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六章國際象棋和蘇聯
提到了國際象棋近代史,俄羅斯人有幾位就不得不說。
首先是鮑特維尼克,第一個國際象棋特級大師稱號,以及第一個當上世界冠軍的蘇聯人。那個年代應是1950年左右。鮑特維尼克的登頂基本可以算是國際象棋成為蘇聯的“國棋”的標誌。他本人也被譽為蘇聯的國際象棋之父,包括後來卡爾波夫、卡斯帕羅夫等人都是他的門下弟子。
然後不得不說一下斯巴斯基,1969年,蘇聯棋手斯巴斯基擊敗了亞美尼亞的傳說級防禦棋手彼得羅辛,榮獲了男子世界冠軍,可謂實力不凡。但是隨後在1972年的世界冠軍對抗賽上,他與美國如日中天的費舍爾大戰三百迴合後落敗,在這之後,你猜他做了什麽?恩,一代冠軍就這樣安靜的退役、娶了一個法國大使館的工作人員、離開蘇聯、加入了法國國籍……這就是冷戰的威力,政治環境的氛圍,也影響著人類智慧的遊戲。
因為國際象棋有著“人類智慧體操”的美稱,所以稱霸這個項目的國家民族自然也就增添了一絲智慧的色彩。在1972年前的較長一段時間裏,蘇聯人在國際象棋方麵上是非常有統治力的,甚至已經將國際象棋視為本國的壟斷項目,當時的世界棋力強弱不均,結果這個關鍵時刻,美國人費舍爾橫空出世,然後就是上麵那個故事。我的評論區內有其他知友更詳細的補充介紹,在此感謝。
談過了上邊兩位俄羅斯的轉折點人物,下麵才是大家熟悉的兩卡——卡爾波夫和卡斯帕羅夫。這兩位傳奇棋手在1984-1990年之間打了無數精彩的對抗賽,他們的競爭帶動了全世界國際象棋的繁榮,開創了新的黃金時代。這個時代前後,蘇聯又恢複了自己的棋壇老大哥形象,與世界各地的高手繼續分庭抗禮。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到了1991年蘇聯解體的時候,這個影響比較大,原本都是一個國家的代表隊,人員有限,現在一下變成十幾個國家,瞬間就衝出無數的高手和新秀,俄羅斯在國際象棋領域的統治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其中典型的代表有烏克蘭的年輕棋手伊萬丘克等。
即使在這樣的劇烈衝擊下,由於有卡斯帕羅夫坐陣,俄羅斯的強勢狀態依然沒有立刻被打壓下去。在1985-1995年這風雨飄搖的十年裏,卡斯帕羅夫多數時間扮演著勝利者的角色,他還在90年代初自立門戶,成立了獨立的棋聯組織。當然了,卡斯帕羅夫橫行棋壇大約有20年的時間,可算是空前絕後的一位超級大師。直到2005年他退役,世界棋壇也跟著發生波動。60後、70後的中年棋手,想要抓住自己棋壇生涯的最後黃金時期;同時那些80後的棋手,也急於表現自己,想要異軍突起。
在這個歐美棋手稱霸棋壇關鍵的時間點上,印度的阿南德卻突然發力,在2007年成功坐上世界冠軍的席位,基本從這個時期開始,俄羅斯(包括蘇聯)製霸國際象棋的年代就正式結束了。其實如果說的遠一點,從蘇聯解體的時候開始,就基本已經結束了。卡斯帕羅夫固然強,但是他並不能算完全代表自己的祖國而戰,他畢竟有自己的棋聯組織,許多新秀的開發(例如克拉姆尼克)雖然國籍都是俄羅斯,但是不能象征國家實力。跟俄羅斯有關的故事呢,基本就說到這裏。大家自行百度一下男子世界冠軍曆年的國籍表,大概也就知道,哪些國家是國際象棋的強國。這個冠軍還是比較具有含金量和說服力的。
最後簡單總結一下,俄羅斯對於國際象棋項目的統治力,並不想大家想的那麽根深蒂固,主要是集中在1955-1972這20年左右的時間,再加上1985-1995這十年的兩卡時代。這也是近代比較具有影響力的一段時間,所以大家印象比較深刻。
在號稱“國際象棋王國”的前蘇聯棋手中,鮑特維尼克是第一個榮膺國際特級大師稱號和第一個登上世界冠軍寶座的,作為前蘇聯國際象棋學派最傑出的代表,他被譽為“科學訓練之父”。作為電子技術領域和體育理論學的雙博士,他被許多國家的棋協授予簽發發明專利權的資格。他不僅是棋藝和科研結合的卓越典範,而且在培養人才上也屬功勳宗師,現世界棋壇頂尖明星卡爾波夫和卡斯帕羅夫均出自他的門下。
