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五章象棋小故事賞析


    有一個愛下象棋的國王,他常和大臣、象棋高手對弈。國王大權在握,榮辱生殺都出在他嘴裏,和他下棋可要特別小心。如果出手太厲害厲害,把國王殺得一敗塗地,他下不了台,就要惱羞成怒。但如果讓棋太多,使國?...??有一個愛下象棋的國王,他常和大臣、象棋高手對弈。國王大權在握,榮辱生殺都出在他嘴裏,和他下棋可要特別小心。如果出手太厲害厲害,把國王殺得一敗塗地,他下不了台,就要惱羞成怒。但如果讓棋太多,使國王贏得太容易,他又會覺得你在愚弄他,會大發雷霆。幾年來,每次下棋國王都是贏家,大家都恭維他為天下獨一無二的象棋高手。國王自己也覺得棋藝非凡,打遍天下無敵手。??


    ?一日,國王裝扮成教書先生模樣,走出宮門,微服私訪。他來到京城一家酒店,見一群人擠在一起看什麽,就擠上去看個究竟。原來,大家都在看一個十來歲的小姑娘正和一個青年人下象棋。那小姑娘機敏過人,下棋出奇快,一會兒就把青年人殺得一敗塗地。國王來了棋興,坐下來要和小姑娘對弈。小姑娘把手中的梨放在桌上,看了一眼對麵的老頭,說:“如果我輸了,我就把這隻梨給你,你輸了給我什麽呀?”??


    ?國王掏出一隻精致的小袋子放在桌上,笑著說:“如果我輸了,我就把這小袋子裏的東西全給你。”???小姑娘一邊玩著懷中的花貓,一邊和國王下棋。不多一會兒,國王就損兵折將,很快就成了小姑娘的手下敗將。國王不服輸,又和小姑娘下了一盤,結果是同樣慘敗。國王這才心服口服,對小姑娘說:“你的棋藝十分了得,真是高手,佩服佩服!”?


    ??小姑娘笑著說:“我算什麽高手呀,我的父親才是下棋高手呢。他曾被選入宮中和國王對弈呢!隻是他輸給了國王。”???


    國王說:“你父親既然是真正的高手,為什麽會輸給國王呢?”???


    小姑娘哈哈大笑道:“你這也不懂。父親說,為了讓國王高興,他是故意輸給國王的。”?


    ??國王恍然大悟。他把小袋子給了小姑娘,迴頭就走。小姑娘打開袋子一看,全是白花花的銀子,趕忙追上去,說:“誰要你的東西呀,剛才打賭是鬧著玩的啊!”???


    國王迴到宮中,閉門反思,他想:下棋是這樣,別的事難道不也一樣?


    宋朝時候,象棋風靡宮廷內外。


    象棋是我們生活中非常流行的一個文化娛樂項目,人們十有八九都會玩,而且玩象棋的遠比玩圍棋的多,但它出現的時間卻沒有圍棋早。圍棋源自我國,最少有三千年曆史,春秋戰國已經廣為流傳。而象棋到唐朝才出現,南宋後期才定型。


    有人說,戰國時就有象棋,這在屈原的《楚辭·招魂》中有記述,“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並進,遒相迫些;成梟而牟,唿五白些”,這不明擺著戰國就有象棋麽!持這個觀點的大有人在,但請再不要誤導大眾,鬧不好會出笑話。“蓖蔽象棋”中的象棋並不是象棋,而是邊擲骰子邊走子的六子棋,有點兒像現在的西洋雙陸棋。可屈原為什麽要把六子棋叫“象棋”呢?因為那時的棋子設計的造型都非常酷,看起來生動逼真,有的像一輛車,有的像一匹馬,有的像一杆長矛。換個說法,當時的棋子屬於“象形”棋子,如同象形文字一樣,重在“形”,所以叫“象棋”。


    但是,真正的象棋一開始並不叫“象棋”,而是叫“象戲”。唐朝宰相牛僧孺編寫傳奇故事時就提到過“象戲”,這是最早的記載。相傳,有個書生不知什麽原因借住在親戚家,晚上就不停地夢見床底下有兩軍交戰,打得棋逢對手,分不出勝負。兩軍在戰術戰略上極其一致,都是兵卒在前、車馬在後、將帥居中指揮;作戰的方式也一致,都是馬斜行、車直進……後來書生被驚醒了,趕忙到床下找,結果挖出一副象戲。


