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張新慧和張靜遠放學迴家,不見媽媽,一問,才知媽媽病了,還被胡麻雀打了。張靜遠捏緊小拳頭說道:“狗日的胡麻雀,老子長大了,一定要打迴來。”
張新慧說道:“弟弟!你不要惹事,我吃了飯,馬上去青龍場接媽。你下午不讀書,就到我們學校找唐阿姨,給我請一個假。”
“我要去看媽,好一些沒有,你不要耽誤了讀書。”
“不行!你小,照顧不了媽,媽走不動,我可以背,你背不動。聽我的話!”
張靜遠已經暗地打定主意,他說:“好吧!我聽你的。”
張靜遠一口氣跑到新廟子學校,來到唐雨梅老師家。唐清波高興地拉住他的手,說道:“靜遠!我們好久沒在一起耍了,你有空就來我們家玩嘛!”
“清波哥哥!我來找阿姨,我媽生大病,我姐姐去青龍場照看我媽,今天下午不能來上課呐,請你媽幫我姐請一個假。”
張靜遠說完話,正要轉身離開,唐雨梅老師和女兒唐清玉迴家來了。
唐清玉見到張靜遠,特別親熱地說道:“靜遠哥哥,你來陪我們耍,我才高興喲!一會兒,蘭英也要來學校。”
張靜遠很為難地說:“清玉妹妹!我很想和你們一起玩。可是今天不行,我媽病了,被胡麻雀打了。請阿姨給我姐姐請一個假,我要跑到青龍場去。”
張靜遠說完話,就快步走出唐家,唐雨梅說道:“靜遠!我有課,走不開,你代我問你媽好!”
張靜遠跑過山坳,跑過田坎,路不平,摔倒了又爬起來再跑,跑到青龍場外,遠遠地看見張新慧走過小溪,他大聲喊道:“姐姐!等等我。”
二人到了醫院,各個房間去找,沒有媽媽的影子,張新慧說:“媽媽可能在惠蘭大姑那裏,我們去飯館看看。”
“媽!您怎麽去惹胡麻雀那個惡鬼呢?”張新慧理著媽媽的亂頭發,哭著說。
張靜遠握著拳頭說:“老子長大了,一定打迴來!媽,好些了沒有?”
“好多了!你們要知道,‘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等你們幹大事了,就沒有人敢欺負你了!”
張惠蘭拉過姐弟看了看,說道:“玉華!你這對兒女的眼睛最像曉風,聰明有種,讀書一定厲害!”
張靜遠很自豪地說:“大姑!我期期考第一!我要比爸爸讀更多書!”
“有誌氣!有誌氣!這才像張曉風的兒子嘛!”
下午打了針,母子三人慢慢迴家。張新慧說道:“媽媽!我不讀書了,迴來幫你幹活,掙工分。”
“你才十一歲多,幹不了啥子活,安心讀書,才有出息,媽累死了也值得。”
張靜遠幫不上媽媽的忙,他說:“媽呀!你不要幹重活,少拿工分不要緊,我們多喂點兔子,賣了兔子的錢給媽,拿去補工分錢。”
走了兩裏路,劉玉華實在累了,提議休息一下再走。張新慧堅持要背媽媽,張靜遠在後邊說:“姐姐,走慢點,不要跌了跟鬥!”
張新慧隻有十一歲,力量太小,拿出吃奶的力氣,也隻背了一丈多遠,劉玉華站著,不要女兒背。她說:“新慧,我靠著你走就行了!”
好不容易迴到家,吃過晚飯,劉玉華身體恢複了許多。晚上,張靜遠睡在床上,想到媽媽被欺負,他發誓,不能輕易放過胡麻雀,又打不過他,想個啥子法門來整他呢?
在上學路上,張靜遠對張天清、張天鬆、張天華、張天田說:“胡麻雀打了我媽媽,我想編幾句話來罵他龜兒,你們說行不行?”
“好呀!狗日的可惡得很!”“我們教會三清灣的娃兒,都來喊,喊了就跑。”
胡子鬆每天吃過早飯,就要到二大隊來巡視,手執皮鞭,有誰對抗大躍進,就以皮鞭懲處。出了劉玉華之事,不要他賠藥費,他想,要對三清灣的人客氣點。突然,對麵山上,七八個背著小背簍的孩子大聲地一齊喊道:“胡麻雀!胡麻雀!屁眼心心流鮮血!胡麻雀!胡麻雀!斷子絕孫種要滅!”
唱到第三遍,胡子鬆聽清楚孩子們是在罵他,立即追到山上去。他實在跑不贏小孩,等他追到青龍山頂,張靜遠已經率領小夥伴們到了白虎山,在山對麵又喊起來:“胡麻雀!胡麻雀!欺負百姓心腸黑!胡麻雀!胡麻雀!男盜女娼說不得!”
孩子們邊跑邊喊,直氣得胡子鬆掉了胡子,他找著張天培,一副苦相,說道:“請你給那些娃兒說,叫他們不要喊了!我認輸了,還不行嗎?”