米哈依爾·鮑特維尼克(1911—1995),出生在列寧格勒附近的一個別墅村鎮(現在叫列賓)。同其他超級棋手不一樣,他在十二歲時才開始學習國際象棋。這種“遲誤”使他不得不加倍努力,付出艱苦的勞動。
1925年,當時的世界冠軍卡帕布蘭卡為參加莫斯科國際比賽來到了蘇聯,在列寧格勒為他安排的一次車論比賽中,十四歲的鮑特維尼克很快使卡帕布蘭卡陷入困境,並使他在第三十二迴合時含笑認輸,從此鮑特維尼克開始在棋壇揚名。
1931年,二十歲的鮑特維尼克取得了第七屆全蘇冠軍賽的冠軍稱號。1933年,他第二次榮獲全蘇冠軍。
1935年,在第二屆莫斯科國際聯賽中,鮑特維尼克和捷克冠軍富洛爾並列第一,成績超過了拉斯克、卡帕布蘭卡兩位前世界冠軍。其中,他勝“棄子專家”斯皮爾曼的對局隻用了十二步棋,這個對局為全世界的許多棋刊紛紛登載,作為深刻理解開局奧秘的範例。從此鮑特維尼克成了一名蜚聲世界棋壇的國際特級大師。
1936年,英國諾丁漢舉辦的國際聯賽,集中了所有有資格爭奪世界冠軍的棋手,而鮑特維尼克和卡帕布蘭卡並列第一名,使阿廖欣、拉斯克、尤偉、法因、富洛爾、列舍夫斯基等諸多棋手隻能望其項背。
在1938年阿姆斯特丹國際聯賽之後,當時的世界冠軍阿廖欣曾說:“在我下的十四個對局中,我隻感到一個對局對方超過了我,這就是第七輪同鮑特維尼克的對局。”阿廖欣還認為鮑特維尼克戰勝卡帕布蘭卡的對局是這次比賽的最佳對局。
從此時起,世界棋壇已公認鮑特維尼克是無可爭議的世界冠軍候選人。然而命運注定,要登上國際象棋的奧林匹斯山,鮑特維尼克還得秣馬厲兵等待十年。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他同阿廖欣之間的對抗賽終於未能如願舉行。
一位世界冠軍大大地超過同時代所有的特級大師,這在國際象棋曆史上是罕見的。另一個少有的情況是,鮑特維尼克在國際象棋上不斷取得勝利的同時,在自己的專業技術上也不斷前進,30年代初期他成了電器工程師,後來又獲得技術學科候補博士學位。在1948年成為國際象棋曆史上第六位世界冠軍之後,第三年即1950年又成為技術科學博士。同時從事兩個專業,其任務的繁重是可想而知的,但也許正是他的技術科學專業使他具有超過常人的分析能力,使他在棋藝上達到預想的成功。
在1941年至1948年的八年中,鮑特維尼克曾贏得了全部八次高級比賽,鮑特維尼克在最後三輪之前,就已取得了世界冠軍資格。此後,他參加了七次對手均係蘇聯人的世界冠軍對抗賽,其中,1951年和1954年他分別戰平布龍斯坦和斯梅斯洛夫,衛冕成功;1957年和1960年他分別負於死梅斯洛夫和塔爾而失去桂冠,但他均於次年奪迴。其中,1961年對塔爾的迴敬賽,鮑特維尼克已年屆五十歲,竟然戰勝風華正茂、年方二十五的對手,令人驚奇。對此,他本人解釋說:“塔爾是一位很有天才的棋手,在尖銳的局麵中,當勝負取決於複雜的運子本領時,他的力量能最好的發揮。我成功地把戰鬥控製在另一條軌道上,使他不能得到他愛好的局麵……”
在1963年的世界冠軍對抗賽中,鮑特維尼克輸給了彼得羅辛,失去了保持十五年的世界棋王的王位(除了中間兩次短暫的間斷)。由於國際棋聯取消了傳統的迴敬賽,鮑特維尼克遂拒絕參加為重新奪迴這一冠冕的後選人賽,雖然他繼續參加國際比賽直至1970年。
鮑特維尼克作為取得世界冠軍王座的第一位蘇聯公民,意味著是“蘇聯國際象棋王朝”的始祖。他於1948年創建了這個“王朝”,蘇聯在1991年解體之後,以鮑特維尼克的學生輩卡爾波夫和卡斯帕羅夫為代表的棋手又把這一“王朝”“翻版”為“俄羅斯國際象棋王朝”。鮑特維尼克留下了不少寶貴的國際象棋遺產,其中,《我的棋藝生涯》、《半個世紀的棋》等力作都是國際象棋理論寶庫中的珍品.
