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國最後一次發起對中伯利亞的俄羅斯人的進攻,已經集結了百萬兵馬,將最後的一點日本人青壯和東南亞青壯,南洋漢人青壯,以及三十萬大清國滿族青壯全部聚集起來,身後跟著百萬的高句麗兵馬和百姓運輸物資,一個月時間,在中伯利亞打的俄羅斯人殘餘的兵馬倉惶撤退,一個半月時間收複了整個中伯利亞,消滅了所有外來人人口。


    把高句麗人和日本百姓打散了分散在東伯利亞和中伯利亞之後,大清國帶著大量的兵馬圍攻布萊茨克城,最終拿下了布萊茨克城,這中間,作為主攻的高句麗人死亡五十萬人,對方死亡了一百五十萬人,倉皇撤退。


    奧匈帝國能逃迴去的不過千人,東伯利亞最終被高句麗和漢人,日本人百姓占領了,漢人一百萬青壯駐軍東伯利亞,三百萬高句麗人,三十萬日本人,十萬滿人百姓,五百萬漢人百姓在中伯利亞,東伯利亞定居點定居下來。


    隨著他們的安定,華夏帝國的商人們也到來了,收走了他們繳獲的毛皮,藥材和金銀,帶來了華夏元和華夏物品,同時帶來了華夏帝國的工程隊,大清國掏錢,工程隊出錢,讓這些同俘虜們一起修路,華夏帝國的工人和工程人員監督和護理,道路在延伸,華夏製式的道路。


    隨著道路的延伸,華夏帝國對這裏的掌控越來越得力。


    三十萬僥幸存活的日本百姓散布在近千萬的漢人,滿人,高句麗人中間,相信用不了幾年時間,日本這個民族就會消失了。


    商人帶來了青壯在這些地方一些關鍵節點城池住下來,並且帶著家人來了,不過幾十口人,但意味著華夏帝國已經滲透到大清國國的內裏,並且正在擴大。


    沿路修築的工程人員和商人們也沿著道路建立村落和定居點,把這些城池聯絡起來,有兩百萬這樣的人手進入西伯利亞大清國占領的地方,並且組成了一個樹狀的網絡,華夏帝國正在以病毒生長的方式延伸到大清國的方方麵麵。


    移民和統治從現在已經開始了。


    所需的不過是拔掉大清國的官府衙門,去掉大清國的兵馬,去掉上頭的皇帝和大臣們,現在還不到時候,慢慢的壯大以後,這些就會實現。


    華夏帝國向大清購買了一些漢人百姓人口將這些人口移民到到四山州和雲貴州,分散進裏麵,一百裏分一家,不夠分散到全國各個核心區域的州,然後將一些南洋的漢人返迴給大清國,將一些高句麗百姓和日本百姓送到東南亞去,這些都是沒有男人的婦女,送到東南亞然後給哪裏的士兵和光棍婚配,以後她們的孩子就是漢人了。


    東南亞已經移民過去的生育的漢人挑出一部分移民東北,從燕京一帶移民一部分人到西伯利亞,東南亞的人口還移民澳洲和西域,經過這麽多年的經營,東南亞的人口終於迎來了成長高峰,五千萬人口瘋長到八千萬人口,不得不分出三千萬人來向各地移民。


    以後移民西伯利亞的人口就主要來自東北和東南亞各地。


    張強派出了馮銓到東北,任命為三省總督,管理東北,李光地出任東北三省巡撫管理民政,薛紅近內閣接替李光地的學政尚書。


    封軒轅龍飛為西伯利亞總督,以後這裏就是他的封地了。


    李定國為東南亞總督,是名義上的,以後東南亞就是他的封地了。


    魏無忌為澳洲總督,以後哪裏也是他的封地了。


    周粥出任西域總督,鋒無羽為南洋總督,姚啟聖為寶島總督,古月笙為蓬萊州總督,米林為副首相,這次他從總督,從軍情部尚書跳到了副首相了。


    唐殿風為蒙古總督。


    大封之後,個人放棄了朝內的官職,比如周粥,從首相上退下來以後,就去西域經營他的地盤去了。


    這個總督等於是曆朝曆代的封王,封侯。


    意義相當的大。


    這樣這批人退下來以後,內閣就由其他人掌握了,朝內的年輕人就被提起來了。


    新組建起內閣和兵部以後,張強和他們商量的就是西伯利亞以後該如何接收?難道要同大清國打一戰不成?


    梅林魚,佟大為,祁三升,馬漢,李過,張煌言,李光地,李光熊,朱哥,亞鵬,呂保,範搞,舒萬思,白文選等人各抒己見,在新的內閣裏麵發言。


    他們認為應該像以前那樣,徹底的解決問題,消滅大清國人,但米淳認為大清國同俄羅斯人和西方聯軍在西伯利亞打的戰鬥太慘烈了,華夏帝國現在不能再打那樣的戰鬥了,應該從根子上瓦解大清朝,八月份,大清朝應該穩定了東伯利亞,中伯利亞,並且向西西伯利亞進軍,這時候,華夏帝國應該派兵了,派兵加入對俄羅斯人的最後一擊,並且接收東伯利亞的管理權,敦促大清國移民過去,華夏帝國將準備好的三千萬人人口移民到東伯利亞,占領赤塔,海參崴,甚至東伯利亞的各個大城。


    張強也認為米淳說的很對,但不能一下移民那麽多人,應該循序漸進,先移民兩百萬人口進入到高句麗人和大清漢人中間,形成一個華夏帝國存在的影響,然後慢慢接受大清國的官府權利,其他人口慢慢的用個五年時間,先移民到黑龍江州,適應了哪裏的環境和寒冷,然後一百萬,一百萬的往東伯利亞移民。


    不能把大清國逼的太厲害了。


    大清國現在還有近八十萬百姓,五十萬兵馬,雖然這些兵馬中大約三十萬是滿人,二十萬是漢人,但這些漢人是死忠,這些華夏帝國不要,而且大部分日本人和高句麗人其實也是死忠於大清國的,這些口加起來大約有兩千萬人,還是有不少人的,因此,華夏帝國大約能得到大約三四百萬的大清漢人,再移民過去五百萬人,就能占據上風,然後慢慢的增加和補充人口。


    原先的計劃是從烏拉爾山脈直接打到莫斯科附近伏爾加河哪裏,現在張強覺得應該從蒙古這麵直接讓大清國打過去,哪裏的環境比中伯利亞和東伯利亞要好的多,沒有那麽寒冷,適宜生存,這樣華夏帝國和大清國都好,不至於引起戰爭。


    大清國必須有能力進攻,而不是徹底沒有能力了,那樣華夏國得自己守衛烏拉爾山口,雖然這樣的日子最終會到來。


    於是眾人商量了半個來月時間,最終決定還是按照原先的計劃走,慢慢同化哪裏願意迴歸的漢人,不是采取極端的政策,逼迫那些大清國的漢人跟著大清國走。


    看書就搜“書旗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領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倦鳥迷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倦鳥迷途並收藏大明領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