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接觸過的東西就一定能夠保留下來嗎?”希北風道。
“好像不能。”
解諸道:“但是尋找起來應該相對比較簡單,而且我覺得一些東西看見了,然後人還沒有死就不見了,還是有點奇怪的。”
“這有什麽奇怪的。”
希北風笑著道:“上個世紀末出生的人告訴你,很多東西久而久之就看不見了,當遇上變化很大的時代的時候尤其如此。他所處的那個年代,周禮本身就已經快被人遺忘到角落了,至於典籍資料這些東西,剛好碰上各種戰亂,也很容易因為缺乏妥善管理而遺失散落。”
“不過,我覺得這個還不是最主要的問題。”解諸道。
“好吧,這個確實不是最主要的問題,畢竟資料這些東西,在那個年代本身就容易遺失,但是人呢?如果有好好地一代代傳承下去,就算沒有文字性的資料,也是能夠相對好的保存的。”
希北風道:“我出生在一個比較角落的地方,其實小時候還是看見接觸過甚至於參與過很多的以前留下來的一些風俗習慣和祭拜活動,但是呢,隨著年齡漸長,漸漸地就會發現一些問題。
例如有些婚喪嫁娶場麵,到場的人懂得儀式的就那麽幾個,而那幾個人往往也是搞不太清楚,互相商量著,怎麽樣才是比較對的,結果愣是沒有商量出來,最終隻能比較一下哪個做法比較妥當,就隨隨便便應付了過去。”
“果然是人的問題。”解諸道:“不過也隻能怪那些儀式沒有什麽好的作用,隻有一個場麵作用,而大家現在看場麵都是注重一些更為表麵的東西,所以對於那些個儀式流程都遺忘得差不多了。”
“基本上,我覺得等我這一代人成為中老年人的時候,估計下一代找我們這一代人去主持婚喪嫁娶,應該是行不通的,隻能找專業的人,但是其實所謂專業,也不過是重新定製了一套流程。”
希北風道:“這些個流程,已經跟以前的傳承下來的儀式,其實是沒有太大的關係的,甚至於南轅北轍。最後我覺得,應該是各種忌諱都沒有,人死之後,停屍三天,辦追悼會下葬,七天辦個頭七,至於中間亂七八糟的,還有以後三年忌日什麽的,都是大家看著辦就是了。”
“其實這樣也挺不錯的,不是說重在心麽,反而迴過頭去講究那些個禮儀,豈不是打了前麵的自己的臉?”解諸道。
“雖然話是這麽說的,但是有心又有禮豈不是更好?”
希北風道:“而且所說的有心,更多的還是生活中的一些儀式。真正說要重視儀式的場麵,還是得論那些個官麵傷的場合,在那種時候,論跡不論心啊,或者說是以跡論心才比較適合。正是因為心的缺失,才導致了禮的崩壞。”
“也對。”解諸道:“隻不過日常來說,確實很多儀式都是沒有必要的。”
“很多時候是這樣,但是保留一些以前的東西,當做一種懷念,不也是挺好的嗎?”
希北風道:“當然了,現在大家,包括我,其實都沒有重視這方麵,畢竟生活已經如此艱難了,還要去管儀式,怎麽可能嘛,除非我是閑的發慌。所以儀式上的問題,也就往往會隨著時間流轉,而漸漸被大家遺忘。
能記住的,也就是那些經曆過的人,基本上來說,年紀大一些,經曆得比較多的可能性就大一些。至於像我這種,即使身處其中,也基本毫不在乎的人,恐怕經曆再多,也記不住太多。”
“日常來說,忘了也是沒有辦法。至於說官麵上來說,大家隻要心有不服,就一定不會老老實實束手待斃的。”解諸道:“與其談論禮製的問題,不如說為什麽下麵的人會不服?”
