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跑多遠就到了旋梯末端,那影子早就不知道跑哪去了,現在隻能聽到很遠的地方還響著急促的腳步聲,隻不過沒過多久,腳步聲也被磅礴的水聲徹底掩蓋。
我們三個都端著槍,不斷移動槍口,全神戒備地警戒著。
剛才出現的那道影子實在太邪性,就連西堂的古書上,也沒記載過這樣的東西。
青崖子問老溫:“你年輕的時候在湘西也待了那麽多年,應該見過類似的東西吧?”
老溫直搖頭:“別說見過了,聽都沒聽說過。”
“可能是幻象。”我隨口搭了一句,一邊移動視線,掃視著周圍的情景。
這地方應該是個配電室,到處都能看到大箱子似的儀器,離我不遠的地方還放著一張桌子,上麵零零散散地擺了些文件,日本人在四麵牆壁上都做了防潮措施,但沒什麽用,潮氣依然很重,桌子上的文件都被腐蝕得不成樣子了。
過了一陣子,那影子沒再出現,我們才稍稍鬆了心口,小心翼翼地離開樓梯口。
青崖子走到桌子前,試圖將一份文件拿起來,可這東西已經和鏽跡一起貼在桌麵上了,要是強行揭下來,很容易把本來就十分脆弱的紙給扯碎。青崖子無奈地皺一下眉,也不敢再移動那些文件,隻能輕輕將封皮掀開,看看裏頭的內容。
很多文件因為受潮,裏麵的字跡都化開了,隻有一小部分內容還能大體看清。
青崖子連著翻了幾本文件,才轉過頭來對我說:“日本人在這裏施工的時候,也見過那個影子,應該不是幻覺。”
老溫也湊過去看了看青崖子正翻開的一個本子,可惜上麵的文字他實在看不懂,隻能悶悶地撇一下嘴,說:“說不定日本人看到的也是幻象呢?”
“應該不是,”青崖子搖頭道:“他們曾設法抓到過那東西,文件上有記載。”
說話間,他又翻了一頁,就見新一頁紙上的文字幾乎全都被潮氣給化開了,什麽都看不清,隻是在這張紙的左下角能看到兩個模糊的漢字:毒蟲。
青崖子又試著翻了幾頁,後麵的字跡全都看不清了,一朵朵墨跡被潮氣化開以後,就跟一堆層層疊疊的花似的,放眼望去就是一灘黴斑形的灰黑。
“那東西……可能是某種蠱物。”青崖子猜測似地說了一句,隨後又搖搖頭,好像又在心裏將自己的推斷給推翻了。
我朝桌子上的文件揚了揚下巴,問青崖子:“日本人怎麽抓住那東西的?”
“很多內容看不清了,”青崖子皺著眉說:“好像用了炸藥,不知道具體是怎麽操作的。”
完了他又說,我們所處的這個石廳,就是水電站的中控室,包括石川英樹在內的九個科學家都在這裏工作,從其中一份文件的模糊字跡上來看,日本人進來的時候好像還準備了不少祭品,要供奉地底下的某個神靈。
目前能從文件中識別出來的信息也就這麽多,我感覺諸如此類的信息用處不大,就沒打算多研究,朝青崖子和老溫招招手,就帶著他們朝中控室西邊的鐵門摸了過去。
門板和門框已經徹底鏽成了一體,我試著用槍托將門板搗碎,門心裏夾了很厚的棉花和防潮用的沙子和石墨,這會兒全都順著門板上的破洞灑了出來。
青崖子湊到門前仔細看了看,說這是一道防爆門,如果日本人不是在門的另一側大規模使用過炸藥,就是為了防止另一邊的東西進來。
鐵造的門麵已經很脆了,可塞在裏麵棉花卻非常堅韌,我們花了好大力氣才將整扇門給拆下來。
日本人建造這麽一扇門,肯定不是為了防爆炸的,順著門框朝外麵看,對麵是個非常大的空間,麵積幾乎難以估計,要說這種地方是用炸藥炸出來的,打死我都不信。
站在門框前,就能看到遠處有個混凝土夯起來的小型水壩,奔流的地下水在壩口形成了一個落差很大的瀑布,那地方水勢非常猛,隻要一腳踏進去,幾乎沒有生還的可能。
水壩上立著五盞探照燈,其中三盞已經不冒光了,剩下的兩盞都朝著東北方向傾斜,兩條光束聚在一起,照亮了遠處碎石堆。
連接防爆門的狹長扶梯也是鐵打的,我試著踩了一腳,扶梯已經非常脆弱,沒等把腳掌踩實,就聽“哢嚓”一聲脆響,扶梯斷成兩截,直接跌落到了黑暗中。
我們隻能在門口砸了鋼釘,將一條登山索放下去,我讓青崖子和老溫在上麵守著,一個人順著鋼索下滑到地麵。
從門框到大溶洞的地底,也就是五六米的距離,我很快就踩實了地麵,立即轉動手電,朝周圍掃了掃光。