“我不知道是哪些娃娃幹的,我會給娃兒打招唿。最好是少來我們隊,他們就見不到你了。”
晚上,張天培把六歲半的兒子張新全叫到麵前,問道:“喊胡子鬆的怪話,你肯定在,是不是靜遠的主意?還有哪些人參加?”
“我不講,講了是小狗。我們都恨胡麻雀,唱起歌兒好安逸喲!”
“有啥子安逸的,把你們抓住,送到公社去,就不安逸了!”
“我們喊了就跑,他逮不著我們。隻要他不整我們三清灣的人,我們就不喊他了。”
張天培知道,隻有張靜遠才有那種智慧,他佩服孩子們,大人不敢做的事,他們一群小孩去做了。他把孩子們的意思轉告胡子鬆,胡督戰員說:“三清灣的人,我惹不起就不惹了。”
二大隊還有十二個生產小隊,是他督戰的用武之地,他那由激進思想武裝後的能力有充分發揮的機會。人人都知道他的厲害,如果有哪家的小孩哭不停,隻要喊一聲,“胡麻雀來啦!”小孩會立即停止哭聲。
真是蒼天有眼,體恤民意,正月二十五,一場春雨解放了全體村民,不再挑水塘了。
三清灣的人民公社食堂選址在下院子外,接著正房子搭一排一分水的瓦房,經過一個冬天的修建,春節前完工,又修大灶,買大鍋,準備在清明節前春耕生產開始時,公社食堂就開張,三清灣的人們從此就要踏上共產主義的幸福大道了。
在十二小隊隊委會上,張天培說道:“去年幹冬,豌胡豆和麥苗都長得很不好,如果春雨來得遲,小春糧食能收幾成,不敢去想。我們要做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動員大家,在房前屋角多種瓜。靜遠娃兒在我們下院子外的壩子邊栽了六窩南瓜,長得就很好。生產隊要用七八畝地種大黃瓜(瓠瓜)、小黃瓜、筍瓜、地瓜、南瓜。糧不夠,瓜來湊嘛!瓜藤還可以喂豬。”
“這是好辦法,必須成立一個蔬菜小組。”蔡世凱提議道。
“蔬菜組長就由張忠榮提頭,他是很負責的人。組員有焦懷玉、周自全、吳明輝、張忠盛、張忠誠、蔡順田。灣頭那塊五畝大土就不點包穀了,全部栽瓜;三清廟下邊那塊兩畝多的地就點地瓜,小春糧食不夠吃,可以瓜菜代替,很抵事的。”
四月一日,青龍公社成立人民公社後的第一個春耕生產現場會在新廟子學校的大操場進行,黨委書記李仲清著重強調道:“同誌們!我們全公社的公共食堂很快就都開張了。公社化後的玉米播種現場會的召開,主要是貫徹大躍進的精神,各級幹部要深入生產第一線,抓播種進度,抓播種的質量,清明前後播種的玉米不會受伏旱的影響。季節性很強,早晚一天,差別很大。大春糧食產量要評比,公社要設置紅旗,獎勵先進,送烏龜旗給最落後的生產隊。今天把話放在這兒,誰得了烏龜,將會背著烏龜畫從這學校的土台子左邊像烏龜一樣慢慢爬到右邊。”
與會的一百多幹部唏噓不已,李仲清又給大家解說社會主義總路線:“同誌們,黨中央在八屆二中全會上,提出‘鼓足感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鼓足幹勁’是為了‘力爭上遊’,不是甘居中遊或者下遊,怎樣去力爭上遊呢?就要‘多快好省’地幹。‘多’就是產量要多,農林牧副漁,五業並舉,當然要多投勞力,多想竅門;‘快’,就是‘大躍進’,收效要快,要超英趕美就要講速度,要抓住時機,現在正是播清明玉米的時機,晚一天效果就會不一樣。‘好’,就是追求質量,今年,播種任務重,主要勞動力大量地抽走,希望大家還是要追求播種的高質量,不要像今年的小麥,你糊弄了土地,實際上是糊弄自己。‘省’就是省時省料,總之,這次現場會後,全公社要馬上行動起來,起早摸黑地幹,早一天完成早一天好。”
縣農業局副局長蘇文英覺得李仲清解釋三麵紅旗太膚淺了,為了顯示上級領導的水平,他接過話頭說:“同誌們,什麽叫大躍進,首先是思想要大躍進,幾千年封建傳統,使我們許多同誌思想保守。上麵提出口號,‘千斤糧萬斤蔗’,很多基層幹部都認為是天方夜譚,我大膽地說一句,這個畝產是可以達到的,是經過科學計算得出的。”
會場上立刻起了一陣哄哄聲。蘇局長呷了一口茶,笑著說:“這笑聲就是保守,同誌們!想都不敢去想,還談什麽去幹呢?我們共產黨軍隊,攻打敵人碉堡,再難也要上,沒有退路。我們搞大躍進,就不能學小腳女人走路,搖搖晃晃的。種糧食算個啥,首先要有種好地的滿腔革命熱情,也要講究科學,要改變原始耕作方法,我就給你們科學地算一算,千斤畝產能不能實現。”
蘇局長又呷了一口茶,會場上又起了一陣笑聲,好似在扯謊壩聽吹牛,飽大家的耳福,他說:“科學種田要講《八字憲法》,你們過去種莊稼,想怎麽種就怎麽種,產量當然不高,那是原始的耕作方法。《八字憲法》是科學種田的方法,哪八個字呢?‘土肥水種密保管工’。李書記,你們要大力宣傳《八字憲法》,這是共產黨交給人民群眾的法寶。
