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家與李家結了幹親後,自然經常走動。穆奶奶常說,幹親越走動越親,走動的少了,情誼就“幹”了,既然認了親,就不能不惜護這份緣分。
小孩子家大都喜歡走親戚,穆英每迴去李家,總少不了穆蘭這個“跟腳蟲”。同樣,炳南每次來穆家,他那一“串”弟弟也“鈴鈴鐺鐺”的跟著。
李家弟兄仨,穆奶奶最喜歡老二炳輝,炳輝簡直就是她理想中的孫子的形象——虎頭虎腦且聰明機靈。老三炳麟性格文靜,跟穆英頗為相像,因此得到穆媽媽的偏愛。他們的大哥炳南折中了兩位弟弟的性格,在穆爺爺和穆爸爸那裏格外討喜。
李家是清一色的男孩,稀罕女孩;穆蘭在他們家享受到公主般的待遇——好吃的好玩的優先享用,且有小哥倆陪伴左右聽其差遣,因此比哥哥更熱衷去李家。
穆爸爸受李父之托,替他們家辦了點事兒;事情辦妥後,穆爸爸派在家歇星期天的穆英去李家送口信兒。毫無疑問的,穆蘭會跟著前往。
李父不在家,穆英將他爸爸的話原封不動的傳達給了李母。還沒等李母問候完穆家的長輩們,李家哥仨就分別把他們兄妹拉走了。穆英被炳南領去水庫釣魚,炳輝和炳麟則帶穆蘭去逛他們的樂園——屋後的閑園子。
李家屋後的這座閑園子並非閑的發“荒”,而是利用得當,一派欣欣向榮景象。菜園開在了平整又朝陽的地段,各種瓜蔬長勢蓬勃。柿樹,棗樹,杏樹等果木占據了“大壁江山”,有的正開花,有的已結果。雞鴨喜歡來這裏覓食,鳥雀喜歡來這裏聊天。就連偏安一隅的柴禾垛和盛糠的敖倉,也時常有訪客——一隻特立獨行的花母雞經常去柴禾垛裏做窩嬎蛋;狗或貓則經常鑽進盛糠的敖倉進行午休。多株莖幹喬聳淩雲的楸樹,並排在園子的邊邊上,像守護神一樣在守衛著這一園生靈。
哥倆領著穆蘭先去摘了幾根嫩黃瓜,邊吃邊到處裏轉悠。往年往日,他們仨對捉迷藏、過家家、打仗等遊戲樂此不疲,現在卻無人提起——他們已經到入學年齡,不屑於再去玩小屁孩們玩的勾當。
在地上玩膩了,炳輝提議爬到樹上玩。園中這些樹木,有的太纖弱,有的過於高大,有的枝刺太多,隻有那棵老杏樹是孩童們理想的攀爬對象。老杏樹樹勢強健,樹姿開張,就像一位寬厚的長者,任由孩童——早年是炳南,現在是炳輝騎在身上“作威作福”。這是一棵麥黃杏,故名思議,果實在麥收時節成熟;穆蘭來晚了一步,杏子已於前幾日采摘一空。炳輝三
兩下便上了杏樹,穆蘭硬是憑一己之力,爬了上去。炳麟受到他們的感染,也躍躍欲試,他沒爬過樹,不得要領,費了半天勁兒也上不去,最後隻好接受炳輝和穆蘭的援助。炳輝是爬樹能手,那幾棵連炳南也望而生畏的楸樹,他也能上下自如。這不,在杏樹上玩了一會兒後,他便開始向穆蘭顯擺自己的能為——攀爬楸樹。在穆蘭的驚歎聲中,炳輝的虛榮心得到了莫大的滿足。
穆蘭雖像男孩子般淘氣,到底是女孩子,看到簌簌落下的嫩黃柿花,想把它們串成項鏈。炳麟迴家拿來線團,幫她串起來。一個人玩沒意思,炳輝也湊過來幫忙。他沒耐性串製項鏈,便負責挑選才落下來的新鮮柿花。一串串又香又鮮豔的項鏈掛在了脖子上,把穆蘭美的不行。很快,她的脖子上,手腕上,雙馬尾辮子上就都掛滿了。炳輝已經厭倦,一個勁兒地勸穆蘭和炳麟去玩別的花樣。怎奈,穆蘭貪得無厭串個沒完。炳輝實在耐不住了,上前生拉硬拽她,結果不小心把穆蘭的項鏈給扯爛了。穆蘭惋惜地要命,大哭起來。正在前院掃地的李母聞聲跑來,問明原委,揮起手中的笤帚疙瘩就要打炳輝,要不是炳輝逃跑的快,一頓胖揍是在所難免。
李母用茭瓜和五花肉作餡,包餃子款待穆家兄妹。惹禍後逃之夭夭的炳輝,午飯時汗漉漉的迴來了。他從衣兜裏掏出兩把黃裏透紅的麥黃杏放到穆蘭麵前。炳麟好奇地問炳輝從哪裏弄來這些杏子,因為麥黃杏現在已經稀缺。炳輝說去山上的杏園裏罱的。看在這些香噴噴的杏子份上,穆蘭於是就原諒了炳輝。
————————————
別人家的孩子大都在虛歲八歲以後才上學,穆英七歲時就入校了,這緣於穆奶奶對“七成八不成”這句俗語的迷信。穆英入學後一直很爭氣,獎狀貼滿了家中牆壁,這讓穆奶奶得以理直氣壯的反擊曾嘲笑她迷信的穆爺爺和穆爸爸——“俗話都是實話,是祖祖輩輩總結出來的經驗!別以為喝了幾瓶墨水就比別人能一些!”