    “天馬斜飛度三止,上將橫行係四方。六甲次第不乖行,輜車直入無迴翔”,這首詩就是說象戲的。兩軍對壘,天馬斜飛,輜車直入,上將被四四方方的中軍帳束縛住,這玩法不正是現代象棋的規則麽,說明至少在唐朝就有現代象棋的雛形了。詩中別的都好理解,唯獨“六甲次第不乖行”難懂。後來有研究者猜測,唐朝象棋的棋盤上可能有十二個小卒,雙方各六,而不是像今天的雙方各五。再聯想到北宋中期風靡“大象戲”,棋盤和圍棋的差不多,中間沒有明確的楚河漢界,棋路也不是像今天這樣縱線九條、橫線十條,而是縱橫均為十一條,密密麻麻完全交叉,共擺三十四枚棋子,其中“兵”和“卒”都是六枚,這正好和唐朝傳奇故事裏的“六甲次第不乖行”相吻合。大象戲是有炮的,炮的位置跟現代象棋不同,它在車的旁邊,也就是說,大象戲開局之時,車、馬、炮一字排開,跟將、士、象完全並列。這樣玩起來有個缺陷就是不管誰先走,都能用自己的“車”一下子吃掉對方的“車”。當然對方也不傻,會用他的“車”吃掉這邊的“車”,但此時已來不及,他那邊的炮岌岌可危。為彌補大象戲的這點不足,宋朝人玩以前,雙方先各擲一把骰子,誰的點數大,誰就先下。


    宋朝不僅流行大象戲,而且“小象戲”也蔚然成風。小象戲的棋盤和現代的完全一樣,雙方都九縱十橫,楚河漢界在中間,兵和卒也各五枚。但小象戲沒有炮,所以棋子總數比現在的三十二枚棋子少兩枚,隻有三十枚。大象戲和小象戲並不是宋朝象戲的全部,北宋司馬光還發明過一款“七國象戲”,因為玩法過於複雜,不太受歡迎,便被淘汰了。大象戲的布局規則由於先天有缺陷,也在北宋末年直接被pk掉了。隻有小象戲獨樹一幟,到南宋中後期戰事不斷,炮的使用頻繁起來,威力十足。有時髦的玩家從中受到啟發,把消失的大象戲裏的炮移植到小象戲的棋盤上,三十枚棋子就此變成三十二枚,現代象棋定型。這也從前幾年洛陽出土的一副完整的三十二枚宋代瓷質象棋文物上得到了印證。


    再來說說唐宋象棋風行到什麽程度。白居易在《和春深二十首》中寫道:“……鼓應投壺馬,兵衝象戲車”,詩裏的“兵衝象戲車”指的就是象棋。象棋不僅在市井流行,更是貴族公爵的雅玩之物,甚至還是提升官職的門檻。唐翰林院設有九品官職“棋待詔”,專門負責廣攬全國象棋高手。宋朝也有“棋待詔”,其中象棋手占一半以上。尤其南宋從廟堂到江湖都好象棋,更有李清照、劉克莊等文學家,洪遵、文天祥等政治家的大力提倡,象棋玩得好不好成為身份的象征。元明清時期,象棋繼續在民間流行,湧現出大批棋手。


    象棋的曆史那是相當久遠了,春秋戰國時就有記載。不過最早的象棋,和現在的並不一樣。清朝錢曾的《讀書敏求記》裏,說過一種“七國象戲局”,這種象棋有七國——秦趙燕韓魏齊楚,代表戰國七雄,中間還有一個周,代表大家共奉周天子。隻可惜,記載得簡單,也沒有玩法,也泯滅在時間中了。