先講‘土’字,土壤不好,影響產量,旱地坡度大,肥分流失嚴重,土層淺,我們這次搞大躍進,就要提倡深耕細作,就是改良土壤的肥分,坡土改梯田,就是防止水土流失。現在集體化了,完全可以安排改良土壤的工作,這個字用好了,每畝增產五十斤沒問題。
再談‘肥’字,‘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我們要大搞積肥運動,每家每戶分任務,家家戶戶屋子裏的那一層千腳泥肥分就很高。還有那些老牆泥巴、腳糞、垃圾肥,還可以搞綠肥,割雜草下田。現在開始使用化學肥料,可以用作追肥。隨著工業生產發展,化肥的品種和產量會增大,日益滿足生產的需要。‘肥’字文章作好了,增產一百斤是不成問題的。
再說‘水’字,我們是丘陵地區,曆來靠天吃飯,無水利可言,現在公社化了,要統籌安排,大興水利,修水庫,修小溪堤壩蓄水,過去是農戶單幹不能辦,現在就能辦了,修山平塘,修堤灌站、排水溝,要讓水往高處走,管好水,畝產增加五十斤可以辦到。”
蘇局長似乎說得很在理,指出了過去生產中存在的先天不足,幹部們聽得十分有趣,全場靜靜的,隻能聽見蘇局長娓娓道來的聲音。
“現在談種子,過去,隻要認為是糧食,都可以做種子。‘娘壯兒肥’嘛,討婆娘也要挑個高矮胖瘦嘛!種子要改良,國家推廣良種,大家一定要相信,即使沒有良種,也要精選一下種子,不要不負責任地使用種子。選好種子,每畝地多打五十斤不成問題。
下邊我著重談一下密植問題。我們種的水稻,叫二河穀,秧八寸,太稀了,有人說:‘稀大窩,密大攢,密密麻麻有啥產’,大家知道,二河穀長好了容易倒伏,我們提倡合理密植,就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李書記,我給你們建議,二河穀,行距八寸不變,保證光照和通風,窩距可以改成三四寸,這樣一改,要多插多少秧苗,當然每窩可以少兩片。你們可以規定下來。我想再增加一百斤是能辦到的。
另外三個字,我就不再哆嗦了。總而言之,言而總之,種田要科學化,科學化就是《八字憲法》,誰不認真執行《八字憲法》,誰的產量就不可能提高。”
李仲清做總結發言:“同誌們,蘇局長給我們作了科學地分析,說明畝產千斤是可能的,關鍵是大家要有信心,要拿出措施去認認真真地執行《八字憲法》,這是必須執行的,要改變隨意耕作的陋習,大搞科學種田。今天的效果如何,秋收後再結賬。”
實事求是的反麵——浮誇虛吹就這樣以科學的名義登上中國社會大舞台,尤其為了實現“大躍進”的高指標,各種“喜訊”不斷地出現在報刊雜誌上、出現在新聞廣播裏,出現在毛澤東及黨中央領導人的辦公桌上。一時間,畝產千斤縣、萬斤田的奇跡到處都是,似乎糧食多的無處放。《人民日報》發布消息,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的第一顆人造糧食衛星升天了,安徽的一個生產隊,小麥畝產一萬二千多斤,全國各地競放衛星,浮誇風甚囂塵上。鋼、鐵、煤等重要工業產品的產量也是不斷翻番,工農業生產全麵躍進,使黨和國家領導人十分興奮。中國人民終於告別了饑餓,解決了溫飽,且大大地有了富裕,這是一種怎樣讓人歡欣鼓舞的情景啊!據此,毛澤東和黨中央將超英趕美的時間不斷縮短。
蘇局長經過科學計算的千斤糧,比起第一顆糧食衛星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是全國大放衛星的寫照,是時代的需要,此風猶如愛滋病,是人們精神上充分滿足後,沒有考慮它的副作用,致命的副作用,並且愈演愈烈,經久不息,直到改革開放,直到二十一世紀。
生產隊長們是種莊稼的行家,明知是睜眼說瞎話,可是,這是政治的需要,這是大躍進,隻有這樣,才能超英趕美,誰敢唱反調,就是反對三麵紅旗,就是反革命,就是全民公敵。老百姓隻有在今後工作中如何認真貫徹領導講話精神的份,自己去“鼓足虛勁”,“力爭上遊”,讓大大小小的幹部們都去弄虛作假,迎合上級口味。
現場會後,張天培隊長召開了全體社員大會,希望大家能鼓足幹勁,把春播工作搞好。三清灣的公共食堂也開張了,保管室裏的糧食不多,是種子糧之外的少許糧食,外加春荒返銷糧中留下的一部分玉米、苕幹。
可是,第一天隻完成了五畝地的任務,從早幹到晚,誰也沒偷懶,主要勞力抽走,剩下的少數男勞力和一些健壯的婦女挑糞,實在是太累人了,食堂開出的是清稀飯一碗、紅苕粑兒兩個,到了上午十點,肚兒已經唱空城計了,哪還有多少勁幹活。
想改善夥食吧,胡豆還有幾天才真正成熟,現在就收來吃,是很不劃算的,張天培找來蔡世發保管員:“老蔡,保管室裏還有多少糧食?”