“隻要有下麵,下麵就一定有人不服。”
希北風道:“說到底還是社會的問題,這本身就無解。除非哪一天真正沒有上下尊卑,到了那個時候,也就不需要談論禮製的問題了。因為不需要了。但是話說迴去,那樣的社會,其實也是靠著製度撐起來的。沒有製度的話,跟野外的猴子們會有什麽區別嗎?我覺得,並沒有。畢竟,人,本來就是猴子。既然能進化成人,那也就能退化成猴子。”
“退化成猴子麽?”解諸琢磨著。
“好了,看下一則論語。”希北風道。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孔子說:“對於行禘禮的儀式,從第一次獻酒以後,我就不願意看了。”
“禘,古代隻有天子才可以舉行的祭祀祖先的非常隆重的典禮。灌:禘禮中第一次獻酒。”
希北風道:“大眾點的評析是這樣的,在孔子看來,一個人的等級名分,不僅活著的時候不能改變,死後也不能改變。生時是貴者、尊者,死後其亡靈也是尊者、貴者。這裏,他對行禘禮的議論,反映出當時禮崩樂壞的狀況,也表示了他對現狀的不滿。”
“又來搞上下尊卑那一套了。”解諸道。
“確實,上下尊卑那一套基本要打死。”
希北風道:“不過,他這裏討論的東西,咱們還是要談一談的。他這裏說的是當時的一些亂七八糟的情況,明明那種禮儀是天子用來祭拜祖先的,但偏偏有大臣拿去祭拜他家的祖先,這就相當於把他家的祖先,當成了天子的祖宗,把自己當成了跟天子一樣的人。”
“然而,這種問題,即便發生了,也沒有被追責,說明孔子是狗拿耗子多管閑事。”解諸不客氣地道。
“這詞用得……”希北風無語道:“其實,他強調這些,隻是為了禮儀嗎?說到底還不是為了那些圖謀不軌的人?怕的還不是那些人哪一天突然蹦躂起來,一下子造反,來個禍國殃民?”
“那也是那個國家的氣運問題。”
解諸道:“要不是他們的國君不行,怎麽會淪落到那個地步呢?而他們明知道國君不行了,卻還指望這些大人物能顧及他們,不盡早想點對策起來造反或者自立,反倒是老老實實在那裏等死,那就活該有一天死掉。想想這情況,與城外的屠殺何異,雖然是被屠殺,但是為什麽不盡早反抗呢?就老老實實地聽話,給兩個饅頭能填肚子就行了?能多活幾天是幾天?”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希北風道:“但是,有那樣眼光和見識的人,有那樣行動能力和統籌能力的人,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夠出現的。雖然說亂世出英雄,隻要有亂世,就必然會有一些英雄人物出現,但是那需要一定規模和一定時間,不是匆促就能夠出現的。這裏不做討論了,接著看下一則論語。”
或問禘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有人問孔子關於舉行禘祭的規定。孔子說:“我不知道。知道這種規定的人,對治理天下的事,就會像把這東西擺在這裏一樣(容易)吧!”(一麵說一麵)指著他的手掌。
“禘之說:“說”,理論、道理、規定。禘之說,意為關於禘祭的規定。”
希北風道:“大眾的評析是這樣的,孔子認為,在魯國的禘祭中,名分顛倒,不值得一看。所以有人問他關於禘祭的規定時,他故意說不知道。但緊接著又說,誰能懂得禘祭的道理,治天下就容易了。這就是說,誰懂得禘祭的規定,誰就可以歸複紊亂的“禮”了。”
“老頭子這是準備要自吹自擂啊。”解諸無語道。
“誰讓人家懂得多呢?”
