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村名叫落雨村,位於守情山山麓,是典型的江南魚米之鄉,小橋流水人家。一麵靠山,三麵環水,水外是一塊塊阡陌螺旋的稻田,更遠處又是隱隱青山。水上隔不多遠就有一座小石拱橋,頗似彎月。各式小船,或行或泊,倒也不少。屋舍的布局錯落有致,顯得古樸而又幽雅。廖家就住在村子的東南隅。
廖斯痕的追憶是從高中開始的。就在前兩年裏,廖家可謂禍事不斷。先是廖斯痕的爺爺在雨天滑倒,跌得半身不遂,臥床倆月,便尋早死的老伴去了。不上一年,廖斯痕的大哥出門打工,也在礦難中喪生,賠償的幾萬塊錢又被他大嫂攜著改嫁了,遺下一男一女,男孩剛剛兩周歲,而女孩還不滿百天呢,一家人哭得跟什麽似的。他的小妹熒熒當時十一歲,便輟學在家,給二哥嫂帶帶孩子,或幫父母做些家務。此外,廖斯痕還有三個姐姐,早都出嫁了。
我與廖斯痕年齡相仿,小時候每每在一塊玩耍,又都搗蛋頑皮,總愛蹦蹦跳跳,爬高上低的。或上樹掏個鳥窩,夠個桑椹;或下水捉個螃蟹,摸個魚蝦;或捕隻蜻蜓,尾上係一小繩,重新放飛;或粘些知了,逮個蚱蜢,叉隻青蛙,炒著吃了,吃罷再捉;或趁人不備,約了夥伴,到瓜田偷個西瓜,躲一隅吃光,瓜汁經脖曆肚,直流到腳跟;還偶爾與人打上一架,結果就鼻血四濺,全身盡紅。有一次,我們一群夥伴去戲水,覓個較寬水域,打賭誰先遊過去,輸的去偷瓜,大家分著吃。小斯痕也不甘服輸,攥緊了拳頭,在一側搖了幾圈,便向對岸遊去。不料,終因人小力薄,快到對岸卻遊不動了。眼看著就要沉下去,我們無不驚慌失措。多虧有大人恰巧經過,這才給打撈了上來,卻已昏迷。於是,他給倒置在牛背上,順村子轉了好多圈,待控淨了水,方漸漸蘇醒過來,撿迴一條命。全村大人們都領著自家孩子去觀看,引以為戒。從此,村人就都喊廖斯痕是“大命人”,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的。
自從上了學,廖斯痕便漸漸變得安靜了。他很懂事,也很勤快,一應大小家務,什麽洗衣做飯,他全會,他母親常常向人誇之不盡。進入初中,學校離家有好幾裏路,他皆來迴地跑,經常饑一頓,飽一頓,麵黃肌瘦的,人越發顯得瘦小了。而成績卻很不錯,第一年便考取了我們蕭琿縣縣城的重點高中,這讓我們既羨慕又妒嫉。廖斯痕也多才多藝,不僅會畫畫,還擅長書法,一到春節,有半個村子的人家都找他寫春聯。每逢紅白喜事,也多請他執筆來寫喜聯或喪聯,因此氣死好幾位老學究,直說廖斯痕的字寫得幼稚。我也曾向他索取了一幅字畫,至今還張貼在我的臥室內。此外,廖斯痕又能彈一手琵琶,拉一手二胡,全是跟他舅舅學的。他舅舅是一個戲班的演員,也會各種樂器,見廖斯痕有點音樂天分,就教了他琵琶與二胡,希望將來可以在戲班裏混口飯吃,都能勉強跟班演奏了。
翻開日記本,從第二頁,廖斯痕便如此開始寫道:
一介曾經來看望我,並且與我聊了很久。或許是看出了我的煩悶與痛苦了吧,最後,他建議我可以寫點東西,平時我也挺愛讀書的,反正養病期間也無事可做。我說:“有什麽用,痛苦依舊如許,並不會因此減少分毫”。一介大概覺得我的話也頗有道理,更許是認為我太怪僻了,因此就不再多說什麽,又安慰了我幾句,便走了。
一介的建議倒讓我對一個問題思考了很多天。