    清朝康熙年間,常熟人徐蘭奉命出塞,路上寫了些詩文,其中就提到蒙古象棋。他說,蒙古象棋棋盤縱橫各九條線,劃分成六十四格,紅、黑雙方各有八個卒、兩個車、兩個馬、兩個象、一個炮、一個將。擺棋的時候,將放在中右,炮放在中左;將上麵一格,車馬象分列左右;再前麵,則排列著卒。有趣的是,這些棋子不同於中國象棋上麵刻著字,而是直接雕刻成型——徐蘭還解釋呢:“將”雕刻成一個塔,說明是崇佛教的;“象”雕刻成駱駝或者熊,是因為北方沒有大象;沒有“士”,是因為那裏不喜歡儒生;“卒”多,是覺得人多勢眾才能贏;走棋的時候不按照線走,而是按照格子走,是因為覺得東西在格子中更安全;“馬”可以橫行六格、“駱駝(象)”可以橫行九格,是因為駱駝跑得比馬快;沒有楚河漢界,滿盤隨意而行,體現了蒙古族跟著水草隨意放牧的習性;“卒”是直行的,還可以斜角吃掉前方的敵人,還可以往迴走,作用同“車”,是為了獎勵軍功。最後,眾棋環擊對方一塔,使對方的“將”無路可走,這就是贏了。——這哪兒是蒙古象棋啊,不是很像現在的國際象棋麽?有人說國際象棋是中國象棋的變種,有人說是從印度起源的,但不管怎麽說,到了清朝的時候,蒙古有了國際象棋——也許還是改進型的吧。下象棋的,有不少高手。宋朝周密的《武林舊事》中就提到杜黃、沈姑姑、金四官人、李黑子等象棋名手,他們是象棋待詔,專門陪皇帝下棋的。


    說起玩法不同,古時候的圍棋,據說也和現在小有差異。《茶香室續鈔》裏提到,漢朝馬融寫過一篇《圍棋賦》,裏麵說:“橫行陣亂兮敵心駭惶,迫兼棋嶽兮頗棄其裝。”這裏的棋嶽,就是指棋盤正中天元和四個角的小星部位,一共五個點,稱為五嶽,意思是在這五個地方放下棋子,就不可動搖。現在的圍棋盤從漢魏時的縱橫各十七路變成了縱橫各十九路,小星有了八個,但講究金角銀邊草包肚,很少有人上來就去搶天元,這就是棋盤的變化導致下棋方式的變化,也許規則都有變化。


    不管你信不信,古代的圍棋是有平局的,平局還有個專門的稱唿叫“芇(念綿)”。明朝的書裏說,“圍棋兩無勝敗曰芇”,那就是平手唄。當然,賭博的時候,輸贏相當,拉抽屜了,也叫做“芇”。


    下棋,還真有賭博的。最有名的賭局,當屬南北朝時期劉宋的高手羊玄保。羊玄保和宋文帝下棋,事先說好要是贏了,皇帝就給他個宣城太守當。結果他還真的贏了,皇帝還就真任命他當太守了。當時,宣城的治安還不太好,老有農民外逃當流民,而且一個流民沒找到,他全家親戚得連坐。羊玄保賭這個宣城太守,還是有想法的,他建議把連坐這條規矩撤了,一人做事一人當,省得老百姓和官府都麻煩。這麽一來,宣城的麵貌還真變了樣。


    羊玄保屬於官運亨通那種人,一年後轉任廷尉。數月後,遷尚書吏部、,禦史中丞、衡陽王右軍長史、南東海太守,加輔國將軍。後來又入為都官尚書、左衛將軍,加給事中、丹陽尹、會稽太守。又徙吳郡太守。有人不服,問他有啥本事啊?宋文帝說:“哎,當官麽,不光得有才華,還得有命。羊玄保命好啊,你說朕一見到有官缺,怎麽總是頭一個想到他?這就是他的命。”誰讓宋文帝也是個棋迷呢?


