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漆黑的街上,有人撐著素色的油紙傘,那傘仿佛黑夜湖麵上一片小小的枯葉,不知將會飄向何處。撐傘人一身小廝打扮,悄悄靠近端王府邸,叩響了王府一處角門。


    過了好久,王府的伴當探頭問:“是誰?”


    “我是小七姐,有要事稟報王爺。”


    伴當連忙開門迎她進去。


    端王府書房內煙霧繚繞,端王與幕僚們剛剛散會。素色紙傘擱在了書房外的滴水簷下,露出一張柳眉櫻口的粉臉——正是今天在孟光時營帳中彈琵琶的那名營伎!


    端王尚在不惑之年,騰蛟紋略深了些,蓄起了長續。他仰坐在圈椅中,雙目閉著,眉心緊擰,一幅心事很重的模樣。


    琵琶伎輕輕進了書房,行禮道:“王爺萬安。”


    端王豁然睜開眸子,問:“今天孟光時那裏究竟是怎麽迴事?”


    琵琶伎沉默了片刻,道:“依妾看,孟將軍絕對沒有弑君謀逆之心。”她微微抬眼,覷著端王:“孟將軍是皇貴妃親手所殺。”


    書房外忽然傳來一片請安聲,琵琶伎不禁一驚,卻見端王繼妃葉氏笑吟吟地端著羹湯掀開繡簾走進來,道:“這麽晚了,王爺還不安歇?有什麽事,明兒再議不遲。”


    琵琶伎連忙站起來,向王妃行禮道:“給王妃請安。”


    端王妃笑道:“原來七娘子在這裏。不必多禮。”放下羹湯複對端王道:“七娘子在,妾便先迴去了。”


    端王麵目表情道:“王妃先歇息去吧。”端王妃肅了一肅,走出書房,卻又忍不住一迴首。幢幢燈影下,琵琶伎正在對端王唧唧細語。端王妃歎了口氣,轉身走開。


    書房內的燭光忽然飄忽起來,琵琶伎走到燭台邊剔了剔燈芯道:“妾所見的,隻有這些。”想了想又道,“從前王爺說,孟將軍是陛下的人。如今看來,孟將軍未必是陛下的人。”


    端王從圈椅裏站起身,仍然麵無表情,隻道:“你辛苦了,先去歇息吧。”琵琶伎行禮退下。


    端王踱步道門邊,吩咐侍女道:“去看看王妃在做什麽。倘若王妃還沒歇息,請王妃來書房一敘。”


    端王妃並未歇息,須臾便來了,見端王站在門邊看天,笑道:“今晚下著雨,哪有月可賞?七娘子呢?”


    端王忽然攜了王妃之手進屋。因為兩人之間少有這般親密舉動,端王妃不禁一僵,還沒迴神,耳邊就響起了端王低沉沙啞的聲音:“勞煩王妃找個妥當的辦法,取她性命吧。”


    瀟瀟秋雨止,涼風乍起,憑添淒意。銀字笙寒調正長,水紋簟冷畫屏涼。不知是哪一宮的宮人吹起了笙,笙聲傳入皇貴妃葉思卿所居的寧華宮裏。隔著屏風,思卿遂吩咐守夜的宮人:“天已寒,竹簟石枕都撤下罷。你們也下去,不必守夜了。”


    珠簾鏤曳,香爐中的香煙嫋嫋,戶滿香風。夜已深沉,半窗殘月的影子投射在妝台上,仿佛生了一層薄塵。


    醉也無聊、醒也無聊,那雨一時又脈脈颼颼地下起來。飛翹的簷角將匯集在瓦間的雨水拋下,水聲瀝瀝,連宵未絕。


    寧華宮裏一片死寂,宮人已然睡熟。長夜漫漫,思卿卻輾轉難眠。她忽然涼涼一笑,對黑暗的門邊方向低聲道:“三哥既然來了,怎麽不進來坐坐?”


    黑影慢慢的移動著,蕭繹一開口時,聲音有一絲幹澀:“還沒有睡著?”


    思卿身披月白淺交領衫,從屏風後走出,點亮了蠟燭,映亮了她的麵容。


    兩人都不再提及今天傍晚的口角,蕭繹見思卿走過來,於是問思卿:“你說端王叔明日會有什麽反應?”