希北風笑著道:“當然了,懂的人也不知他一個,隻是真正能懂了還放在心上,知道製度重要性的人,其實並不多。往往知道的人,也不在意,既不在乎儀式,也不在乎儀式背後潛藏的問題,更不在乎那些問題以後會導致什麽問題,會不會讓國家陷於戰爭災難。”
“總之,最後還是有那個意思,換他自己上場的話,一定能夠將國家拉迴正軌。”解諸道。
“更準確的說法是,能充分執行好周禮的話,國家就會被拉迴正軌。”
希北風道:“當然了,我個人是不肯定這種說法的。隻能說,一個國家有妥善製度,那就會很安定。但周禮是不是妥善製度呢?雖然我不懂,但也要說一句,顯然不是啊。就憑那上下尊卑的製度,就不是了。哪裏有壓迫剝削,哪裏就有反抗。”
“結果又是這樣,說了一堆,還是把孔子的東西給否定了。”解諸道。
“我否定的是周禮,又不是支持周禮的孔子。”希北風道:“要知道,他是兩千五百年前的人物,我比他多了多少年的見識?他能在那個時代提出那樣的見解,並且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唿應,我能嗎?不能啊。首先,我並沒有那個知識儲備,能夠去論證現在的製度怎麽樣,更沒有辦法去推廣我的設想。”
“總算有點自知之明了。”解諸道。
“我當然有自知之明,但是某些不要臉的朝代,可就沒有自知自明了。”
希北風笑著道:“從時間來看,縱向對比,這一個朝代的黃金年代,基本總要好過上一個年代的黃金年代,而下一個朝代的黃金年代,也基本總要好過這個朝代的黃金年代。就是這樣的東西,有人卻覺得很了不起。是,基本上,大家都覺得自己了不起,但是也沒有人那麽不要臉,直接在自己還活著的時候,就說自己是個盛世。嘖嘖,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又來了……”解諸納悶。
“比前代的人強算什麽,兒子比老爹強算什麽?”
希北風道:“雖然有些老爹很強,但是作為兒子,就要有一顆超越的心。下一代比這一代強,難道不應該嗎?正常都應該的吧。搞笑的是,強是強了,但是看看周圍,丫的,一個個比他都強,這還沒有自覺自己已經落後了,而是繼續沉浸在自己依舊很強的幻想中。簡直是有病啊。”
“人家也是自得其樂。”解諸道:“按您說的那個朝代,其實也就是在一個大群體的上麵吸血,反正吸飽了自己就好,至於周圍怎麽樣無所謂,反正有下麵那頭一直給他吸血的真龍去對付。到時候傷筋動骨,也是那頭真龍的事情,跟他那吸血蟲有個屁的關係。”
“這話說得好,偏偏有人不管。”希北風笑著道:“還有人覺得那吸血蟲真是自己祖宗,一個勁地捧臭腳。殊不知,人家當年對他這奴才的祖宗,那是看得比奴才還不如。要知道,他們的規矩是,隻有自己人才有資格自稱奴才,你個異族土著哪裏有資格自稱奴才。”
“就那樣一個年代,都有人跪舔,隻能說要麽是腦子有問題,要麽還是腦子有問題。”解諸道:“話說,那個年代真的那麽差嗎?有必要完全打死嗎?”
“沒必要完全打死,但也絕不可能捧上去。”
希北風道:“他們就是一幫侵略者,隻不過後來被打敗了,融合進來了。一開始是親戚,但還不是親人,現在當了親人,再想迴頭去追究,大家臉上也都沒有光彩。但是呢,史書是什麽東西?是能因為不光彩就稀裏糊塗亂寫的?古代多少皇帝,想改自己的起居注都改不了,憑什麽他們現在就能篡改。更不用說還偏袒某個群體,明明搞了大屠殺,非要說成是反抗暴政。真是要臉不要臉了?”
