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兒島縣城周邊沙灘上是有防禦工事的,但馮銓顯然忽略了華夏軍水師駐地碼頭和新魯府警備水師駐地碼頭,以及那個被先前攻占的商業碼頭,也是鹿兒島縣城同外界聯係的最大的商業碼頭。


    這裏每天都有華夏王國和新魯府交易的商船近百艘,以及不斷運來後續糧草補給的華夏軍商隊,華夏王國的一些海外軍事補給已經不用華夏軍自己操心了,為了減輕軍隊的負擔,一些糧草補給還有一些生活物資補給,都已經外包給華夏王國的海商了。


    這也是張強為了扶持華夏王國的海商讓工商部做出的政策歸化,受益的華夏王國海商們當然是趨之若與,一些承包了運輸任務的五萬以下的小商人們同海商小商人們合作,兩方,三方,或者多方聯合,你承包合同,我們負責陸上運輸,或者裝船,或者用船隻幫你運輸出去,到達目的地,最後取迴票據單子,和工商部同華夏國防部對接的相關衙門報銷,取得貨款,最後大家按照所作出的貢獻,商量好的利益平分這份利益。


    這是一些小商人們,一些中型商人們自己就能雇船單幹,擁有船隻的商人們自己也能單幹,一些百萬大商人們則運輸,裝卸,船隻,迴款**,自己做。


    接官府的買賣利益不是很大,勝在量大,穩賺。


    這是張強為了培養自己王國的商業而做出的妥協政策,很好的推動了華夏王國的商業發展,學習後世小商人固定稅率,中型商人低稅率,大商人高稅率,特大商人極高稅率,超大商人極高稅率加上浮動稅率,不僅有利於小商人的發展,也有利於華夏王國的稅收,華夏王國的財政一直有盈餘,並且一直增長,居高不下,然後用這些增長發展民生和生活。


    這些商人最後的歸屬都要到達新魯府,因為新魯府需要華夏王國的支援才能壯大,才能抵抗住riben和二王子,大清國的聯合攻擊。


    甚至還有背後捅刀子的大王子,他也加入了大清國這個對抗華夏王國的主力軍中,原因嗎,無非是泰西人在其中穿針引線,利用大清這片土地上人們對於泰西人的好奇,畏懼,以及對他們的實力的敬佩和讚同。


    商人們最主要是給馮銓所在的新魯府運送糧食和物資,另一個是給三王子所在的島嶼運送人口和兵器,物資,這樣繁忙的港口,當然不可能沒有loudong可找,於是鹿兒島碼頭就當了一迴抗日神劇裏麵被八路軍撞騙大搖大擺的上去攻擊的riben軍營一樣的蠢貨了。


    這是馮銓無法決定的事情,也是張強想不到的事情,因為張強的主要精力和目光其實還是在華夏王國的建設上,而不是這些勾心鬥角的事情,咱們看看後世我國的懦弱和無能,就知道了,主要還是在國內建設,而不是周邊鬥毆上,無論是周邊如何損失利益,如何損失民心,國內一直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發展和崛起為核心,被別人打的如何殘我都不反擊。


    張強當然不是那樣的人,他的至少百分之四十的精力都放在如何應對敵人的入侵和侵蝕上,不斷的挑起和削弱對手,但在對手各個精明能幹,還有一個叛徒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自己手裏的棋子又比較弱小,因此張強有時候也是不能得心應手的去操作,形成碾壓的優勢。


    三王子隨著華夏軍對他的支持增強,也很賣力的反擊,而新魯府現在是穩定和發展,同時防禦敵人進攻,因為靠著他們這點人口,暴不出強大的軍力來,麵對幾千萬人口的riben還有搗亂的二王子這個敵人,他們即便能打勝仗也占領不了地盤。


    張強帶著船隊稍後趕到的時候,馮銓的隊伍已經同登陸的二王子的部隊打的熱火朝天了。


    岸上火炮怒吼,槍聲不絕,在黑夜中響徹天空。


    海上,不斷從巡邏線上迴歸的戰船同敵人追擊過來的戰船打的火熱,也是炮聲隆隆,糾纏不斷,遠方,不斷有敵人的戰船加入進來,好像敵人的戰船源源不斷似得。


    張強讓剩餘的親衛團上岸,自己也上岸,把艦隊交給趙暉指揮,去幫助新魯府的守備水師。


    沿路上逃散的百姓和士兵到處都是,隨著張強的一千親衛團士兵戒備森嚴,嚴陣以待,一路走,一路收攏敗兵,到達城池的時候,城池已經被二王子的部隊攻破,畢竟突襲的優勢加上二王子的士兵也是魯軍以前的精銳,相比馮銓放在城中的萬餘民兵,戰鬥力要許多。


    碼頭上馮銓正帶著大軍同登陸的部隊激戰,火光衝天,城池裏麵敵人同守城的士兵激戰,此時已經進入末尾階段,敵人被壓縮到城池的南北角上,正在做困獸之鬥。


    “衝上城牆,幫助友軍。”張強手一揮。


    多少年來再次親自蒞臨戰場,張強有一種複活的感覺,骨子裏麵天生有一種殺戮和戰鬥的基因。


    有一半的親衛隊端著連珠槍,腰裏掛著cidao,從這一側的城門口的台階衝了上去,舉槍,開槍,一氣嗬成,根本不用停留下來裝子彈,因為子彈早已裝好,槍裏麵有五發子彈,都是鐵殼子彈,靈活的機構可以扣去子彈後方的天窗huoyao口,手扳動一下上麵的擊錘,擊錘就會打擊在子彈旁邊的凸起的火石上麵,在狹小的空間內,火花飛濺,被huoyao蓋蓋住的狹小空間內,火花落入子彈後麵的引藥窗口裏麵的huoyao上,直接點燃引藥,引藥點燃前麵的推進huoyao,直接將子彈前頭鑲嵌在彈殼上麵的那混合了鐵的鉛子彈給推出去。


    各種設計都很巧妙,除了擊錘下方的這個裝載子彈,複雜的引藥,火石的匣子比較大一點,下方的依靠彈簧推動下一顆子彈上升,側麵依靠huoyao的氣體推動迴轉將打完彈頭的彈殼拋出這個小匣子的迴撥鉤,以及迴撥鉤上麵一個預先頂起上方開著天窗的huoyao蓋。


    打完一槍,士兵飛快的撥一下擊錘,然後擊錘後退,將子彈留在後方的那蓋子彈的紙片碎屑撥走。


    然後再次放下手,扣動扳機,此時另一顆子彈已經在彈簧的壓力下進入槍膛這個小匣子內。


    說起來複雜,其實士兵要做的很簡單,比起後世的褐貝斯槍要複雜落戶一些,可也比火繩槍要簡單快速一些,而且能裝載五顆子彈,出錯或者卡殼的機會會被多出來的子彈所彌補,槍身側翼有一個凹陷,哪裏麵有一個可以抽出來的清理槍膛,同時可以清理卡殼的子彈和碎紙屑,勾出不發火的子彈的造型奇特的通條。


    這是目前張強能想到的提升燧發槍功能的所有技巧,因為係統這個家夥沒有給他太多的好處,時而來一下,時而不見,唿喚也不見。


    他隻能自力更生了。


    狂風暴雨一般猛烈的打擊使得敵人紛紛倒地,士氣一瀉千裏,紛紛從暗處走出來,投降了。


    張強和這裏的帶隊的一個小營的親衛團營長會和,小營是說華夏軍裏麵那種隻有四百多人,兩個百戶,加上營長等人不過五百人的營級編製。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領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倦鳥迷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倦鳥迷途並收藏大明領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