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艱險的南斷山裏行走了三天,終於抵達了一個比較大的鎮子。一行人想到終於能有一個屋簷過夜,還能梳洗一下都很高興。進鎮前,景晴策馬到韓庭秋身邊,低聲道:“這一路把你折騰壞了吧?”庭秋笑道:“的確是從未走過如此艱險之路,不過也看到了從未見過的壯闊景色。”
這一行人,對外聲稱是“商隊”,為了配合這個身份,也都換上了布衣黑鞋。文成時規定商人不得穿綢緞,必須著沒有任何裝飾的黑鞋,這是商賤農貴的傳統。兩百多年混亂下來,前一條早沒人管,後一條倒還在實施,清渺初年又特別強調了一次。這麽定的時候,問書脫口道:“咱們沒帶貨,怎麽算商隊?品州秦州那個地方有什麽好東西能運迴來?”
景晴撲哧一笑:“這就是你不懂了,扶風沒有好東西,但是西瑉有啊。”
“西瑉……邊境不是還封鎖著麽?”
“對啊,所以咱們才不能走集慶、秦州的大道,而是要在這山裏摸來摸去啊。從品州到茹縣,進西瑉最為便利。”
問書眨眨眼睛:“這是違背律令的事,七娘知道的那麽清楚,怎得不管?”
“商人圖利而已,並不是什麽大錯。販賣的也都是綾羅綢緞、金釵銀盤這樣的東西,並無鹽鐵軍械,每次的數量也大不了,對扶風和清渺都無損害,又何必斬盡殺絕?而且封鎖邊關隻是暫時的,用不了幾年必定會重開商路。”說到這裏她笑笑:“去年夏天,你給燕飛寄來兩件衣服,那布料就是從西瑉偷運過來的。”
出人意料的是,這個小鎮有一個規模不小的客棧,當下冰雪未消,旅人稀少,掌櫃的看到這麽十來個人立刻迎出來,忙著吩咐店小二過來卸行李帶馬。一邊殷勤道:“這還沒過正月就趕路了,這是往茹縣那裏去麽?離家的時候怕還沒過上元吧?”
景晴答道:“我們是孟州人,上元剛過就出來了。”
“這天氣,客官們到茹縣的時候還冷著呢,翻山越嶺不好走。”
“是啊,這不是想著化雪前那邊看守的也鬆些麽。”
掌櫃的大笑,連聲道:“娘子說的是。這位娘子對這商路如此熟悉,怎得過去不見您惠顧小店?”
“以前是我阿妹帶人出來。”
掌櫃的將他們幾個看了一遍,都是生麵孔,自己想了想又道:“這天下太平了,對那邊的好東西也要得更多了。”
景晴笑笑又道:“今年,我們不是第一撥吧
?”
“出去的,娘子是在小店惠顧的第二撥;進來的還有一撥。”
“還有進來的?大過年的就在路上趕?”
“這不是生意好做,東西不夠賣麽。”說到這裏,她又上下打量景晴一番,試探道:“娘子以前……該不會是,跑南邊的吧?”
景晴笑而不答。
掌櫃的隻當她是默認了,一擊掌道:“嗨,其實南麵的東西也吃香,就我們品州這裏便能賣掉不少。哎——這位娘子莫這樣看著我,我也是聽年裏進來的那些人說的。”
景晴還想繼續問話,此時一群人都已進了店內。夥計們忙著擦桌子倒水,她還沒坐下,一人挑簾而入,一邊說:“掌櫃的,托你給我留的酒到了沒有?”掌櫃的應了一聲“到了倒了”忙著迎了過去。那人循聲望來,一眼看到景晴,整個人頓時就愣住了。景晴也瞬間流露出驚訝的神情。
那人立刻拋下掌櫃快步過來,望著景晴,一個“西——”字剛出口,就見她微微搖頭,立刻收了聲,過了好一會兒才道:“七娘,您怎得來了這裏?”聲音都是顫的。
景晴這才笑道:“我帶人到北麵進貨,倒是你——”
那人又四下看看,見到問書眼睛又是一亮,想了想又上前一步道:“我便住在這裏。另外,此間簡陋,七娘到我家裏住吧!”
景晴想了想點了點頭。
那人頓時露出欣喜若狂的神情,對著掌櫃道:“所有人都算一日店錢,記在我帳上。還有那些酒,勞煩派個人送我家裏,我今晚要接待貴客。”
韓庭秋就站在問書身邊,看著這一幕,又看來人三十上下,生得眉清目秀,身材又挺拔如修竹,放在哪裏都是出色的美男子。又看看問書那個要笑不笑,要歎不歎的表情,已經明白三分,可見還是忍不住碰了他一下,丟過去一個充滿疑問的表情。
問書遲疑了一下才低聲道:“他叫‘奉墨’,曾是後宮宮侍。”
奉墨是步行過來的,景晴也就沒有騎馬,與他並肩而行,聽他講述當下的生活。一開始,她指指隨員,玩笑說:“我這裏人可不少,你那邊住得下麽?”他點頭道:“我那裏房子多,保管夠用。”景晴又道:“我記得你離宮的時候是說要迴鄉,而你應該就是邵郡人,怎麽定居於此了?那時候,此間還在廬裘之手啊。”
“我迴鄉後不久就嫁了人,夫人是此間人。前些年七娘您收複扶風後,我就跟著她歸家。那時
候這裏的地便宜的很,我們買了百來畝,建了莊子。就是這裏土地貧瘠,收成還不如我故鄉那裏的一半,但總算也不愁吃穿了。”
她點點頭,目光落在他腰間的白色束帶上,柔聲道:“你家夫人何時過世的?”
“迴來的第二年就病歿了。”
說話間已經到了莊中,一名十歲上下的女孩兒歡快跑過來,到了近前或許是沒料到還有那麽大一群陌生人,愣了愣又蹬蹬跑開。景晴驚道:“你的女兒?這麽大了?”