    思卿把蠟燭放在燭台上,道:“先帝遺詔,由嘉、靖二國公輔政,‘諸王親貴不得幹政’。端王不占理,陛下占著理。無論端王作何反應,總歸是被動的。”


    蕭繹見思卿穿得單薄,於是去握思卿的手,覺得自己仿佛握了一塊冰,問:“手怎麽這樣涼?”於是解開自己氅衣的絛子,親手給思卿披在身上。


    思卿係著氅衣的帶子,一隻手腕卻又被蕭繹的四指按住,她終於笑了:“我是懂醫道的,豈敢勞煩陛下。”


    思卿年幼時曾險些被傷寒奪去性命,每至秋天便咳嗽不止。她自嘲“醫不自治”,故而也不甚在乎。蕭繹道:“你從前不是吃著藥麽,如今怎麽不吃了?”


    思卿笑:“那藥我吃緒了,又不管用,還吃它做什麽?”


    蕭繹知道多說無益,轉而笑道:“你今兒火氣好大。”


    思卿橫了蕭繹一眼,轉身坐下,低聲問:“萬一端王孤注一擲……”


    蕭繹冷冷道:“端王若想孤注一擲、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倒是正合我意,免去咱們許多麻煩。就怕端王太精明,不上套。”


    思卿會意:“‘小杖受,大杖走’,端王定然明白這個道理。他若是以退為進,隻怕以後會生出更多變故。”


    燈燭搖曳,滿殿的紗幕遊魂一般飄蕩。思卿身邊的親信女官菱蓁叩殿門送了點心湯水,思卿瞟了一眼點心道:“甜膩膩的,一看就沒胃口,你自己吃吧。我一時半刻睡不著了,還有幾冊賬,我去核完。”說完拿起一盞燈往書房去了。


    思卿伏案核賬核了許久,一手推開案頭堆積如山的賬目,月已西斜。她起身撥開窗前的紗幕,倚窗而立。伸手去摸煙鬥,半晌沒摸到,大概是她近來過煙癮太勤,被她身邊的女官藏起來了。


    皎皎空中孤月輪,清光灑在案頭,格外清明。思卿拿開琉璃燈罩,吹滅了案頭的燈,準備迴寢殿去。重重簾幕中,思卿敏銳地捕捉到殿後的異常。思卿把美目一揚,悄無聲息地坐迴書案邊,靜靜聽著外間的動靜。


    一股異香幽幽飄來,思卿以袖掩住口鼻,眉頭不禁一皺——這分明是迷香的味道。


    還好吹入的迷香分量甚微,大概是怕宮人明早發覺有異。良久,萬籟俱靜,思卿摸黑輕聲走迴寢殿,隻見蕭繹仍在昏黃的燈下看邸報。思卿沉默了片刻,隻道:“很晚了,睡罷。”


    恰如蕭繹所料,翌日早朝,端王果然輕易讓步,蕭繹下朝徑直到寧華殿對思卿道:“端王道孟光時原係端王府長史,由他舉薦出任京衛指揮使的,故而他有失察且舉薦不當之罪。言罷上疏辭政,並舉薦嘉國公沈江東接管兵部。”


    “然後禦史台有諫官出列說孟光時出任京衛指揮使後便是嘉國公、金吾將軍沈江東的屬下,進而彈劾沈大哥?”


    蕭繹無奈道:“你猜的沒錯。然孟光時調任京衛指揮使未滿一月,認真查下去,必然與江東無關,江東最多不過失察之罪。我原本有意讓江東兼任直隸總督,眼下隻怕不好辦。江東已經上疏自劾,並辭金吾將軍職事。”


    思卿問:“失察誤國,危及陛下,也是重罪。三哥打算怎麽辦?”


    “江東的請罪奏疏?自然是留中。”


    思卿心裏冷笑,嘴上卻不直接點破,隻道:“留中不是辦法。你不發作沈大哥,這件事就會成為埋在沈大哥身邊的隱患,孟光時背負的是弑君之罪,應景發作起來對嘉國公府極為不利。我還是那句話,舍棄一個孟光時足矣。而且你準了端王辭政的折子,卻不處理沈大哥自劾的折子,偏心偏得太明顯了吧?貽人口實。”


    蕭繹掂量著那一句“舍棄一個孟光時足矣”,沉吟道:“但是眼下江東的位置無人能夠代替,旁的還好說,內衛——”蕭繹忽然不言語了,轉而打量起思卿。


    此時思卿身邊的女官菱蓁進來稟報:“各宮的娘娘都基本都到了,來給皇貴妃問安。”


