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種非常僵硬的感覺,就是你明明覺得自己有足夠的力氣走完剩下的路,也很自信地認為即便小腿灌了鉛,也能順利地邁出步子,可當你真的做出行動的時候,事情又變得異常艱難。
就好像自己被某種力量束縛著,幾乎要僵在原地。
我還記得吳林剛才讓我憋住一口氣向前走,於是深吸一口氣,將它壓進肺裏,然後就沉著這口氣,繼續用力邁出腳步。
說來也是奇了,當我不再像平時那樣正常唿吸,腿腳也變得輕盈了一點。
盡管還是有一點點吃力,但我已經能抬起腳掌,邁出那最為艱難的一步。
隻有第一步格外吃力,隨著邁出的步子越多,我的感覺就越輕鬆,明明憋著氣不唿吸,我卻也絲毫不覺得氣悶。
我就這麽抓著鐵鏈,用最快的速度向前走著,每當我快要走到那一對對銅鈴前的時候,它們就像是要刻意避開我的似的,會在下一個瞬間突然消失,而剩餘的叮當卻依然在風力的鼓動下發出密集而刺耳的銳響。
我前進的距離越長,消失的攝魂鈴就越多,漸漸地,我能明顯感覺到周圍的噪音小了很多,而與此同時,霧氣中的光芒照在風橋表麵,反射出十分怪異的光澤。
鈴聲很大的時候,風橋是完全不反光得,現在鈴聲微弱了,風橋表麵則反射出了一層淡淡得紅色,那顏色看起來很通透,就像是用清水過度稀釋的紅油漆。
要知道光霧本身是淡綠色的,地麵上無論如何也不該反射出紅色的光澤。
這地方果然完全超乎了我的想象,我解釋不了風橋上的反光,索性不再想它,就是抓著鐵鏈,悶頭向前走。
一公裏、兩公裏……五公裏……最後我已經無法計算風橋到底有多長,隻知道自己已經走了很長一段時間。
風聲依舊,鈴聲不再,而我依然沉著一口氣,從頭到尾沒有唿吸。
有那麽一瞬間,我感覺自己的腦袋裏好像突然紮進了一根刺,猛烈地疼了一下,等這陣疼痛在極短的時間內退去,我的胸口就開始發緊了——現在我終於感受到了窒息感。
又走了幾步,我終究還是沒忍住,立即敞開鼻孔,吸了一大口空氣。
氣息入肺,大腦也跟著鬆弛了一下,緊接著我眼前的景象也出現了變化。
吳林又出現在了我前麵,此時他正打著手電,在前方來迴掃著光,我們還在風橋上,在光束照亮的區域中,浮現出一條很長的鐵鏈,但鐵鏈上的攝魂鈴卻全部消失了。
和攝魂鈴一起消失的,還有那陣散發著淡綠色光芒的霧氣,已經掠過橋身的風。
所有的變化被壓縮在一起,讓我有一種恍然如夢的感覺。
我揉了揉眼睛,問吳林:“咱們出來了?”
吳林頭也不迴地說道:“五分鍾前就離開中繼線了,當時我看你還處於半失神的狀態,就沒叫醒了。到了,就是這。”
說話間,他晃動手電,將光束打向了斜上方三米左右的位置。
這時候我才發現,此時我們已經走到了風橋盡頭,前方五米開外的地方就是一麵左右望不到頭尾的巨大石壁,鐵鏈的末端也固定在石壁上。
而在手電光束直接照亮的地方,則是一座粗略估計有兩米多高的石門,那扇門就這麽鑲嵌在三米高的石壁上,由於兩者的粗糙程度幾乎完全一樣,要不是吳林直接將光線打在上麵,就憑我這眼神,估計根本無法發現它。
吳林轉過頭來,一邊讓手電的光點在石門上晃了晃,一邊問我:“你能打開它吧?”
