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象棋知識普及——謝俠遜


    1887年10月1日,謝俠遜出生於浙江溫州平陽縣鳳巢鄉一個農民家庭,父親謝公出。後遷居平陽縣居住。謝俠遜14歲時,遷居上海。謝俠遜馳騁棋壇近一個世紀,力挫國內外許多名家高手,被人尊為“棋王”。他的一生,是象棋活動的一生。他的一生,是中國近代象棋史上一個重要側麵。


    謝俠遜,中國象棋運動的開拓者,愛國象棋家,也是中國國際象棋的先驅,人稱“百歲棋王”。名宣,小名卿源,原字弈算,以示個人愛好,後改字俠遜,號爛柯山樵。浙江省平陽縣人。出生於騰蛟鳳巢,定居於平陽縣城。自小承庭訓,13歲曾讀私塾,因家境貧寒而退學。1908年報考小學師資,任白沙小學教員,翌年任教湖門小學。後經戚友幫助,考入溫州師範學校,未三月,曆父病故輟學,後任教於龍湖小學,擔任教育會書記。


    6歲從父學棋,10歲開始讀象棋古譜《韜略玄機》,棋藝享譽鄉裏,人稱“棋中神童”。13歲與溫州棋魁陳笙戰成平手,名噪東甌。後與林奕仙互相切磋。青年時代曾把道光以來的國恥排成殘局,以傾吐愛國之心。1912年為上海《時事新報》象棋欄撰稿。1915年,經黃群介紹,任上海《時事新報》館辦事員,後受聘為《時事新報》、《神州新報》、《新聞報》、《大公報》象棋專欄編輯。1918年,在上海力挫群雄獲中國象棋個人冠軍;1926年被推為全國棋壇總司令,稱“中國棋王”。1928年首創介紹象棋比賽實況、可供觀眾欣賞的掛式大棋盤,此創造後被推廣向全球。他觸類旁通,初學國際象棋即連獲勝局,上海“萬國象棋會”董事英人傑克遜(j.a.jackson)不勝欽佩,破例邀請入會,成為“萬國象棋愛好”中第一個中國會員。1929年至1931年,三次國際象棋大賽中,斬關奪隘,勢如破竹,連連奪冠。1934年訪問新加坡,與英國軍人國際象棋冠軍亨特表演賽獲勝,轟動一時。1935年在廣州以18勝1和1負的成績獲得中、英、美、德、奧五國“銀龍杯”國際象棋大賽冠軍。


    蘆溝橋事變發生一個月以後,上海發生“八·一三”事變,日寇大舉侵華。謝俠遜雖年已半百,然“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決心為抗日救亡盡一份力量。他將妻兒送迴平陽老家,隻身來到南京請纓救國。無奈國民黨當局對此置之不理,謝俠遜報國無門,心急如焚。後逢國民黨政府準備派五位巡迴大使出國募捐,其中赴歐美四人已定,惟去南洋的苦無適當人選。謝俠遜找到邵力子,毛遂自薦。邵力子為他憂國憂民的精神所感動,答應為之保薦,並題詞相贈:“勝者所用敗者之棋,明乎此義,複興中國何難哉!”張治中也贈題詞一幀:“雖剩一兵一卒,亦必抗戰到底,必得勝利而後已。”馮玉祥手書“象棋國手”以勉。


    謝俠遜從菲律賓到印尼,又從印尼到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取道緬甸迴國,從1937年11月至1939年,曆時兩年。謝俠遜以弈棋形式在僑胞中宣傳抗日救國,為慰勞抗日傷兵、救濟難民募捐,計得捐款5000多萬元,及許多金銀行珠寶首飾。先後歸國參加抗戰的華僑3300餘人。


    抗日戰爭時期,曾作為國家特使隻身兩度赴南洋諸國以弈棋形式,宣傳抗日救國,動員僑胞為祖國募捐,支援抗日,為祖國神聖的民族解放大業作出貢獻,被譽為“古今以來以象棋報國之一人者”。


    一天,謝俠遜來到風景非常秀麗的一座山中,不知不覺中,迷了路。他繞過一座山崗,看見山穀中有一座寺院。他就想在寺院裏歇歇腳,問個訊。


    謝俠遜踏進山門就見兩個小和尚正在石凳上下象棋,便走上前去。這時候,左邊的小和尚說:“和了。”右邊的小和尚接著也說:“和了!”兩個小和尚站起身來走進了裏屋。


    謝俠遜走過去一看,一盤殘局還留在石凳上。他看了很久怎麽也看不清這是一盤和棋,心想這兩位小師父的棋藝卻在我之上,這小小山林亦是藏龍伏虎之地。這時候,剛在下棋的兩個小和尚從裏屋出來,見了謝俠遜就雙手合十,恭敬地說道:“施主有何見教?”謝俠遜這時變得謙遜起來,連忙躬身迴禮,答道:“在下迷了路,因此前來問路,到平陽怎麽走?請小師父指點迷徑。”