我為什麽要去寫呢?好像生了大病的人都喜歡寫點東西或者幹脆改行當了作家。寫了東西就是要給別人看的,不然,寫出來跟埋藏在心裏又有什麽分別?如果說,寫下來心裏會舒服一點,那就錯了。寫在紙上,心房並不會因此擠出痛苦,留下空間,來儲藏人生的歡樂,反而會因寫在了紙上而複製了痛苦。納蘭性德有詞雲:“夢好難留,詩殘莫續,贏得更深哭一場”這與借酒消愁而愁緒反增是一個道理。既是給人看的,誰又能真正理解你寫的東西呢?況且,以淚寫成的文字是不招人喜愛的,人家本來心情好好的,誰願自尋苦惱?那麽,是想成名而滿足自己的虛榮或在這個世上留下一點痕跡?一個在嚴肅思考生死的人,倘若還有虛榮,那他就不愧為虛榮鑄成的了。想在史上垂名的念頭是何等的虛緲與荒謬。杜甫詩雲:“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萬古知何用?”我死之後,那不死的“廖斯痕”三個字又與我何幹?徒增後人一歎而已。所以,我寧可在生前多一分錢的好花,也不願死後的垂名。而且,古人說,若欲不朽,首先是立德,其次是立功,最後才是立言。此話極是,千古文人多得是,然而現今人們耳能聞,口可道的又有幾人?我現在德之不稱,功未及立,頹然一個廢人,即便著述等身,也很快就會泯滅了的。
然而,大概尋求知己乃人情之常,求知己不得於當代,於是著述,轉求於千載之下。不管怎樣,順其自然吧,聊借文字遣懷。生前之事尚不可知,何況身後呢?
春秋時有個叫榮期的人說,生而為人,又是男人,又能長壽,是人生三大快事。其歧視女性且不論,單說一個人能由幼兒到少年,再經青年至中年,最後變老,也是一種幸福。人至暮年,料無前景,方愛迴憶,若年紀輕輕便要追憶了,也是人生可悲之事吧。
然而,我卻要迴憶了!
我真正的人生悲喜劇是從高中開始的,因為,從此一個令我此生大喜大悲並嚐盡人生百味的人走入了我的生命。
那年我考取了縣城重點高中,人人都說考取了那所中學就意味著一隻腳已經邁進大學的門檻了。在當時,哪個村子能出一名大學生還是件頗為光彩的事,家人自然都很高興,出現了久違的笑聲,愁悶的氣氛稍稍緩和了一些,在我大哥過世之後,家裏就一直如此了。我走在村裏,人們都不約而同地喊我“大學生”,並說:“果然是大命人,這不,福氣來啦”但是見我隻是微微一笑時,全不免詫異了:
“這孩子真怪,也太老實了,就是看不出他高興來,莫不讀書讀傻了吧”
我確實不覺得有多高興,因為大哥雖然過世很久了,可我餘悲猶在。一家人中,就要屬大哥和小妹熒熒與我最談得來了,在一起有說有笑的,大哥最疼愛的人也是我。不過,我也實在不喜歡村人的論調,什麽大命人不大命人的,我能考取,全在自己刻苦地學習。我不信命,而是堅信隻要自己肯做,又肯吃苦,就無論什麽事都會最終成功的。
其實,要說一點不開心也不近實情,開學的前一日,我一整天都歡喜非常,心裏充滿了期望和好奇。傍晚時分,父親帶著我給爺爺奶奶和大哥上了墳,把我考學的事情告訴了他們,祈求他們在天之靈的保佑。當晚,我左思思,右想想,竟然過了午夜還不曾睡著。第二天,又抓住雞尾巴起了個大早,姐姐卻都來了。母親是早把大包小包都整理停當了的,但我終又拿了琵琶與筆墨上路了,不舍得留下。小妹熒熒一直把我和父親送到了公路,待我們上了車並已馳遠,方戀戀地迴去。
蕭琿縣城離我們家並不很遠,九點來鍾就到了。由於學校沒有宿舍,我便住在姑媽家。姑媽前幾年才移居在此,因而我還不曾去過呢。當時,媽姑姑父皆已年過六旬,子女也都不在身邊。
在縣城東郊,兩旁栽有高大梧桐的馬路一邊有一片平房小院,沿一條巷口進去,盡頭便是姑媽家了。我和父親下了車,很快便到了院門口。
院門半開半掩著。我們推門進去,並不見人。堂屋的門也敞開著,入內瞧瞧,仍舊沒人,不知何故。於是把包裹提進院內,又把琵琶小心放了,父親便在屋內坐下休息了。這時我才注意到堂屋是麵朝南的,共三室一廳,一間大臥室,兩間小的。院子的東側為衛生間與廚房。靠馬路的西側是院門,其旁栽植了幾株葡萄,一片芭蕉,地上又擺放了幾盆梔子花。葡藤順木架與牆壁攀爬而上,一串串葡萄就垂掛在了上麵,鮮青欲滴,好不喜人。寬大地蕉葉也或垂或挺,珊珊可愛。兩隻麻雀則在院內嘰嘰喳喳跳躍著啄食,於是更覺幽靜無比,倒不像是身處喧城了。
