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九五三年九月十三日(農曆八月初六日),是張曉風兩周年忌日。劉玉華買了兩斤豬肉,做了一個祭祀的刀頭,一瓶高粱酒,一對蠟燭,一把香,帶著快六歲的張新慧、三歲的張靜遠,扶著五十二歲的“大娘媽”,來到張曉風墳前。墳上長滿絲毛草,有二尺多長。

    劉玉華擺好祭品,喊道:“新慧,靜遠!來給你們爸爸跪著。”

    兩個孩子非常聽話,張新慧接過母親點燃的三根香,向墳裏躺著的父親鞠躬三次,哽咽著喊道:“爸——爸!我和弟弟來給你作揖了,我要聽媽的話,帶好弟弟,好吃的東西,先讓弟弟吃,弟弟體子不好,還要讓娘娘吃,剩下的才是我和媽吃。弟弟!過來,給爸爸磕頭!”

    三歲多的張靜遠也接過媽媽點燃的三根香,像姐姐一樣鞠躬。劉玉華仿佛看見了躺著的曉風,那臉上還有從鼻孔裏流出的血,嘴唇邊還沾著一粒飯。她很悲傷地哭訴道:“曉風!你丟下老小給我,我一個弱女子,苦啊!兩年啦!我是怎麽過來的喲!什麽是白天,什麽叫夜晚,分不清啊,我扛著鋤頭,挑起糞桶,在寨子山上,看月亮升起來;在大水田裏,讓三伏天的太陽曬,臉上火辣辣的,苦澀的汗水流進嘴裏解渴。啥滋味喲!你知道嗎?我每年要挑公糧到白馬鎮,要脫幾次皮。我太累啦!我經受不起了!到農忙季節,親戚、鄰居來幫忙,我欠下了數不清的人情債!我隻能抓住一點點的空時間,給他們編白布、縫衣服、做鞋子來還債,雞叫就起床,人靜才睡覺,我心累了,人老了,再也不是你眼裏的玉華了!

    我弄不好那麽多土呀田,我想了很久,把地租給別人吧,你知道的,七裁縫就因為租了地給別人,劃成小土地出租,我們三清灣沒有地主,要搞運動,就把他當小地主,和富農錢西清一起鬥爭。曉風!因為你,我也成了壞人家屬,‘三五反’時,張天雲說,上邊的意思,也要把我弄去鬥爭,是鄉親們給我紮起,我才免了災。我也怕當小地主呀!我怕開大會鬥爭呀!你付大哥挨鬥,您是親眼見到的,現在,富農也挨鬥了,萬一哪一天,中農也挨鬥爭,就輪到我呀!我想賣掉那幾塊大土,光種五畝水田和槽土,你清楚,付大哥和卿二哥當地主有多慘,誰敢買土地當地主呀?不敢出租,又沒人敢買,曉風!你叫我怎麽辦。打荒吧,又太可惜了,廣種薄收吧,對不起天地良心。曉風,我不知道怎麽好,你顯一顯靈吧!給我一個好辦法。”

    “大娘媽”深知兒媳多麽勞累,又不能上山幫一把,幹家務、看孫子是她的工作,顛著“三寸金蓮”,從早忙到晚,盡力減輕兒媳的負擔。聽到玉華的心聲,“大娘媽”也流下了苦澀的淚。

    聽說劉玉華全家給張曉風祭墳,張天培放下手裏的竹器活,也來到院子後邊張曉風墳前。劉玉華的話,他聽得很清楚,是呀,劉玉華為了維持幹娘的家,忍受了多少酸甜苦辣。她實在是沒有能力來耕種十畝多土地,該怎麽幫她呢?

    劉玉華看見了張天培,苦笑道:“曉風去了兩年,我也拖了兩年,娃兒也大了兩歲,我是拖得皮裂嘴歪的呀!”

    “是呀!是得想個辦法,鬆你的擔子。”張天培給張曉風燒著錢紙。“我今天到青龍場去,碰見李仲奎,他很關心你們,我就給他講了你種莊稼的苦處。他說,報紙上說的,政府主張搞互助組。你家勞力缺,我們家六份地,六個大人,吃得多,我又添了個黑娃,糧食就不夠吃。忠榮大叔家也是,三弟兄七份地,添了人,也不夠吃。”

    劉玉華收起祭品,說道:“天培,這兩年,你們幫我種莊稼,我很過意不去。馬上要點豌豆、葫豆和麥子了,我想,我們家的土,在槽土給我留一點種菜外,其餘的,你和忠榮大叔兩家就分著種吧!我隻種水田。”

    張天培非常高興地問道:“我們給你多少租金呢?”