“還有一百多斤老胡豆,八十來斤老豌豆,現在食堂開夥的米和苕幹是從糧站返銷迴來的春荒救濟糧,還能開夥食五天。”
“原來的夥食標準不變,每頓飯加一些老胡豆和老豌豆,讓大家吃飽點,幹起活來才有勁。老人和小孩就隻有少吃點飯了。”
第二天,早中兩餐各加二十斤胡豆,可是,還是隻完成了五畝多播種任務。
農民,是各階層中最弱勢的群體。軍人的天職是服從,農民的天職是忍受饑餓、辛勤耕作。盡管三麵紅旗的宣傳那麽到位,大會小會講,大小標語到處刷,可是,農民們不知道“超英趕美”的偉大政治意義和深遠的曆史意義,他們目光短淺,不了解大躍進的宏偉藍圖。他們認為,那是幹部們的事,草民隻希望風調雨順,糧食豐收,食堂的大鍋裏有,個人的碗裏也就有了。
土地改革後,他們分得了土地,當他們高高揚起鋤頭的時候,他們知道,這一鋤頭落到泥土裏,百分之一百是為自己。如今公社化了,要“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當他揚起鋤頭時,他會想,這一鋤頭下去,我能得多少,別人也會像我這樣使勁嗎,現在付出體力是實在的,收獲還是未知數,這樣一想,勁就泄了,架式可以做到家。就是挑糞桶的,開始起步時是滿滿的,搖幾搖,糞水就溢出去,擔子就輕了,誰能保證挑擔子不晃。這就是多吃了糧,一樣改變不了幹活數量的原因。
玉米播種完,“穀雨”已過,俗話說,“立夏小滿正栽秧”,全生產隊的一百多畝水田的秧苗必須趕在“小滿”前插完,越早插秧苗,返青越快。青龍公社黨委書記李仲清決定,把蘇文英部長強調的“密植”作為重點,於四月二十二日在三清灣生產隊召開全社三級幹部插秧現場會。
申遠鬆書記指定木工大師傅張國成做了二十個插秧格子:長四尺,五格,格距八寸;寬兩尺,五格,格距四寸。每個插秧者給一個像窗子一樣的格子,每一格插一窩。
天還未亮,督戰員胡子鬆和大隊支部書記申遠鬆、大隊長門遠安就到了隊長張天培家,鄉親們還在酣睡,可是,現場會是很重要的事,必須把鄉親們從熱被窩裏拉起來,下田扯秧苗。
張天培到三清廟外山脊上,扯開喉嚨大聲地喊:“幹活啦!——!”
在靜謐的夜空裏,他的聲音傳到全隊四個房子裏。胡麻雀、門支書、門大隊長也到了各個大院子,有點像周扒皮催雇工幹活,“大家快點!出工扯秧苗了!”
全隊男女老少害怕胡麻雀和大隊幹部光顧自己家,趕快起床,跑步到秧田裏扯秧苗,每個人必須完成定量才能吃早飯,男勞力扯一百個,把六寸左右長的秧苗扯起來,洗掉泥巴,一大束用穀草捆起來,就叫一個秧子,婦女扯六十個,運到大田去。
八點正,三清灣過路大田的周圍田埂上站滿幹部,還有少數幹部未到,李仲清書記大聲地說:“同誌們,今年貫徹《農業八字憲法》,重點抓密植,要打掉‘稀大窩,密大攥’的老觀念,行距八寸,窩距本來想定成三寸,又怕大家接受不了,就定為四寸。這個二河穀分蘖少,過去每窩插十片以上,現在密植,每窩插八片。大隊部特地做了二十個秧格子,每個插秧的人一個。
張天培,你們選好的二十個人可以下田了,插得快的先下田,婦女後下。大家拿著秧格子,先擺正,在每個格子的西北角上插秧,插完二十五窩,人往後退,並且把腳窩填平,擺好格子,繼續插。不能缺窩少片,幹部們要抽查。”
張天培是插秧能手,他不用拉線,可以插出五條平行線。他第一個下田,從大田的中間分為兩部分,從左邊插過去,爬上田埂,從右邊插迴來。後邊的人陸續下田,最後是餘秋華下田,張天培已經插到田中央了,插秧者排成大雁飛行樣,一個催一個,隻要有一個人插不快,就要影響後邊的人。有的人就講了速度,顧不了質量。一個小時,張天培插完四十來米長,到另一方田壁。
何方雲社長做總結:“幹部同誌們,今天的現場會很成功,我們搞強製性的密植,目的隻有一個,力求糧食高產。迴去後,各生產隊都要照著三清灣的樣子插秧,從明天起,我們公社幹部全部下到各大隊,與大隊幹部和督戰員一起,深入到各個生產隊檢查,不準陽奉陰為,扣斤少兩。”
張新慧說道:“弟弟!你不要惹事,我吃了飯,馬上去青龍場接媽。你下午不讀書,就到我們學校找唐阿姨,給我請一個假。”
“我要去看媽,好一些沒有,你不要耽誤了讀書。”
“不行!你小,照顧不了媽,媽走不動,我可以背,你背不動。聽我的話!”
