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明軍將領集中起來,在赤嵌城五裏地的一處山丘上用單筒望遠鏡觀察著赤嵌城。


    他們對於赤嵌城的觀感和赤嵌城守將,荷蘭人的約翰·德波爾一樣,就是這個城堡太難打了。


    不遠處從離城堡三裏外的山丘後麵,一條“豐”字形的壕溝,正在延伸,從昨天下午到今天早晨,大約一萬兩千名力工從十裏地以外開始修路,鋪橋,一直延伸到三裏處的那個山丘後麵,然後開始掏空山丘,在山丘下麵挖了一個大約五米高,三十米寬,入深大約十米的洞穴,用來儲存大炮和彈藥,還有供那些挖掘的人休息,轉運傷員。


    由於地形的緣故,比這裏高出大約一百米的城堡第三層的菱堡上麵就開始開炮阻擊挖掘的人,能打出一千多近兩千米的大炮,硬是憑著地形的緣故多了那麽一裏地射程,能打出近三千米遠。


    這就相當於六裏地了。


    這麽一來,不管敵人的大炮的炮彈飛行這麽遠,能不能打中人,或者還有沒有力量,但那麽大的炮彈,落下來,即便沒有什麽力道了,憑著重量也能將一個人的腦袋或者身體打的皮開肉綻,筋骨碎裂,不死也重傷。


    而十二磅炮雖然射程沒有那麽遠,可也能打出一千七八百米遠,近四裏地,這就給挖掘的人造成了不小的傷害。


    這邊人多,那邊炮多,哪怕是最幸運的人,也免不了中招。


    鋪路的時候就有三個倒黴蛋在接近六裏地的時候被砸成重傷,有五個人被砸斷了腿,或者砸碎了胳膊。


    挖掘這裏的掩體的時候,又有十來個人受傷,雖然是輕傷,因為有了防備,人員散的比較遠,因此這時候受傷的人少了一些。


    接近四裏地的時候,又傷了二十多個人,死了六個人。


    挖掘三裏地外的山丘掩體,前進陣地的時候,又傷了三十多個,死了十五個人。


    敵人的炮彈就像是雨點一樣,不要錢的砸下來,十裏地的時候,敵人隻能打六裏地,鋪路的人在十裏地到五裏地之間,隻是受到了驚嚇沒有受傷。


    天色黃昏的時候,接近到三裏地的時候,敵人可以射擊的火炮增多了,傷亡開始增加。


    到了從三裏地開始向前推進的時候,已經是傍晚了,挖掘的人借著月光摸黑挖掘,敵人的炮彈打的四處亂飛,土石飛濺,但受傷的人少了,大約隻有五個倒黴蛋被飛濺的土石砸傷,輕傷。


    等挖掘到五百米的時候,敵人的炮彈摸黑也能打個**不離十,這時候傷亡開始突然增大,敵人參與炮擊的火炮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六十多們火炮。


    第一次百人受傷,五十多人死亡。


    黎明的時候,兩百人受傷,八十多人死亡。


    清晨,最後的工程開始收尾,挖掘的人躲在壕溝裏麵,躲在高高的土堆後麵,這時候傷亡開始減小,隻有八十多人受傷,二十多人死亡。


    如今,壕溝掩體成型,挖掘的人正在做最後的臨時增加的工作,挖掘到三百米處,不過不是在地麵上挖掘了,而是在地下兩米深處,多條通道一起施工,最後在三百米出展開,連接起來。這是藏兵的壕溝,到時候向上挖掘,然後一起爆破,形成一個可以讓士兵突擊,實行火力壓製的壕溝,便於士兵們在安全的地方出擊,突擊城牆。


    48磅,36磅,32磅,18磅大炮開始進入陣地。


    一個上午,俘虜們就做著一件事情,就是把那些沉重的大炮通過寬闊的壕溝運輸到五百米近處。


    敵人的炮彈依然不要錢的落下,很多人即便有壕溝的掩護,卻再次受傷,那些大炮太沉重了,俘虜們不的不經常冒著危險跳上壕溝頂部,用繩子拖拽大炮,雖然大炮底部有炮架,炮架安在輪子上麵,但輪子是木頭做的,不僅大,而且沉重,在壕溝裏麵鬆軟的土地上要前進起來,可得很多人,費不少勁。


    中午,敵人的炮擊稍微鬆懈了一些,打了那麽多炮,即便是質量最好的大炮也磨損,甚至有炸膛的,敵人的大炮數量開始下降。


    估計能使用的,能用來直接打擊明軍的大炮還剩下四十多門,而且敵人發射的頻率從一分半,下降到五分鍾一次齊射。


    劉國軒抹去額頭上的汗水,鬆了一口氣,“敵人的終於知道他們在做無用功了,雖然我們傷亡了六百多人,但我們終於達到了目的。


    逼近了敵人城牆根近處,以往要讓士兵們從十裏開外,扛著梯子,推著攻城車到達城牆外麵,我們得損失近七八百人,能用於攻擊敵人的人不過一多半人。


    光清理敵人的外圍障礙物,我們就傷亡了三千多人,添護城河,即便有夜色的掩護,我們也傷亡了一千多人,推倒敵人的胸牆,更是傷亡了五千多人,很多人覺得如此打一個城堡,不如長期圍城,等敵人彈盡糧絕了再進攻,或許不用進攻,敵人就自己投降了。”


    張強知道曆史上鄭成功的確在慘重傷亡以後,放棄了繼續進攻,本來想圍著城池,等敵人彈盡糧絕的,可這一等就是一年時間,幾乎耗盡了鄭家軍大部分兵力和力氣,結果他們攻打南京城的時候,很多精銳兵力都被牽製在寶島了。


