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七章象棋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擁有悠久的曆史和燦爛的文化,這些傳統的文化項目是先輩們智慧和勤勞的結晶,也是曆史的見證。這個學期開設了大學語文這門課程,老師德高望重,學術廣博,帶領我們學習了一些文學作品、詩詞歌賦,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文學之窗,眾多優秀的文學創作的確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十分重大的一部分,然而今天我要為大家介紹的卻是課堂之外的一種傳統文化項目,它同樣曆史悠久,特色鮮明,那就是中國的象棋。


    象棋是許多人都喜愛的,至於象棋的起源和下棋規則的製定,民間也有一些不同的說法。但是公認度最高的還是要數象棋與秦朝末年“楚漢相爭”的聯係,相傳中國的象棋乃是楚漢相爭中項羽的政敵劉邦所發明,甚至走子的規則也來源於“楚漢相爭”中的故事。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這些故事,了解一下中國傳統文化中象棋的前世今生。


    相傳當年項羽和劉邦兩軍在廣武山上對峙,中間隻隔一道山澗。漢軍雖少,但糧食充足,楚軍雖多,而糧草漸少,不能久戰。項羽決心速戰速決,劉邦堅守不出。一天忽報劉邦派使者議和,為了摸清虛實,項羽親自到漢營。項羽對劉邦說:“你那麽點屈指可數的士兵想和我決一雌雄?”劉邦說:“兵不在多,而在精,我的士兵可一頂十,十頂百。”“可你的將士沒有勇武之氣呀!”“將不在勇而在謀。”“你就想用這些來和我議和嗎?”“你若不服咱們先在桌上比比看。”“比就比,怎麽個比法?”劉邦拿出一個木盤,上麵堅畫九條線,橫畫十條線,形成六十四個方格,在兩邊橫線起點堅線中間四個方格打了個叉。項羽看後說:“這是什麽?”劉邦說:“這叫八卦陣圖,一極生二儀,二儀生四象,四象成八卦,八八六十四格,這六十四方格,每格都是一個陣圖。咱們在各自的方格裏,排兵布陣進行戰鬥吧!”


    項羽說:“好吧!我是大將,坐陣中軍,百萬軍中可取上將之首。”“我是老帥,坐陣中軍,運籌帷幄於千裏之外。”“我左右武士,可東殺西擋。”“我有左右謀仕萬無一失。”“我有象伯所到生威。”“我有相宰遠慮多謀。”“我有騅馬”“我有千裏駒。”“我有戰車。”“我有玉輦。”“我有夾石大炮。”“我有火石之雷。”“我有勇往直前的土卒。”“我有敢死的勇兵。”雙方列好陣式,采取馬走日,象(相)走田,兵卒一去不迴還,戰車前後左右殺,士保營壘,大炮隔山,將帥不對臉的招式,比試起來。項羽猛打猛衝,劉邦先守後攻。結果項羽被將死。劉邦說:“怎麽樣?我不是打不過你,而是不願看到將士死亡,還是議和平分天下為好。”劉邦執意不戰,項羽也沒辦法,隻好以鴻溝作為楚河之界議和。這便是棋盤上的“楚河漢界”的來曆了。


    至今,中國象棋還是將方是武士和大象,帥方是文士與宰相等。那麽為什麽稱為象棋呢?這意味的是下棋雙方你廝我殺的戰爭場麵十分壯觀慘烈,而大象在動物中是能征善戰的戰鬥力,故而取名為“象棋”。


    至於象棋棋子分紅、黑兩種顏色,帥方為紅色,將方為黑色,俗稱“紅帥黑將”,也是有其出處的。在象棋最早形成的時候,人們一般把紅帥代表劉邦,黑將代表項羽,即紅方代表劉邦的軍隊,黑色代表項的軍隊。傳聞,劉邦率領義軍在芒碭山起義,並親自在山上斬死一條大白蛇,這就是民間流傳很久的“高祖斬蛇”的故事。劉邦將大白蛇斬死後,一位老婦人哭著找上山來,說他的兒子就是白帝的兒子,化作白蛇上山遊玩,卻被赤帝的兒子殺死了,她傷心極了。說完,老婦女倏地不見。這個故事意味著當時的秦朝就要被新的王朝所替代。自從斬殺白蛇後,劉邦便自稱是赤帝的兒子,也就特別喜歡紅色,連軍中的大旗都改為紅色。


