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價翻著跟鬥一路飆升上去。
有傳聞說某某糧店被搶了。這似乎是一個暗號,買不起糧食又沒東西吃的災民便在糧店附近左一堆、右一堆地聚集著,互相觀望著。膽小的商人便關了門,不再糶糧。
官府出了告示,平抑糧價,發現有高價賣糧的不法商人都要重罰。沒幾天糧店都關了門。
官府的折子一道一道報災上去,隻等著朝廷放放賑救災,不料皇上偏偏篤信道教,卻派了一群道人到災情最重的川陝兩路來禳祈。
道人打著救災祈福的名號,借了皇帝的威勢,威風凜凜地入了川。一路上官接官送,捧得這幫道人更是性子驕驕的,哪裏還記得三清的教誨。
做了兩次道場,就要大起道觀,新建丹房。在地方上要錢要人,催促工期。百姓連飯都吃不上,哪裏有力氣扛瓦搬石?鞭打棒趕之下,不知又添了多冤魂。
地方官府被勒逼不過,也寫了奏本逐層上報朝廷。
道士卻已先遞了折子——說是災星異動,天下有難。所以天災頻繁,餓殍載道,民不聊生。眾道士不辭辛勞、晝夜作法、祈求上蒼,才感動上仙點化:隻有廣築道觀,形成氣勢,才能鎮壓妖邪,固天下而教化百姓,以保大宋江山世代傳承。
皇上見找到了災難的根本,卻是龍顏大悅,從國庫裏拔了白花花的銀子,又下旨加了賦稅,供應建道觀丹房的錢財。
百姓已是賣兒賣女、家破人亡,哪裏還有錢交稅?一時隻鬧得怨聲載道。官逼民反,不久就有災民起義,竟聚眾上萬。
消息傳到安慶府,已經演變出了各種版本,一時竟流言四起。
這年冬天又是一冬無雪,人們全都慌了神。已經有不少人拉家帶口地逃荒去了。
先是大姐和姐夫來告別,言道是有當兵守疆的親戚捎迴信來,說北疆土地肥沃,人口稀少,這兩年與大遼並無戰事,也甚是太平,問家人願否遷往邊疆。親家想要全家跟隨,一起遷往邊疆,穀雨前趕到,還不誤莊稼。
蘭家姐妹拉著大姐哭得唏哩嘩啦地卻無法挽留,更無法相隨,若是全都走了,父親迴來去哪裏找她們母女?
蘭家姐妹晚上時常餓醒了,秦氏煮的粥越來越稀了,怎能不餓?小五兒醒了便閉著眼睛想上一世各種好吃的東西,想超市裏貨架上琳琅滿目的食品,想自助餐廳裏的各種小菜兒……但最想的竟然是雪白的饅頭和打鹵麵。有時候想爹、想大姐,不知他們在外怎麽樣了,自己一無用處的活在這個世界上,飽受心裏、身體上的痛苦,有時候覺得也許這是上蒼對她的懲罰,對她不珍惜生活的懲罰,她常常默默重複著“我知道錯了,我錯了,我錯了……”重新入睡。
過年的時候——不過也罷,連飯都吃不上,陳秀才一家人拎了一小袋穀子來拜訪,邀蘭家母女和他們一起去江浙投親靠友。
秦氏堅決地拒絕了。
陳秀才一家三口互相望了望,吞吞吐吐地說了半天秦氏才明白,他們想要把老二曉雅一起帶走。
看秦氏沉吟不語,陳秀才臉有慚色地道:“如此慌張實是不成體統,委屈了曉雅姑娘。但路途遙遠,曉雅已是及笄之年,恐今日一別,相見無期,孩子們豈不是留恨終生。再者如今生計艱難,男子亦難存活,文昌兄久出未歸,嫂雖賢德颯利,一人攜數子,終是力有所殆。弟自知此實為不情之請,因多年通家之好方敢直言,萬望嫂勿怪。嫂允與不允,弟決不敢言他。”
秦氏思慮良久,方緩緩道:“陳兄弟是為我分愁,怎敢有責怪之心。隻是今後累及弟與弟妹。雅兒性情直爽,千萬要多擔待,多說教。”