想當然的,穆蘭步她哥哥的後塵也在七歲入校。相差一歲的炳輝和炳麟也在這一年入學。他們兩村所在的管區隻有一處小學,小學裏每個年級隻有一個班,毫無疑問,三人會在同一個班裏學習。
每次考試,李家兄弟總能得第一:炳麟是正數,炳輝是倒數。學校有不成文的規定——誰學習好誰當班幹部;炳麟學習最好,理所當然的擔任班長,穆蘭排名第二,當上了學習委員。炳輝的成績不好也就罷了,還總愛打架惹事,本與官職無緣,不過這家夥卻交了官
運,他們的班主任本著人盡其才的原則,打破常規,給他封了個“勞動委員”。
“李炳輝同學有兩個顯著優點!”老師向全班同學說明提拔他的原因,“一是幹活兒不耍滑偷懶、不惜力,二是不抄襲作弊,從不弄虛作假。”
老師安排炳輝作穆蘭的同桌,並明確指示穆蘭對其嚴加看管。課上,炳輝老愛東張西望,不是跟鄰座說話就是搞小動作,總之沒有消停的時候。更可氣的是他竟敢“太歲頭上動土”,動不動就拽弄穆蘭的雙馬尾辮子,並以此為樂。規勸、警告、恐嚇均無效,穆蘭便不再跟其廢話,直接動武——或捂其嘴巴或揪其耳朵、踩其腳、搗其肘、掐其手……受盡各種“酷刑”,炳輝依舊——“我是一顆蒸不熟,煮不爛,炒不爆,砸不扁,錘不碎,響當當一顆銅豌豆。”
他們的班主任是一位老民辦教師,跟李家父母認識。有一迴遇見,這位老教師將炳麟大大的誇讚了一番。李家父母為小兒感到驕傲的同時,也為他們的中兒倍感歉疚,因而主動道乏老師:“炳輝讓老師操心了。”老師用一句文謅諂的詞語評價了炳輝:“那孩子也不錯,質直好義。”李家父母雖聽不大明白,但知道這是好話,隻是與學習無關。
被弟弟比的一無是處,炳輝既不自卑也不嫉妒。炳麟經常參加考試比賽,迴迴得獎,炳輝比誰都高興,見著誰跟誰宣揚。
“你獲的啥獎?”有好事之人反問炳輝。
“我沒參加。”
“為啥沒參加?
“學習不好。”
“你咋就學習不好呢?”
“沒好生學唄。”
“你咋就不好生學呢?”
“不喜歡唄。”
炳麟參加數學比賽得了一支貴重鋼筆,自己都舍不得用,卻被五年級一位男同學勒索了去。炳麟起初不敢聲張,後來忍不住對炳輝講了。
第二天中午放學時,炳輝單槍匹馬的去跟那位比他高一頭的男同學討要鋼筆。男同學先是不承認,既而拿橫話噴人,後又晃動拳頭。三招用完後,炳輝還是虎視眈眈的與之對峙,那位人高馬大的男同學崩潰了,繳筆投降。炳輝兵不血刃就要迴鋼筆,讓炳麟佩服的五體投地,甘願把這支筆送給他。炳輝毫不客氣的收入囊中。不過,這支鋼筆在炳輝那裏待了不到一個小時,便被他“行賄”給了穆蘭。
穆蘭受其“賄賂”可不是一迴兩迴了——瓜果梨棗、鉛筆橡皮本子,這次的“
賄賂品”太貴重,穆蘭不大敢收,但又抗拒不了誘惑,因此在“受賄”前先表明立場:“你要是違反紀律,我照樣懲罰你!照樣告訴老師!”