這讓我暗自慶幸,因為我多半還是喜歡清靜的。而且,葡藤,梔子花,尤其是芭蕉,全是我平生的最愛,仿佛它們早已在那兒等待著我似的。此時我樂滋滋地向衛生間走去,想洗洗汗臉。剛欲推門,嘎吱一聲,門竟自開了。門框內卻立著一個女孩,身穿一套潔白的護士服,顯得清秀非常,仿佛鑲嵌在畫框內的一幅人物畫作。我猛一怔,不曾想院中還有一個如此漂亮的女子。突然,畫中的女子卻活了,她嫣然一笑,邊去擰旁邊的水龍頭邊對我親切地說道:
“你是廖斯痕吧?是剛到的吧?你姑媽這幾天就念叨著你今日要來,這會子大概買菜去了,馬上就該迴來了”
我這時剛緩過神來,見她那麽漂亮,又那麽大方自然,我反倒變得羞赧而忸怩不安了,不知該怎麽說是好,忙“嗯嗯”了兩聲,心就怦怦亂跳開了。趁她洗手的當兒,我又細細地偷瞟了她幾眼,瘦削身材,白淨臉麵,護士帽下壓著一條馬尾辮,用胡蝶發卡夾著,額上一綹黑發就斜耷拉了下來,並不見戴任何首飾。
“是你一個人來的嗎?”她衝了手,又一麵扯繩上的毛巾,一麵說,“你也洗洗進屋坐吧,看這天熱的”
我剛要說話,就聽院門“砰”的一聲響。扭頭看去,原來是姑媽迴來了,正推自行車朝裏進呢,車籃子裏塞滿了菜。父親此時聽見有人說話也早出來了。
“都來啦?”姑媽高興地說,“我以為還要一會兒呢”
“也是剛到”父親說。
我忙走過去,幫把菜拿了下來。姑媽看見那個女孩,便向她笑道:
“我正疑惑是誰開的門呢,原來你在呀。怎麽迴來了,沒上班嗎?”
“上來,迴來取點東西的”那女孩笑道,臉上每個部位仿佛就都在笑了,兩顆黑大而炯炯有神的眼睛就眨了一下。
姑媽放好車,接過我手中的菜,拿進廚房,就抱了一個西瓜在堂屋客廳桌子上,叫我們進去坐。瞧見那女孩朝院門走去,姑媽便喊道:
“小寒,過來吃了瓜再走吧”
“不了,你們吃吧,我得趕緊走了,病人多”她一麵這樣說著,轉身一笑,帶上門去了。我凝視者那扇院門,仿佛人已去了,而那身潔白的護士服及甜美的笑容還依舊印在門上,並不曾消逝。
“那小女孩是誰?”我父親拿塊西瓜吃了,問我姑媽。
“哦,你是說小寒吧?她是一個遠房親戚,從衛校畢業,在咱們縣醫院實習的,這不,都來了一個多月了”姑媽遞給我一塊西瓜,又拿一塊自己吃了,說。停一會兒,姑媽又指指客廳西麵那間臥室對我說:“你今後就住那間房吧,小寒住北麵這間”
我們說說笑笑,不一會兒,姑父也迴來了,不免又盡力誇讚了我一番。
午飯時,並不見小寒迴來。下午,費了好大勁才總算報了名,因為人太多了。且被通知大後天,也即周一才正式上課。迴來後,又坐了一會兒,父親就也迴家去了。
諺語說“男要俏,一身黑;女要俏,一身白”,果真不錯,小寒看上去真是俏麗得很,她穿護士服的身影總在我腦子裏晃來晃去,怎麽也抹不掉,覺得她笑起來特別好看,老想見到她。可是,晚飯時,她又沒迴來,也不好意思問。飯罷,我跟姑媽姑父聊天到了八九點鍾就不覺瞌睡了,皆因早晨起的過早而上一晚又睡得太遲的緣故。看小寒依舊沒迴,我就去睡覺。可是新到一個地方,卻總是睡不安穩,在床上翻來覆去地直至後半夜方才漸漸睡去。
廖斯痕的追憶是從高中開始的。就在前兩年裏,廖家可謂禍事不斷。先是廖斯痕的爺爺在雨天滑倒,跌得半身不遂,臥床倆月,便尋早死的老伴去了。不上一年,廖斯痕的大哥出門打工,也在礦難中喪生,賠償的幾萬塊錢又被他大嫂攜著改嫁了,遺下一男一女,男孩剛剛兩周歲,而女孩還不滿百天呢,一家人哭得跟什麽似的。他的小妹熒熒當時十一歲,便輟學在家,給二哥嫂帶帶孩子,或幫父母做些家務。此外,廖斯痕還有三個姐姐,早都出嫁了。
