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還沒亮,龍延行就將大家全都拉了起來,說是先帶我們去發電廠看看。
昨天晚上我就發現這地方有電力,當掛在驛站房頂的吊燈亮起來的時候,我還有點吃驚。
聽龍延行那意思,平日裏山門其實很少供電,隻不過這次來了這麽多人,長庚山不願意讓別人覺得自己窮,才特意將庫存的煤運到發電廠,讓電廠專門為驛站發電。
在我眼裏,這麽一個連丟了兩個饅頭都要喊打喊殺的山門,那得窮成什麽樣子了都,竟然還為了充臉麵特意開這麽一個發電廠,實在能算作打腫臉充胖子的典範了。
這座發電廠,簡直就是長庚山的一塊遮羞布啊,我就算再不堪,也不想去看這麽個玩意兒,可龍延行執意要帶我們去,他說,不管我想不想,發電廠是一定要看,因為那個廠房就位於山外山中部,想要摸清楚長庚山周邊的情況,必然要路過它。
既然這樣,早看不如晚看,免得心煩。
起初我以為,隻不過是一個用來給山門發電的小廠房,麵積應該不會太大。
可當龍延行帶著我們出了山穀,來到那個被稱作“山外山”的澗道中時,我著實被眼前的景象嚇了一跳。
好大一座廠房,占地麵積都快趕上渤海灣最大的發電廠大了,隻不過廠房外部看起來已十分老舊,加上廠內見不到活人。
鏽跡、灰塵、荒寂,給人一種類似於末日荒野的廢土氣息。
沒想到這樣一片秀木碧水的大山中,還有這樣的地方,乍看之下竟也別有一番韻味。
順帶一提,我之所以在抵達澗道之後才看到這座發電廠,是因為先前我們一直在地下甬道裏行進,直到龍延行打開甬道盡頭的石門,我才能看到外麵的情況。
而甬道的入口,則是山門中的一口老井,井上甚至還裝了轆轤,擺了一個半濕的木桶,全是一副還在使用的樣子。
但井下根本沒有水,井底連著暗道。
單是看到那口井就能猜出來,眼前這條澗道,原本該是長庚山秘密守護的一片秘境。
龍延行指著遠處的廠房對我說:“這個廠房是用一個老庫房改建的。”
老左蹙了蹙眉:“存什麽的庫房,體積這麽大?”
就聽龍延行說道:“聽說是拿來存甲胄和兵器的,有傳言承,鐵木真遠征西夏的時候,曾在長庚山設立過武庫。”
老左立即聽出了門道:“鐵木真打仗,大多以戰養戰,很少預備大量輜重,怎麽還需要這麽大的武庫?”
龍延行撓了撓頭:“啊?這樣啊。那我就……不知道了。”
不過老左很快又說道:“不過鐵木真在這裏建立武庫的說法,也未必沒有根據。寶慶三年,鐵木真恰恰就是在西夏去世,死後不收武庫的可能性很大。”
一般來說,遇到這種探討曆史的事兒,我一定不會摻和,畢竟懂得不多,腦子裏東西少,嘴上話多,就容易露醜。
可李淮山才不管這些,立即開口道:“你們說,成吉思汗的墓,不會就建在這裏吧,說不定發電廠下頭就是他的大墓!”
聽到李淮山的話,老左差點翻白眼:“鐵木真怎麽說也是生在草原,不會跑到這種地方來建墓,一來是不在草原入土,無法進長生天,二來這裏已經進了南宋的領地,在這裏建墓太危險。退一萬步來講,就算他不考慮這些,也不可能將自己的遺體交托給長庚山這麽一個吃裏扒外的門派。”
李淮山明顯有點不服氣:“萬一他……”
黃玉忠趕緊打斷:“沒有萬,對曆史的了解無非就是三國演義、水滸傳還有一些民間評書上的偽曆史,就別在這丟人現眼了啊。”
李淮山依舊嘴硬:“那評書小說雖然不是曆史,但也是以曆史為基礎創造出來的啊,你們可不能小看這些東西,這特麽都是藝術!”
