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當然不可能讓西班牙人上到印度岸上,他們同西班牙人一樣都是海上的強盜,知道西班牙人什麽德行,和他們一樣,坐在人家家裏就不會走了,還很有可能鳩占鵲巢,怎麽可能平白無故就讓自己的同行在自己殖民地裏麵落腳,如果是英國本土,讓你占一會兒,未嚐不可,西方大家都是一家,出門在外,如果你還相信咱們都是西方人老鄉,幫扶一把,那麽不是弱智,就是白癡。
大家都是殖民者,說白了都是強盜,強盜還有理由可以訴說的嗎?
直接武力搶占,有理也需要刀把子強硬才行,東方大家誰的刀把子都不如華夏帝國人強硬,雖然英國人經營印度近一個世紀,可他們也不敢給西班牙人開這個口子。
西班牙人可不懼,他們這次東來,可是帶足了兵馬,五千全副武裝的士兵,雖然這些士兵其實都是招募國內那些因為連年戰爭動亂而流浪在外的散兵遊勇,流民鄉勇,其中不乏連年輾轉在各西方國家裏麵討食的雇傭兵,也有一些想要建功的家境比較殷實的西方王公貴族的次子,庶子們,或者一些有名望的冒險家。
這些人的裝備大半是自己準備,少半是西班牙王室或者王公貴族投資,而戰艦則是西班牙王室的王室所有,西班牙這些年來王室欠賬越來越多,借新債還舊債,入不敷出,為了償還巨大的利息,不惜再借巨債打造武備,略次征戰其他國家,想要通過戰爭獲得償還巨債。
這次帶來的戰艦大都是三級戰列艦差不多有二十八艘,還有五六艘的二級戰列艦,一艘一級戰列艦,以及十來艘橫帆軍艦,這一次可以看成是一次遠征,當然他們也不是蠢貨,知道華夏帝國強大,略次擊敗強敵,他們就是來尋找機會的,看看有沒有機會同華夏帝國交戰,獲得一些利益,或者從其他人哪裏獲得一些利益。
他們這次東來,順道拔除了幾個法國在大西洋上的殖民地據點,襲擊了荷蘭幾艘戰艦,獲得了不少荷蘭的商船和戰艦,用來裝運物資和人力。
利用這些繳獲的物資,加上他們兵船裏麵帶來的貿易物資,在華夏廣州府所獲不少,但大多獲得的是華夏元,華夏現在禁絕金銀交易,人們在幾十年內都已經習慣使用在這個時代無論如何也難以仿造的和後世差不多的精美絕倫,而且諸多防偽工藝打造的紙幣,華夏元。
這些紙幣所用的材料,大都是張強和一些征召兵,以及他指點過的工匠們獨特秘製的,然後由普通的工匠作坊製造出來,即便是那些人拿了這些材料,俘獲一兩個工匠也難以製造出一模一樣,或者仿真度極高的華夏元紙幣,因此這種紙幣在現在看來是極具收藏價值,並且本身就既有價值和藝術性的東西,有了價值,就能充當貨幣的等價物。
對於這些貨幣,西班牙人雖然不是第一次見,但也感到極為震撼和喜愛,同時也無奈的收下這些紙幣,然後尋找地方購買他們需要的物資還有販賣的商品。
至於尋找機會在華夏帝國周圍獲得一個港口,*迫華夏帝國承認他們,這種機會在他們在大海上航行數月之後,就打消了這種念頭。
別看華夏帝國海疆萬裏,即便有快船,速度在十七八節的飛剪船傳信,陸地上有八百裏加急,同時有著規模初成的電報係統主幹網絡,但還有有漏d可鑽的,問題是,他們惹不起時刻跟隨在他們身後的速度比他們快的鐵甲蒸汽風帆兩用飛剪船,那根本不是他們能追上的。
你能打下一個島嶼,但隨後而來的,他們見識過的華夏帝國剛剛裝備的實驗性蒸汽機鐵甲船艦隊,卻讓他們感到壓力和無可奈何。
不僅速度上快他們四五節,而且船堅炮利,船上人員眾多,船體雖然沒有他們的大,噸位也沒有他們的高,但擁有撞角,並且擁有後世那種開花彈的炮彈的戰艦,不是他們能打敗的。
西班牙有次認識,就安分守己的在華夏國內暢遊,華夏帝國核心區多個地區,有些繁榮地區也是不對外人開放的,就像清朝官府一樣,或者明朝官府一樣,華夏帝國對外人的開放也是有限的,設立通商港口,國內各地不說是西班牙,英國人這些外人,相貌異於漢人,就說西域等地後世中國的西部省份的人那種相貌異於中原漢人的人,也是不能暢通無阻的在核心區流竄的。