    “唉!說啥子租金喲!我不想成第二個‘七裁縫’,當個小地主。你看這樣行不行,土裏的公糧稅金就由你們上,栽秧打穀犁田的活,你們負責,其它就不講了。千萬不要讓上邊的人知道。”

    “玉華嫂子!你吃虧大了,好不容易分得的土地,就這樣送給我們種,真是過意不去。”

    “就這樣辦,我家老的老,小的小,有五畝多田的穀子,勉強夠吃了,將來,娃兒長大了,不夠吃時,再說收地迴來的事。你去和忠榮大叔商量,願意種呢,就按我說的辦。萬一有人問起呢,就說是我們三家搞互助組。”

    張忠榮一聽,非常高興,與張天培分了劉玉華的三畝六分旱地,犁、耙水田由張忠榮負責,育秧、栽秧由張天培負責,打穀子兩家合作。

    劉玉華終於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她以更多的時間來為三清灣的男女老少織布、縫衣、做鞋,工錢多少不定,由別人給糧食,給十個雞蛋,或者請吃一頓美食都行。

    五四年春,張忠榮和張天培兩家很快就把劉玉華家的稻秧插上了,劉玉華隻是施點農家肥和扯稗子草。由於多種了地,夏糧多收,張忠榮和張天培兩家也不缺糧了。劉玉華家的糧食也夠吃,幫三清灣人做女紅活,也掙了一些錢,她心情舒暢,日子過得更好了。

    農曆五四年四月二十四日,劉玉華滿三十歲了,她頭頂壞人家屬的帽子,不敢做多大的生日,娘家的哥嫂弟媳,曉風的舅舅家,叔叔嬸子們都來了。那些結拜弟兄像避瘟神一樣,不會踏上去三清灣的路,劉玉華也忘了他們。十一點鍾,兒女親家唐雨梅牽著唐清玉來了。

    劉玉華抱過小清玉,在她小臉上親了兩口,小清玉喊道:“媽媽!阿姨割我的臉!”

    劉玉華大笑道:“雨梅!您看我還像三十歲的人嗎?連小媳婦都有點嫌我這個婆婆啦!”

    “啥子叫小媳婦?媽媽!”唐清玉偏著頭問。

    “你阿姨說笑的!阿姨說我們小清玉乖。”

    “清玉!何阿姨給你說。”何誌芳背著陳蘭英,人未進門,聲音先報到。“你長大了,就要坐花轎來這兒,和靜遠拜堂成親。你願意幹嗎?”

    “哦!辦家家酒喲,好玩!我當新娘子嗎?”

    “是呀!你不當,我們家蘭英還等著呢!”

    知道有競爭對手,小清玉馬上說道:“我當,不要妹妹當!”

    雖然是玩笑話,可是在劉玉華聽來,政治之風刮得正盛,兩個女人,不怕她的政治細菌感染,還要談兒女親家的戲言,她實在是感動極了,滾出了淚花,說道:“你們倆能年年的這天來,我真不知說什麽好,‘患難見真情’啊!”

    唐雨梅笑道:“我仨是好姐妹,不像那幾個結拜兄弟,無情去義。”

    “不提那些窩心的事,雨梅、誌芳,昨天,我去西江城,蘇曉梅從我麵前走過,看見我的臉,也沒停一下腳步。我很傷心,不能怪她呀!是我變化太大了。我不知怎的,還是下意識地小聲地喊了一聲‘曉梅’,她沒聽見也就算啦!我的聲音沒變呀!曉梅馬上轉身,觀察了三個女人,才認出我來。她上前來,一把抱住我,話還未說,眼淚牽線一樣流到我臉上。三分鍾後,她才哭出聲來說:‘華姐!是您呀!小妹不敢認您啦!’我也哭啦,周圍的人不知道我倆在做啥,都來打聽。”

    “你的變化是很大,好辛苦喲!”何誌芳說道。

    “我爺爺說過,女人是水做的,淚水流不完,男人的心腸硬,有淚不輕彈,人情是靠水滋養的,男子無情,是因為淚水少,所以不輕彈。你們看,曉風那幾個結拜弟兄,‘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他不出賣你,都是天公地道的了!像陳大全那種人,出賣了朋友,還要踏上一腳,去年還想把我當階級敵人一樣,押到大會上去鬥爭,屁眼心心多黑呀!”