    謝俠遜迴到平陽己經天黑了,就在悅來客棧安頓下來。簡單地吃了些店小二送來的飯菜,用熱水洗了腳就熄燈脫衣服睡下了。不知乍的?一閉眼睛那盤殘局總浮現在眼前,怎麽也睡不著。謝俠遜幹脆起床點了燈,穿好衣服,拿出了象棋,擺出了那盤殘局研究起來。不知不覺中天已大亮,整整一夜,還未能弄清楚這盤殘局的精妙之處。謝俠遜這才醒悟父親說過的“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含義。


    謝俠遜重返山林,找到了寺院,欲拜小和尚為師。小和尚不敢答應,領他去見方丈。謝俠遜跪見方丈,方丈問:“你是平陽棋王謝遜,跪在這裏幹什麽?起來!”謝俠遜說:“請師傅原諒我的狂妄,我是來拜師的,師傅不收我為徒,我就長跪不起!”方丈見他真心學棋就答應了。


    後來謝俠遜的棋藝有了長足的進步,師傅讓他出山,四方雲遊與各地的高手對弈,取長補短,棋藝更加出神入化。30歲在上海舉行的象棋大賽上奪冠,被譽為“棋王”。


    1935年,他應新加坡、印尼、菲律賓等地象棋會的邀請,訪問南洋,以棋會友,交流棋藝,曆經新加坡、怡保、太平、檳城、雅加達、萬隆、三寶壟、泗水、芝巴德十大城市,用了一年零四個月,輾轉鏖戰,戰果輝煌,在總計241局中,勝175局、負13局、和53局。在新加坡,為了民族的榮譽和僑胞的厚望,他不計個人得失。毅然接受英國駐馬來亞空軍司令、全馬1933年國際象棋冠軍亨特(hunt)的挑戰,在對弈中占據優勢之後,堅決拒絕亨特兩次派人,以償付重金及坐英國飛機免費旅遊為條件的秘密求和,最後終於擊敗亨特。這次南洋之行,使謝俠遜威揚海外,廣大僑胞譽他為“象棋大王”、“天才聖手”、“弈界泰鬥”。迴國返抵廣州,征塵未洗,又奉命立即參加在沙麵舉行的中、美、英、德、奧五國“銀龍杯”國際象棋大賽,以勝18局、和1局、負1局的優異成績折桂捧杯。載譽迴京後,當時的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親筆書贈“渝靈益智”四字,予以嘉獎。


    其時負責派遣巡迴大使事宜的,是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邵力子。他和謝俠遜,可稱故交。民國初年,他在上海主持《民國日報》,謝俠遜在《時事新報》工作,同在報界,曾有晤麵。還有,邵的秘書盧雪正是謝俠遜的同鄉,相識有年,交誼篤厚。他也極力推薦,認為此任非謝俠遜不可。


    於是,謝俠遜往訪邵力子,謂:“國難當頭,何計個人,大丈夫報國有門,雖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邵壯其言,感到謝正是他心目中的南洋巡迴大使,答應為之保薦,並在書桌上展紙把筆,揮毫書贈“勝者所用敗者之棋,明乎此義,複興中國何難哉!”隨後,問道:“大使出國,可帶秘書、翻譯和隨員,不知謝先生需要多少人?”謝不假思索地答曰:“16對足夠!”邵不解甚意,一時發愣,侍隨一旁的秘書盧雪正笑道:“棋王所說的16對,就是指和他朝夕相處的一副象棋,那不是有32枚棋子嗎?”邵恍然大悟,不禁哈哈大笑,和棋王緊緊握手。他對謝俠遜南下,借助象棋進行愛國運動,非常讚賞。


    在邵力子和張治中的聯名保舉下,謝俠遜出任巡迴大使,臨行前,南京許多棋友,紛紛揮毫贈別,如馮玉祥題書“象棋國手”以勉,張治中書贈“雖剩一兵一卒,亦必抗戰到底,必得勝利而後已”,陳立夫書贈“教戰以雪恥”,李宗仁書贈“有焦土抗戰之決心,持久戰的精神,最後的勝利必屬我們”。南京車站的送別也十分隆重,大有“風蕭蕭兮易水寒”之勢。