他自顧自地嘴硬,卻沒人搭理他。
我們不懷疑小說和評書的藝術價值,但也正是因為藝術永遠比史實更容易口耳相傳,以至於李淮山隻記住了藝術創造的部分,卻常常忽略了這些藝術作品中蘊藏的史實,或者說,有時候他也分不清哪些是藝術創造,哪些是史實。
發電廠的廠區外圍有一條用青石板鋪成的小路,龍延行帶著我們走上小路,並順著這條路離開山澗,攀上了一座海拔隻有兩三百米的小山。
在這一帶,類似的小山頭還有很多,七條河脈將這些山切割開來,山與山之間都是一條條迸流不息的澗道,其中發電廠所在的澗道最為寬闊,用來安置廠區的山坡也更為平坦。
龍延行站在山峰邊緣,指著遠處的一座高峰吆喝起來:“杜爺打算把玉鐮放在那裏的獨崖觀裏。”
獨崖觀,嗯,這個名字倒是十分形象。
放眼那座山峰周圍,竟沒有一座像樣的山體,峰根前方是幾條橫向流動的河川以及大片濕潤的灘塗,山峰後則是一片低矮的小山,這些山中最高的一座,也隻到山峰的半腰而已,導致山峰本身就像是一根立在沃野之中的銳齒,獨木一支。
在峰頂上,隱約能看到一座道觀模樣的建築。
山峰上也沒有棧道懸梯,想要上去,隻能徒手攀爬崖壁,將玉鐮放在那裏,確實是比較安全的選擇。不過我還是打算在山上做幾個陣法,增強它的防禦能力。
這時龍延行轉過身來對我說:“你們老仉家的看家法器,叫檮牙來著吧?”
我點頭:“是啊。”
龍延行朝獨峰揚揚下巴:“那座山,就叫做檮山,據杜爺說,山體的形狀和檮牙很像。”
他這麽一說我才反應過來,沒錯,那座山峰的形狀,確實很像檮牙的牙刃,加上它又叫做檮山,讓我不得不懷疑,長庚山和仉家之間可能有什麽聯係。
要麽就是,檮杌的牙,確實就是這麽個樣子。
龍延行也沒多做解釋,帶著我們繼續在山外山逛遊。
檮山下的河道灘塗,組成了山外山中的另一個特殊景點,名為“芽穀”。
之所以叫這麽個名字,是因為但凡是長在那裏的植被,都長不大,永遠維持著幼芽的姿態,加上幾處灘塗的外圍被連山包圍,形成了一個不是穀地的穀地。
這是因為埋在灘塗下的屍骨吸走了沙土中的生氣,才導致植被無法正常生長。
龍延行說,在芽穀下方,埋著長庚山曆代門人的屍骨,這些屍以天地為塚,入地不入棺,不立墳頭,也不立墓碑。
我看了一下芽穀附近的炁場流動,發現這一帶雖有水流激蕩,但炁場並不流通,而且水中帶陰,導致灘塗上陰氣極重。
在這種地方埋屍,屍身是非常容易發生異變的。
老左當時也是大皺眉頭:“把修者的屍體葬在這裏,就不怕他們變成邪屍麽?”
龍延行說:“本來是有這種危險的,好在灘塗上的河道全都和脫骨池連同,那口山池也叫鎮邪池,池中聖水有化屍鎮邪的作用,一旦邪屍入池,連骨頭都能被溶解,故而得到了脫骨池這麽個名字。池中有守靈看護,咱們就不過去了,免得再起衝突。”
我多嘴問了句:“守靈是什麽東西?”
龍延行沉思片刻才迴應:“就是兩個介於厲鬼和兇神之間的特殊鬼物,聽說是被長庚山開山祖師降服,放到脫骨池守池的。長庚山門人都認為,脫骨池受到了祖師庇佑,池水擁有化凡為聖的特殊功效,如果他們的屍骨常年被這池中靈韻滋養,早晚有一天能夠以屍身得到道,成為屍仙。”
扯淡!
從灘塗上流過的水,絕不具備這樣的功效,但它確實壓住了灘周陰氣,想必也正是因為這口脫骨池的存在,才防止了長庚山門人的屍身異變,就算異變了,也無法正常起屍。
老左沉聲片刻,突地歎了口氣:“可惜了,這個長庚山,本來也算個修行聖地,脫骨池和檮山,都有顯聖之資,但長庚山的人並不知道怎麽樣才能開發出它們的潛力。”
龍延行點了點頭:“杜爺也是這麽說的。”
老左順勢問道:“你知道杜前輩去哪了嗎?”
龍延行先是搖頭,但隨即又說:“我猜,杜爺可能出山了,但他具體出去幹什麽,我也說不清,杜爺的心思,我可猜不透。”
老左蹙了蹙眉:“我和杜前輩也有過命的交情,倒不是懷疑他什麽,隻不過他這麽遮遮掩掩的,實在讓人心裏不痛快。”
龍延行倒不覺得有什麽不妥:“杜爺就是這個樣子,你們和他接觸多了就習慣了。對了,師叔祖。”
老左:“嗯?”
龍延行說道:“杜爺說了,讓咱們到了山外山之後,便宜行事即可,不用管長庚山的人怎麽看待咱們,如果老是顧及山門裏的人,什麽事兒都幹不成。”
老左將視線投向了我:“你有什麽打算?”