奉墨搖搖頭:“其實她是我妻姐的女兒。夫人與我成婚時就已經在撫養這個孩子。我們兩並無所出,當下我也當她親兒一般。”
景晴四下看看,見這個莊子雖不華麗,但是房屋不少,收拾得也得當,往來還有仆傭打扮得人,笑吟吟道:“這處莊子不錯。至於土地,雖然貧瘠了些,但此地水源充沛,天災不多,也是適合耕種的。”
奉墨看著她道:“全靠七娘當年那麽大一筆賞賜,我們過了這些年,又買了地蓋了房子,當下還有一半沒用掉。”
有了這樣一個東道主,這一行人自是得到了比預期的更好的招待。奉墨將自己的房間騰出來,全套被子都換了新,供景晴下榻。所有從人也都有妥善安置,問書一路上都是和韓庭秋同住,當下也分了同一間房。問書性情活潑,平日裏話是不斷的,庭秋也願意和他閑談,尤其是通過他更多了解安靖的生活,以及他眼中的清渺群臣。他也願意講述他們歸國後的故事,他和燕飛一起陪伴景晴南征北戰,一直到景晴前往扶風,他這才真正離開軍旅,定居邵州撫養兒女。縱然問書隻說“自己的經曆”,但是,他的經曆裏必然有西山景晴的人生,這些正是庭秋感興趣,但是無法從其他人那裏得到的故事。
然而,這一天問書顯然有心事,一進房就往榻上一坐,微微皺著眉也不知道在想什麽。過了一會兒,忽然起身道:“我和奉墨多年不見,去找他聊聊,今晚未必迴來睡。”庭秋笑笑,一開始見到奉墨,他就覺得此人必是景晴昔日的桃花債,可聽問書介紹說是“宮侍”又改了想法,這會兒又想:“難道她竟連後宮中人也招惹過?”
問書走到主屋那裏,見房中燈火由明,守在門口的是隨行的一名侍衛,也是他的熟人,見到他微微搖頭,做了個“房中有人”的手勢。他走到一邊,尋了棵樹靠在那裏,在正月刺骨寒風中靜靜等著。他希望燈熄之前能等到奉墨出來,他想今時今日的景晴應該能以溫柔之心對待他。
當奉墨終於出來的時候,問書已經被凍得手腳發麻了,可還是如釋重負的舒了口長氣,露出一點笑容。
奉墨一轉身就看到了他,遲疑了一下才走過來,低聲道:“你還沒休息?”
“多年不見,想和你說說話。”
他又沉默了一會兒才點點頭:“到我房中去。”聲音帶著一點顫,臉上則是仿佛要哭出來一樣的表情。
奉墨住的地方距離主房有一些距離,布置得倒也不錯,說原本住的是給他那女兒請的西席,年前有事迴鄉,估摸著還要兩個月才能迴來。他說自己因為家貧,大字不識一籮筐,一直都覺得遺憾,當下有了點閑錢,總要讓小女兒能識文斷字,特意請來了有名的先生。又說也不敢指望被舉薦,但盼能讓她成為鄉裏尊敬的讀書人就成了。問書暗地裏歎了口氣,心想:“他大概至今還覺得自己若是當年就識文斷字,或許就能改變結果。”
奉墨嘀嘀咕咕地說了一陣子,看看問書,忽然停了下來,過了一會兒低聲道:“我終究還是忍不住,明明知道一定是不成的,還是忍不住……”
問書歎息道:“你,還想留在七娘身邊?”
他搖搖頭:“不敢想。”
“那——”
“其實,這些年我一直都想,要是能再見她一次就好了,見一次也就滿足了。可見到了,還是不滿足,又想要再伺候她一次……”大概是把最難堪的事情終於說出了口,奉墨忽然鬆了口氣的樣子,笑了笑道:“九年過去了,我容貌早改,又嫁過人了,又哪裏配再侍奉她。”
在西山景晴返迴安靖後的十餘年間所經曆過的男子中,最讓問書不知道該說什麽好的就是這個奉墨。他多情的讓人感動,也讓人傷感。當他最終離開的時候,不要說景晴,連帶著問書燕飛他們這些旁觀者都鬆了口氣——替這兩個當事人鬆了口氣。他走的慘然但決絕,盡管景晴送了他一大筆錢,可問書還是忍不住為他擔心。宮侍們都是不滿十歲就隔絕世事,後宮的生活殘酷而複雜,但這些複雜也隻會在後宮中發生;同時,世間常見的一些欺詐騙瞞卻又是不會發生在後宮中的。與宮女的征召不同,宮侍都是“采買”來的,待到四五十歲才告老離開。宮女們二十五六歸家,娶夫生子平淡度日,除了成親的比常人晚點,並無其他。可離宮的宮侍們晚年很少有幸福的,父母早亡,姊妹不認,帶出來的財產又少,往往在貧病交加中淒然離世。奉墨帶走的銀錢是足夠他過一輩子了,可懷璧其罪的事發生
的還少麽?倒是燕飛寬慰他說:“倘若沒有和七娘這段事,他原本是前途無量的。這孩子也就在七娘身上犯傻,其他的時候能幹得很,倒是不用太擔心。”
當下看他雖然還是一見景晴就犯傻,但是家產頗豐,看情形,這份家業也主要是靠他自己在打理,家中仆傭盡皆恭敬,在這鎮上也像是有些身份,終於放下了心。看他心情略略平靜,轉了個話題道:“我記得你家中尚有兩個姐姐,當下可好?”奉墨臉色一沉,緩緩道:“小姊姊早就夭折了,大姊想要圖謀我的家產沒成功,當下已再無往來。”問書愣了一下,知道他這兩句話說得簡單,其間必有曲折波瀾,而且還有無限傷痛。