鮑特維尼克的備戰和訓練方法是以科學研究和堅定不移的邏輯為前提的。他強調天才的秘密在於事先做好大量的準備和深入細致的理論上可能性的探索,以及棋盤上的多方麵的靈感。他經常闡發他的這種想法和思路,認為國際象棋是一種體育,需要堅強的體力和有紀律性的思維。鮑特維尼克厭惡煙草,因此在他個人進行訓練性比賽時,他要求陪練的對手向他的眼睛上噴煙,以求適應。近來,厭惡煙草的棋手大可不必像鮑特維尼克這樣做了,因為國際棋聯於90年代已作出規定,在所有國際象棋比賽的賽場上一律禁止吸煙。
鮑特維尼克技術全麵,善走複雜局麵,但也能以極為精確的算度簡化局麵。他的棋風富有獨創性既講局麵原則,又不受原則束縛,能控製局麵。鮑特維尼克除了有一整套科學的準備比賽的方法外,還很重視完善家庭分析,並特別注重提高分析的質量,克服可能產生的主觀性,而使家庭分析經得起讀者的檢驗,也就是說要達到出版的水平。所有這一切,都對前蘇聯棋手和世界棋手的實戰既有指導性的意義。
自從20年代中期以來,蘇聯政府大力支持了國際象棋事業。鮑特維尼克和他的一些繼承者都曾享受過由國家創造的優越條件並獲得崇高地位。像鮑特維尼克、斯梅斯洛夫等棋手在獲得那時界冠軍之後都曾獲得過列寧勳章,在國內受到民族英雄般尊敬的禮遇。然而,他們同時也受到一定的限製。例如,鮑特維尼克的門生卡爾波夫和卡斯帕羅夫必須從他們掙得的世界關鍵軍獎金中抽出大部分繳給培養他們成才的蘇聯政府。
第六位世界棋王有待遇沒有錢鮑特維尼克是第六位世界棋王,也是前蘇聯曆史上第一個世界棋王,他受到了蘇聯政府的保護,擁有豪華的汽車、別墅以及其他國家給予的優厚待遇。也就是從不鮑特維尼克開始,前蘇聯著名的國際特級大師們開始擁有國家級待遇的傳統。但是,鮑特維尼克擁有待遇卻沒有大把的錢。有趣的是,在位15年間,鮑特維尼克掙的錢遠遠低於卡爾波夫、卡斯帕羅夫和克拉姆尼克下一盤超快棋賽的出場費。
八屆世界冠軍薇拉·緬契克還被英國人和捷克人視為自己的驕傲,但她本人認為自己是俄羅斯人。薇拉的父親是位捷克籍莊園管家,母親則是英籍家庭女教師。薇拉從小在莫斯科長大,9歲開始學棋。1921年薇拉移居英國,代表著名的黑斯廷斯國象俱樂部參賽,6年後成為國際象棋女子世界冠軍。此後,她牢牢把持女子國象世界第一人的稱號,直至1944年去世。薇拉·緬契克在男子賽事中也表現優異。人們將輸給過她的男子特級大師合在一起戲稱為“薇拉·緬契克俱樂部”。進入這個“俱樂部”的有許多那個時代的著名高手,如塞繆爾·雷舍夫斯基、阿爾伯特·貝克爾、弗裏德裏希·薩米什。未來的世界冠軍馬克思·尤偉甚至兩度進入該“俱樂部”。
提到了國際象棋近代史,俄羅斯人有幾位就不得不說。
首先是鮑特維尼克,第一個國際象棋特級大師稱號,以及第一個當上世界冠軍的蘇聯人。那個年代應是1950年左右。鮑特維尼克的登頂基本可以算是國際象棋成為蘇聯的“國棋”的標誌。他本人也被譽為蘇聯的國際象棋之父,包括後來卡爾波夫、卡斯帕羅夫等人都是他的門下弟子。
然後不得不說一下斯巴斯基,1969年,蘇聯棋手斯巴斯基擊敗了亞美尼亞的傳說級防禦棋手彼得羅辛,榮獲了男子世界冠軍,可謂實力不凡。但是隨後在1972年的世界冠軍對抗賽上,他與美國如日中天的費舍爾大戰三百迴合後落敗,在這之後,你猜他做了什麽?恩,一代冠軍就這樣安靜的退役、娶了一個法國大使館的工作人員、離開蘇聯、加入了法國國籍……這就是冷戰的威力,政治環境的氛圍,也影響著人類智慧的遊戲。