    羊玄保號稱棋品第三,誰是第一啊?沒有。下得最好的,一般都稱第三。到了唐朝宣宗朝,有個日本王子來朝賀,圍棋下的就好,號稱日本第一。唐宣宗就讓國手顧師言對局,下了三十三手還看不出勝負來。顧師言壓力大,手心都出汗了,長考半晌,下出一手“鎮神頭”,一舉奠定勝局。王子欽佩之餘,問旁人:“他是全國第幾啊?”旁人忽悠王子說:“第三。”王子趕緊說:“我想見見第一。”那人迴答:“第一是想見就能見嗎?贏了第三,才能見第二,贏了第二,才能見第一。”王子長歎:“哎,我這小國第一,也就隻能和大國第三下下了。”這是不是“一般一般,全國第三”的來曆啊?


    見過第二和第一的那個人,還真有,叫王積薪,是唐玄宗的翰林棋手。安史之亂,王積薪跟著皇帝往四川跑,到了山裏,館驛都被官員們占滿了,他隻好投宿到一位老太太家裏,睡在屋簷下。半夜,他聽見老太太和兒媳婦說:“沒啥事幹太無聊了,下盤棋吧。”兒媳婦欣然同意。老太太說:“東五南九放子。”兒媳婦答:“東五南十放子。”嘿,娘兒倆下上盲棋了。


    王積薪一直聽到四更將盡,倆女人共下了三十六手,老太太說:“你輸了,我將贏九子。”兒媳婦想想就認了。王積薪心說怎麽就輸了啊?不明白。


    天亮後,他整頓衣冠,認真向老太太求教。老太太說:“你下過什麽棋,擺出來我看看。”王積薪趕緊把自己生平最得意的棋局擺出來。剛放了十來個子,老太太對兒媳婦說:“你可以教他點一般的招式。”


    兒媳婦就教啊,攻守殺奪救應防拒,簡簡單單地說了幾句。王積薪還想細問呢,老太太說:“可以了,你已經無敵於人間了。”


    王積薪果真棋藝大長,天下無敵,他還記得半夜裏那三十六步棋,命名為“鄧艾開蜀式”,可至於為什麽老太太贏了九子,他一直不明白。


    所以說,人間棋下得再好,那也是第三,第一是老太太,第二是兒媳婦,那都是神仙。


    清朝同治年間,左宗棠帶兵進入新疆,當他經過蘭州的時候,適逢天雨,隻得暫時住斛下來。左宗棠閑著無聊,便命人尋找一個象棋好手,到營裏來對弈遣興。當時彭述聖的父親在蘭州棋壇享有很高的聲譽,自然被請出與左宗棠對弈。誰知交鋒結果,彭父竟然連輸三局。左宗棠贏了當地高手,自然得意非常。過了一段時間,左宗棠由新疆迴京,又經蘭州,想起先前殺敗對手的情景,更是豪興勃發,於是又命手下尋找更好的棋手來較量。彭父的棋藝,在當地已屬首屈一指,無人能出其右,哪裏能找到再高的好手。在宗棠苦於技癢,隻好仍請彭高棋來營。於是雙方又再度布陣交戰。這次交手結果,左宗棠連失三城,毫無還手能力。急得他連問彭父:“隔了一段時間,你的棋藝為何進步得如此神速?”彭父卻從容不迫地說:“前次大帥初到此地,所以連負三局以求謙讓;並且可以給大帥出師一個好勢頭!”左宗棠聽完這一席話,臉上雖然有慚色,但馬上誇獎說:“人稱彭高棋,確實名不虛傳。”


    話說距今千餘年前,正值中國曆史上的殘唐五代時期,那時的趙匡胤還隻是一名普通的軍卒,整日裏遊手好閑。趙匡胤性好弈棋,加上他勇謀雙備,棋藝進步的得較快,一般的等閑好手,均為他所敗。於是他便有些驕傲起來,誇口說自己是天下第一高手,常發出難逢敵手之感慨。


    有一次趙匡胤隨軍行至陝西,在過華山時,聞聽山上有一道士,人稱陳摶老祖,象棋下得極好,遠近聞名。趙匡胤不覺技癢,就偷偷抽空登上華山,去找老道下棋。陳傳老祖使用激將法,故意嫌趙隻不過是個軍卒,表示不願與之對弈。趙匡胤一聽急了,便誇口說要以整座華山為賭注來下這盤棋,豈料棋至殘局時,他因操之過急而漏殺一子,而被陳摶老祖反敗為勝。??