陳秀才娘子忙道:“嫂切莫見外,自打小我們一直喜愛雅兒爽朗明快,為人心熱,今後守在身邊,便如女兒一般。過上一陣子,家裏有了財力,選了好日,行了大禮,方了我們心願,以後便是自家孩兒,隻有更親近。”
多年的通家交好,彼此深知秉性脾氣,深知所托非誤,秦氏也就不再多說,問了陳家南去的日子,也商量好了那天早晨接走曉雅的時辰。
過了幾天,陳家坐了南下的車來接曉雅。小嶽哥兒接過包袱放到車上。秦氏拉過二女兒,牽著她的手放到陳秀才娘子手裏,含著淚道:“我的閨,今後在公婆身邊要勤快孝順,和小嶽哥要和氣相敬。你公婆看著你長大的,今後便是你的爹娘,不會虧待你,隻會強似娘的身邊。”
曉雅早已哭成了個淚人兒,此時又撲迴娘的懷裏,哽咽地說不出話來,秦氏和陳秀才娘子也是含著淚再三解勸,曉雅又含著淚看了三個妹妹,才上車遠去。
家裏少了一個吃飯的人,雖然減少了點兒負擔,可也變得更冷清了。小五兒不敢再放縱自己的悲哀和無奈,隻有澆灌那一點兒植物的時候,沉默地把自己的靈魂放到悲傷中。
有時看著娘日漸清瘦的臉,小五兒不禁覺得揪心一般的難受。為她,也為自己,這種天災、這種別離、這種苦難,什麽時候才能解束?
有時她真想人為地從中解脫出來。可是她不敢,她甚至肯定了這是上天對她上一世不珍惜生命的懲罰,如果再違背天命,她不知等待自己的將會是什麽。
還是沒有蘭耀祖的消息。
有傳聞說某某糧店被搶了。這似乎是一個暗號,買不起糧食又沒東西吃的災民便在糧店附近左一堆、右一堆地聚集著,互相觀望著。膽小的商人便關了門,不再糶糧。
官府出了告示,平抑糧價,發現有高價賣糧的不法商人都要重罰。沒幾天糧店都關了門。
官府的折子一道一道報災上去,隻等著朝廷放放賑救災,不料皇上偏偏篤信道教,卻派了一群道人到災情最重的川陝兩路來禳祈。
道人打著救災祈福的名號,借了皇帝的威勢,威風凜凜地入了川。一路上官接官送,捧得這幫道人更是性子驕驕的,哪裏還記得三清的教誨。
做了兩次道場,就要大起道觀,新建丹房。在地方上要錢要人,催促工期。百姓連飯都吃不上,哪裏有力氣扛瓦搬石?鞭打棒趕之下,不知又添了多冤魂。
地方官府被勒逼不過,也寫了奏本逐層上報朝廷。
道士卻已先遞了折子——說是災星異動,天下有難。所以天災頻繁,餓殍載道,民不聊生。眾道士不辭辛勞、晝夜作法、祈求上蒼,才感動上仙點化:隻有廣築道觀,形成氣勢,才能鎮壓妖邪,固天下而教化百姓,以保大宋江山世代傳承。
皇上見找到了災難的根本,卻是龍顏大悅,從國庫裏拔了白花花的銀子,又下旨加了賦稅,供應建道觀丹房的錢財。
百姓已是賣兒賣女、家破人亡,哪裏還有錢交稅?一時隻鬧得怨聲載道。官逼民反,不久就有災民起義,竟聚眾上萬。
消息傳到安慶府,已經演變出了各種版本,一時竟流言四起。
這年冬天又是一冬無雪,人們全都慌了神。已經有不少人拉家帶口地逃荒去了。
先是大姐和姐夫來告別,言道是有當兵守疆的親戚捎迴信來,說北疆土地肥沃,人口稀少,這兩年與大遼並無戰事,也甚是太平,問家人願否遷往邊疆。親家想要全家跟隨,一起遷往邊疆,穀雨前趕到,還不誤莊稼。
蘭家姐妹拉著大姐哭得唏哩嘩啦地卻無法挽留,更無法相隨,若是全都走了,父親迴來去哪裏找她們母女?
