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清玉迴到家,立即對炒菜的母親說:“媽媽,靜遠哥才倒黴,偏偏就砍在那個娃兒腦殼上,早一點、晚一點跑過去,都不會砍到,真是太巧了!”

    “是呀!砍竹子遇了節。主要是他好勝心太強,才會爭,才會跳上乒乓台,才會砍傷人!壞事變好事,希望他通過這件事,能夠吸取教訓,克服急燥的毛病。”唐雨梅說道。

    唐清波說道:“三節課下課,我看見劉阿姨從辦公室出來,我想,劉阿姨肯定很氣。”

    “請家長是很傷麵子的,你劉阿姨是個很看重麵子的人,沒有辦法。為了你們這些兒女,當家長的是什麽都能夠接受的。”

    第二天,唐清玉早早地在學校門口等張靜遠,她要把李伯伯給她的錢用來付醫藥費。張靜遠遠遠地看見唐清玉,知道她要說什麽,於是先說:“大舅舅說了,醫藥費,他會找學校解決,謝謝你的關心,即使要賠,也不能要你的零用錢呀!我的自尊心也很重要的。”

    後來,那同學幾天就痊愈了,藥費由劉誌高出了,學校在研究處分張靜遠時,袁校長說道:“張靜遠就是被你們寵壞了的,我知道,這娃娃是個好材料,要成為人才,響鼓也要重錘敲。我認為,可以給他一個警告處分,給他戴上緊箍咒,約束他的行為,表現好了,再取消。”

    王主任說道:“袁校長!你也許不知道,張靜遠的父親張曉風解放前是老師,又是土改時的鄉政府文書,這學校的兩棟樓房就是他主持修起來的,他雖然被打死了,其中的原因很複雜,據說謝縣長最了解他。現在,張靜遠一家承受的政治壓力已經很大。所以,我建議,最好不給書麵處分,可以搞一個口頭警告處分。”

    曹中康立即說道:“袁校長!張曉風是個大好人,他是挨了冤枉,被打死的。”

    方雲昭補充道:“我和張曉風同事多年,他是個重情重義的人,李仲清、李仲奎、劉誌高和陳大全是他的結拜兄弟。他是真正的挨了冤枉的。”

    黎祝華、唐雨梅都替張靜遠說好話,袁校長與劉誌高曾經是好朋友,不能因為他是右派,就認不倒人了。袁成章難拂眾人之意,隻好說道:“好吧!就按王主任說的辦。”

    唐雨梅第一個把好消息告訴張靜遠:“靜遠!沒事啦!大家都幫你說了話,你可要爭氣喲!不要辜負了大家的期望。”

    事情圓滿解決,張靜遠高興,好朋友們也很高興。在班上,大家議論事情的過程,羅遠明笑道:“那天,劉文華出的餿主意,本來就痛,再抹石灰,把那個娃兒整慘了!”

    劉文華煞有介事地說道:“全靠我建議,用石灰消毒,否則,哪裏好得那麽快!這叫長痛不如短痛,要殺菌,哪裏會不痛呢?”

    唐清玉是個很活躍的人,她為張靜遠逢兇化吉而高興,笑道:“靜遠哥!你要砍下去,應該先喊一聲:‘我張靜遠要砍板子了!請大家讓開,否則,砍死砍傷不負責。’大家肯定就會躲開了。”

    “唐清玉同學!你也來開我的玩笑呀!千鈞一發之際,哪裏會想到後果呢?”

    劉文華也來調侃幾句:“靜遠!也怪那個娃兒,和你配合得太好了:砍輕了,破不了皮;砍重了,把骨頭砍破,不可想象。你呀!硬是時間選得那麽準,力量也恰到好處。”

    “文華!不要諷刺我了,我完全是無意的,情緒激動了,哪裏控製得住。”

    從此,張靜遠看見袁校長,采取敬而遠之的辦法迴避,一次,在學校後麵大路上碰見王書懷主任的三女兒和四女兒,想到王主任的那些諄諄教導,特別是那句“變壞人也了不得”,他心裏有些不舒服,笑著說:“小妹妹,你們的爸爸叫什麽名字?你們肯定不知道!”

    “叫王書懷!我知道。”“敢在你爸爸麵前說這三個字嗎?”

    “不敢說!”“不敢說就是草包!”