奉墨忽然笑了起來:“這些事也都過去了,說說倒也無妨。”於是將歸鄉後的事情簡單說了一遍。最初迴去的時候還好,他家中依然窮困,父母都已過世,大姐一家是村中一個大財主的佃戶,已有三個孩子,本來過得就很艱難,看到當年賣出去的小弟迴家倒也接納了。奉墨是帶了大筆銀錢迴去的,看到大姐沒有忘記親情十分感動,給了他們一筆錢,讓他們自己買了地蓋了新房。然而,富貴反生變,他的姐姐姐夫知道他身邊還有更大一筆錢之後,就變著法子想弄到手,又想將他嫁給那個五十來歲的財主做填房。這樁婚事是偷偷在議的,當時他還真半點沒覺察,還是歸鄉初期和他姐姐同事佃戶的一個女子看不過去,偷偷告訴了她。這個女子是扶風品州人,幼年隨家人逃難至此,親人在前幾年染了疫病先後過世,隻留下一個小侄女與她相依為命。奉墨感謝她傳遞消息,又覺得她能將侄女當親兒撫養頗為仗義,就趕在他那大姐向他攤牌前,自己托媒提親,嫁給了那女子。
原本按照規矩,男子婚姻,母在從母,母死從姊,沒有自己做主的權力。但是他是被賣掉的孩子,所謂“賣兒絕義”,被家人賣掉的孩子,隻要不是由家人贖迴,縱然迴來,也與母家再無幹係,即沒有權得到家產,也不需要盡義務。既然無親,當然可以自己托媒說親,一樣合法合禮。他的姐姐眼看著一大筆財產就此飛了哪裏甘心,又有一個縣吏即圖謀他的財產,又垂涎他的顏色,攛掇他姐姐去告狀。他的妻子是個老實的莊稼人,哪裏有打官司的本事,便勸他放棄那筆錢,就算繼續當佃戶也比吃官司好。奉墨哪裏肯,他是皇宮裏出來的,就像燕飛說得,一輩子也就隻在景晴身上犯傻,其他時候都能幹精明。至於打官司,他連皇帝都見過,還怕見官麽?說來也巧,鬧上公堂的時候恰好新縣官到任。這位新任知縣乃是下位女官出身,與奉墨相識
,如此一來結果自無懸念。奉墨也沒把當初給姐姐家的錢收迴,隻與妻子搬到城中居住,沒兩年扶風收複,就來了此地。
問書聽完長長歎了口氣:“真沒想到,你還有這段曲折。幸而官司贏了,要不然……”
奉墨笑道:“放心,我又不傻。我早想好了,要是縣裏判的不公,我就上京去。七娘她……她雖不要我,但也不會眼睜睜看著我被人欺負是不是?”
兩人又說了一會兒也就休息了。翌日起來,外麵一片茫茫,竟不知何時下起了鵝毛大雪。
西山景晴比他們起來的都早,在院子裏冒雪晨練,也不知哪裏找來一柄長槍,在漫天大雪中舞的銀光閃耀、獵獵生風,引得莊中人都跑來看。待到一套槍法舞罷,這才收勢,將槍往柱子上一靠,徑自迴房,見到奉墨迎過來,微微一笑道:“你莊中兵器倒全得很,這又是何種計較?”
“剛來的那幾年此間常有零星匪徒騷擾,鎮上的青壯年組了隊自衛。我好歹學過些弓馬之術,就當了他們的教習,所以家裏多備了些武器。”
“難怪鎮中人對你尊敬有加,做得不錯。不過,你這裏的武器做工精良,都是從哪裏得來的啊?”
“是經過這裏的商隊帶來的。去年我偶然間從他們那裏賣了把匕首,被那精美的工藝驚著了,實在是比我們這裏鐵匠鋪打造出來的東西好太多。就又從他們那裏訂了一批,沒兩個月果然給我送來了,就是您看到的這些。”
“昨天晚上請我們喝的酒也是這些人帶來的吧?”
“是啊,聽說……”他遲疑了一下才道:“聽說是從西瑉來的。酒不好帶,價也賣不高,他們一般是不帶的。可我實在是喜歡,不怕您笑話,我覺得比當年在宮裏嚐到的還好。好在客商們每迴都住鎮上那家客棧,我就請掌櫃遇到了就替我留下。這個,我也知道違背了律令……”
景晴笑著擺擺手:“不必害怕,這多大點事啊。”她指指問書:“這家夥給燕飛寄了兩件衣服,料子都是西瑉來的。他們夫妻倆都傻乎乎的相信是京城來的,燕飛還穿到我麵前顯擺。他們也不想想,永寧城之前被連續戰火糟蹋得十室九空,能做出什麽好東西。要和我說是從鳴鳳來的還可信點。”
奉墨聽得有趣,看看問書忍不住發笑,卻聽景晴又道:“不過,你這些美酒並不是來自西瑉,而是……韓庭秋,你該認得這些酒吧?”
庭秋沒料到這一問,愣了下道:“自然認得,那是紫雲釀。
”
“問書也該記得吧?”
“的確是紫雲釀。記得,這是瓏北的名產,據說是用瓏北高山上特有的一種紫花草釀製。那種香氣太特殊,隻要嚐過一次就不會忘記。”
韓庭秋自己就很喜歡這種酒,他家莊上自行釀製,定期往北庭給他送。聽到問書的解釋,他插了句:“釀製紫雲酒必備的紫花草,在此間也有,我在集慶楊柳原一帶見到過,隻是此間人並不知道能拿來釀酒。”說到這裏忽然皺了皺眉:“當下這等時候,還有人從瓏北向外運東西?”
景晴笑了下:“是啊,我也正想著呢。奉墨,這些東西最早是什麽時候出現在品州的?”
“也沒多久,大概就是去年夏天。”
“都是那些從西瑉販貨迴來的商隊帶來的麽?”