張靜遠已經暗地打定主意,他說:“好吧!我聽你的。”
張靜遠一口氣跑到新廟子學校,來到唐雨梅老師家。唐清波高興地拉住他的手,說道:“靜遠!我們好久沒在一起耍了,你有空就來我們家玩嘛!”
“清波哥哥!我來找阿姨,我媽生大病,我姐姐去青龍場照看我媽,今天下午不能來上課呐,請你媽幫我姐請一個假。”
張靜遠說完話,正要轉身離開,唐雨梅老師和女兒唐清玉迴家來了。
唐清玉見到張靜遠,特別親熱地說道:“靜遠哥哥,你來陪我們耍,我才高興喲!一會兒,蘭英也要來學校。”
張靜遠很為難地說:“清玉妹妹!我很想和你們一起玩。可是今天不行,我媽病了,被胡麻雀打了。請阿姨給我姐姐請一個假,我要跑到青龍場去。”
張靜遠說完話,就快步走出唐家,唐雨梅說道:“靜遠!我有課,走不開,你代我問你媽好!”
張靜遠跑過山坳,跑過田坎,路不平,摔倒了又爬起來再跑,跑到青龍場外,遠遠地看見張新慧走過小溪,他大聲喊道:“姐姐!等等我。”
二人到了醫院,各個房間去找,沒有媽媽的影子,張新慧說:“媽媽可能在惠蘭大姑那裏,我們去飯館看看。”
“媽!您怎麽去惹胡麻雀那個惡鬼呢?”張新慧理著媽媽的亂頭發,哭著說。
張靜遠握著拳頭說:“老子長大了,一定打迴來!媽,好些了沒有?”
“好多了!你們要知道,‘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等你們幹大事了,就沒有人敢欺負你了!”
張惠蘭拉過姐弟看了看,說道:“玉華!你這對兒女的眼睛最像曉風,聰明有種,讀書一定厲害!”
張靜遠很自豪地說:“大姑!我期期考第一!我要比爸爸讀更多書!”
“有誌氣!有誌氣!這才像張曉風的兒子嘛!”
下午打了針,母子三人慢慢迴家。張新慧說道:“媽媽!我不讀書了,迴來幫你幹活,掙工分。”
“你才十一歲多,幹不了啥子活,安心讀書,才有出息,媽累死了也值得。”
張靜遠幫不上媽媽的忙,他說:“媽呀!你不要幹重活,少拿工分不要緊,我們多喂點兔子,賣了兔子的錢給媽,拿去補工分錢。”
走了兩裏路,劉玉華實在累了,提議休息一下再走。張新慧堅持要背媽媽,張靜遠在後邊說:“姐姐,走慢點,不要跌了跟鬥!”
張新慧隻有十一歲,力量太小,拿出吃奶的力氣,也隻背了一丈多遠,劉玉華站著,不要女兒背。她說:“新慧,我靠著你走就行了!”
好不容易迴到家,吃過晚飯,劉玉華身體恢複了許多。晚上,張靜遠睡在床上,想到媽媽被欺負,他發誓,不能輕易放過胡麻雀,又打不過他,想個啥子法門來整他呢?
在上學路上,張靜遠對張天清、張天鬆、張天華、張天田說:“胡麻雀打了我媽媽,我想編幾句話來罵他龜兒,你們說行不行?”
“好呀!狗日的可惡得很!”“我們教會三清灣的娃兒,都來喊,喊了就跑。”
胡子鬆每天吃過早飯,就要到二大隊來巡視,手執皮鞭,有誰對抗大躍進,就以皮鞭懲處。出了劉玉華之事,不要他賠藥費,他想,要對三清灣的人客氣點。突然,對麵山上,七八個背著小背簍的孩子大聲地一齊喊道:“胡麻雀!胡麻雀!屁眼心心流鮮血!胡麻雀!胡麻雀!斷子絕孫種要滅!”
唱到第三遍,胡子鬆聽清楚孩子們是在罵他,立即追到山上去。他實在跑不贏小孩,等他追到青龍山頂,張靜遠已經率領小夥伴們到了白虎山,在山對麵又喊起來:“胡麻雀!胡麻雀!欺負百姓心腸黑!胡麻雀!胡麻雀!男盜女娼說不得!”
孩子們邊跑邊喊,直氣得胡子鬆掉了胡子,他找著張天培,一副苦相,說道:“請你給那些娃兒說,叫他們不要喊了!我認輸了,還不行嗎?”
“我不知道是哪些娃娃幹的,我會給娃兒打招唿。最好是少來我們隊,他們就見不到你了。”
晚上,張天培把六歲半的兒子張新全叫到麵前,問道:“喊胡子鬆的怪話,你肯定在,是不是靜遠的主意?還有哪些人參加?”
