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爺是個明白人,他知道侍奉這樣的主子是不可能長久的,而且誰都不知道,其實他的身份是米林新成立的軍情司的一名潛伏人員。
再次讓鄭經的侍衛將情報傳遞出去以後,師爺帶上幾名家丁,乘坐一艘武裝商船往萊特島而去。
半路上遇到英國人的巡查的快船,被攔截到宿務島。
麵對英國總督,師爺款款而言,他家原先是南洋王國的漢人商家,從小跟隨父親經商,無論是英國的印度,還是荷蘭人的印尼,還是西班牙人的馬尼拉島都去過,因此無論是荷蘭語,英語,還是西班牙語,基本上都會一些,尤其是西班牙語,因為南洋商人大部分都是印尼島上和呂宋島上的人,土著語,荷蘭語和西班牙語都會,出生在馬尼拉,長在蘇門答臘島,因此他的西班牙語可以說相當於母語,反而漢語等不太精通。
因為漢語不太精通,大小又調皮,所以他父親,不太喜歡他,因此從小他就流浪在這幾個地方,對這些地方都熟悉,後來他大哥執掌家業,他才迴去幫助他大哥,之後是亂戰,西班牙人再次對漢人舉起屠刀的時候他逃走了,跟隨鄭家去了澳洲。
他家族四分五裂,覆滅在各方的爭霸戰中。
英國總督聽了他的話,考慮了兩天時間,然後派人把荷蘭總督艾克請來,兩個人商量了半天,覺得在這樣的環境下,隻有同實力還不錯的鄭家合力,才能繼續維持他們在南海,南洋的統治和地位,站穩腳跟。
這時候他想的不是殖民地而是他們在東方的貿易,這二三十年,因為張強在華夏的崛起,仇視他們這些西方人,因此他們同華夏的貿易幾乎斷絕,如今他們在西方的殖民地丟個一幹二淨,現在連總督府都丟了,隻能在新占領的原屬於呂宋島的西班牙人的地盤上苟延殘喘,如果不答應鄭經的提議,也許鄭經現在對他們沒有辦法,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在東方的作用也就可有可無了,還不如迴到西方。
那樣他們東印度公司也就破產了。
現在靠著鄭經,也許能把生意做起來。
如果能實現鄭經的夢想,那麽奪取琉球王國,並且溝通大清,日本,那麽他們的生意通道也就便捷了,生意雖然恢複不到原先掠奪式的那種暴利,不過也肯定不會虧本。
兩人斟酌良久,終於下定決心同鄭經合作。
不過荷蘭人總督艾克這時候又想起什麽,拉住英國總督道:“我們兩家的地盤還是小,即便我們去幫助鄭經也不能沒有要求吧?否則誰會相信我們會無私的幫助鄭經呢?”
英國總督想想也是,“艾克,你認為我們該提出什麽條件?”
艾克道:“現如今我們去打琉球王國肯定遇到華夏軍大部分的主力艦隊,以我們加上鄭經一家,肯定打不過,不如我們攛掇鄭經去打新魯國,滅掉新魯國,我們要新西蘭島,你們要巴布亞新幾內亞島,這樣的條件看起來苛刻,不過我們還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如果他不答應,我們就順理要棉蘭老島,雖然現在棉蘭老島在我們的控製下,可是畢竟我們人少,現在控製力不足,問他討得名義以後,我們派少量的人占領,共同開發,作為我們兩家的商站之地。那樣我們失去了馬六甲,但還能獲得南海的這些島嶼,也算是不錯?”
師爺迴到馬尼拉島對鄭經說了荷蘭人和英國人的想法,鄭經摸著下巴的胡子,對師爺道:“你是說不去打琉球王國,而是去打新魯國?”
