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姬和夏南不在宛丘的這半年內,宛丘的百姓經曆了數十年來最混亂的一段時間。
前太子午被陳靈公關於大牢中“靜思己過”,桃妃為了給自己的兒子徹底掃清障礙,買通了獄卒要讓公子午“畏罪自殺”於獄中。誰知公子一方的人早就有了準備,呂司空早就安排了自己人在獄卒中。
得到這個消息,呂司空立刻進宮覲見陳靈公,無奈陳靈公絲毫不把他說的話當迴事,還把他訓斥了一頓,說他隻是想找借口把公子午放出來。
呂司空是公子午的親舅舅,他的妹妹就是之前的陳國王後,可惜不幸早逝。他妹妹知道陳靈公不靠譜,臨死前就把自己的孩子午托付給了呂司空。無論是為了妹妹的托付,還是為了呂家的未來,呂司空都不可能坐視公子午被害。陳靈公不管,他無論如何都不能不管的。
然而司空不過是一個主管禮儀、德化、祭祀的虛職。呂司空手中無兵,隻好動用暗地裏的手段,用一個跟公子午長得比較相像的囚犯代替公子午呆在牢中,而真正的公子午逃出去後就藏在了呂家的別院裏。
但是公子午並不能一直這樣悄無聲息地呆在呂家,否則一旦他的死訊昭告天下,就算他再跳出來,隻要陳靈公不認他,他也會失去王子的身份,也就沒有繼承王室的資格了。所以呂司空故意留了一點破綻給桃妃。
桃妃小絮畢竟出身低微,眼界有限,她一心要害死公子午,發現他被換掉之後,立刻稟告給了陳靈公,說公子午潛逃出獄,意圖不軌。
陳靈公本來也沒想要公子午死,他要的是他安安分分地不會影響到自己的權勢而已。但是公子午一直跟他作對,如今逃出獄中,誰知道接下來會做出什麽事情?陳靈公覺得這種局勢不在自己掌控中的狀況太不好了,就發詔全國搜捕公子午。
呂司空雖然手中無兵,但他掌管著祭祀的權力。祭祀在這個朝代是非常隆重的事情,象征著王權的威嚴,所以他能影響到很多宗室中人和達官顯貴。
在陳靈公的管理下,陳國每況愈下,早已經引起了很多臣子的不滿。況且稍微有點腦子的,都知道這是一個不前進就會被淘汰的時代。他們世代紮根於陳國,也不想有朝一日成為別國的階下囚。
如今公子午雖然不見得是個賢德之君,但隻要願意聽大臣們的,不像陳靈公那樣滿腦子酒色,一個月上不了幾次朝,把國家大事當做兒戲就好了。
大臣們的要求真的很低,而且也不想再等陳靈公的幼子長大了,誰知道那孩子最後會長成什麽樣?公子午在呂司空的督促下又擺出了足夠誠懇的態度,所以有約半數的大臣都表態支持公子午。
他們在朝堂上頻繁上折子,要求陳靈公收迴對公子午的處罰,並且恢複他的太子之位。
陳靈公一看這麽多人反對自己,支持他兒子,深覺自己的王權受到了威脅,怎麽接受的了?開始了一輪血腥的鎮壓。
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更何況在這些人的眼中,他們一切都是為了陳國。而陳靈公就是一個荒淫暴虐的暴君。於是那些支持公子午的臣子們聯合起來,組成了一支幾乎可以與陳靈公的人可以匹敵的、不可小覷的力量。
陳靈公和公子午中間都派人拚命搜尋過夏姬和夏南的蹤跡。誰能爭取到他的支持,誰就會是最後的勝者。
夏姬和夏南並沒有大張旗鼓地出行,反而是隱姓埋名地出去遊曆的。再加上屈巫和羊舌肸的刻意遮掩幫助,最後的結果是誰都沒有找到他們。
由於保持住了絕對中立的態度,也沒有任何一方的人去株林搞破壞,得罪夏家母子。夏姬和夏南安心地在楚國呆了半年之久。
株林的軍馬聽從夏姬母子臨走時候的吩咐,無論雙方怎麽引誘他們,他們都不摻合任何事情。讓陳靈公和公子午都覺得有一盤很美味的佳肴放在眼前,卻無從下口。
這種平衡,在陳靈公和公子午任何一方取得最後的勝利後都會被打破。到時候司馬府就會成為被他們第一個除去的對象。因為任何人都不會願意讓這麽大的一支自己不能掌控的力量存在於自己的眼皮子底子下。
夏姬在郢都接到株林傳來的的書信的時候,也時常會為這個問題感到焦慮。如果真的到了那天,擺在他們麵前的路就隻有兩條了,一條是直接造反,一條就是引頸就屠。這兩條,夏姬都不想選擇。