“我不講,講了是小狗。我們都恨胡麻雀,唱起歌兒好安逸喲!”
“有啥子安逸的,把你們抓住,送到公社去,就不安逸了!”
“我們喊了就跑,他逮不著我們。隻要他不整我們三清灣的人,我們就不喊他了。”
張天培知道,隻有張靜遠才有那種智慧,他佩服孩子們,大人不敢做的事,他們一群小孩去做了。他把孩子們的意思轉告胡子鬆,胡督戰員說:“三清灣的人,我惹不起就不惹了。”
二大隊還有十二個生產小隊,是他督戰的用武之地,他那由激進思想武裝後的能力有充分發揮的機會。人人都知道他的厲害,如果有哪家的小孩哭不停,隻要喊一聲,“胡麻雀來啦!”小孩會立即停止哭聲。
真是蒼天有眼,體恤民意,正月二十五,一場春雨解放了全體村民,不再挑水塘了。
三清灣的人民公社食堂選址在下院子外,接著正房子搭一排一分水的瓦房,經過一個冬天的修建,春節前完工,又修大灶,買大鍋,準備在清明節前春耕生產開始時,公社食堂就開張,三清灣的人們從此就要踏上共產主義的幸福大道了。
在十二小隊隊委會上,張天培說道:“去年幹冬,豌胡豆和麥苗都長得很不好,如果春雨來得遲,小春糧食能收幾成,不敢去想。我們要做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動員大家,在房前屋角多種瓜。靜遠娃兒在我們下院子外的壩子邊栽了六窩南瓜,長得就很好。生產隊要用七八畝地種大黃瓜(瓠瓜)、小黃瓜、筍瓜、地瓜、南瓜。糧不夠,瓜來湊嘛!瓜藤還可以喂豬。”
“這是好辦法,必須成立一個蔬菜小組。”蔡世凱提議道。
“蔬菜組長就由張忠榮提頭,他是很負責的人。組員有焦懷玉、周自全、吳明輝、張忠盛、張忠誠、蔡順田。灣頭那塊五畝大土就不點包穀了,全部栽瓜;三清廟下邊那塊兩畝多的地就點地瓜,小春糧食不夠吃,可以瓜菜代替,很抵事的。”
四月一日,青龍公社成立人民公社後的第一個春耕生產現場會在新廟子學校的大操場進行,黨委書記李仲清著重強調道:“同誌們!我們全公社的公共食堂很快就都開張了。公社化後的玉米播種現場會的召開,主要是貫徹大躍進的精神,各級幹部要深入生產第一線,抓播種進度,抓播種的質量,清明前後播種的玉米不會受伏旱的影響。季節性很強,早晚一天,差別很大。大春糧食產量要評比,公社要設置紅旗,獎勵先進,送烏龜旗給最落後的生產隊。今天把話放在這兒,誰得了烏龜,將會背著烏龜畫從這學校的土台子左邊像烏龜一樣慢慢爬到右邊。”
與會的一百多幹部唏噓不已,李仲清又給大家解說社會主義總路線:“同誌們,黨中央在八屆二中全會上,提出‘鼓足感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鼓足幹勁’是為了‘力爭上遊’,不是甘居中遊或者下遊,怎樣去力爭上遊呢?就要‘多快好省’地幹。‘多’就是產量要多,農林牧副漁,五業並舉,當然要多投勞力,多想竅門;‘快’,就是‘大躍進’,收效要快,要超英趕美就要講速度,要抓住時機,現在正是播清明玉米的時機,晚一天效果就會不一樣。‘好’,就是追求質量,今年,播種任務重,主要勞動力大量地抽走,希望大家還是要追求播種的高質量,不要像今年的小麥,你糊弄了土地,實際上是糊弄自己。‘省’就是省時省料,總之,這次現場會後,全公社要馬上行動起來,起早摸黑地幹,早一天完成早一天好。”
縣農業局副局長蘇文英覺得李仲清解釋三麵紅旗太膚淺了,為了顯示上級領導的水平,他接過話頭說:“同誌們,什麽叫大躍進,首先是思想要大躍進,幾千年封建傳統,使我們許多同誌思想保守。上麵提出口號,‘千斤糧萬斤蔗’,很多基層幹部都認為是天方夜譚,我大膽地說一句,這個畝產是可以達到的,是經過科學計算得出的。”
會場上立刻起了一陣哄哄聲。蘇局長呷了一口茶,笑著說:“這笑聲就是保守,同誌們!想都不敢去想,還談什麽去幹呢?我們共產黨軍隊,攻打敵人碉堡,再難也要上,沒有退路。我們搞大躍進,就不能學小腳女人走路,搖搖晃晃的。種糧食算個啥,首先要有種好地的滿腔革命熱情,也要講究科學,要改變原始耕作方法,我就給你們科學地算一算,千斤畝產能不能實現。”
蘇局長又呷了一口茶,會場上又起了一陣笑聲,好似在扯謊壩聽吹牛,飽大家的耳福,他說:“科學種田要講《八字憲法》,你們過去種莊稼,想怎麽種就怎麽種,產量當然不高,那是原始的耕作方法。《八字憲法》是科學種田的方法,哪八個字呢?‘土肥水種密保管工’。李書記,你們要大力宣傳《八字憲法》,這是共產黨交給人民群眾的法寶。