“這個,我也沒留意。我們這個鎮子是南斷山品州這一麵最大的一個,往來客商都要在此停留。過去他們拿來的大多是綾羅綢緞之類的,我們也用不著。大約就是去年夏天開始,有了製作精良的鐵器,還有諸如那個紫雲釀之類的新鮮東西,價格都不高,也用得上,買的人越來越多。”
景晴的臉上微微露出一點驚訝之色,奉墨哪裏知道她心中想法,看了看漫天飛舞的雪花,低聲道:“七娘,這天氣太差了……”
話音未落,景晴已笑道:“我們這些人怕是要在你這裏多叨擾幾天了。”
“怎說的一個‘擾’字。七娘能來,那是蓬蓽生輝的幸事。”說罷叫來管家,吩咐她盤點家裏剩下的蔬菜肉食,不夠的趁著路還能走快去鎮上補些,又看看天色,苦笑道;“這雪再下一日,莫說山路,就連到鎮上都不好走了。”
景晴含笑不語,庭秋和問書對看一眼,心裏都想忽然冒出來那麽多線索,這會兒趕走趕不走,這場雪來得正是時候。
這天,景晴將此行的部分目的和奉墨說了一遍,又說要他出麵盡可能多地了解這些陳泗商品的來源,以及那些商隊的背景等信息。他們自己這一行是托名“商隊”,自不好再去打聽同行之事。奉墨在本地受敬重,顯然還是這個鎮上,甚至可能是周邊幾百裏內最有錢的一個,他以買貨為名出麵打探再自然不過。
奉墨隻簡單問了幾個需要留意的細節,便點頭道:“給我三五天……嗯,雪停之後,至多五日,一定給您一個答複。”
“好,那麽在此之前,我們這一群人就在你這兒安心吃喝了。”
漫天大雪,無事可做。幾個人圍爐閑談,奉墨那個小侄女好奇地過來看,她已經沒有初始的害羞,說起來話來條理清晰,又生得乖巧可疼。問書喜歡得不得了,拉著她的手問東問西,一副要認幹女的樣子。奉墨一直在忙碌,也不知道是忙自己莊上的事,還是已經在安排景晴吩咐的事。見他沒有一直守在自己身邊,景晴暗地裏鬆了口氣,心想畢竟九年過去了,他其實已經醒了,不過是乍然相逢還有一點殘夢纏繞。到了午後,她實在無聊,便站在簷下賞雪。奉墨這處宅子占地極廣,除了必要的房屋外,還有一大塊空地用於他教習那些民兵時的練武場。莊子的護欄很高,而且是雙重柵欄,四角還建了登高的木樓,可以想象這裏曾經有過何等激烈的戰鬥。
忽然間,從門口那裏出現了一個飛奔著的身影,正是奉墨那個午前跟著管家到鎮上買東西的小侄女,一麵跑一麵大聲喊:“爹爹,先生迴來了。”連著喊了七八聲,見到奉墨從後麵跑出來也大聲道:“人呢?在哪裏?”小女孩指指身後,此刻所有人都能看到漫天大雪中一人牽馬而來,馬背上還坐著一個小小的身影。
奉墨家的這位西席的情況,景晴幾個早上從那小女孩口中聽到過一些。據說也是品州人,原本在鎮上開私塾收弟子,可這種地方有幾戶人家有閑錢送孩子讀書,幾乎連糊口都困難。正好奉墨想給女兒找個西席,聽人說她知識淵博,就上門去請,不但許以重金,而且還願意讓原本跟著她讀書的那四個孩子一並來莊上,不耽誤她們學業。這份誠意感動了她,就到了莊上,至今已經度過五個年頭。她少時就因為戰亂與家人離散,這些年一直在尋找親人,去年秋天終於得到了信息,便向他們請了假匆匆趕去,原本說大概要到融雪後才迴,卻沒想到在這麽一個大雪飛揚的日子迴來了。
奉墨帶著人上去迎接這位受人尊敬的西席,景晴依然站在簷下賞雪。最先注意到的是那位冒雪歸來的西席,她朝著這個方向看了一陣子,忽然快步走過來,試探的叫了聲:“景晴……西山景晴?”聲音裏帶著驚喜。
景晴也注意到了她,沒一會兒也顯現出驚喜交加的神情,上前幾步道:“蓉行舟,真的是你!”
這個名叫蓉行舟的女子三十五六歲的年紀,身材修長挺健,容貌生的十分普通,便是那種放入人群瞬間就無影的普通。兩人相對一會兒同時向前跑了兩步,抱在一起,過了一會兒景晴迴身叫道:“問書,快出來看看我們在這裏遇到了誰?”
問書循聲而出,見到蓉行舟也是大驚
,上來就行跪禮,叫了聲:“三娘子。”蓉行舟一笑:“哎呀,已經有七八年不曾聽人喊這一聲‘三娘子’了。”頓了頓又道:“快起來,你都快是朝廷命夫了,我一介平民,哪裏當得起這樣大禮。”
問書還是拜了下才起來,笑道:“三娘子對我們七娘,和我家夫人有救命之恩,無論什麽時候,問書都該給你磕頭。”
奉墨父女站在不遠處,愕然而迷茫的看著這一幕,還是景晴先迴過神,朝他笑笑道:“實在是巧了,你這西席先生是我的救命恩人呢!這是邵慶六十六年的事。”——邵慶六十六年時奉墨已經離開後宮。
蓉行舟是景晴在邵慶六十六年認識的,當時邵慶與某個諸侯國兵戎相見,她奉命帶軍應戰。當時,她帶了燕飛、問書幾人微服前去查探敵情,不慎被敵軍發現。奔逃之間,問書負了箭傷,又被兩名武藝高強的敵將糾纏住,危急之時恰遇蓉行舟,出手幫了他們一把,真正是有救命之恩。
蓉行舟是浪跡江湖的“年年江海客”,遊走在列國之間卻不依附任何勢力,做事全憑自己的好惡判斷,當時救景晴也是因為一直討厭那個諸侯國,故而對被他們追擊的人施以援手。兩人相識後一番交談,意氣相投,她受景晴之邀到邵慶住了一陣,其間自在軍中效力,建立了不少功勳。但是她是萍蹤浪跡的性子,大約過了兩年就向景晴辭行,說是要繼續行走天下,即增長見識,關鍵還是要找她失散親人的信息。景晴與鳳楚都全力挽留,無奈她心意已定。景晴還說既要尋找親人,留在此間,我們也可幫你一起找。蓉行舟含笑搖頭,鳳楚卻朝她笑笑道:“景晴這句話說的不對。蓉三娘是不是留在此間,我們都該全力幫她找親人。”然而她卻不願多說自己親人的情況,隻說少年離散,記得的已經不多,說尋找也不過是給自己留一個念想,皇帝心懷天下,我不敢用這樣的小事來煩擾。
她在邵慶六十九年的春天離開,至今兩人已是六年未見。
奉墨早就知道自己請來的這名西席不是尋常人,她除了識文斷字,而且精通醫術,還有一身好武藝。隻是她不談過往,奉墨自己也是有不願多提的往事的,也就從不去探究曆史。直到今天才知道她和西山景晴乃至皇帝鳳楚都有過傾心相交的緣分,有過金戈鐵馬的征程。蓉行舟此次前去尋親有時無功而返,卻帶迴來一個九歲的男孩,說是她行走江湖時一個金蘭姊妹的留存。這孩子的雙親皆已病故,由母舅撫養,此人曾跟隨其姐在淩霜反抗過異族統治,兵敗之後逃亡內地,當下定居在益州。
這一行人,對外聲稱是“商隊”,為了配合這個身份,也都換上了布衣黑鞋。文成時規定商人不得穿綢緞,必須著沒有任何裝飾的黑鞋,這是商賤農貴的傳統。兩百多年混亂下來,前一條早沒人管,後一條倒還在實施,清渺初年又特別強調了一次。這麽定的時候,問書脫口道:“咱們沒帶貨,怎麽算商隊?品州秦州那個地方有什麽好東西能運迴來?”