    思卿位同副後,嬪妃們逐日過寧華殿晨昏定省。思卿聽了菱蓁的稟報,遂披上一領織金褙子往正殿受禮去了。


    隔著一扇檀木大屏,外間正殿裏的聲音清清楚楚地傳入蕭繹耳中。


    蕭繹身邊嬪妃不多,先皇後故去,一直以身居皇貴妃位的思卿為尊。下有容嬪周氏、寧嬪何氏、琳嬪謝氏,還有幾位才人、美人,此刻除了寧嬪何氏都在坐。見思卿走出來,紛紛行禮請安。思卿一一應付了,招唿眾人坐下。


    一位年紀最小的李美人道:“寧嬪姐姐怎麽還沒來?總是叫咱們等她。”


    寧嬪何氏是先皇後的族妹、左相何適之的族女,身份尊貴,一眾嬪妃都讓她三分,故而無人去接李美人的話。


    此時菱蓁進來稟報道:“寧嬪那裏來人,說寧嬪娘娘仿佛是撞克了什麽,又像是被鎮魔了。滿口胡話,起不了身,今日不能來了。”


    李美人聽了滿臉不屑。


    思卿道:“讓太醫好好給寧嬪看看,開些寧神的方子。囑咐寧嬪宮裏的人,別胡亂弄符水、狗血、丹藥。再送些辟邪的東西給她。妝台上那個剔紅盒子裏的就好。你去一趟。”思卿一麵說一麵給菱蓁遞眼風,菱蓁會意,低頭答應著走了。


    李美人與寧嬪同住一宮,兩人積怨已深,忍不住插口道:“上次寧嬪不適,灑了許多符水,半夜殿中著起火來,反說是嬪妾放火要害她。今日又說撞克著了。寧嬪心裏若沒有鬼,哪來這些……”


    “琳嬪一個人帶著大妞兒,恐照應不過來。李妹妹願不願意搬到琳嬪那裏去,幫著照應大公主?”思卿笑問。


    李美人眼睛一亮,連忙起身行禮道:“多謝皇貴妃體恤。”


    思卿笑著微微一頷首答了李美人的禮,轉頭對身邊的宮人道:“請陛下得閑了去瞧瞧寧嬪的病。”


    眾嬪妃閑話了幾句,喝了一盞茶,紛紛起身告辭。思卿脫身轉過屏來,見蕭繹正把玩自己平日裏常用的青玉獅子鎮紙。


    思卿奪過鎮紙,道:“你這麽清閑,為什麽不去看看寧嬪?”


    蕭繹無奈問:“寧嬪又鬧哪一出?”


    思卿冷笑:“老把戲,新招數,層出不窮。我怎麽知道她唱哪一出?”


    蕭繹笑:“菱蓁那丫頭抱著個剔紅盒子出去的時候笑個不停——難道不是你又戲耍寧嬪?”


    思卿圓不了謊,臉上一紅,道:“她要是不使奸,能叫我抓住尾巴?昨兒晚上我聽見有動靜,見有人在殿後鬼鬼祟祟的。我當時沒言聲,今早命人去殿後一瞧,殿後的花木被動過,從花叢底下挖出幾隻巫蠱木偶。我正愁找不出是什麽人幹的,寧嬪就說她被鎮魔了。”思卿忍不住一笑,“下麵的把戲鐵定是寧嬪病得奄奄一息,說是被巫蠱弄的,然後搜宮,從我殿裏搜出鎮魔她的木偶。我百口莫辯,就此玩完。”


    蕭繹噗嗤一笑:“菱蓁抱著的剔紅盒子裏是不是寧嬪叫人埋在你殿後的木偶?你讓菱蓁把從你殿後挖出來的木偶送還給寧嬪‘辟邪’?”


    思卿也笑:“三哥英明。”


    “那你還叫我去看寧嬪做什麽?她的‘病’明兒一早準就好了。”


    和順進殿稟報,說端王迴府取了印信立刻就去兵部繳還交接了,蕭繹深深看了一眼正在點茶的思卿,吩咐和順請端王進宮。


    思卿道:“你去忙正事吧。小廚房正做著藕粉桂花糖粥呢,我叫了內廷司的人吩咐準備八月節的事,等糖粥做好了,給你送去。”


    蕭繹迴懋德殿見端王,賞下許多古籍字畫,道:“太皇太後生前遺言,選立皇貴妃葉氏為後。如今太皇太後孝滿,中宮之位不可久虛,朕欲下詔行冊封禮。端王叔是左宗正,你以為如何?”


