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柳喃喃著說出了燕王喜的心聲:“天下大勢變化的竟如此之快?!”


    燕王喜和不少燕軍將領都下意識的頷首附和。


    他們很難想象,栗恪所說的這一切竟然都發生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之內!


    接連不斷又一件比一件更重大的消息衝擊的燕國君臣們憤怒的情緒都不連貫了!


    足足十餘息後,燕安才終於找迴語言能力,打破了這詭異的沉默。


    “雖然天下大勢陡變,但好在與我大燕並無甚幹係。”


    燕安頗有些慶幸的說:“雖然齊王無膽、代王無恥,但代王未曾令代武安君在奪取齊軍之後便立刻轉攻我軍。”


    “反倒是被仇恨衝昏了頭腦,選擇引兵攻秦,更是主動撕毀了與我大燕之盟。”


    “如此一來,我大燕已無須再助代攻秦,秦國之矛頭亦必會直指代軍!”


    “我大燕當可坐視鷸蚌相爭而收漁翁之利也!”


    “於我大燕而言,這反倒是一件喜事啊!”


    聽著燕安的話,一眾燕將也都迴過神來。


    對啊!


    如此一來,天下局勢不就又恢複到燕國最期待的劇本了嗎?


    代國拉著齊軍將士去和秦國拚死血戰,最終兩敗俱傷,而戰敗的那一方更是會無比虛弱。


    始終保存實力的燕國便可突然發兵,猛攻戰敗方那條瘸腿,輕取勝利!


    雖然燕國每一次踹戰敗方的那條瘸腿的結果都是自己摔個踉蹌。


    但,這已是最有利於燕國的局麵,而且沒準此戰燕國就能勝呢!


    一眾燕將齊齊拱手而唿:“末將為大王賀!”


    然而燕王喜卻沒有群臣這般樂觀,反倒是眉頭微皺道:“寡人坦言,即便我大燕銳士悍勇、大燕臣民上下一心,但依舊與秦國有著較大的差距。”


    “秦、燕、代三國孰強孰弱,代王不會不知。”


    “此次燕、代、齊三國合盟,便是因秦國過於強大,燕、代、齊三國必須拚盡一切遏製秦國擴張之勢,為三國留存生路。”


    “今代國遭逢地龍翻身,國中糧草必定不豐。”


    “齊國已請降,不可能再為代國提供糧草。”


    “既然代國有心攻秦,為何又要選擇撕毀燕、代之盟,不告我軍而私攜齊軍繼續攻秦?”


    “代王果真隻是為與寡人爭奪齊國兵馬,故而背棄盟約、失我燕軍臂助、無我大燕借糧乎?”


    燕王喜越尋思越覺得邏輯亂亂的。


    代王因地龍翻身於代所以選擇賭上一切猛攻秦,然後呢?


    我大燕又沒攔著你!!!


    寡人非但親自率領燕軍前來臂助,還有可能借出糧草以維持大軍運轉。


    寡人礙著你代軍什麽事了,非要不告而別、撕毀盟約自去攻秦?


    難道僅僅隻是因為擔心寡人與代國爭奪那六十萬齊軍嗎?!


    額……是,寡人承認寡人對那六十萬齊軍非常心動。


    但再怎麽心動,寡人巧取豪奪那六十萬齊軍也是戰後的事了,此戰過後這六十萬齊軍還能剩下多少都是個未知數呢,他們歸屬於哪國真的重要嗎?


    額……是,寡人承認寡人可能等不到戰後才去遊說那六十萬齊軍,也可能拉上六十萬齊軍就跑,並立刻與秦國簽署停戰協議,帶著這六十萬青壯好生休養生息以求他日再戰……


    嗯~~~邏輯突然就通順了呢!


    燕王喜酸溜溜的歎道:“六十萬大軍!”


    “那可是六十萬大軍啊!”


    “得此大軍,確實是會令人平添底氣,更生傲慢!”


    “若是寡人能再握六十萬大軍,寡人亦敢轉攻秦國!”


    酸!


    一想到代王白得了六十萬大軍,燕王喜都快被酸死了!


    栗恪又陪著小心道:“大王,代武安君固然意欲盡取齊軍,卻多有齊軍不願歸代。”


    “臣迴返途中便遇到了多股私逃之齊軍,收攏齊軍兵馬四萬三千餘。”


    “據臣估算,此次代國最多亦僅能收攏五十萬齊軍,且隨著代軍行進、征戰的進度,定還會有大量齊軍逃亡。”


    “最終可聽從代王號令之齊卒,或在四十萬上下。”


    燕王喜聞言,雙眼猛的一亮道:“愛卿引四萬三千餘齊軍而迴?!”


    “難怪寡人觀遠處有齊軍旗幟!”


    “愛卿,著實是我大燕之肱骨也!”


    這四萬三千餘將士雖然依舊無法彌補燕國於此戰的損失,卻能將燕國於此戰的折損降低至可接受範圍之內。


    更重要的是,這可是白得的青壯!


    燕王喜萬萬沒想到,栗恪竟然能做到非但自己逃迴燕國,還給燕國帶迴了如此大禮!


    栗恪趕忙拱手:“臣慚愧,不敢當大王此讚!”


    燕王喜朗聲大笑道:“愛卿何愧之有?”


    “愛卿……”


    燕王喜剛想勉勵幾句,又突然有些緊張的發問:“愛卿可還有其他要事上稟?”


    栗恪搖頭道:“臣所知,僅隻如此。”


    燕王喜鬆了口氣,繼續朗聲大笑道:“愛卿於國有功,寡人必當重賞!”


