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一九九三年和往年不大一樣,時間進入八月之後,位於西南盆地大江上遊的清水鎮滴雨未下,像是一個大蒸籠。


    上午十點,太陽就像個大火球斜掛在空中,吞吐著熱浪,刺眼的陽光將雲層遠遠地推了開去,毫無遮攔地炙烤著大地。


    院子裏,被陽光暴曬的地麵像是漾起了一層煙。


    靠著院牆一側栽著一棵黃角樹,樹身需兩個壯漢才能環抱,樹枝張開如冠蓋,沒有風的關係,樹蔭也就紋絲不動地籠罩著大半個院子。


    在不曾被樹蔭罩著的另一側,擺放著一張涼椅。


    這會兒,顧心言正躺在涼椅上,雙手疊於腹前,閉著眼睛,打著盹兒,陽光直直落下,無遮無攔地照射在身上。


    他也就十五六歲的樣子,個子不高,說不上多麽英俊挺拔,倒也眉清目秀,麵色尤其蒼白,不帶絲毫血色。


    上身是一件土布所製的藍色長袖衣衫,袖口、領口的扣子係著,下身穿著一條草綠色軍褲,腳下是一雙同色的橡膠鞋,這副裝扮將整個身子遮得嚴嚴實實。奇怪的是,如此高溫,這般穿著,又是被日光暴曬,他臉上卻不曾有絲毫汗漬。


    “顧心言……”


    院外傳來了唿喊聲。


    涼椅上,少年睜開眼。


    雖然是從午睡中醒來,他的眼中卻不曾有半點倦意。閉上眼的時候顯得平常的兩道眉毛在睜眼之後變得不一般起來,像兩把彎刀斜斜地斬向雙鬢,煞是靈動。少年緩緩起身,望向半開的院門,雙眼仿佛彌漫著一層淡淡的薄霧。


    “顧心言,在屋頭沒?”


    喊聲越發近了。


    “在!”


    他將雙手插入褲兜,應了一聲。


    “咿呀……”


    槐木製的院門被完全推開,一個高瘦的中年人大踏步走了進來。


    他上身穿著一件灰色的確良短袖襯衣,下身是一條同色的西式短褲,腳下套著一雙塑料涼鞋,進門之後,抬手抹額,揮手灑下一串汗珠。


    這個人是顧心言的二舅羅平。


    “快!快去把行頭帶上,八隊的喬六爺走了……”


    “嗯。”


    顧心言應了一聲,往左側走去。


    靠著榕樹有著一間低矮的瓦房,和正屋並不相連,平時堆放雜物。


    羅平說的行頭便放在裏麵。


    顧心言的二舅是一個陰陽道士,四裏八鄉要是有人過世,多半會請他請去念經做法事,送亡靈上路,以及上山尋龍點穴,尋塊風水寶地安葬。


    最近這幾年,這樣的事情比較常見。雖然,還不能擺在明麵上來說,實際上,卻已經是約定俗成的事情了。甚至,有些官員的家人過世,也暗地裏去尋了道士。換成十幾年以前,根本難以想象。


    十年前,羅平因為幫人做法事犯了官司,說是傳播封建迷信,吃了一年的牢飯。


    “啪!”


    扯了一下門後的燈繩,燈亮了。


    暈黃的燈光從頭頂灑下,光線很暗,也就勉強看清屋內的擺設。


    農村的電費很貴,為了省電,所用的燈泡普遍度數不高,像這樣的雜物房選用的燈泡最多五度。


    雜物房內雜物很多,擺放得卻很規範,一點也不淩亂,顧心言親自整理而成。


    一刀黃麻紙、鑿子、釘錘、鍘刀,這些東西是用來製作紙錢;白紙、竹篾、毛筆、顏料,紮紙人、做花轎所用;羅盤、銅錢、墨鬥,尋龍點穴的必需品;另外,還有一件黃色的道袍,二舅晚上念經做法事的時候需要這玩意。


    這兩年,凡是放假不上學,顧心言就跟著二舅羅平跑腿,混一口飯吃。


    他有兩個身份,一個身份是外甥,另一個身份是學徒。


    很快,他熟練地把東西分門別類地放入背簍,然後,背著背簍走了出來。


    羅平正從廚房內出來,右手端著一個木瓢,仰著頭,大口大口地喝著水,喉結上下抖動,咕嚕咕嚕作響。


    抬起左手,擦幹淨嘴邊的水漬,羅平揚起右手,將水瓢內剩下的水撒到了院子裏。


    水線映著陽光,漾起炫目的光,轉瞬即逝。


    羅平瞄了一眼沉默站立在一側的顧心言,輕歎一聲。


    和兩年前相比,他這個外甥就像是變了一個人。


    那個時候的顧心言活潑開朗、聰明伶俐、能言善道,往往見人就一個笑,人緣好得不得了。而現在呢?神情陰鬱、行事古怪、沉默寡言到若非必要絕不開口,也就因為跟著自己做事的緣故,偶爾會和自己說話。


    換成其他人,基本一點交流也沒有,就算是在學校,也是如此,搞得周圍人紛紛遠離,甚至有了個鬼童子的外號。


    都怪那個混蛋!


    要不是他,三妹又怎麽會……


    若非遭逢大變,自己這個外甥也不會變成這樣!


    “顧心言,八隊的喬家窪在哪兒?你曉得撒……”


    顧心言點點頭。


    羅平揉了揉鼻頭,繼續說道。


    “你先背著行頭去喬家窪,這個時候,喬六家肯定不少人,你不會蠢到找錯門吧?我去鎮上找吹鎖啦的,要晚點到!”


