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三十四年 1695年 二月)
春去秋來,四個寒暑,綺禮十四歲,踏上科舉征程。
清代的科舉考試製度分兩個階段,一個是科舉的初步考試,一個是科舉的正式考試。科舉的初步考試有三種,童試,歲試,科試。
童試,又稱小考,由各府、州縣長官主持,考選本地的童生。考試分四場舉行,第一、二場試一文、一詩,第三場試一賦一詩或一策一論,第四場試小講三四藝。對考生逐場淘汰,最後被錄取的童生名冊被送往本縣儒學署,然後再往上送督學院,等中央所派的督學使者(又稱學政)來監 即舉行院試。
院試屬正規的科舉考試,所以又稱正試。正試試兩文一詩,複試試一文一詩,並默寫《聖諭廣訓》百數十字。被錄取者即成為所在地縣學(州學或府學)的生員,初學的稱附學生,逐步升為增廣生和廩膳生,統稱秀才。
秀才每年必須參加由學政主持的考試,稱歲試,因故未考者,必須補考。考試試四書《大學》、《中庸》、《論語》、 《孟子》文一,五經《易》、《詩》、《書》、《禮》、《春秋》文一,五言六韻詩一。依照考生文字的優劣,分為一、二、三等,考列一等的,原為廩膳生的不計,原為增廣生、附學生的,經複試後可補敘廩膳生,每年便可領到廩餼銀四兩。複試試以四書文一,五言八韻詩一。
現行“三年大比”製,即每隔三年舉行一整套的自下而上的考試步驟,每逢子、 午、卯、酉年的秋季,舉行鄉試,每逢辰、戌、醜、未年的春季,舉行會試。當大比之前一年,由督學舉行一係列的科試,其次序為第一日試經古,正複兩試,與歲試同。第二日試廩、增、附生四書文一、策一、五言八韻詩一。第三日試童生,與歲試同。第四日複試經古。第五日複試取得一等的廩、增、附生。第六日複試取進 的童生。第七日試出學的貢生,貢生如已出學,可不應試,但欲應鄉試者,必須參加此項科試。科試除童生考試補為附學生外,凡廩膳生取列一、二等或三等前三名的便取得了次年應鄉試的資格。童試、院試、歲試、科試等僅為科舉的初步,至進而為鄉試、會試、殿試,才是科舉選士的正途。
四場,三場,合計七場考,方能取中秀才,中秀才後再每年初試三場,複試兩場,合計五場考,還要取到廩膳生的地位,才能參加鄉試。所以,即便今年中了秀才,四月取了附學生,明年歲考增廣生,後年廩膳生,我的天,大後年才能參加鄉試。四年,二十場考,我擦擦額頭的汗,瞥了一眼炕上的何姨娘,難怪姨娘要不吃不喝的與綺禮祈福。
“姨娘”我咽著唾沫有氣無力的寬慰“您別擔心,三哥學問好得很,辛師傅說能進院試”
何姨娘念誦佛號不搭理我,我自覺無趣,卻也無可奈何,隻得在屋裏走走停停,來迴打轉。
“二格格”坐完一柱香,何姨娘方與我說話“你迴屋歇著去吧,我不是不吃飯,隻是吃不下。待會兒餓了,也就吃了”
“何姨娘”我立刻湊了過來“都說隔鍋飯香,要不你搬我屋裏去,沒準就吃下了”
“二格格”何姨娘笑了笑,立起身來準備點香“為你三哥考試,我許了個願,一天得坐足七支香。你還小,不耐煩這些,自己玩去啊”
“對了,周姐姐”何姨娘喚周嬤嬤“將前兒三爺帶家來的甘蔗洗兩根來,與二格格磨牙”
哎,其實,論閱曆,我比何姨娘還大那麽幾歲。
二月童試,四月院試,綺禮與順天府兩千七百多個考生同場競技,考中第二十七名,成了秀才,有了功名。是年順天府隻取了四十二名生員,綺禮是他們中年紀最小的那個。不止如此,綺禮還是郭絡羅一族第一個正牌秀才,很是光耀門楣。老爺太太值此意外之喜,很賞了綺禮不少東西,便宜綺禮發了筆小財。算他有良心,在我生日時舍得鬆荷包,送了我一麵穿衣鏡,西洋玻璃製的穿衣鏡。照著鏡子,我感歎現代考試確是門學問,綺禮也爭氣,而我也終於可以練形體了。