    加上張煌言等人文官領軍,鄭成功用新招募的士兵作戰,在南京城下被清軍偷襲,十裏連營沒有怎麽打,就被敵人擊潰了,十萬大軍逃迴去不到兩萬人。


    自此鄭家軍海盜走向了沒落,再也沒有鄭芝龍那個時代那麽輝煌了,鄭成功最後留名史冊是因為他趕走了荷蘭人,收複了寶島,但大清的曆史撰寫者不這麽寫,他們認為收複寶島的是反複無常的施琅,那個為了自己的自身利益,經常背叛別人的人,卻成了英雄。


    雖然到十八世紀後來清朝皇帝給一些明朝的抵抗的人物正名了,鄭成功也留下了一些好的名聲,可他的功績怎麽也比不過施琅,施琅出盡了風頭,享受了他人生旅程裏麵的名和利。


    “好了,完工了,讓士兵們進入戰壕,開炮,給我攻擊敵人。鐵桶也給他打成豆腐皮。”張強用力的揮了一下手。


    而城牆上,約翰·德波爾憂心忡忡,逼近了五百米距離,自己的大炮由於過於頻繁的開炮,質量下降,很多大炮幹脆炸膛了,本來有八十多門大炮9磅以上的大炮,可第四層的菱堡上的大炮隻能射擊三裏以外,再打就可能打中第一層城牆,自己人打中自己人了。


    第三層能打擊六裏地,可敵人逼近了三百到五百米,炮彈也很危險了,炮口不能調那麽低,隻能是炮擊七百米,八百米,一千米以外的敵人橫著的壕溝,近處根本用不上。


    隻有第二層能打三百米城牆處的敵人,如果敵人跑到三百米以內,就不行了。


    隻能依靠城牆上的大炮了。


    城牆上的大炮18磅,12磅炮是別想了,二百七八十米,二百五十米都危險,敵人如果衝近了二百五十米以內,就剩下那些9磅炮和6磅炮,3磅,2磅炮了。


    當然這時候就是火繩槍的射程了。


    火繩槍啊,能打三百米遠,但在一百二十米遠子彈能擊中敵人那就隻有靠老天爺保佑了,西方一般作戰,大都在五十米遠開火,稍微遠處,八十米,七十五米遠,給敵人的傷害,不如衝上去用刀劍解決來到更有效率一些,甚至不如英格蘭長弓更加有用。


    英格蘭長弓在一百二十米遠依然能對敵人的布衣士兵造成傷害,隻不過由於盔甲,盾牌的出現,使得英格蘭長弓的殺傷力大大減少,火繩槍出現以後,穿著盔甲的火槍手對於英格蘭長弓的傷害幾乎可以不計算了。


    雖然現在英格蘭長弓依然能對放棄了全身裝備盔甲的火槍手造成傷害,但大炮也出現了,長弓隊伍沒有到達敵人陣列前,就不得不崩潰了,最終不的不退出曆史舞台的原因是,訓練一個英格蘭長弓的成本和時間,能訓練十個甚至二十個火槍兵。


    雖然還有來複槍手,可那些畢竟少數,而且那些槍製作昂貴,成本太高,他們裝備的也不是太多,區區一百支而已,總督帶了二十支走,前麵和明軍的戰鬥又損失了十隻,那些槍雖然能打三百五十米遠,有效射程也能打一百五十米遠,而且能在一百二十米遠準確擊中敵人,給敵人造成傷害,一百米遠能打死敵人,可裝彈太費力,得用鐵錘敲進去,開槍太慢,在無數的敵人麵前,他們的威力不如排槍有用。


    改進之後的來複槍雖然發射的時間大大縮短了,但威力卻小了,射程也近了一些,八十米打死敵人,能準確擊中敵人,一百米也能打死敵人,可一個熟練的槍手瞄準敵人的時間太長,一百二十米遠能給敵人造成傷害,最遠射程近了三十米。


    改進的火繩槍已經不叫火繩槍了,那叫遂發槍,可故障率是最大的毛病,十隻打五槍以後,能繼續射擊的不超過五隻,即便正常的槍,十隻一起打,能打響的槍也不過七八隻而已。


    毛病多,是製約新槍的最大問題。


    即便這樣,約翰·德波爾,還是把這些槍手安排在城牆上,準備迎接敵人的進攻。


    同時派上了正規軍,這一次,他覺得敵人認真了,敵人準備進行一次大的進攻,不僅正規軍,還有一半的剩餘的民兵,大約兩千人,還有兩百婦女和老人的冷兵器士兵。


    一百多水手,如果在城牆上擋不住敵人,那麽,他已經不準備打了,他身邊剩餘的正規軍不到五十人,民兵三百人,能集合起來作戰的人數四百人,總共七百五十人,這點人,根本無濟於事,對於人數眾多,又是進攻方的明軍來說,這點人如果守城,即便有複雜的街道,堅固的城堡,他也知道,那不過是困獸之鬥,不值得為此丟掉性命。


    他能安慰自己的就是某個最關鍵的時刻,揆一總督能帶著英勇的艦隊,猶如救世主一般出現在海麵上,用艦隊那多達幾百門的大小火炮,將城外的明軍打的四處潰逃,拯救赤嵌城。


    可這樣的機會,明軍會給他嗎?


    他聽到一聲巨大的炮聲,整個城牆都在這一聲巨大的炮聲中發抖。


    反複下一刻,腳下的他認為堅固無比的城牆就像豆腐渣一樣坍塌下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領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倦鳥迷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倦鳥迷途並收藏大明領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