“的確不要臉。”解諸道。
“自然是極其不要臉的。”希北風道:“好了,話題扯到這裏,迴正題。其實孔子說的那句話,心裏自然有點替自己不平的意思,明明有辦法治理國家,卻沒有機會施展,而且這種情況也不是他一個人的問題,其他任何想要恢複周禮的人,也是遇到了相同的問題。
整個社會大環境下都不允許那種禮製恢複,而他們這些少數人,空有滿腔抱負和本事,卻隻能眼睜睜看著國家頹敗,隻能急得就跟熱鍋上的螞蟻一樣,不得不說也是一種諷刺。”
“好像不能。”
解諸道:“但是尋找起來應該相對比較簡單,而且我覺得一些東西看見了,然後人還沒有死就不見了,還是有點奇怪的。”
“這有什麽奇怪的。”
希北風笑著道:“上個世紀末出生的人告訴你,很多東西久而久之就看不見了,當遇上變化很大的時代的時候尤其如此。他所處的那個年代,周禮本身就已經快被人遺忘到角落了,至於典籍資料這些東西,剛好碰上各種戰亂,也很容易因為缺乏妥善管理而遺失散落。”
“不過,我覺得這個還不是最主要的問題。”解諸道。
“好吧,這個確實不是最主要的問題,畢竟資料這些東西,在那個年代本身就容易遺失,但是人呢?如果有好好地一代代傳承下去,就算沒有文字性的資料,也是能夠相對好的保存的。”
希北風道:“我出生在一個比較角落的地方,其實小時候還是看見接觸過甚至於參與過很多的以前留下來的一些風俗習慣和祭拜活動,但是呢,隨著年齡漸長,漸漸地就會發現一些問題。
例如有些婚喪嫁娶場麵,到場的人懂得儀式的就那麽幾個,而那幾個人往往也是搞不太清楚,互相商量著,怎麽樣才是比較對的,結果愣是沒有商量出來,最終隻能比較一下哪個做法比較妥當,就隨隨便便應付了過去。”
“果然是人的問題。”解諸道:“不過也隻能怪那些儀式沒有什麽好的作用,隻有一個場麵作用,而大家現在看場麵都是注重一些更為表麵的東西,所以對於那些個儀式流程都遺忘得差不多了。”
“基本上,我覺得等我這一代人成為中老年人的時候,估計下一代找我們這一代人去主持婚喪嫁娶,應該是行不通的,隻能找專業的人,但是其實所謂專業,也不過是重新定製了一套流程。”
希北風道:“這些個流程,已經跟以前的傳承下來的儀式,其實是沒有太大的關係的,甚至於南轅北轍。最後我覺得,應該是各種忌諱都沒有,人死之後,停屍三天,辦追悼會下葬,七天辦個頭七,至於中間亂七八糟的,還有以後三年忌日什麽的,都是大家看著辦就是了。”
“其實這樣也挺不錯的,不是說重在心麽,反而迴過頭去講究那些個禮儀,豈不是打了前麵的自己的臉?”解諸道。
“雖然話是這麽說的,但是有心又有禮豈不是更好?”
希北風道:“而且所說的有心,更多的還是生活中的一些儀式。真正說要重視儀式的場麵,還是得論那些個官麵傷的場合,在那種時候,論跡不論心啊,或者說是以跡論心才比較適合。正是因為心的缺失,才導致了禮的崩壞。”
“也對。”解諸道:“隻不過日常來說,確實很多儀式都是沒有必要的。”
“很多時候是這樣,但是保留一些以前的東西,當做一種懷念,不也是挺好的嗎?”
希北風道:“當然了,現在大家,包括我,其實都沒有重視這方麵,畢竟生活已經如此艱難了,還要去管儀式,怎麽可能嘛,除非我是閑的發慌。所以儀式上的問題,也就往往會隨著時間流轉,而漸漸被大家遺忘。
能記住的,也就是那些經曆過的人,基本上來說,年紀大一些,經曆得比較多的可能性就大一些。至於像我這種,即使身處其中,也基本毫不在乎的人,恐怕經曆再多,也記不住太多。”
“日常來說,忘了也是沒有辦法。至於說官麵上來說,大家隻要心有不服,就一定不會老老實實束手待斃的。”解諸道:“與其談論禮製的問題,不如說為什麽下麵的人會不服?”