    第二天,王書懷主任把張靜遠叫到辦公室,冷笑兩聲,問道:“張靜遠!你真的有點了不得,敢教我的女兒喊我的名字,你的板眼才多呢?”

    張靜遠被抓住犯罪證據,臉紅紅的,憋了一會兒,才說道:“你說我‘成壞人了不得’,我不想成壞人!”

    “哦!你不想變壞人,好的。你這樣子報複我,就不是好學生做的事。要成為好人,得用行動來證明。”

    “王主任!我會永遠記住你的話:成好人不得了,成壞人了不得。”

    再說,共青團中央向全國青少年發出號召,“向毛主席的好孩子劉文學學習!”少年英雄劉文學的事跡迅速傳遍全中國:在天府之國的渠江縣,在大躍進年代裏,一個地主分子王榮學,居然敢半夜上山,偷生產隊的海椒。不知什麽原因,十四歲的劉文學也在山上,他發現了階級敵人的偷盜行為,立即上前抓現行反革命。王榮學知道,地主分子敢於偷盜集體財物,實屬罪惡滔天,被抓去鬥爭,將會有什麽結果,於是,用他罪惡的雙手,殺害了維護集體財產的劉文學。

    王主任在全校大會上宣講少年英雄的事跡,在小學生中引起了巨大反響,班主任曹中康在班會上做學習動員,他說:“同學們!我們要掀起學習少年英雄劉文學的熱潮,主要學習他敢於向壞人壞事做鬥爭的大無畏精神。同學們結合自己的實際,認真檢查自己的思想,找出與少年英雄的差距。我希望大家暢所欲言,說錯了也不要緊,大膽地說。”

    張靜遠因為打人事件,接受了袁校長的批評,又因為老師們的幫忙,沒有受處分,他要好好地表現自己,於是第一個發言:“劉文學隻比我大幾歲,就那麽勇敢地和老地主做鬥爭,他太勇敢了,真的很值得我們學習。前年春天,我們生產隊的人沒有吃的,晚上,都上山刮胡豆角,我媽媽不準我去。我們隊上隻有一個富農分子,如果他敢偷集體的海椒,我肯定也要抓他。很遺憾,這個富農分子很老實,他不敢偷集體的東西,我就沒有機會抓他。”

    曹中康開玩笑道:“像王榮學這樣大膽的地主分子又有幾個呢?劉文華,你和劉文學是弟兄,如果你遇到地主分子偷集體的東西,你敢不敢抓他?”

    劉文華笑著說:“當然敢!地主分子不好好接受改造,出來搞破壞,我們去抓他,是表現正氣,他是邪氣,邪不敵正。即使犧牲了,也可以當英雄嘛!”

    唐清玉說道:“說實話,我覺得,劉文學有點傻,你打不過大人,你可以喊呀!邊跑邊喊,晚上,大人沒有小娃兒靈活,何必親自去抓壞人。像劉文學這樣年輕,就賠了命,不值得!”

    地主兒子付義明附和道:“劉文學如果大聲喊,也許山上還有人,大家都知道王榮學偷海椒,肯定被抓去開鬥爭大會,劉文學也就不會死,王榮學也不會挨槍斃。至少是考慮不周到。”

    劉文華馬上反駁道:“你唐小妹怕死,才這樣說。劉文學可能沒有想到王榮學敢弄死他,更不會想到,用生命換來英雄名譽。事情來得突然,哪裏想得到生命有危險呢?就好比張靜遠,他知道乒乓板子要砍在別人頭上,還會跳上台去砍嗎?”

    “對!對!我同意劉文華的說法。”張靜遠分析道:“情急之下,來不及想周到的。他平時受到的階級鬥爭教育多,對階級敵人有一種天然的恨,所以,他毫不猶豫地衝上去。”

    曹中康很滿意孩子們的發言,他說:“通過劉文學的事情,我認為,第一,我們肯定要認真學習他的這種大無畏革命精神,敢於向壞人壞事作鬥爭;第二,唐清玉說的也有道理,如果遇事都能冷靜,用最好的方法和敵人鬥爭,不是更好嗎?所以,我們還要善於和壞人壞事作鬥爭。”

    唐清玉是個善於思考的人,他突然小聲問道:“曹老師!如果王榮學是貧下中農,劉文學還會去抓他嗎?”

    “張靜遠!你認為劉文學會怎麽做?”