春去秋來,四個寒暑,綺禮十四歲,踏上科舉征程。
清代的科舉考試製度分兩個階段,一個是科舉的初步考試,一個是科舉的正式考試。科舉的初步考試有三種,童試,歲試,科試。
童試,又稱小考,由各府、州縣長官主持,考選本地的童生。考試分四場舉行,第一、二場試一文、一詩,第三場試一賦一詩或一策一論,第四場試小講三四藝。對考生逐場淘汰,最後被錄取的童生名冊被送往本縣儒學署,然後再往上送督學院,等中央所派的督學使者(又稱學政)來監 即舉行院試。
院試屬正規的科舉考試,所以又稱正試。正試試兩文一詩,複試試一文一詩,並默寫《聖諭廣訓》百數十字。被錄取者即成為所在地縣學(州學或府學)的生員,初學的稱附學生,逐步升為增廣生和廩膳生,統稱秀才。
秀才每年必須參加由學政主持的考試,稱歲試,因故未考者,必須補考。考試試四書《大學》、《中庸》、《論語》、 《孟子》文一,五經《易》、《詩》、《書》、《禮》、《春秋》文一,五言六韻詩一。依照考生文字的優劣,分為一、二、三等,考列一等的,原為廩膳生的不計,原為增廣生、附學生的,經複試後可補敘廩膳生,每年便可領到廩餼銀四兩。複試試以四書文一,五言八韻詩一。
現行“三年大比”製,即每隔三年舉行一整套的自下而上的考試步驟,每逢子、 午、卯、酉年的秋季,舉行鄉試,每逢辰、戌、醜、未年的春季,舉行會試。當大比之前一年,由督學舉行一係列的科試,其次序為第一日試經古,正複兩試,與歲試同。第二日試廩、增、附生四書文一、策一、五言八韻詩一。第三日試童生,與歲試同。第四日複試經古。第五日複試取得一等的廩、增、附生。第六日複試取進 的童生。第七日試出學的貢生,貢生如已出學,可不應試,但欲應鄉試者,必須參加此項科試。科試除童生考試補為附學生外,凡廩膳生取列一、二等或三等前三名的便取得了次年應鄉試的資格。童試、院試、歲試、科試等僅為科舉的初步,至進而為鄉試、會試、殿試,才是科舉選士的正途。
四場,三場,合計七場考,方能取中秀才,中秀才後再每年初試三場,複試兩場,合計五場考,還要取到廩膳生的地位,才能參加鄉試。所以,即便今年中了秀才,四月取了附學生,明年歲考增廣生,後年廩膳生,我的天,大後年才能參加鄉試。四年,二十場考,我擦擦額頭的汗,瞥了一眼炕上的何姨娘,難怪姨娘要不吃不喝的與綺禮祈福。
“姨娘”我咽著唾沫有氣無力的寬慰“您別擔心,三哥學問好得很,辛師傅說能進院試”
何姨娘念誦佛號不搭理我,我自覺無趣,卻也無可奈何,隻得在屋裏走走停停,來迴打轉。
“二格格”坐完一柱香,何姨娘方與我說話“你迴屋歇著去吧,我不是不吃飯,隻是吃不下。待會兒餓了,也就吃了”
“何姨娘”我立刻湊了過來“都說隔鍋飯香,要不你搬我屋裏去,沒準就吃下了”
“二格格”何姨娘笑了笑,立起身來準備點香“為你三哥考試,我許了個願,一天得坐足七支香。你還小,不耐煩這些,自己玩去啊”
“對了,周姐姐”何姨娘喚周嬤嬤“將前兒三爺帶家來的甘蔗洗兩根來,與二格格磨牙”
哎,其實,論閱曆,我比何姨娘還大那麽幾歲。
二月童試,四月院試,綺禮與順天府兩千七百多個考生同場競技,考中第二十七名,成了秀才,有了功名。是年順天府隻取了四十二名生員,綺禮是他們中年紀最小的那個。不止如此,綺禮還是郭絡羅一族第一個正牌秀才,很是光耀門楣。老爺太太值此意外之喜,很賞了綺禮不少東西,便宜綺禮發了筆小財。算他有良心,在我生日時舍得鬆荷包,送了我一麵穿衣鏡,西洋玻璃製的穿衣鏡。照著鏡子,我感歎現代考試確是門學問,綺禮也爭氣,而我也終於可以練形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