“隻要有下麵,下麵就一定有人不服。”
希北風道:“說到底還是社會的問題,這本身就無解。除非哪一天真正沒有上下尊卑,到了那個時候,也就不需要談論禮製的問題了。因為不需要了。但是話說迴去,那樣的社會,其實也是靠著製度撐起來的。沒有製度的話,跟野外的猴子們會有什麽區別嗎?我覺得,並沒有。畢竟,人,本來就是猴子。既然能進化成人,那也就能退化成猴子。”
“退化成猴子麽?”解諸琢磨著。
“好了,看下一則論語。”希北風道。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孔子說:“對於行禘禮的儀式,從第一次獻酒以後,我就不願意看了。”
“禘,古代隻有天子才可以舉行的祭祀祖先的非常隆重的典禮。灌:禘禮中第一次獻酒。”
希北風道:“大眾點的評析是這樣的,在孔子看來,一個人的等級名分,不僅活著的時候不能改變,死後也不能改變。生時是貴者、尊者,死後其亡靈也是尊者、貴者。這裏,他對行禘禮的議論,反映出當時禮崩樂壞的狀況,也表示了他對現狀的不滿。”
“又來搞上下尊卑那一套了。”解諸道。
“確實,上下尊卑那一套基本要打死。”
希北風道:“不過,他這裏討論的東西,咱們還是要談一談的。他這裏說的是當時的一些亂七八糟的情況,明明那種禮儀是天子用來祭拜祖先的,但偏偏有大臣拿去祭拜他家的祖先,這就相當於把他家的祖先,當成了天子的祖宗,把自己當成了跟天子一樣的人。”
“然而,這種問題,即便發生了,也沒有被追責,說明孔子是狗拿耗子多管閑事。”解諸不客氣地道。
“這詞用得……”希北風無語道:“其實,他強調這些,隻是為了禮儀嗎?說到底還不是為了那些圖謀不軌的人?怕的還不是那些人哪一天突然蹦躂起來,一下子造反,來個禍國殃民?”
“那也是那個國家的氣運問題。”
解諸道:“要不是他們的國君不行,怎麽會淪落到那個地步呢?而他們明知道國君不行了,卻還指望這些大人物能顧及他們,不盡早想點對策起來造反或者自立,反倒是老老實實在那裏等死,那就活該有一天死掉。想想這情況,與城外的屠殺何異,雖然是被屠殺,但是為什麽不盡早反抗呢?就老老實實地聽話,給兩個饅頭能填肚子就行了?能多活幾天是幾天?”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希北風道:“但是,有那樣眼光和見識的人,有那樣行動能力和統籌能力的人,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夠出現的。雖然說亂世出英雄,隻要有亂世,就必然會有一些英雄人物出現,但是那需要一定規模和一定時間,不是匆促就能夠出現的。這裏不做討論了,接著看下一則論語。”
或問禘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有人問孔子關於舉行禘祭的規定。孔子說:“我不知道。知道這種規定的人,對治理天下的事,就會像把這東西擺在這裏一樣(容易)吧!”(一麵說一麵)指著他的手掌。
“禘之說:“說”,理論、道理、規定。禘之說,意為關於禘祭的規定。”
希北風道:“大眾的評析是這樣的,孔子認為,在魯國的禘祭中,名分顛倒,不值得一看。所以有人問他關於禘祭的規定時,他故意說不知道。但緊接著又說,誰能懂得禘祭的道理,治天下就容易了。這就是說,誰懂得禘祭的規定,誰就可以歸複紊亂的“禮”了。”
“老頭子這是準備要自吹自擂啊。”解諸無語道。
“誰讓人家懂得多呢?”