    “華姐!不說那些不愉快的事,害人的人沒有好下場。”何誌芳勸道。

    劉玉華發過感慨,也抱過小蘭英,親了兩口,笑著說:“雨梅,您是老師,誌芳,雲海終究不是挖泥巴的人,您們的女兒前程好,長大後,也是一朵花!總之,與我們家門不當,戶不對,我過去的一句笑話,二位別認真,政府也反對包辦,婚姻由孩子自己做主,我的話不作數。”

    “玉華姐,您可不能說話不算數。”唐雨梅看見張靜遠走過來,上前拉住他。“靜遠!唐阿姨問你,清玉妹妹當新娘,你當新郎,幹不幹?”

    “辦九九啦?我幹,我和娃兒夥辦九九,都是我當新郎,我喜歡清玉妹妹。”

    “蘭英妹妹當新娘,你願意嗎?”何誌芳覺得娃娃不說假話,問道。

    “我還是願意,兩個新娘子,那才安逸喲!辦九九更鬧熱。”

    所有的親朋好友們都被幼兒的話弄得哈哈大笑,劉玉華也笑道:“蘭英,你願意當新娘嗎?”

    “清玉姐姐願意,我也願意!”

    “不是辦家家酒喲,長大了,你們要真的給靜遠當新娘,還願意嗎?”唐雨梅問道。

    張靜遠稍大點,對兩個新娘犯愁了,他說道:“張國瑞有兩個婆娘,被槍斃了!”

    四歲小孩說出這樣的話,令在場的人大吃一驚,又都哄堂大笑起來。劉玉華急忙解釋道:“前不久,我背靜遠去城裏看病,到新二婆那兒吃的午飯,新二婆特別喜歡靜遠,給糖果,又給錢。迴家路上,靜遠問我是什麽親戚,我就給他講了二位叔婆的故事,所以,靜遠知道,新娘子隻能一個。”

    “哎呀!孺子可教也。”唐雨梅分析著,“小靜遠今後一定大有出息,我不是八字先生,我教了那麽多娃娃,看人有點準,隻要你看那對眼睛,就能說個八九不離十,聰明娃兒的眼光是射人的,靜遠和他爸比,就是眼睛最像,所以我說,他一定更有出息。玉華姐,你就不要再說門當戶對的話了,我們雖然是沒有燒香磕過頭,但是,我們是真正的好姐妹,我們來往,才不怕那些閑言碎語呢!我們都是壞人家屬,臭味相投嘛!”

    “娃娃長大了,打不打親家,是孩子們的事,我們這代人相好,後代也會相好的。”何誌芳說道。

    毛主席在五三年十月十五日的《關於農業互助合作的兩次談話》裏說:“對於農村的陣地,社會主義如果不去占領,資本主義就必然去占領。……現在農民賣地,這不好,要做工作,阻止農民賣地,辦法就是合作社……大合作社可使得農民不必出租土地了。”

    五四年,全國從北到南,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業互助合作運動開展起來。從中央到地方,從北京到青龍鄉,黨中央的文件,毛主席的一篇篇文章,逐級傳達下來。

    五四年六月五日端午節,采和村支部書記陳雲海給嶽父送節,到青龍場買禮品,被鄉黨委書記李仲清看見。李仲清招唿道:“雲海!你們采和村有沒有賣土地的,或是把土地出租的?上邊在清查。”

    “我還沒有聽說有這兩種情況的,暗地裏有沒有人賣地,就不知道。”陳雲海笑著答道,“地主富農被鬥得那麽厲害,哪個敢拿雞蛋去撞石頭呀!搞互助組的倒是有。”

    “真的嗎?這可是政府提倡的,要作為榜樣來推廣,是哪些人?”李仲清是個喜歡搞典型邀功的幹部,當他聽說有人搞了一個互助組時,很興奮。

    “就是三清灣的張天培,詳細情況不怎麽清楚。”

    “是他呀!我那個私塾同學。好事呀,你們村要當作先進來宣傳。我得馬上趕到三清灣去,搞清楚詳細情況。明天,你到鄉裏來,我倆再商量怎麽搞。”。

    李仲清趕了八裏路,到了三清灣,快三年沒走這條路了,無顏麵對義兄張曉風的家人,要不是工作需要,他是永遠不會走這條路的。遠遠地看見張天培在扯稗子草,他高聲喊道:“天培!天培!你歇會兒,我有話問你!”