景晴撲哧一笑:“這就是你不懂了,扶風沒有好東西,但是西瑉有啊。”
“西瑉……邊境不是還封鎖著麽?”
“對啊,所以咱們才不能走集慶、秦州的大道,而是要在這山裏摸來摸去啊。從品州到茹縣,進西瑉最為便利。”
問書眨眨眼睛:“這是違背律令的事,七娘知道的那麽清楚,怎得不管?”
“商人圖利而已,並不是什麽大錯。販賣的也都是綾羅綢緞、金釵銀盤這樣的東西,並無鹽鐵軍械,每次的數量也大不了,對扶風和清渺都無損害,又何必斬盡殺絕?而且封鎖邊關隻是暫時的,用不了幾年必定會重開商路。”說到這裏她笑笑:“去年夏天,你給燕飛寄來兩件衣服,那布料就是從西瑉偷運過來的。”
出人意料的是,這個小鎮有一個規模不小的客棧,當下冰雪未消,旅人稀少,掌櫃的看到這麽十來個人立刻迎出來,忙著吩咐店小二過來卸行李帶馬。一邊殷勤道:“這還沒過正月就趕路了,這是往茹縣那裏去麽?離家的時候怕還沒過上元吧?”
景晴答道:“我們是孟州人,上元剛過就出來了。”
“這天氣,客官們到茹縣的時候還冷著呢,翻山越嶺不好走。”
“是啊,這不是想著化雪前那邊看守的也鬆些麽。”
掌櫃的大笑,連聲道:“娘子說的是。這位娘子對這商路如此熟悉,怎得過去不見您惠顧小店?”
“以前是我阿妹帶人出來。”
掌櫃的將他們幾個看了一遍,都是生麵孔,自己想了想又道:“這天下太平了,對那邊的好東西也要得更多了。”
景晴笑笑又道:“今年,我們不是第一撥吧
?”
“出去的,娘子是在小店惠顧的第二撥;進來的還有一撥。”
“還有進來的?大過年的就在路上趕?”
“這不是生意好做,東西不夠賣麽。”說到這裏,她又上下打量景晴一番,試探道:“娘子以前……該不會是,跑南邊的吧?”
景晴笑而不答。
掌櫃的隻當她是默認了,一擊掌道:“嗨,其實南麵的東西也吃香,就我們品州這裏便能賣掉不少。哎——這位娘子莫這樣看著我,我也是聽年裏進來的那些人說的。”
景晴還想繼續問話,此時一群人都已進了店內。夥計們忙著擦桌子倒水,她還沒坐下,一人挑簾而入,一邊說:“掌櫃的,托你給我留的酒到了沒有?”掌櫃的應了一聲“到了倒了”忙著迎了過去。那人循聲望來,一眼看到景晴,整個人頓時就愣住了。景晴也瞬間流露出驚訝的神情。
那人立刻拋下掌櫃快步過來,望著景晴,一個“西——”字剛出口,就見她微微搖頭,立刻收了聲,過了好一會兒才道:“七娘,您怎得來了這裏?”聲音都是顫的。
景晴這才笑道:“我帶人到北麵進貨,倒是你——”
那人又四下看看,見到問書眼睛又是一亮,想了想又上前一步道:“我便住在這裏。另外,此間簡陋,七娘到我家裏住吧!”
景晴想了想點了點頭。
那人頓時露出欣喜若狂的神情,對著掌櫃道:“所有人都算一日店錢,記在我帳上。還有那些酒,勞煩派個人送我家裏,我今晚要接待貴客。”
韓庭秋就站在問書身邊,看著這一幕,又看來人三十上下,生得眉清目秀,身材又挺拔如修竹,放在哪裏都是出色的美男子。又看看問書那個要笑不笑,要歎不歎的表情,已經明白三分,可見還是忍不住碰了他一下,丟過去一個充滿疑問的表情。
問書遲疑了一下才低聲道:“他叫‘奉墨’,曾是後宮宮侍。”
奉墨是步行過來的,景晴也就沒有騎馬,與他並肩而行,聽他講述當下的生活。一開始,她指指隨員,玩笑說:“我這裏人可不少,你那邊住得下麽?”他點頭道:“我那裏房子多,保管夠用。”景晴又道:“我記得你離宮的時候是說要迴鄉,而你應該就是邵郡人,怎麽定居於此了?那時候,此間還在廬裘之手啊。”
“我迴鄉後不久就嫁了人,夫人是此間人。前些年七娘您收複扶風後,我就跟著她歸家。那時
候這裏的地便宜的很,我們買了百來畝,建了莊子。就是這裏土地貧瘠,收成還不如我故鄉那裏的一半,但總算也不愁吃穿了。”
她點點頭,目光落在他腰間的白色束帶上,柔聲道:“你家夫人何時過世的?”
“迴來的第二年就病歿了。”
說話間已經到了莊中,一名十歲上下的女孩兒歡快跑過來,到了近前或許是沒料到還有那麽大一群陌生人,愣了愣又蹬蹬跑開。景晴驚道:“你的女兒?這麽大了?”