“罰就罰唄,告就告唄,誰怕誰呀!”
……
小孩子家大都喜歡走親戚,穆英每迴去李家,總少不了穆蘭這個“跟腳蟲”。同樣,炳南每次來穆家,他那一“串”弟弟也“鈴鈴鐺鐺”的跟著。
李家弟兄仨,穆奶奶最喜歡老二炳輝,炳輝簡直就是她理想中的孫子的形象——虎頭虎腦且聰明機靈。老三炳麟性格文靜,跟穆英頗為相像,因此得到穆媽媽的偏愛。他們的大哥炳南折中了兩位弟弟的性格,在穆爺爺和穆爸爸那裏格外討喜。
李家是清一色的男孩,稀罕女孩;穆蘭在他們家享受到公主般的待遇——好吃的好玩的優先享用,且有小哥倆陪伴左右聽其差遣,因此比哥哥更熱衷去李家。
穆爸爸受李父之托,替他們家辦了點事兒;事情辦妥後,穆爸爸派在家歇星期天的穆英去李家送口信兒。毫無疑問的,穆蘭會跟著前往。
李父不在家,穆英將他爸爸的話原封不動的傳達給了李母。還沒等李母問候完穆家的長輩們,李家哥仨就分別把他們兄妹拉走了。穆英被炳南領去水庫釣魚,炳輝和炳麟則帶穆蘭去逛他們的樂園——屋後的閑園子。
李家屋後的這座閑園子並非閑的發“荒”,而是利用得當,一派欣欣向榮景象。菜園開在了平整又朝陽的地段,各種瓜蔬長勢蓬勃。柿樹,棗樹,杏樹等果木占據了“大壁江山”,有的正開花,有的已結果。雞鴨喜歡來這裏覓食,鳥雀喜歡來這裏聊天。就連偏安一隅的柴禾垛和盛糠的敖倉,也時常有訪客——一隻特立獨行的花母雞經常去柴禾垛裏做窩嬎蛋;狗或貓則經常鑽進盛糠的敖倉進行午休。多株莖幹喬聳淩雲的楸樹,並排在園子的邊邊上,像守護神一樣在守衛著這一園生靈。
哥倆領著穆蘭先去摘了幾根嫩黃瓜,邊吃邊到處裏轉悠。往年往日,他們仨對捉迷藏、過家家、打仗等遊戲樂此不疲,現在卻無人提起——他們已經到入學年齡,不屑於再去玩小屁孩們玩的勾當。
在地上玩膩了,炳輝提議爬到樹上玩。園中這些樹木,有的太纖弱,有的過於高大,有的枝刺太多,隻有那棵老杏樹是孩童們理想的攀爬對象。老杏樹樹勢強健,樹姿開張,就像一位寬厚的長者,任由孩童——早年是炳南,現在是炳輝騎在身上“作威作福”。這是一棵麥黃杏,故名思議,果實在麥收時節成熟;穆蘭來晚了一步,杏子已於前幾日采摘一空。炳輝三
兩下便上了杏樹,穆蘭硬是憑一己之力,爬了上去。炳麟受到他們的感染,也躍躍欲試,他沒爬過樹,不得要領,費了半天勁兒也上不去,最後隻好接受炳輝和穆蘭的援助。炳輝是爬樹能手,那幾棵連炳南也望而生畏的楸樹,他也能上下自如。這不,在杏樹上玩了一會兒後,他便開始向穆蘭顯擺自己的能為——攀爬楸樹。在穆蘭的驚歎聲中,炳輝的虛榮心得到了莫大的滿足。
穆蘭雖像男孩子般淘氣,到底是女孩子,看到簌簌落下的嫩黃柿花,想把它們串成項鏈。炳麟迴家拿來線團,幫她串起來。一個人玩沒意思,炳輝也湊過來幫忙。他沒耐性串製項鏈,便負責挑選才落下來的新鮮柿花。一串串又香又鮮豔的項鏈掛在了脖子上,把穆蘭美的不行。很快,她的脖子上,手腕上,雙馬尾辮子上就都掛滿了。炳輝已經厭倦,一個勁兒地勸穆蘭和炳麟去玩別的花樣。怎奈,穆蘭貪得無厭串個沒完。炳輝實在耐不住了,上前生拉硬拽她,結果不小心把穆蘭的項鏈給扯爛了。穆蘭惋惜地要命,大哭起來。正在前院掃地的李母聞聲跑來,問明原委,揮起手中的笤帚疙瘩就要打炳輝,要不是炳輝逃跑的快,一頓胖揍是在所難免。
李母用茭瓜和五花肉作餡,包餃子款待穆家兄妹。惹禍後逃之夭夭的炳輝,午飯時汗漉漉的迴來了。他從衣兜裏掏出兩把黃裏透紅的麥黃杏放到穆蘭麵前。炳麟好奇地問炳輝從哪裏弄來這些杏子,因為麥黃杏現在已經稀缺。炳輝說去山上的杏園裏罱的。看在這些香噴噴的杏子份上,穆蘭於是就原諒了炳輝。
————————————
別人家的孩子大都在虛歲八歲以後才上學,穆英七歲時就入校了,這緣於穆奶奶對“七成八不成”這句俗語的迷信。穆英入學後一直很爭氣,獎狀貼滿了家中牆壁,這讓穆奶奶得以理直氣壯的反擊曾嘲笑她迷信的穆爺爺和穆爸爸——“俗話都是實話,是祖祖輩輩總結出來的經驗!別以為喝了幾瓶墨水就比別人能一些!”
