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海峽裏麵,馬六甲城總督府,這是荷蘭新的總督府,巴達維亞的總督府已經被華夏軍攻占,他們隻能退守這裏,這裏是荷蘭在印度洋,亞洲最後的殖民地。
今天這裏港口戰艦雲集,來自葡萄牙,荷蘭,西班牙,英國人,以及打醬油的法國人,瑞典人,意大利人等的戰艦和武裝商船一起來到這裏,今天他們要商討一份遠征華夏王國的方案,由於華夏王國崛起,並且閉關鎖國,使得他們的貿易直線下降,現在已經不足以前的百分之二十五了。
目前他們這裏隻有少量的來自華夏王國的貨物,還都是從琉球王國收來的,高昂的價格不是他們能承受的,以這樣的價格,他們帶迴西方隻有一倍的價格,這等於是從暴利讓他們成為一個體麵的溫順的商人,這怎麽行呢?沒有百分之百的暴利怎麽能維持他們龐大的商業帝國。
他們從印度收購香料賣往西方,其實西方不是香料的主要消耗地,利潤沒有那麽高,香料在這個時代原先的大明才是主要的消耗地,人多,市場廣闊,哪怕賺一倍的利潤,再換成陶瓷,茶葉,絲綢,迴到了西方他們就能賺三五十倍的利潤,一年跑一次,就夠公司一年的開支,並且盈利很多,如果船隻多,可能盈利幾倍的利潤,公司現在已經虧損連連,很多股東已經叫囂著要撤銷他們的股份,但公司賠不出股本錢來。
華夏軍還占領了日本島,改名為蓬萊洲,日本的金銀也是他們需要的,拉迴西方供他們的議會和國王征召士兵,建造船隻,為皇室奢華的生活買單。
如今這些全部斷絕了,光靠著在呂宋島和新魯國,澳洲,印度倒賣一些物資,商品,這樣低利潤的買賣,他們根本無法維持東印度公司的日常開支。
為此他們聯合了英國人和西班牙人,三國共同向自己的國家皇帝,議會遞交了戰爭請求,希望王國派遣兵力來支援他們,而去年年底,英國和荷蘭人的戰爭剛剛結束,雙方締結了停戰協定,打了幾十年戰爭的兩國十分需要外來市場能補充他們國內消耗的物資,能把他們國內多餘的武器裝備,以及被戰爭召集起來的多餘的軍隊給解決掉,否則光軍費就是一大筆開支,解散了,這些人不是去當海盜,就是去搗亂,或者失業,加重負擔,東印度公司的戰爭請求正好讓兩國找到了一個解決掉這些商品和軍人安置問題的好的辦法,讓他們繼續去打戰。
西班牙國內因為國王的奢侈生活,整個皇室和王國都欠賬累累,今年借新債務,還往年的債務,然後再借一筆供開銷,東印度公司的收入大部分流入王室用來還賬,隻能還利息,然後用這比錢做保證信用,繼續借款,王室的欠款就算是八百年也還不清。
這樣的情況下,你讓他們如何能忍受自己唯一的經濟來源被斷掉,這是絕對不允許的,於是西班牙人最積極,從國內調集了一級戰列艦十艘,二級戰列艦二十艘,三級戰列艦五十艘,四級戰列艦百艘,五級,六級戰列艦兩百艘,運輸三萬兵馬,開始啟程遠征華夏王國。
這在1674年上半年就開始籌劃,下半年就已經啟程了,再過幾個月時間就到了。
而英國人同樣派遣了相同數量的戰艦,並且還多了一些額外的盟友,他們拉攏了意大利人,法國人,瑞典人,甚至還有波蘭人來遠東,這些人總共擁有近百艘戰艦,兵馬近兩萬人,英國人同樣派遣了兩萬兵馬,總兵力四萬多人。
一般來說西方人要遠征華夏王國是一個絕對不可能的事情,維持這麽大艦隊航行一年的補給和海上航行風險造成的損失能讓他們絕望,但麵對斷絕的遠東巨額利潤,他們鋌而走險,希望能征服這個亞洲的龐大王國,其實他們不知道現在張強已經不是國王了,華夏也不再是王國了,這麽大的國土,並且還在擴大,張強已經自稱華夏帝國,華夏帝國皇帝了。