奉墨搖搖頭:“其實她是我妻姐的女兒。夫人與我成婚時就已經在撫養這個孩子。我們兩並無所出,當下我也當她親兒一般。”
景晴四下看看,見這個莊子雖不華麗,但是房屋不少,收拾得也得當,往來還有仆傭打扮得人,笑吟吟道:“這處莊子不錯。至於土地,雖然貧瘠了些,但此地水源充沛,天災不多,也是適合耕種的。”
奉墨看著她道:“全靠七娘當年那麽大一筆賞賜,我們過了這些年,又買了地蓋了房子,當下還有一半沒用掉。”
有了這樣一個東道主,這一行人自是得到了比預期的更好的招待。奉墨將自己的房間騰出來,全套被子都換了新,供景晴下榻。所有從人也都有妥善安置,問書一路上都是和韓庭秋同住,當下也分了同一間房。問書性情活潑,平日裏話是不斷的,庭秋也願意和他閑談,尤其是通過他更多了解安靖的生活,以及他眼中的清渺群臣。他也願意講述他們歸國後的故事,他和燕飛一起陪伴景晴南征北戰,一直到景晴前往扶風,他這才真正離開軍旅,定居邵州撫養兒女。縱然問書隻說“自己的經曆”,但是,他的經曆裏必然有西山景晴的人生,這些正是庭秋感興趣,但是無法從其他人那裏得到的故事。
然而,這一天問書顯然有心事,一進房就往榻上一坐,微微皺著眉也不知道在想什麽。過了一會兒,忽然起身道:“我和奉墨多年不見,去找他聊聊,今晚未必迴來睡。”庭秋笑笑,一開始見到奉墨,他就覺得此人必是景晴昔日的桃花債,可聽問書介紹說是“宮侍”又改了想法,這會兒又想:“難道她竟連後宮中人也招惹過?”
問書走到主屋那裏,見房中燈火由明,守在門口的是隨行的一名侍衛,也是他的熟人,見到他微微搖頭,做了個“房中有人”的手勢。他走到一邊,尋了棵樹靠在那裏,在正月刺骨寒風中靜靜等著。他希望燈熄之前能等到奉墨出來,他想今時今日的景晴應該能以溫柔之心對待他。
當奉墨終於出來的時候,問書已經被凍得手腳發麻了,可還是如釋重負的舒了口長氣,露出一點笑容。
奉墨一轉身就看到了他,遲疑了一下才走過來,低聲道:“你還沒休息?”
“多年不見,想和你說說話。”
他又沉默了一會兒才點點頭:“到我房中去。”聲音帶著一點顫,臉上則是仿佛要哭出來一樣的表情。
奉墨住的地方距離主房有一些距離,布置得倒也不錯,說原本住的是給他那女兒請的西席,年前有事迴鄉,估摸著還要兩個月才能迴來。他說自己因為家貧,大字不識一籮筐,一直都覺得遺憾,當下有了點閑錢,總要讓小女兒能識文斷字,特意請來了有名的先生。又說也不敢指望被舉薦,但盼能讓她成為鄉裏尊敬的讀書人就成了。問書暗地裏歎了口氣,心想:“他大概至今還覺得自己若是當年就識文斷字,或許就能改變結果。”
奉墨嘀嘀咕咕地說了一陣子,看看問書,忽然停了下來,過了一會兒低聲道:“我終究還是忍不住,明明知道一定是不成的,還是忍不住……”
問書歎息道:“你,還想留在七娘身邊?”
他搖搖頭:“不敢想。”
“那——”
“其實,這些年我一直都想,要是能再見她一次就好了,見一次也就滿足了。可見到了,還是不滿足,又想要再伺候她一次……”大概是把最難堪的事情終於說出了口,奉墨忽然鬆了口氣的樣子,笑了笑道:“九年過去了,我容貌早改,又嫁過人了,又哪裏配再侍奉她。”
在西山景晴返迴安靖後的十餘年間所經曆過的男子中,最讓問書不知道該說什麽好的就是這個奉墨。他多情的讓人感動,也讓人傷感。當他最終離開的時候,不要說景晴,連帶著問書燕飛他們這些旁觀者都鬆了口氣——替這兩個當事人鬆了口氣。他走的慘然但決絕,盡管景晴送了他一大筆錢,可問書還是忍不住為他擔心。宮侍們都是不滿十歲就隔絕世事,後宮的生活殘酷而複雜,但這些複雜也隻會在後宮中發生;同時,世間常見的一些欺詐騙瞞卻又是不會發生在後宮中的。與宮女的征召不同,宮侍都是“采買”來的,待到四五十歲才告老離開。宮女們二十五六歸家,娶夫生子平淡度日,除了成親的比常人晚點,並無其他。可離宮的宮侍們晚年很少有幸福的,父母早亡,姊妹不認,帶出來的財產又少,往往在貧病交加中淒然離世。奉墨帶走的銀錢是足夠他過一輩子了,可懷璧其罪的事發生
的還少麽?倒是燕飛寬慰他說:“倘若沒有和七娘這段事,他原本是前途無量的。這孩子也就在七娘身上犯傻,其他的時候能幹得很,倒是不用太擔心。”
當下看他雖然還是一見景晴就犯傻,但是家產頗豐,看情形,這份家業也主要是靠他自己在打理,家中仆傭盡皆恭敬,在這鎮上也像是有些身份,終於放下了心。看他心情略略平靜,轉了個話題道:“我記得你家中尚有兩個姐姐,當下可好?”奉墨臉色一沉,緩緩道:“小姊姊早就夭折了,大姊想要圖謀我的家產沒成功,當下已再無往來。”問書愣了一下,知道他這兩句話說得簡單,其間必有曲折波瀾,而且還有無限傷痛。
奉墨忽然笑了起來:“這些事也都過去了,說說倒也無妨。”於是將歸鄉後的事情簡單說了一遍。最初迴去的時候還好,他家中依然窮困,父母都已過世,大姐一家是村中一個大財主的佃戶,已有三個孩子,本來過得就很艱難,看到當年賣出去的小弟迴家倒也接納了。奉墨是帶了大筆銀錢迴去的,看到大姐沒有忘記親情十分感動,給了他們一筆錢,讓他們自己買了地蓋了新房。然而,富貴反生變,他的姐姐姐夫知道他身邊還有更大一筆錢之後,就變著法子想弄到手,又想將他嫁給那個五十來歲的財主做填房。這樁婚事是偷偷在議的,當時他還真半點沒覺察,還是歸鄉初期和他姐姐同事佃戶的一個女子看不過去,偷偷告訴了她。這個女子是扶風品州人,幼年隨家人逃難至此,親人在前幾年染了疫病先後過世,隻留下一個小侄女與她相依為命。奉墨感謝她傳遞消息,又覺得她能將侄女當親兒撫養頗為仗義,就趕在他那大姐向他攤牌前,自己托媒提親,嫁給了那女子。
原本按照規矩,男子婚姻,母在從母,母死從姊,沒有自己做主的權力。但是他是被賣掉的孩子,所謂“賣兒絕義”,被家人賣掉的孩子,隻要不是由家人贖迴,縱然迴來,也與母家再無幹係,即沒有權得到家產,也不需要盡義務。既然無親,當然可以自己托媒說親,一樣合法合禮。他的姐姐眼看著一大筆財產就此飛了哪裏甘心,又有一個縣吏即圖謀他的財產,又垂涎他的顏色,攛掇他姐姐去告狀。他的妻子是個老實的莊稼人,哪裏有打官司的本事,便勸他放棄那筆錢,就算繼續當佃戶也比吃官司好。奉墨哪裏肯,他是皇宮裏出來的,就像燕飛說得,一輩子也就隻在景晴身上犯傻,其他時候都能幹精明。至於打官司,他連皇帝都見過,還怕見官麽?說來也巧,鬧上公堂的時候恰好新縣官到任。這位新任知縣乃是下位女官出身,與奉墨相識
,如此一來結果自無懸念。奉墨也沒把當初給姐姐家的錢收迴,隻與妻子搬到城中居住,沒兩年扶風收複,就來了此地。
問書聽完長長歎了口氣:“真沒想到,你還有這段曲折。幸而官司贏了,要不然……”
奉墨笑道:“放心,我又不傻。我早想好了,要是縣裏判的不公,我就上京去。七娘她……她雖不要我,但也不會眼睜睜看著我被人欺負是不是?”