蘭家姐妹晚上時常餓醒了,秦氏煮的粥越來越稀了,怎能不餓?小五兒醒了便閉著眼睛想上一世各種好吃的東西,想超市裏貨架上琳琅滿目的食品,想自助餐廳裏的各種小菜兒……但最想的竟然是雪白的饅頭和打鹵麵。有時候想爹、想大姐,不知他們在外怎麽樣了,自己一無用處的活在這個世界上,飽受心裏、身體上的痛苦,有時候覺得也許這是上蒼對她的懲罰,對她不珍惜生活的懲罰,她常常默默重複著“我知道錯了,我錯了,我錯了……”重新入睡。
過年的時候——不過也罷,連飯都吃不上,陳秀才一家人拎了一小袋穀子來拜訪,邀蘭家母女和他們一起去江浙投親靠友。
秦氏堅決地拒絕了。
陳秀才一家三口互相望了望,吞吞吐吐地說了半天秦氏才明白,他們想要把老二曉雅一起帶走。
看秦氏沉吟不語,陳秀才臉有慚色地道:“如此慌張實是不成體統,委屈了曉雅姑娘。但路途遙遠,曉雅已是及笄之年,恐今日一別,相見無期,孩子們豈不是留恨終生。再者如今生計艱難,男子亦難存活,文昌兄久出未歸,嫂雖賢德颯利,一人攜數子,終是力有所殆。弟自知此實為不情之請,因多年通家之好方敢直言,萬望嫂勿怪。嫂允與不允,弟決不敢言他。”
秦氏思慮良久,方緩緩道:“陳兄弟是為我分愁,怎敢有責怪之心。隻是今後累及弟與弟妹。雅兒性情直爽,千萬要多擔待,多說教。”
陳秀才娘子忙道:“嫂切莫見外,自打小我們一直喜愛雅兒爽朗明快,為人心熱,今後守在身邊,便如女兒一般。過上一陣子,家裏有了財力,選了好日,行了大禮,方了我們心願,以後便是自家孩兒,隻有更親近。”
多年的通家交好,彼此深知秉性脾氣,深知所托非誤,秦氏也就不再多說,問了陳家南去的日子,也商量好了那天早晨接走曉雅的時辰。
過了幾天,陳家坐了南下的車來接曉雅。小嶽哥兒接過包袱放到車上。秦氏拉過二女兒,牽著她的手放到陳秀才娘子手裏,含著淚道:“我的閨,今後在公婆身邊要勤快孝順,和小嶽哥要和氣相敬。你公婆看著你長大的,今後便是你的爹娘,不會虧待你,隻會強似娘的身邊。”
曉雅早已哭成了個淚人兒,此時又撲迴娘的懷裏,哽咽地說不出話來,秦氏和陳秀才娘子也是含著淚再三解勸,曉雅又含著淚看了三個妹妹,才上車遠去。
家裏少了一個吃飯的人,雖然減少了點兒負擔,可也變得更冷清了。小五兒不敢再放縱自己的悲哀和無奈,隻有澆灌那一點兒植物的時候,沉默地把自己的靈魂放到悲傷中。
有時看著娘日漸清瘦的臉,小五兒不禁覺得揪心一般的難受。為她,也為自己,這種天災、這種別離、這種苦難,什麽時候才能解束?
有時她真想人為地從中解脫出來。可是她不敢,她甚至肯定了這是上天對她上一世不珍惜生命的懲罰,如果再違背天命,她不知等待自己的將會是什麽。
還是沒有蘭耀祖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