    而項羽則喜歡黑色,他穿的衣服,披掛皆為黑色,就連騎的鳥騅戰馬也都是黑色的。“紅帥黑將”大概由此而來。將帥不能照麵的依據凡是會下象棋的都懂得,雙方將帥不能直接見麵,規則這樣規定是有依據的。據有關史書記載,在楚漢大戰中,漢王劉邦曾在廣武山上對著西楚霸王項羽破口大罵,結果被楚兵用箭射中,差點丟了性命。從象棋的形成和發展來看,是古代戰爭在棋盤上的再現。對弈中,將帥如果同在一條直線上,中間又不隔著任何棋子情況下,規則規定走子的一方獲勝,這就好比先動手的一方把對方的將(帥)射中了。這就是將帥不能照麵的依據。


    關於現行象棋的定型時間,在新千年之前象棋史界已基本達成共識,即確定在北宋晚期。也就是說,象棋劉邦發明到演變、定型的過程已近超過了一千年。唐末至北宋是象棋的重大變革時期,這一時期,幾種不同形製的象棋並存,除象棋外,還有司馬光發明的“七國象戲”,晃補之發明的“廣象戲”和民間流行的“大象戲”、“小象戲”。最終相傳起源於劉邦的“小象戲”擊敗了所有的競爭對手,得到廣大棋藝愛好者的認可。這種“小象戲”便是今天婦孺皆知的象棋了。


    記得自己最初接觸象棋還是在初中的時候,那是看到兄長們在用象棋對弈,他們手中擺弄的雖然隻是幾個木質的棋子,心情神態卻變幻莫測,時而狂笑不已,時而深有所思。於是我便十分的好奇,父親看出了我的心思,便開始教我下象棋。與象棋一接觸,我便愛不釋手,學會走子後便時常找鄰家孩子對弈幾局,覺得十分有趣,有時也喜歡找一些年長的人學習討教,樂此不疲。


    現在是信息時代,科技日新月異,很多孩子也是沉迷於電腦、遊戲機等科技產品之中,會下象棋的孩子越來越少了;現在也是生活節奏十分快的浮躁年代,大人們整天為生活或工作而奔波,也難有閑情逸致靜下心來約一兩個知己好友對弈幾盤。然而,我真的是希望大家能夠把中國這些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下去,讓中國的孩子們重新拾起先輩們智慧的結晶,大人們也能夠忙裏偷閑,找三五好友對弈幾局,陶冶情操、放鬆身心,重新領略先人們的智慧,感受對弈的樂趣,享受生活的美好。


    在中國的棋林之中,影響最為深遠者當屬圍棋和象棋。俗語有雲:棋局小世界,世界大棋局。作為典型的中國文化現象,二者以棋盤和棋子構成了中國傳統社會的縮影。其相通之處在於棋盤都是阡陌縱橫,呈格狀分布;棋子由顏色不同構成兩方以對壘拚殺。但再加考察,則大有區別在其中。


    先說圍棋。圍棋棋子除按顏色區別為黑白二方之外,所有棋子在功能上無任何區別,既無大小,又無分工,性能相同,地位相等。其勝負的標誌就是所占地盤之大小,而欲想占領地盤,就必須至少有兩口各自獨立的“氣眼”。“氣眼”者,空目也,意即活動空間,且對方不得侵入,象征著中國古代的城池。這體現著一個思路:要想生存發展,就必須擁有地盤,用當今流行用語言之,就是根據地;而要有根據地,就必須有迴旋的空間。這與我國傳統農業社會的思維方式如出一轍:而想要保有地盤就要使地盤連成一片;要想地盤不失,就必須有城池作為依托。孤立棋子“人”單勢薄,作用有限,極易被吃,成片棋子雖“人”多勢眾,但若無氣眼,也絕難存活;個體棋子形單影隻,不足掛齒,但聯合在一起則所向披靡,勢不可擋。從社會發展的角度考察,圍棋似乎是嚴格的社會等級形成之前的產物,群體力量大於個體,個體聯合起來就產生力量;占得空間則取得勝利,體現的是人類早期的追求目標和較為平等的價值觀念。