    栗恪趕忙一臉感激的拱手再禮:“臣,拜謝大王!”


    燕王喜又好生勉勵了幾句後,沉聲道:“拷問俘虜所得之消息可信,卻不可盡信。”


    “國之大事,豈是基層士卒可知?”


    “代王既然能在盟國戰敗之後的第一時間選擇蒙蔽寡人、奪取盟國兵馬,便足以說明此人乃是無信無義之鼠輩。”


    “若是代王能得六十萬齊軍且如臂使指,其攻秦之心或堅。”


    “但代王隻能得四五十萬並不歸心之齊軍,寡人卻以為其攻秦之令未必是真!”


    “我大燕,不可不防!”


    “傳令全軍,盡取逎、涿等聯軍所占諸城。”


    “大軍拔營,班師迴朝,整頓我大燕邊防!”


    燕王喜並不認為代王有心攻燕,但誰都不能說這個可能是不存在的。


    既然有這個可能,又有代王撕毀盟約在前,燕王喜就可以理直氣壯的率軍迴國,坐山觀虎鬥!


    栗恪等一眾燕臣齊齊拱手:“唯!”


    唿聲剛落,一什傳令兵便策馬狂奔而迴,離著老遠便嘶聲高唿:“大王!”


    “秦軍來襲!!!”


    燕國君臣齊齊迴首,便見遠處升騰起了滾滾煙塵。


    極力將目光透過煙塵繼續遠眺,隱隱便能看到一麵麵迎風招展的秦軍將旗正在快速抵近!


    燕王喜:(°Д°)


    燕國群臣眾將:!!!


    燕王喜的臉瞬間就青了:“彼其娘之!彼其娘之!”


    “齊亡代走,秦軍卻又來攻?!”


    “此乃聯軍之敵,何故徒留我大燕獨抗之!”


    “代王齊王害我大燕深矣!!!”


    集合三國兵馬,也隻是能與秦軍對峙而已。


    結果現在倒好,齊王降了,代軍帶著齊軍跑了,秦軍又打過來了!


    昔日由三國兵馬共同抵抗的秦軍,現在卻需要由燕軍獨自抵抗。


    這不是純坑人嗎!


    燕安焦聲發問:“大王,我軍該當如何應對?!”


    燕王喜下意識的就想派人去詢問李牧,但轉念間卻又意識到李牧已經跑了。


    心頭又暗罵一聲,燕王喜斷聲下令:“放棄營帳,全軍北上!”


    “退守曆室城!”


    “有勞栗愛卿即刻入秦,持寡人手書與秦請和!”


    麵對如此戰況,燕王喜的決斷沒有半點猶豫。


    我大燕怎麽能打這麽硬的仗!


    這豈不是在以我大燕將士們的性命為玩笑乎!


    栗恪很是為難的說:“大王!”


    “昔秦王未令秦長安君強攻猛進之際,秦長安君便已屢屢無法克製其攻伐之心,連滅韓、魏、楚、趙四國。”


    “此番秦王大怒,令秦長安君攻代、弱燕、亡齊!”


    “距秦王下達此令不足半個月,秦長安君便一戰亡齊,同時還不忘令地龍攻代,致使代國臨近亡國邊緣。”


    “依秦長安君心性,想來其對秦王弱燕之策也定會欣然執行,重重削弱我大燕直至我大燕將亡!”


    “若欲遊說秦長安君收兵,實乃難上加難之事。”


    “且我大燕屢與秦請和,以至於秦國對我大燕請和的態度愈發不善。”


    “前番我大燕與秦請和之際便付出了不菲的代價,更是割讓了整個督亢之地!”


    “此番我大燕再請和,臣恐因臣無能而難以完成大王之令啊!”


    聽著栗恪的話語,燕王喜也有些牙花子疼。


    時至今日,隨著各路消息的流通,天下人已不再懷疑秦滅魏之戰是嬴政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策,而是明確知道秦滅韓、秦滅魏之戰都是嬴成蟜一手操辦而成。


    而這,還是嬴政在後方不斷下達王令約束嬴成蟜的結果。


    可現在,嬴政他撒手了!


    他甚至還下達了猛猛去殺的命令!


    燕王喜簡直不敢想象現在的嬴成蟜會有多瘋狂!


    以燕國的信譽度和嬴成蟜對燕丹的仇恨,想讓如此殺神停下腳步,何其難也!


    燕王喜一邊打馬後撤一邊仔細權衡,終於忍著心痛道:“愛卿之言,寡人亦知之。”


    “是寡人被代使蒙蔽欺騙,方才隨代國一同攻打秦國。”


    “今寡人已深知寡人之錯也!”


    “為補秦國損失,寡人願割讓……”


    幾經猶豫,燕王喜終於緩緩吐出兩個字:“薊城!”


    薊城,乃是燕國國都所在!


    如果有的選,燕王喜真的不想放棄自己的都城。


    但沒辦法,前日割五城、昨日割十城,燕國國境線已經退至薊城不遠處,今日若是再欲割城求和,便隻能割讓薊城!


    燕王喜痛不欲生,卻又無可奈何!


    強壓下心頭悲傷,燕王喜狠下心來閉上眼,恨聲道:“薊城、曆室城、泃城、昌城一線以南,盡數予秦!”


    “隻求秦燕兩國罷兵休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兄嬴政,誰敢殺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黑茶芝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黑茶芝士並收藏家兄嬴政,誰敢殺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