漢人自然有自己的一些相貌特點,經過幾十年的移民摻雜,華夏帝國的漢人麵貌特征已經趨同,對於外人和漢人來說都是一目了然,你要想到達其他地方,不是核心區的漢人民眾,你是不能暢通無阻的,有很多地方是不允許你輕易到達的,比如一些很重要地段的,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的地方。
哪裏不僅駐有近衛軍,衛戍軍把持關口,甚至有野戰軍一部駐紮,普通的守備軍這種現在的職能類似後世的警察,或者大明國的衛所軍鎮都不能隨意接近這些地區,要穿行通過,普通民眾還可以,軍隊,哪怕是一個連成建製通過都得先報備,沿途有衛戍軍監察。
而西班牙人這些外人就更加不能深入內地探查了,隻能在沿海通商的港口地域之內遊覽,也能隨意去金陵府,燕京,海參崴這些地方,但在想要深入,就不行了,通往西域,你得持有金陵府或者燕京府州府通行簽押的手令,還有民情部和監察部蓋章的手令,以及當地野戰軍和近衛軍審查過後的手令,派遣守備軍和衛戍軍士兵跟隨。
所以西班牙人對於華夏帝國的了解,經過幾個月時間,也是浮光掠影,一掃而過,然後率領艦隊和商隊踏上返航的旅程,但是在軍情部的情報員的攛掇下,他們轉向英國殖民地印度的港口,然後拜會英國總督,提出了購買一個港口或者一片地方駐紮的意思,英國當然不會同意。
於是他們假裝掃興而歸,行駛出很遠之後,掉頭迴來,偷襲英國人的港口,他們在西方,比如加勒比海哪裏長長這麽幹,各家都是如此。
印度的海岸線也很長,隨便一個小港口也不可能駐紮太多人手,加上英國人經過幾十年華夏帝國的海上封鎖,通過陸地過來一部分人之後,沒有多餘的人手來這裏,駐紮在當地的都是印度土著士兵,麵對西班牙人的強大海軍和兵力,他們一觸即潰。
當消息在大半個月傳到殖民地總督哪裏以後,英國人暴跳如雷,也十分的鬱悶,西方大家都是如此,這種情況愈演愈烈,他們也毫無辦法,他們也知道這支艦隊的實力,關鍵是西班牙艦隊的隨船來的陸軍士兵,五千人啊,和英國現在剩餘的印度的英國士兵正好差不多。
[本章完]
:
大家都是殖民者,說白了都是強盜,強盜還有理由可以訴說的嗎?
直接武力搶占,有理也需要刀把子強硬才行,東方大家誰的刀把子都不如華夏帝國人強硬,雖然英國人經營印度近一個世紀,可他們也不敢給西班牙人開這個口子。
西班牙人可不懼,他們這次東來,可是帶足了兵馬,五千全副武裝的士兵,雖然這些士兵其實都是招募國內那些因為連年戰爭動亂而流浪在外的散兵遊勇,流民鄉勇,其中不乏連年輾轉在各西方國家裏麵討食的雇傭兵,也有一些想要建功的家境比較殷實的西方王公貴族的次子,庶子們,或者一些有名望的冒險家。
這些人的裝備大半是自己準備,少半是西班牙王室或者王公貴族投資,而戰艦則是西班牙王室的王室所有,西班牙這些年來王室欠賬越來越多,借新債還舊債,入不敷出,為了償還巨大的利息,不惜再借巨債打造武備,略次征戰其他國家,想要通過戰爭獲得償還巨債。
這次帶來的戰艦大都是三級戰列艦差不多有二十八艘,還有五六艘的二級戰列艦,一艘一級戰列艦,以及十來艘橫帆軍艦,這一次可以看成是一次遠征,當然他們也不是蠢貨,知道華夏帝國強大,略次擊敗強敵,他們就是來尋找機會的,看看有沒有機會同華夏帝國交戰,獲得一些利益,或者從其他人哪裏獲得一些利益。
他們這次東來,順道拔除了幾個法國在大西洋上的殖民地據點,襲擊了荷蘭幾艘戰艦,獲得了不少荷蘭的商船和戰艦,用來裝運物資和人力。
利用這些繳獲的物資,加上他們兵船裏麵帶來的貿易物資,在華夏廣州府所獲不少,但大多獲得的是華夏元,華夏現在禁絕金銀交易,人們在幾十年內都已經習慣使用在這個時代無論如何也難以仿造的和後世差不多的精美絕倫,而且諸多防偽工藝打造的紙幣,華夏元。