    “我想不會去抓,那是人民內部矛盾,大家都饑餓,就像我們生產隊,隊長明明知道大家晚上要去刮胡豆角,就沒有去抓。不瞞大家說,我和小夥伴們就經常鑽進生產隊的甘蔗土裏,扳甘蔗吃。認真分析起來,那也是集體財產呀!實在是餓得沒有辦法!才幹那些事的。”張靜遠害怕大家誤會,接著又強調。“王榮學偷海椒,肯定不對,人民公社的東西,階級敵人來偷,肯定要和他作鬥爭的。”

    陳蘭英突然說道:“對!公共財產是人民的財產,貧下中農是人民,地主分子是敵人,所以,他就不能去摘生產隊的海椒。”

    付義明心裏想:地主分子就該餓死喲!他不敢說出來。

    曹中康笑著做了總結發言:“同學們!你們的發言非常好,雖然有些說法不是那麽正確,總的說來,你們的思想是活躍的,也是純潔的。對照英雄,檢查自己,和壞人作鬥爭,要碰機會;和壞事情作鬥爭,和壞行為作鬥爭,是可能的,像張靜遠砍傷同學,就是壞事情,他扳生產隊的甘蔗吃,就是壞行為,張靜遠敢於正視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就是好的表現。我們學習少年英雄,就要從小處學起,從自己的小行為中找缺點。”

    通過學習劉文學的英雄事跡,大家增強了與階級敵人作鬥爭的勇氣,至於反革命分子家屬唐雨梅、右派分子劉誌高,自然不在他們認定的壞人之列。

    六二年秋季招生,允許六o年畢業的小學生參加升初中的考試,蔡家灣的蔡永發勞動兩年後又升上了初中。

    青龍公社小學畢業班流失了幾個學生,學校決定,兩年前下放勞動的五年級學生,由班主任推薦幾個品學兼優的學生插入張靜遠所在年級繼續讀書。

    張新慧過去的班主任老師方丹瑜找到張靜遠,說:“張靜遠,學校決定,在你姐姐他們年級選幾個成績好的學生插進你們兩個班,由我們班主任推薦,給你姐姐帶張條子迴去,叫她來讀書吧!”

    張靜遠說道:“我姐姐丟了兩年書,能跟得上嗎?”

    “她的基礎紮得牢,可能跟得上。”

    劉玉華接到紙條,皺起眉頭,她想,三年苦難日子,沒有把命丟掉,已是萬幸,家裏是一貧如洗。靠一個人在生產隊勞動,不能養活四口人,憑自己的能力,無法供兩個孩子讀完小學,再讀初中、高中,……

    能靠別人嗎?靠誰?劉玉華是個堅強的人,別人一兩次幫助,她會接受,長期幫助,既不可能,也無法接受。兩個哥哥和一個弟弟,共有十八個兒女,負擔夠重的了,自己怎麽好去打擾他們呢?她深深地記得兩年前那一幕:

    六○年秋初,“大娘媽”進了腫病院,劉玉華帶著張靜遠去大哥家,大哥在鹽廠工作,六個兒女中,老大是體育老師,因為吃不飽而辭去工作。二女兒剛考入大學,另四個孩子在讀中小學,每人每天半斤糧,就大哥一個人有工資,無錢買高價糧食。每人一小盅米,誰也不吃誰的,憑空添了兩個人,每人飯盅裏勻出一點米來,野菜也成了街上人追求的東西。劉玉華不忍心搶侄兒侄女們的飯,隻住一個晚上,就迴家了。

    如今,女兒才十五歲,就跟著大人幹活,有書不能讀。一個沒多少文化的人,擺脫不了修補地球的命運,窮日子不好過。荒廢了女兒的學業,作母親的心裏有愧,這話該怎麽出口呢?

    劉玉華雖然受孔孟之道的影響深,但是她沒有重男輕女的思想,沒有女兒要外嫁,兒子是自家人的想法,兒女都是自己的骨肉,都應該成才。可是,殘酷的現實告訴你,不可能兩兼顧,必須做出選擇。何況自己已經開始咯血,沒有女兒作幫手,自己會更勞累,咯血更加頻繁,萬一……,玉華不敢想那可怕的結果。張忠英兩姐妹的結局,她是耿耿於懷的。現在不單單是為了保住自己的身體,自己是頂梁柱,保住自己,才能保住全家。

    晚飯後,劉玉華把張新慧叫到裏邊的屋子,把學校的通知給了她。

    “哦!我又可以讀書啦!”張新慧看完字條,很高興地揮舞著。

    “你想讀書呢,就去把書包找出來,明天就去報名。”

    “當然想讀書!媽,方丹瑜老師對我很好!”張新慧似乎想起幾年前那快樂的讀書時光,多麽開心活潑啊!

