本,宗澤也是震驚得說不出話來。
不過震驚過後,宗澤很快便恢複了平靜,其實他從小耳聞目睹了趙宋王朝吏治腐敗和外敵頻仍,不過他卻沒有因此每天抱怨,做個憤青嘴炮,而是悉心求學,同時學以致用,考察社會,了解民情,孜孜不倦地追求治國之道。
這還不算,自從他二十多歲立誌救國救民起,他就一麵認真研讀兵書,一麵苦練武藝,到現在雖然五十八歲了,又是半路練武,但打贏三四個壯小夥子卻絲毫不再話下。
再後來他參加科舉步入官場,像他這樣有本事的人,真正了解民情,能幹實事的文武全才,並且事實也證明,不管在哪裏他都能幹的非常出色,造福一方。
按說就應該步步高升,一路高升做到宰輔的位置,然而因為趙宋王朝政治極端腐敗,權奸當道,宗澤卻始終隻能沉淪下僚,一直都是縣令,縣令……當了二十多年的縣令,眼看快到花甲的年紀,這才升了一次官,做了登州通判。
這麽多年沉淪下僚的經曆,宗澤怎麽會看不清趙宋統治集團的腐朽和黑暗呢?因此對王師中這個大貪官多少是有些心理準備的,隻是沒想到這數目還是大大的超出了他的預估。
“你想怎麽做?還要去查抄府庫?”宗澤盯著林衝道。
他這時也想明白了,林衝造反,除去訓練出來士兵確實軍紀嚴明,不拿百姓一針一線這些原因之外,另一方麵就是劫掠官府和作惡大地主,拿他們的錢收買人心。
林衝想了想,道:“我準備送給老相公一份大禮,府庫的錢我一文不要,城破了府庫不失也是大功一件!不過這王師中的私庫的錢,我卻要拿走一半,我們不能白來!”
宗澤點點頭,他知道這時梁山軍已經完全掌控了局麵,能這樣已經算是林衝給他很大的麵子了,雖然他並不知道林衝為何如此。
“澄海水軍營寨所有的船隻,我們也要全部繳獲,不過大謝戍上平海水軍其他的船隻,我們就不要了,留給老相公你。”
宗澤不說話,隻是冷冷的看著林衝。
經此一役梁山水軍的戰力已遠遠高於登州水師,登州水師已無法對梁山水軍造成威脅,隻能打擊其他私商的走私行為,等於是變相的在幫梁山軍獨霸這條走私航道。
林衝聳聳肩道:“老相公,你別這麽看著我啊,我梁山軍總要生存,總要發展,不做海貿,我們就要去搶劫作惡地主,搶劫貪官汙吏,甚至劫掠朝廷稅銀。
到時候朝廷惹得朝廷與我梁山軍不死不休,除非朝廷調西軍過來,否則朝廷又打不過我梁山軍,隻會一次次的送菜,白白的損耗國力,老相公你也不願意看到的,對吧?
再者,我向老相公保證就是,我們隻向遼國出口美酒,美食,還有絲綢,茶葉,瓷器等,絕對不出口違禁的硫磺、焰硝、盧甘石、箭杆、水銀、丹漆,還有各種有用的書籍就是!”
宗澤微微垂眸,其實他也知道自己沒什麽資本和林衝講條件,林衝就算在真的要搬空府庫,他也隻能幹看著。
不過雖然如此,宗澤卻是一個有自己堅持的人,否則在另一個時空他也不會連上二十四道《乞迴鑾疏》,而且到死還心心念念不忘北伐。
“林大王,你就這麽自信你的這條路能夠走得通?原本你不殺王師中還半分可能,可現在你殺了王師中,天下士大夫輩必將視你為死敵!
或許你不了解他們,他們可是很記仇的,所謂兔死狐悲物傷其類,你就不怕他們的瘋狂反撲,不死不休?
縱然林大王練兵的本事天下無雙,能將農夫和朝廷的降兵訓練成精兵勁旅,可越是這樣,梁山軍就越讓人恐懼,五代時的精兵強將還少嗎?
可結果呢?結果卻是藩鎮割據,兵驕則逐帥,帥強則叛上,動輒造反,戰亂不休,生靈塗炭,民不聊生。五代殷鑒不遠,梁山軍縱然武力強悍,卻不會得民心,林大王大才,可曾想過?”
這是把自己比作五代時期軍閥割據的梟雄啊,意思是說有五代的例子在前麵,你梁山軍不會得民心,你們一群武夫絕對成不了大事!
林衝隻是淡然一笑:“老相公,你看到了,我梁山軍的士兵有鐵一樣的紀律,而且每個營每個都都有指導員、教導員進行思想教育,我梁山軍可不是五代時期動輒作亂的獸兵!
再者我也沒說過梁山軍隻有武夫,更沒說過要重武抑文,如五代時那樣武夫當道!譬如漢唐盛世,文人武人並不高下之分,出則將入則相不是很好麽?
縱然像班超(投筆從戎),盧植(大儒,劉備的老師,兩平蠻亂,大破張角),李靖(李衛公兵法),劉仁軌,裴行儉,唐休璟,張孝嵩這樣能文又能武的大臣實在太小,可那個時候也沒有文人士大夫一定要騎在武臣頭上,或者武臣騎在士大夫頭上啊!
為甚麽唐末五代時期武夫為禍一次就要永遠把武人踩在腳底下?為甚麽就不能恢複漢唐時期文武合一、出將入相,沒有文武之分的狀態?為甚麽文武之間就不能平等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