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五章國際象棋和俄羅斯


    俄語的單詞很長,長到往往是像火車那樣的一長串字母,其次,和漢語和英語不同,不是你記住了一個單詞就能造句說話,因為同一個單詞在不同的語法狀態下,還有不同的組合變化。比如,光是名詞,就有三種“性別”,即陽性、陰性、中性,通俗來說就是男的、女的和不男不女的,凡是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扇門一扇窗,都要分清男女各安其位。而用作主語和賓語時的詞形還完全不同,所以,簡單的“狗咬貓,貓抓狗”讓他們來說先要分清是公狗、母狗,不公不母人妖狗、母貓、公貓、不母不公太監貓,然後句子的順序還可以顛三倒四,明明是被咬的貓,變成了賓格之後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跑到句子開頭去騎在咬它的主格狗之上,而不僅改變整句句子的意思。同時,俄語的發音係統也很特別,輔音多元音少,還帶著濃重的卷舌音和顫音,再加上語速往往又飛快,所以讓外人聽起來,即使俄國佬滴酒未沾,說起話來也像喝多了一樣。


    所以,任何一個普通的俄羅斯人隻要在說話,就感覺在做數學題,每個單詞都像公式一樣,要轉置成正確的形態,再被填充到合適的位置,於是,每個俄國人在這種與生俱來的思維訓練中,都練就了過人的邏輯推算能力,這也就是為何俄羅斯會盛產數學家、國際象棋大師,天才程序員或者神級黑客,以及金融市場“大鱷”級操盤手的原因。而反過來,母語為漢語的人,往往有著天馬行空的整體式發散式思維,不按有板有眼的邏輯出牌。因而,國際象棋下得再厲害的俄國人,碰上了圍棋這種不能用線性邏輯去理解的遊戲,也會一籌莫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象棋發生了巨變。這一智力運動與芭蕾一樣被俄羅斯人視為民族文化的驕傲,而在前蘇聯時期,國際象棋的地位和發展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在前蘇聯時期,蘇聯國際象棋人士開始對國際象棋理論進行係統研究,專業人士每天進行8、9個小時的開局和殘局研究,其中棋手在賽前進行體能準備的必要性也是研究內容之一。博特溫尼克是第一個蘇聯國際象棋學派的傑出代表,他還是蘇聯第一位特級大師、第一個獲得國際象棋世界棋王王冠的蘇聯棋手,他先後在1948年和1963年兩次奪得世界冠軍。從他開始,後來蘇聯棋手中又有塔爾、彼得羅相、斯帕斯基奪得世界冠軍。


    國際象棋是俄羅斯民族的一個重要文化符號,被譽為“俄羅斯文學之父”的俄羅斯最偉大的詩人普希金就是一位國際象棋愛好者。他在一封給妻子娜塔莉亞·貢恰羅娃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親愛的,謝謝你在學國際象棋,對於所有的和諧家庭來說,這是(下棋)非常必要的。


    發現了化學元素周期律並依據化學元素周期律編製了第一副化學元素周期表的俄羅斯偉大的化學家門捷列夫也是一位國際象棋愛好者。鮮為人知的是,他是在下棋時向自己的未婚妻提出的求婚。


    世界文學史上的最傑出文學家之一、俄羅斯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托爾斯泰也愛好下國際象棋,他與妻子索菲亞就是在國際象棋沙龍認識的,後來他們生育了13個孩子,而國際象棋一直是他們整個大家庭主要的娛樂方式之一。


    托爾斯泰與另一位俄羅斯偉大文學家屠格涅夫決裂前,兩人還經常下國際象棋,其中有一天晚上兩人下了三盤棋,托爾斯泰以2比1獲勝,但是托爾斯泰對這一結果還不滿意,抱怨說,自己的狀態不太好。


    被全世界共產主義者廣泛認同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革命導師和領袖”列寧下國際象棋的水平相當高。據說,他的棋力要比他的接班人斯大林強很多。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莫斯科成為了世界國際象棋中心,在25年間舉辦了全部世界國際象棋對抗賽,而對抗雙方也都是蘇聯棋手。當時國際象棋在全蘇聯成為普及程度最高的體育項目。1972年,世界國際象棋冠軍賽從莫斯科移至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舉行,結果來自美國紐約布魯克林的挑戰者費舍爾擊敗了蘇聯棋手斯帕斯基加冕。三年後,蘇聯棋手卡爾波夫不戰而勝,戴上了世界棋王王冠。1986年,另一位蘇聯棋手卡斯帕羅夫挑戰成功,成為新的世界棋王。