    張天培在稻田裏迎接了鄉黨委書記,笑著說:“喲!是李書記呀!今天起啥子風,把你的大駕吹來啦!快三年了吧,沒到三清灣來,都快認不出來了呢!”

    “莫說笑了,快上來,我給你談點子事。”

    張天培洗了手和腳,和李仲清坐在田埂上,摸出水煙袋,用火石子敲打,點燃紙撚子,裝好水煙,遞給李書記。

    李仲清對私塾同學也不客氣,接過煙竿,吧嗒吧嗒地吸著,問道:“玉華嫂子一家怎麽樣?”

    “能怎麽樣,辛苦極了!你們搞階級鬥爭,怎麽會想到,鬥到她頭上呢?”

    “曉風的壞名聲影響到她,沒有辦法,不是沒有弄她去鬥嗎?”

    ‘陳大全還好意思來三清灣,還有膽子來整玉華,要不是我們三清灣貧下中農給玉華紮起,不知會鬧出什麽事來。玉華恨蘇文英,也恨你,特別恨陳大全,你最好不要去見她。”麵對走紅運的老同學,張天培不客氣地說。

    李仲清搖著頭說:“想不到玉華嫂子還這樣恨我,你要跟她說,當時在蘇文英的權勢壓迫下,我們有苦衷,我站出來幫曉風,我也一樣倒黴。”

    張天培笑道:“你就當了縮頭烏龜,這幾年,青龍鄉是你和仲奎、大全幾個說了算,沒有別人敢來和你們作對。我不相信,你會做不了主,陳大全要鬥玉華嫂子,沒有鬥成,天沒有塌下來?”“政策嘛!可以左右一點,算啦!不要再說了!”

    “我怎麽不說?曉風哥死去快三年了,就沒有看見過他的結拜弟兄來過。你們清明節時來給哥子燒柱香,哪個敢說你們一句半句的!還不如何誌芳和唐雨梅,沒有和玉華燒過香磕過頭,年年都來看望!”

    “天培!你應該知道,曉風頭上還戴著一頂壞人的帽子,共產黨最講階級鬥爭,要求每個幹部隨時進行思想改造,誰也不敢來惹麻煩。我們即使有這個心,也沒這個膽,你和玉華嫂子要體諒我們。好!不說這個事了,我問你,聽說你搞了個互助組,我今天來,就是問你的詳細情況。”

    “怎麽!又是哪兒出了問題,要挨打整不成?”

    “天培!你說到哪裏去了,我準備把你的互助組作為先進典型推廣。”

    張天培一想,李仲清愛搞兩麵三刀,可不敢照實說,怕惹來麻煩,隻能往好處說,他邊想邊說道:“仲清!玉華家的情況,你應該清楚,十畝多土地,她一個婦道人家,哪裏種得好。生拉活扯地弄了兩年,人變了大樣,再幹下去,會累死了事。我和張忠榮兩家勞力強,土地少,我們就商量,三家人搞聯合,我們幹重活,她幹點輕活,她還給我們兩家的大人娃兒,縫衣服,做鞋子,都加進去算。今年小春糧食收成好,我們兩家糧食比去年多許多,玉華也沒有過去累,大家都有好處。”

    “天培!你們這條路走對了。像劉玉華這種情況的家庭不在少數,有把地租給別人種的,就像過去的地主收租;有的幹脆就賣了土地,又迴到解放前那樣,政府是堅決製止的。搞互助合作最好。”

    “我們剛搞了一季,結果還可以。其實當初還是想幫玉華,沒有想那麽遠。”

