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膽子大的可以富起來,走得遠,膽子小的能依靠勞力過火,但山西州的人出去以後都要比較有韌性,而且喜歡做小買賣經商,問題是你得讓他們離開家鄉,要不然永遠富不起來,永遠鼓動不起那股闖勁來。


    在視察了幾個地方以後,張強同巡撫一起在並州州衙門坐下來閑話家常,巡撫向張強說山西州現在人口已經讓山西州不足以養活這些人了,山西州土地不多,雖然以前也移民出去一些人,但還是大部分人不願意離開故土。


    張強覺得應該讓這些人出去,這些適應性要比南方人高多了,尤其是去北地,寒冷的地方,於是他讓巡撫拿過人口統計,山西州湧進了很多蒙古人,河南州和河北州的逃難的人,這是因為華夏軍同大清國的戰鬥,大戰一起百姓流離失所,哪怕是再仁義的華夏軍也顧不過來,因此這是不可避免的。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山西州居然有五千萬人口,以現在的生產力和山西州的土地,根本養活不了這麽多人,於是張強大筆一揮,山西州移民三千萬,一千萬去西北,西域,兩百萬去蒙古開墾農田,建立城池,剩餘的一千八百萬全部移民西伯利亞,好一點的,配合一點的,移民蒙古上麵的西西伯利亞,不配合的,還有蒙古人移民東北和中伯利亞和東伯利亞。考慮到東伯利亞的狀況,哪裏隻移民五百萬人,能最大同化哪裏的日本人,高句麗人,大清國漢人就行,同時這些地方都要每個地方塞一百萬南方人,這樣以南方人的接受華夏國二十多年教育,忠心方麵要比北方剛剛被接收十幾年的時間要高很多。


    剩下的兩千萬人,挑選富裕人家,移民四山州和雲貴州,東南亞州,澳洲,填補這些地方的富戶,同時把南方的富戶移民到這裏一些,摻和一下,華夏的融合就更加完美了,北方有南方的柔弱,南方也有北方的血氣,這樣,整個民族的脊梁才會變得挺直。


    二戰打斷了兩個民族的脊梁,一個是德國,一個是中國。


    德國在張強穿越之前,已經變成了英國和美國的附庸,跟在身後的狗腿子,完全沒有了以前的那種兇狠和霸氣,中國則沒有一個人敢於言戰爭,甚至不敢說挑釁一下周邊,讓他們安分一點,展示一下肌肉,不打戰的軍隊隻是一幫富貴兵而已,大炮一響,估計也就土崩瓦解的份。


    就和以前的北宋一樣,倒是富足,但也不過是替蒙古人多掙了一些錢和財產而已。


    一行三人,躲躲藏藏,閃閃爍爍,在鄉間小路行走,不時走上已經鋪就石子,並且在石子上麵澆灌了一層土石灰糯米糕等混合的土法水泥。


    這使得的道路有了水泥的模樣,也有了石子的堅硬,雖然不是太美觀,可走起大車來,平穩結實,還不咯腳,關鍵是加速了行人奔走在道路上的速度,遠比土路要快很多,比土路要幹淨了很多,因為大明沒有後世那種重達幾十噸的汽車,即便有運輸的馬車,也絕對不會超過幾噸的重量,這點重量對於這種低級的道路來說,綽綽有餘,這就是張強帶給這個時代的改變。


    不能說有多高級,多先進,但絕對便利。


    而且隨著研發人員的增多,主要是華夏軍在科舉考試的基礎上增加了其他的行業考試,三百六十行,各行各業都有考試,低級的人員可以拿到一份官府認證的行業資格證書,擁有這些證書,你可以從事相關行業的研究,並且把研究的成果賣給官府,官府支付一定的金錢買下的研究成果。


    這是行業全民認證資格證書,擁有這份證書就像讀書人考上了童生一樣,是一份榮耀,在村裏也能獲得村長或者保長,鄉長的接待,並且讓大家高看你一眼,在這些低級別的行政崗位上,你還能獲得一份不菲的收入,還有一份基本的月奉工資。


    村裏麵人讀個書信,認個字,或者打造個什麽,找個權威認證一下,就找你,或者你拿出來的東西要比大家沒有得到認證的人賣的價錢高一些,算個帳,和官府打交道都得找你。


    張煌言就一路走,經過鄉村就通過帶路的向導小夥子的嘴了解到這些東西。


    低級認證並不需要你識字或者讀過書,隻要你在行業裏麵能弄個拿出手的東西,並且獲得官府認可就行。


    並且能獲得免費上成人夜校的資格,如果再夜校裏麵獲得畢業,也就是說認識了十個阿拉伯數字,並且認識百字以上的字,就可以參加資格認證二級的考試。


    這些考試都集中在行業翹楚上,農活能說出個頭頭道道,並且在別人的輔助下記錄下來,自己還能看懂一些,你就能獲得二級的資格認證了。


    這些人都被官府征用,幫助解決比如下鄉統計農田多少,出產多少,鐵多少,一天能打多少鐵,木匠打造的一些東西是否符合官府規定的標準,幫助官府解決同這些行業的人接觸的任務。


    當然這些人是不用領工資的,征用的時候給你酬勞,不征用的時候你還是幹自己的老本行,官府優先使用你的東西。提拔金麟帶領第11野戰旅,馬三立帶領第12野戰旅,杜歌帶領第三野戰旅,賀錦率領第6野戰旅,剩餘的一個野戰旅第十三野戰旅調往西南廣州府一帶,馬漢接任第十三野戰旅,再調鋒無羽的第二野戰旅去西南防線,鋒無羽跟隨去西南防線,主持哪裏的工作。


    軒轅龍飛調往武昌府,第五野戰旅仍然跟隨而去。


    阮進接任馬惟興的第八野戰旅,駐防安慶府,將軍調換,但第八野戰旅的士兵不動,駐地不動。


    第九野戰旅不動,主將更換為巴格雅魯,第三騎兵旅調往中樞金華府,由魏無忌親自掌握。


    第九野戰旅旅長馬惟仁去接任第十八野戰旅,駐防漢陽府。


    第二十六野戰旅從湖北戰場調離,廣東韶關去防守南明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領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倦鳥迷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倦鳥迷途並收藏大明領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