    ??其實,當時的陳老祖早見雖然落泊的趙匡胤藏有天子相,遂馬上找來紙筆讓趙簽字畫押,立字據為證。趙當時想這華山又不是我的,輸給他又何妨.遂爽快的簽了字畫了押。孰料數年之後,趙匡胤真的黃袍加身當上了宋太祖,這時陳摶老祖才親執字據,下山來到皇宮。趙無法賴帳,但是極欽佩陳老祖的道行,欲留陳在宮中做官,無奈隻是陳老祖堅辭不就,隻得下旨將華山賜予陳老祖,並永免華山黎民百姓的租賦,這才留下了這段千古逸事。後有人將兩人當時賭戰的象棋棋局譜流傳下來的記錄棋譜公示,讓人難辯真偽,棋譜記載著雙方是用“仙人指路對兵局”開局,轉為“先手屏風馬對後手屏風馬”對陣的。要是單從棋藝的角度來講,確是象棋發展史上的一局精彩的對局。


    盡管他們所處的時代不同,專長各異,甚至政治觀點相悖,但他們卻有一個最基本的共同點,那就是--都深愛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尤其是被譽為“四大藝術”的琴、棋、書、畫。舉世共仰的***總理就曾對知識分子說過這樣一句話:“琴棋書畫都要會一點,要成為通才”。


    中國象棋做為四大藝術之一,自然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與文化內涵。由於棋弈對智力,意誌和思維方麵的促進作用,故科學家認為,它是人類創造活動過程的一個縮影;是集娛樂、體育、智育、藝術與科學之大成的高尚活動。即為高雅藝術,自然成為帝王將相、文人學士與墨客騷人喜愛的項目。


    唐代,由於唐太宗李世民為倡導“象戲”,武則天推而廣之。“當時社會風尚十分重視弈棋,文人學士會不會弈棋及其水平高低都與他在社會上的地位有一定關係”。故唐宋八大家人人善弈,其中白居易頗為自負,曾有“棋罷嫌無敵,詩成愧在前”之感歎!名臣狄仁傑,以棋局釋政局,首開棋為政治服務之先河。唐相牛僧儒,夢“金戈鐵馬,銅枰滿床”,其紮記《玄怪錄》為研究象棋史留下珍貴的借鑒資料。比唐更早的北周武帝對“象戲”更是欣賞,特命驃騎大將軍,著名文學家庚信撰寫《象戲賦》,擴大宣傳。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更是一位象棋迷。他下棋輸華山的故事家喻戶曉,而且重信諾,不僅賜華山陳摶,同時“免華山附近黎庶之征徭近三百年”。因下棋而使廣大百姓長期免稅,此舉古今罕見。在他的影響下,宋朝湧現出一大批象棋愛好者,如王安石、秦少遊、劉克莊、李清照、葉潛仲等。其中文學家洪邁撰寫《棋經論》,成為早期的象棋理論家。


    曾編篡《資治通鑒》的史學家司馬光對象棋大膽革新,發明“廣象棋”,在中國象棋史上有一定影響。著名學者陳元靚撰寫的《事林廣記》,更是我國早期的象棋譜。著名詩人葉潛仲據說棋藝水平很高,劉克莊稱讚他“縱未及國手,其高亦無對”。更值得一提的是南宋時期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人們隻知道他留下的《正氣歌》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鏗鏘名句,卻很少知道他還是一位棋藝水平相當精湛的象棋專家。他“行弈決勝負,愈負愈樂,忘日早暮”。可見興趣之濃。他在詩中多次流露出對象棋的濃厚感情,“客來不必籠中羽,我愛無如桔裏枰”。他還善弈盲棋,應該說,在中國象棋史上,盲棋第一人非他莫屬。誰能想到,文天祥還是排局能手。被俘後仍未忘情象棋,曾精心製作過40多個象棋排局,可惜僅有‘單騎見虜“一局留傳下來。從此局的著法中不難看出其構思之奇妙不僅凝聚著聰明才智,同時也閃爍著作者勇敢頑強和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與曆代帝王相反,明朝朱元璋是堅決反對下棋的皇帝。但其子其孫卻是嗜棋如命的“高級棋迷”。這說明,象棋的藝術魅力是任何人也禁不了的。其子朱權不但下棋,還編寫棋譜。另一子明成祖朱棣在組織編篡《永樂大典》時,還命他們編入一卷《象棋》。其孫朱高幟(明仁宗)愛棋更甚,他與狀元曾子下棋興濃時,還賦詩助興,互相唱和,這裏節錄兩句。曾子曰:“兩軍對敵立雙營,坐運神機決死生”。明仁宗曰:“等閑識得軍情事,一著功成見太平”。可知雅興不淺。