    解放幾年來,共產黨是靠各種各樣的運動來推進工作的:政治運動抓階級鬥爭(清匪反霸肅反),發現敵人:文化運動搞思想改造(批《武訓傳》,批俞平伯的《紅樓夢》研究思想),讓大家信仰馬克思主義:經濟運動整貪汙腐敗(三五反,槍斃劉青山、張子善)和工商資本改造,打擊資本主義。在農村,首先打倒了地主,再把矛頭對準富農,富裕中農也有危險,特別看重階級成分。曹丕的“九品中正製”隻是對入仕途的人劃分等級,給人奮鬥的希望。而共產黨厲害之處在於,把全體人民都納入等級,分出三大陣營:地富反壞(後來的“右”、“走資派”),小資產階級等,都是革命的對象,富裕中農、中中農、小職員是團結的對象,工人階級和貧下中農是革命的主力軍。一旦滑入革命的對象,就失去了人的基本權力,階級鬥爭天天講,隨時隨地鬥爭你的身體、改造你的思想。劉玉華家是下中農,應該是依靠對象,政治上是保險的,可是有張曉風被革命群眾打死的那檔子事,就可以列入準壞人之類,享受正式壞人的待遇。

    張天培最怕給劉玉華帶來麻煩,隻好順著李書記的話說好聽的。

    幾年來的鄉長兼黨小組長——黨委書記的實踐,李仲清悟出了一些執政經驗,每個運動都有正反典型,一個基層領導就要善於發現好苗子,並且提升為好典型。李仲清立即產生一個念頭,把張天培的互助組搞成初級生產合作社,搞成西江縣的典型。

    李仲清把水煙袋遞給張天培,笑著說:“聽餘縣長說,有些地方,主要是北方,搞起了很多合作社,這是共產黨的政治主張決定的。如果土地長期單幹,會計劃的、勤勞的就會富起來,不會劃算的、懶惰的就會窮下去,就會有買賣土地的情況,就會出現新地主、新富農。所以,單幹是短時間的,最終要把地收起來。三年前分了地,發了土地證。有的家庭死了人,地不收,有的家庭添了人,沒地給他。多幾年,矛盾會更加突出,解決的辦法就是搞合作社。”

    “那又何必搞土改呢?直接搞合作社嘛!”

    李仲清拍了拍張天培的肩,笑道:“天培!你就不知道了,此一時彼一時也!土改是把地主的土地收過來,農民對土地的渴望,從祖先傳下來,兩三千年,不分給大家,能行嗎?現在把地集中起來耕種,地還是大家的,以入股的方法集中,比如,你家有水牛,也可以算成股子,土地、大農具、人工都算成股子,收割時按股子分糧食。像劉玉華,她的四份地入股,她的人工占的股子就少,你兩家勞力強,就在人工股子裏多占,大家都不吃虧。”

    “我們就是按你說的辦法幹的。”張天培害怕李書記知道了自己與劉玉華的合作不合乎政策,就順著他的話往上說。

    李仲清非常興奮,他進一步分析道:“你們三清灣,隻有幾家外姓,一家人,肉爛了在湯裏,最適合搞合作社,我想,青龍鄉的第一個合作社就由你來承頭,馬上搞起來,早晚都得搞,早搞還可以得到政府的幫助。”

    張天培家去年添了兒子,再有七天就一歲了,妻子又懷上兩個月了,兩個弟弟也要結婚生孩子,都沒有土地,他心裏擔憂的一個問題是,全家的糧食會越來越不夠。李仲清提倡的合作社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好方法,他舉雙手讚成。

    張天培有點擔憂地說:“李書記!你說的,我懂了,非常讚成,就怕其它人不同意。”

    李仲清把水煙袋接過去,說道:“你去做大家的工作呀,宣傳合作社的好處。我迴鄉裏,和其它幹部開會研究,再到三清灣來,開全體村民的動員會,大家一定會走這條農業合作化道路的。”

    李仲清要走了,張天培有意說道:“仲清,你看,那小土坡上中間那座墳就是曉風的,你真的不想去看一看?”

    李仲清遙對張曉風的墳頭,雙手合掌,鞠躬三次,說道:“曉風哥,兄弟對不起你,在這裏給您請罪了。天培!我愧對劉玉華一家子,就不去她家裏了。”

    “我怕大家不願意搞合作社喲!”

    李仲清搖搖頭,再一次鼓勵張天培道:“任何事情都不會一帆風順的,添丁的願意,不添人的就不願意,政策不允許個人發家致富,講講階級鬥爭,事情就能解決。你一定要把合作社搞起來,我還建議,你要寫入黨申請書,年輕人要爭取進步。”

    “我是個直性子人,不懂得拐彎抹角,容易得罪人。”

    “你這種耿直人好,給鄉親們做好事,得罪人也會被大家理解。要有信心,一定能幹好合作社!”