我從背包裏摸出鈀金羅盤:“趁著天色還早,把該做的布置都做了吧。”
昨天晚上我就發現這地方有電力,當掛在驛站房頂的吊燈亮起來的時候,我還有點吃驚。
聽龍延行那意思,平日裏山門其實很少供電,隻不過這次來了這麽多人,長庚山不願意讓別人覺得自己窮,才特意將庫存的煤運到發電廠,讓電廠專門為驛站發電。
在我眼裏,這麽一個連丟了兩個饅頭都要喊打喊殺的山門,那得窮成什麽樣子了都,竟然還為了充臉麵特意開這麽一個發電廠,實在能算作打腫臉充胖子的典範了。
這座發電廠,簡直就是長庚山的一塊遮羞布啊,我就算再不堪,也不想去看這麽個玩意兒,可龍延行執意要帶我們去,他說,不管我想不想,發電廠是一定要看,因為那個廠房就位於山外山中部,想要摸清楚長庚山周邊的情況,必然要路過它。
既然這樣,早看不如晚看,免得心煩。
起初我以為,隻不過是一個用來給山門發電的小廠房,麵積應該不會太大。
可當龍延行帶著我們出了山穀,來到那個被稱作“山外山”的澗道中時,我著實被眼前的景象嚇了一跳。
好大一座廠房,占地麵積都快趕上渤海灣最大的發電廠大了,隻不過廠房外部看起來已十分老舊,加上廠內見不到活人。
鏽跡、灰塵、荒寂,給人一種類似於末日荒野的廢土氣息。
沒想到這樣一片秀木碧水的大山中,還有這樣的地方,乍看之下竟也別有一番韻味。
順帶一提,我之所以在抵達澗道之後才看到這座發電廠,是因為先前我們一直在地下甬道裏行進,直到龍延行打開甬道盡頭的石門,我才能看到外麵的情況。
而甬道的入口,則是山門中的一口老井,井上甚至還裝了轆轤,擺了一個半濕的木桶,全是一副還在使用的樣子。
但井下根本沒有水,井底連著暗道。
單是看到那口井就能猜出來,眼前這條澗道,原本該是長庚山秘密守護的一片秘境。
龍延行指著遠處的廠房對我說:“這個廠房是用一個老庫房改建的。”
老左蹙了蹙眉:“存什麽的庫房,體積這麽大?”
就聽龍延行說道:“聽說是拿來存甲胄和兵器的,有傳言承,鐵木真遠征西夏的時候,曾在長庚山設立過武庫。”
老左立即聽出了門道:“鐵木真打仗,大多以戰養戰,很少預備大量輜重,怎麽還需要這麽大的武庫?”
龍延行撓了撓頭:“啊?這樣啊。那我就……不知道了。”
不過老左很快又說道:“不過鐵木真在這裏建立武庫的說法,也未必沒有根據。寶慶三年,鐵木真恰恰就是在西夏去世,死後不收武庫的可能性很大。”
一般來說,遇到這種探討曆史的事兒,我一定不會摻和,畢竟懂得不多,腦子裏東西少,嘴上話多,就容易露醜。
可李淮山才不管這些,立即開口道:“你們說,成吉思汗的墓,不會就建在這裏吧,說不定發電廠下頭就是他的大墓!”
聽到李淮山的話,老左差點翻白眼:“鐵木真怎麽說也是生在草原,不會跑到這種地方來建墓,一來是不在草原入土,無法進長生天,二來這裏已經進了南宋的領地,在這裏建墓太危險。退一萬步來講,就算他不考慮這些,也不可能將自己的遺體交托給長庚山這麽一個吃裏扒外的門派。”
李淮山明顯有點不服氣:“萬一他……”
黃玉忠趕緊打斷:“沒有萬,對曆史的了解無非就是三國演義、水滸傳還有一些民間評書上的偽曆史,就別在這丟人現眼了啊。”
李淮山依舊嘴硬:“那評書小說雖然不是曆史,但也是以曆史為基礎創造出來的啊,你們可不能小看這些東西,這特麽都是藝術!”