相比荷蘭人和西班牙人,英國人比較上心,他們更加注重的是怎麽從華夏王國這裏獲取利益,先前華夏王國比他們先進的東西,他們都帶迴國內,現在英國人已經能製造華夏王國的連珠槍,後裝膛槍,線膛槍這些槍支彈藥,並且取得了一定進展,這次來的戰艦和兵馬都換裝了這些華夏王國出現的先進的大炮和槍支,甚至戰艦,英國人都學著華夏王國在戰艦上裝了鐵板和銅板,弄成了包著鐵皮的鐵皮戰艦。
英國人這次信心滿滿,他們不缺乏兵源,印度隨便抓,不用抓那些比起南洋土著來要更像牲口的印度阿三土著雖然不聰明,但比較聽話,是做士兵的好材料,訓練起來比南洋土著要快速有經驗多了。
荷蘭人的新總督府裏麵到處都是白皮膚,高鼻梁,金發碧眼的西方人,穿著各種服飾,一個比一個高貴,一個比一個癖性,因為這裏麵有先前快船到達的各國海軍將領和陸軍將領。
已經英國總督,荷蘭總督,西班牙總督,目前這三個在遠東,亞洲有著殖民地國家的總督,葡萄牙人就不提了,他們的總督早就死在了華夏王國的苦役營裏麵了。
為了報複,這次葡萄牙人專門派來了五十艘主力戰艦,派來了五千正規軍,皇家騎兵,皇家火槍兵,炮兵,皇家衛隊。
英國總督查爾斯走向傑拉德匹克這位西班牙新任總督,原先哪位總督花了錢灰溜溜的迴去了,這位總督是被派來的,不是他願意來的,原先呂宋島總督是每個想要當總督的人必搶的位置,現在西班牙國內沒有人想來這裏,戰爭,戰爭,還是戰爭,看不到賺錢的希望,以前能在離任以後撈一筆,現在別說離任撈一筆了,能活著堅持到一任平平安安離開都是幸福。
每天西班牙人除了到港口和總督府城堡,以及城內有限的活動地盤,外麵都被土著人同漢人占領了,不是明麵上占領,而是襲擊不斷,鄭智知道自己在兵源素質和武器裝備上不如西班牙人,從來不同他們正麵抗衡,逼不得已為了保護南洋商人們才不得不拿出實力來同西班牙人作戰,一般情況下能用偷襲手段得逞,他絕不主動決戰,那是找死。
(本章完)
今天這裏港口戰艦雲集,來自葡萄牙,荷蘭,西班牙,英國人,以及打醬油的法國人,瑞典人,意大利人等的戰艦和武裝商船一起來到這裏,今天他們要商討一份遠征華夏王國的方案,由於華夏王國崛起,並且閉關鎖國,使得他們的貿易直線下降,現在已經不足以前的百分之二十五了。
目前他們這裏隻有少量的來自華夏王國的貨物,還都是從琉球王國收來的,高昂的價格不是他們能承受的,以這樣的價格,他們帶迴西方隻有一倍的價格,這等於是從暴利讓他們成為一個體麵的溫順的商人,這怎麽行呢?沒有百分之百的暴利怎麽能維持他們龐大的商業帝國。
他們從印度收購香料賣往西方,其實西方不是香料的主要消耗地,利潤沒有那麽高,香料在這個時代原先的大明才是主要的消耗地,人多,市場廣闊,哪怕賺一倍的利潤,再換成陶瓷,茶葉,絲綢,迴到了西方他們就能賺三五十倍的利潤,一年跑一次,就夠公司一年的開支,並且盈利很多,如果船隻多,可能盈利幾倍的利潤,公司現在已經虧損連連,很多股東已經叫囂著要撤銷他們的股份,但公司賠不出股本錢來。
華夏軍還占領了日本島,改名為蓬萊洲,日本的金銀也是他們需要的,拉迴西方供他們的議會和國王征召士兵,建造船隻,為皇室奢華的生活買單。
如今這些全部斷絕了,光靠著在呂宋島和新魯國,澳洲,印度倒賣一些物資,商品,這樣低利潤的買賣,他們根本無法維持東印度公司的日常開支。
為此他們聯合了英國人和西班牙人,三國共同向自己的國家皇帝,議會遞交了戰爭請求,希望王國派遣兵力來支援他們,而去年年底,英國和荷蘭人的戰爭剛剛結束,雙方締結了停戰協定,打了幾十年戰爭的兩國十分需要外來市場能補充他們國內消耗的物資,能把他們國內多餘的武器裝備,以及被戰爭召集起來的多餘的軍隊給解決掉,否則光軍費就是一大筆開支,解散了,這些人不是去當海盜,就是去搗亂,或者失業,加重負擔,東印度公司的戰爭請求正好讓兩國找到了一個解決掉這些商品和軍人安置問題的好的辦法,讓他們繼續去打戰。