    明朝學者楊慎(《三國演義》開卷詞作者)在其著作《丹紹雜錄》介紹象棋“芸夫牧堅,俄傾可解”。足以說明象棋在人民群眾中的普及性。一生富有傳奇色彩的著名畫家兼文學家唐伯虎,也是一位象棋迷,曾留下不少弈棋詩。按說,清朝的帝王對象棋藝術該是比較陌生的。然而,他們也還是禁不住誘惑,很快就被象棋征服了。譬如,乾隆皇帝既是戲迷,又是棋迷,而且一旦擺上棋就不肯再去看戲。


    總之,象棋在明清時期有著長足發展,特別表現在文化理論上。誇張點說,明清時期的社會名流大部與象棋有瓜葛。大家熟悉的小說家,文學家如馮夢龍、淩蒙初,吳承恩等,在他們的著作中,你可以找到不少弈棋詩作。曾官拜東閣大學士的著名書法家劉墉(劉羅鍋)寫過一首非常形象的《詠象棋》七律。有嘉靖“八才子”之稱的太常寺少卿李開先因抨擊朝政,被罷官為民。從此開始詩文散曲等通俗文藝創作,唯一調節生活的便是下棋,而且水平很高。他給朋友的詩中這樣寫:“我愛敲棋君善飲,人稱豪客與閑仙。”他“敲棋編曲、競日無休”,常以此為樂。康熙年間,曾編寫《梅花譜》的作者王再越,一生不求名利,為人剛直不阿,常常借棋喻世,時有點睛之筆。請看此詞:“歎英雄,勤勳立業類枰場;看世情,爭先鞏後似棋忙。”風流名士紀曉嵐,曾為一幅《八仙對弈圖》題詩,其中有這樣兩句:“局中局外兩沉吟,猶是人間勝負心。”意思是說,神仙都免不了好勝之心,況凡人乎!就以‘“八仙”’中的純陽真人呂洞賓為例,身雖離紅塵,卻仍向往著“教著殘棋山月曉,一聲長嘯海天秋”的精神生活。


    到了近代,隨著列強侵入,國家戰亂,許多文藝項目消聲匿跡。唯獨象棋依然出現,隻不過形式不同罷了。一些名士的憤世之詞也少不了棋的內容。“政怨桑田會成海,豈直長安嗟如弈”-這是梁啟超的心聲。你聽過象棋救國嗎?這是百歲棋王謝俠遜的真實故事。青年時代,他用排局諷刺腐敗的滿清政府,譏諷袁世凱稱帝,抗議喪權辱國條約等。辛亥革命成功,他又以排局形式祝賀,並在旁題寫了“匹夫倡義武昌城,掃盡鯨鯢草木驚”的詩句。為了給抗日鬥爭募捐資金,他頻頻下南洋比賽和訪問……總之,謝俠遜對中國象棋事業的貢獻良多,限於篇幅,就不細表了。馬倥傯,許多將軍常有棋具伴身,不僅方便易帶,更主要的是可以啟靈智,消沉悶,穩軍心。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要數左宗堂和陳毅了。象棋還可以是聯係群眾的橋梁。***當年化名胡服在敵占區開展工作時,曾以棋為橋,消除對方戒心,進而達到了解敵情的效果。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朱德、董必武、彭德懷、***……都喜歡並支持象棋活動。而有誰曾想到,年青時的蔣介石居然寫過這樣一首詩:“茫茫龍漢到今時,百折難逃一局棋。殺馬迴車從此始,萬方同慨更何之。”如果不諳棋道,寫得出來嗎?