他自顧自地嘴硬,卻沒人搭理他。
我們不懷疑小說和評書的藝術價值,但也正是因為藝術永遠比史實更容易口耳相傳,以至於李淮山隻記住了藝術創造的部分,卻常常忽略了這些藝術作品中蘊藏的史實,或者說,有時候他也分不清哪些是藝術創造,哪些是史實。
發電廠的廠區外圍有一條用青石板鋪成的小路,龍延行帶著我們走上小路,並順著這條路離開山澗,攀上了一座海拔隻有兩三百米的小山。
在這一帶,類似的小山頭還有很多,七條河脈將這些山切割開來,山與山之間都是一條條迸流不息的澗道,其中發電廠所在的澗道最為寬闊,用來安置廠區的山坡也更為平坦。
龍延行站在山峰邊緣,指著遠處的一座高峰吆喝起來:“杜爺打算把玉鐮放在那裏的獨崖觀裏。”
獨崖觀,嗯,這個名字倒是十分形象。
放眼那座山峰周圍,竟沒有一座像樣的山體,峰根前方是幾條橫向流動的河川以及大片濕潤的灘塗,山峰後則是一片低矮的小山,這些山中最高的一座,也隻到山峰的半腰而已,導致山峰本身就像是一根立在沃野之中的銳齒,獨木一支。
在峰頂上,隱約能看到一座道觀模樣的建築。
山峰上也沒有棧道懸梯,想要上去,隻能徒手攀爬崖壁,將玉鐮放在那裏,確實是比較安全的選擇。不過我還是打算在山上做幾個陣法,增強它的防禦能力。
這時龍延行轉過身來對我說:“你們老仉家的看家法器,叫檮牙來著吧?”
我點頭:“是啊。”
龍延行朝獨峰揚揚下巴:“那座山,就叫做檮山,據杜爺說,山體的形狀和檮牙很像。”
他這麽一說我才反應過來,沒錯,那座山峰的形狀,確實很像檮牙的牙刃,加上它又叫做檮山,讓我不得不懷疑,長庚山和仉家之間可能有什麽聯係。
要麽就是,檮杌的牙,確實就是這麽個樣子。
龍延行也沒多做解釋,帶著我們繼續在山外山逛遊。
檮山下的河道灘塗,組成了山外山中的另一個特殊景點,名為“芽穀”。
之所以叫這麽個名字,是因為但凡是長在那裏的植被,都長不大,永遠維持著幼芽的姿態,加上幾處灘塗的外圍被連山包圍,形成了一個不是穀地的穀地。
這是因為埋在灘塗下的屍骨吸走了沙土中的生氣,才導致植被無法正常生長。
龍延行說,在芽穀下方,埋著長庚山曆代門人的屍骨,這些屍以天地為塚,入地不入棺,不立墳頭,也不立墓碑。
我看了一下芽穀附近的炁場流動,發現這一帶雖有水流激蕩,但炁場並不流通,而且水中帶陰,導致灘塗上陰氣極重。
在這種地方埋屍,屍身是非常容易發生異變的。
老左當時也是大皺眉頭:“把修者的屍體葬在這裏,就不怕他們變成邪屍麽?”
龍延行說:“本來是有這種危險的,好在灘塗上的河道全都和脫骨池連同,那口山池也叫鎮邪池,池中聖水有化屍鎮邪的作用,一旦邪屍入池,連骨頭都能被溶解,故而得到了脫骨池這麽個名字。池中有守靈看護,咱們就不過去了,免得再起衝突。”
我多嘴問了句:“守靈是什麽東西?”
龍延行沉思片刻才迴應:“就是兩個介於厲鬼和兇神之間的特殊鬼物,聽說是被長庚山開山祖師降服,放到脫骨池守池的。長庚山門人都認為,脫骨池受到了祖師庇佑,池水擁有化凡為聖的特殊功效,如果他們的屍骨常年被這池中靈韻滋養,早晚有一天能夠以屍身得到道,成為屍仙。”
扯淡!
從灘塗上流過的水,絕不具備這樣的功效,但它確實壓住了灘周陰氣,想必也正是因為這口脫骨池的存在,才防止了長庚山門人的屍身異變,就算異變了,也無法正常起屍。
老左沉聲片刻,突地歎了口氣:“可惜了,這個長庚山,本來也算個修行聖地,脫骨池和檮山,都有顯聖之資,但長庚山的人並不知道怎麽樣才能開發出它們的潛力。”
龍延行點了點頭:“杜爺也是這麽說的。”
老左順勢問道:“你知道杜前輩去哪了嗎?”
龍延行先是搖頭,但隨即又說:“我猜,杜爺可能出山了,但他具體出去幹什麽,我也說不清,杜爺的心思,我可猜不透。”
老左蹙了蹙眉:“我和杜前輩也有過命的交情,倒不是懷疑他什麽,隻不過他這麽遮遮掩掩的,實在讓人心裏不痛快。”
龍延行倒不覺得有什麽不妥:“杜爺就是這個樣子,你們和他接觸多了就習慣了。對了,師叔祖。”
老左:“嗯?”
龍延行說道:“杜爺說了,讓咱們到了山外山之後,便宜行事即可,不用管長庚山的人怎麽看待咱們,如果老是顧及山門裏的人,什麽事兒都幹不成。”
老左將視線投向了我:“你有什麽打算?”
我從背包裏摸出鈀金羅盤:“趁著天色還早,把該做的布置都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