我仔細看了看,發現兩道門板之間的縫隙大概有一厘米左右,當下也不廢話,立即撒開陽線,抖腕一甩。
噌——
八卦錢在空中劃過一道長弧的同時,也引起了一陣稍顯尖銳的破空之音。
由於先前一直死死抓著鐵鏈,手腕有點僵硬,所以在甩出八卦錢的時候沒能控製好力道,它飛得太快,而且沒有對準石門上的縫隙。
眼看八卦錢就要偏離目標,我趕緊晃動手腕,接著陽線重新調整了它的走向。
這一下,八卦錢找準了位置,豎直地飛入了門縫,隨後我又擰動手腕,讓八卦錢在穿越門縫的瞬間橫了過來,同時用力一拉,錢幣先是卡在門板上,隨後門板就順著我的拉扯力被擴寬到了半尺左右。
我這邊抖腕收迴陽線和八卦錢,吳林就在一旁咂舌:“嘖嘖,這一手功夫,真漂亮。”
我望著石門間剛剛被拓寬的縫隙,不由地皺了一下眉頭,僅僅是半尺而已,別說是我和吳林了,就是仉亞男那樣的身材也鑽不進去。
就在這時,吳林突然鬆開鐵鏈,快步衝到石壁前,縱身一躍,再加幾個踏步,就沿著筆直的石壁上躥了兩米多的距離。
手電光打在石門上的時候,反射出了略顯油膩的光澤,單憑這一點我就能確定石門上濕滑無比,可吳林竟然單手抓著一側門板,就將自己固定在了半空中。
當時我就想,除非他的手指能抓穿石頭,不然根本不可能做出這樣的動作。
但我沒有看到石頭打造的門板上落下碎石,卻聞到一股淡淡的血腥味。
吳林就這麽一手抓著門板,雙腳則踩在石壁上,用力一蹬,厚重石門受到反作用力,頓時被他敞到了足足一米多寬。
“過來接我一下。”他吊在半空,側著頭朝我喊了一嗓子。
我立即抓著鐵鏈上前,快走到石門下方的時候,吳林就在半空中蕩了一下身子,朝我這邊落了過來,我看準時機,伸手將他拉到風橋上來。
吳林站在我跟前的時候,我點亮了手電,照了照他的手,他卻趕緊剛才抓門的那隻手放進了口袋裏。
雖然他藏得快,但我還是隱約看到,他的五個手指尖上都有傷口。
這家夥確實抓破了門板,不過他的血肉沒有穿透石頭的力量,是他指尖上的骨頭穿透的肉,硬生生地釘在了石門上。
吳林朝著敞開的門縫揚揚頭:“走。”
說完,他又是一個箭步躥上石壁,直接鑽進了門縫中,我一直等他的雙腳離開石壁,才縱身跟了進去。
石門中通著一個四四方方的墓道,其高度和寬度差不多都有六七米,墓道的地麵是用掌心轉鋪成的,天頂則是用大塊方磚搭成了一個稍微帶著點弧度的拱形。
所謂掌心轉,就是一種麵積和巴掌心差不多大的四棱青磚,由於這種磚太小,不容易燒製,加上鋪合的時候由於工程量太大,很難保證所有磚塊都能整齊劃一,所以在古代墓穴中,像這樣的地磚結構十分罕見。
而天頂,其實就是墓室或者墓道的天花板,在古人的思想中,一個墓穴就相當於一個小世界,底為地,頂為天,墓室和墓道的頂部就叫做天頂。
說起來,這兩個字都是我在老仉家的典籍上看到的,而古代墓穴裏的門道,卻遠不止這麽簡單。
我為什麽一口咬定這是一條墓道?因為一進石門,我就能感應到一股很重的陳腐氣息和濃濃的屍氣。
仉家的典籍上說:“凡腐、屍兩氣兼而合者,必藏陵寢。”,意思就是隻要陳腐氣息和屍氣同時出現,這地方一定是個墓穴。
而對於陳腐氣息和屍氣混雜在一起產生的那股味道,在一本名為《奇墓誌》的書上也有記載,那本書的作者是民國年間的一個算命先生,他寫出來的東西,字裏行間都帶著一種介於古文和白話文之間的不倫不類,讀起來讓人十分尷尬。
書上是這麽說的:“陳腐、屍氣,混雜成為一體而論時,其味似如陳年老使,餘味三日不絕。”,其中陳年老使的“使”是通假字,至於它通誰,還請各位自行想象。
隻不過我到現在也不明白,那位算命先生為什麽要寫下“餘味三日不絕”這幾個字,難道他從墓地上來以後,曾抱著嚴謹的科學態度,專門從老城牆的牆根裏弄了一塊“陳年老使”……用自己的味蕾親自做了一下試驗?
不管怎麽說吧,他的描述還算是比較貼切的,這種古墓裏四處飄揚的味道,還真有點像那個味。
我拿手電在周圍打著光,腦子裏就不斷浮現出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這時吳林突然在一旁問我:“你真的是陰差?”
我轉過頭看著他,衝他點了點頭:“是啊。”
吳林微微皺了一下眉頭:“那你就從來沒聽說過四重空間的事嗎?”
我不解:“為什麽這麽說?你嘴裏那個四重空間,和地府也有關係嗎?”
“也可以這麽說……”吳林一邊沉思著,一邊將音調拖得很長,過了片刻,他似乎想通了什麽,又讓語速變得正常起來:“據上一個幸存者說,所有的破碎空間,都曾是地府的一部分。”
“上一個幸存者?”