西班牙國內因為國王的奢侈生活,整個皇室和王國都欠賬累累,今年借新債務,還往年的債務,然後再借一筆供開銷,東印度公司的收入大部分流入王室用來還賬,隻能還利息,然後用這比錢做保證信用,繼續借款,王室的欠款就算是八百年也還不清。
這樣的情況下,你讓他們如何能忍受自己唯一的經濟來源被斷掉,這是絕對不允許的,於是西班牙人最積極,從國內調集了一級戰列艦十艘,二級戰列艦二十艘,三級戰列艦五十艘,四級戰列艦百艘,五級,六級戰列艦兩百艘,運輸三萬兵馬,開始啟程遠征華夏王國。
這在1674年上半年就開始籌劃,下半年就已經啟程了,再過幾個月時間就到了。
而英國人同樣派遣了相同數量的戰艦,並且還多了一些額外的盟友,他們拉攏了意大利人,法國人,瑞典人,甚至還有波蘭人來遠東,這些人總共擁有近百艘戰艦,兵馬近兩萬人,英國人同樣派遣了兩萬兵馬,總兵力四萬多人。
一般來說西方人要遠征華夏王國是一個絕對不可能的事情,維持這麽大艦隊航行一年的補給和海上航行風險造成的損失能讓他們絕望,但麵對斷絕的遠東巨額利潤,他們鋌而走險,希望能征服這個亞洲的龐大王國,其實他們不知道現在張強已經不是國王了,華夏也不再是王國了,這麽大的國土,並且還在擴大,張強已經自稱華夏帝國,華夏帝國皇帝了。
相比荷蘭人和西班牙人,英國人比較上心,他們更加注重的是怎麽從華夏王國這裏獲取利益,先前華夏王國比他們先進的東西,他們都帶迴國內,現在英國人已經能製造華夏王國的連珠槍,後裝膛槍,線膛槍這些槍支彈藥,並且取得了一定進展,這次來的戰艦和兵馬都換裝了這些華夏王國出現的先進的大炮和槍支,甚至戰艦,英國人都學著華夏王國在戰艦上裝了鐵板和銅板,弄成了包著鐵皮的鐵皮戰艦。
英國人這次信心滿滿,他們不缺乏兵源,印度隨便抓,不用抓那些比起南洋土著來要更像牲口的印度阿三土著雖然不聰明,但比較聽話,是做士兵的好材料,訓練起來比南洋土著要快速有經驗多了。
荷蘭人的新總督府裏麵到處都是白皮膚,高鼻梁,金發碧眼的西方人,穿著各種服飾,一個比一個高貴,一個比一個癖性,因為這裏麵有先前快船到達的各國海軍將領和陸軍將領。
已經英國總督,荷蘭總督,西班牙總督,目前這三個在遠東,亞洲有著殖民地國家的總督,葡萄牙人就不提了,他們的總督早就死在了華夏王國的苦役營裏麵了。
為了報複,這次葡萄牙人專門派來了五十艘主力戰艦,派來了五千正規軍,皇家騎兵,皇家火槍兵,炮兵,皇家衛隊。
英國總督查爾斯走向傑拉德匹克這位西班牙新任總督,原先哪位總督花了錢灰溜溜的迴去了,這位總督是被派來的,不是他願意來的,原先呂宋島總督是每個想要當總督的人必搶的位置,現在西班牙國內沒有人想來這裏,戰爭,戰爭,還是戰爭,看不到賺錢的希望,以前能在離任以後撈一筆,現在別說離任撈一筆了,能活著堅持到一任平平安安離開都是幸福。
每天西班牙人除了到港口和總督府城堡,以及城內有限的活動地盤,外麵都被土著人同漢人占領了,不是明麵上占領,而是襲擊不斷,鄭智知道自己在兵源素質和武器裝備上不如西班牙人,從來不同他們正麵抗衡,逼不得已為了保護南洋商人們才不得不拿出實力來同西班牙人作戰,一般情況下能用偷襲手段得逞,他絕不主動決戰,那是找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