我與廖斯痕年齡相仿,小時候每每在一塊玩耍,又都搗蛋頑皮,總愛蹦蹦跳跳,爬高上低的。或上樹掏個鳥窩,夠個桑椹;或下水捉個螃蟹,摸個魚蝦;或捕隻蜻蜓,尾上係一小繩,重新放飛;或粘些知了,逮個蚱蜢,叉隻青蛙,炒著吃了,吃罷再捉;或趁人不備,約了夥伴,到瓜田偷個西瓜,躲一隅吃光,瓜汁經脖曆肚,直流到腳跟;還偶爾與人打上一架,結果就鼻血四濺,全身盡紅。有一次,我們一群夥伴去戲水,覓個較寬水域,打賭誰先遊過去,輸的去偷瓜,大家分著吃。小斯痕也不甘服輸,攥緊了拳頭,在一側搖了幾圈,便向對岸遊去。不料,終因人小力薄,快到對岸卻遊不動了。眼看著就要沉下去,我們無不驚慌失措。多虧有大人恰巧經過,這才給打撈了上來,卻已昏迷。於是,他給倒置在牛背上,順村子轉了好多圈,待控淨了水,方漸漸蘇醒過來,撿迴一條命。全村大人們都領著自家孩子去觀看,引以為戒。從此,村人就都喊廖斯痕是“大命人”,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的。
自從上了學,廖斯痕便漸漸變得安靜了。他很懂事,也很勤快,一應大小家務,什麽洗衣做飯,他全會,他母親常常向人誇之不盡。進入初中,學校離家有好幾裏路,他皆來迴地跑,經常饑一頓,飽一頓,麵黃肌瘦的,人越發顯得瘦小了。而成績卻很不錯,第一年便考取了我們蕭琿縣縣城的重點高中,這讓我們既羨慕又妒嫉。廖斯痕也多才多藝,不僅會畫畫,還擅長書法,一到春節,有半個村子的人家都找他寫春聯。每逢紅白喜事,也多請他執筆來寫喜聯或喪聯,因此氣死好幾位老學究,直說廖斯痕的字寫得幼稚。我也曾向他索取了一幅字畫,至今還張貼在我的臥室內。此外,廖斯痕又能彈一手琵琶,拉一手二胡,全是跟他舅舅學的。他舅舅是一個戲班的演員,也會各種樂器,見廖斯痕有點音樂天分,就教了他琵琶與二胡,希望將來可以在戲班裏混口飯吃,都能勉強跟班演奏了。
翻開日記本,從第二頁,廖斯痕便如此開始寫道:
一介曾經來看望我,並且與我聊了很久。或許是看出了我的煩悶與痛苦了吧,最後,他建議我可以寫點東西,平時我也挺愛讀書的,反正養病期間也無事可做。我說:“有什麽用,痛苦依舊如許,並不會因此減少分毫”。一介大概覺得我的話也頗有道理,更許是認為我太怪僻了,因此就不再多說什麽,又安慰了我幾句,便走了。
一介的建議倒讓我對一個問題思考了很多天。
我為什麽要去寫呢?好像生了大病的人都喜歡寫點東西或者幹脆改行當了作家。寫了東西就是要給別人看的,不然,寫出來跟埋藏在心裏又有什麽分別?如果說,寫下來心裏會舒服一點,那就錯了。寫在紙上,心房並不會因此擠出痛苦,留下空間,來儲藏人生的歡樂,反而會因寫在了紙上而複製了痛苦。納蘭性德有詞雲:“夢好難留,詩殘莫續,贏得更深哭一場”這與借酒消愁而愁緒反增是一個道理。既是給人看的,誰又能真正理解你寫的東西呢?況且,以淚寫成的文字是不招人喜愛的,人家本來心情好好的,誰願自尋苦惱?那麽,是想成名而滿足自己的虛榮或在這個世上留下一點痕跡?一個在嚴肅思考生死的人,倘若還有虛榮,那他就不愧為虛榮鑄成的了。想在史上垂名的念頭是何等的虛緲與荒謬。杜甫詩雲:“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萬古知何用?”我死之後,那不死的“廖斯痕”三個字又與我何幹?徒增後人一歎而已。所以,我寧可在生前多一分錢的好花,也不願死後的垂名。而且,古人說,若欲不朽,首先是立德,其次是立功,最後才是立言。此話極是,千古文人多得是,然而現今人們耳能聞,口可道的又有幾人?我現在德之不稱,功未及立,頹然一個廢人,即便著述等身,也很快就會泯滅了的。
然而,大概尋求知己乃人情之常,求知己不得於當代,於是著述,轉求於千載之下。不管怎樣,順其自然吧,聊借文字遣懷。生前之事尚不可知,何況身後呢?