    “是呀,你應該去讀書!十三歲就迴來,打頂手幹活,媽苦了你。”劉玉華說著,語氣不順,有點哽咽。

    “那是上邊要下放我們的,媽!種莊稼好辛苦喲,我做夢都有幾次還在讀書,如果我再去讀書,肯定會使勁讀,學習成績肯定會好起來。”張新慧已經忘掉眼前的事實,繼續展望下去。

    劉玉華不說話了,在做出重大決定前,她還要考慮仔細些。

    “大娘媽”顛著小腳邁過門檻,她在門外聽了許久,她知道兒媳半夜吐血的事,也理解兒媳不讓孫孫知道的良苦用心,她裝作不知道。可是,現在,孫女讀書是家中的一件大事,她這次可要幹預朝政,不能再讓玉華吃苦了。她說:“新慧,你要替你媽想一想。”

    張新慧快滿十五周歲,對世事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聽娘娘這麽一說,那種讀書的想法像肥皂泡一樣馬上破滅。現實是無情的,兩年來,她耳聞目睹偉大的母親,為了全家,起早摸黑,喂生產隊的豬,一有空就做針線活,編布、縫衣、做鞋,在煤油燈下打鞋底、絞扣眼,媽媽太勞累了。自己必須替媽媽分憂,就不能再讀書、為爸爸爭口氣,她空虛、無助而感到前程渺茫。兩三年的患難與共,親情在哪裏?在那些野菜裏、小魚蝦裏。她比張靜遠大三歲,體會當然更深。雖然又可以上學了,可是,能重新拿起書來嗎?

    見到張新慧不說話,“大娘媽”又發話了:“新慧,你知道不,你媽已經吐了三次血。”

    “什麽?媽,你吐血啦?”張新慧有如晴天霹雷般,一下子抓住媽媽的手臂大喊起來。

    “沒……沒有……。”劉玉華無力地迴答。

    “不要瞞著孩子了。”花甲老人掩麵哭泣著。

    吐血,多麽危險的信號,媽媽氣管炎經常發作,張新慧是知道的。可是,已經嚴重到吐血的地步,那意味著什麽?她雖然不懂醫,但她知道,媽媽的病已經非常嚴重,再發展下去將不可收拾。

    “媽,你咋個要瞞住我們呢?”張新慧控製不住自己,眼淚直流。

    劉玉華沒有責怪老人泄漏機密,她知道老人的用意,她隻能安慰女兒:“吐幾口血,不算啥子,有的人給別人輸血還更多呢!沒啥子關係。”

    “媽,我不讀書了,丟了兩年,早還給老師去了。我要幫你幹活,明天,我給張天培大爺說,你也不喂豬了。”張新慧很快做出了決定。

    “你要想清楚,新慧,媽砸鍋賣鐵也要供你讀書,媽不能辜負你。”看到女兒如此體貼自己,劉玉華也不計後果地硬下心來,決定讓女兒去讀書。

    “媽!我真的不去讀書了。兩年沒摸書本,再讀書的心也淡了,要讀迴原來的成績,不容易,考不起初中,還不是白讀。媽!你生病了,就是去學校,我也讀不安心,就讓兄弟一個人讀下去吧!他肯定能為爸爸爭光的。”

    媽媽從小就教育她,做人要講良心,不能光想自己好。這完全是張新慧的心裏話,即使自己重新讀書,不是讀到小學就完,如果姐弟二人都考上初中,要離家幾十裏,媽媽根本沒有能力供兩人讀完初中。想到血從媽媽嘴裏吐出來,紅紅的,張新慧還能隻顧自己,不顧惜母親麽?那是不孝,對不起冤死的爸爸。據說當初爸爸完全可以離家出走,就是因為對媽媽太好,舍不得離開,才送了命。自己長大了,應該接過母親的擔子,讓母親鬆一鬆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風雨同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露並收藏風雨同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