她的焦慮落在屈巫的眼裏,就有了屈巫後來的行動。他拉上了羊舌肸,兩個人利用他們留在陳國的暗手,左右了陳國的政局。
陳靈公和公子午本來勢均力敵,僵持了四個月的時間,誰也不能奈何對方。太子午突然買通了禁軍和王宮中的屬官,那些人給公子午大開方便之門,讓他直接帶領一小支隊伍打進了王宮裏,殺死了桃妃和她的兒子。公子午正要抓捕陳靈公的時候,陳靈公的人馬終於趕到了。
陳國王宮的一半地盤最終被公子午占領。陳靈公的人馬護著他暫時躲到了他許久未踏足的辦政事的宮殿——廣明殿。
這時候,屈巫讓人找上了陳靈公,說隻要他答應立夏南為儲君,就還有一線生機。陳靈公本來還猶豫不決,可是那人拿出了陳穆公令夏禦叔繼位的遺詔。
陳靈公的父親陳共公,他的王位本來是夏禦叔的。陳穆公活著的時候並沒有立太子,隻是留下了這份遺詔。這份遺詔被當時的王後、陳共公的母親知道了,偷偷藏了起來,當做沒有這迴事。
陳共公作為嫡出的王子,順理成章地繼承了王位。而少年時候就才名大顯、被人交口稱讚的夏禦叔,則被封為了司馬,幫助陳共公守護陳國江山。可是陳共公的母後後來發現那份遺詔不見了,怎麽也找不著。
陳共公臨死前,把這件事情告訴了陳靈公,讓他有個心理準備。誰也不知道那份遺詔什麽時候會冒出來,引起什麽樣的結果。如今這份遺詔終於出現了。
“大王若是答應我的要求,就把夏南母子以儲君的身份接迴陳國,我保大王的江山穩固、安全無虞。若是您不答應,我也愛莫能助了。”麵前帶著麵罩的人說得非常清楚。
陳靈公沒有思考多久,就答應了。反正他目前唯一的兒子與他已成水火之勢,江山給誰繼承還不一樣?他隻要好好地在這個位置上度過餘生就好了。
對方能在到處是禁軍的廣明殿裏和陳靈公見麵,陳靈公就知道對方的手段通天了。是以雖然他連真實麵目都沒顯露,陳靈公還是乖乖地和他合作了起來。
夏姬母子迴國的路上自然遭遇了來自公子午一方的狙擊。但是株林的兵馬也不是吃素的。他們在楚國邊境和夏姬母子匯合,跟在陳靈公派的隊伍後麵保護夏姬和夏南的安全。那些狙擊就跟小打小鬧似的,一點兒也影響不到什麽。
公子午的人自從夏南迴到宛丘之後就分崩離析了。除了呂司空,別的人對太子午都談不上多麽忠誠,隻是覺得他有可能比陳靈公好一點兒而已。如果有更好的選擇對象,為什麽要選擇一個差的呢?況且陳靈公說了隻要他們將功折罪他就既往不咎。
太子午來不及罵夏南一句狼子野心,就被捆著送到了陳靈公的麵前。
險死還生的陳靈公對公子午早已經徹底沒了父子之情。二話不說就讓人把他殺了。但他並不敢對夏南母子如何,除了對方背後未知的力量之外,還因為對方之前是司馬,手中掌握的兵馬比他的直係兵馬多多了。如果對方願意,可以直接把他趕下台的。他何必做那種坑自己的事情?
況且夏姬母子真的很是乖覺。對他異常恭敬不說,還送了他十個美人呢!個個都不比之前的桃妃差。於是陳靈公繼續自己醉生夢死的生活。
株林的司馬府,改成了夏府。夏姬常住夏府,而夏南則常住在東宮。但他每個月都會迴株林一趟。
然而這天,夏南卻把母親專門從株林請到了東宮。
“南兒,你一定要叫我來,所為何事?”夏姬一見到夏南就問道。
夏南不說話,而是遞給他了兩枚玉佩。一枚就是之前他送給羊舌肸的流雲百福玉佩,一枚印著一個“屈”字,是那種大家族的製式玉佩的款式。不用說,這後一枚肯定是屈巫的。
“這是怎麽迴事?”夏姬知道這兩枚玉佩的來曆,所以非常驚訝。難道此時陳國的朝局,與這兩人有關?
“母親請隨我來!”夏南沒有直接迴答夏姬的問題,而是把她帶到了自己的書房之中。
夏南的書房裏,赫然站著十餘個高矮不一、服裝各異的人。
“他們分別是屈家和羊舌家暗布在陳國的人,雖然職務不見得多高,但都在很關鍵的地方。是他們把這兩枚玉佩交給我的。還說以後都聽我們母子差遣。”
那十餘人對著夏姬和夏南齊齊跪下叩首道:“夫人、太子,以後我們就是你們的人了。我等願為夫人和太子效犬馬之勞!但有所差,必不敢辭!”