這地方也安了不少燈泡,估計是電線斷了,沒有一盞燈能亮,掃光的時候,還看到靠近身後石壁的地方堆積了不少零件,那些東西應該都是從飛機上拆卸下來的,偶爾能看到一些類似於機翼的大金屬板。
感覺沒什麽問題了,我才朝青崖子和老溫那邊打了打光,讓他們下來。
青崖子下來以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去看了看那堆零件,並告訴我和老溫,這些零件應該是日本人建造工事的時候沒用完的,他們有可能還想繼續挖掘,但不知道遇上了什麽阻力,沒能繼續深挖,運進來的零件最後也沒用上。
我突然想起來,之前找到的那本日記上曾說,日本人在挖掘的過程中遇到了一片非常堅實的岩層,正要青崖子說到這兒了,我就蹲下身子,試了試地麵的手感。
常年受潮,地上很光滑,一巴掌摸上去完全沒有顆粒感,說明這地方已經不存在沙土,地麵上應該就是大片大片的岩石。
之後老溫又試著在地上打鋼釘,連敲了幾下錘子,鋒利的釘錐也沒在地上鑿出孔來,隻崩碎了一點石殼,被崩碎的石片都很薄,跟刀片似的。
青崖子撿起一片石頭看了看,說一般的頁岩層沒有這麽硬,這地方的地質結構不正常。
我試著聞了聞石片上的味道,竟聞出了一股陳米和朱砂的混合味,斷定我們腳下的根本不是頁岩層,而是一種人為製造的混合石料,在《魯班書》裏,將這種特殊石料稱作“七金石”,顧名思義,這種石料就是用七種不同質地的銅礦混合石粉壓製而成的,一般還會在製作石料的過程中添加糯米漿和蝕金草液。
糯米漿是為了給石料增加韌性,防止它過脆。蝕金草液,是將幾種不同的腐蝕性草本植物壓汁、攪拌而成,《魯班書》裏說蝕金草液可以讓七金石的結構發生變化,讓石料的最終形態變得和普通頁岩相似。
這種石料本來是為了加固墓穴而研製出來的,可因為造價太高,即便是王公貴族也極少實用,再看看周圍這片石地,麵積難以靠雙眼才估測,日本人花了整整兩年才在上麵打穿一個口子,那還是在感應到了神跡,一個人能頂十個人用的情況下打穿的,七金石層的厚度可想而知。
要製造出這麽多七金石,怕是要耗費舉國之力啊。再者石料中還混入了朱砂,基本上可以斷定,這片巨大的石層,是為了擋住地底的某種邪物而特意建起來的。
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體量如此巨大的七金石,究竟是什麽人造出來的?
我腦子裏一直在想這些事兒,半天沒說話,老溫忍不住問我:“想什麽呢?”
有些事解釋起來太麻煩,我也懶得說,隻迴應了一句:“地底下肯定壓著厲害的邪物。”
這時青崖子正打著手電,探照到地下河附近的一個洞口,剛才我隻顧著探查周圍有沒有危險,竟沒留意到那地方還有個洞,炁海流沙的視野從那邊掃過,我也隻把那個洞口當成了普通的坑窪。
此時燈光打在洞緣上,才看出那個洞口的形狀非常規則,不可能是自然形成的,它應該就是日本人花費整整兩年打穿的那個地洞。
青崖子將手電轉過來,朝我和老溫這邊照了照,開口問我:“下去看看?”
我朝著壓在瀑布口的水壩瞥了一眼,說:“先去河對岸看看。”
水壩上的探照燈好像都朝著同一個方向,燈柱的交點是地上的一片碎石。我心裏琢磨,日本人應該不會為了一片沒用的石頭,將所有的燈光都集中過去,在那片碎石下麵,肯定埋著什麽。
水流湍急,要想抵達對岸,就必須從走水壩。
水壩旁邊立著一條鐵梯,可以直通壩頂,可這條梯子已經鏽的不成樣,我們隻能靠著登山工具,一邊在壩身上打釘子,一邊套著繩索往上爬。
日本人確實在這地方下了血本,這麽多年過去了,水壩幾乎堅實入初,壩頂上隻有兩三條很窄的裂痕。
也是上來以後我們才發現,每個探照燈旁邊都有用沙袋壘起來的槍壕,固定在裏麵的機槍鏽得厲害,所有的槍口都對著被光柱照亮的那片石頭堆。
(本章完)
我們三個都端著槍,不斷移動槍口,全神戒備地警戒著。
剛才出現的那道影子實在太邪性,就連西堂的古書上,也沒記載過這樣的東西。
青崖子問老溫:“你年輕的時候在湘西也待了那麽多年,應該見過類似的東西吧?”