希北風笑著道:“當然了,懂的人也不知他一個,隻是真正能懂了還放在心上,知道製度重要性的人,其實並不多。往往知道的人,也不在意,既不在乎儀式,也不在乎儀式背後潛藏的問題,更不在乎那些問題以後會導致什麽問題,會不會讓國家陷於戰爭災難。”
“總之,最後還是有那個意思,換他自己上場的話,一定能夠將國家拉迴正軌。”解諸道。
“更準確的說法是,能充分執行好周禮的話,國家就會被拉迴正軌。”
希北風道:“當然了,我個人是不肯定這種說法的。隻能說,一個國家有妥善製度,那就會很安定。但周禮是不是妥善製度呢?雖然我不懂,但也要說一句,顯然不是啊。就憑那上下尊卑的製度,就不是了。哪裏有壓迫剝削,哪裏就有反抗。”
“結果又是這樣,說了一堆,還是把孔子的東西給否定了。”解諸道。
“我否定的是周禮,又不是支持周禮的孔子。”希北風道:“要知道,他是兩千五百年前的人物,我比他多了多少年的見識?他能在那個時代提出那樣的見解,並且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唿應,我能嗎?不能啊。首先,我並沒有那個知識儲備,能夠去論證現在的製度怎麽樣,更沒有辦法去推廣我的設想。”
“總算有點自知之明了。”解諸道。
“我當然有自知之明,但是某些不要臉的朝代,可就沒有自知自明了。”
希北風笑著道:“從時間來看,縱向對比,這一個朝代的黃金年代,基本總要好過上一個年代的黃金年代,而下一個朝代的黃金年代,也基本總要好過這個朝代的黃金年代。就是這樣的東西,有人卻覺得很了不起。是,基本上,大家都覺得自己了不起,但是也沒有人那麽不要臉,直接在自己還活著的時候,就說自己是個盛世。嘖嘖,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又來了……”解諸納悶。
“比前代的人強算什麽,兒子比老爹強算什麽?”
希北風道:“雖然有些老爹很強,但是作為兒子,就要有一顆超越的心。下一代比這一代強,難道不應該嗎?正常都應該的吧。搞笑的是,強是強了,但是看看周圍,丫的,一個個比他都強,這還沒有自覺自己已經落後了,而是繼續沉浸在自己依舊很強的幻想中。簡直是有病啊。”
“人家也是自得其樂。”解諸道:“按您說的那個朝代,其實也就是在一個大群體的上麵吸血,反正吸飽了自己就好,至於周圍怎麽樣無所謂,反正有下麵那頭一直給他吸血的真龍去對付。到時候傷筋動骨,也是那頭真龍的事情,跟他那吸血蟲有個屁的關係。”
“這話說得好,偏偏有人不管。”希北風笑著道:“還有人覺得那吸血蟲真是自己祖宗,一個勁地捧臭腳。殊不知,人家當年對他這奴才的祖宗,那是看得比奴才還不如。要知道,他們的規矩是,隻有自己人才有資格自稱奴才,你個異族土著哪裏有資格自稱奴才。”
“就那樣一個年代,都有人跪舔,隻能說要麽是腦子有問題,要麽還是腦子有問題。”解諸道:“話說,那個年代真的那麽差嗎?有必要完全打死嗎?”
“沒必要完全打死,但也絕不可能捧上去。”
希北風道:“他們就是一幫侵略者,隻不過後來被打敗了,融合進來了。一開始是親戚,但還不是親人,現在當了親人,再想迴頭去追究,大家臉上也都沒有光彩。但是呢,史書是什麽東西?是能因為不光彩就稀裏糊塗亂寫的?古代多少皇帝,想改自己的起居注都改不了,憑什麽他們現在就能篡改。更不用說還偏袒某個群體,明明搞了大屠殺,非要說成是反抗暴政。真是要臉不要臉了?”
“的確不要臉。”解諸道。
“自然是極其不要臉的。”希北風道:“好了,話題扯到這裏,迴正題。其實孔子說的那句話,心裏自然有點替自己不平的意思,明明有辦法治理國家,卻沒有機會施展,而且這種情況也不是他一個人的問題,其他任何想要恢複周禮的人,也是遇到了相同的問題。
整個社會大環境下都不允許那種禮製恢複,而他們這些少數人,空有滿腔抱負和本事,卻隻能眼睜睜看著國家頹敗,隻能急得就跟熱鍋上的螞蟻一樣,不得不說也是一種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