先講‘土’字,土壤不好,影響產量,旱地坡度大,肥分流失嚴重,土層淺,我們這次搞大躍進,就要提倡深耕細作,就是改良土壤的肥分,坡土改梯田,就是防止水土流失。現在集體化了,完全可以安排改良土壤的工作,這個字用好了,每畝增產五十斤沒問題。
再談‘肥’字,‘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我們要大搞積肥運動,每家每戶分任務,家家戶戶屋子裏的那一層千腳泥肥分就很高。還有那些老牆泥巴、腳糞、垃圾肥,還可以搞綠肥,割雜草下田。現在開始使用化學肥料,可以用作追肥。隨著工業生產發展,化肥的品種和產量會增大,日益滿足生產的需要。‘肥’字文章作好了,增產一百斤是不成問題的。
再說‘水’字,我們是丘陵地區,曆來靠天吃飯,無水利可言,現在公社化了,要統籌安排,大興水利,修水庫,修小溪堤壩蓄水,過去是農戶單幹不能辦,現在就能辦了,修山平塘,修堤灌站、排水溝,要讓水往高處走,管好水,畝產增加五十斤可以辦到。”
蘇局長似乎說得很在理,指出了過去生產中存在的先天不足,幹部們聽得十分有趣,全場靜靜的,隻能聽見蘇局長娓娓道來的聲音。
“現在談種子,過去,隻要認為是糧食,都可以做種子。‘娘壯兒肥’嘛,討婆娘也要挑個高矮胖瘦嘛!種子要改良,國家推廣良種,大家一定要相信,即使沒有良種,也要精選一下種子,不要不負責任地使用種子。選好種子,每畝地多打五十斤不成問題。
下邊我著重談一下密植問題。我們種的水稻,叫二河穀,秧八寸,太稀了,有人說:‘稀大窩,密大攢,密密麻麻有啥產’,大家知道,二河穀長好了容易倒伏,我們提倡合理密植,就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李書記,我給你們建議,二河穀,行距八寸不變,保證光照和通風,窩距可以改成三四寸,這樣一改,要多插多少秧苗,當然每窩可以少兩片。你們可以規定下來。我想再增加一百斤是能辦到的。
另外三個字,我就不再哆嗦了。總而言之,言而總之,種田要科學化,科學化就是《八字憲法》,誰不認真執行《八字憲法》,誰的產量就不可能提高。”
李仲清做總結發言:“同誌們,蘇局長給我們作了科學地分析,說明畝產千斤是可能的,關鍵是大家要有信心,要拿出措施去認認真真地執行《八字憲法》,這是必須執行的,要改變隨意耕作的陋習,大搞科學種田。今天的效果如何,秋收後再結賬。”
實事求是的反麵——浮誇虛吹就這樣以科學的名義登上中國社會大舞台,尤其為了實現“大躍進”的高指標,各種“喜訊”不斷地出現在報刊雜誌上、出現在新聞廣播裏,出現在毛澤東及黨中央領導人的辦公桌上。一時間,畝產千斤縣、萬斤田的奇跡到處都是,似乎糧食多的無處放。《人民日報》發布消息,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的第一顆人造糧食衛星升天了,安徽的一個生產隊,小麥畝產一萬二千多斤,全國各地競放衛星,浮誇風甚囂塵上。鋼、鐵、煤等重要工業產品的產量也是不斷翻番,工農業生產全麵躍進,使黨和國家領導人十分興奮。中國人民終於告別了饑餓,解決了溫飽,且大大地有了富裕,這是一種怎樣讓人歡欣鼓舞的情景啊!據此,毛澤東和黨中央將超英趕美的時間不斷縮短。
蘇局長經過科學計算的千斤糧,比起第一顆糧食衛星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是全國大放衛星的寫照,是時代的需要,此風猶如愛滋病,是人們精神上充分滿足後,沒有考慮它的副作用,致命的副作用,並且愈演愈烈,經久不息,直到改革開放,直到二十一世紀。
生產隊長們是種莊稼的行家,明知是睜眼說瞎話,可是,這是政治的需要,這是大躍進,隻有這樣,才能超英趕美,誰敢唱反調,就是反對三麵紅旗,就是反革命,就是全民公敵。老百姓隻有在今後工作中如何認真貫徹領導講話精神的份,自己去“鼓足虛勁”,“力爭上遊”,讓大大小小的幹部們都去弄虛作假,迎合上級口味。
現場會後,張天培隊長召開了全體社員大會,希望大家能鼓足幹勁,把春播工作搞好。三清灣的公共食堂也開張了,保管室裏的糧食不多,是種子糧之外的少許糧食,外加春荒返銷糧中留下的一部分玉米、苕幹。
可是,第一天隻完成了五畝地的任務,從早幹到晚,誰也沒偷懶,主要勞力抽走,剩下的少數男勞力和一些健壯的婦女挑糞,實在是太累人了,食堂開出的是清稀飯一碗、紅苕粑兒兩個,到了上午十點,肚兒已經唱空城計了,哪還有多少勁幹活。
想改善夥食吧,胡豆還有幾天才真正成熟,現在就收來吃,是很不劃算的,張天培找來蔡世發保管員:“老蔡,保管室裏還有多少糧食?”