因為國際象棋有著“人類智慧體操”的美稱,所以稱霸這個項目的國家民族自然也就增添了一絲智慧的色彩。在1972年前的較長一段時間裏,蘇聯人在國際象棋方麵上是非常有統治力的,甚至已經將國際象棋視為本國的壟斷項目,當時的世界棋力強弱不均,結果這個關鍵時刻,美國人費舍爾橫空出世,然後就是上麵那個故事。我的評論區內有其他知友更詳細的補充介紹,在此感謝。
談過了上邊兩位俄羅斯的轉折點人物,下麵才是大家熟悉的兩卡——卡爾波夫和卡斯帕羅夫。這兩位傳奇棋手在1984-1990年之間打了無數精彩的對抗賽,他們的競爭帶動了全世界國際象棋的繁榮,開創了新的黃金時代。這個時代前後,蘇聯又恢複了自己的棋壇老大哥形象,與世界各地的高手繼續分庭抗禮。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到了1991年蘇聯解體的時候,這個影響比較大,原本都是一個國家的代表隊,人員有限,現在一下變成十幾個國家,瞬間就衝出無數的高手和新秀,俄羅斯在國際象棋領域的統治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其中典型的代表有烏克蘭的年輕棋手伊萬丘克等。
即使在這樣的劇烈衝擊下,由於有卡斯帕羅夫坐陣,俄羅斯的強勢狀態依然沒有立刻被打壓下去。在1985-1995年這風雨飄搖的十年裏,卡斯帕羅夫多數時間扮演著勝利者的角色,他還在90年代初自立門戶,成立了獨立的棋聯組織。當然了,卡斯帕羅夫橫行棋壇大約有20年的時間,可算是空前絕後的一位超級大師。直到2005年他退役,世界棋壇也跟著發生波動。60後、70後的中年棋手,想要抓住自己棋壇生涯的最後黃金時期;同時那些80後的棋手,也急於表現自己,想要異軍突起。
在這個歐美棋手稱霸棋壇關鍵的時間點上,印度的阿南德卻突然發力,在2007年成功坐上世界冠軍的席位,基本從這個時期開始,俄羅斯(包括蘇聯)製霸國際象棋的年代就正式結束了。其實如果說的遠一點,從蘇聯解體的時候開始,就基本已經結束了。卡斯帕羅夫固然強,但是他並不能算完全代表自己的祖國而戰,他畢竟有自己的棋聯組織,許多新秀的開發(例如克拉姆尼克)雖然國籍都是俄羅斯,但是不能象征國家實力。跟俄羅斯有關的故事呢,基本就說到這裏。大家自行百度一下男子世界冠軍曆年的國籍表,大概也就知道,哪些國家是國際象棋的強國。這個冠軍還是比較具有含金量和說服力的。
最後簡單總結一下,俄羅斯對於國際象棋項目的統治力,並不想大家想的那麽根深蒂固,主要是集中在1955-1972這20年左右的時間,再加上1985-1995這十年的兩卡時代。這也是近代比較具有影響力的一段時間,所以大家印象比較深刻。
在號稱“國際象棋王國”的前蘇聯棋手中,鮑特維尼克是第一個榮膺國際特級大師稱號和第一個登上世界冠軍寶座的,作為前蘇聯國際象棋學派最傑出的代表,他被譽為“科學訓練之父”。作為電子技術領域和體育理論學的雙博士,他被許多國家的棋協授予簽發發明專利權的資格。他不僅是棋藝和科研結合的卓越典範,而且在培養人才上也屬功勳宗師,現世界棋壇頂尖明星卡爾波夫和卡斯帕羅夫均出自他的門下。
米哈依爾·鮑特維尼克(1911—1995),出生在列寧格勒附近的一個別墅村鎮(現在叫列賓)。同其他超級棋手不一樣,他在十二歲時才開始學習國際象棋。這種“遲誤”使他不得不加倍努力,付出艱苦的勞動。