老溫直搖頭:“別說見過了,聽都沒聽說過。”
“可能是幻象。”我隨口搭了一句,一邊移動視線,掃視著周圍的情景。
這地方應該是個配電室,到處都能看到大箱子似的儀器,離我不遠的地方還放著一張桌子,上麵零零散散地擺了些文件,日本人在四麵牆壁上都做了防潮措施,但沒什麽用,潮氣依然很重,桌子上的文件都被腐蝕得不成樣子了。
過了一陣子,那影子沒再出現,我們才稍稍鬆了心口,小心翼翼地離開樓梯口。
青崖子走到桌子前,試圖將一份文件拿起來,可這東西已經和鏽跡一起貼在桌麵上了,要是強行揭下來,很容易把本來就十分脆弱的紙給扯碎。青崖子無奈地皺一下眉,也不敢再移動那些文件,隻能輕輕將封皮掀開,看看裏頭的內容。
很多文件因為受潮,裏麵的字跡都化開了,隻有一小部分內容還能大體看清。
青崖子連著翻了幾本文件,才轉過頭來對我說:“日本人在這裏施工的時候,也見過那個影子,應該不是幻覺。”
老溫也湊過去看了看青崖子正翻開的一個本子,可惜上麵的文字他實在看不懂,隻能悶悶地撇一下嘴,說:“說不定日本人看到的也是幻象呢?”
“應該不是,”青崖子搖頭道:“他們曾設法抓到過那東西,文件上有記載。”
說話間,他又翻了一頁,就見新一頁紙上的文字幾乎全都被潮氣給化開了,什麽都看不清,隻是在這張紙的左下角能看到兩個模糊的漢字:毒蟲。
青崖子又試著翻了幾頁,後麵的字跡全都看不清了,一朵朵墨跡被潮氣化開以後,就跟一堆層層疊疊的花似的,放眼望去就是一灘黴斑形的灰黑。
“那東西……可能是某種蠱物。”青崖子猜測似地說了一句,隨後又搖搖頭,好像又在心裏將自己的推斷給推翻了。
我朝桌子上的文件揚了揚下巴,問青崖子:“日本人怎麽抓住那東西的?”
“很多內容看不清了,”青崖子皺著眉說:“好像用了炸藥,不知道具體是怎麽操作的。”
完了他又說,我們所處的這個石廳,就是水電站的中控室,包括石川英樹在內的九個科學家都在這裏工作,從其中一份文件的模糊字跡上來看,日本人進來的時候好像還準備了不少祭品,要供奉地底下的某個神靈。
目前能從文件中識別出來的信息也就這麽多,我感覺諸如此類的信息用處不大,就沒打算多研究,朝青崖子和老溫招招手,就帶著他們朝中控室西邊的鐵門摸了過去。
門板和門框已經徹底鏽成了一體,我試著用槍托將門板搗碎,門心裏夾了很厚的棉花和防潮用的沙子和石墨,這會兒全都順著門板上的破洞灑了出來。
青崖子湊到門前仔細看了看,說這是一道防爆門,如果日本人不是在門的另一側大規模使用過炸藥,就是為了防止另一邊的東西進來。
鐵造的門麵已經很脆了,可塞在裏麵棉花卻非常堅韌,我們花了好大力氣才將整扇門給拆下來。
日本人建造這麽一扇門,肯定不是為了防爆炸的,順著門框朝外麵看,對麵是個非常大的空間,麵積幾乎難以估計,要說這種地方是用炸藥炸出來的,打死我都不信。
站在門框前,就能看到遠處有個混凝土夯起來的小型水壩,奔流的地下水在壩口形成了一個落差很大的瀑布,那地方水勢非常猛,隻要一腳踏進去,幾乎沒有生還的可能。
水壩上立著五盞探照燈,其中三盞已經不冒光了,剩下的兩盞都朝著東北方向傾斜,兩條光束聚在一起,照亮了遠處碎石堆。
連接防爆門的狹長扶梯也是鐵打的,我試著踩了一腳,扶梯已經非常脆弱,沒等把腳掌踩實,就聽“哢嚓”一聲脆響,扶梯斷成兩截,直接跌落到了黑暗中。
我們隻能在門口砸了鋼釘,將一條登山索放下去,我讓青崖子和老溫在上麵守著,一個人順著鋼索下滑到地麵。
從門框到大溶洞的地底,也就是五六米的距離,我很快就踩實了地麵,立即轉動手電,朝周圍掃了掃光。
這地方也安了不少燈泡,估計是電線斷了,沒有一盞燈能亮,掃光的時候,還看到靠近身後石壁的地方堆積了不少零件,那些東西應該都是從飛機上拆卸下來的,偶爾能看到一些類似於機翼的大金屬板。
