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朝萬曆年間的很多次明軍同緬甸的作戰可以看出,明軍是厲害,但明朝每次都是自衛反擊戰,每次都是別人殺進來燒殺搶掠一番以後,他們集結兵力將敵人打出去,就萬事大吉了,等敵人三番兩次打進來,怒火中燒,然後再次出兵將其打出去,順勢攻入緬甸,然後再次撤軍。


    而從我國曆史上,麵對東南亞的這些小國的入侵都是如此,為什麽華夏漢人如此軟弱?


    可能和漢人性格裏麵的安逸有關,他們不求徹底解決事情,總是得過且過,滿足於現實,忍耐艱苦,不敢把自己強硬的一麵表現出來,或者說根本沒有血性,日本打進來是如此,東南小國打進來是如此,他們總是想著欺負自己人,父兄為了一點基業兄弟相殘,父子反目,卻不知道出去搶別人的不久解決了事情了嗎?


    忍耐是好事情,哀嚎和平是好事情,哀嚎不是寫錯字了,而是就是這個意思,和平是華夏漢人哀嚎來的,不是打出來的,而世界上,這個世界上真正的和平是打出來的。


    為什麽張強要任用李成棟為這次征伐緬甸的大將呢?


    因為你看李成棟的所做所為就知道了,當他還是一個大順軍將領的時候,默默無名,當他投降清朝的時候,為了表示衷心,他勢如破竹,對弘光朝廷,對南明朝廷,有如天神附體,對漢人百姓殘忍至極,可以說清軍在南方所做的屠殺,他占了百分之八十,幾十萬人,十幾萬人,眉頭都不皺就殺了,南明的將領沒有人是他的對手。


    但他良心發現,投靠南明的時候,卻麵對清軍一籌莫展,手裏有十幾萬兵力,卻打的一塌糊塗,好像中了魔咒一樣,沒有先前的神勇。


    而這次麵對緬甸的征伐,他開頭猶如神助,一瀉千裏,殺入了緬甸近幾百裏的土地,燒殺搶掠,仿佛迴到了跟隨清軍的時刻,而且行軍打仗,有板有眼,緬甸土著根本拿他沒有辦法,城池一座一座都被推平,燒光,連派遣他去的李定國都感歎自己同緬甸人作戰不如他。


    盡管已經深入緬甸幾百裏地,占領了莫大的地盤,李成棟依然不依不撓,不顧緬甸莽白的哀求,繼續深入,一直攻打到了曼德拉附近。


    要不是兵力和補給,武器彈藥不足,他早就拿下了曼德拉城了。


    此時他帶過來的十幾萬軍隊和民夫分布在幾百裏範圍內從明朝邊境到曼德拉的廣大山林和土地上,牢牢的掌控住了這片土地。


    李定國把前期俘虜的十幾萬俘虜分拆開一批一批的送進緬甸,充當民夫和防守兵力,以及百姓,屯田,建築房屋,修橋開路,張強的意思就是把這些俘虜送到緬甸去,讓這些漢人,土司土著人,明軍,清軍漢人在緬甸紮根下來,徹底占領緬甸土地,以免重蹈明朝萬曆年間的覆轍,明軍撤走,不到幾個月,緬甸軍隊就又打迴雲南邊境,肆意燒殺搶掠,占領地盤,破壞穩定,明朝如此,華夏軍可不會任由他們如此。


    雖然漢人朝廷曆朝曆代因為這些地方氣候詭異,山林密布,遠離中樞,不好管理,蠻夷人多,可華夏軍有張強這個後世穿越的人,即便再艱苦,也要徹底掃滅這些土著人,人家美國就很好,四周除了一個莽荒杳無人煙的又比較聽話友好的加拿大,就一個軟弱幼小的墨西哥,古巴也隻是小麻煩而已,還隔著一片海,美國四周的島嶼都是自己的,不像中國四周的島嶼,一大片問題,這個爭來,那個爭,一個強大的國家四周就應該安安靜靜的。


    如果這些小國不惹事,而是和華夏和平相處,倒也相得益彰,可怎麽可能呢,即便是普通百姓的鄰居都時常有口角,時常看不慣,和睦相處那是不可能的,但在一個穩定政權下,鄰居可以因為抬頭不見低頭見,相互忍讓,互相扶助,可國與國之間可不同,他們的利益動不動就是百十萬平方公裏的土地,要不就是如果掉了麵子,本國人不會饒恕你,就會看不起你,你這個統治還能穩當?