想當然的,穆蘭步她哥哥的後塵也在七歲入校。相差一歲的炳輝和炳麟也在這一年入學。他們兩村所在的管區隻有一處小學,小學裏每個年級隻有一個班,毫無疑問,三人會在同一個班裏學習。
每次考試,李家兄弟總能得第一:炳麟是正數,炳輝是倒數。學校有不成文的規定——誰學習好誰當班幹部;炳麟學習最好,理所當然的擔任班長,穆蘭排名第二,當上了學習委員。炳輝的成績不好也就罷了,還總愛打架惹事,本與官職無緣,不過這家夥卻交了官
運,他們的班主任本著人盡其才的原則,打破常規,給他封了個“勞動委員”。
“李炳輝同學有兩個顯著優點!”老師向全班同學說明提拔他的原因,“一是幹活兒不耍滑偷懶、不惜力,二是不抄襲作弊,從不弄虛作假。”
老師安排炳輝作穆蘭的同桌,並明確指示穆蘭對其嚴加看管。課上,炳輝老愛東張西望,不是跟鄰座說話就是搞小動作,總之沒有消停的時候。更可氣的是他竟敢“太歲頭上動土”,動不動就拽弄穆蘭的雙馬尾辮子,並以此為樂。規勸、警告、恐嚇均無效,穆蘭便不再跟其廢話,直接動武——或捂其嘴巴或揪其耳朵、踩其腳、搗其肘、掐其手……受盡各種“酷刑”,炳輝依舊——“我是一顆蒸不熟,煮不爛,炒不爆,砸不扁,錘不碎,響當當一顆銅豌豆。”
他們的班主任是一位老民辦教師,跟李家父母認識。有一迴遇見,這位老教師將炳麟大大的誇讚了一番。李家父母為小兒感到驕傲的同時,也為他們的中兒倍感歉疚,因而主動道乏老師:“炳輝讓老師操心了。”老師用一句文謅諂的詞語評價了炳輝:“那孩子也不錯,質直好義。”李家父母雖聽不大明白,但知道這是好話,隻是與學習無關。
被弟弟比的一無是處,炳輝既不自卑也不嫉妒。炳麟經常參加考試比賽,迴迴得獎,炳輝比誰都高興,見著誰跟誰宣揚。
“你獲的啥獎?”有好事之人反問炳輝。
“我沒參加。”
“為啥沒參加?
“學習不好。”
“你咋就學習不好呢?”
“沒好生學唄。”
“你咋就不好生學呢?”
“不喜歡唄。”
炳麟參加數學比賽得了一支貴重鋼筆,自己都舍不得用,卻被五年級一位男同學勒索了去。炳麟起初不敢聲張,後來忍不住對炳輝講了。
第二天中午放學時,炳輝單槍匹馬的去跟那位比他高一頭的男同學討要鋼筆。男同學先是不承認,既而拿橫話噴人,後又晃動拳頭。三招用完後,炳輝還是虎視眈眈的與之對峙,那位人高馬大的男同學崩潰了,繳筆投降。炳輝兵不血刃就要迴鋼筆,讓炳麟佩服的五體投地,甘願把這支筆送給他。炳輝毫不客氣的收入囊中。不過,這支鋼筆在炳輝那裏待了不到一個小時,便被他“行賄”給了穆蘭。
穆蘭受其“賄賂”可不是一迴兩迴了——瓜果梨棗、鉛筆橡皮本子,這次的“
賄賂品”太貴重,穆蘭不大敢收,但又抗拒不了誘惑,因此在“受賄”前先表明立場:“你要是違反紀律,我照樣懲罰你!照樣告訴老師!”
“罰就罰唄,告就告唄,誰怕誰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