    從以上種種,不難看出象棋的感染力極強。一旦沾身,如影隨形,很難擺脫。而不管哪一類的名人。道家,儒者,隱士或帝王將相,騷人墨客……他們和棋都有這樣和那樣的緣份和感情。古人曾以“忘食,忘寢、忘憂”形容之。更有甚者,有人還寫下如此詞句:“若無翰墨棋酒,不必定作人身。”雖然稍嫌過激,但立意不差,無非勸人們多點文化情趣與豪邁性格罷了。而真正深諳棋道的人對象棋的勝負心大都較淡,追求的是以棋會友,陶冶情操,勝了嗬嗬一笑,敗了擺上再來。嗬,端的魏晉高品的風骨,有成為名人的潛質哦!也應了東坡居士的話:“勝固欣然,敗亦可喜”。日從事於橘中之樂,不減商山矣!


    《前象棋歌》???


    無事偏知夏日長,詩書懶讀積匡床。有客款門稱國手,敲棋海內號無雙。既出大言定絕藝,又疑良賈必深藏。唿童延入欣相見,乃是舊識名吳唐。京國別來今數載,聲音如昨鬢毛蒼。裏中棋友來相會,共說棋高不可當。惱餘奮起試臨局,長嘯高唿如病狂。幾度攢眉籌上策,片時屈指得中行。能使寸心遠千裏,角弓百步可穿楊。九十之路橫還縱,三十二子定低昂。二炮隔物方擊物,直衝五卒不迴翔。兵戈外列如屯戍,士相中環厚自防。將出九宮離窟穴,河分兩界守封疆。馬走首搖須尾應,車傷齒冷為唇亡。馬似入林之虎豹,車為當道之豺狼。寧失一子,勿履危鄉,機關莫露,出入宜詳。或攻其必救,以為可通之路,或因其無備,以為致勝之方。雙鳧戲水機偏巧,獨鶴旋空聲愈揚。鼓角喧闐驚朔漠,旌旗蕩漾映甘涼。一天雨驟燕山黑,萬裏雲長塞草黃。震曜聲容披草木,嚴明號令肅風霜。一葦輕飛穿急峽,投鞭端可斷長江。談笑風生白羽扇,指揮霧湧碧油幢。驅役三千虎旅,分敷十二龍驤。捷如馳八駿,險如攻五羊。或盟於召,或會於黃。不但雄兵犁草地,能將尺組係名王。青海又聞征可汗,白登忽報走高皇。遲如圍莒速入蔡,倏忽遲速誰能量?驚駭遠探藏虎穴,喧嘩不減鬥雞場。危如張許支孤壘,狹比孫劉保一方。戰酣日影移鬆榻,畢剝之聲鬧竹窗。近友旁觀如舊怯,遠人喪氣納新降。擊節高歌青玉案,攤盆贏得紫羅囊。曹公智窮敗赤壁,項王勢蹙刎烏江。能行老驥今伏櫪,失水遊魚不跳梁。慓疾無殊鷹攫兔,追奔有類犬群羊。今番敗北愁東魯,謾道馳聲滿鳳陽。吾以棋名擅天下,後先訪者紛相望。蔡榮陳珍有職守,屢會朱相共曹楊。二吳擔簦不憚遠,一歲一來惟小張。神品方能稱入室,有如此輩隻升堂。君不見鐵冠道人不喜棋,損卻閑心終有傷。陶侃將棋投諸水,運甓習勞力不遑。學成無用屠龍技,作歌何事自誇張?聞人譽己謙為美,惟有棋家必自揚。況我年高猶乏嗣,精神收斂,自然無病而繁昌。


    《後象棋歌》???