春秋時有個叫榮期的人說,生而為人,又是男人,又能長壽,是人生三大快事。其歧視女性且不論,單說一個人能由幼兒到少年,再經青年至中年,最後變老,也是一種幸福。人至暮年,料無前景,方愛迴憶,若年紀輕輕便要追憶了,也是人生可悲之事吧。
然而,我卻要迴憶了!
我真正的人生悲喜劇是從高中開始的,因為,從此一個令我此生大喜大悲並嚐盡人生百味的人走入了我的生命。
那年我考取了縣城重點高中,人人都說考取了那所中學就意味著一隻腳已經邁進大學的門檻了。在當時,哪個村子能出一名大學生還是件頗為光彩的事,家人自然都很高興,出現了久違的笑聲,愁悶的氣氛稍稍緩和了一些,在我大哥過世之後,家裏就一直如此了。我走在村裏,人們都不約而同地喊我“大學生”,並說:“果然是大命人,這不,福氣來啦”但是見我隻是微微一笑時,全不免詫異了:
“這孩子真怪,也太老實了,就是看不出他高興來,莫不讀書讀傻了吧”
我確實不覺得有多高興,因為大哥雖然過世很久了,可我餘悲猶在。一家人中,就要屬大哥和小妹熒熒與我最談得來了,在一起有說有笑的,大哥最疼愛的人也是我。不過,我也實在不喜歡村人的論調,什麽大命人不大命人的,我能考取,全在自己刻苦地學習。我不信命,而是堅信隻要自己肯做,又肯吃苦,就無論什麽事都會最終成功的。
其實,要說一點不開心也不近實情,開學的前一日,我一整天都歡喜非常,心裏充滿了期望和好奇。傍晚時分,父親帶著我給爺爺奶奶和大哥上了墳,把我考學的事情告訴了他們,祈求他們在天之靈的保佑。當晚,我左思思,右想想,竟然過了午夜還不曾睡著。第二天,又抓住雞尾巴起了個大早,姐姐卻都來了。母親是早把大包小包都整理停當了的,但我終又拿了琵琶與筆墨上路了,不舍得留下。小妹熒熒一直把我和父親送到了公路,待我們上了車並已馳遠,方戀戀地迴去。
蕭琿縣城離我們家並不很遠,九點來鍾就到了。由於學校沒有宿舍,我便住在姑媽家。姑媽前幾年才移居在此,因而我還不曾去過呢。當時,媽姑姑父皆已年過六旬,子女也都不在身邊。
在縣城東郊,兩旁栽有高大梧桐的馬路一邊有一片平房小院,沿一條巷口進去,盡頭便是姑媽家了。我和父親下了車,很快便到了院門口。
院門半開半掩著。我們推門進去,並不見人。堂屋的門也敞開著,入內瞧瞧,仍舊沒人,不知何故。於是把包裹提進院內,又把琵琶小心放了,父親便在屋內坐下休息了。這時我才注意到堂屋是麵朝南的,共三室一廳,一間大臥室,兩間小的。院子的東側為衛生間與廚房。靠馬路的西側是院門,其旁栽植了幾株葡萄,一片芭蕉,地上又擺放了幾盆梔子花。葡藤順木架與牆壁攀爬而上,一串串葡萄就垂掛在了上麵,鮮青欲滴,好不喜人。寬大地蕉葉也或垂或挺,珊珊可愛。兩隻麻雀則在院內嘰嘰喳喳跳躍著啄食,於是更覺幽靜無比,倒不像是身處喧城了。
