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scripnguage="javascript"type="text/javascript"src="/js/neirongye300-250.js">
小鳥啼聲清脆,晨曦從窗欞子處透射進來,落到高文的臉上。
倒不是因為陽光,其實,早在半個時辰之前他就被母親“砰砰”的織機聲驚醒了。
高文將身子在滿是補丁卻洗得幹淨的棉被裏縮了縮,並沒有急著起床。他需要整理一下思緒,這是自己穿越到明朝的第六天,也是徹底清醒融合了身體前主人的第一日,有太多東西需要消化。
毆打韓隗一事固然會有後續的麻煩,但此刻卻不是他需要考慮的。在此之前,他要想想下一步該怎麽走。
按說,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和現代的先知先覺,首先之事是去讀書科舉。在官本位的明朝,隻有做官,才算是一條好的出路。所謂破家的縣令,滅門的知府。隻要你考中進士,立即就能做一個正七品的知縣。
七品芝麻官在後人看來或許小得可憐,可真到了古代你才發現,一個知縣的權力其實大得嚇人,整個明朝有一億多人口,卻隻有一千多個縣城。每個知縣直接掌握著治下幾萬百姓的生死榮辱,代天子牧民。是的,官是放牧人,而百姓隻不過是羊。
在一個知縣麵前,就算你富可敵國,隻要沒有功名在身,一樣要下跪磕頭。知縣大老爺若是看你不順眼,要打你板子,要取你性命,也就是一個眼色的事情。
當官,才是正途。而要想當官,你就隻能讀書。
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隻要你考取了功名,哪怕是一個小小的秀才,就可以見官不跪,免除一起賦稅徭役。即便犯了罪,在沒有革除功名之前,官員也無權關押。審訊之時,還得有學政官旁聽,沒他點頭,別人也不敢衝你動粗,真真有點西方議員的味道。
可惜,這條路對高文來說卻是不現實的。
道理很簡單,他是民壯,歸類在胥吏之中,在嚴格實行戶籍製度的明朝屬於賤民。按照明朝的選舉製度,賤籍自子弟不得參加科舉,子孫也不行。
而高文就是這樣一個胥吏。
實際上,他的祖父並不是胥吏,說起來,當年家境還算不錯。要怪,就怪陝北的環境實在太惡劣了。
當初,高文的祖父並不是西安府韓城人,而是平涼府莊浪縣的一個小地主。家中有田地六十餘畝,日子還算過得下去。
莊浪位於六盤山山區,乃是典型的黃土高原,雨量稀少,常年幹旱,即便是在後世也是特困地區。永樂末年,平涼大旱,人相食,一場大風沙也將高家的土地整個地掩蓋了。在苦挨了兩年之後,實在堅持不下去,眼見著家中的人一個接一個成為餓殍。高文祖父拋棄已成一片沙漠的家園,前來韓城投親。
後來,朝廷考慮到流民大多已經在關中平原一帶安居樂業,就下了一道聖旨,準許流民就近入籍。
也如此,高文一家就從平涼府人變成了西安府人。
安頓是安頓下來,可家業已經盡毀,全家老小都要吃飯。沒辦法,托了門路,高文父親將心一橫,入了賤籍,做了民壯,靠著那點工食錢,將高文拉扯長大。
那一年,高文剛嗷嗷落地。
就這樣,高文一出生,就從士農工商四民中的老二,搖身一邊成了車船店腳牙無罪也該殺的衙役。
不,牙子還算不少,公門中人好歹也是公務員,他這個民壯最多算是吃財政飯的事業編製人員,而且還是實習期。就在五天前,一是請人走了門路,二是衙門裏實在缺人,自己這才走上了工作崗位。
不能讀書科舉,不能做官,看來,要想短期內改變自己和母親的處境隻怕不那麽容易。
哎,這些暫時可以不想。當務之急是先賺點錢,改變家中貧苦的現狀,至少讓母親不用日夜操勞為三餐擔憂。
那麽,經商呢?
想了想,高文很快就打消了這個主意。原因很簡單,沒本錢,沒門路。據他所知,母親每織一匹麻布也就十文錢工錢,這點錢吃飯都不夠,還能幹些什麽?