師爺道:“是啊,王爺,他們說的不錯,打琉球王國萬一惹到了華夏帝國,咱們吃不了兜著走,但打新魯國就不一樣了,如今我們取得了馬尼拉島,又有澳大利亞那麽大的地盤,消滅新魯國有荷蘭人和英國人助陣,原先我們對新魯國是半斤八兩,現在我們打新魯國是大山壓小樹,很輕鬆的事情。”
鄭經想想總覺的不好,他擔心的對師爺說道:“荷蘭人和英國人畢竟是異族,能相信他們的話嗎?還有他們想要新魯國的島嶼,以及新魯國占領我們的巴布亞新幾內亞島,還要棉蘭老島,雖然我們不控製棉蘭老島,可總歸是我們的島嶼,著是不是太優厚了,別前驅狼後引虎。
新魯國原先是靠著鄭智的支持,現在他們沒有了支持,咱們打他們還用靠英國人和荷蘭人嗎?而且新得到了馬尼拉島,咱們的地盤比他們大,人口比他們多,海戰的士兵比他們有經驗,怎麽看都不需要荷蘭人和英國啊。”
師爺道:“滅掉新魯國除掉心腹大患,荷蘭人和英國人要求的不過是做生意,新魯國如果不除,他們則要你的命,雖然荷蘭人和英國人也比較貪婪,可咱們到時候能引琉球王國之軍消滅他們,他們現在的實力可是不如以前了,琉球王國不一定打的動,但荷蘭人和英國人都是遲暮之年,稍微推一把就能滅掉。
雖然他們現在還有一些兵馬和強大的艦隻,但也是無根之萍啊。消滅掉新魯國,我們迴頭再收拾他們也不遲,到時候,我們可以提議,把荷蘭人弄到新西蘭,英國人放到這裏來,不允許他們集中到一起。
分開,他們就不厲害了。”
“好,就按你說的辦,戰後將新西蘭許給荷蘭人,將棉蘭老島許給英國人,兩地間隔五六千公裏,來迴得兩月之久,到時候咱們集中兵力滅掉荷蘭人,英國人可能還不知道,我們再集中兵力滅掉英國人,很好,這樣,我們大敵一除,整個澳洲到呂宋島都是咱們的了。”
師爺把他的話帶給荷蘭人和英國人,兩家總督覺得滅掉新魯國好像比打琉球王國更加保險,而且荷蘭人能得到新幾內亞島和新西蘭島,雖然不如澳洲,不過有了洪家經營的基礎,他們去了哪裏也能收獲不少,因此對提議很動心,英國人雖然沒有多少好處,但也覺的先滅新魯國不錯,之後再圖謀呂宋島和琉球王國。
於是協議達成了,誰都不知道這裏麵彎彎道道這麽多,形勢變化這麽快。
而洪紅秀和洪文義根本不知道大禍臨頭,還在高興,繳獲不少荷蘭人和英國人的船隻,萊特島人口,壯大了他們自己的實力。
再次讓鄭經的侍衛將情報傳遞出去以後,師爺帶上幾名家丁,乘坐一艘武裝商船往萊特島而去。
半路上遇到英國人的巡查的快船,被攔截到宿務島。
麵對英國總督,師爺款款而言,他家原先是南洋王國的漢人商家,從小跟隨父親經商,無論是英國的印度,還是荷蘭人的印尼,還是西班牙人的馬尼拉島都去過,因此無論是荷蘭語,英語,還是西班牙語,基本上都會一些,尤其是西班牙語,因為南洋商人大部分都是印尼島上和呂宋島上的人,土著語,荷蘭語和西班牙語都會,出生在馬尼拉,長在蘇門答臘島,因此他的西班牙語可以說相當於母語,反而漢語等不太精通。
因為漢語不太精通,大小又調皮,所以他父親,不太喜歡他,因此從小他就流浪在這幾個地方,對這些地方都熟悉,後來他大哥執掌家業,他才迴去幫助他大哥,之後是亂戰,西班牙人再次對漢人舉起屠刀的時候他逃走了,跟隨鄭家去了澳洲。
他家族四分五裂,覆滅在各方的爭霸戰中。
英國總督聽了他的話,考慮了兩天時間,然後派人把荷蘭總督艾克請來,兩個人商量了半天,覺得在這樣的環境下,隻有同實力還不錯的鄭家合力,才能繼續維持他們在南海,南洋的統治和地位,站穩腳跟。
這時候他想的不是殖民地而是他們在東方的貿易,這二三十年,因為張強在華夏的崛起,仇視他們這些西方人,因此他們同華夏的貿易幾乎斷絕,如今他們在西方的殖民地丟個一幹二淨,現在連總督府都丟了,隻能在新占領的原屬於呂宋島的西班牙人的地盤上苟延殘喘,如果不答應鄭經的提議,也許鄭經現在對他們沒有辦法,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在東方的作用也就可有可無了,還不如迴到西方。
那樣他們東印度公司也就破產了。
現在靠著鄭經,也許能把生意做起來。
如果能實現鄭經的夢想,那麽奪取琉球王國,並且溝通大清,日本,那麽他們的生意通道也就便捷了,生意雖然恢複不到原先掠奪式的那種暴利,不過也肯定不會虧本。
兩人斟酌良久,終於下定決心同鄭經合作。
不過荷蘭人總督艾克這時候又想起什麽,拉住英國總督道:“我們兩家的地盤還是小,即便我們去幫助鄭經也不能沒有要求吧?否則誰會相信我們會無私的幫助鄭經呢?”