“還有一百多斤老胡豆,八十來斤老豌豆,現在食堂開夥的米和苕幹是從糧站返銷迴來的春荒救濟糧,還能開夥食五天。”
“原來的夥食標準不變,每頓飯加一些老胡豆和老豌豆,讓大家吃飽點,幹起活來才有勁。老人和小孩就隻有少吃點飯了。”
第二天,早中兩餐各加二十斤胡豆,可是,還是隻完成了五畝多播種任務。
農民,是各階層中最弱勢的群體。軍人的天職是服從,農民的天職是忍受饑餓、辛勤耕作。盡管三麵紅旗的宣傳那麽到位,大會小會講,大小標語到處刷,可是,農民們不知道“超英趕美”的偉大政治意義和深遠的曆史意義,他們目光短淺,不了解大躍進的宏偉藍圖。他們認為,那是幹部們的事,草民隻希望風調雨順,糧食豐收,食堂的大鍋裏有,個人的碗裏也就有了。
土地改革後,他們分得了土地,當他們高高揚起鋤頭的時候,他們知道,這一鋤頭落到泥土裏,百分之一百是為自己。如今公社化了,要“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當他揚起鋤頭時,他會想,這一鋤頭下去,我能得多少,別人也會像我這樣使勁嗎,現在付出體力是實在的,收獲還是未知數,這樣一想,勁就泄了,架式可以做到家。就是挑糞桶的,開始起步時是滿滿的,搖幾搖,糞水就溢出去,擔子就輕了,誰能保證挑擔子不晃。這就是多吃了糧,一樣改變不了幹活數量的原因。
玉米播種完,“穀雨”已過,俗話說,“立夏小滿正栽秧”,全生產隊的一百多畝水田的秧苗必須趕在“小滿”前插完,越早插秧苗,返青越快。青龍公社黨委書記李仲清決定,把蘇文英部長強調的“密植”作為重點,於四月二十二日在三清灣生產隊召開全社三級幹部插秧現場會。
申遠鬆書記指定木工大師傅張國成做了二十個插秧格子:長四尺,五格,格距八寸;寬兩尺,五格,格距四寸。每個插秧者給一個像窗子一樣的格子,每一格插一窩。
天還未亮,督戰員胡子鬆和大隊支部書記申遠鬆、大隊長門遠安就到了隊長張天培家,鄉親們還在酣睡,可是,現場會是很重要的事,必須把鄉親們從熱被窩裏拉起來,下田扯秧苗。
張天培到三清廟外山脊上,扯開喉嚨大聲地喊:“幹活啦!——!”
在靜謐的夜空裏,他的聲音傳到全隊四個房子裏。胡麻雀、門支書、門大隊長也到了各個大院子,有點像周扒皮催雇工幹活,“大家快點!出工扯秧苗了!”
全隊男女老少害怕胡麻雀和大隊幹部光顧自己家,趕快起床,跑步到秧田裏扯秧苗,每個人必須完成定量才能吃早飯,男勞力扯一百個,把六寸左右長的秧苗扯起來,洗掉泥巴,一大束用穀草捆起來,就叫一個秧子,婦女扯六十個,運到大田去。
八點正,三清灣過路大田的周圍田埂上站滿幹部,還有少數幹部未到,李仲清書記大聲地說:“同誌們,今年貫徹《農業八字憲法》,重點抓密植,要打掉‘稀大窩,密大攥’的老觀念,行距八寸,窩距本來想定成三寸,又怕大家接受不了,就定為四寸。這個二河穀分蘖少,過去每窩插十片以上,現在密植,每窩插八片。大隊部特地做了二十個秧格子,每個插秧的人一個。
張天培,你們選好的二十個人可以下田了,插得快的先下田,婦女後下。大家拿著秧格子,先擺正,在每個格子的西北角上插秧,插完二十五窩,人往後退,並且把腳窩填平,擺好格子,繼續插。不能缺窩少片,幹部們要抽查。”
張天培是插秧能手,他不用拉線,可以插出五條平行線。他第一個下田,從大田的中間分為兩部分,從左邊插過去,爬上田埂,從右邊插迴來。後邊的人陸續下田,最後是餘秋華下田,張天培已經插到田中央了,插秧者排成大雁飛行樣,一個催一個,隻要有一個人插不快,就要影響後邊的人。有的人就講了速度,顧不了質量。一個小時,張天培插完四十來米長,到另一方田壁。
何方雲社長做總結:“幹部同誌們,今天的現場會很成功,我們搞強製性的密植,目的隻有一個,力求糧食高產。迴去後,各生產隊都要照著三清灣的樣子插秧,從明天起,我們公社幹部全部下到各大隊,與大隊幹部和督戰員一起,深入到各個生產隊檢查,不準陽奉陰為,扣斤少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