感覺沒什麽問題了,我才朝青崖子和老溫那邊打了打光,讓他們下來。
青崖子下來以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去看了看那堆零件,並告訴我和老溫,這些零件應該是日本人建造工事的時候沒用完的,他們有可能還想繼續挖掘,但不知道遇上了什麽阻力,沒能繼續深挖,運進來的零件最後也沒用上。
我突然想起來,之前找到的那本日記上曾說,日本人在挖掘的過程中遇到了一片非常堅實的岩層,正要青崖子說到這兒了,我就蹲下身子,試了試地麵的手感。
常年受潮,地上很光滑,一巴掌摸上去完全沒有顆粒感,說明這地方已經不存在沙土,地麵上應該就是大片大片的岩石。
之後老溫又試著在地上打鋼釘,連敲了幾下錘子,鋒利的釘錐也沒在地上鑿出孔來,隻崩碎了一點石殼,被崩碎的石片都很薄,跟刀片似的。
青崖子撿起一片石頭看了看,說一般的頁岩層沒有這麽硬,這地方的地質結構不正常。
我試著聞了聞石片上的味道,竟聞出了一股陳米和朱砂的混合味,斷定我們腳下的根本不是頁岩層,而是一種人為製造的混合石料,在《魯班書》裏,將這種特殊石料稱作“七金石”,顧名思義,這種石料就是用七種不同質地的銅礦混合石粉壓製而成的,一般還會在製作石料的過程中添加糯米漿和蝕金草液。
糯米漿是為了給石料增加韌性,防止它過脆。蝕金草液,是將幾種不同的腐蝕性草本植物壓汁、攪拌而成,《魯班書》裏說蝕金草液可以讓七金石的結構發生變化,讓石料的最終形態變得和普通頁岩相似。
這種石料本來是為了加固墓穴而研製出來的,可因為造價太高,即便是王公貴族也極少實用,再看看周圍這片石地,麵積難以靠雙眼才估測,日本人花了整整兩年才在上麵打穿一個口子,那還是在感應到了神跡,一個人能頂十個人用的情況下打穿的,七金石層的厚度可想而知。
要製造出這麽多七金石,怕是要耗費舉國之力啊。再者石料中還混入了朱砂,基本上可以斷定,這片巨大的石層,是為了擋住地底的某種邪物而特意建起來的。
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體量如此巨大的七金石,究竟是什麽人造出來的?
我腦子裏一直在想這些事兒,半天沒說話,老溫忍不住問我:“想什麽呢?”
有些事解釋起來太麻煩,我也懶得說,隻迴應了一句:“地底下肯定壓著厲害的邪物。”
這時青崖子正打著手電,探照到地下河附近的一個洞口,剛才我隻顧著探查周圍有沒有危險,竟沒留意到那地方還有個洞,炁海流沙的視野從那邊掃過,我也隻把那個洞口當成了普通的坑窪。
此時燈光打在洞緣上,才看出那個洞口的形狀非常規則,不可能是自然形成的,它應該就是日本人花費整整兩年打穿的那個地洞。
青崖子將手電轉過來,朝我和老溫這邊照了照,開口問我:“下去看看?”
我朝著壓在瀑布口的水壩瞥了一眼,說:“先去河對岸看看。”
水壩上的探照燈好像都朝著同一個方向,燈柱的交點是地上的一片碎石。我心裏琢磨,日本人應該不會為了一片沒用的石頭,將所有的燈光都集中過去,在那片碎石下麵,肯定埋著什麽。
水流湍急,要想抵達對岸,就必須從走水壩。
水壩旁邊立著一條鐵梯,可以直通壩頂,可這條梯子已經鏽的不成樣,我們隻能靠著登山工具,一邊在壩身上打釘子,一邊套著繩索往上爬。
日本人確實在這地方下了血本,這麽多年過去了,水壩幾乎堅實入初,壩頂上隻有兩三條很窄的裂痕。
也是上來以後我們才發現,每個探照燈旁邊都有用沙袋壘起來的槍壕,固定在裏麵的機槍鏽得厲害,所有的槍口都對著被光柱照亮的那片石頭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