    而象棋則不然。它將棋子分為將(帥)、士(仕)、象(相)、馬、車、炮、兵(卒)等七種。功能各異,貴賤不一。其勝負隻取決於將帥之存亡。隻要將帥仍存,即使全軍覆沒亦不為輸;而將帥若遭不測(被將死),即使未失一子亦算失敗。其餘各子也因功能不同而地位不一,價值大有區別。車可橫衝直撞,所向披靡;馬可騰越出擊,縱橫馳騁;炮可隔子發威,火力兇猛;士象則拱衛城池,以身護帥;兵卒則亦步亦趨,隻進不退。由此衍生出諸子地位懸殊,不可等同。就本領與殺傷力而言,將帥屬於最為無能之輩,不僅行動遲緩,殺傷力差,且不能越孤城半步,卻要所有棋子拚死護衛,甚至被殺光吃盡,亦在所不惜。其餘各子也等級森嚴,貴賤分明:車乃棋中至寶,萬不可輕棄(被抽將則無奈,丟車保帥是也);隻要不是為最高領袖,決不可失。馬、炮地位大抵相等,開局時炮似乎稍勝於馬,而殘局中則馬大勝於炮;最為慘烈者當屬兵卒,數量眾多,因而棄之不惜;本領有限,因而作用不彰;隻許前進,不能後退,因而前景黯然,結局慘烈。即使不被幹掉或有意喂吃,或因保其他棋子而被犧牲(如“丟卒保車”等),拱到底則成“老卒”,幾同無用。這是等級社會最為生動、最為集中的體現,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縮影。在這個等級森嚴、競爭殘酷的遊戲中,每個棋子因人為規定的功能和作用不一而命運各異。車是何等風光,橫掃千軍,如入無人之境;若被對方幹掉,則不啻讓弈者割肉抽筋,疼痛至極,為保其性命,則不惜以犧牲其他多個棋子為代價。馬、炮也算是不枉活一世,拚殺苦戰,效力沙場,丟掉也令人歎息扼腕。而兵卒之輩,衝鋒在前,挨炮打,遭馬踏,往往中途夭折,甚至未曾起步,便嗚唿哀哉;即使福星高照,幸運萬分,自強不息,拱到最後,卻變成廢子一般,蟹行蠕動於底線,迴首漫漫征程,想想臨終處境,著實可悲可憐也。這是下層人民在傳統社會的真實寫照,是中國傳統文化體係賤視蒼生的生動體現。


    對比之下,國際象棋中雖然也有兵卒若幹,但本領較之中國象棋之同類為大,且一旦衝到底線,則搖身變後,法力無邊,給予下層人士以安慰和希望。兩種文化之間理念的差異不言自明。


    就產生時間而言,圍棋必早與象棋。《博物誌》雲:“堯造圍棋,丹朱善棋。”雖不可信,但其產生於嚴格的等級製度形成之前,應無異議。其各子平等,機遇相同的構思設計,就是中華先秦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具體體現。而象棋各子之間與生俱來、無從更改身份差異和為保統帥而不惜耗盡生靈的僵化理念,是秦代以後專製製度的最佳詮釋,加上“楚河、漢界”作為佐證,其生辰八字則大抵可定矣。


    就弈者而論,弈圍棋者主觀能動性大,自主性強。不必為保全先已設定之統帥而煞費苦心,隻需以全局形勢為依據進行判斷。而象棋弈者則著實可悲,必須經受折馬損炮甚至丟掉愛車的痛苦,而隻是為了那位無能的統帥之安危。將一人之存亡淩駕於群體安危之上,這種遊戲規則乃中國傳統社會結構和規則的縮影,是典型的中國專製思維的折射。


    從遊戲法則角度言之,二者恰恰相反。圍棋是在用加法,開始時空無一人,好生寂寞,而隨著雙方落子,棋子越來越多,最終則往往擁擠不堪,幾無落腳之處;而象棋則用減法,開始時戰陣嚴整,兵將齊全,而隨著雙方廝殺,棋子越來越少,到殘局時諸子凋零殆盡,一片狼藉;最後往往僅剩光杆司令,困守老城。真是兩種感受,兩種意境。


    象棋布陣直觀固定,局麵一目了然,故而就初學者而言,較為淺顯易懂,弈之者眾;而圍棋則難以揣度,深奧莫測,表麵平靜似水,突然驟起殺機。故而非智商較高者不得為之,不然往往徒招其辱,毫無樂趣可言。


    總而言之,圍棋和象棋反映出中國文化在不同角度、不同階段逐漸形成的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圍棋的存在表明中華文化體係中至少還存在著民主的精神、平等的理念;考慮到中國古代的愛國情操向以忠君行動來體現,象棋所表現出來的便可視為先人為保江山社稷而不惜一切代價的群體理念和誓死如歸、殺身成仁的犧牲精神。這兩種精神和理念相輔相成,共同支撐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大廈。而圍棋和象棋就是這兩種精神和理念的結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象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卡卡西大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卡卡西大人並收藏象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