前太子午被陳靈公關於大牢中“靜思己過”,桃妃為了給自己的兒子徹底掃清障礙,買通了獄卒要讓公子午“畏罪自殺”於獄中。誰知公子一方的人早就有了準備,呂司空早就安排了自己人在獄卒中。
得到這個消息,呂司空立刻進宮覲見陳靈公,無奈陳靈公絲毫不把他說的話當迴事,還把他訓斥了一頓,說他隻是想找借口把公子午放出來。
呂司空是公子午的親舅舅,他的妹妹就是之前的陳國王後,可惜不幸早逝。他妹妹知道陳靈公不靠譜,臨死前就把自己的孩子午托付給了呂司空。無論是為了妹妹的托付,還是為了呂家的未來,呂司空都不可能坐視公子午被害。陳靈公不管,他無論如何都不能不管的。
然而司空不過是一個主管禮儀、德化、祭祀的虛職。呂司空手中無兵,隻好動用暗地裏的手段,用一個跟公子午長得比較相像的囚犯代替公子午呆在牢中,而真正的公子午逃出去後就藏在了呂家的別院裏。
但是公子午並不能一直這樣悄無聲息地呆在呂家,否則一旦他的死訊昭告天下,就算他再跳出來,隻要陳靈公不認他,他也會失去王子的身份,也就沒有繼承王室的資格了。所以呂司空故意留了一點破綻給桃妃。
桃妃小絮畢竟出身低微,眼界有限,她一心要害死公子午,發現他被換掉之後,立刻稟告給了陳靈公,說公子午潛逃出獄,意圖不軌。
陳靈公本來也沒想要公子午死,他要的是他安安分分地不會影響到自己的權勢而已。但是公子午一直跟他作對,如今逃出獄中,誰知道接下來會做出什麽事情?陳靈公覺得這種局勢不在自己掌控中的狀況太不好了,就發詔全國搜捕公子午。
呂司空雖然手中無兵,但他掌管著祭祀的權力。祭祀在這個朝代是非常隆重的事情,象征著王權的威嚴,所以他能影響到很多宗室中人和達官顯貴。
在陳靈公的管理下,陳國每況愈下,早已經引起了很多臣子的不滿。況且稍微有點腦子的,都知道這是一個不前進就會被淘汰的時代。他們世代紮根於陳國,也不想有朝一日成為別國的階下囚。
如今公子午雖然不見得是個賢德之君,但隻要願意聽大臣們的,不像陳靈公那樣滿腦子酒色,一個月上不了幾次朝,把國家大事當做兒戲就好了。
大臣們的要求真的很低,而且也不想再等陳靈公的幼子長大了,誰知道那孩子最後會長成什麽樣?公子午在呂司空的督促下又擺出了足夠誠懇的態度,所以有約半數的大臣都表態支持公子午。
他們在朝堂上頻繁上折子,要求陳靈公收迴對公子午的處罰,並且恢複他的太子之位。
陳靈公一看這麽多人反對自己,支持他兒子,深覺自己的王權受到了威脅,怎麽接受的了?開始了一輪血腥的鎮壓。
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更何況在這些人的眼中,他們一切都是為了陳國。而陳靈公就是一個荒淫暴虐的暴君。於是那些支持公子午的臣子們聯合起來,組成了一支幾乎可以與陳靈公的人可以匹敵的、不可小覷的力量。
陳靈公和公子午中間都派人拚命搜尋過夏姬和夏南的蹤跡。誰能爭取到他的支持,誰就會是最後的勝者。
夏姬和夏南並沒有大張旗鼓地出行,反而是隱姓埋名地出去遊曆的。再加上屈巫和羊舌肸的刻意遮掩幫助,最後的結果是誰都沒有找到他們。
由於保持住了絕對中立的態度,也沒有任何一方的人去株林搞破壞,得罪夏家母子。夏姬和夏南安心地在楚國呆了半年之久。
株林的軍馬聽從夏姬母子臨走時候的吩咐,無論雙方怎麽引誘他們,他們都不摻合任何事情。讓陳靈公和公子午都覺得有一盤很美味的佳肴放在眼前,卻無從下口。
這種平衡,在陳靈公和公子午任何一方取得最後的勝利後都會被打破。到時候司馬府就會成為被他們第一個除去的對象。因為任何人都不會願意讓這麽大的一支自己不能掌控的力量存在於自己的眼皮子底子下。
夏姬在郢都接到株林傳來的的書信的時候,也時常會為這個問題感到焦慮。如果真的到了那天,擺在他們麵前的路就隻有兩條了,一條是直接造反,一條就是引頸就屠。這兩條,夏姬都不想選擇。
她的焦慮落在屈巫的眼裏,就有了屈巫後來的行動。他拉上了羊舌肸,兩個人利用他們留在陳國的暗手,左右了陳國的政局。