“啊,那家夥是百年前的人,我要是沒記錯,他好像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地質學家兼物理學家。說起來,如果不是他,我也不會繼承幸存者的資格,包括和四重空間有關的所有理論,也是他告訴我的。”
(本章完)
就好像自己被某種力量束縛著,幾乎要僵在原地。
我還記得吳林剛才讓我憋住一口氣向前走,於是深吸一口氣,將它壓進肺裏,然後就沉著這口氣,繼續用力邁出腳步。
說來也是奇了,當我不再像平時那樣正常唿吸,腿腳也變得輕盈了一點。
盡管還是有一點點吃力,但我已經能抬起腳掌,邁出那最為艱難的一步。
隻有第一步格外吃力,隨著邁出的步子越多,我的感覺就越輕鬆,明明憋著氣不唿吸,我卻也絲毫不覺得氣悶。
我就這麽抓著鐵鏈,用最快的速度向前走著,每當我快要走到那一對對銅鈴前的時候,它們就像是要刻意避開我的似的,會在下一個瞬間突然消失,而剩餘的叮當卻依然在風力的鼓動下發出密集而刺耳的銳響。
我前進的距離越長,消失的攝魂鈴就越多,漸漸地,我能明顯感覺到周圍的噪音小了很多,而與此同時,霧氣中的光芒照在風橋表麵,反射出十分怪異的光澤。
鈴聲很大的時候,風橋是完全不反光得,現在鈴聲微弱了,風橋表麵則反射出了一層淡淡得紅色,那顏色看起來很通透,就像是用清水過度稀釋的紅油漆。
要知道光霧本身是淡綠色的,地麵上無論如何也不該反射出紅色的光澤。
這地方果然完全超乎了我的想象,我解釋不了風橋上的反光,索性不再想它,就是抓著鐵鏈,悶頭向前走。
一公裏、兩公裏……五公裏……最後我已經無法計算風橋到底有多長,隻知道自己已經走了很長一段時間。
風聲依舊,鈴聲不再,而我依然沉著一口氣,從頭到尾沒有唿吸。
有那麽一瞬間,我感覺自己的腦袋裏好像突然紮進了一根刺,猛烈地疼了一下,等這陣疼痛在極短的時間內退去,我的胸口就開始發緊了——現在我終於感受到了窒息感。
又走了幾步,我終究還是沒忍住,立即敞開鼻孔,吸了一大口空氣。
氣息入肺,大腦也跟著鬆弛了一下,緊接著我眼前的景象也出現了變化。
吳林又出現在了我前麵,此時他正打著手電,在前方來迴掃著光,我們還在風橋上,在光束照亮的區域中,浮現出一條很長的鐵鏈,但鐵鏈上的攝魂鈴卻全部消失了。
和攝魂鈴一起消失的,還有那陣散發著淡綠色光芒的霧氣,已經掠過橋身的風。
所有的變化被壓縮在一起,讓我有一種恍然如夢的感覺。
我揉了揉眼睛,問吳林:“咱們出來了?”
吳林頭也不迴地說道:“五分鍾前就離開中繼線了,當時我看你還處於半失神的狀態,就沒叫醒了。到了,就是這。”
說話間,他晃動手電,將光束打向了斜上方三米左右的位置。
這時候我才發現,此時我們已經走到了風橋盡頭,前方五米開外的地方就是一麵左右望不到頭尾的巨大石壁,鐵鏈的末端也固定在石壁上。
而在手電光束直接照亮的地方,則是一座粗略估計有兩米多高的石門,那扇門就這麽鑲嵌在三米高的石壁上,由於兩者的粗糙程度幾乎完全一樣,要不是吳林直接將光線打在上麵,就憑我這眼神,估計根本無法發現它。
吳林轉過頭來,一邊讓手電的光點在石門上晃了晃,一邊問我:“你能打開它吧?”