難不成,還真要去做民壯,繼續靠那點工食銀子維持生計。然後同這個世界上其他窮人一樣,省吃儉用,存上三五兩銀子,娶個膀大腰圓的老婆,生幾個孩子,讓孩子們繼續自己這樣的人生?
不,絕對不可以。
目光一轉,落到窗後的一張木桌上。上麵有一疊毛邊紙,一口石頭硯台,一支禿頭毛筆,一錠已經生了綠黴的墨……文房四寶。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在滿世界都是文盲,識字率不足百分之一的古代,知識就是力量。
高文的祖父和祖父的祖父在平涼府畢竟小有身家,中國人但凡有點身家,總會送子弟去學堂讀書,期盼家族中出個舉人狀元光耀門楣。所以,祖父是識字的。到了高文父親這一代,家道中落,受生活所迫,不得以吃了公門飯。至於高文,也很有可能繼承父親的職業。
吃衙門裏的公家飯也是要讀書的,否則你連官家的公文都看不懂,還如何做一個合格的胥吏?
高文小時候也同其他胥吏的子弟一樣進學堂讀過幾天書的,當然,課程也僅僅停留在《百家姓》《千字文》的基礎上,做得能寫能讀就夠了。至於八股時文,也不用浪費時間。讀上兩年,就可以出師了。再念下去,那不是浪費錢財嗎?
如此,從前的高文也不算文盲,真論起來大約相當於後世小學畢業生的水平。
“隻要識字就好,否則別人問起來還真不好解釋。一個文盲突然滿腹經綸,能詩能文,還不叫人當成妖怪了。”高文心中暗想。
“好,就先幹迴老本行,賺點錢再說。”
高文上一世的老本行是編輯,具體說來是綜合類社科編輯。當然,在市場化的今天,社裏也會出一些迎合讀者口味的東西,在職的時候他也出過幾本小說。
如果能夠寫幾本小說出來,或許能夠為自己掘第一桶金吧!有了起步資金,以後要再去幹別的也容易多了。
對於小說來說,明清兩朝是一個極好的年代。明朝自進入中期以來,社會承平已久,資本主義萌芽在富庶地區製造了大量的市民階層,市井文化開始萌芽。有錢有閑的百姓在解決了溫飽之後,對於精神糧食有強烈的渴求。於是,就出現了一批以《水滸》《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為代表的優秀文學作品。這四本書乃是明清小說的代表和頂峰,一本優秀作品的出現,下麵必然有一大批海量的小說為基石,用泥沙俱下來形容也不為過。
就高文看來,除了這四本小說,其他書其實並不怎麽樣。無論是懸念設置,故事推演還是細節描寫都非常粗陋,後世任何一本yy小說若是搬古代,都是男女通殺的神作。
自己隻需隨意抄上一本,想不出名發財都難。
明朝中期以來,士林風氣大變。對於通俗讀物的接受程度也高,並不以閱讀話本演義為恥,甚至對於閨惟男女之事津津樂道,當成一件雅事。有的人甚至直接動筆寫書出版,換一飯之資,或者純粹當成一種消遣,比如大名鼎鼎的《金瓶梅》據傳就是王世貞所著。
王世貞是誰,嘉靖年進士,官至南京刑部尚書,太子少保,明朝詩壇後七子幹將,文壇領袖。和王世貞同時代的湯顯祖也是進士出身,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禮部主事,不也寫下了《牡丹亭》這種在正統道德君子看起來誨淫誨盜的玩意兒。
此二人並不因為寫了這種東西而恥,反甚是得意。是真名士自風流,曠達瀟灑,不操常律。
可見,這個年代的社會風氣總體來說還是開放包容的。
既然如此,自己也可以走這條路的。好,我且做個明朝自由撰稿人吧,在沒有宣宣,沒有審核製度的今天,對於寫作著來說,真是一個黃金時代啊!