1925年,當時的世界冠軍卡帕布蘭卡為參加莫斯科國際比賽來到了蘇聯,在列寧格勒為他安排的一次車論比賽中,十四歲的鮑特維尼克很快使卡帕布蘭卡陷入困境,並使他在第三十二迴合時含笑認輸,從此鮑特維尼克開始在棋壇揚名。
1931年,二十歲的鮑特維尼克取得了第七屆全蘇冠軍賽的冠軍稱號。1933年,他第二次榮獲全蘇冠軍。
1935年,在第二屆莫斯科國際聯賽中,鮑特維尼克和捷克冠軍富洛爾並列第一,成績超過了拉斯克、卡帕布蘭卡兩位前世界冠軍。其中,他勝“棄子專家”斯皮爾曼的對局隻用了十二步棋,這個對局為全世界的許多棋刊紛紛登載,作為深刻理解開局奧秘的範例。從此鮑特維尼克成了一名蜚聲世界棋壇的國際特級大師。
1936年,英國諾丁漢舉辦的國際聯賽,集中了所有有資格爭奪世界冠軍的棋手,而鮑特維尼克和卡帕布蘭卡並列第一名,使阿廖欣、拉斯克、尤偉、法因、富洛爾、列舍夫斯基等諸多棋手隻能望其項背。
在1938年阿姆斯特丹國際聯賽之後,當時的世界冠軍阿廖欣曾說:“在我下的十四個對局中,我隻感到一個對局對方超過了我,這就是第七輪同鮑特維尼克的對局。”阿廖欣還認為鮑特維尼克戰勝卡帕布蘭卡的對局是這次比賽的最佳對局。
從此時起,世界棋壇已公認鮑特維尼克是無可爭議的世界冠軍候選人。然而命運注定,要登上國際象棋的奧林匹斯山,鮑特維尼克還得秣馬厲兵等待十年。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他同阿廖欣之間的對抗賽終於未能如願舉行。
一位世界冠軍大大地超過同時代所有的特級大師,這在國際象棋曆史上是罕見的。另一個少有的情況是,鮑特維尼克在國際象棋上不斷取得勝利的同時,在自己的專業技術上也不斷前進,30年代初期他成了電器工程師,後來又獲得技術學科候補博士學位。在1948年成為國際象棋曆史上第六位世界冠軍之後,第三年即1950年又成為技術科學博士。同時從事兩個專業,其任務的繁重是可想而知的,但也許正是他的技術科學專業使他具有超過常人的分析能力,使他在棋藝上達到預想的成功。
在1941年至1948年的八年中,鮑特維尼克曾贏得了全部八次高級比賽,鮑特維尼克在最後三輪之前,就已取得了世界冠軍資格。此後,他參加了七次對手均係蘇聯人的世界冠軍對抗賽,其中,1951年和1954年他分別戰平布龍斯坦和斯梅斯洛夫,衛冕成功;1957年和1960年他分別負於死梅斯洛夫和塔爾而失去桂冠,但他均於次年奪迴。其中,1961年對塔爾的迴敬賽,鮑特維尼克已年屆五十歲,竟然戰勝風華正茂、年方二十五的對手,令人驚奇。對此,他本人解釋說:“塔爾是一位很有天才的棋手,在尖銳的局麵中,當勝負取決於複雜的運子本領時,他的力量能最好的發揮。我成功地把戰鬥控製在另一條軌道上,使他不能得到他愛好的局麵……”
在1963年的世界冠軍對抗賽中,鮑特維尼克輸給了彼得羅辛,失去了保持十五年的世界棋王的王位(除了中間兩次短暫的間斷)。由於國際棋聯取消了傳統的迴敬賽,鮑特維尼克遂拒絕參加為重新奪迴這一冠冕的後選人賽,雖然他繼續參加國際比賽直至1970年。
鮑特維尼克作為取得世界冠軍王座的第一位蘇聯公民,意味著是“蘇聯國際象棋王朝”的始祖。他於1948年創建了這個“王朝”,蘇聯在1991年解體之後,以鮑特維尼克的學生輩卡爾波夫和卡斯帕羅夫為代表的棋手又把這一“王朝”“翻版”為“俄羅斯國際象棋王朝”。鮑特維尼克留下了不少寶貴的國際象棋遺產,其中,《我的棋藝生涯》、《半個世紀的棋》等力作都是國際象棋理論寶庫中的珍品.