    當晚,在三清灣下院子正堂屋裏,張天培麵對前來閑聊的族人,說道:“鄉親們,我給大家講一件事,今天,鄉黨委書記李仲清專門來找我,講辦合作社的事。他說,個人發家致富是地主、富農幹的事,共產黨不允許,遲早都要搞成合作社,大家一起種莊稼。

    為啥子要這樣幹呢?我給大家講個道理:土改時,土地分斷了的,像玉華家,有十畝地,十多年也不會添人,十年後,人口增加許多,她家就是人少地多,玉華一個人也種不好那麽寬的地;明月四公三份地,添了忠英,還要添下去,十年後一定是人多地少;我家七個人,四個主要勞力幹活,沒那麽多地讓我們種;玉華一個人種那麽多地也困難。這種情況多得很,所以,政府就拿出政策來,把土地集中起來,搞成合作社。就像蘇聯老大哥搞的集體農莊,用入股的辦法,土地和人工占大頭股,少數的大農具和耕牛占一些小股子。玉華家,土地占的股子是大頭,她在社裏幹輕點的活,就是小股子,忠榮大叔家土地股子少,人工股子多。算下來,大家都不吃虧。”

    劉玉華早就厭煩了種地,她聽懂了張天培說的話,完全同意合作社的做法,她說:“天培說的合作社,我讚成,我們家十畝地打的糧食,我們四個人也吃不完,種了兩年莊稼,人就老了十歲,太不劃算了,我也不想當地主,那些地主分子挨鬥,多慘呐!”

    張明月在三清灣人心中,有一定權威,他也不想種地勞累,笑著說:“大家知道,我的體力不好,是孔夫子的徒弟,‘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要我種好三份地,難啊!全靠英梅搞得累,入了社,她就可以幹輕的活,股子少點嘛!不要緊,我們吃得少,糧食也夠吃。辦合作社,我舉雙手同意。”

    張忠華站起來,說道:“我們三清灣五大房人,百年前就是一個灶頭煮飯吃,都是貧農下中農,誰也不想當地主。瑞二爺當地主,挨了槍子,連忠仁也挨了不少的鬥爭,想起來都怕。既然是國家的政策,沒有啥子可說的,照著幹就行了。誰敢反對政府的政策呢?搞得不好,像曉風那樣挨了冤枉,還打不出噴嚏。”

    “幺叔!不要說了。”張天培立即截住張忠華的話。“大家迴去和家裏人講一講,鄉裏邊要把我們三清灣做成全鄉的樣子,還要來開會,爭取下年種大春糧食時就合起來。”

    張忠甫說道:“我家四份地,五口人,政府要搞合作社,我沒說的,就是那個股子咋個算,我看呀!是個最扯皮的事,個人心裏有個小算盤,這個規矩不訂好,扯皮的事就多。”

    “三叔說的很重要,大家也沒經驗,肯定有吃虧的,有占一點便宜的,好在是我們一家人,高點矮點沒在外。是要訂一些條條款款,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嘛!明天,就請上院子的本家和四戶外姓,來這兒開個會,大家想辦法,訂規矩,好嗎?”

    從領取土地證、房產證以來,三清灣的村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兩年半,就有人富裕起來,有人窮困下去。富的怕成新的富農,窮的隻有再賣土地維生,共產黨不允許,要搞合作社。百分之九十的村民是同意的。

    第二天,早飯後,兩個院子的村民全部到齊,張天培向大家轉述了鄉黨委李書記的政策意見,接著說道:“鄉親們,辦合作社,是黨和政府規定要辦的事,先是自願,地主、富農還不準入呢!願意入的今天就報名,成為合作社的正式社員,由社員大會選出社長、副社長、算帳員。再訂出合作社的規章製度。我們是大姑娘坐轎子,頭一迴,沒有經驗,土地占多少股,人工占多少股,犁田要耕牛,又占多少股,男勞動力幹一天算多少,女人又算多少,重活與輕活又不同,我們把規矩訂細一些,就盡量公平一些。”

    周自全做了二十多年的雇工,有了四份地,四口人全上山,起早摸黑地幹,地裏沒有一棵草,是整個三清灣伺候土地最周到的,為了改善土地,他挑了不少農家肥到寨子上的地裏,糧食也收得最多。他看不慣張天雲、張明月那樣虐待土地。如今,要收迴去,他說:“我不願意加入,我個人,想咋個幹就咋個幹。”

    張天雲是貧協組長,貫徹黨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風雨同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露並收藏風雨同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