    當然中國是個大國,很多時候喜歡打腫臉充胖子,而且大都不以為然,被欺負了想想打這樣的小國也撈不到什麽,都是一些窮鄉僻壤,付出的和迴報的不合算,被欺負了丟掉的隻是一些小利,頂多惱火的時候不顧利益打這些小國一頓,完事以後還是得和小國相處,算了。


    而小國就是白眼狼,人家不必顧忌什麽,打你一頓,迴頭你也不會找我麻煩,或者你找完麻煩還是奈何不了我,就像後世的小混混們,他們欺負個人,被欺負的人總不能殺了他們,那是要犯法的,犯法以後丟掉的可是法律的尊嚴和威嚴,丟掉的是大國的臉麵。


    這性質就不同了,於是殺入者一定要入獄,一定要坐牢,一定要償命,但小混混們開頭害怕,之後哪怕他們殺了人,一走了之,或者坐牢也不一定丟掉性命,出來以後,大家更怕他們了。


    就像官員去學校深造一番,出來以後升職加薪一樣,坐牢就是對小混混的價值和威力的提升,他們巴不得去深造一番,然後出來更加有料,不服,不服我可是坐過牢的,小心我殺你全家,於是小混混更加厲害,被欺負的人在這樣的情況下隻能忍氣吞聲,暗歎自己倒黴了。


    打了大國,大國不聲張,反而助長了他們的氣焰,你看他們怕我,不敢把我怎麽樣,於是在其他小國麵前就更加顯得他們厲害了。


    其他小國一想,哎呀,我怎麽沒有想到,於是效法,效法的效果不錯,大國果然不敢拿他們怎麽樣,打過來,你大國損兵折將,哪怕打贏了也沒有什麽利水可撈,反正我家破爛,至於百姓被殺,城池被攻破,誰管得了,反正我要是哪天能讓大國敗一次,百姓也得給我叫好。


    這樣風險小,收益大的事情,為何不做?


    於是這些東南亞的小國凡是和華夏接壤的都是這麽做的,他們不如草原上的蠻族危害大,但卻是狗皮膏藥甩都甩不掉,而且總是能讓大國的朝廷感到頭疼,這時候有的人就說,給點銀子讓他們安分一些吧,有的人覺得可以,反正那點銀子不是他們口袋裏麵的,那是從百姓身上扣來的,給了誰不是給,反正給不給的權利在我。


    這些小國就成了大國百姓身上的另一條吸血蟲。


    如今,掌握了大明整個南方政權的張強的華夏軍可不信他們這樣,萬曆明朝和緬甸戰爭不過一二十年的事情,離此還不遠,再說有了緬甸的不服從,經常挑事,使得邊境的這些少數民族也經常不對就反叛,反叛完了還可以逃到緬甸,一躲了事,哪有那麽便宜的,華夏軍可不信他們。


    打,隻有滅了他們才行,滅了國還不算,就像美國一樣,徹底滅絕才行,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非我地盤上的子民,齊心比惡,這是因為緬甸這些東南亞小國土地上的很多一部分人都是漢人或者邊區的少數民族,漢人文化可以到這裏,卻不能成為統治文化。


    人家緬甸的文化也是根深蒂固的,年代久遠的,不消滅土著,漢人的性格來了以後也不能對漢人政權友好,反而因為這些漢人從華夏土地上逃出來,不是對漢人苦大仇深,就是對漢人沒有好感,於是他們建立的國家和政權後世都成為老美的走狗,日本人的幫兇。


    日本人遠征緬甸的時候,就在寶島,朝鮮,甚至更遠的馬來,印尼,澳大利亞,留下了無數的種子,後世這些國家都可以看作是日本一脈的阿爾泰語係的人種,大東亞是要阿爾泰語係統一整個亞洲,而不是漢語語係。


    就算草原上的民族如何厲害,但他們的語係其實還是漢人語係的,由於接觸頻繁,戰爭不斷,他們有很大機會被同化,但東南亞的這些人卻不能被同化,就是因為理念和語係不同。


    漢人來了隻能被同化。


    派李成棟這個劊子手來做的事情其實和老美征服美洲,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名指揮輜重隊運輸糧食和武器裝備給李成棟的是李成棟的義子,明朝那個時候,尤其末年,那個將領不收幾個義子的。


    蠻夷的攻擊猶如潮水一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即便是這些在明朝曆經百戰,年齡都在二十五歲到三十二歲的老兵油子們紛紛叫苦,抵抗不住了,很多人手腳抽筋,麻木的機械的揮動著手中的兵器,這樣狀態,傷亡不可避免的增加了,這名將領不得不用民夫頂上,將一些傷重,或者累的不行的士兵換下來。


    而民夫雖然強壯,可戰鬥力完全不是經製士兵那樣頑強,配合不行,很快倒下,漸漸減少,防線有被突破的可能。


    就在這時候,隻聽一聲嗚咽的牛角聲響起,猶如潮水一般的緬甸土著戰士紛紛撤退,眾人心中一輕,紛紛坐倒在地上。


    大口喘著氣,身後下馬的騎兵跑過來,將這些民夫和士兵組成的士兵攙扶到後方休息,他們換上鎧甲,手持火繩槍,拿著大刀長矛,接替了那些士兵防守。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領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倦鳥迷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倦鳥迷途並收藏大明領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