    顧心言沒有說話,依舊點了點頭。


    羅平大步向外行去,走到院門口,停下來,迴過頭,有些不放心地吩咐了一聲。


    “到了那裏,你找江三爺,他在幫喬家主持葬禮,需要多少紙錢?要紮幾個紙人?折幾抬花轎,他會給你講,你聽他吩咐做事就是……”


    瞧見顧心言依舊沉默,隻是點了點頭,羅平忍不住又歎了一口氣。


    “造孽喲!”


    他輕輕念了一句,轉身大步離開。


    腳步聲遠去,知了在屋角、樹上、草叢中又唱起了歌。


    顧心言走到門口,轉身準備關院門,他頓了頓,目光在院子裏掃過。


    這是一間普通的農家小院,正對院門的是三間瓦房,中間是堂屋,兩側是臥室,左邊榕樹下是雜物房,右邊那間是廚房。正屋的後麵是後院,栽著一叢竹林,竹林旁邊有豬圈和廁所,不過,現在豬圈裏沒有豬,隻有柴禾與幹草,散發著淡淡的腐臭味兒。


    不知怎地,這夏日小院在顧心言眼中甚是蕭索。


    母親若在的話?


    顧心言眯著眼睛,深吸一口氣,將院門關上,掏出鑰匙,把門鎖好,轉身離去。


    他家在清水二隊,位於河灣之中,幾十戶人家散落在河灣各處。三五家依著竹林聚居,彼此之間有田坎相連,一塊塊的水田將住家隔離開來。


    清水河從東北邊的丘陵蜿蜒而來,在門前拐了一個大灣,往西北邊流去,最後穿過清水鎮匯入大江之中。一條青石板路從清水二隊穿過,一頭連著十裏外的清水鎮,另一頭連著幾十裏外的板橋鎮。


    這條路是清初所築,曆史頗為悠久,乃鄉人出行的必經之路。


    清水八隊在板橋鎮方向,距離顧家有十多裏距離,沿著石板路走不了多久就要下到田坎上。再沿著田間小道蜿蜒而行,翻過兩三個小土坡,走上個把小時,便會遠遠地瞧見一個大池塘。池塘的三麵,圍著樹木竹林,點綴著房簷院牆,那就是八隊的所在。


    八隊和二隊不一樣,二隊的住家是分散在河灣,八隊則是聚居,圍著那個大池塘而建。


    它的曆史頗為悠久,據記載以來已有兩百來年的曆史,乃喬氏族人聚居之地,故名喬家窪。


    在喬家窪的後麵,有一片連綿的山坡,樹木森森,鬱鬱蔥蔥,這片當地人稱之為華龍山的山坡像長蛇一般橫跨東西,將板橋鎮和清水鎮隔離開來。


    池塘邊,有幾個婦人在洗衣。


    談話聲順著風隱約傳來。


    “酒這玩意有啥子好的喲!”


    “是啊!喬六還不到六十就走了!”


    “要不是喝多了馬尿,就算是掉進池塘,這點水也淹不死他啊!”


    “昨天晚上,喬六好像就是從這裏摔下池塘的?那個死鬼說不定躲在水頭盯著我們,想要找替身……”


    “是啊,他活著就愛盯著你看,看你胸前的那對水袋……”


    隨後,響起一陣笑罵聲。


    顧心言走近,婦人們的笑談聲沒了,她們抬頭望了他一眼,隨後,低下頭繼續做著自己的事情。


    走過之後,談話聲繼續。


    “這就是那個鬼童子?”


    “還真是怪人,這麽熱的天,穿得那麽厚實,這是要過冬所!”


    “你看到沒有?他臉上一點汗都沒得,臉白得就像戲台上的醜角,要我說,肯定是得了羅道士的真傳,是有真本事的……”


    “嗬嗬,還真傳!張家的,你這是龍門陣聽多了吧!”


    “別說了……這娃兒其實挺可憐的,聽說兩年前他和他媽去城裏麵看他爸,後來,老媽不曉得出了啥子事情過世了,娃兒一個人迴來……”


    耳邊聽著這些,顧心言神色不變,腳下不停繼續向前行去。


    踩著腳下的青石板,在房屋和竹林間穿行,不一會,一片嘈雜的人聲傳來,轉過牆角,喬家到了。


    幾間瓦房,後麵是竹林,前麵是院壩。


    院壩前,長著幾叢夾竹桃,這會兒,正有些紅的、白的花開得荼蘼,一股奇異的香氣飄了過來,在鼻間繚繞。


    院壩內,擺放著好幾張八仙桌。


    人們聚集在院壩,有坐在桌邊的,有來迴走動,吵吵嚷嚷,好不熱鬧。


    西南地區的農家喪事很是熱鬧,和莊嚴肅穆完全扯不上邊,就算是親人吊喪時的哭聲,在不相幹的人看來,也大多透著滑稽。


    像是一出荒誕的喜劇。


    江三爺今年六十好幾,是清河鎮川劇院的院長,在鎮上也算是德高望重,對於喪事的禮儀程序非常了解,經常被四裏八鄉的喪家請來主持葬禮。這會兒,自然是忙得不可開交,也就沒有注意到顧心言的到來。


    顧心言沒和他打招唿,默默地站在院壩一側。


    漸漸地,人聲低了下來。


    他就有著這樣的本事,隨時隨地讓別人冷場。


    沒多久,江三爺也就瞧見了他,朝著他大聲喊道。


    “顧心言,你二舅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功德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梧桐疏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梧桐疏影並收藏功德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