兩人又說了一會兒也就休息了。翌日起來,外麵一片茫茫,竟不知何時下起了鵝毛大雪。
西山景晴比他們起來的都早,在院子裏冒雪晨練,也不知哪裏找來一柄長槍,在漫天大雪中舞的銀光閃耀、獵獵生風,引得莊中人都跑來看。待到一套槍法舞罷,這才收勢,將槍往柱子上一靠,徑自迴房,見到奉墨迎過來,微微一笑道:“你莊中兵器倒全得很,這又是何種計較?”
“剛來的那幾年此間常有零星匪徒騷擾,鎮上的青壯年組了隊自衛。我好歹學過些弓馬之術,就當了他們的教習,所以家裏多備了些武器。”
“難怪鎮中人對你尊敬有加,做得不錯。不過,你這裏的武器做工精良,都是從哪裏得來的啊?”
“是經過這裏的商隊帶來的。去年我偶然間從他們那裏賣了把匕首,被那精美的工藝驚著了,實在是比我們這裏鐵匠鋪打造出來的東西好太多。就又從他們那裏訂了一批,沒兩個月果然給我送來了,就是您看到的這些。”
“昨天晚上請我們喝的酒也是這些人帶來的吧?”
“是啊,聽說……”他遲疑了一下才道:“聽說是從西瑉來的。酒不好帶,價也賣不高,他們一般是不帶的。可我實在是喜歡,不怕您笑話,我覺得比當年在宮裏嚐到的還好。好在客商們每迴都住鎮上那家客棧,我就請掌櫃遇到了就替我留下。這個,我也知道違背了律令……”
景晴笑著擺擺手:“不必害怕,這多大點事啊。”她指指問書:“這家夥給燕飛寄了兩件衣服,料子都是西瑉來的。他們夫妻倆都傻乎乎的相信是京城來的,燕飛還穿到我麵前顯擺。他們也不想想,永寧城之前被連續戰火糟蹋得十室九空,能做出什麽好東西。要和我說是從鳴鳳來的還可信點。”
奉墨聽得有趣,看看問書忍不住發笑,卻聽景晴又道:“不過,你這些美酒並不是來自西瑉,而是……韓庭秋,你該認得這些酒吧?”
庭秋沒料到這一問,愣了下道:“自然認得,那是紫雲釀。
”
“問書也該記得吧?”
“的確是紫雲釀。記得,這是瓏北的名產,據說是用瓏北高山上特有的一種紫花草釀製。那種香氣太特殊,隻要嚐過一次就不會忘記。”
韓庭秋自己就很喜歡這種酒,他家莊上自行釀製,定期往北庭給他送。聽到問書的解釋,他插了句:“釀製紫雲酒必備的紫花草,在此間也有,我在集慶楊柳原一帶見到過,隻是此間人並不知道能拿來釀酒。”說到這裏忽然皺了皺眉:“當下這等時候,還有人從瓏北向外運東西?”
景晴笑了下:“是啊,我也正想著呢。奉墨,這些東西最早是什麽時候出現在品州的?”
“也沒多久,大概就是去年夏天。”
“都是那些從西瑉販貨迴來的商隊帶來的麽?”