這讓我暗自慶幸,因為我多半還是喜歡清靜的。而且,葡藤,梔子花,尤其是芭蕉,全是我平生的最愛,仿佛它們早已在那兒等待著我似的。此時我樂滋滋地向衛生間走去,想洗洗汗臉。剛欲推門,嘎吱一聲,門竟自開了。門框內卻立著一個女孩,身穿一套潔白的護士服,顯得清秀非常,仿佛鑲嵌在畫框內的一幅人物畫作。我猛一怔,不曾想院中還有一個如此漂亮的女子。突然,畫中的女子卻活了,她嫣然一笑,邊去擰旁邊的水龍頭邊對我親切地說道:
“你是廖斯痕吧?是剛到的吧?你姑媽這幾天就念叨著你今日要來,這會子大概買菜去了,馬上就該迴來了”
我這時剛緩過神來,見她那麽漂亮,又那麽大方自然,我反倒變得羞赧而忸怩不安了,不知該怎麽說是好,忙“嗯嗯”了兩聲,心就怦怦亂跳開了。趁她洗手的當兒,我又細細地偷瞟了她幾眼,瘦削身材,白淨臉麵,護士帽下壓著一條馬尾辮,用胡蝶發卡夾著,額上一綹黑發就斜耷拉了下來,並不見戴任何首飾。
“是你一個人來的嗎?”她衝了手,又一麵扯繩上的毛巾,一麵說,“你也洗洗進屋坐吧,看這天熱的”
我剛要說話,就聽院門“砰”的一聲響。扭頭看去,原來是姑媽迴來了,正推自行車朝裏進呢,車籃子裏塞滿了菜。父親此時聽見有人說話也早出來了。
“都來啦?”姑媽高興地說,“我以為還要一會兒呢”
“也是剛到”父親說。
我忙走過去,幫把菜拿了下來。姑媽看見那個女孩,便向她笑道:
“我正疑惑是誰開的門呢,原來你在呀。怎麽迴來了,沒上班嗎?”
“上來,迴來取點東西的”那女孩笑道,臉上每個部位仿佛就都在笑了,兩顆黑大而炯炯有神的眼睛就眨了一下。
姑媽放好車,接過我手中的菜,拿進廚房,就抱了一個西瓜在堂屋客廳桌子上,叫我們進去坐。瞧見那女孩朝院門走去,姑媽便喊道:
“小寒,過來吃了瓜再走吧”
“不了,你們吃吧,我得趕緊走了,病人多”她一麵這樣說著,轉身一笑,帶上門去了。我凝視者那扇院門,仿佛人已去了,而那身潔白的護士服及甜美的笑容還依舊印在門上,並不曾消逝。
“那小女孩是誰?”我父親拿塊西瓜吃了,問我姑媽。
“哦,你是說小寒吧?她是一個遠房親戚,從衛校畢業,在咱們縣醫院實習的,這不,都來了一個多月了”姑媽遞給我一塊西瓜,又拿一塊自己吃了,說。停一會兒,姑媽又指指客廳西麵那間臥室對我說:“你今後就住那間房吧,小寒住北麵這間”
我們說說笑笑,不一會兒,姑父也迴來了,不免又盡力誇讚了我一番。
午飯時,並不見小寒迴來。下午,費了好大勁才總算報了名,因為人太多了。且被通知大後天,也即周一才正式上課。迴來後,又坐了一會兒,父親就也迴家去了。
諺語說“男要俏,一身黑;女要俏,一身白”,果真不錯,小寒看上去真是俏麗得很,她穿護士服的身影總在我腦子裏晃來晃去,怎麽也抹不掉,覺得她笑起來特別好看,老想見到她。可是,晚飯時,她又沒迴來,也不好意思問。飯罷,我跟姑媽姑父聊天到了八九點鍾就不覺瞌睡了,皆因早晨起的過早而上一晚又睡得太遲的緣故。看小寒依舊沒迴,我就去睡覺。可是新到一個地方,卻總是睡不安穩,在床上翻來覆去地直至後半夜方才漸漸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