再說,後世的穿越小說中,不也經常出現穿越者抄襲以後人經典名利雙收,小弟納頭便拜的橋段。自己也不需想那麽多,隻需依照故事裏的主角那麽做就是了。
想到這裏,高文來了精神,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將隔夜的茶水倒進硯台裏,霍霍地磨起墨來。
<scripnguage="javascript"type="text/javascript"src="/js/neirongye300-250.js">
小鳥啼聲清脆,晨曦從窗欞子處透射進來,落到高文的臉上。
倒不是因為陽光,其實,早在半個時辰之前他就被母親“砰砰”的織機聲驚醒了。
高文將身子在滿是補丁卻洗得幹淨的棉被裏縮了縮,並沒有急著起床。他需要整理一下思緒,這是自己穿越到明朝的第六天,也是徹底清醒融合了身體前主人的第一日,有太多東西需要消化。
毆打韓隗一事固然會有後續的麻煩,但此刻卻不是他需要考慮的。在此之前,他要想想下一步該怎麽走。
按說,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和現代的先知先覺,首先之事是去讀書科舉。在官本位的明朝,隻有做官,才算是一條好的出路。所謂破家的縣令,滅門的知府。隻要你考中進士,立即就能做一個正七品的知縣。
七品芝麻官在後人看來或許小得可憐,可真到了古代你才發現,一個知縣的權力其實大得嚇人,整個明朝有一億多人口,卻隻有一千多個縣城。每個知縣直接掌握著治下幾萬百姓的生死榮辱,代天子牧民。是的,官是放牧人,而百姓隻不過是羊。
在一個知縣麵前,就算你富可敵國,隻要沒有功名在身,一樣要下跪磕頭。知縣大老爺若是看你不順眼,要打你板子,要取你性命,也就是一個眼色的事情。
當官,才是正途。而要想當官,你就隻能讀書。
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隻要你考取了功名,哪怕是一個小小的秀才,就可以見官不跪,免除一起賦稅徭役。即便犯了罪,在沒有革除功名之前,官員也無權關押。審訊之時,還得有學政官旁聽,沒他點頭,別人也不敢衝你動粗,真真有點西方議員的味道。
可惜,這條路對高文來說卻是不現實的。
道理很簡單,他是民壯,歸類在胥吏之中,在嚴格實行戶籍製度的明朝屬於賤民。按照明朝的選舉製度,賤籍自子弟不得參加科舉,子孫也不行。
而高文就是這樣一個胥吏。
實際上,他的祖父並不是胥吏,說起來,當年家境還算不錯。要怪,就怪陝北的環境實在太惡劣了。
當初,高文的祖父並不是西安府韓城人,而是平涼府莊浪縣的一個小地主。家中有田地六十餘畝,日子還算過得下去。
莊浪位於六盤山山區,乃是典型的黃土高原,雨量稀少,常年幹旱,即便是在後世也是特困地區。永樂末年,平涼大旱,人相食,一場大風沙也將高家的土地整個地掩蓋了。在苦挨了兩年之後,實在堅持不下去,眼見著家中的人一個接一個成為餓殍。高文祖父拋棄已成一片沙漠的家園,前來韓城投親。
後來,朝廷考慮到流民大多已經在關中平原一帶安居樂業,就下了一道聖旨,準許流民就近入籍。
也如此,高文一家就從平涼府人變成了西安府人。
安頓是安頓下來,可家業已經盡毀,全家老小都要吃飯。沒辦法,托了門路,高文父親將心一橫,入了賤籍,做了民壯,靠著那點工食錢,將高文拉扯長大。
那一年,高文剛嗷嗷落地。
就這樣,高文一出生,就從士農工商四民中的老二,搖身一邊成了車船店腳牙無罪也該殺的衙役。
不,牙子還算不少,公門中人好歹也是公務員,他這個民壯最多算是吃財政飯的事業編製人員,而且還是實習期。就在五天前,一是請人走了門路,二是衙門裏實在缺人,自己這才走上了工作崗位。
不能讀書科舉,不能做官,看來,要想短期內改變自己和母親的處境隻怕不那麽容易。
哎,這些暫時可以不想。當務之急是先賺點錢,改變家中貧苦的現狀,至少讓母親不用日夜操勞為三餐擔憂。
那麽,經商呢?
想了想,高文很快就打消了這個主意。原因很簡單,沒本錢,沒門路。據他所知,母親每織一匹麻布也就十文錢工錢,這點錢吃飯都不夠,還能幹些什麽?