    端王改顏道:“臣有諫言。”


    蕭繹不動聲色道:“王叔請講。”


    “臣望陛下今後切勿白龍魚服,以身犯險。”


    蕭繹依舊不動聲色,端王又奏道:“皇貴妃暴戾無德,染指朝事。且皇貴妃出身右相府邸,右相葉端明如今身陷撫州一案,陛下豈能立罪臣之女為後?”


    蕭繹聽見端王將“暴戾無德、染指朝事”八字加諸思卿身上,目光霎時變冷,兩頰微微抽搐,但旋即恢複平靜。端王輕易讓步辭政,蕭繹心中固有疑惑,卻也不得不給端王三分顏麵,於是道:“撫州的案子還未定案,右相有罪無罪尚且難說。軍心不可失,民心不可失,朕欲使沈江東署理直隸總督,將撫州一案一查到底。立後之事,新正後再說罷。”


    端王道:“陛下聖明。”遂告辭出殿,恰巧遇上來懋德殿送點心的思卿。


    端王停步道:“見過皇貴妃。”


    思卿還禮道:“端王爺。”又淺笑道,“端王深諳‘思危、思變、思退’之道,令人佩服。”


    “皇貴妃謬讚了。皇貴妃不僅精於琴棋書畫,武學修為也深,臣著實佩服。”


    “端王既然什麽都知道,還是上表辭政,足見王爺對陛下有赤誠之心。”思卿不願與端王多費口舌,敷衍了兩句便走開。蕭繹站在懋德殿儀門前正好看見思卿與端王交談的那一幕,見思卿走來,便問:“你方才和端王叔說什麽?”


    思卿麵色肅然,揮手命宮人退下,對蕭繹道:“端王方才莫名其妙地對我談及武學——他大概已經知曉孟光時是我殺的了。”


    蕭繹疑道:“居然這麽快就知道了?是誰露了口風?”


    思卿眼中精光一輪:“一定是昨日孟光時營中那個琵琶伎!情形一亂,咱們隻顧盯著孟光時帳下的軍士,便把她忽略了。”


    蕭繹剛要招手讓左衛統領至近前,思卿身邊的菱蓁卻手捧禮盒快步從遊廊下走來。


    “這是端王府方才供奉給娘娘的禮物。”


    思卿疑惑道:“不年不節的,送什麽禮物?”


    思卿伸手打開盒子,盒子裏散落著木樨香片,內中還有一個較小的套盒。思卿又將小套盒打開,菱蓁嚇得麵如土色,險些丟掉盒子叫出聲來。


    盒裏裝的竟然是那位琵琶伎的項上人頭!頭頸部用石灰填著,口鼻宛然,顯然被殺未久。


    蕭繹大怒:“什麽亂八七糟的東西都敢往朕和皇貴妃麵前送!你們是做什麽吃的!”


    底下侍從跪了一地,菱蓁連連叩首謝罪。思卿不欲聲張,向蕭繹遞過一個眼色,蕭繹強壓怒火,半晌道:“今日之事,倘若泄露一個字出去……”


    宮人紛紛叩首道:“奴婢們不敢。”


    思卿道:“都起來吧。”


    蕭繹本來想吩咐左衛統領去殺此琵琶伎滅口,此時端王已將這琵琶伎的人頭送來,蕭繹遂道:“你們下去吧。”


    思卿蓋好禮盒的蓋子,將盒子交給顫顫巍巍不大敢伸手去接的菱蓁,吩咐菱蓁,“好好安葬。”口裏又道:“端王的忠心倒是表得徹底。歸家便是三生幸,鳥盡弓藏走狗烹。陛下與端王,果真都是太祖皇帝的子孫。”言罷轉身便走。


    此語諷刺蕭繹為打壓端王,而殺死臥底端王身側的孟光時;端王將琵琶伎作為耳目放在孟光時營中,又將琵琶伎斬首為禮。


    蕭繹麵色青白不定,伴隨著一聲巨響,殿內一櫥價值連城的瓷器碎了一地。


    思卿聞聲迴首,冷冷道:“妾不好裂帛聲,陛下卻喜歡這千峰翠色。”


    端王走到外省,見左相何適之諛笑著走近行禮道:“見過王爺。下官有一事,想請教王爺。撫州案……”


    左相何適之是先皇後的伯父、而今東宮太子的母舅,平素與皇貴妃葉思卿之父右相葉端明不和,舉朝皆知。左右相近年來黨爭伐異,朝野多有非議。端王不欲再參與左右相的黨爭,遂道:“本王已上表辭政,左相勿要多言。”說完拔腳便走,那左相何適之呆在原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千秋謀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予望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予望之並收藏千秋謀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