    而卡斯帕羅夫後來曾經擔任挪威天才棋手卡爾森的教練,幫助他坐上了世界棋王王座。卡斯帕羅夫1963年生於阿塞拜疆首都巴庫,6歲開始下棋,13歲獲得全蘇青年賽冠軍,15歲成為國際大師,16歲獲世界青年賽第一名,17歲晉升國際特級大師,1985年獲世界冠軍,此後又數次衛冕成功。曾代表人類與超級電腦“深藍”進行了一場著名的對決。2005年退役。


    卡爾亞金,俄羅斯國際象棋職業棋手,1990年1月12日出生在烏克蘭辛菲羅波爾市。2002年8月,12歲零7個月大的卡爾亞金成為曆史上最年輕的國際象棋特級大師,並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被譽為世界棋壇“神童”,國際象棋界的的“羅伯蒂尼”(羅伯蒂尼是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意大利音樂界天才童星)。在沙皇俄國和蘇聯時期,國際象棋一直都是俄羅斯人最喜愛的消遣方式。如今,國際象棋依然是俄羅斯人最看重的體育項目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象棋發生了巨變。這一智力運動與芭蕾一樣被俄羅斯人視為民族文化的驕傲,而在前蘇聯時期,國際象棋的地位和發展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


    在前蘇聯時期,蘇聯國際象棋人士開始對國際象棋理論進行係統研究,專業人士每天進行8、9個小時的開局和殘局研究,其中棋手在賽前進行體能準備的必要性也是研究內容之一。博特溫尼克是第一個蘇聯國際象棋學派的傑出代表,他還是蘇聯第一位特級大師、第一個獲得國際象棋世界棋王王冠的蘇聯棋手,他先後在1948年和1963年兩次奪得世界冠軍。從他開始,後來蘇聯棋手中又有塔爾、彼得羅相、斯帕斯基奪得世界冠軍。


    國際象棋是俄羅斯民族的一個重要文化符號,被譽為“俄羅斯文學之父”的俄羅斯最偉大的詩人普希金就是一位國際象棋愛好者。他在一封給妻子娜塔莉亞·貢恰羅娃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親愛的,謝謝你在學國際象棋,對於所有的和諧家庭來說,這是(下棋)非常必要的。


    發現了化學元素周期律並依據化學元素周期律編製了第一副化學元素周期表的俄羅斯偉大的化學家門捷列夫也是一位國際象棋愛好者。鮮為人知的是,他是在下棋時向自己的未婚妻提出的求婚。世界文學史上的最傑出文學家之一、俄羅斯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托爾斯泰也愛好下國際象棋,他與妻子索菲亞就是在國際象棋沙龍認識的,後來他們生育了13個孩子,而國際象棋一直是他們整個大家庭主要的娛樂方式之一。托爾斯泰與另一位俄羅斯偉大文學家屠格涅夫決裂前,兩人還經常下國際象棋,其中有一天晚上兩人下了三盤棋,托爾斯泰以2比1獲勝,但是托爾斯泰對這一結果還不滿意,抱怨說,自己的狀態不太好。被全世界共產主義者廣泛認同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革命導師和領袖”列寧下國際象棋的水平相當高。據說,他的棋力要比他的接班人斯大林強很多。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莫斯科成為了世界國際象棋中心,在25年間舉辦了全部世界國際象棋對抗賽,而對抗雙方也都是蘇聯棋手。當時國際象棋在全蘇聯成為普及程度最高的體育項目。1972年,世界國際象棋冠軍賽從莫斯科移至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舉行,結果來自美國紐約布魯克林的挑戰者費舍爾擊敗了蘇聯棋手斯帕斯基加冕。三年後,蘇聯棋手卡爾波夫不戰而勝,戴上了世界棋王王冠。1986年,另一位蘇聯棋手卡斯帕羅夫挑戰成功,成為新的世界棋王。