難不成,還真要去做民壯,繼續靠那點工食銀子維持生計。然後同這個世界上其他窮人一樣,省吃儉用,存上三五兩銀子,娶個膀大腰圓的老婆,生幾個孩子,讓孩子們繼續自己這樣的人生?
不,絕對不可以。
目光一轉,落到窗後的一張木桌上。上麵有一疊毛邊紙,一口石頭硯台,一支禿頭毛筆,一錠已經生了綠黴的墨……文房四寶。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在滿世界都是文盲,識字率不足百分之一的古代,知識就是力量。
高文的祖父和祖父的祖父在平涼府畢竟小有身家,中國人但凡有點身家,總會送子弟去學堂讀書,期盼家族中出個舉人狀元光耀門楣。所以,祖父是識字的。到了高文父親這一代,家道中落,受生活所迫,不得以吃了公門飯。至於高文,也很有可能繼承父親的職業。
吃衙門裏的公家飯也是要讀書的,否則你連官家的公文都看不懂,還如何做一個合格的胥吏?
高文小時候也同其他胥吏的子弟一樣進學堂讀過幾天書的,當然,課程也僅僅停留在《百家姓》《千字文》的基礎上,做得能寫能讀就夠了。至於八股時文,也不用浪費時間。讀上兩年,就可以出師了。再念下去,那不是浪費錢財嗎?
如此,從前的高文也不算文盲,真論起來大約相當於後世小學畢業生的水平。
“隻要識字就好,否則別人問起來還真不好解釋。一個文盲突然滿腹經綸,能詩能文,還不叫人當成妖怪了。”高文心中暗想。
“好,就先幹迴老本行,賺點錢再說。”
高文上一世的老本行是編輯,具體說來是綜合類社科編輯。當然,在市場化的今天,社裏也會出一些迎合讀者口味的東西,在職的時候他也出過幾本小說。
如果能夠寫幾本小說出來,或許能夠為自己掘第一桶金吧!有了起步資金,以後要再去幹別的也容易多了。
對於小說來說,明清兩朝是一個極好的年代。明朝自進入中期以來,社會承平已久,資本主義萌芽在富庶地區製造了大量的市民階層,市井文化開始萌芽。有錢有閑的百姓在解決了溫飽之後,對於精神糧食有強烈的渴求。於是,就出現了一批以《水滸》《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為代表的優秀文學作品。這四本書乃是明清小說的代表和頂峰,一本優秀作品的出現,下麵必然有一大批海量的小說為基石,用泥沙俱下來形容也不為過。
就高文看來,除了這四本小說,其他書其實並不怎麽樣。無論是懸念設置,故事推演還是細節描寫都非常粗陋,後世任何一本yy小說若是搬古代,都是男女通殺的神作。
自己隻需隨意抄上一本,想不出名發財都難。
明朝中期以來,士林風氣大變。對於通俗讀物的接受程度也高,並不以閱讀話本演義為恥,甚至對於閨惟男女之事津津樂道,當成一件雅事。有的人甚至直接動筆寫書出版,換一飯之資,或者純粹當成一種消遣,比如大名鼎鼎的《金瓶梅》據傳就是王世貞所著。
王世貞是誰,嘉靖年進士,官至南京刑部尚書,太子少保,明朝詩壇後七子幹將,文壇領袖。和王世貞同時代的湯顯祖也是進士出身,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禮部主事,不也寫下了《牡丹亭》這種在正統道德君子看起來誨淫誨盜的玩意兒。
此二人並不因為寫了這種東西而恥,反甚是得意。是真名士自風流,曠達瀟灑,不操常律。
可見,這個年代的社會風氣總體來說還是開放包容的。
既然如此,自己也可以走這條路的。好,我且做個明朝自由撰稿人吧,在沒有宣宣,沒有審核製度的今天,對於寫作著來說,真是一個黃金時代啊!
再說,後世的穿越小說中,不也經常出現穿越者抄襲以後人經典名利雙收,小弟納頭便拜的橋段。自己也不需想那麽多,隻需依照故事裏的主角那麽做就是了。
想到這裏,高文來了精神,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將隔夜的茶水倒進硯台裏,霍霍地磨起墨來。