這些紙幣所用的材料,大都是張強和一些征召兵,以及他指點過的工匠們獨特秘製的,然後由普通的工匠作坊製造出來,即便是那些人拿了這些材料,俘獲一兩個工匠也難以製造出一模一樣,或者仿真度極高的華夏元紙幣,因此這種紙幣在現在看來是極具收藏價值,並且本身就既有價值和藝術性的東西,有了價值,就能充當貨幣的等價物。
對於這些貨幣,西班牙人雖然不是第一次見,但也感到極為震撼和喜愛,同時也無奈的收下這些紙幣,然後尋找地方購買他們需要的物資還有販賣的商品。
至於尋找機會在華夏帝國周圍獲得一個港口,*迫華夏帝國承認他們,這種機會在他們在大海上航行數月之後,就打消了這種念頭。
別看華夏帝國海疆萬裏,即便有快船,速度在十七八節的飛剪船傳信,陸地上有八百裏加急,同時有著規模初成的電報係統主幹網絡,但還有有漏d可鑽的,問題是,他們惹不起時刻跟隨在他們身後的速度比他們快的鐵甲蒸汽風帆兩用飛剪船,那根本不是他們能追上的。
你能打下一個島嶼,但隨後而來的,他們見識過的華夏帝國剛剛裝備的實驗性蒸汽機鐵甲船艦隊,卻讓他們感到壓力和無可奈何。
不僅速度上快他們四五節,而且船堅炮利,船上人員眾多,船體雖然沒有他們的大,噸位也沒有他們的高,但擁有撞角,並且擁有後世那種開花彈的炮彈的戰艦,不是他們能打敗的。
西班牙有次認識,就安分守己的在華夏國內暢遊,華夏帝國核心區多個地區,有些繁榮地區也是不對外人開放的,就像清朝官府一樣,或者明朝官府一樣,華夏帝國對外人的開放也是有限的,設立通商港口,國內各地不說是西班牙,英國人這些外人,相貌異於漢人,就說西域等地後世中國的西部省份的人那種相貌異於中原漢人的人,也是不能暢通無阻的在核心區流竄的。
漢人自然有自己的一些相貌特點,經過幾十年的移民摻雜,華夏帝國的漢人麵貌特征已經趨同,對於外人和漢人來說都是一目了然,你要想到達其他地方,不是核心區的漢人民眾,你是不能暢通無阻的,有很多地方是不允許你輕易到達的,比如一些很重要地段的,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的地方。
哪裏不僅駐有近衛軍,衛戍軍把持關口,甚至有野戰軍一部駐紮,普通的守備軍這種現在的職能類似後世的警察,或者大明國的衛所軍鎮都不能隨意接近這些地區,要穿行通過,普通民眾還可以,軍隊,哪怕是一個連成建製通過都得先報備,沿途有衛戍軍監察。
而西班牙人這些外人就更加不能深入內地探查了,隻能在沿海通商的港口地域之內遊覽,也能隨意去金陵府,燕京,海參崴這些地方,但在想要深入,就不行了,通往西域,你得持有金陵府或者燕京府州府通行簽押的手令,還有民情部和監察部蓋章的手令,以及當地野戰軍和近衛軍審查過後的手令,派遣守備軍和衛戍軍士兵跟隨。
所以西班牙人對於華夏帝國的了解,經過幾個月時間,也是浮光掠影,一掃而過,然後率領艦隊和商隊踏上返航的旅程,但是在軍情部的情報員的攛掇下,他們轉向英國殖民地印度的港口,然後拜會英國總督,提出了購買一個港口或者一片地方駐紮的意思,英國當然不會同意。
於是他們假裝掃興而歸,行駛出很遠之後,掉頭迴來,偷襲英國人的港口,他們在西方,比如加勒比海哪裏長長這麽幹,各家都是如此。
印度的海岸線也很長,隨便一個小港口也不可能駐紮太多人手,加上英國人經過幾十年華夏帝國的海上封鎖,通過陸地過來一部分人之後,沒有多餘的人手來這裏,駐紮在當地的都是印度土著士兵,麵對西班牙人的強大海軍和兵力,他們一觸即潰。
當消息在大半個月傳到殖民地總督哪裏以後,英國人暴跳如雷,也十分的鬱悶,西方大家都是如此,這種情況愈演愈烈,他們也毫無辦法,他們也知道這支艦隊的實力,關鍵是西班牙艦隊的隨船來的陸軍士兵,五千人啊,和英國現在剩餘的印度的英國士兵正好差不多。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