    而卡斯帕羅夫後來曾經擔任挪威天才棋手卡爾森的教練,幫助他坐上了世界棋王王座。


    如今,國際象棋依然是俄羅斯人最看重的體育項目之一。作為一名國際象棋愛好者,俄羅斯總統普京正在與俄羅斯民眾一起關注卡爾亞金,能否在這場世界冠軍對抗賽中成為獲勝方,從而將俄羅斯人丟掉10年的國際象棋男子世界冠軍重新奪迴來。


    在俄羅斯卡爾梅克共和國有一座名副其實的“國際象棋城”,這裏的人不但愛棋、下棋,連城市的建築和道路都跟棋有關。


    爾梅克共和國地處俄羅斯西南。在首府埃利斯塔的一個城市廣場中,兩個人在一個五六米長、一米多寬的露天國際象棋棋盤前展開象棋大戰。這個巨大的棋盤畫在地上,單是棋子就有四五十厘米高,下這樣的巨型象棋,在腦力活動的同時也進行了健身鍛煉,一舉兩得。當地人說,大型露天棋盤並不算什麽,埃利斯塔城市郊有一座“國際象棋城”,那裏才是真正的“象棋王國”。


    來到了這個國際象棋城,如同身處一盤“棋局”之中,道路竟然和棋盤非常相似,一黑一白鑲嵌其中。“國際象棋城”裏的許多建築物造型如同一枚枚棋子。


    據了解,埃利斯塔國際象棋城是卡爾梅克前總統伊柳姆日諾夫提出修建的,伊柳姆日諾夫自幼癡迷國際象棋,15歲時奪得俄羅斯國際象棋冠軍,贏得了“少年天才”的美譽,而且已經連任國際棋聯主席數年。伊柳姆日諾夫說,自己的夢想是在埃利斯塔掀起國際象棋熱。1998年,伊柳姆日諾夫為舉辦第33屆世界奧林匹克國際象棋團體錦標賽,斥巨資在埃利斯塔市郊建造了一座國際象棋城,專門在那裏主持和舉辦各種大型國際象棋比賽。


    蘇聯時期有一部著名的諷刺小說《十二把椅子》,主人公謀士奧斯塔普·班德爾為了騙錢,假扮成一級國際象棋選手跟很多人同時對弈,還忽悠那些棋手說,依靠象棋可以把一個小城變成蘇聯乃至世界的中心。或許班德爾隻是順口說說,不會想到他的話有朝一日變成了現實。在國際象棋城的主街道旁,班德爾的塑像和象征著財富的十二把椅子迎來送往每一位前來小城的客人,記者仿佛能聽到這位謀士在每次困難當前時那爽朗的聲音———“會議繼續進行”。在這個小城裏,建築師和雕塑家們以國際象棋為主題盡情地發揮他們的想象。各種棋子的雕塑裝點著這個小城。在一些居民樓下、公園裏、廣場上等地方,放置了不少用大理石或者其他材質做的象棋盤,不論男女老少,都可以找人“拚殺”一盤,下國際象棋已成為當地人生活的一部分。


    在國際象棋城裏,有象棋城酒店、國際象棋宮、國際象棋博物館等。國際象棋宮是各類國際象棋比賽的舉辦地,共5層,大廳不僅有超大型的象棋盤,還有不同的展覽,國際象棋博物館也在此安家,並經常舉行各種有趣的展覽。在國際象棋宮裏,還有個非常醒目的宣傳牌,上麵貼有許多孩子的照片,並寫著“卡爾梅克象棋的希望”,告訴到此參觀的人們,這些孩子都將是卡爾梅克冉冉升起的國際象棋明日之星。當地人不僅個個是棋迷,而且從娃娃就開始進行國際象棋的培訓。1994年伊柳姆日諾夫下達一條總統令:在卡爾梅克中學開設國際象棋課程。有趣的是,有的國際象棋培訓學校甚至還開辦了嬰兒的國際象棋啟蒙教育。雖然地處歐洲,但埃利斯塔人大部分是黃種人。原來,卡爾梅克人是蒙古族的一支———西部衛拉特蒙古的土爾扈特部,18世紀,渥巴錫汗率領本部十多萬人東遷,迴到其祖先的家園,而留下的少部分民眾就是今天卡爾梅克共和國的主體民族。露天棋盤的一名年輕人對記者說,成吉思汗橫掃歐亞已經成為曆史,他們現在的目標是在國際象棋棋壇上過關斬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象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卡卡西大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卡卡西大人並收藏象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