“這個,我也沒留意。我們這個鎮子是南斷山品州這一麵最大的一個,往來客商都要在此停留。過去他們拿來的大多是綾羅綢緞之類的,我們也用不著。大約就是去年夏天開始,有了製作精良的鐵器,還有諸如那個紫雲釀之類的新鮮東西,價格都不高,也用得上,買的人越來越多。”
景晴的臉上微微露出一點驚訝之色,奉墨哪裏知道她心中想法,看了看漫天飛舞的雪花,低聲道:“七娘,這天氣太差了……”
話音未落,景晴已笑道:“我們這些人怕是要在你這裏多叨擾幾天了。”
“怎說的一個‘擾’字。七娘能來,那是蓬蓽生輝的幸事。”說罷叫來管家,吩咐她盤點家裏剩下的蔬菜肉食,不夠的趁著路還能走快去鎮上補些,又看看天色,苦笑道;“這雪再下一日,莫說山路,就連到鎮上都不好走了。”
景晴含笑不語,庭秋和問書對看一眼,心裏都想忽然冒出來那麽多線索,這會兒趕走趕不走,這場雪來得正是時候。
這天,景晴將此行的部分目的和奉墨說了一遍,又說要他出麵盡可能多地了解這些陳泗商品的來源,以及那些商隊的背景等信息。他們自己這一行是托名“商隊”,自不好再去打聽同行之事。奉墨在本地受敬重,顯然還是這個鎮上,甚至可能是周邊幾百裏內最有錢的一個,他以買貨為名出麵打探再自然不過。
奉墨隻簡單問了幾個需要留意的細節,便點頭道:“給我三五天……嗯,雪停之後,至多五日,一定給您一個答複。”
“好,那麽在此之前,我們這一群人就在你這兒安心吃喝了。”
漫天大雪,無事可做。幾個人圍爐閑談,奉墨那個小侄女好奇地過來看,她已經沒有初始的害羞,說起來話來條理清晰,又生得乖巧可疼。問書喜歡得不得了,拉著她的手問東問西,一副要認幹女的樣子。奉墨一直在忙碌,也不知道是忙自己莊上的事,還是已經在安排景晴吩咐的事。見他沒有一直守在自己身邊,景晴暗地裏鬆了口氣,心想畢竟九年過去了,他其實已經醒了,不過是乍然相逢還有一點殘夢纏繞。到了午後,她實在無聊,便站在簷下賞雪。奉墨這處宅子占地極廣,除了必要的房屋外,還有一大塊空地用於他教習那些民兵時的練武場。莊子的護欄很高,而且是雙重柵欄,四角還建了登高的木樓,可以想象這裏曾經有過何等激烈的戰鬥。
忽然間,從門口那裏出現了一個飛奔著的身影,正是奉墨那個午前跟著管家到鎮上買東西的小侄女,一麵跑一麵大聲喊:“爹爹,先生迴來了。”連著喊了七八聲,見到奉墨從後麵跑出來也大聲道:“人呢?在哪裏?”小女孩指指身後,此刻所有人都能看到漫天大雪中一人牽馬而來,馬背上還坐著一個小小的身影。
奉墨家的這位西席的情況,景晴幾個早上從那小女孩口中聽到過一些。據說也是品州人,原本在鎮上開私塾收弟子,可這種地方有幾戶人家有閑錢送孩子讀書,幾乎連糊口都困難。正好奉墨想給女兒找個西席,聽人說她知識淵博,就上門去請,不但許以重金,而且還願意讓原本跟著她讀書的那四個孩子一並來莊上,不耽誤她們學業。這份誠意感動了她,就到了莊上,至今已經度過五個年頭。她少時就因為戰亂與家人離散,這些年一直在尋找親人,去年秋天終於得到了信息,便向他們請了假匆匆趕去,原本說大概要到融雪後才迴,卻沒想到在這麽一個大雪飛揚的日子迴來了。
奉墨帶著人上去迎接這位受人尊敬的西席,景晴依然站在簷下賞雪。最先注意到的是那位冒雪歸來的西席,她朝著這個方向看了一陣子,忽然快步走過來,試探的叫了聲:“景晴……西山景晴?”聲音裏帶著驚喜。
景晴也注意到了她,沒一會兒也顯現出驚喜交加的神情,上前幾步道:“蓉行舟,真的是你!”
這個名叫蓉行舟的女子三十五六歲的年紀,身材修長挺健,容貌生的十分普通,便是那種放入人群瞬間就無影的普通。兩人相對一會兒同時向前跑了兩步,抱在一起,過了一會兒景晴迴身叫道:“問書,快出來看看我們在這裏遇到了誰?”
問書循聲而出,見到蓉行舟也是大驚
,上來就行跪禮,叫了聲:“三娘子。”蓉行舟一笑:“哎呀,已經有七八年不曾聽人喊這一聲‘三娘子’了。”頓了頓又道:“快起來,你都快是朝廷命夫了,我一介平民,哪裏當得起這樣大禮。”
問書還是拜了下才起來,笑道:“三娘子對我們七娘,和我家夫人有救命之恩,無論什麽時候,問書都該給你磕頭。”
奉墨父女站在不遠處,愕然而迷茫的看著這一幕,還是景晴先迴過神,朝他笑笑道:“實在是巧了,你這西席先生是我的救命恩人呢!這是邵慶六十六年的事。”——邵慶六十六年時奉墨已經離開後宮。
蓉行舟是景晴在邵慶六十六年認識的,當時邵慶與某個諸侯國兵戎相見,她奉命帶軍應戰。當時,她帶了燕飛、問書幾人微服前去查探敵情,不慎被敵軍發現。奔逃之間,問書負了箭傷,又被兩名武藝高強的敵將糾纏住,危急之時恰遇蓉行舟,出手幫了他們一把,真正是有救命之恩。
蓉行舟是浪跡江湖的“年年江海客”,遊走在列國之間卻不依附任何勢力,做事全憑自己的好惡判斷,當時救景晴也是因為一直討厭那個諸侯國,故而對被他們追擊的人施以援手。兩人相識後一番交談,意氣相投,她受景晴之邀到邵慶住了一陣,其間自在軍中效力,建立了不少功勳。但是她是萍蹤浪跡的性子,大約過了兩年就向景晴辭行,說是要繼續行走天下,即增長見識,關鍵還是要找她失散親人的信息。景晴與鳳楚都全力挽留,無奈她心意已定。景晴還說既要尋找親人,留在此間,我們也可幫你一起找。蓉行舟含笑搖頭,鳳楚卻朝她笑笑道:“景晴這句話說的不對。蓉三娘是不是留在此間,我們都該全力幫她找親人。”然而她卻不願多說自己親人的情況,隻說少年離散,記得的已經不多,說尋找也不過是給自己留一個念想,皇帝心懷天下,我不敢用這樣的小事來煩擾。
她在邵慶六十九年的春天離開,至今兩人已是六年未見。
奉墨早就知道自己請來的這名西席不是尋常人,她除了識文斷字,而且精通醫術,還有一身好武藝。隻是她不談過往,奉墨自己也是有不願多提的往事的,也就從不去探究曆史。直到今天才知道她和西山景晴乃至皇帝鳳楚都有過傾心相交的緣分,有過金戈鐵馬的征程。蓉行舟此次前去尋親有時無功而返,卻帶迴來一個九歲的男孩,說是她行走江湖時一個金蘭姊妹的留存。這孩子的雙親皆已病故,由母舅撫養,此人曾跟隨其姐在淩霜反抗過異族統治,兵敗之後逃亡內地,當下定居在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