    象戲傳流七國時,定名演義周武帝。顛倒豪傑掌握中,收羅神鬼歸胸臆。變化無端,幽玄莫測。意在子前,神遊局內。八路須通,九宮慎入。莫走顛崖,宜居要地。濟弱扶傾,摧強破敵。絕勝醉紅,不必唿白。勢有大小,貴能善識。劍戟倚天長,旌幢掩日黑。莫露語以泄天機,在潛形而成獨智。彼強我弱避其鋒,我寡彼眾張其勢。喜隆準之既昌,歎烏騅之不逝。失馬塞翁難豫知,牧豬奴戲不須悲。水底魚龍成隊出,天邊鴻雁破行飛。奮翼悍雞爭赴鬥,嘶風駿騎總交馳。五霸紛紛相啖噬,群雄糾糾自誅夷。當頭用炮能驚眾,夾肋藏車可突圍。衝陣輕驃長不測,守宮二士莫相離。將無急難休輕出,左右仍須謹隨護。車有先鋒保駕名,更專劫寨奪旗譽。龍離海嶠,炮佐車去;虎下天關,馬有卒輔。廣略疆場,殲殪強禦,如畏晉師,如坑奉卒。狡兔三穴,窮猿一木,野狐中箭,仙人換骨。知和而和,可速則速。或全軍討叛,或單騎見虜。觀之可以暢高情,蠲塵慮。升沉原自有由,勝敗曾來不定。有勇不可無謀,立敗為求速勝。國手得勝防輸,劣棋隨手即應。或喜如獻捷,或慚如亡命,或見機便決,或凝思入定。無言手自揮,坐對心相競。上弦河而喜心旁溢,遊夾岸而怒氣倍增。再論不迴之子,實為敢死之兵。周流無滯,搏擊擅能。車騎尚存周戰法,偏裨曾備漢官名。營中八麵將軍重,河畔斜飛卒伍輕。飛鳶驚見連翩影,古木時聞剝啄聲。忽複傾盆半夜雨,又疑錯落滿天星。勁難與京,牢不可破。玉女投胎,飛蛾趨火。矢石糾紛,戈矛交錯。帥運謨猷,深居帷幄。甲兵附麗以相資,勿俾分離而難活。逐虜方聞雁塞清,講和又把鴻溝割。繒禽塌翅怎高飛?罝兔羈身難遠脫。犀角能將一水分,鼇頭莫遣三山墮。大笑推枰驚四鄰,天風滿屋涼潑潑。再較一局,用卒當前,彼敵為其阻礙,我師借以遮攔。行行不斷,著著求先。縱讎越複,恤弱邢遷。昏中見日,火裏生蓮。出能破扃,入可斬關。禁子若泰山之壓,成家如磐石之安。潼關險,蜀道難,一夫坐中,萬夫莫攀。決水而擒龍且,削木以殺龐涓。象棋不減圍棋奧,手談勝與俗人談。世間之苦,有如倒懸。橘中之樂,豈下商山。賭酒不輸難中聖,用心於博似猶賢。逃名海島從今日,坐隱楸枰不論年。招唿眾友終朝為戲具,一任人情世事雨覆共雲翻。


    李開先是明代山東章邱人,弘治十五年生,二十七葳舉進士,曾任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館。和王慎中、唐順之、陳束、趙時春、熊過、任瀚、呂高等人詩文唱和,並稱為“嘉靖八子”,其時朝政腐敗、權貴橫行,奸臣嚴嵩弄權,開先怒而抨擊,結果失敗,削職為民。從此,他退出宦海,終年從事文學藝術創作,嘉靖二十六年寫成傳奇戲曲《寶劍記》,把《水滸》中的故林衝夜奔事改編成為長篇傳奇,成為傳世的不朽名劇。他在當時的藏書尤為著名,有“詞山曲海”之稱。閑暇之餘,他的最大愛好就是下象棋了,並創作了不少象棋詩詞。可他的無心插柳之舉,卻讓他在中國象棋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就比如他的這首《村翁》;??


    ?小有兼逢大有年,家田多獲即為賢。有時撒網為漁父,日長登床作睡仙。


    ???破局棋惟隨手應,無弦琴不用音傳。一身無外無所慕,下有青山上碧天。


    ???從詩中我們可以間接的看到象棋於明代在農村中的廣泛傳播。


    ???李開先寫就的前象棋歌97句、628字,後象棋136句、788字,也是我國象棋詩歌中獨有長篇巨著。是明代象棋史上罕見的一分重要史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象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卡卡西大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卡卡西大人並收藏象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