陳靈公和公子午本來勢均力敵,僵持了四個月的時間,誰也不能奈何對方。太子午突然買通了禁軍和王宮中的屬官,那些人給公子午大開方便之門,讓他直接帶領一小支隊伍打進了王宮裏,殺死了桃妃和她的兒子。公子午正要抓捕陳靈公的時候,陳靈公的人馬終於趕到了。
陳國王宮的一半地盤最終被公子午占領。陳靈公的人馬護著他暫時躲到了他許久未踏足的辦政事的宮殿——廣明殿。
這時候,屈巫讓人找上了陳靈公,說隻要他答應立夏南為儲君,就還有一線生機。陳靈公本來還猶豫不決,可是那人拿出了陳穆公令夏禦叔繼位的遺詔。
陳靈公的父親陳共公,他的王位本來是夏禦叔的。陳穆公活著的時候並沒有立太子,隻是留下了這份遺詔。這份遺詔被當時的王後、陳共公的母親知道了,偷偷藏了起來,當做沒有這迴事。
陳共公作為嫡出的王子,順理成章地繼承了王位。而少年時候就才名大顯、被人交口稱讚的夏禦叔,則被封為了司馬,幫助陳共公守護陳國江山。可是陳共公的母後後來發現那份遺詔不見了,怎麽也找不著。
陳共公臨死前,把這件事情告訴了陳靈公,讓他有個心理準備。誰也不知道那份遺詔什麽時候會冒出來,引起什麽樣的結果。如今這份遺詔終於出現了。
“大王若是答應我的要求,就把夏南母子以儲君的身份接迴陳國,我保大王的江山穩固、安全無虞。若是您不答應,我也愛莫能助了。”麵前帶著麵罩的人說得非常清楚。
陳靈公沒有思考多久,就答應了。反正他目前唯一的兒子與他已成水火之勢,江山給誰繼承還不一樣?他隻要好好地在這個位置上度過餘生就好了。
對方能在到處是禁軍的廣明殿裏和陳靈公見麵,陳靈公就知道對方的手段通天了。是以雖然他連真實麵目都沒顯露,陳靈公還是乖乖地和他合作了起來。
夏姬母子迴國的路上自然遭遇了來自公子午一方的狙擊。但是株林的兵馬也不是吃素的。他們在楚國邊境和夏姬母子匯合,跟在陳靈公派的隊伍後麵保護夏姬和夏南的安全。那些狙擊就跟小打小鬧似的,一點兒也影響不到什麽。
公子午的人自從夏南迴到宛丘之後就分崩離析了。除了呂司空,別的人對太子午都談不上多麽忠誠,隻是覺得他有可能比陳靈公好一點兒而已。如果有更好的選擇對象,為什麽要選擇一個差的呢?況且陳靈公說了隻要他們將功折罪他就既往不咎。
太子午來不及罵夏南一句狼子野心,就被捆著送到了陳靈公的麵前。
險死還生的陳靈公對公子午早已經徹底沒了父子之情。二話不說就讓人把他殺了。但他並不敢對夏南母子如何,除了對方背後未知的力量之外,還因為對方之前是司馬,手中掌握的兵馬比他的直係兵馬多多了。如果對方願意,可以直接把他趕下台的。他何必做那種坑自己的事情?
況且夏姬母子真的很是乖覺。對他異常恭敬不說,還送了他十個美人呢!個個都不比之前的桃妃差。於是陳靈公繼續自己醉生夢死的生活。
株林的司馬府,改成了夏府。夏姬常住夏府,而夏南則常住在東宮。但他每個月都會迴株林一趟。
然而這天,夏南卻把母親專門從株林請到了東宮。
“南兒,你一定要叫我來,所為何事?”夏姬一見到夏南就問道。
夏南不說話,而是遞給他了兩枚玉佩。一枚就是之前他送給羊舌肸的流雲百福玉佩,一枚印著一個“屈”字,是那種大家族的製式玉佩的款式。不用說,這後一枚肯定是屈巫的。
“這是怎麽迴事?”夏姬知道這兩枚玉佩的來曆,所以非常驚訝。難道此時陳國的朝局,與這兩人有關?
“母親請隨我來!”夏南沒有直接迴答夏姬的問題,而是把她帶到了自己的書房之中。
夏南的書房裏,赫然站著十餘個高矮不一、服裝各異的人。
“他們分別是屈家和羊舌家暗布在陳國的人,雖然職務不見得多高,但都在很關鍵的地方。是他們把這兩枚玉佩交給我的。還說以後都聽我們母子差遣。”
那十餘人對著夏姬和夏南齊齊跪下叩首道:“夫人、太子,以後我們就是你們的人了。我等願為夫人和太子效犬馬之勞!但有所差,必不敢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