英國總督想想也是,“艾克,你認為我們該提出什麽條件?”
艾克道:“現如今我們去打琉球王國肯定遇到華夏軍大部分的主力艦隊,以我們加上鄭經一家,肯定打不過,不如我們攛掇鄭經去打新魯國,滅掉新魯國,我們要新西蘭島,你們要巴布亞新幾內亞島,這樣的條件看起來苛刻,不過我們還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如果他不答應,我們就順理要棉蘭老島,雖然現在棉蘭老島在我們的控製下,可是畢竟我們人少,現在控製力不足,問他討得名義以後,我們派少量的人占領,共同開發,作為我們兩家的商站之地。那樣我們失去了馬六甲,但還能獲得南海的這些島嶼,也算是不錯?”
師爺迴到馬尼拉島對鄭經說了荷蘭人和英國人的想法,鄭經摸著下巴的胡子,對師爺道:“你是說不去打琉球王國,而是去打新魯國?”
師爺道:“是啊,王爺,他們說的不錯,打琉球王國萬一惹到了華夏帝國,咱們吃不了兜著走,但打新魯國就不一樣了,如今我們取得了馬尼拉島,又有澳大利亞那麽大的地盤,消滅新魯國有荷蘭人和英國人助陣,原先我們對新魯國是半斤八兩,現在我們打新魯國是大山壓小樹,很輕鬆的事情。”
鄭經想想總覺的不好,他擔心的對師爺說道:“荷蘭人和英國人畢竟是異族,能相信他們的話嗎?還有他們想要新魯國的島嶼,以及新魯國占領我們的巴布亞新幾內亞島,還要棉蘭老島,雖然我們不控製棉蘭老島,可總歸是我們的島嶼,著是不是太優厚了,別前驅狼後引虎。
新魯國原先是靠著鄭智的支持,現在他們沒有了支持,咱們打他們還用靠英國人和荷蘭人嗎?而且新得到了馬尼拉島,咱們的地盤比他們大,人口比他們多,海戰的士兵比他們有經驗,怎麽看都不需要荷蘭人和英國啊。”
師爺道:“滅掉新魯國除掉心腹大患,荷蘭人和英國人要求的不過是做生意,新魯國如果不除,他們則要你的命,雖然荷蘭人和英國人也比較貪婪,可咱們到時候能引琉球王國之軍消滅他們,他們現在的實力可是不如以前了,琉球王國不一定打的動,但荷蘭人和英國人都是遲暮之年,稍微推一把就能滅掉。
雖然他們現在還有一些兵馬和強大的艦隻,但也是無根之萍啊。消滅掉新魯國,我們迴頭再收拾他們也不遲,到時候,我們可以提議,把荷蘭人弄到新西蘭,英國人放到這裏來,不允許他們集中到一起。
分開,他們就不厲害了。”
“好,就按你說的辦,戰後將新西蘭許給荷蘭人,將棉蘭老島許給英國人,兩地間隔五六千公裏,來迴得兩月之久,到時候咱們集中兵力滅掉荷蘭人,英國人可能還不知道,我們再集中兵力滅掉英國人,很好,這樣,我們大敵一除,整個澳洲到呂宋島都是咱們的了。”
師爺把他的話帶給荷蘭人和英國人,兩家總督覺得滅掉新魯國好像比打琉球王國更加保險,而且荷蘭人能得到新幾內亞島和新西蘭島,雖然不如澳洲,不過有了洪家經營的基礎,他們去了哪裏也能收獲不少,因此對提議很動心,英國人雖然沒有多少好處,但也覺的先滅新魯國不錯,之後再圖謀呂宋島和琉球王國。
於是協議達成了,誰都不知道這裏麵彎彎道道這麽多,形勢變化這麽快。
而洪紅秀和洪文義根本不知道大禍臨頭,還在高興,繳獲不少荷蘭人和英國人的船隻,萊特島人口,壯大了他們自己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