    20世紀前後,東南亞的華僑,已有相當規模。他們和謝俠遜密切配合,一起研究,潛心策劃,召開大會,組織義賽,為抗日戰爭籌款。


    除了當地象棋名手,婦女、兒童和老人,也都挺身而出,積極投身“義賽”活動。在檳城,有位耆宿楊源知,棋藝高超,遐邇聞名,人稱“常勝戰軍”,因年邁隱居,已息影多年。但這次為報效祖國,也一反常態,破門而出,振臂和棋王較量,轟動整個檳城,一時傳為美談。至於各埠愛國僑領,更是身體力行,一馬當先。如印尼僑領陳性初年近古稀,體弱多病,卻不辭勞累,全程陪同,竭誠張羅。他和棋王傾蓋如舊,相見恨晚,詩詞酬唱,堪稱知音。


    12月下旬,謝俠遜在菲律賓期間,正值南京失守,僑情惶恐,焦灼不安。25日,舉行“全菲華僑抗日救亡大會”,人山人海,座無虛席。與會僑胞,群情激奮,“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堅持長期抗戰!”“祖國萬歲!”此起彼伏,不少人將隨身佩戴的戒指、項鏈、手鐲等首飾,即席奉獻。大會當場表決,一致通過,每月捐款100萬元。


    為吸引更多僑胞觀戰,提高救亡籌賑的效果,“義賽”采取了多種多樣的形式。除了平時常用的單人和多人對抗賽,大型的單騎車輪戰和盲目戰表演,還有以人為棋子的“陣地戰”。謝俠遜匠心獨運,效法春秋戰國著名軍事家孫武演陣習戰的故事,在馬六甲、吉隆坡和檳城等地的體育場,用白粉劃地為大棋盤,以男女青年各16人,分別穿紅黑兩色衣服。頭戴寫有“車、馬、炮、兵”等字樣的帽子,作為雙方的“活棋子”,聽從義弈台上的指揮號令,攻守廝殺,場麵蔚為壯觀。當地僑胞,幾乎傾城而出,紛至遝來,觀看這種別開生麵的象棋賽。


    由於不適應當地的盛暑氣候,他在印尼曾患病休息十來天。最後取道滇緬公路歸國途中,不幸染患痢疾,被迫下車住臘戍醫院,在死亡線上掙紮了近一個月,才化險為夷。而隨他同時歸國參加抗戰的愛國僑胞,有四人也染上該病,竟壯誌未酬,英年早逝。


    1938年12月,謝俠遜在檳城還受到汪偽歹徒的威脅。這是因為陳璧君是檳城人,背後有一些民族敗類追隨。有一天,來了一個西裝革履的年輕人,遞過來一個信封,謝俠遜打開信封,“吧嗒”一聲,一顆子彈掉了出來。謝俠遜臉一沉,問:“這是什麽意思?”年輕人冷笑著說:“這還不明白嗎?檳城不歡迎你!客氣點說,請你馬上離開,不客氣就是……”謝俠遜打斷他的話說:“你說的是不是中國話?你父母是不是中國人?你身上流的是不是中國人的血?”年輕人一臉猙獰地威脅說:“如果你不聽勸告,就別想活著離開這裏!”謝俠遜斬釘截鐵地說:“謝某恭候,為抗日而獻身,是我的榮幸!”那歹徒見恐嚇未遂,灰溜溜地走了。第二天,謝俠遜將此事告訴檳城僑胞,大家都很氣憤,紛紛說:“謝大師,您放心,檳城絕非那一小撮民族敗類所能夠恣意妄為的,你放心,我們會負責你的安全的。”由於有廣大愛國僑胞的支持和保護,這些民族敗類才不敢貿然下手。相反,經過兩個月的“義賽”宣傳,檳城的助賑、義捐和公債,都躍居整個馬來西亞之首。謝俠遜這次出使南洋,成績斐然,共募得現金5000餘元(不包括南洋各埠僑胞對以後的定期認捐),金銀、珠寶、首飾無數,並征召華僑技師技工3300人迴國服務報效,在當時派出的五位大使中,在外巡迴勸募的時間最長,最為勞苦,也最為成功。但他嚴於律己,輕裝簡從,不擺官架子,隻帶必不可少的幾個秘書、翻譯和隨員,除領取安家費外,不支國庫分文,充分顯示出一位“愛國象棋家”不畏艱險、堅貞不屈的高風亮節。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謝俠遜曆任上海市體委委員、第一屆全運會棋類競賽委員會副主任、全國象棋錦標賽總裁判、上海市政協委員、中國象棋協會副主係等職。


    1987年12月22日,一代棋王謝俠遜病逝於上海,享年101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象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卡卡西大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卡卡西大人並收藏象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