鮑特維尼克的備戰和訓練方法是以科學研究和堅定不移的邏輯為前提的。他強調天才的秘密在於事先做好大量的準備和深入細致的理論上可能性的探索,以及棋盤上的多方麵的靈感。他經常闡發他的這種想法和思路,認為國際象棋是一種體育,需要堅強的體力和有紀律性的思維。鮑特維尼克厭惡煙草,因此在他個人進行訓練性比賽時,他要求陪練的對手向他的眼睛上噴煙,以求適應。近來,厭惡煙草的棋手大可不必像鮑特維尼克這樣做了,因為國際棋聯於90年代已作出規定,在所有國際象棋比賽的賽場上一律禁止吸煙。
鮑特維尼克技術全麵,善走複雜局麵,但也能以極為精確的算度簡化局麵。他的棋風富有獨創性既講局麵原則,又不受原則束縛,能控製局麵。鮑特維尼克除了有一整套科學的準備比賽的方法外,還很重視完善家庭分析,並特別注重提高分析的質量,克服可能產生的主觀性,而使家庭分析經得起讀者的檢驗,也就是說要達到出版的水平。所有這一切,都對前蘇聯棋手和世界棋手的實戰既有指導性的意義。
自從20年代中期以來,蘇聯政府大力支持了國際象棋事業。鮑特維尼克和他的一些繼承者都曾享受過由國家創造的優越條件並獲得崇高地位。像鮑特維尼克、斯梅斯洛夫等棋手在獲得那時界冠軍之後都曾獲得過列寧勳章,在國內受到民族英雄般尊敬的禮遇。然而,他們同時也受到一定的限製。例如,鮑特維尼克的門生卡爾波夫和卡斯帕羅夫必須從他們掙得的世界關鍵軍獎金中抽出大部分繳給培養他們成才的蘇聯政府。
第六位世界棋王有待遇沒有錢鮑特維尼克是第六位世界棋王,也是前蘇聯曆史上第一個世界棋王,他受到了蘇聯政府的保護,擁有豪華的汽車、別墅以及其他國家給予的優厚待遇。也就是從不鮑特維尼克開始,前蘇聯著名的國際特級大師們開始擁有國家級待遇的傳統。但是,鮑特維尼克擁有待遇卻沒有大把的錢。有趣的是,在位15年間,鮑特維尼克掙的錢遠遠低於卡爾波夫、卡斯帕羅夫和克拉姆尼克下一盤超快棋賽的出場費。
八屆世界冠軍薇拉·緬契克還被英國人和捷克人視為自己的驕傲,但她本人認為自己是俄羅斯人。薇拉的父親是位捷克籍莊園管家,母親則是英籍家庭女教師。薇拉從小在莫斯科長大,9歲開始學棋。1921年薇拉移居英國,代表著名的黑斯廷斯國象俱樂部參賽,6年後成為國際象棋女子世界冠軍。此後,她牢牢把持女子國象世界第一人的稱號,直至1944年去世。薇拉·緬契克在男子賽事中也表現優異。人們將輸給過她的男子特級大師合在一起戲稱為“薇拉·緬契克俱樂部”。進入這個“俱樂部”的有許多那個時代的著名高手,如塞繆爾·雷舍夫斯基、阿爾伯特·貝克爾、弗裏德裏希·薩米什。未來的世界冠軍馬克思·尤偉甚至兩度進入該“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