我仔細看了看,發現兩道門板之間的縫隙大概有一厘米左右,當下也不廢話,立即撒開陽線,抖腕一甩。
噌——
八卦錢在空中劃過一道長弧的同時,也引起了一陣稍顯尖銳的破空之音。
由於先前一直死死抓著鐵鏈,手腕有點僵硬,所以在甩出八卦錢的時候沒能控製好力道,它飛得太快,而且沒有對準石門上的縫隙。
眼看八卦錢就要偏離目標,我趕緊晃動手腕,接著陽線重新調整了它的走向。
這一下,八卦錢找準了位置,豎直地飛入了門縫,隨後我又擰動手腕,讓八卦錢在穿越門縫的瞬間橫了過來,同時用力一拉,錢幣先是卡在門板上,隨後門板就順著我的拉扯力被擴寬到了半尺左右。
我這邊抖腕收迴陽線和八卦錢,吳林就在一旁咂舌:“嘖嘖,這一手功夫,真漂亮。”
我望著石門間剛剛被拓寬的縫隙,不由地皺了一下眉頭,僅僅是半尺而已,別說是我和吳林了,就是仉亞男那樣的身材也鑽不進去。
就在這時,吳林突然鬆開鐵鏈,快步衝到石壁前,縱身一躍,再加幾個踏步,就沿著筆直的石壁上躥了兩米多的距離。
手電光打在石門上的時候,反射出了略顯油膩的光澤,單憑這一點我就能確定石門上濕滑無比,可吳林竟然單手抓著一側門板,就將自己固定在了半空中。
當時我就想,除非他的手指能抓穿石頭,不然根本不可能做出這樣的動作。
但我沒有看到石頭打造的門板上落下碎石,卻聞到一股淡淡的血腥味。
吳林就這麽一手抓著門板,雙腳則踩在石壁上,用力一蹬,厚重石門受到反作用力,頓時被他敞到了足足一米多寬。
“過來接我一下。”他吊在半空,側著頭朝我喊了一嗓子。
我立即抓著鐵鏈上前,快走到石門下方的時候,吳林就在半空中蕩了一下身子,朝我這邊落了過來,我看準時機,伸手將他拉到風橋上來。
吳林站在我跟前的時候,我點亮了手電,照了照他的手,他卻趕緊剛才抓門的那隻手放進了口袋裏。
雖然他藏得快,但我還是隱約看到,他的五個手指尖上都有傷口。
這家夥確實抓破了門板,不過他的血肉沒有穿透石頭的力量,是他指尖上的骨頭穿透的肉,硬生生地釘在了石門上。
吳林朝著敞開的門縫揚揚頭:“走。”
說完,他又是一個箭步躥上石壁,直接鑽進了門縫中,我一直等他的雙腳離開石壁,才縱身跟了進去。
石門中通著一個四四方方的墓道,其高度和寬度差不多都有六七米,墓道的地麵是用掌心轉鋪成的,天頂則是用大塊方磚搭成了一個稍微帶著點弧度的拱形。
所謂掌心轉,就是一種麵積和巴掌心差不多大的四棱青磚,由於這種磚太小,不容易燒製,加上鋪合的時候由於工程量太大,很難保證所有磚塊都能整齊劃一,所以在古代墓穴中,像這樣的地磚結構十分罕見。
而天頂,其實就是墓室或者墓道的天花板,在古人的思想中,一個墓穴就相當於一個小世界,底為地,頂為天,墓室和墓道的頂部就叫做天頂。
說起來,這兩個字都是我在老仉家的典籍上看到的,而古代墓穴裏的門道,卻遠不止這麽簡單。
我為什麽一口咬定這是一條墓道?因為一進石門,我就能感應到一股很重的陳腐氣息和濃濃的屍氣。
仉家的典籍上說:“凡腐、屍兩氣兼而合者,必藏陵寢。”,意思就是隻要陳腐氣息和屍氣同時出現,這地方一定是個墓穴。
而對於陳腐氣息和屍氣混雜在一起產生的那股味道,在一本名為《奇墓誌》的書上也有記載,那本書的作者是民國年間的一個算命先生,他寫出來的東西,字裏行間都帶著一種介於古文和白話文之間的不倫不類,讀起來讓人十分尷尬。
書上是這麽說的:“陳腐、屍氣,混雜成為一體而論時,其味似如陳年老使,餘味三日不絕。”,其中陳年老使的“使”是通假字,至於它通誰,還請各位自行想象。
隻不過我到現在也不明白,那位算命先生為什麽要寫下“餘味三日不絕”這幾個字,難道他從墓地上來以後,曾抱著嚴謹的科學態度,專門從老城牆的牆根裏弄了一塊“陳年老使”……用自己的味蕾親自做了一下試驗?
不管怎麽說吧,他的描述還算是比較貼切的,這種古墓裏四處飄揚的味道,還真有點像那個味。
我拿手電在周圍打著光,腦子裏就不斷浮現出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這時吳林突然在一旁問我:“你真的是陰差?”
我轉過頭看著他,衝他點了點頭:“是啊。”
吳林微微皺了一下眉頭:“那你就從來沒聽說過四重空間的事嗎?”
我不解:“為什麽這麽說?你嘴裏那個四重空間,和地府也有關係嗎?”
“也可以這麽說……”吳林一邊沉思著,一邊將音調拖得很長,過了片刻,他似乎想通了什麽,又讓語速變得正常起來:“據上一個幸存者說,所有的破碎空間,都曾是地府的一部分。”
“上一個幸存者?”
“啊,那家夥是百年前的人,我要是沒記錯,他好像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地質學家兼物理學家。說起來,如果不是他,我也不會繼承幸存者的資格,包括和四重空間有關的所有理論,也是他告訴我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